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思潮_流派·結構主義西方文學·思潮、流派·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是20世紀以來廣泛地用來分析人類及其文化現象的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發源于當代語言學的各種成果,主要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的理論。索緒爾在他的 《普通語言學教程》中劃分了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兩種不同的研究語言方法,認為以前的語言學都是研究語言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屬于歷時語言學; 只有這種研究還不夠,還要研究作為系統的語言的性質,即語言在一個特定的時期里是如何作為一個系統而發揮作用的。語言符號的意義不是靠參照現實獲得的,而是依賴它在語言系統中的地位以及與其它符號之間的差異。這就奠定了結構主義方法的基本特點: 不大注重因果說明,只是試圖重建現實現象下面的深層結構體系。索緒爾通過對語言的研究還發現,人類的其它現象也可以當作符號來研究,語言學不過是這種符號學的最高形式。這為結構主義在其它領域研究中的運用提供了依據。
結構主義在60年代的法國盛極一時,無論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還是在文化人類學等方面都得到了運用。由于大家說到的種種“結構”所獲得的涵義已越來越不同,給規定結構主義的特征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盡管如此,瑞士的皮亞杰還是在他的 《結構主義》一書中給結構總結了如下的共同點: 一個結構包括整體性、轉換性和自身調整性三個特性; 結構應該是可以形式化的。
結構主義方法在文學研究中的運用有人劃分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莫斯科——布拉格——巴黎,見布洛克曼 《結構主義》一書,但取得較大成果的還是在敘述學領域。結構主義敘述學主要有三類不同的內容,一類以分析文學作品的語法結構為目的。它認為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敘事作品,敘事作品具有句子的性質。象托多羅夫在他的《〈十日談〉的語法》一書中就是企圖通過對《十日談》 里的具體故事的分析,概括出敘事作品“普遍的語法”的。他認為每個具體的敘事作品都體現出了這“普遍的語法”的一部分。按他的話說:“如果一個人懂得人物是名詞、情節是動詞的話,就會更好地理解敘述。”把敘事作品當作句子來分析,這在羅蘭 ·巴特和杰內特那里也有。在 《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 中,巴特說“敘事作品是一個大句子,如同凡是陳述句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小敘事作品的開始一樣”。而杰內特在其《敘述方式》一書中更把《奧德賽》和普魯斯特的《追憶流水年華》概括為這樣兩個陳述句在修辭上的擴充,一句是“奧德賽返回故里伊色卡”,另一句是“馬賽爾成為大作家”,并且認為,這種假設使人們能夠在分析敘述方式時利用語言學分類。這類對于文學的研究主張從兩個可以細分的大層次對敘述作品進行研究: 一、故事(內容),包括行動的邏輯和人物的“句法”; 二、話語,包括敘事作品的時間、體態、語式。普羅普的《民間故事的結構形態》屬于第一個層次的研究,他通過對100個俄國童話的分析,得出童話這種文學體裁只能有序列相同的31種功能 (故事中一個主要人物對情節發展有意義的行動)組成的同一結構。他并且歸納了童話的結構原則。格雷馬斯發展了普羅普的成果,將敘事的規則更加抽象化。對話語層的研究,成就突出的是巴特和杰內特。巴特對敘事作品的結構又作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劃分: 即功能層、行動層和敘述層。“這三個層次是按逐步結合的方式互相連接起來的: 一種功能只有當它在一個行動者的全部行動中占有地位才具有意義,行動者的全部行動也由于被敘述并成為話語的一部分才獲得最后的意義,而話語則有自己的代碼。”杰內特的《敘述方式》一書,本著敘述是其不同組成層次間的相互作用的產物,敘述科學是要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的指導原理,通過對語言學術語的引進,在透視敘述作品的時空結構,分析其敘述語言的“語氣”、“省略”等方面得出不少有益的見解。
結構主義文學理論的另一類內容是以人類學、精神分析學的假設為依據,象列維·斯特勞斯一樣,努刀發掘出神話、童話中的無意識基礎。如布多對法國17至19世紀的童話研究,認為童話世界是人類現實世界的顛倒,它用幻想和現實對立的結構,幫助兒童適應因為出身、性別、家庭中的長幼地位不同而帶來的不公平的待遇。
第三類內容是就某種文學體裁內部的模式演變進行論述,力圖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史柯爾斯甚至參照一定的社會背景來談論歐洲小說模式的變遷。弗賴依《批評的解剖》亦類此。
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將其視點集中在文學自身,基本上是以作品的語言形式為研究的本體的。它排除價值論對文學研究的影響,強調以科學的分析態度剖析作品的組合方式、空間結構、敘述語氣、文體特點等等,對建立科學的文藝學體系有很大的貢獻。但它也象索緒爾的“客觀語言學”一樣犯了一個這樣的錯誤: 把文學當作純客體來研究,忽視了文學的實踐性,即它也是一種人類交際的手段。這一點使得它在研究文學時不能注意到語言形式背后的活生生現實內容,在抽象結構的演繹中陷入迷亂。
什么是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和六大思潮?西方文學的兩大源頭是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學及文化理論和古希臘、羅馬的神話藝術及文藝理論。
