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凌泉
2023-07-28 20:28:03
你這個得先查一下,看一下具體是什(shen)么原因(yin)(yin)(yin)引(yin)起的哮喘,如果(guo)(guo)是過敏(min)(min)問題引(yin)起的,一般可(ke)以(yi)脫(tuo)敏(min)(min)進行治療(liao),如果(guo)(guo)不是過敏(min)(min)因(yin)(yin)(yin)素(su),這個可(ke)以(yi)去當地的中醫科面上開點湯藥(yao)調理。如果(guo)(guo)有(you)過敏(min)(min)因(yin)(yin)(yin)素(su),這個配(pei)合(he)西藥(yao)脫(tuo)敏(min)(min),這樣的話效果(guo)(guo)才會好的。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匿名用戶
回復
-
北京-梁**
回復支氣管阻塞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特點有陣發性呼吸困難,哮喘、咳嗽和咯痰等癥狀。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于哮喘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中醫治療哮喘的效果好不好
經專家介紹說,要治療咳喘,不僅要針對患者肺、脾、腎三臟虛弱的情況治療,還應選擇恰當的治療時機,可以事半功倍。秋冬天寒,易發哮喘,中醫主張在秋冬服用益氣補陽的中藥制劑治療,結合中醫穴位注射、敷貼等,常可達到臨床治療之顯著效果。
近年來針對近萬例哮喘病人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并根據中醫辨證施治、標本兼治的原則,采用最有效穴位注射、口服、敷貼方法,為病患帶來了康復的希望。其采用的穴位注射療法系國內獨創
所以說中醫治療哮喘不僅要使用中藥,更要合理的,恰當恰時的治療,才回事半功倍。
西醫對于哮喘治療中,常常會使用大量的激素藥劑,這對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哮喘患者,有很嚴重的副作用。中醫認為:要治療咳喘,不僅要針對患者肺、脾、腎三臟虛弱的情況治療,還應選擇恰當的治療時機,可以事半功倍。因而相對于西醫來說,中醫在治療呼吸病上有很大的優勢。
筆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以家傳中醫治療呼吸病的方法為基礎,采用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辦法對呼吸病進行治療和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對家傳中醫治療呼吸病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改良,經過長期待醫療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了治療呼吸病具有良好效果的治法和驗方。
哮喘患者發作時往往痛苦不堪:咳痰不止、呼吸不暢、喉間哮鳴有聲、全身大汗淋漓、喘息無法平臥,甚至于明顯發紺或休克。而且哮喘病情經常反復、纏綿不休。目前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往往等到急性發作時才給予治療,而不重視緩解期的預防和治療,致使痛苦程度和經濟負擔不斷增加,病情卻日趨嚴重!
哮喘的發生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過敏源存在的,所以利用脫敏治療方法,可以將減輕過敏性哮喘的發病率,方法是將過敏源的提取物滴到舌頭底下,這樣免疫系統的耐受性就會出現,從而遠離哮喘。
中醫治療哮喘的方法
1.水蛇瘦肉湯:本湯化痰止咳平喘。廣陳皮4克、水蛇1市斤去皮臟后大約剩半市斤左右、白果6~10粒去殼,稍打、苦杏仁5克、瘦肉80克,煲湯。適合體實者。
2.川貝鷓鴣湯:本湯化痰止咳固腎。鷓鴣1只、苦杏仁9~15粒、川貝9~15粒、廣陳皮5克、山藥30克,煲湯。適合體弱者。
3.外治用白芥子末3克,雞蛋清和勻,搽上背部大椎、肺俞穴或用老姜汁4~6滴、生油8~10滴和勻,搽背部大椎、腎俞和肺俞穴。前者適合體質壯實者,后者適合體虛者。
生活注意事項: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中醫辨證治療哮喘:哮喘癥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其癥狀與咳嗽的情形和用藥極為相似,而慢性支氣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長期誤服清熱化痰以及消炎退燒的藥物所導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發作。哮喘、慢性氣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夠堅持服用大劑四逆湯3~5個月,秋季必不發作。
治療哮喘的偏方(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葶藶子大棗治哮喘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健脾利溼,補腎納氣。適用于各種哮喘癥。
【處方組成】大棗30~60克,葶藶子30~60克,生白術30~60克,炙馬蔸鈴9克,腎氣丸12克包,生甘草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早晚溫服。
【加減】如屬寒喘者,加麻黃9克,白果10~30枚;如屬熱喘者,加麻黃9克、生石膏30克;如舌質紅,陰虛者,加南沙參15克,阿膠4.5~9克沖服;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滾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宜忌】忌魚腥、油膩、辛辣等發物。
【病例驗證】用此方共治療各種哮喘325例。結果療效穩定的95例,療效不穩定的175例,無效的55例,總有效率為83.1%。
