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 >> 傳統資訊 >> 傳統文學

尚書《泰誓中第二》譯文與賞析

大道家園 2023-07-19 01:06:18

尚書《泰誓中第二》譯文與(yu)賞析泰誓中第二

泰誓中第二

【原文】

惟(wei)(wei)(wei)戊午(wu),王(wang)次于(yu)河朔(shuo)[33],群后以(yi)師畢(bi)會。王(wang)乃徇(xun)師而(er)誓[34]。曰:“嗚呼!西土(tu)有(you)(you)眾[35],咸聽(ting)朕言。我聞(wen)吉人(ren)為(wei)善,惟(wei)(wei)(wei)日(ri)(ri)不(bu)足[36];兇(xiong)人(ren)為(wei)不(bu)善,亦惟(wei)(wei)(wei)日(ri)(ri)不(bu)足。今商王(wang)受(shou)力行無(wu)度[37],播棄犁老[38],呢比罪(zui)(zui)人(ren)[39],淫(yin)酗肆虐[40]。臣下化之,朋家(jia)作仇(chou),脅(xie)權相滅[41]。無(wu)辜吁天(tian)(tian)(tian),穢德(de)彰聞(wen)。惟(wei)(wei)(wei)天(tian)(tian)(tian)惠民,惟(wei)(wei)(wei)辟奉天(tian)(tian)(tian)[42]。有(you)(you)夏(xia)桀弗克若天(tian)(tian)(tian),流毒(du)下國。天(tian)(tian)(tian)乃佑命(ming)成湯,降黜夏(xia)命(ming)。惟(wei)(wei)(wei)受(shou)罪(zui)(zui)浮于(yu)桀[43],剝喪元(yuan)良(liang),賊虐諫(jian)輔[44],謂(wei)己有(you)(you)天(tian)(tian)(tian)命(ming),謂(wei)敬(jing)不(bu)足行,謂(wei)祭(ji)無(wu)益,謂(wei)暴無(wu)傷。厥(jue)鑒惟(wei)(wei)(wei)不(bu)遠[45],在彼夏(xia)王(wang)。天(tian)(tian)(tian)其以(yi)予乂民,朕夢協朕卜(bu)[46],襲(xi)于(yu)休祥(xiang)[47],戎商必克[48]。受(shou)有(you)(you)億兆夷(yi)人(ren)[49],離心(xin)離德(de);予有(you)(you)亂臣十人(ren)[50],同心(xin)同德(de)。雖(sui)有(you)(you)周親[51],不(bu)如仁人(ren)。天(tian)(tian)(tian)視自我民視,天(tian)(tian)(tian)聽(ting)自我民聽(ting)。百(bai)姓有(you)(you)過,在予一人(ren)[52],今朕必往。我武惟(wei)(wei)(wei)揚,侵于(yu)之疆[53],取彼兇(xiong)殘;我伐用張[54]于(yu)湯有(you)(you)光!勖(xu)哉(zai)夫(fu)子!罔或無(wu)畏[55],寧(ning)執非敵[56]。百(bai)姓懔懔,若崩厥(jue)角[57]。嗚呼:乃一德(de)一心(xin),立(li)定厥(jue)功(gong),惟(wei)(wei)(wei)克永世[58]。”

