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黃連常用藥對2則(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醫案日記 2023-05-03 05:57:35

黃連常用藥對2則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院

黃連配吳茱萸

吳茱萸味辛苦而性大熱,有小毒。入肝、腎、脾胃經。可溫中止痛,降逆止嘔,殺蟲。吳茱萸善解肝經郁滯而能行氣止痛,以止痛止嘔之功為佳。溫中散寒,功類干姜。吳茱萸為肝經主藥,性雖大熱,但在肝郁氣滯時,如有熱象,亦可與寒涼藥同用,如左金丸。左金丸由黃連、吳茱萸組成,出自《丹溪心法》。方以黃連瀉心火,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肝火自平;吳茱萸辛熱入肝,行氣解郁,引熱下行。二藥為伍,一寒一熱,寒為正治,熱為從治。主治肝膽郁火之脅痛,嘔吐,吞酸,燒心等病癥。常用量原方黃連與吳茱萸之比為6:1。目前均用1.5~6克。因系寒熱并用,寒重加重吳茱萸用量,熱盛加重黃連用量。

黃連配阿膠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可補血止血,滋陰潤肺。黃連瀉心火,除煩熱;阿膠補陰血而潤燥,既能滋腎水,又可補心血。二藥為伍,清補合用,使腎水得養而能上濟于心,心火得清,心神自安。屬補腎水、瀉心火之法。對陰虛火旺之虛煩不得眠最為適宜,也用于熱病傷陰之虛煩不眠等病癥。常用量黃連1.5~6克,阿膠9~15克。阿膠應另行烊化,沖入藥汁中內服。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黃連雖苦,但是它的功效作用卻是非常強大的, 而且在藥用方面的功能更是顯著。下面一起來看看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吧!
黃連的藥用功效
1、清熱去火:黃連苦寒,瀉火解毒功效很強,凡是濕熱阻滯證,溫病高熱,煩躁不安等都可使用,治療濕熱常配以半夏、瓜萎等,治療火熱常配以朱砂、地黃等。

2、抗菌消炎:黃連素對痢疾桿菌、結核桿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及白喉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的作用最強,對消化道炎癥也有效果。

3、降低血糖:黃連素對血糖的調控與藥物的計量和給藥的方式有關,在治療糖尿病時適當在靜脈滴水中加少量黃連素能明顯降低血糖,但是靜脈滴注量不能過高。
黃連的藥用禁忌
1、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慎服。

2、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鮮皮,畏款冬,勝烏頭。

3、腸胃有寒及傷寒下早、陰虛下血及損脾而血不歸元者皆不可用。
黃連的不良反應
1、用量過大:過量服用黃連可出現惡心、嘔吐、氣短、發痙,常規劑量則較安全。

2、藥不對證:黃連屬大苦大寒之品,瀉火力強,易傷陽氣。

3、過敏反應:口服黃連粉或黃連素、注射黃連素均有發生過敏反應。
黃連的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黃連及小檗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對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結核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黃連煎劑和黃連素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黃連素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糖原異生或促進糖原酵解所致。

3、溶栓作用:黃連素對富含血小板凝塊的收縮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黃連素抑制凝塊收縮后對尿激酶和鏈激酶引發的凝塊溶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4、正性肌力作用:黃連素靜注對犬心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減慢,舒張壓下降,脈壓增加,總外阻力下降,每搏輸出量增加。

5、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維素能明顯增加黃連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制成的黃谷素口服可對抗大鼠烏頭堿、冠脈結扎誘發的心律失常。

6、腦損傷保護作用:腦缺血使腦內興奮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大量增多,黃連素可明顯抑制Glu誘導的腦細胞C-fos高表達,抑制Glu引起細胞內鈣離子升高。

7、抗腫瘤作用:黃連素不論在體外和體內試驗對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鼻咽癌和宮頸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黃連的藥用選方
1、治心煩懊憹反復,心亂,怔忡,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朱砂四錢,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時時津唾咽下。

2、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3、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樓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樓,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4、治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臥: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豬肉、冷水。

5、治諸痢牌泄,臟毒下血: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裝肥豬大腸內,扎定,入砂鍋中,以水酒煮爛,取連焙,研末,搗腸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

6、治下痢:宣黃連、青木香,同搗篩,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飲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嬰孺用之亦效。

7、治臟毒:鷹爪黃連末,用獨頭蒜一顆,煨香爛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陳米飲下。

8、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亂: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9、治甲赤痛,除熱:黃連半兩,大棗一枚(切),上二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綿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

10、治膿皰瘡,急性濕疹:黃連、松香、海螵蛸各三錢。共研細末,加黃蠟二錢,放入適量熟胡麻油內溶化,調成軟膏。涂于患處,每日三次,涂藥前用熱毛巾濕敷患處,使瘡癡脫落。

