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感》散文全文雜感
人(ren)(ren)們有(you)淚,比動物進(jin)(jin)化(hua)(hua),但即(ji)此有(you)淚,也(ye)就(jiu)是不(bu)進(jin)(jin)化(hua)(hua),正如(ru)已經(jing)只(zhi)有(you)盲(mang)腸,比鳥(niao)類進(jin)(jin)化(hua)(hua),而究竟還有(you)盲(mang)腸,終不(bu)能很算進(jin)(jin)化(hua)(hua)一樣。凡這些,不(bu)但是無用的(de)贅物,還要使其(qi)人(ren)(ren)達(da)到無謂的(de)滅亡。
現今的(de)(de)(de)人們還以眼淚贈答(da),并且以這(zhe)為最上的(de)(de)(de)贈品,因為他此(ci)外一無(wu)所有(you)。無(wu)淚的(de)(de)(de)人則以血(xue)贈答(da),但又(you)各(ge)各(ge)拒絕別人的(de)(de)(de)血(xue)。
人(ren)(ren)大(da)抵(di)不(bu)(bu)愿(yuan)意愛人(ren)(ren)下(xia)淚(lei)。但臨(lin)死之際(ji),可能(neng)也不(bu)(bu)愿(yuan)意愛人(ren)(ren)為你下(xia)淚(lei)么?無淚(lei)的人(ren)(ren)無論(lun)何時,都(dou)不(bu)(bu)愿(yuan)意愛人(ren)(ren)下(xia)淚(lei),并且連血也不(bu)(bu)要:他拒(ju)絕(jue)一切為他的哭泣和滅亡。
人被殺于萬(wan)眾(zhong)聚觀之中,比被殺在(zai)“人不(bu)知鬼不(bu)覺”的(de)(de)地(di)方(fang)快活(huo),因(yin)為(wei)他可以妄(wang)想,博得觀眾(zhong)中的(de)(de)或人的(de)(de)眼淚(lei)。但是(shi),無(wu)淚(lei)的(de)(de)人無(wu)論被殺在(zai)什么所(suo)在(zai),于他并無(wu)不(bu)同。
殺了無淚的(de)人(ren),一定連血也不(bu)見(jian)。愛人(ren)不(bu)覺他被殺之慘(can),仇人(ren)也終于得不(bu)到殺他之樂:這是他的(de)報恩和復(fu)仇。
死(si)于(yu)敵手(shou)的(de)(de)鋒刃,不足悲(bei)苦(ku);死(si)于(yu)不知何來(lai)的(de)(de)暗器,卻是(shi)悲(bei)苦(ku)。但最悲(bei)苦(ku)的(de)(de)是(shi)死(si)于(yu)慈(ci)母或(huo)愛人誤進的(de)(de)毒藥,戰友亂發(fa)的(de)(de)流彈,病菌的(de)(de)并無惡(e)意的(de)(de)侵入,不是(shi)我自己(ji)制定的(de)(de)死(si)刑(xing)。
仰(yang)慕往(wang)古的(de),回往(wang)古去罷(ba)!想出世(shi)的(de),快(kuai)出世(shi)罷(ba)!想上(shang)天(tian)的(de),快(kuai)上(shang)天(tian)罷(ba)!靈(ling)魂要離(li)開肉體的(de),趕快(kuai)離(li)開罷(ba)!現在(zai)(zai)的(de)地上(shang),應該是執著(zhu)現在(zai)(zai),執著(zhu)地上(shang)的(de)人們(men)居(ju)住(zhu)的(de)。
但厭惡現世的(de)人們還住著。這都(dou)是(shi)現世的(de)仇(chou)仇(chou),他們一(yi)(yi)日存在(zai),現世即(ji)一(yi)(yi)日不能得(de)救。
先前,也(ye)曾有些愿意(yi)活在(zai)現世而不(bu)得的人們(men)(men),沉默過(guo)(guo)了(le)(le)(le),呻吟過(guo)(guo)了(le)(le)(le),嘆(tan)息過(guo)(guo)了(le)(le)(le),哭(ku)泣過(guo)(guo)了(le)(le)(le),哀(ai)求過(guo)(guo)了(le)(le)(le),但仍然愿意(yi)活在(zai)現世而不(bu)得,因(yin)為他們(men)(men)忘(wang)卻(que)了(le)(le)(le)憤怒。
勇者(zhe)憤怒,抽(chou)(chou)刃(ren)向(xiang)更(geng)(geng)強者(zhe);怯(qie)者(zhe)憤怒,卻(que)抽(chou)(chou)刃(ren)向(xiang)更(geng)(geng)弱者(zhe)。不可救(jiu)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xiang)孩子們(men)(men)瞪眼。這些(xie)孱頭(tou)們(men)(men)!