【注釋】

[33]次:駐扎。河(he)朔:黃(huang)河(he)以北(bei)。

[34]徇:巡行。

[35]西土有眾(zhong):位于鎬京西邊的部(bu)族。

[36]惟(wei)日(ri)不足:言將(jiang)終日(ri)為(wei)之而尤為(wei)不足。

[37]商王受(shou):受(shou),紂王之名。

[38]犁老:犁,一(yi)作黎,通耆(qi),犁老,就是(shi)耆(qi)老。

[39]昵(ni)比:昵(ni),親近。比,近。

[40]淫酗(xu):淫,過(guo)度(du)。酗(xu),醉酒發怒。

[41]脅權:脅,挾持(chi)。

[42]辟:君(jun)。奉(feng):承受。

[43]浮:超過。

[44]諫輔:諫議之大臣。

[45]鑒:鑒戒。

[46]協:符合。

[47]襲:重復。休祥:吉慶。

[48]戎(rong)商(shang):戎(rong),兵,引申為伐。戎(rong)商(shang),討伐殷(yin)商(shang)。

[49]夷(yi)人:夷(yi)狄之人。

[50]亂臣(chen):治臣(chen),撥亂之臣(chen)。

[51]周親:周,至(zhi)。周親,至(zhi)親的(de)人。

[52]百姓有過(guo)(guo),在予一人:過(guo)(guo),責(ze)怪。

[53]侵(qin)于之疆(jiang):侵(qin),攻入(ru)。之,其(qi),指商(shang)國。

[54]用張(zhang):要進行(xing)。

[55]罔或(huo)無(wu)畏(wei):罔,毋。或(huo),有。無(wu),不(bu)。畏(wei),通威,威武。指要表現出雄赳(jiu)(jiu)赳(jiu)(jiu)氣(qi)昂昂的樣(yang)子。

[56]寧(ning)執非敵(di):寧(ning),愿。執,持(chi)(chi),保持(chi)(chi)。非,無。言寧(ning)愿保持(chi)(chi)無敵(di)之(zhi)心。

[57]若(ruo)(ruo)崩(beng)厥(jue)角(jiao):厥(jue),頓下。角(jiao),額角(jiao)、頭(tou)角(jiao)。厥(jue)角(jiao),謂(wei)頓首、叩(kou)(kou)頭(tou)。若(ruo)(ruo)崩(beng)厥(jue)角(jiao),就是厥(jue)角(jiao)若(ruo)(ruo)崩(beng),叩(kou)(kou)頭(tou)像山崩(beng)一(yi)樣(yang),形容(rong)人民希(xi)望的迫(po)切。

[58]惟克永世:以達到(dao)萬(wan)世太平(ping)的目(mu)的。

【譯文】

一月二十(shi)八(ba)日戊午,周(zhou)武(wu)王(wang)駐兵在(zai)黃河之北(bei),諸侯(hou)率領他(ta)們的軍隊(dui)都來會合(he)了。武(wu)王(wang)于是(shi)(shi)(shi)巡視軍隊(dui)并且告(gao)誡(jie)他(ta)們。武(wu)王(wang)說:“啊!西方各(ge)位諸侯(hou),請都聽(ting)我(wo)的話。我(wo)聽(ting)說好(hao)人做(zuo)好(hao)事,整(zheng)天地(di)做(zuo)還是(shi)(shi)(shi)時間(jian)不(bu)夠;壞(huai)人做(zuo)壞(huai)事,也是(shi)(shi)(shi)整(zheng)天地(di)做(zuo)還是(shi)(shi)(shi)時間(jian)不(bu)夠。現在(zai)商王(wang)紂,力行不(bu)合(he)法度的事,放棄(qi)年(nian)老(lao)的大(da)臣(chen),親近有罪的人,過(guo)度嗜(shi)酒,放肆暴虐。臣(chen)下(xia)也受到他(ta)的影(ying)響,各(ge)結朋黨,互為(wei)仇(chou)敵;挾持權柄,互相誅殺。無罪的人呼天告(gao)冤,穢(hui)惡的行為(wei)公開傳聞。

“上天(tian)惠愛人民,君主遵(zun)奉上天(tian)。夏(xia)桀不能順(shun)從天(tian)意(yi),流毒(du)于天(tian)下。上天(tian)于是佑助和命令成(cheng)湯(tang),降下廢黜夏(xia)桀的(de)(de)(de)命令。紂(zhou)的(de)(de)(de)罪惡超過(guo)了夏(xia)桀,他傷害善良的(de)(de)(de)大臣,殺戮諫諍的(de)(de)(de)輔佐(zuo),說自己有天(tian)命,說敬天(tian)不值得實(shi)行,說祭祀沒(mei)有益處,說暴(bao)虐沒(mei)有害處。他的(de)(de)(de)鑒(jian)戒并不遠,就在(zai)夏(xia)桀身(shen)上。上天(tian)該使我治理(li)人民,我的(de)(de)(de)夢符合我的(de)(de)(de)卜兆,吉慶重疊(die)出現,討(tao)伐商(shang)國一定會勝(sheng)利。商(shang)紂(zhou)有億兆平民,都離(li)心離(li)德;我有撥(bo)亂的(de)(de)(de)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紂(zhou)雖有至(zhi)親的(de)(de)(de)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de)(de)(de)仁人。