11、治小兒口疳:黃連、蘆薈等分,為束。每蜜湯眼五分。走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

12、治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頸項作痛:黃連(炒)一錢五分,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各一錢,升麻二錢。上水煎服,實熱便秘加大黃。
黃連的食用方法
1、黃連解毒湯:黃連9克,黃芩、黃柏各6克,梔子9克,將四味一同放入砂鍋中,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2、黃連粥:黃連10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黃連炒冬瓜:黃連10克,冬瓜250克,食鹽、味精各2克,醬油、料酒各5毫升,蔥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4、黃連蒸豬肚:黃連10克,豬肚25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花、姜末各6克,醬油、料酒各5毫升,蒸至豬肚熟透即可出鍋,佐餐食用。

5、黃連三子茶:黃連5克,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0克,將幾味放入保溫杯中,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猜你喜歡:

1. 哪些人不能吃黃芪功效有哪些

2. 刺血療法的功效和作用

3.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4.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5. 大黃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6.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常用藥對匯集

【威靈仙 葛根】 各10g 通絡祛風、解痙止痛,適用于頸椎病之頸項強痛并證。

【海桐皮 豨簽草】 10~15g 祛風濕,適用于風濕痹病。

【附子 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溫陽祛寒,適用于命門火衰證。主治命門火衰。

【附子 干姜】  3~10g(先煎);2~8g 溫陽祛寒、溫補脾腎,適用于陽氣衰微、陰寒內盛之里虛寒證。脾腎陽虛適用。

【桂枝 附子】 5~10g;10g(先煎) 溫陽固表、溫陽化氣,適用于風濕表虛證、腎陽不足之腰痛。


【棗仁 柏子仁】 養心安神,適用于血虛失眠證。

【龍骨 牡蠣】 20~30g 鎮驚、收斂,適用于肝陽上亢之驚、癇病,滑泄不止諸證。重鎮心肝生用;固攝收澀鍛用。

【磁石 珍珠母】 各30g,先煎。定驚安神,適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 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滌飲,適用于痰飲嘔吐、咳嗽氣喘病證。

【全蝎 蜈蚣】 6只;3只 熄風止痙,適用于各種痙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龍 僵蠶】 各10g 抗癲癇、止痛,適用于肝陽挾痰之癲癇、頭痛。小兒按年齡適當減少。

【川芎 露蜂房 】10~15g;10g 散風止痛,適用于劇烈的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僅可治標,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 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適用于邪躆脈絡、久治不愈之病證。有毒,只宜暫用,不能久服。

【僵蠶 蟬衣】 3~8g;3~6g 祛風除疹,適用于風熱癮疹之病證。

【代赭石 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補肝腎、降逆下行,適用于肝陽上亢之眩暈、耳鳴。


【陳皮 青皮】 10g;5~10g 理氣健脾,適用于肝胃氣郁之脘痞病證。效果較小。

【枳實 厚樸】 除脹消痞,適用于氣滯濕阻之痞滿證。效果較大。

【香附 川楝子】 各10g 理氣止痛,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脘協痛、痛經病。治氣分郁滯。

【延胡索 川楝子】 各10g 理氣、活血、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之脘腹痛。治氣滯血瘀。長于止痛。

【柴胡 郁金】 3~10g;10~15g 行氣活血,適用于氣血瘀滯之協痛、閉經病。長于疏泄。

【川楝子 路路通】 各10g 疏肝通絡,適用于肝郁之疝氣。



【檳榔 沉香】 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沖服) 理氣降逆,適用于氣滯氣逆證。藥力峻猛。

【小茴香 沉香 】  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氣止痛,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腹痛。藥力和緩。

【莪術 三棱】 各10g 行氣散血,適用于血瘀氣滯癥瘕病。

【雞內金 三棱 】  3~8g;3~10g 消癥瘕、通月經,適用于血瘀型閉莖、癥瘕。要節房欲、忌冷物、勿勞乏,堅持數月才能奏效。

【桃仁 紅花】 10g;5~10g 濡潤行散、活血化瘀,適用于血瘀證。


【五靈脂 蒲黃】 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濕祛瘀,適用于瘀濕相兼證。祛瘀之力大于利濕之功。

【澤蘭 益母草】 10~15g;20~30g 活血調經、利尿退腫,適用于血瘀挾濕的鼓脹、閉經病。此藥對藥性平和,有久服不傷正之特點。

【乳香 沒藥 】  5~10g 活血止痛,適用于血瘀痛證,特別是跌打損傷痛證。此藥對味苦氣濁,易致惡心嘔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三七 血竭】 3~5g;5g 祛瘀止痛,適用于血瘀型血證。