孩子們在瞪(deng)眼(yan)中(zhong)長大了,又向別(bie)的孩子們瞪(deng)眼(yan),并且想:他們一生都過在憤怒(nu)中(zhong)。因為(wei)憤怒(nu)只(zhi)是(shi)如些,所以他們要(yao)憤怒(nu)一生,——而且還要(yao)憤怒(nu)二(er)世(shi)(shi)(shi),三世(shi)(shi)(shi),四(si)世(shi)(shi)(shi),以至末(mo)世(shi)(shi)(shi)。
無(wu)論愛什么,——飯(fan)、異性(xing)、國、民族、人類等(deng)等(deng),——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二六(liu)時(shi)中,沒有已時(shi)者有望。但(dan)太覺疲勞(lao)時(shi),也(ye)無(wu)妨休息(xi)一(yi)會(hui)罷(ba);但(dan)休息(xi)之后,就再來一(yi)回(hui)罷(ba),而且兩回(hui),三回(hui)……血書、章程、請愿、講學(xue)、哭(ku)、電報、開會(hui)、挽聯、演說、神經(jing)衰弱,則一(yi)切無(wu)用。
血書所能掙(zheng)來的(de)是什(shen)么?不(bu)過(guo)就是你(ni)的(de)一張(zhang)血書,況且并不(bu)好看。至于(yu)神經衰弱,其實(shi)倒(dao)是自(zi)己(ji)生了(le)病(bing),你(ni)不(bu)要再當作寶貝(bei)了(le),我的(de)可敬愛(ai)而討厭的(de)朋友呀!
我(wo)們聽(ting)到呻吟、嘆息(xi)、哭泣、哀求,無須吃驚。見了酷烈的(de)沉默,就(jiu)(jiu)應該留心(xin)(xin)了;見有什么(me)像毒蛇似的(de)在尸林中蜿(wan)蜒,怨(yuan)鬼(gui)似的(de)在黑暗中奔馳(chi),就(jiu)(jiu)更應該留心(xin)(xin)了:這在預(yu)告“真的(de)憤怒(nu)”將(jiang)要(yao)到來(lai)。那時(shi)候,仰(yang)慕(mu)往古的(de)就(jiu)(jiu)要(yao)回往古去了,想出世的(de)要(yao)出世去了,想上天的(de)要(yao)上天了,靈魂要(yao)離開肉體(ti)的(de)就(jiu)(jiu)要(yao)離開了!……
五月五日
魯迅《雜感(gan)》散文全(quan)文 雜感(gan)
人(ren)們有(you)淚,比(bi)(bi)動物進化(hua),但即此(ci)有(you)淚,也就是不(bu)進化(hua),正如已經(jing)只有(you)盲腸,比(bi)(bi)鳥(niao)類進化(hua),而究竟還有(you)盲腸,終不(bu)能很算(suan)進化(hua)一樣。凡這些,不(bu)但是無(wu)用的贅物,還要使其人(ren)達到無(wu)謂的滅亡。
現(xian)今的人們還以(yi)(yi)眼淚贈(zeng)答(da),并且以(yi)(yi)這為最(zui)上的贈(zeng)品,因為他此外一無所有。無淚的人則(ze)以(yi)(yi)血贈(zeng)答(da),但又各各拒絕別人的血。
人大抵不愿(yuan)(yuan)意愛人下(xia)(xia)(xia)淚。但臨死之際,可能也不愿(yuan)(yuan)意愛人為你下(xia)(xia)(xia)淚么?無(wu)淚的人無(wu)論何時,都不愿(yuan)(yuan)意愛人下(xia)(xia)(xia)淚,并且連血也不要:他(ta)拒絕一(yi)切(qie)為他(ta)的哭泣和滅亡(wang)。
人(ren)被(bei)(bei)殺于(yu)萬眾聚觀之中,比(bi)被(bei)(bei)殺在(zai)“人(ren)不知鬼不覺”的(de)地方快活,因為(wei)他可以妄想,博得觀眾中的(de)或人(ren)的(de)眼淚。但是,無淚的(de)人(ren)無論被(bei)(bei)殺在(zai)什么所在(zai),于(yu)他并無不同。