“上(shang)天(tian)的看法(fa),出(chu)自我(wo)(wo)(wo)們(men)(men)人民(min)(min)的看法(fa),上(shang)天(tian)的聽聞,出(chu)自我(wo)(wo)(wo)們(men)(men)人民(min)(min)的聽聞。老百姓責難我(wo)(wo)(wo)不(bu)能誅天(tian)殘(can)暴(bao)的人,責任在我(wo)(wo)(wo)身上(shang),那么,我(wo)(wo)(wo)一(yi)定(ding)要(yao)(yao)(yao)依(yi)從民(min)(min)意前往討伐(fa)。我(wo)(wo)(wo)們(men)(men)的武力要(yao)(yao)(yao)發揚(yang),要(yao)(yao)(yao)攻到(dao)商(shang)國的疆土上(shang),捉到(dao)那些殘(can)暴(bao)之徒;我(wo)(wo)(wo)們(men)(men)的討伐(fa)要(yao)(yao)(yao)進行,這個事業比成湯的還輝煌呀!努力吧!將(jiang)士們(men)(men)。不(bu)可(ke)出(chu)現不(bu)威武的情況,寧愿(yuan)你(ni)們(men)(men)保持沒有對手的思想。百姓危懼不(bu)安(an)(an),他們(men)(men)向我(wo)(wo)(wo)們(men)(men)叩頭求助,額(e)角(jiao)響(xiang)得就像山崩一(yi)樣呀!啊!你(ni)們(men)(men)要(yao)(yao)(yao)一(yi)心(xin)一(yi)德建(jian)功立業,就能夠長久安(an)(an)定(ding)人民(min)(min)。”

【解析】

本篇可以(yi)看作是聯軍會師(shi)之(zhi)后的(de)(de)鼓(gu)動(dong)演說。當務之(zhi)急(ji)的(de)(de),自然是理順臣子討(tao)伐(fa)(fa)天子的(de)(de)道義問題。所謂名(ming)不(bu)(bu)(bu)正則(ze)(ze)言不(bu)(bu)(bu)順,言不(bu)(bu)(bu)順則(ze)(ze)令(ling)不(bu)(bu)(bu)行(xing),令(ling)不(bu)(bu)(bu)行(xing)則(ze)(ze)禁不(bu)(bu)(bu)止。本篇最(zui)重(zhong)要的(de)(de)信(xin)息,是闡釋了(le)儒(ru)家傳統的(de)(de)“革命(ming)”的(de)(de)觀(guan)念:天子是承上天之(zhi)“命(ming)”來管理人(ren)民(min)的(de)(de),上天設立君(jun)主,是為(wei)了(le)給人(ren)民(min)帶(dai)來利益,因此,當君(jun)主殘害人(ren)民(min)的(de)(de)時候,他就(jiu)失去上天的(de)(de)使(shi)命(ming),成為(wei)“一夫(fu)”,而(er)反對“一夫(fu)”的(de)(de)“革命(ming)”,是順應(ying)天意和民(min)意的(de)(de)行(xing)為(wei)。因此,討(tao)伐(fa)(fa)暴(bao)君(jun)不(bu)(bu)(bu)是“弒君(jun)”。“革命(ming)”的(de)(de)典型,就(jiu)是商湯(tang)討(tao)伐(fa)(fa)夏(xia)桀,因此《易(yi)》經上說“湯(tang)武革命(ming),順乎天而(er)應(ying)乎人(ren)”。