【水蛭 (蟲亡)蟲】 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癥,適用于血積癥塊、婦人血積經閉。為峻猛破血藥,孕婦禁用,體質虛者應加入益氣養血藥。


【麥芽 谷芽】 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適用于食積不化。此藥對含脢量較高,若炒焦則降低脢的活力,影響其療效,故以微炒為好。

【款冬 紫菀】 各10g 適用于涼燥咳嗽證。

【牡蠣 玄參】 30g(生用);15g 軟堅散結、消瘤廮,適用于陰虛挾痰熱之廮證。

【熟地 當歸】 10~15g;10g 養血填精,適用于精血不足證。

【熟地 白芍】 10~15g;10g 補血填精,適用于精血虛弱證。此藥對主靜守純養,陽氣未衰,脾運尚健時,方為合適。

【當歸 丹參 】 10g(溫炒);15~20g 補血活血通經,適用于閉經、月經過少病。


【雞內金 白術】 3~10g;10~15g 補脾健胃,適用于脾胃虛弱之病證。

【蜈蚣 當歸】 1~3g(吞服效佳);10~15g 扶正養血、祛風通絡,適用于虛痹證。此藥對與蜈蚣、白花蛇藥對相比,均有通絡治病效用,此藥對之扶正祛邪較佳,彼藥對之通絡搜邪力強。

【附子 人參】 30g(先煎);10g(濃煎) 大溫大補、回陽救脫,適用于陽氣欲脫病證。

【玉竹 生地】 10g;15g 滋陰養津,適用于肺陰虧損之干咳、陰虛津涸之消渴、陰虧失養之痹證。此藥對為純陰藥對,胃陽尚健時可用之,否則需和他藥配合。

【麥冬 天冬】 各10g 滋養肺胃腎之陰,適用于陰虛之消渴、干咳病。胃家素寒者應慎用。


【何首烏 仙靈脾】 10~15g(2~3個月) 平補腎中陰陽、生精強身,可用于精子異常之不孕證。

【益智仁 補骨脂】 各10g 收澀、溫脾腎,適用于脾腎陽虛之泄泄、勞淋。

【蛤蚧 紫河車】 1~1.5g;1.5~3g 補益肺腎,適用于久哮、久喘勞嗽之病證。哮喘久嗽之病證,以正虛標實為多,故使用時應加些祛邪藥。

【菟絲子 杞子】 各10~15g 平補腎中陰陽,適用于腎精不足證。

【山茱萸 山藥】 10~15g;10g 益腎澀精,適用于男子腎虛遺精、女子腎虛帶下。以不熱不燥、補而不滯、能補能澀為特點。


【仙靈脾 仙茅】  各10g 溫補腎陽、興陽道,適用于腎陽不足之男子陽萎、女子宮寒不孕證。1. 和蛇床子、石楠葉藥對相比,藥性較緩。2. 和肉蓯蓉、巴戟天藥對相比,均有補腎助陽之用。3. 彼藥對溫補柔潤,此藥對溫補燥烈。


【蛇床子 石楠葉】 溫補腎陽、興陽道,適用于腎陽不足之男子陽萎、女子宮寒不孕證。

仙靈脾、仙茅】 1. 和藥對相比,藥性較峻。2. 宜暫用, 不宜久服。3. 久用宜加蓯蓉、鎖陽溫潤之藥物。

【肉蓯蓉 巴戟天】 補腎助陽,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之優,適用于腎虛證。和仙靈脾、仙茅藥對相比,均有補腎助陽之用,此藥對溫補柔潤,彼藥對溫補燥烈。

【覆盆子 紫石英】 10g;10~15g 暖宮補腎、固精止帶,適用于腎陽虛寒證。

【鹿角 巴戟天】 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腎助陽、溫通督脈、填補精血,適用于腎督陽虛病證。須防傷陰之弊。


以下由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第39屆許太乙同學所整理


相須藥對


【紫河車 鹿角】 5g;3g 填補精血,溫補腎督。適用于腎督陽虛,精血虧乏之證。陰虛有火者禁用

【赤石脂 禹余糧】 10-20g 澀腸,固崩漏、帶下,適用于久泄、崩漏、帶下之病證 僅供收澀之用,若脾腎兩虛者,加上培補脾腎之藥。

【木蝴蝶 鳳凰衣】 3g;5g 潤咽喉,開音。適用于音喑病,對慢性喉炎、聲帶小節失音尤為適宜。

【硼砂 烏梅】 1-2g;5g 止嘔,適用于胃虛之嘔吐,而尤適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嘔吐。


