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紀念現代針灸奠基人承淡安誕辰120周年

佚名 2023-11-11 05:59:48

承淡安

承淡安

2019年是現代針灸奠基人承淡安(1899—1957)先生誕辰120周年。承淡安自青年時期立志以針灸濟國救民,數十年如一日傳播針灸絕學,其教育過程從民國延續至新中國成立,開創的澄江針灸學派對中醫領域影響巨大,高徒遍及海內外。

仁懷為國 仁術為民

“仁懷為國、仁術為民”的精神貫穿承淡安一生的行醫歷程。

承淡安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曾游學日本8個月,回到中國后發表《東渡歸來》一文,客觀看待日本民眾“性多狐疑,氣量狹窄”,以為“正以此而能研究競爭,進步神速。一事一物,絕不任其模糊過去”。承淡安又反思當時中國百姓“不求甚解,不知誤了多少學子”,懷著“中國不欲圖存則已,否則必以日為鏡鑒,普及教育,努力生產建設”的信心,克服留學他鄉的困難與艱辛,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放在針灸學習上。他還參觀日本針灸學校的設備,與講師交流針灸臨床經驗,購買日本針灸書籍并翻譯成中文,甚至裝成患者學習日本針灸師治病的過程。

抗日戰爭硝煙彌漫,承淡安位于江蘇無錫的診所也難逃厄運,他只好顛沛流離進入四川避難。承淡安曾說:“戰爭期間,藥物難以獲得,針灸可以替代藥物起到治病的效果。所以應該公布針灸學術,以便于利民。”于是他將研究社的講義資料整理、裝訂成冊,公開發布。抗日戰爭中,針灸在抗戰醫療中所起的作用難以估量,承淡安正是靠著西行一路行醫、講學傳播針灸知識與文化,實現了自身“針灸也能抗日”的思想。

承淡安在自傳中提到“我之平生樂于治療疾病,鉆研業務不以為苦,不好外出,實深受吾父(承乃盈)之影響。”1930年,承淡安為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在已有艾條基礎上進行研發與創新,前后嘗試50余次,終于研制出集太乙神針與雷火針功效為一體,無其弊端、效著價低的新藥條。為紀念父親承乃盈為針灸事業作出的貢獻,承淡安將藥條命名為“念盈藥條”,可見其仁孝之心。

新中國成立后,承淡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發展針灸,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為解決農民醫療難題,承淡安編寫了《簡易灸治·丹方治療集》,書中主要介紹了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療效可觀的艾灸治病方法。為使農民兄弟更好地利用艾灸治病,承淡安在編寫《簡易灸治·丹方治療集》時采用一病一故事的方式,并在相應病例旁配上腧穴插圖加以講解。

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承淡安在黨和政府新政策的鼓舞下,克服種種困難,從事針灸教育工作。此時承淡安健康狀況不理想,常常連夜心痛,工作過度即出現惡心嘔吐狀況。在此情況下,承淡安想到的依舊是報效祖國。他的從醫之宗旨,振興絕學之理想即便在身體每況愈下的情況下依舊不變。

學貫中西 敢為人先

中醫作為舊學,受到西方醫學與民主科學思潮的沖擊。承淡安認為:“夫西洋科學,不是學術唯一之途徑;東方學術,自有其江河不可廢之故也?”承淡安對于中醫獨樹一幟的看法足以見得他對于中國傳統中醫文化強烈的自信,堅持以傳統中醫學理為主,西方醫學為用的針灸理念,并將其總結為“以中醫為根據,用科學作化身”,幾千年流傳的中醫在承淡安手中得到傳承與創新。

承淡安堅持中醫學理,在日記中寫道:“傳統中醫幾千年來的治療效果主要基于《內經》《傷寒》《金匱》及《神農本草經》這幾部著作上,這些書是中醫的基礎,舍去這基礎,中醫就不能治病。”由此可見,承氏針灸在臨床取得的巨大療效與承淡安守正,堅持中醫學理密不可分。同時,承淡安公開家學,在針灸教育過程中也希望學生做到掌握中醫學理。

承淡安在堅守中醫學理的同時,積極學習西醫技術與理念,做到針灸理論的守正創新。承淡安青年時期接觸西方醫學,在自傳中寫道:“只要聽到有新的好的見效快的治病方法,就想去學一下”,并嘗試中西醫結合,重新定位腧穴在人體的部位,以確定每個穴位主治疾病。

承淡安關注國外針灸發展狀況,向國內針灸醫者介紹針灸臨床療效的現代研究進展,旨在共同進步。承淡安在與新醫交流方面亦有新觀點,“以統一病名,將治法、診斷上之術語予以明確說明,結合生理、病理,方劑亦明確主治病候,藥物明確其實效,能結合新理者最好,但則可為次要耳。” 在針刺器具改革方面,承淡安亦有創新。1952年,承淡安正式規范了針刺工具標準,明確毫針制作的外形、規格、材質,提出的毫針制作要求逐漸成為針刺工具的行業標準。

甘為人梯 獎掖后學

承淡安的針灸教育跨越民國,延續至新中國。民國時期,政府打壓中醫,先后有北洋政府漏寫中醫教育案、民國政府廢止中醫案以及新文化運動反對舊學,針灸在此環境下幾無生路。承淡安從臨床實踐中感受到針灸療效,不忍祖國醫術就此廢棄,因而以復興針灸絕學為目標,培養針灸人才為橋梁,開啟函授與師承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斷完善針灸教育制度。

承淡安投身針灸教育事業,不摻私心,不計名利,只為復興針灸醫學,可謂仁德至極。其仁德不僅在于對待患者與學生,也在于對待同事。創辦中國針灸講習所時他拿出所有積蓄,作為合作辦社人的公辦資金,不需合作辦社人出資,膳宿都由講習所供給。其在自傳中提及:“我那時想,這兩千元如果用完,不能維持,此款由我獨負;如果社中從售得書圖、針具中所得,除維持辦校之外每學期猶有盈余時,則取十分之五為獎勵金……各盡其力,共謀發展,各人把辦校作為自己的事業看待。”

新中國成立后,承淡安接受江蘇省政府邀請,并受任為江蘇中醫進修學校(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校長,制定建校初期的教育理念,為針灸向高等教育體系發展奠定基礎。針灸醫術在西學東漸影響下,高等教育幾乎處于空白狀態,而此時的承淡安因早年過度勞累,身體狀況堪憂,但為落實新中國支持中醫的政策,承淡安堅持帶病坐診辦校。他遵循中醫教育規律,為創立中醫高等教育體系、實現中醫現代化院校教育鞠躬盡瘁。

縱觀承淡安一生,將行醫與教學結合,傳道授業解惑不藏私,鼓勵學員鉆研針灸學術。完成《中國針灸治療學》時,承淡安申明,為讀者解答書中問題,保證學會,吸引了各地許多學者前去學習針灸。為了學社學生之間能更好地交流針灸,他組織學生成立學生研究會,目的在于答疑解惑,傳播針灸知識。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于中醫的支持使得承淡安備受鼓舞,投入全部精力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在新中國政策的引領下,承淡安終于實現“針灸興國濟民”的愿望。

今值承淡安先生誕辰120周年,特此緬懷其對中醫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我輩當秉承其仁德精神,守正創新,為傳承發展好中醫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1026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