先秦時代,許多著名的儒(ru)家代表都(dou)為“湯(tang)武革命”辯(bian)護,孟子(zi)(zi)(zi)、荀子(zi)(zi)(zi)都(dou)是(shi)如此。齊(qi)宣王(wang)問(wen)孟子(zi)(zi)(zi):“湯(tang)放逐夏桀(jie),武王(wang)伐紂(zhou),有(you)這(zhe)些事嗎?”孟子(zi)(zi)(zi)回(hui)答說(shuo):“有(you)這(zhe)樣的記載。”齊(qi)宣王(wang)問(wen):“臣弒君是(shi)可以的嗎?”孟子(zi)(zi)(zi)回(hui)答說(shuo):“傷(shang)害仁(ren)德的人叫做‘賊(zei)’,傷(shang)害道(dao)義的人叫做‘殘。殘賊(zei)之(zhi)人叫做‘一夫’。我只聽說(shuo)誅(zhu)殺(sha)了‘一夫紂(zhou)’,沒聽說(shuo)誰弒殺(sha)他(ta)的君主。”荀子(zi)(zi)(zi)說(shuo):“誅(zhu)暴國之(zhi)君,若(ruo)誅(zhu)獨夫。”湯(tang)武并非(fei)取(qu)得(de)了天(tian)下(xia),他(ta)們(men)(men)只是(shi)修其(qi)道(dao)、行其(qi)義,興天(tian)下(xia)之(zhi)利,除天(tian)下(xia)之(zhi)害,天(tian)下(xia)人因此自愿跟(gen)從他(ta)們(men)(men)。

《論語》中沒(mei)(mei)有記載(zai)孔子(zi)對湯(tang)武革命的(de)直接評價(jia)。在評論周(zhou)武王音(yin)樂的(de)時候,孔子(zi)說(shuo):“已經盡(jin)美了,但還沒(mei)(mei)有盡(jin)善。”對于暴政下的(de)人生百態,孔子(zi)說(shuo):微子(zi)逃走了,箕子(zi)裝瘋被(bei)囚而不(bu)肯同流合污(wu),比干(gan)力諫而死,殷紂的(de)時代,也有三(san)個仁人。剩下的(de),一切(qie)盡(jin)在不(bu)言(yan)中。

漢(han)代的(de)董(dong)仲舒也為“湯武革命(ming)”辯護。他(ta)說:“上(shang)天創造人民,并不(bu)是(shi)為了(le)王,相反,上(shang)天設立王,是(shi)為了(le)人民。因(yin)此,一個(ge)人的(de)德行(xing)能夠給(gei)人民帶來和平和快樂(le),上(shang)天就授(shou)予他(ta)天子之位(wei),一個(ge)人的(de)惡行(xing)如果傷(shang)害了(le)人民,上(shang)天就會奪去他(ta)的(de)天子之位(wei)。”

自然(ran),討(tao)伐暴君的(de)“革(ge)命”也是(shi)殘酷的(de)。《尚書·武成》篇記載周(zhou)武王討(tao)伐商(shang)紂王時“血(xue)流漂杵”。孟(meng)子不(bu)愿(yuan)意相信這一點,他說:“盡信《書》,不(bu)如無《書》。”我(wo)對于《武成》,只相信其中一部分而以(yi),仁(ren)(ren)者在天下(xia)是(shi)沒有敵人的(de),以(yi)至(zhi)仁(ren)(ren)討(tao)伐至(zhi)不(bu)仁(ren)(ren),怎么會“血(xue)流漂杵”呢(ni)?