【柴胡 升麻】 3-8g 升舉陽氣。適用于氣陷證

【檳榔 常山】 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瘧,并能緩和胃腸,順胃氣,引藥下行,避免單用常山截瘧有嘔吐之弊。適用于濕瘧。發作前二小時服用較好。

【檳榔 南瓜子】 30g;30-60g 殺蟲,適用于蛔蟲、絳蟲、姜片蟲、線蟲等腸道寄生蟲病。臨臥一次,次日早 晨再服一次為宜。

【葛花 枳椇子】 10g 醒脾解酒毒,適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證。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證前提下加 入適宜方藥。

【威靈仙 金錢草】 10-30g;30-50g 利膽排石,適用于膽結石、膽囊炎病。用于腎結石,亦有較好療效。

【黃芩 白術】 10g 安胎,適用于脾虛胎熱之胎動不安。劑量要度量脾虛、胎熱程度而定。


【麻黃 桂枝】 5~10g 發汗解表,適用于風寒表實證。

【荊芥 防風】 10g 祛風解表,適用于感冒表證。溫服后宜蓋被避風半小時。

【辛夷 蒼耳子】 10g 散風寒、通鼻竅,適用于鼻淵病。

【蔥白 豆豉】 3~7個;10g 外感表證輕淺者。服后避風 。

【菊花 桑葉】 10g 疏散風熱,適用于風熱表證。

【大黃 芒硝】 生用10g;后下沖入10g。陽明之燥熱實證。為祛邪之重劑,只宜暫用,中病即止。


【石膏 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熱,不僅能增強清熱之力,且能救陰。適用于陽明經證及胃熱證。

【代赭石 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熱降逆,適用于胃熱所致嘔吐、吐血病證。

【鮮蘆根 鮮竹葉】 60g;30g生津清熱,適用于溫熱病后期熱傷津虛之癥。煎后代茶、溫熱病后期。

【甘草 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適用于咽喉痛,肺癰成癰期。

【金銀花 連翹】 10~15g 清熱解毒,適用于外感風熱;溫病初期或熱瘡癰證。


【田基黃 垂盆草】 各30g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天癸子 土貝母】 各10g 清熱解讀、消腫散結。需服1~2個月,重者加倍。

【魚腥草 野蕎麥根】 20g(痰熱咳嗽);30g(肺癰患者) 清肺熱、祛痰濁,適用于痰熱咳嗽、肺癰病。

【虎杖 紅藤】 10g;10~15g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適用于熱盛瘀阻的外科病證。

【黃連 黃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適用于瘡毒熱證、血證。專治肺胃熱盛。


【黃連 山梔】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適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證、不寐。專治心肝火旺。

【黃柏 知母】 各10g 治療盆腔濕熱盛、腎陰虧之證型。

【鮮石斛 鮮生地】 各30g 清熱養陰,適用于溫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溫病中后期。

【赤芍 丹皮】 各10g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適用于血瘀血熱證。僅適用于血瘀熱之輕證。

【皂莢 明礬】 1g;0.5g 減肥、祛痰、降脂,適用于痰濕過盛之肥胖病。1. 服藥期長,2. 需3個月以上。3. 需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量。


【鮮茅根 茅花】 30g;5~10g 清熱、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適用于陰虛火旺之血證。

【藿香 佩蘭】 各10g 化濕解暑,適用于濕困脾胃、暑濕中阻之病癥。

【藿香 豬膽汁】 丸劑吞服,10g 清膽通竅,適用于鼻淵病。癥狀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生姜 枳實】 各10g 消痞除痰,適用于痰氣郁結之胸痹。

【制半夏 干姜】 10~15g;2~8g 散寒化飲、降逆止嘔,適用于寒飲嘔吐、胃痛。

【石菖蒲 遠志】 5~10g(干)10~20g(鮮);5~10g 寧心、化痰,適用于心虛挾痰之心悸、少寐病證。

【石菖蒲 制南星】 10~15g(干)、30g(鮮);5~10g 醒腦開竅、解郁化痰,適用于痰濁內閉之神昏、痰濕內阻之閉經。


【制半夏 茯苓】 10~15g;15g 化飲降逆、滲濕利水,適用于痰飲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藥對與半夏、威靈仙藥對相比,均能祛痰燥濕,彼藥對長于消,用于痰飲內聚;此藥對長于利,用于痰飲上逆。

【浮萍 木賊草】 10g;6g 祛風、利水、退腫,適用于風水病。

【螻蛄 蟋蟀】 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腫,適用于鼓脹腹水。


【茯苓 豬苓】 水濕潴留在里, 茯苓30g;水濕潴留在外, 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滲濕,適用于水濕潴留證。