西方文學的六大思潮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思潮,18世紀新古典主義文學思潮,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19世紀和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法國大革命前后的啟蒙主義文學思潮,20世紀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思潮。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文學除了有兩大源頭和六大思潮外,還有著名的的5個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荷馬史詩》,第二座里程碑《神曲》終結了文學中世紀,第三座里程碑《莎士比亞》的悲劇,第四座里程碑《浮士德》,第五座里程碑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擴展資料: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卻衰敗下去,直到14世紀后才獲得“再生”和“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后發展到到西歐各國,在16世紀達到巔峰,帶來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復蘇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
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由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另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于是他們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
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并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西方文學
——文藝復興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結構主義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結構主義
原是產生于二十世紀初葉西方現代主義文藝中的一個形式主義派別,六十年代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種由結構主義方法論所聯系起來的廣泛的思潮。在哲學、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和文藝學等多個領域內,都有所發展,甚至有人想用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來歪曲、取代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在語言學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費·德·索緒爾和喬姆斯基;在社會學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列維一斯特勞斯;在心理學方面的主要代表是皮亞杰;在歷史學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富科;在文藝理論方面的主要代表有羅朗·巴特和弗拉亥等。
在哲學上,結構主義針對片面強調人性和人的自由意志、抹殺客觀社會的內在結構及其固有規律的人本主義哲學觀與方法論,主張研究社會的結構,試圖通過理論模式去認識和把握雜亂的社會現象,顯出了反人本主義傾向。在他們那里,所謂結構被視為先驗的,并可分為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等,從而過分夸大了結構的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陷入了唯心主義先驗論和形而上學的機械論的泥淖。這一哲學思想也成為了結構主義藝術美學主張的基石。他們從理論上否定形象內容的審美價值,只注重結構技術的功能,主張以形式結構來取代文藝反映現實的基本特性。即認為創作或思考并非為了重視客觀世界,而是要用某些結構模式“重新制作一個客體”,藝術的目的在于通過創作活動來創造一種形式。正如馬拉美所說的: “世界的存在是為了一本書的誕生”。該派對于“結構”的絕對依賴是使之區別于其他現代流派的突出標志。
近三十年來,結構主義的文學批評風行歐美,成為一個重要的批評流派。它主要認為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涉及到的只是文學作品的形式而不是內容。例如,以羅朗·巴特為代表的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們,大多以敘事作品的內在規律為研究對象,力求探索構成敘事作品的各種成分;羅朗·巴特主張用“功能層”、 “行動層”和“敘述層”這三個層次構成的結構模式來研究敘事文學。美國的結構主義文學批評的代表人物諾斯洛普·弗拉亥,同樣試圖從文學的形式結構方面建立一套批評的理論系統。他根據近千年歐美小說的歷史發展情況,提出了分析小說的“模式系統”理論。他歸納出五種模式或原型,即神話、羅曼司、高級模擬小說、低級模擬小說和嘲弄性小說,他聲稱批評家必須依據文學的原型,以“模式系統”為批評原則,才能符合作品本身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造型藝術方面,結構主義者大多表現為對絕對抽象形式和非寫實化的追術,繪畫多用抽象的線條、色塊和色點;雕塑用鐵、木、紙板等物質材料,合成無現實意義和非形象的組合體,突出表現某種形式結構。在文學創作上,結構主義也否定傳統的文學美學,以非情節、非主題、非人物的文學實踐向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桃戰,其形式主義色彩十分鮮明。
結構主義包容繁雜, 派別眾多,情況較復雜,其影響是極廣泛的。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455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