殺(sha)了(le)無(wu)淚的(de)人,一定連(lian)血也不見。愛人不覺他(ta)被(bei)殺(sha)之慘,仇(chou)人也終于得(de)不到殺(sha)他(ta)之樂:這是他(ta)的(de)報恩和(he)復仇(chou)。
死(si)于敵手(shou)的鋒刃,不足悲(bei)苦(ku)(ku);死(si)于不知何來的暗器(qi),卻是(shi)悲(bei)苦(ku)(ku)。但最悲(bei)苦(ku)(ku)的是(shi)死(si)于慈母或愛人誤進的毒藥,戰友亂發的流彈,病菌的并無惡意(yi)的侵入,不是(shi)我(wo)自(zi)己制定的死(si)刑。
仰(yang)慕(mu)往(wang)古的(de)(de)(de),回往(wang)古去(qu)罷(ba)!想(xiang)出世的(de)(de)(de),快出世罷(ba)!想(xiang)上(shang)天的(de)(de)(de),快上(shang)天罷(ba)!靈魂要離開肉體的(de)(de)(de),趕快離開罷(ba)!現在(zai)的(de)(de)(de)地上(shang),應該是執著現在(zai),執著地上(shang)的(de)(de)(de)人們居住的(de)(de)(de)。
但厭惡現(xian)世的人們還住(zhu)著。這(zhe)都(dou)是(shi)現(xian)世的仇仇,他們一日(ri)存在,現(xian)世即一日(ri)不(bu)能得救。
先前,也曾(ceng)有些(xie)愿(yuan)意(yi)活在現世(shi)而不得的人們,沉默過(guo)了(le), *** 過(guo)了(le),嘆息過(guo)了(le),哭泣過(guo)了(le),哀求過(guo)了(le),但仍然愿(yuan)意(yi)活在現世(shi)而不得,因(yin)為他們忘卻了(le)憤怒。
勇者(zhe)(zhe)(zhe)憤怒,抽刃向更強者(zhe)(zhe)(zhe);怯(qie)者(zhe)(zhe)(zhe)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zhe)(zhe)(zhe)。不可救(jiu)藥的民族中,一定(ding)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deng)眼。這些孱頭們!
孩子們(men)在瞪(deng)眼中長大了,又向別的孩子們(men)瞪(deng)眼,并且(qie)想:他們(men)一生都(dou)過在憤(fen)(fen)怒(nu)(nu)中。因為憤(fen)(fen)怒(nu)(nu)只是如些,所以(yi)他們(men)要(yao)憤(fen)(fen)怒(nu)(nu)一生,——而且(qie)還要(yao)憤(fen)(fen)怒(nu)(nu)二世(shi),三世(shi),四世(shi),以(yi)至末世(shi)。
無論愛什(shen)么,——飯、異性(xing)、國、民族、人類等等,——只有(you)糾纏如毒蛇,執著(zhu)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you)已(yi)時者有(you)望。但(dan)太覺疲勞時,也(ye)無妨(fang)休(xiu)息一(yi)會罷;但(dan)休(xiu)息之后,就(jiu)再來一(yi)回罷,而(er)且兩回,三回……血書、章程(cheng)、請愿、講學(xue)、哭、電報、開(kai)會、挽(wan)聯、演說、神經衰弱(ruo),則一(yi)切無用。
血(xue)書(shu)所能掙來的是什么?不過就是你的一張血(xue)書(shu),況且并(bing)不好看。至(zhi)于神(shen)經(jing)衰弱,其實倒是自己生了病(bing),你不要再當作寶貝了,我的可敬愛(ai)而(er)討(tao)厭的朋友呀!