【路路通 地龍】 10g 清熱利水、通利脈絡,適用于濕熱丹毒病。

【馬鞭草 王不留行】 15~20g;10g 活血利水,適用于濕腳氣病。

【石打穿 劉寄奴】 10~15g 清熱利水、通絡散結,適用于水熱互結的鼓脹病。

【檳榔 茯苓皮】 10g;20~30g 行水退腫,適用于氣滯水停之水腫病。


相反藥對


(一)扶正祛邪相反藥對

【桂枝 白術】 10g 1. 營衛,2. 發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適用于太陽中風病及表虛客邪之證。

2.白芍劑量倍于桂枝組成藥對,功擅調和陰陽,和中止痛,適用于太陽病誤下腹痛、血虛挾寒之脘腹痛。

【黃耆 防風】 10-15g;10g 補氣固表,祛風解表。有固表不戀邪,解表不傷正之妙。適用于體虛感冒。

【附子 麻黃】 3-5g;10g(先煎20分) 溫陽解表,內溫真陽,外散風寒,補中有發,發中有補。

【薄荷 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陰清熱解表,適用于陰虛體質的風熱表證。


【人參 石膏】 1:3(黨參、太子參10g;石膏30g) 益氣清熱,有補虛不戀邪,清熱不傷正之妙,適用于熱盛津傷或溫病余熱未清損及津氣的病證。病重正氣欲脫者,用別直參或西洋參為宜。

【五味子 制大黃】 6g;10-15g 滋肝陽、清濕熱、降血清轉氨酉每,降后無反跳。有益肝不戀濕熱,祛邪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虛實夾雜證見單項血清轉胺酉每增高證。

【生地 黃柏】 15g;10g 清熱瀉火,滋補腎陰,有滋腎不戀邪之優,適用于腎虛挾濕熱之痿痹病。

【當歸 大黃】 10g;生大黃5-10g;制大黃10g 養血祛痰,適用于血虛血瘀證。


【黃耆 葶藶子】 10-15g 益氣瀉肺,補瀉兼行、寒溫并調、升降同施之妙,適用于肺虛痰盛之肺脹、心悸證。 白術 澤瀉 10g:20g 健脾滌飲,適用于飲邪眩暈病證。


【牡蠣 椿根皮】 生、煅牡蠣并用各30g:10-20g 養陰清熱,愈帶止崩。既清下焦濕熱以祛邪,又養肝腎以固澀,有養陰不滯邪,祛邪不耗陰之優。適用于陰虛濕熱下注之崩帶病證。


【山藥 牡蠣】 生、煅各30g:30-60g 清熱而無苦寒傷脾之害,養陰卻無滋膩泥膈之慮,止泄又無兜澀戀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傷正之優。適用于脾腎陰虧,開闔失職之泄瀉。煎湯代茶,頻頻服之。


【山茱萸 石韋】 10g;10-15g 消除蛋白尿作用。攝精泄濁,消除蛋白尿,有開闔既濟之妙,有攝精不戀邪,泄濁不傷腎之優,適用于虛實夾雜型慢性腎炎患者。


【黃耆 防己】 10-15g;腫偏上,木防己15g,腫偏下,漢防己15g 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虛水濕壅滯之腫脹。

【白術 枳實】 10g 消痞除脹利濕,有祛邪不傷正,健脾不礙邪之優。

【白術 檳榔】 白術成人劑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 通利大便,有補脾胃不礙氣運,助氣機不傷脾胃的雙相調節作用。須空腹服藥,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飲開水,效果更佳。


【黨參 石菖蒲】 10-15g;石菖蒲干者10g,鮮者15-20g 強心益氣,化濕開竅,有補不戀邪,通不傷正之妙,適用于氣虛挾痰濕之胸痹。心氣虛甚者,別直參易黨參。

【太子參 合歡皮】 10-15g;10g 調暢心脈,益氣和陰,有益氣養陰不窒氣機,解郁和血不傷氣陰之妙。適用于氣機郁結,氣陰兩虧之胸痹病。


【雞血藤 海風藤】 10-15g;15g 除痹通絡,既祛風濕,又補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適用于虛實相兼痹病。

【益智仁 萆薢】 3-10g;10-15g 泄濁攝精,有分利不傷腎,固攝不戀邪之優,適用于虛實夾雜之白濁、遺尿、遺精等病證。

【黃耆 檳榔】 黃耆生用10-15g;8-10g 益氣退腫,有行水退腫不傷正,益氣固表不留邪之優。初服時有腹痛、耕動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藥,繼續服之即效。