讀《尚書》從正月里開始配合著《史記》讀《尚書》,到上周末為止,終于一字一句地讀完了。雖說自己讀的效果沒有學友們那么好,但能磕磕絆絆地跟著老師讀下來,我還是要為自己點贊的,因為之前我從沒想過我能讀并且讀完這本書。
歷時九個多月的讀書后,我對《尚書》有了以下幾點了解:

一、《尚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尚書》是流傳至今歷史最為久遠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是現存比較古老的,而且具有體系性的一部歷史文獻的匯編。其作者應該是歷朝歷代的史官。

我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史官制度。最早的史官實際上是夏商時期占卜祭祀的人員,他要把占卜的文字記錄下來。到了周代,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史官制度,并且一直流傳了下來。當時的史官主要是記錄君王的一言一行,所以后來史官的佐史右史制度也是這么流傳下來的。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一般認為言為《尚書》,事為《春秋》,這兩者可以互證。

歷朝歷代史官的記錄匯編成冊就成了《尚書》,它是我國古代整個文明發展歷史的見證,記錄了大約兩千多年間,包括禹、夏、商、西周,還有東周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內容,其中涉及到政治的、宗教的、哲學的、思想的、立法的、典章的、法律的、文字的、文學的、地理的、軍事的等等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所以他成為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乃至封建社會的一部重要典籍。曾經有學者贊譽它是中國自有歷史以來第一部信史,即有文字記載的值得相信的中國的文明史歷史。所以它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首選典籍之一,其中更多的是治國方略。

二、《尚書》之名

《尚書》原名是《書》,書在古代是簡冊的泛稱,就是記錄在竹簡上的文字。后來在《書》的前面加上朝代的名字,就成了朝代之書,如《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尚書》這個名稱大概最早出現在西漢中期,“尚”就是“以之為尚”。后來又稱它為《書經》,漢武帝尊稱它為五經博士,就是說《尚書》這部書它原來是泛指的書,是專門記錄帝王和臣子的言論的。是儒家把《書》改成為《尚書》。
為什么儒家要把書改成為尚書呢?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在古代,“尚”和“上”是同義、同音、通用的。古漢語的兩條法則:第一個是單音獨體,就是一字一音一義,第二是音近義通,即讀音相近,它的意義它往往可以通用。

這種說法認為上是上古的意思,所以《尚書》就是上古之書,上古的史書。

第二種,“尚”有高尚、崇尚、尊崇之意,所以《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它為什么會成為人們所尊崇的書呢?這跟第三種說法有關。

第三種,認為“尚”同“上”,“上”代表君上,就是古代的帝王、君主。因為《尚書》是記載帝王和大臣的言論集的,是君上的書,所以它被人們所尊崇。

從名稱上來說,《尚書》是上古時代就流傳下來、后來散佚不全,經過儒家學派的增刪整理,最后成為受到儒家尊崇的賢君圣王的書,它在流傳過程當中,經歷了時代更迭,戰火焚燒,風云變化。

三、內容分類

今天一般學者把它分為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

所謂今文,就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基本上這些作品沒有保留下來,但是曾經讀過這些經典的大儒還在,漢代想復興傳統文化的時候,就請這些宿儒、大儒口述,然后他們用今天流傳的文字記錄下來。漢代流傳的文字是隸書,所以這叫今文尚書。后來文化風氣開始逐漸興起的時候,就有各處的所謂的子孫后代在各個地方挖掘到了由古代文字流傳下來的經書,稱之為古文經。所謂古代文字,就是指秦朝以前的文字。秦朝實行的是小篆,秦朝以前的是大篆,又叫古籀文,一般來說是今文經早出,古文經晚出。今文經被列為五經博士。古文經和今文經最大的區別是解釋有差別,今文經一般用的是微言大義,古文經一般是還原歷史,兩者的學術路子不同。

今文尚書相對于古文尚書而言,更古老,更佶屈聱牙,更古奧,更晦澀難懂。而古文尚書讀起來反而更順口,因為它的整齊句式多、對仗句多,它所講的道理更容易理解。

四、尚書的體例

唐初經學家孔穎達把尚書的文體分為典、謨、貢、歌、誓、誥、訓、命、征、范十種,漢代的孔安國是把它分成了6種文體:典、謨、訓、誥、誓、命。

所謂典,是記載被后世所尊奉為君王的言論和事跡,像《堯典》和《舜典》。

所謂謨,就是謀略,是臣子的謀略,它也記載君臣之間的談話,策謀、謀略、謀議大事為內容,如《皋陶謨》《大禹謨》。

誥是君王對臣下的告諭,基本上是商周的天子對臣民、大臣的勸告、戒教。《尚書》的主要內容,比較多的是歷史檔案的匯編,歷史資料的匯編主要是史官把它記錄下來。
訓是臣子對君王的勸告之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勸導當今的天子要以史為鑒,要改惡從善,如《伊訓》、《高宗肜日》等。