半夏丹參治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支氣管哮喘。適用于喉中痰鳴,呼吸急促,胸悶如窒,咳嗽,吐痰白粘稠,舌質暗,苔自滑,脈細澀患者。
【處方組成】半夏6~15克,丹參10~30克,五靈脂9~15克,炙麻黃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藶子6~18克,蘇子6~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連服7日為1療程,停藥1~2日后開始下一個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5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顯效22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
固本治哮湯治哮喘
【功能主治】補腎納氣,降逆消痰。主治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蛤蚧6克去頭足,孩兒參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廣地龍10克,紫菀10克,皁角3克,制南星6克,細辛6克,炙麻黃6克,鐘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藶子6克,杏仁10克,黃芩10克,生龍骨20克先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42劑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陸某,男,40歲,工人。從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節發作,漸則無明顯季節性。發作時呼氣尤為困難,不能平臥,兩肩聳起,鼻翼及肩頸、腹壁肌皆隨呼吸而活動,喉中有哮鳴聲,偶爾嗆咳,咯出粘稠白痰,頸靜脈怒張,桶狀胸,聽診兩肺有廣泛哮鳴音及干性羅音,叩診呈過清音,肺下界降低。X線胸片示兩肺紋理增粗,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及嗜酸性粒細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個療程,隨訪2年,哮喘未發。
冬病夏治消喘膏治哮喘
【功能主治】用于緩解期喘息型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炙白芥子、延胡各21克,細辛、甘遂各12克,共研細末,用生姜汗調制成膏。
【用法用量】在夏季三伏天貼于背部雙側肺俞、心俞、隔俞穴位4~6小時,每10天貼敷一次,每年貼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哮喘,經21年臨床觀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氣管炎785例,支氣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總有效率85%。療效隨貼治年限的延長而逐漸提高,以連續貼治3個夏季組療效最好。
截喘湯治哮喘
【功能主治】化痰截喘,降逆納氣。主治慢性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哮喘、支氣管哮喘。
【處方組成】老鸛草、碧桃干、佛耳草各15克;姜半夏、旋覆花、全瓜、防風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晚飯后各一劑。
【加減】熱喘者,加石膏15克、知母10克、黃岑10克;寒喘者,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氣虛者,加白參3克、黃芪80克;腎虛者,加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補骨脂15克;陰虛有熱者,加黃柏、知母、元參、生地各9克。
【病例(li)驗證】陳(chen)某,男,64歲,退休干部。患有(you)支氣管哮(xiao)喘(chuan)(chuan)30多年,每(mei)屆秋冬(dong)必大發,曾用氨茶堿、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liao),但僅能(neng)當時緩解(jie),藥停又喘(chuan)(chuan)。某日因天冷受寒,哮(xiao)喘(chuan)(chuan)大發已有(you)4天,每(mei)晚看(kan)急診。后(hou)按此方服(fu)(fu)3劑后(hou),支氣管哮(xiao)喘(chuan)(chuan)即有(you)明(ming)顯緩解(jie),服(fu)(fu)至7劑,哮(xiao)喘(chuan)(chuan)平(ping)止,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ran)消失",其(qi)余癥狀(zhuang)也明(ming)顯改善,又續(xu)服(fu)(fu)7劑鞏(gong)固療(liao)效,以后(hou)服(fu)(fu)用右歸(gui)丸及人參(can)蛤(ha)蚧散扶正固本(ben),隨訪3年未見覆發。
-
太原`趙**
回復發作期治療:
1.寒(han)哮: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胸滿如窒(zhi),咳嗽,痰少稀薄或咯吐不爽,面色青(qing)灰或蒼(cang)白,形寒(han)怕冷,舌苔白滑(hua),脈弦(xian)緊(jin)或浮緊(jin)。
治法:溫(wen)肺散寒,化痰平(ping)喘。
中成藥:射麻口(kou)服液、咳喘膠(jiao)囊。
2.熱哮:氣粗息(xi)涌,喉中痰鳴(ming),胸高(gao)息(xi)脹,咳嗆陣作,痰白粘稠或痰黃,煩悶(men),汗出(chu),口渴,面赤身熱,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u)。
治法:清(qing)熱宣肺,化痰定(ding)喘。
中成藥(yao):氣管(guan)炎咳嗽痰喘丸。
緩解期治療:
1.肺虛:自汗怕風(feng),易感(gan)冒(mao),每因(yin)氣候變化而誘(you)發,喉中常有輕(qing)度(du)哮鳴音,咯痰清稀,或(huo)(huo)形瘦,口干,舌質淡紅(hong)、苔薄白或(huo)(huo)少苔,脈細弱(ruo)或(huo)(huo)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補肺固衛。
中成藥(yao):玉屏風顆(ke)粒,生(sheng)脈飲口服液。
2.脾虛:納少脘痞(pi),倦怠乏力,氣短懶言,便(bian)溏(tang)腹瀉(xie),舌質(zhi)淡,苔薄白膩(ni),脈細弱無力。
治法:健脾化痰。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3.腎(shen)虛:氣短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心慌,腰酸膝軟,或畏寒肢冷(leng),面色(se)蒼白,或顴紅煩熱,舌淡紅少苔,脈沉(chen)細或沉(chen)細數(shu)。
治法:補腎納(na)氣,陰陽雙補。
中成藥:百令膠囊,麥味地(di)黃丸。
-
武漢-嚴**
回復案例一
葉某某,男童,3歲,間斷發作咳喘2年
自1歲開始反復發作哮喘,發時哮鳴有音,咳嗽,痰鳴,氣促,夜間加重;查體:雙肺可聞及廣泛哮鳴音,治以溫肺化飲,滌痰平喘,予中藥五劑;二診時咳減喘平,哮鳴音消失,咳嗽,有痰,守方三劑后咳嗽消失;咳喘消失后以補肺定喘,培補脾肺之膏方調理2月余;該患兒因明顯家族遺傳史,1歲即每次感冒必發喘鳴。發作期時通過中藥的控制很快不咳不喘,其后以冬季膏方調理,鞏固根本。隨訪一年,其后感冒咳嗽三次,僅咳未喘,免疫力也提高了。
案例二
李某某,女童,10歲,間斷反復咳喘6年
患兒每次感冒,必發咳喘,哮鳴絲絲有聲,面色晦暗,痰聲轆轆,氣短懶言;治以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予中藥五劑,喘平痰減,偶咳,又調方五劑,以鞏固療效,后咳嗽消失。調理鞏固近一個月,面色紅潤,食欲增加,至今隨訪近1年,無感冒咳喘發作,面色紅潤,食欲佳,體重增加。
哮喘是指反復發作喘息性支氣管炎3次以上
發作時咳喘哮鳴有聲
尤其伴有過敏性鼻炎,濕疹
蕁麻疹的過敏體質者
近年來發病逐年升高,哮喘發作時明顯的表現就是可從咽喉部位發出絲絲響聲或“齁齁”聲音,有人也形容為“拉風匣”。
讓我們先來聽聽下面這段聲音,家長分辨一下:
01
哮喘發生的三個因素
(一)先天因素: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家族有哮喘史或父母身體欠佳,孩子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容易發生哮喘;
(二)后天不足:如脾胃失調,肺氣偏虛,導致孩子哮喘容易發生;
(三)病理因素:形成哮喘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就是:病有夙根即頑痰宿飲,遇冷即發,搏擊氣道,發作有聲,從而形成氣道高反應,敏感性增加。
02
哮喘有“三關”
第一關:鼻炎
第二關:咽炎
第三關:支氣管
鼻炎發作時,鼻涕等分泌物會刺激咽喉,容易引發咽炎。咽部是人體免疫第一道防線,免疫力差,直接下行感染引起支氣管炎,咳喘發作,中醫稱為“邪氣內陷”。
經常會看到哮喘的孩子,一遇感冒初起鼻塞流涕,咽喉不適,很快就發作哮喘,所以哮喘要注意保護鼻和咽喉。治療過程中同時將鼻咽炎一起治療對于防治哮喘反復發作有重要意義。
03
個人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哮喘的經驗
(一)發作期: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清除氣道分泌物為主,中藥平喘治療并不比激素慢,3-5天哮鳴音可消除;
(二)緩解期:穩定不咳不喘后,重點補脾益肺固腎,從而控制其反復發作。正氣得固,不再反復發作。
堅持發作期和緩解期相結合的治療,可以達到不再依賴激素,不再出現喘證。尤其冬季以膏方調補,中醫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膏方滋補效果較湯劑更優,調補以固護人體的根本,從而防止哮喘的反復發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喘息性支氣管炎第一次發作的治療尤為重要,尤其5歲以內。中醫標本兼治的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后的反復發作,咳喘反復發作,容易造成管內壁黏膜黏液增加,沉積物形成,疾病深入,根深難除,治療困難,有的甚至伴隨終生;或是青中年緩解,老年又發。及早介入中醫治療對哮喘的發生及控制有關鍵作用。
04
哮喘患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一)治療期間尤其要注意保暖,忌食瓜果冷飲及梨水、酸奶、純牛奶等陰寒之物。平時也應有所節制,不宜過度飲食寒涼。
(二)夏季應注意減少空調使用,避免風寒入內,加重哮喘,尤其發作期間更要注意;
(三)秋冬季應多配戴口罩,防護冷空氣及各種病原體侵犯鼻咽部,少吃過甜過咸食物以免齁嗓子誘發哮喘的發作;
(四)通過小兒推拿手法增進肺脾功能,提高免疫力,減少咳喘發作。
兒科醫生介紹
蔡勝杰,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學位,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用中醫中藥治療小兒咳嗽,發熱,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紫癜,濕疹,蕁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小兒抽動癥,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夾腿綜合征,鵝口瘡,霰粒腫,麥粒腫,自汗盜汗,慢性心肌炎,心肌損傷,小兒泌尿系感染,遺尿,語言發育遲緩,生長發育遲緩及性早熟等。同時擅用小兒推拿調理脾胃及提高免疫力。
出診時間(jia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日全天(普(pu)通門(men)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