【白術 莪術】 10-15g;10g 既理氣又補氣,既破血又利濕,適用于氣虛血瘀及血瘀濕阻之鼓脹、閉經等病證。人參 萊菔子 人參改用黨參10-15g;萊菔子10g 益氣消積化痰。有補不礙邪,消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脾虛食積氣滯、肺虛痰氣阻塞之喘咳。


【白芍 赤芍】 養血祛瘀,柔肝泄肝,適用于陰虧挾瘀之脅痛。

【楮實 丹參】 10g 糾正心律,既能補腎養血,以填不足之陰,又能活血通絡,以疏絡脈之瘀,有標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適用于老年心律不齊。

【生地 地骨皮】 10-15g;10g 補腎滋陰,涼血調經,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適用于陰虛血熱型的月經先期或月經過少之病證。

【鎖陽 忍冬藤】 10g;10-15g 滋陰清熱通絡,有滋腎潤燥不戀邪,清熱通絡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腎虛挾熱之痿證。


【龜板 鐵掃帚】 15g;30g 益腎清濕熱,有祛邪不傷正,滋陰不戀邪之優。適用于慢性腎炎正虛邪實型。

【鹿角霜 地鱉蟲】 6g;10-15g 溫補腎陽,祛瘀止痛之力 甚宏,適用于腎虧挾瘀之腰痛。用此藥對治療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癥,療效顯著。

【鱉甲 穿山甲】 鱉甲先煎15g;10g 消癥除積聚,適用于癥塊積聚病。

【續斷 川山膝】 10-15g;8-12g 補肝腎,祛瘀通經,適用于腎虧挾之腰痛、閉經病證。


【桑寄生 絲瓜絡】 補肝腎,通脈絡,有補而不滯,通不傷正之優,適用于腎虛絡脈不和之腰腿痛病證。

【阿膠 黃連】 10-15g;黃連吞服1-2g,煎3-5g 育陰清熱,水火既濟,有使心火下降、腎水上濟之功,適用于水虧火熾所致不寐。

【阿膠 石膏】 10-15g;15-20g 養陰潤肺,清熱潤燥,適用于溫燥客肺之病證。

【制半夏 半夏、茯苓】 藥對相比,均能祛痰燥濕,此藥對長于消,用于痰飲內聚;彼藥對長于利,用于痰飲上逆。


【黨參 黃耆】 各10~15g 益氣、補脾肺,適用于脾肺氣虛證。

【桂枝 黃耆】 5~10g;10~15g 補益衛陽之虛、中氣不足,適用于血痹、中虛挾寒之脘痛病證。有溫陽補中之效。

【桂枝 人參】 5~10g;10~30g 通陽補氣、宣陽化陰,適用于營衛不和虛寒證。


(二)寒熱相反藥對

【大黃 附子】 寒實便秘、關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黃后下5-10g,;10g 溫通大便,利尿泌濁,有溫陽不助邪,通便不傷正之妙,適用于寒實便秘或腎陽不足,濕濁上泛之關格病。關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黃易生大黃10g。

【黃連 吳萸】 6:1 清泄肝火。黃連配吳萸,能直達肝經,以防格拒;吳萸伍黃連,能發揮止痛、引熱下行之特長,又避藥物之熱性,適用于肝火郁結之脅痛。

【龜板 鹿角】 以熬膏為宜,各5g開水沖服 陰陽兩補,生精血,強精骨,適用于陰陽兩虧之痿證。每日加別直參2g效果更佳。脾胃運化力弱者慎服。


【瓜蔞 薤白】 10g 宣暢氣機,消除痰濁,適用于痰濁阻滯,陽氣不通之胸痹。

【黃連 干姜】 5g 辛開苦降,清熱燥濕,有清熱不戀濕,祛濕不助熱之妙,適用于濕熱互結之嘔吐。加黃芩、吳萸效果更佳。

【黃芩 制半夏】 8-10g;10g 辛開苦降,清熱降逆止痢,適用于濕熱所致的嘔吐、下痢證。常加用黃連、厚樸增其辛開苦降之功。

【黃連 制半夏】 黃連吞服3g,煎服3-5g;10g 清熱降逆,消痞止痛,適用于濕熱互結之胸痹。常加用黃芩、干姜之類,療效更佳。


(三)升降相反藥對

【肉桂 黃連】 1:10 辛開苦降,交通心腎,引火歸元,有「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適用于心腎失交之不寐。此類病人應忌煙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個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 黃芩】 8-10g;10g 和解少陽,有解表又清,升溝又降濁之妙,適用于少陽經寒熱或少陽經發熱。臨床用于膽囊炎、膽結石發熱,效果尚佳。

