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茍
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①;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②,齊、秦襲③,入乎耳,出乎口④,鉤有須⑤,卵有毛⑥,是說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⑦;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盜跖吟口⑧,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詩》曰:“物其有矣,惟其時矣。”⑨此之謂也。
[注釋] ①申徒狄:相傳為殷末人,因恨道不行而懷抱石頭投河自殺。②山淵平,天地比:此是名家人物惠施的命題。《莊子·天下》作“天與地卑,山與澤平”。謂從空間高低的差別都是相對的方面來說,高山與深淵一樣平,天與地一樣高。③齊、秦襲:春秋戰國時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秦國在今陜西境內,兩國相距甚遠,但從宇宙角度來看,兩者可合為一體。襲:合。④入乎耳,出乎口:這兩句文意不明,有人說是指山有耳、口,人站在山上呼喊,群山都回蕩他的聲音,這就好似山聽到了人的聲音,又回答了人的呼喊。⑤鉤有須:指婦女體內含有產生胡須的因素,所以說婦女有胡須。鉤,通“姁”(qú 渠),婦女。⑥卵有毛:卵中含有產生羽毛的因素,所以說卵有毛。⑦惠施:戰國時宋國人,曾任梁相,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莊子為好友,事見《莊子》。鄧析:春秋時鄭國人,刑名學家。⑧吟口:傳頌于眾人之口。⑨“《詩》曰”句:見《詩經·小雅·魚麗》。
君子易知而難狎①,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②,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注釋] ①知:交接。狎(xiá霞):沒有禮貌的親近。②比:結黨。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①,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②;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注釋] ①道:通“導”,引導,開導。 ②繜:通“撙”(zǔn 尊上聲),抑制。絀:通“黜”。
君子寬而不僈①,廉而不劌②,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③,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④此之謂矣。
[注釋] ①僈:通“慢”,懈怠。②廉:楞角。劌(guì貴):以刃傷人。③寡:當為“直”字。④“《詩》曰”句:見《詩經·大雅·抑》。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①,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于舜、禹,參于天地,非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③此言君子能以義屈信變應故也。
[注釋] ①義:通“議”,議論。②信:通“伸”。下同。③“《詩》曰”句:引自《詩經·小雅·裳裳者華》。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則天而道①,小心則畏義而節;知則明通而類,愚則端愨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理,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②,愚則毒賊而亂;見由則兌而倨③,見閉則怨而險;喜則輕而翾④,憂則挫而懾;通則驕而偏,窮則棄而儑⑤。傳曰:“君子兩進,小人兩廢。”此之謂也。
[注釋] ①“天而道”前當補一“敬”字。②攫(jué決): 奪。漸: 奸詐。③兌:通“悅”。④翾(xuān宣):通“儇”(xuān宣),輕佻。一說通“懁”(juàn眷),急。⑤儑:通“隰”(xí席),卑下。
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曷謂邪? 曰: 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故君子者,治禮義者也,非治非禮義者也。然則國亂將弗治與? 曰: 國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①,去亂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謂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亂而非治亂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為名,猶曰君子為治而不為亂,為修而不為污也。
[注釋] ①案:通“按”,按照。
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矣①,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故馬鳴而馬應之,②非知也,其勢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潐潐③,受人之掝掝者哉④!
[注釋] ①絜:同“潔”。辯:當為“身”字。②此句下當脫“牛鳴而牛應之”六字。③潐潐(jiào較):明察。④掝掝(huò或):不明。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①,謂之天德②。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③,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于心,見于色,出于言,民猶若未從也④,雖從必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操而得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舍則濟矣。濟而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注釋] ①變:改變舊質叫做變。化:使人向善叫做化。②天德:陰陽交替、四時運行等自然規律叫做天德。③嘿:通“默”,不說話。④若:然。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邪? 則操術然也。故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審后王之道而論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①。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故操彌約而事彌大。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內之情舉積此者,則操術然也。
