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qin)散文(wen)(wen)·左傳(chuan)·秦(qin)晉(jin)崤之戰(僖公三(san)十(shi)二年(nian)_三(san)十(shi)三(san)年(nian))》原文(wen)(wen)鑒賞《先秦(qin)散文(wen)(wen)·左傳(chuan)·秦(qin)晉(jin)崤之戰(僖公三(san)十(shi)二年(nian)、三(san)十(shi)三(san)年(nian))》原文(wen)(wen)鑒賞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①;出絳②,柩有聲如牛③。卜偃使大夫拜④,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⑤,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⑥:“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⑦,若潛師以來⑧,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⑨,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⑩。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11),召孟明、西乞、白乙(12),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3),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14)。爾墓之木拱矣(15)!”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16)。崤有二陵焉(17):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8);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19)。左右免胄而下(20),超乘者三百乘(21)。王孫滿尚幼(22),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23),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24);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及滑(25),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26),遇之。以乘韋光(27),牛十二,犒師(28)。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于敝邑(29),敢犒從者。不腆敝邑(30),為從者之淹(31),居則具一日之積(32),行則備一夕之衛(33)。”且使遽告于鄭(34)。
鄭穆公使視客館(35),則束載、厲兵、秣馬矣(36)。使皇武子辭焉(37),曰:“吾子淹久于敝邑(38),唯是脯資餼牽竭矣(39),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40),猶秦之有具囿也(41);吾子取其麋鹿,以間敝邑(42),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4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44)。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原軫曰(45):“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46)。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47)?”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48);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49),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50)。子墨衰經(51)。梁弘御戎(52),萊駒為右(53)。
夏四月,辛已,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54)。
文贏請三帥(55),曰:“彼實構吾二君(5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7),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因。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58),婦人暫而免諸國(59)。墮軍實而長寇仇(60),亡無日矣。”不顧而唾(61)。
公使陽處父追之(62),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絫臣釁鼓(63),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64)。”
秦伯素服郊次(65),鄉師而哭曰(66):“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67)。“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8)。”