誓是君王、諸侯在征伐交戰之前整頓軍隊的誓師之辭,如《甘誓》《湯誓》《泰誓》。所以我們到現在還有一個詞流傳了下來,叫誓師,
第六個是命,命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者賞賜諸侯時的冊命之辭,如《畢命》《冏命》《文侯之命》,《君陳》《君牙》也都屬于這一類。

五、思想變化

圣君賢王推行德政。從商代到周代,神權思想慢慢轉化為人權思想。

六、大量名言金句

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堯典》

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舜典》

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 ? ? ? ? ? ? ? ? ? ? ? ? ? ? ? ? ? ? ——《大禹謨》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謨》

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已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仲虺之誥》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太甲中》

天難諶,命靡常。——《咸有一德》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泰誓上》

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泰誓中》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泰誓中》

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酒誥》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五子之歌》

驕淫矜侉,將由惡終。——《畢命》

……
《尚書》中不僅有很多名言金句,而且是很多成語、詞語的最早出處。

總之,讀完《尚書》,就算沒達到老師的要求,沒跟上優秀學友的腳步,以蝸牛的速度慢慢走下來,也留下了不少的讀書痕跡。

忙碌(liu)并(bing)收獲著,是讀《尚書》的(de)快樂。

五經《尚書》淺讀(2)堯典上五經《尚書》淺讀(1)序
2018.11.22星期四多云

導讀:

帝堯是怎樣的人?

帝堯如何發明并使用“授時歷”?

書經篇目

卷一虞書: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

卷二夏書: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卷三商書:湯誓、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盤庚上、盤庚中、盤庚下、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

卷四周書: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大誥、微子之命、康誥、酒諮、梓材。

卷五周書: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君與、蔡仲之命、多方、立政。

卷六周書:周官、君陳、顧命、康王之誥、畢命、君牙、冏命、呂刑、文候之命、費誓、秦誓。

虞舜氏因以為有天下之號也,書凡五篇,堯典雖紀唐堯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書。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當曰夏書。春秋傳亦多引為夏書,此云虞書或以為孔子所定也。

堯典(虞書)

我們考察古代傳說中的帝堯,他叫做放勛。他處理事務敬謹、明達、文雅、有謀略而且溫和,誠實恭謹并且推賢讓能,因此,他的光輝照耀四海,感動天地。他能夠發揚偉大的美德,使家族和睦融洽。家族既已和睦,便又辨明官員的職守;官員職守既已明確,便使天下各國都協調和順,民眾也就更加融洽。

于是堯就命令羲氏與和氏,讓他們恭謹地遵奉上天意旨行事,根據所觀測的日月星辰情況制定歷法,謹慎地把時令授給民眾。分別命令羲仲,居住在嵎夷一帶,那地方又叫旸谷。讓他們恭謹地迎接日出,讓民眾從事春天的勞作。看到日夜長度相等、鳥星見于南方天空正中,就依據這些來確定仲春時節。這時候,民眾就分散在田野勞作,鳥獸在交尾生育。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交一帶,那地方又叫明都。讓他們觀察太陽向南移動的情況,以規定夏天所應當從事的工作。這時日長夜短,大火星在南方天空出現,就依據這些來確定仲夏時節。

這時候,民眾都脫下衣服勞作,鳥獸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那地方叫昧谷。讓他們恭謹地送別落日,使民眾從事秋收。