[注釋] ①拜:當為“拱”字。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愨士者,有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①,若是,則可謂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②,分爭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③,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④,若是,則可謂愨士矣。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注釋] ①辨:治。②疾:同“嫉”。③悖:怨。④甚:當為“是”字。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欲惡取舍之權: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后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①,然后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注釋] ①孰:同“熟”,仔細。
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貴者則類傲之①,夫貧賤者則求柔之②,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晻世者也③,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鰌不如盜也④。
[注釋] ①類:都。②求:務。③晻:同“暗”。④田仲:又叫陳仲子,戰國時齊國人,不食兄祿,以清高著稱。史鰌(qiū丘):字子魚,又叫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屢諫衛靈公不聽,死時叫兒子不要入殮,后人稱之為“尸諫”,孔子稱其正直。
【鑒賞】 “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是荀子在《不茍》中開篇即現的主旨。在他看來,“君子”的可貴處不在于他能為小人所不能為之事,而在于他能時時以“禮義”這根準繩來確定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做的,即使只是細微瑣事都愿親力親為;不該做的,就算做了能轟動一世也統統不屑。不矯揉,不造作,“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一切都自自然然,這就是君子。若如本文篇末提到的田仲、史鰌之流,或出身貴族卻以織草鞋為生,以示清高,或命其子在他死后以其尸體向君主作最后的進諫,以表忠心,都不過是靠特立獨行來沽名釣譽,為真正的仁人君子所不齒。
如果把荀子用來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依據比喻成一桿秤的話,應該說,在“禮義”這桿明秤背后,還藏著一桿暗秤,那就是“誠”。“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即明白地昭示了荀子在論及君子對其心境的修養時,將“誠”擺在了一個多么重要的位置上。“誠”意味著真摯,真摯才會專一,專一于對仁愛的堅守,專一于對禮義的身體力行,借此才能形成對更多人的道德感召,化成天下。就像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真正理解僧人對佛的禮拜而隨其剃度出家,但卻常會為他們篤信佛義的虔誠所感染,內心因此而多一分沉靜,少一點喧囂一樣,君子不可能寄望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樣恪守做君子的要義,懷仁愛人,但至少可以用其身踐行仁義的專注與執著去打動別人,使他們盡可能按照禮義的規范來立身行事。如果缺乏這份真誠,那么任何對于仁義道德的訴求都將成為一種蒼白的自我標榜與偽裝,感動不了自己,更感動不了他人。無論貴為君王,還是親如父子,都將得不到臣與子的尊重與親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個中深意早已被荀子生前身后的歷史反復演繹、印證,歷久而彌新。
就君王言,荀子明確地說,誠者即“政事之本也”。仁與德并非是簡單的政治口號,喊喊而已,而要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讓百姓看得到,感受得到。如果不是這樣,說得再富麗堂皇,裝得再慈眉善目,百姓也不會信服。君主把心掏給臣子百姓看,臣子百姓才會把心交給君主,要是像西周幽王那樣,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不與臣民真誠相待,最終還是會自嘗苦果。歷史上多少政權的轉換更迭,多少帝王的匆匆謝幕,總能由此得到或多或少的解釋。
就父子言,親情之所以會成為世界上最無私的感情,就在于彼此之間拒絕任何的虛偽與欺騙,無論這種欺騙是否出于善意。年幼的子女對父母都懷著全心全意的依戀與信任,幼小的心靈完全不會對父母設防。這個時期如果遭遇父母的謊言,不僅會在父母子女的關系上留下難以消除的傷痕,更會對其以后的人格養成造成長久的影響。所以曾子為了妻子對兒子的一句戲言真的動手殺豬,就是想要告訴兒子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或許今人免不了撇撇嘴巴嘟噥一聲“迂腐”,但曾子卻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何謂荀子所倡導的“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
社會發展至今,禮義越來(lai)越重(zhong)要,卻日(ri)漸被擱(ge)置淡忘(wang)。在(zai)(zai)許(xu)(xu)多人急(ji)于向前看,卻只看到一(yi)(yi)片情感(gan)的(de)荒蕪時,或許(xu)(xu)我們應該適(shi)時地回頭,去(qu)重(zhong)溫荀(xun)子關于如何錘煉健康人格的(de)啟示,以此來(lai)幫(bang)助我們在(zai)(zai)現實中分辨自(zi)己與他(ta)人的(de)言行。在(zai)(zai)一(yi)(yi)個以禮義為(wei)準(zhun)則,以真誠為(wei)溝通規范的(de)社會里(li),所有人的(de)生(sheng)活(huo)應會更為(wei)和諧。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46347.html.
聲明: 我(wo)(wo)們致(zhi)力于(yu)保護(hu)作(zuo)者版(ban)權(quan),注重(zhong)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wei)能(neng)及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you)版(ban)權(quan)異(yi)議(yi)的(de),請(qing)聯(lian)系管理員,我(wo)(wo)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遞(di)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錯(cuo)誤或(huo)侵犯了(le)您(nin)(nin)的(de)合法(fa)權(quan)益,請(qing)立即通(tong)知我(wo)(wo)們(管理員郵箱(xiang):),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wo)們會第一時(shi)間予(yu)以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nin)(nin)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pian): 粉紅的桃(tao)花作(zuo)文(wen)怎么寫,怎么寫作(zuo)文(wen)桃(tao)花···
下(xia)一篇: 桃花的小(xiao)實(shi)驗作文,觀(guan)察桃花形(xing)態(tai),聲音(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