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常按四總穴 養生保安康,從一到十談養生④

醫案日記 2023-05-03 12:48:49

常按四總穴 養生保安康,從一到十談養生④

張雪亮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醫有四個很重要的穴位,被稱為四總穴,它們就是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有個《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幾句話很容易理解,就是肚子的問題去找足三里穴,腰背部的問題找委中穴,頭部脖子的問題找列缺穴,面部嘴上的問題找合谷穴。

肚腹三里留

《云錦隨筆》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有一個長壽家族,年齡最長者萬兵衛174歲,他妻子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問其長生之術,答曰:“祖傳每月初八天,連續灸足三里,僅此而已。”人們不禁要問:足三里穴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故事的真實性我們無法考證,不過,足三里穴的功用確實是十分廣泛的。

足三里是胃經要穴,歷來備受醫家青睞。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因此,經常針灸或按摩此穴具有補脾健胃、調理氣血、增強免疫力的功能,同時還有消除疲勞、延年益壽的特殊功能。

現代研究證明,經常針刺或按摩足三里,能對人體許多系統產生影響:它能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目改變;使血液中的組織胺明顯下降;能使血糖高者下降,低者上升;在循環系統,它能調整心率,使快者變慢,慢者變快;在呼吸系統,能使肺通氣量增加;在消化系統,能使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能調整胃腸的蠕動,對胃病患者,針刺該穴胃液分泌向有利于疾病恢復的方向調整;在免疫系統,有抗炎作用,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等。由此可見,足三里穴能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恢復有積極作用。

足三里位于足陽明胃經循行線上,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用拇指在該穴做上下、旋轉、點壓按揉,每次5~10分鐘,每天3~5次,按壓時以出現酸、麻、脹、痛感為好。

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部腘窩正中,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因為屬于從腰背而來的膀胱經的兩條支脈的會合之處,所以是治療腰背病要穴。腰背痛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屬實,內傷屬虛。

如果外感風寒濕邪,凝結經絡,致氣血不和者屬實。其特征是,突然發作,腰部劇烈疼痛,俯仰則痛加重,躺下難以轉側。較重者痛勢可延及腿部,行步困難,遇到陰天,則酸痛加劇,局部常感寒冷。

如果腰痛因腎臟精氣虛耗,不能榮養筋脈所致者屬虛。其主要癥狀是,病程進展緩慢,隱隱作痛,綿綿不已,遇勞則痛勢加重,腰腿酸軟無力、精神委頓。

在治療方面,虛證大多偏重在局部取穴,以補腎培元;實證則偏重于循經取穴,利用遠導針法,通經脈、調氣血,并以瀉法為主。

總體來說,委中穴治療腰背病,對于屬實證者最為適宜。患者趴在床上,自己操作或由他人幫忙。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果能搽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更好。這樣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

平時,我們也可以經常按摩委中穴,按摩時力量可以稍微大一點,雖然按壓時有疼痛的感覺,但對身體十分有益。

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在哪里?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之處就是列缺穴。

列缺穴是肺經的絡穴,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經有一條支脈,從手腕處分出,由列缺直下,出食指尖端,與大腸經相銜接。大腸經的循行自手至頭,列缺穴聯絡表里二經,通過陽經的配偶關系,能貫通陰陽之氣,也就同樣能夠影響頭面頸項部。

列缺穴因兼通表里二經的陰陽之氣,所以對虛證實證都適用。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陽氣不足而脈陷不起的用灸法。

針刺、按摩列缺穴可治療頭面部疾病:如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按摩列缺穴還有助于治療手肘、腕無力及疼痛、半身不遂等。另外,按摩列缺穴可治療肺經病癥: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咯血及咳喘等。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當拇指、食指并攏時肌肉最高處。

合谷穴是大腸經原穴,大腸經及其經筋的分布都要經過面口各處,所以按摩合谷穴可治療面口疾患,包括頭面、五官及唇齒方面的各種病變。

在家可根據自己需要,經常按壓相應穴位。按壓時要向下用力,而不是在穴位上左右揉動,因為揉動對穴位的刺激力度不夠。

針刺、按摩合谷穴對呼吸科疾病(感冒、咽炎)、五官科疾病(鼻炎、扁桃體炎、牙痛、耳聾、耳鳴)、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癲癇、精神病、小兒驚厥)、運動系統疾病(腰扭傷、落枕、腕關節痛)及婦產科疾病(痛經、閉經)及呃逆等均有較好作用。

穴位按摩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按摩手法分為幾種?

據中醫研究,目前人體固定下來的可知穴位有361個,可以通過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來幫助人體養生和治療疾病,那么人體常用的養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

一、養生常見的六個穴位。

 常見的養生穴位分別是:大椎穴、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位于手部、腿部和頸部,非常容易接觸的到,也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按摩手法來刺激穴位,達到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二、常見的按摩手法。

1、手指按摩法。我們這里說的手指是指手指肚,經常按摩的人不要留指甲,以免刺破皮膚或者穴位刺激不正確,起到相反的效果。

2、指關節按摩法。如果覺得手指力度不夠,或者手指按摩疼痛的人,那么可以試試看用手指關節按摩,通常來說手指關節按摩的力度要大于手指肚按摩的力度。方法是將自己的手指內扣,用食指的手指關節進行刺激穴位按摩,手指關節通常可以恰當的找準穴位進行按摩,十分方便。

3、手掌按摩法。如果是想要按摩手臂或者大面積的區域,那么手掌按摩法是比較適合的方法。比如嬰兒便秘拉肚子的時候,需要用成人的手掌按摩腹部,起到刺激腸胃的效果。

 4、揉搓按摩法。這個同樣適合手臂、腿這些大面積的使用,通過揉搓發熱,刺激大部分穴位來達到強身健體,舒緩肌肉緊張的效果。

穴位按摩養生方法有很多,我們從基本的開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常見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說起中醫養生這個話題,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想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腸胃不好的情況,其實中醫雖然調理比較慢,但是它可以從內到外的綜合治療,下面就來介紹穴位養生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如果按中脘穴的話可以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每次按摩兩三分鐘就可以有局部發熱的感覺,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這樣的方法可以有調節腸胃通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緩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腸胃長期等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問題,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膽經絡的舒暢的作用,同時可以有調暢心肌的作用。達到養胃、暖胃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醫采取的最多的一種養生的方式,中醫中用艾條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鐘作用的時間,艾灸可以起到調節腸胃功能,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打嗝嘔吐的情況出現。有效的緩解腸胃不適的癥狀。

這些穴位對于人體來說都是非常不錯的保養脾胃的方法,經常按壓這些穴位可以幫助養胃,而且還可以疏通經絡,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所以中醫養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復雜,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幾個動作的長時間的堅持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希望這些常識能夠幫助到您。

氣血不足,記住這10大穴位,氣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養血補血的“明星”。屬于脾經,中醫認為脾統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癥,沒病的時候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記住十大補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癥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癥狀。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揉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 艾灸 此穴,對婦女 月經不調 、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癥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 養生 穴位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 濕疹 、 蕁麻疹 、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 耳鳴 、 神經衰弱 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 失眠 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 疾病 。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另外多按此 養生 穴位,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九、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厥陰、帶脈會合之處。

功能:疏肝健脾;調節五臟氣血,使五臟之間相互協調。

脾臟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十、期門穴

期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太陰、厥陰、陰維諸經之會處。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常按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78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