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而“龍抬頭”的來歷,更是有一個感人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因為耽誤了祭天的時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氣,于是他給龍王下令,三年內不得給人間降雨。
從那之后,人間連續的干旱,田里的莊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幾乎干涸的可以見底了。
田里面沒有了收成,村里面鬧起了饑荒。大家都沒有糧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龍王的小兒子青龍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著人間的老百姓受災挨餓。于是他趁著玉帝赴宴的時候偷偷地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發雷霆。
于是他下令把青龍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塊石碑,上面寫著:“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龍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著急。但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讓金豆開花的方法。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農歷二月初二的這一天,人們從 家里拿出許多的黃豆和玉米種子進行翻曬。
有個老人忽然發現,這些金燦燦的黃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讓他的妻子到鍋里去炒一炒,看看這些東西會有什么變化。
炒了一會兒,黃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干了,于是都爆了開來。只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從鍋里傳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開花啦!金豆開花啦!”
這個消息立馬在村子里傳了開來,老人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全村的百姓。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地支起鍋灶,炒起了黃豆和玉米。
炒好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擺上了桌子,點上了香爐。大家把炒熟的黃豆和玉米供了起來。
龍王得知了此事,于是把玉帝請到南天門觀看。
玉帝見人間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將他召回凌霄殿。讓他做輔佐龍王給人間行云布雨。
隨即,天空一聲霹靂,把大山劈成了兩半,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青龍沖破山石,抬起頭長嘯一聲,騰空而起!
然后,青龍沖上了云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云密布,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任憑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蘇了起來,幾天后稻田里,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后,“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托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
這個故事之后,后世也傳頌了很多龍抬頭俗語:
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煩惱霉運全溜走;
四抬頭,成功事業攥你手;
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游;
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于全國各民族地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
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寧。是日有許多關于龍的活動,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于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余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說:
故事一: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鉆進河里不再出來。有個小伙子,到懸崖上采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伙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
故事二:
?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里愁。?在這泥土氣息濃郁的童謠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后,就給龍母吃了一顆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說:?孩子,龍宮里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為什么要到人間去呢龍女說:?龍子龍孫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要到人間去,尋找真正有樂趣的生活。?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龍宮,還送給她一個錦囊。
龍女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見遠近土地都干裂著嘴巴,莊稼都低垂著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問道:?這么旱的天,你種地會有收獲嗎農夫苦笑著說:?有什么辦法呢?家里的'老母親還靠我養活呢!?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里一撒,一會兒,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濃霧,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農夫一看趕忙向她行了個禮,說:?仙姑,這兒方圓幾百里都遭了大旱,還請仙姑救一救窮困的百姓。?龍女非常感動,她想,他真是個好人,一心想著別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從錦囊里抓了一把紅豆拋上天,頓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酣暢地下了下來。雨過天晴,山青了,莊稼綠了,人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謝,公主臉上飛起了紅云,說:?不用謝我,只求我倆百年合好。?小伙子聽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領回家。
再說公主離開龍宮出走的事被龍王知道后,龍王非常惱怒,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天天想念女兒,每年陰歷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向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雷聲,她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故事三: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
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 二月二龍抬頭?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中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故事四:
武則天稱帝之后,大唐天下一夕姓武。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這在中國封建史上是一次革命,婦女從?三從四德?的閏闈中走上至高無上的寶座,對封建傳統無疑是一個震撼。傳說中講,武則天做天子,惹怒了玉皇大帝(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男人篡位合乎天理,女人卻不行,連天帝也怒了。這實在可以看出男尊女卑是如何根深蒂固)。玉皇傳命太白金星,叫他通知四海龍王,三年不得降雨人間,以示對武后的懲罰(群主和神祗們為了自己的尊嚴和利益,總是將無辜的百姓作為無謂的犧牲品。三年無雨,誰苦?百姓苦!能叫武后餓肚子嗎?能叫權臣富豪餓肚子嗎?)四海龍王按照玉帝的命令,不但莊稼保不主,老百姓吃水都有困難了。司管天河的玉龍見生靈涂炭,萬民悲愴,動了惻隱之心,不顧玉帝的命令,決心拯救人間大眾,在天河里喝足了水,布云施雨,普降甘霖。玉龍救了萬民,但惹惱了玉帝。玉帝對龍說,待至金黃色豆開花,方放他出去。
天下百姓,感激玉龍拯救之恩,決心想法子救出玉龍,便約好天下各處人家,都在二月初二這天爆炒金黃的包谷米子。玉龍見此情景,靈機一動,向天呼叫太白金黃色星,說:?金豆開花了,放我的時候到了,你還敢違抗玉帝圣旨不成了?太白金黃色閣下向人間一看,果然遍地金豆開花,于是信以為真。便放玉龍。此后,為了紀念敢干違抗天旨普救萬民的玉龍,每逢二月二,人們就爆炒金豆。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故事五:
我國民間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說是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又是春季脫下冬裝換季的當口,中國各地有許多講究,如剃頭、接女兒,啃豬頭,也有的地方炒豆子之類,吃的東西也很多,各地不同罷了,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
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愿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說文》中有龍“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記載,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周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周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掛于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后,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后,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后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托,衍化成“龍抬頭節”、“春龍節”了。 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形成,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抬頭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南方水多,土地少,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區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產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一大心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yinshiyingyang/573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第一口早餐,吃什么才最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