【柴胡 制半夏】 外感5-10g、內傷2-5g;10g 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內傷雜病中能升清降濁。


【佩蘭 鉤藤】 10g(新鮮者加倍);10-15g后下 降肝陽,升清陽,有升清不助陽上越,降肝不戀濁之妙。適用于肝陽挾濕濁之頭痛。

【白蒺藜 骨碎補】 10g 沈降補腎不礙疏肝,升散肝熱不礙滋腎特點適,適用于腎虛肝熱之牙痛。

【桔梗 檳榔】 3-6g;6-10g 宣三焦氣機,利水祛濕,有升降既濟之妙,適用于濕腳氣,風水病證。

【葛根 檳榔】 10g 理順升降。適用于升降失調之脘腹脹、泄瀉病證。

【荊芥 大黃】 10g;10-15g 使氣化能下及,腑氣能通暢,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夏枯草 牡蠣】  10g;生牡蠣30g 斂陰不致郁結,升散不耗陰液,有升降既濟、除邪匡正之妙。適用于肝陰虧損、風陽上擾之頭痛病。

【麻黃 地龍】 3-4.5g;9-12g 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濟、開合適度之妙,適用于痰濁阻塞氣道之喘哮病。


(四)潤燥相反藥對

【杏仁 制半夏】 10g 潤肺止咳,燥濕化痰,潤燥相濟,有潤肺不戀濕,燥濕不傷陰之優,適用于肺燥脾濕之咳嗽。

【玄參 蒼術】 10g 治夜盲,有寒溫潤燥相濟之妙。

【生地 蒼術】 15g;10g 滋陰燥濕,有滋陰不礙濕,燥濕不傷陰之優,適用于陰虛挾濕之痿病。

【麥冬 制半夏】 10-15g;5g 養胃陰、降嘔逆,適用于胃陰虧損之嘔吐病。


(五)散斂相反藥對

【細辛 五味子】 2-4.5g;5g 溫肺化飲,止咳平喘,一散一斂,有散不傷正,收不留邪之優。適用于寒飲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 五味子】 3-5g;5-8g 溫肺祛飲,止咳平喘,散斂既濟,有宣肺不傷肺氣,溫肺不耗肺津之妙,適用于寒飲咳喘之病證。


(六)其它相反藥對

【桂枝 炙甘草】 5-10g;3-5g 溫通心陽,適用于心氣虛寒證。

【白芍 炙甘草】 30g少則效差;3-5g 酸甘化陰,適用于拘急性疼痛。

【檳榔 丹參】 10g;15g 行氣活血通絡,適用于氣滯血瘀之病證。

【桂枝 當歸】 5-10g;10g 溫經散寒,養血通脈,適用于血虛挾寒證。

【蜈蚣 白芥子】 1-3g;5-10g 搜風滌痰,對疑難痼疾有一定療效。適用于風痰挾瘀之頭痛,痰瘀阻絡之痛風、腰腿痛、中風、面癱、淋巴結腫大、慢性腰肌勞損。

【威靈仙 地龍】 10g 既清外侵風濕熱之邪,又除內蘊瘀血之患,適用于中風后遺癥之半身不遂之病。

【黃連 木香】 3-6g;5-8g 治痢。


相使藥對


【附子 磁石】 10-30g;30g(均先煎30分鐘) 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溫腎潛陽,有溫下之力,而無熱上之弊,適用于陽虛浮火上越之證。

【茯苓 桂枝】 15-30g;3-5g 只治里不治表。茯苓得桂枝之使,功擅溫陽滌飲,適用于痰飲病。

【飴糖 桂枝】 30-60g;5-10g 飴糖得桂枝之使,功擅甘溫建中,緩急止痛。適用于中虛脘痛之病證。

【石菖蒲 郁金】 鮮者10-15g;5-10g 菖蒲得郁金之使,開窗之力益宏,適用于濕溫病痰濁蒙敝心包、雜病驚癇、失眠等神態失常病證。


【石菖蒲 川貝母】 10-15g;1-2g 石菖蒲得川貝母之使,開竅之力尤宏,適用于急性熱病之神昏。

【吳萸 檳榔】 3g;10g 理氣止痛,祛寒利濕,適用于氣滯挾寒之脘腹痛、寒濕腳氣。

有些病人服后大便增多呈灰黑或淡黃色,癥狀改善快。反之,癥狀改善慢。這是有形寒濕之物排出的緣故。


【雞內金 檳榔】 消食積炒制10g、排結石生用3g吞服;10g 雞內金得檳榔之使,功擅消食排食,適用于食滯脘腹、膽囊或尿路結石。

【大黃 桃仁】 酒炒10g;10g 大黃得桃仁之使,功擅祛瘀攻積,適用于血瘀實證。

【石膏 麻黃】  肺熱輕者3:1;肺熱重者5:1;宣肺止咳,清熱定喘,有宣肺止喘無蘊熱之弊,清肺瀉熱無冰伏之優,適用于肺熱咳喘病證。

【石膏 桂枝】 10-30g先煎;5-10g 一在表祛風清熱、無溫通助邪、寒涼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熱降逆,又能溫化水飲。適用于風濕熱病、胃熱挾寒飲病。

