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后,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困”。
驚蟄后的氣溫乍暖還寒,溫差大,南方的陰雨天氣開始增多,北方仍然是干燥多風,因此,應多喝點粥、湯,注意水分的補充。
一些地方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或煮著吃,只是蒸、煮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冰糖蒸梨、川貝蒸梨制作簡單方便,對緩解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初春的南方,一些蔬菜上市了,如春筍、菠菜、薺菜等,不僅看上去誘人,而且吃起來味道鮮美。特別是春筍,色白如玉、肉質鮮嫩,被譽為“菜王”。春筍含的水分多、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春筍的種類多,做法也多,可葷可素,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可以單獨吃,做成油燜春筍,也可以和肉類一起做,如春筍炒肉,也可以和海鮮搭配在一起,春筍燒鰣魚、春筍燒海參,還可以做成燒賣,或者做湯。
===================================================
1、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搜索“ ”--點擊關注即可。
2、打開微信--發現--掃一掃--掃描下圖二維碼點擊關注即可:
不知不覺就是到了初春,在初春就是要經歷驚蟄的節氣,這個時節我們的穿衣和飲食都是需要很好的注意變化,那么我們在驚蟄的時候飲食上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下面我們大家就是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了解相關的內容。
驚蟄時節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忌過酸
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為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在中藥中,酸性食物多用于治療虛汗、泄瀉等癥,如山茱萸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我們如果是食用過多的酸性的藥物是會妨礙我們的身體氣機的疏泄,是不利于我們身體陽氣的生發,所以我們在飲食中也是要謹慎食用酸性的藥食,避免影響我們氣血的運行。
2、忌生冷
在驚蟄的時候陽氣就是會開始生發,而這個時候一些寒冷的藥食是會損害身體內稚嫩的陽氣,是會損害身體的的少陽相火,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氣血的運行,也是不適宜食用一些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等。
3、宜清溫平淡,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我們可以多吃一些方法豐富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或者是一些新鮮的蔬菜,像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我們盡可能是要少吃一些動物內臟、肥肉等肥甘厚味,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
4、多吃梨子
在驚蟄的時候,天氣還是乍暖還寒,氣候也是比較的干燥,是很容易使得我們出現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們這個時候食用一些生梨是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五行、金克木,“佐金平木”,清金潤肺以平肝柔肝。
關于在驚蟄的時候食用的一些飲食內容相信大家也是很好的知道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通過這些食療的方法來很好的調理身體,驚蟄的時候我們最好是少食用一些酸性的食物,少吃一些動物脂肪類的食物。
1、梨
驚蟄時節,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建議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貝蒸梨制作簡單方便,對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2、菠菜
驚蟄節氣后,陽氣生發容易導致肝火旺盛,中醫有“春宜養肝”之說。有人說,菠菜是最適宜養肝的綠色蔬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等功效,對肝氣不舒并發胃病、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佳的輔助療效。不過,菠菜應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調。
3、枸杞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藥,為廣東民間煲湯的常用藥材!
驚蟄節氣養生要注意什么
驚蟄節氣養生要注意一、飲食宜清淡
驚蟄前后,天氣明顯變暖,飲食上應由冬季的濃郁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可多食用新鮮蔬菜以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油膩食物以及動物脂肪類食物盡量少吃, *** 性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也應少吃。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有收斂的特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這時要多吃甜,少吃酸,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師說。
春筍、芹菜等粗纖維蔬菜對腸胃蠕動有很好的效果,有助于新陳代謝,可以適當多吃。其他諸如韭菜、干香菇、山藥、牛肉、帶魚、鯽魚等食物,有助于陽氣生發,也很適宜。桂林人愛吃的酸筍、酸辣椒、酸蘿卜等酸味食物則要少吃一點。
驚蟄節氣養生要注意二、保肝防病毒
驚蟄時,保養肝氣十分重要。中醫認為春季屬肝,肝臟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膽經脈也在春季最為活躍。如果在春季沒養好肝氣,肝臟功能或會失常,導致身體氣血運行紊亂,進而影響到其他臟腑器官。
驚蟄節氣養生要注意三、吃梨可潤燥
驚蟄時氣候仍然比較干燥,人們很容易口干舌燥,出現感冒、咳嗽、咳痰等情況。這時不妨多吃些梨,可達到清熱養陰、潤肺止咳、生津化痰的效果。
梨的吃法很多,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會反傷脾胃;對于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驚蟄節氣的氣象意義是什么
驚蟄(jīng zhé),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yú),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互相吻合。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這個節氣有什么特點?
驚蟄,是“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初 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 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 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但 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 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 度。驚蟄時節,我國有些地區已是桃花紅、李 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
有諺語云:“驚蟄過,暖 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雷打驚蟄谷米賤, 驚蟄聞雷米如泥”。
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 后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主好f景。 有些地區忌諱驚蟄日前聽到雷聲,并總結出 “驚蟄未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的氣象規律。
由此可知,節氣的轉換對農民朋友的重要。 除此之外,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從商 的生意人還是醫生或是其他的職業,積累一 定的物候知識,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所 幫助的。
驚蟄之后的節氣是什么?
驚蟄之后的節氣是春分.
驚蟄,古稱“啟蟄”,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后,北極附近開始極晝,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范圍漸大。
驚蟄是什么節氣啊?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隨著氣溫回升、土壤解凍,開始出現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開始出土活動,故取名叫驚蟄。
驚蟄處于冬春季節交替時期,東亞高空環流發生顯著變化,沿海大槽已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尺度減小,移動性明顯。槽脊東移時,北方地區會交替出現移動性高、低壓,影響江淮地區的冷暖氣團比較活躍。受其影響,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并會出現初雷雨或連續陰雨。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 驚蟄圖示 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編輯本段意義 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墑的寶貴經驗。
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
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并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
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
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
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
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insects awaken) 和其他節氣相同,驚蟄日期也和農歷沒有必然聯系(2011年為二月初二)。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每年3月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每年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每年的4月下旬。
“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墑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
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
驚蟄是什么節氣,吃什么呢?
驚蟄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這個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是桃花紅、李花白、鳥兒高飛的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萬物出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時我國平均氣溫能達16~18℃,但今年北京的氣候卻偏低許多。
◇驚蟄的特點: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并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天,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春困”。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御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這在驚蟄期間尤為突出。
◇驚蟄的養生: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這是說,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于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國瑋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yinshiyingyang/62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驚蟄吃什么?驚蟄節氣吃梨消痰降水
下一篇: 驚蟄節氣過后飲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