【注釋】 ①殯:埋葬。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是晉君祖墳所在地。 ②絳:晉的國都,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東。 ③柩:棺材。 ④卜偃:晉卜筮之官,名偃。 ⑤君:指死去的晉文公。 西師:指秦國軍隊。 過:越過。 軼:超前。 ⑥杞子:秦大夫。秦使杞子、揚孫、逢孫等三人戍鄭,見《燭之武退秦師》注。 ⑦管:鎖鑰。 ⑧潛:暗中。 ⑨蹇(jian音檢)叔:秦國的老臣。 ⑩悖心:怨恨之心。 (11)辭:拒絕不聽。 (12)孟明、西乞、白乙:三人皆為秦軍將領,即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13)孟子:即孟明。 (14)中壽:古人以六七十歲為中壽。 (15)拱:兩手合抱。 (16)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地勢險要。 (17)二陵:崤有南北兩山,稱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 (18)夏后皋(gao音高):夏代君主,名皋,桀的祖父。 (19)周北門:東周都城洛邑的北門。 (20)胄:頭盔;免胄而下,表示恭敬有禮。 (21)超乘:一躍而登車,是輕狂無禮的舉動。 (22)王孫滿:周襄王之孫。 (23)輕:輕狂放肆。 (24)脫:脫略,粗心大意。(25)滑:國名,姬姓。其地在今河南省滑縣。 (26)將市于周:到周王的都城去做生意。 (27)以乘韋先:以四張熟牛皮作為先行禮物。古人送禮往往有先后,禮品是先輕后重。 乘:即四。古時一輛兵車駕馬四匹,因此乘可作四的代稱。 韋:熟牛皮。 (28)犒:慰勞。 (29)步師:行軍。出于敝邑:到敝國去。 (30)不腆(tian音舔):不富厚。 (31)淹:淹留,耽擱。 (32)居:居住,停留。 積:指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33)行:行軍。 衛:保衛工作。 (34)遽(ju音巨):驛車。 (35)客館:招待外賓的住所。杞子、楊孫、逢孫皆住在此處。 (36)束載:捆束行裝。厲:同礪,礪兵,磨礪兵器。 秣(mo音末)馬:喂飽馬匹。 (37)皇武子:鄭大夫。 辭:辭謝。 (38)淹:淹留。 (39)脯:乾肉。 資:同粢,糧食。 餼(xi音系):已宰殺的牲畜的肉。 牽:尚未宰殺的牲畜。(40)原圃:鄭國的獵苑,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北。 (41)具圃:秦國的獵苑,在今陜西省鳳翔縣。 (42)間:同閑,中止,休息。 (43)冀:希望。 (44)繼:指增援的后續部隊。 (45)原軫:即先軫,封地在原,故又稱原軫。 (46)奉:助。 (47)君:指晉文公。 死君:指忘記了先君。 (48)伐吾同姓:指伐鄭滅滑而言。鄭和滑都是姬姓國,所以說是晉的同姓。 (49)謀及子孫:為后世子孫打算。 (50)姜戎:秦晉之間的一個部族,和晉國友好。 (51)子墨衰絰(die音迭):子指晉襄公,因晉文公尚未安葬,故稱子。 衰:麻衣。 絰:麻腰帶。行軍穿孝服顯得不吉利,于是把衰绖染黑。 (52)梁弘:晉大夫。 御戎:駕戰車。 (53)萊駒:晉大夫。(54)始墨:開始以黑色為喪服。 (55)文贏:晉文公夫人,秦穆公的女兒,晉襄公的嫡母。 請:請求。 (56)構:挑撥離間。 (57)逞:滿足。(56)原:指戰場。 (59)暫:短暫,剎那間。 (60)墮:同隳,即毀,毀滅。 軍實:戰果。 (61)不顧而唾:不顧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極寫先軫憤怒之狀。 (62)陽處父:晉大夫,又稱陽子。 (63)絫臣:囚系俘虜之臣。釁(xin音信)鼓:殺人以血涂鼓。 (64)拜:拜領。此句言外之意,指三年后再來復仇。 (65)郊次:在郊外等待。 (66)鄉:同向。(67)替:廢,廢除。 (68)眚(sheng音省):本指眼翳,目病,引伸作過失,錯誤解。
【今譯】 魯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逝世。十二月初十,準備把棺材送到曲沃停放。離開絳城,棺材里有聲音象牛叫。 卜偃讓大夫跪拜,說:“國君命令我們做一件大事,將有泰國的軍隊越境而過,襲擊他們,必獲大勝。”
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君說:“鄭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假若暗中發兵前來,就可以吞并鄭國。”秦穆公為此去征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疲勞軍隊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我沒有聽說過。軍隊疲勞,力量衰竭,遠方國家的君主有所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必然知道;辛勤勞累而毫無所得,將士必然產生怨恨情緒。況且行軍千里,誰能不知道呢!”
秦穆公拒絕不聽,召見孟明、西乞、白乙,命令他們率領軍隊從東門外出發。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啊,我能看見軍隊的出征,而看不見軍隊的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歲的中壽年齡就死了。你墳上的樹木早已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兒子也在軍隊里,他哭著送兒子,說:“晉人必定在崤山襲擊秦軍,嵴山有二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墳墓;它的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你必定會死在那里,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秦軍于是向東出發。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國軍隊經過東周都城洛邑北門。戰車上左右衛士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剛一下車隨即又跳上去的有三百輛戰車的將士,當時王孫滿年紀還小,看到這種情況,對周天子說:“秦國軍隊輕狂放肆而無禮節,必然失敗。輕狂就少于謀略,無禮節就粗心大意;進入險地而粗心大意,又不能出謀劃策,能不打敗仗嗎?”
到達滑國,鄭國商人弦高要去東周洛邑做買賣,碰到秦軍。先以四張熟牛皮做禮物,后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我們國君聽說你們將行軍到敝國去,特派派來犒賞你們的隨從。敝國雖不富厚,也可以做你們隨從的淹留之地,居住下來就準備好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品,行軍走路就作好每天晚上的保衛工作。”同時派遣驛車迅速報告鄭國。