【羚羊角 桂枝】 0.3-1研末吞服;3-4.5g 清郁閉之熱結,散外來之寒邪,適用于寒熱夾雜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黃連丸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黃連丸--《外臺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別名】黃連阿膠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黃連30克,茯苓60克,阿膠30克(炙)。
【制法】先搗黃連、茯苓為末,調阿膠為丸,曬干。
【功能主治】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時用溫開水送下。漸加至60丸。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黃連丸--《朱氏集驗方》卷六
【處方】黃連 吳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過黑,去茱萸,只以黃連一味軟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治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米飲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風湯煎,如法吞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
黃連丸--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黃連4兩,黃柏3兩,阿膠(炙)1兩,梔子1兩,蒲黃1兩,當歸1兩半,黃芩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破血止痢。主治產后赤白下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飲送下,日3次,夜1次。
【摘錄】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黃連(去須)1兩1分,艾葉(炒)3分,升麻3分,防風(去叉)半兩,樸消2兩,大黃(銼,炒)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臨臥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黃連丸--《外臺》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別名】黃連阿膠丸、阿膠丸、小黃連阿膠丸
【處方】黃連1兩,茯苓2兩,阿膠1兩(炙)。
【制法】先搗黃連、茯苓為末,以少許水溶阿膠為丸,眾手丸之,曬干。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及肺熱咯血,諸疳熱瀉。
【用法用量】黃連阿膠丸(《局方》卷六)、阿膠丸(《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小黃連阿膠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黃連丸--方出《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別名】羚羊角丸
【處方】黃連2兩半,黃柏1兩半,羚羊角半兩,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并;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或蠱痢腹中痛.有膿血下者。
【用法用量】羚羊角丸(《準繩·類方》卷六)。
【摘錄】方出《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黃連丸--《圣惠》卷五
【處方】黃連1兩(去須),栝樓根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知母3分,茯神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實熱,多渴心煩;時氣煩熱口乾,頭目昏痛;食已如饑,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粥飲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五
黃連丸--《圣惠》卷六
【處方】黃連(去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苦參(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川升麻1兩,牛蒡子(微炒)1兩,木通(銼)1兩,秦艽(去苗)1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攻皮膚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漿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早、晚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黃連丸--《外臺》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處方】黃連末。
【制法】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20丸,以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六十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梔子仁半兩,黃藥子半兩,郁金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貝母(去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款冬花半兩,黃明膠(炙令燥)半兩,白芥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研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身面黃,心懊痛,小便黃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
黃連丸--《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黃連1兩(去須,微炒),蚺蛇膽半兩,蕪荑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久痢,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黃連丸--《普濟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處方】黃連2兩(去須),苦參1斤,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腹以茶送下,1日2次,任意吃茶,不限多少;一方用粥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黃連丸--《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別研末)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1兩,龍骨1兩,山茱萸1兩,磁石半兩(燒赤,醋淬7遍,研,水飛過),雞??胵中黃皮1兩半(微炙)。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咽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黃連(去須)3兩,人參1兩半,生姜(薄切,焙干)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萎蕤1兩,豉1合(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風。發熱,煩悶,不能食;兼數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黃連(去須)1兩,白蕪荑(去皮,炒)半兩,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匿蟲),或口齒生瘡,或 *** 傷爛。
【用法用量】1-2歲每服10丸,以溫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三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黃連(去須,炒)2兩,木香1兩,吳茱萸(湯洗3遍,炒干)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一切痢疾,無問冷熱,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黃連丸--《外臺》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處方】陳倉米4分,黃連4分,干姜4分。
【制法】上為末,緩火炒令色變,納2顆雞子白中,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以好無灰酒溫1盞送下。至晚間痢赤色當變白,明旦即愈。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黃連(去須)1兩半,栝樓根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梔子仁(微炒)1兩半,香豉(炒黃)2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劑,更于鐵臼內涂酥杵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心胸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午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八
黃連丸--《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處方】黃連3兩,烏梅肉1升,干姜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后冷熱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飲送下,1日2次。
【注意】忌豬肉。
【摘錄】《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黃連丸--《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黃連(去須)1兩,龍骨1兩,苦參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熟艾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7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