我(wo)們聽到 *** 、嘆息、哭泣、哀(ai)求,無須吃驚。見了(le)(le)(le)酷烈的(de)沉默(mo),就(jiu)(jiu)應(ying)該(gai)留(liu)心(xin)(xin)了(le)(le)(le);見有什么像毒蛇(she)似的(de)在(zai)(zai)尸林中(zhong)(zhong)蜿蜒,怨鬼似的(de)在(zai)(zai)黑(hei)暗(an)中(zhong)(zhong)奔馳,就(jiu)(jiu)更(geng)應(ying)該(gai)留(liu)心(xin)(xin)了(le)(le)(le):這在(zai)(zai)預(yu)告(gao)“真的(de)憤怒”將要(yao)(yao)到來。那(nei)時候(hou),仰慕(mu)往古(gu)的(de)就(jiu)(jiu)要(yao)(yao)回往古(gu)去了(le)(le)(le),想出(chu)世的(de)要(yao)(yao)出(chu)世去了(le)(le)(le),想上天的(de)要(yao)(yao)上天了(le)(le)(le),靈(ling)魂要(yao)(yao)離開肉體的(de)就(jiu)(jiu)要(yao)(yao)離開了(le)(le)(le)!……
五月五日
魯迅先生的雜感最近寫了一篇短文討論“百讀不厭”那個批評用語,照筆者分析的結果,所謂“百讀不厭”,注重趣味與快感,不適用于我們的現代文學。可是現代作品里也有引人“百讀不厭”的,不過那不是作品的主要的價值。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舉出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做例子,認為引人“百讀不厭”的是幽默,這幽默是嚴肅的,不是油腔滑調的,更不只是為幽默而幽默。魯迅先生的《隨感錄》,先是出現在《新青年》上后來收在《熱風》里的,還有一些“雜感”,在筆者也是“百讀不厭”的。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卻還有別的,就是那傳統的稱為“理趣”,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理智的結晶”的,而這也就是詩。
馮雪峰先生在《魯迅論》里說到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獨特的特色”:
首先,魯迅先生獨創了將詩和政論凝結于一起的“雜感”這尖銳的政論性的文藝形式。這是
匕首,這是投槍,然而又是獨特形式的詩;這形式,是魯迅先生所獨創的,是詩人和戰士的一致的產物。自然,這種形式,在中國舊文學里是有它類似的存在的,但我們知道舊文學中的這種形式,有的只是形式和筆法上有可取之點,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則在精神上也有可取之點,卻只是在那里自生自長的野草似的一點萌芽。魯迅先生,以其戰斗的需要,才獨創了這在其本身是非常完整的,而且由魯迅先生自己達到了那高峰的獨特的形式。(見《過來的時代》)
所謂“中國文學里是有它類似的存在的”,大概指的古文里短小精悍之作,像韓柳雜說的罷?馮先生說魯迅先生“也同意對于他的雜感散文在思想意義之外又是很高的而且獨創的藝術作品的評價”,“并且以為(除何凝先生外)還沒有說出這一點來”(《關于魯迅在文學上的地位》的《附記》,見同書)。這種“雜感”在形式上的特點是“簡短”,魯迅先生就屢次用“短評”這名稱,又曾經泛稱為“簡短的東西”。“簡短”而“凝結”,還能夠“尖銳”得像“匕首”和“投槍”一樣;主要的是他在用了這“匕首”和“投槍”戰斗著。“狹巷短兵相接處,**如草不聞聲”,這是詩,魯迅先生的“雜感”也是詩。
《熱風》的《題記》的結尾:
但如果凡我所寫,的確都是冷的呢?則它的生命原來就沒有,更談不到中國的病證究竟如何。然而,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相去本不及一張紙,對于周圍的感受和反應,又大概是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我卻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熱風》。
魯迅先生是不愿承受“冷靜”那評價的,所以有這番說話。他確乎不是個“冷靜”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愛;他的“冷嘲”其實是“熱諷”。這是“理智的結晶”,可是不結晶在冥想里,而結晶在經驗里;經驗是“有情的”,所以這結晶是有“理趣”的。開始讀他的《隨感錄》的時候,一面覺得他所嘲諷的愚蠢可笑,一面卻又往往覺得毛骨悚然——他所指出的“中國病證”,自己沒有犯過嗎?不在犯著嗎?可還是“百讀不厭”的常常去翻翻看看,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淚”罷。
這種詩的結晶在《野草》里“達到了那高峰”。《野草》被稱為散文詩,是很恰當的。《題辭》里說: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又說: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又說: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最后是:
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
這寫在一九二七年,正是大革命的時代。他徹底地否定了“過去的生命”,連自己的《野草》連著這《題辭》,也否定了,但是并不否定他自己。他“希望”地下的火火速噴出,燒盡過去的一切;他“希望”的是中國的新生!在《野草》里比在《狂人日記》里更多的用了象征,用了重疊,來“凝結”來強調他的聲音,這是詩。
他一面否定,一面希望,一面在戰斗著。《野草》里的一篇《希望》,是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寫的,他說: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現在沒有星,沒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愛的翔舞;青年們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沒有真的暗夜。
然而就在這一年他感到青年們動起來了,感到“真的暗夜”露出來了,這一年他寫了特別多的“雜感”,就是收
在《華蓋集》里的。這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夜”寫的《題記》里給了這些“短評”一個和《隨感錄》略有分別的名字,就是“雜感”。他說這些“雜感”“往往執滯在幾件小事情上”,也就是從一般的“中國的病證”轉到了個別的具體的事件上。雖然他還是將這種個別的事件“作為社會上的一種典型”(見前引馮雪峰先生那篇《附記》里引的魯迅先生自己的話)來處理,可是這些“雜感”比起《熱風》中那些《隨感錄》確乎是更其現實的了;他是從詩回向散文了。換上“雜感”這個新名字,似乎不是隨隨便便的無所謂的。
散文的雜感增加了現實性,也增加了尖銳性。“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之夜”寫的《三閑集》的《序言》里說到:
恐怕這“雜感”兩個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厭惡,避之惟恐不遠了。有些人們,每當意在奚落我的時候,就往往稱我為“雜感家”。這正是尖銳性的證據。他這時在和“真的暗夜”“肉薄”了,武器是越尖銳越好,他是不怕“‘不滿于現狀’的‘雜感家’”這一個“惡謚”的。一方面如馮雪峰先生說的,“他又常痛惜他的小說和他的文章中的曲筆常被一般讀者誤解”。所以“更傾向于直剖明示的尖利的批判武器的創造”(見《魯迅先生計劃而未完成的著作》,也在《過去的時代》中)了。這種“直剖明示”的散文作風伴著戰斗發展下去,“雜感”就又變為“雜文”了。“一九三二年四月三十日之夜”寫的《二心集》的《序言》里開始就說:
這里是一九三○與三一年兩年間的雜文的結集。
末尾說:
自從一九三一年一月起,我寫了較上年更多的文章,但因為揭載的刊物有些不同,文字必得和它們相稱,就很少做《熱風》那樣簡短的東西了;而且看看對于我的批評文字,得了一種經驗,好像評論做得太簡括,是極容易招得無意的誤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
又說:
這回連較長的東西也收在這里面。
“簡單”改為不拘長短,配合著時代的要求,“雜文”于是乎成了大家都能用,尖利而又方便的武器了。這個創造是值得紀念的;雖然我們損失了一些詩,可是這是個更需要散文的時代。
《燕(yan)京新聞》副頁。
本(ben)文地(di)址://n85e38t.cn/sici/47668.html.
聲明: 我們(men)(men)致力于(yu)(yu)保護(hu)作(zuo)者版權(quan),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文章(zhang)因無(wu)法核實真實出處,未(wei)能(neng)及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lian)系,或有版權(quan)異(yi)議的,請(qing)聯(lian)(lian)系管理員,我們(men)(men)會立(li)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yu)(yu)網絡,轉載是(shi)出于(yu)(yu)傳(chuan)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qin)犯了您(nin)的合(he)法權(quan)益,請(qing)立(li)即通知我們(men)(men)(管理員郵(you)箱:),情況(kuang)屬實,我們(men)(men)會第一(yi)時(shi)間(jian)予以(yi)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xie)(xie)謝(xi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