這時,夜間和白晝長短相等,虛星出現在南方天空,就根據這些來確定仲秋時節。這時候,民眾因收獲而喜悅,鳥獸長一出新毛。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幽都。讓他們觀察太陽自南往北轉移的情況。這時,日短夜長,昴星在南方天空出現,就根據這些來確定仲冬時節。這時候,民眾都躲在家里取暖,鳥獸的毛特別密細茂盛。帝堯說:“啊!你們羲氏與和氏。希望你們以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周年,要用閏月來確定合乎天時的四季而成歲。”堯謹慎地制定各種官員的職守,于是各項事業興盛發達。

淺讀:

堯典篇幅長,分為上下兩篇。先說說帝堯從那里發脈而來。黃帝長子玄囂,長孫橋極,橋極傳帝嚳,嚳長子挈,嚳少子堯,堯從長兄挈手里接過帝位。

帝堯(約前2188一2067年)在位七十年,壽121歲。

傳說中,帝堯母親慶都因夢龍得畫而懷堯,幼隨母在外公家長大,隨外公伊祁姓,又因出生在古唐國,后世稱“唐堯”。

帝堯號放勛,由于堯的賢達德行兼優,直接影響了一個家族,乃至整個民眾,尤以識人善用而著稱,因此得民眾擁戴。

帝堯對人類最突出的貢獻是發明創造“授時歷”。并用來指導民眾發展生產改造自然。并使民眾受益達到穩定社會之目標。

下面以我管窺之見談一談“授時歷”。

古人類通過長久對日、月、星辰,自然界冷暖交替觀察,早在伏羲時創造了“先天八卦”,后周文王一卦演八封,文王創造了“后天八卦”也即六十四卦。二者方位不同,各有其用。

古人又按日出東方,分封東南西北中五方,并布五行各駐其所;又按宇宙星空把二十八星宿名分排四方,一方七星各主其事。按日月交會定十二動物冠名為地支,以十進制冠名天干,運用先天八卦納之,就形成如下排列:

東方青龍甲乙寅卯木色青,配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統納離卦。

南方朱雀丙丁巳午火色紅,配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統納乾卦。

西方白虎庚辛申酉金色白,配奎婁胃昴畢嘴參七宿,統納坎卦。

北方玄武壬癸亥子水色黑,配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統納坤卦。

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色黃,太極居中。

帝堯分別選拔專管歷象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旸谷、明都、昧谷、幽都四個地方,實地掌握日月星辰變化規律,制定歷法。一個周年為366周天,為精確時令,又發明閏月來調節。

文中講述了春種、夏作、秋收、冬藏四季成歲。同時記載了鳥獸春天交尾生育,夏天因炎熱褪換老皮毛,秋天生長新皮毛,到了冬天鳥獸的皮毛濃密皆能御寒的科學觀點。

帝堯開創觀測記錄,為夏歷(陰陽歷)奠定了基礎,直到幾千年后的今天,仍產生積極的作用。因之,帝堯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永遠值得敬仰!

從這一節和后面幾節中都可看出,遠古之時,人類壽命百歲以上者很多。先賢們創造天干編成六十花甲子,用于紀年并擴延至月、日、時。按此規律,幾千年后的人,一查某人的生卒干支記錄,便知其壽算。

從堯典上篇也可看到,帝堯不但自己有智慧,而且領導有方,善于總結,善于推廣和運用新的文明成果。

以上觀點只是剪輯其一二(er)論點而(er)闡述,實為掛一漏萬。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sici/49103.html.

聲明: 我(wo)們致(zhi)力于(yu)保護作者(zhe)版權(quan),注(zhu)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fa)核(he)實(shi)真(zhen)實(shi)出處,未(wei)能及(ji)時與作者(zhe)取得(de)聯(lian)(lian)系,或有版權(quan)異(yi)議的(de)(de),請聯(lian)(lian)系管理(li)員,我(wo)們會立(li)即處理(li),本站部(bu)分(fen)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zai)是出于(yu)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有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de)合法(fa)權(quan)益,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管理(li)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篇(pian):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