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望歸
時避難在越中。
滿眼云水色,月明樓上人。
旅愁春入越,鄉夢夜歸秦。
道路通荒服,田園隔虜塵。
悠悠滄海畔,十載避黃巾。
【注釋】
越:此處指浙江東部。時白居易隨父羈旅衢州,大約十六歲,此詩當為其少作。
荒服:古時以距離都城遠近劃分出五大區間,稱為五服。荒服是距都城最遠的區域,后來泛指邊遠地區。
虜塵:此處指李希烈叛唐之亂。
黃巾: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此處指作亂、叛亂之人。
【評析】
滿眼風光,卻非故鄉,這如何不令人泛起思鄉之愁。此詩可貴之處在于,寫鄉愁,但不拘泥,將詩筆探入造成詩人背井離鄉的原因,表達了對國家陷入戰亂的擔憂與感傷。首句筆力渾厚,蒼茫的云水彌漫詩間,聳動全篇。次句從景寫到人,進而寫到旅人的鄉愁。末二聯承頷聯而下,一氣寫出詩人奔逃之遠與離家之無奈。由一人推知眾人,可知戰爭無論正義與否,傷害的總是平民的善良與天真。全篇深得起承轉合之妙,渾然老成,愁得深沉,悲得廣大,真不似少年所作。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饑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注釋】
關內:函谷關以西,今陜西關中地區。阻饑:因饑荒而艱難生活。
浮梁大兄:白幼文,白居易同父異母兄,排行老大。時任浮梁(今屬江西)主簿。
於潛七兄:白居易從兄,名不詳,排行第七。時任於潛(今屬浙江)尉。
烏江十五兄:白逸,白居易從兄,排行第十五。時任烏江(今安徽和縣北)主簿。
符離: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下邽:在今陜西渭南市北。
羈旅:寄居他鄉。
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獨。吊,慰問。
九秋:指秋天。
【評析】
所謂“悲莫悲兮生離別”(屈原《九歌·少司命》),物質的匱乏遠不及心靈慰藉的缺失令人心痛。詩人歷經戰亂和饑荒,家業一空,田園寥落,已令人生出盛衰之感,但族人零落、弟兄流離才真正讓人無法忍受。三四句分承一二句,點出此詩主旨,即嘆時事艱難、悲兄弟離散。五六句用形影相吊的獨行大雁和無根飄散的九秋蓬草作比,曲盡羈旅他鄉的孤獨與凄涼。末二句詩筆宕開,緊扣題目“望月有感”,寫各處兄弟雖然飄零離散,但相思之情卻在月夜格外濃烈,逆挽有力,馀情裊裊,詩境為之一開。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529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況周頤《蕙風詞》之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