鄭穆公派人察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館,發現他們已經裝束完畢,磨礪武器,喂飽馬匹了。又派皇武子辭謝他們,說:“你們久住在敝國,因為乾肉、糧食、肉類、牲畜都用盡了,所以你們才準備要走吧。鄭國有獵苑原圃,就象秦國有獵苑具圃一樣,你們去獵取一些麋鹿,繼續留住在敝邑,怎么樣?”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楊孫逃到宋國。
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進軍沒有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勝,包圍它沒有后援,我還是回去吧!”滅亡滑國而回去了。
晉先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由于貪婪而勞苦百姓,這是上天幫助我們啊!上天幫助我們的機會不能失去,對于敵人不能放縱。放縱敵人就會產生后患,違背天意就不吉祥。一定要攻打秦國軍隊。”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施,而攻打它的軍隊,那不是忘記了先君嗎?”先軫說:“秦對我國喪事不哀悼,反而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秦國已經無禮,還說什么恩施呢?我聽說:一日放縱敵人,就是幾輩子的禍患,攻打秦軍是替后世子孫打算,怎么能說是忘記了先君呢?”于是發布命令,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喪服染成黑色。梁弘駕御戰車,萊駒為車右武士。
夏四月十三日,在崤山打敗秦國軍隊,俘虜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歸。于是穿著黑色孝服安葬了晉文公。晉國從此開始使用黑色喪服。
文贏請求釋放秦軍三位主將,說:“他們實在是挑撥離間秦晉二君的人,秦伯如能得到這三個人,雖食其肉都嫌不甘心。國君何必屈尊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戮,好滿足秦伯的愿望,你看如何?”晉襄公答應了。
先軫朝見,問到秦國俘虜。晉襄公說:“夫人請求釋放他們,我已經放走了。”先軫大怒說:“將士在戰場上用很大力氣才俘獲他們,婦人在國內剎那間就把他們放走了。毀滅了戰爭的勝利果實而助長了敵人氣焰,晉國快要滅亡了。”不顧襄公在前隨地吐唾。
晉襄公派陽處父追趕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他們已經在船上了。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用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在船上叩頭說:“承蒙君王恩惠,不殺囚系之臣祭鼓,讓我們回到秦國接受誅戮。我們國君如果殺了我們,死而不朽。如果遵從你們國君的恩惠而赦免我們,三年以后,將來此拜接君王的賞賜。”
秦伯穿著素色衣服在郊外等待,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說:“我違背蹇叔的意見而讓你們蒙受屈辱,這里我的罪過啊。”沒有撤換孟明。“這是我的過錯,大夫有什么罪?況且我不能因小的過失而抹殺你們大的成就。”
【集評】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評“蹇叔哭師”一段:“談覆軍之所,如在目前,后果中之。蹇叔可謂老成先見。一哭再哭,出軍時誠惡聞此,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敗而哭,晚矣。”
清·余誠《古文釋義》評“晉敗秦師于崤”一段:“只遂發命一段是正寫晉敗秦師處,以上皆所以敗秦之故,以下皆敗秦師后文字,前從蹇叔起,后以蹇叔止,篇法秩然。至敘述諸人問答,描畫諸人舉動形聲,無不宛然曲肖,更為寫生妙手。”
清·馮李驊《左繡》:“此篇為戰崤起本,極寫蹇叔先見之明。起手卻寫一先見之卜偃作引,蓋照定諫師、哭師兩段文字,以伏筆為提筆也。‘其誰不知’,暗應‘將有西師’,‘御師于崤’,明應‘擊之大捷’。于事,則各不照會;于文,則彼此回環;于格,則一頭兩腳,頗似授壁篇章法也。”
又:“又看此篇分作三段讀,以中段‘其行千里,其誰不知’二句為主,末段哭師,明指晉人,乃緊承此二句而中言之。首段卜偃語,卻預為‘知’字作注腳,事勢毫無影響,便憑空下此一筆。在左氏只是倒插法,乍讀之恰似一味好奇。將卜偃寫成一脫空謾語漢也。豈不奇絕。”
又:“哭師凡兩番,前一番只一句,其詞決絕,后一番用細囑,其詞悲咽。中夾以秦伯詈語,字字著惱,令之遂成絕妙文字。東坡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言哭亦有妙文也。《左傳》固無妙不備者。”
又:“文莫妙于對,后段以南陵、北陵對寫,極凄慘文字,卻寫得極濃至。前段只一語,而以見出、不見入作對,真乃妙不容言。解此,則無題不可著色耳。”
又:“此傳秦人入滑事,然不重入滑,只重鄭必知之,見蹇叔之言信也。弦高段,是外謀已泄;武子段,是內應已空,鄭不可冀,只得滅滑。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一一收應。然此亦非正文,只要遞到戰崤作歸結。故起處從王孫觀師引入,入險必敗,上照二陵,下照囚帥。明指晉人,而曰‘過周’、曰‘及滑’,偏不一字及晉。超乘則正在興頭,滅滑則頗稱得手,卻不知墨絰姜戎已徐起而議其后也。是一篇結上生下文字。”
又:“此是一首過峽文字。一面正敘崤師,收應上哭師、滅滑兩篇文字,一面勤敘三師,吊動下遂霸西戎數篇文字。篇中上半以敗秦于崤,為前文結穴;下半以請帥追帥,為后文提頭。末段秦伯哭師,‘孤之罪也’,顧上;孤之過也’,起下。‘大夫何罪’,又是顧上;‘不以一稹眚’,又是起下。先收上半篇文字,后收下半篇文字。章法明楚之極,而又故意將兩違蹇叔句綰住起訖。蓋收應前文,是明修棧道;吊動下文,是暗渡陳倉。稍一鹵莽,即墮作者五里霧中矣。”
又:“凡文字章法調法,都要勻稱。如此篇文贏語與孟明語,俱以兩意開合,作參差調。先軫語在中,獨用整對。而‘其為死君乎’,‘可謂死君乎’,‘孤之罪也’,‘孤之過也’,首尾各用雙調相應,似此結構,安得有肥瘠不類之譏手。”
【總案】 本篇敘述了晉文公死后,秦穆公不聽蹇叔諫阻,勞師遠襲鄭國,被晉軍在崤山戰敗的經過。
全文可分為三大段。第一段從開頭到“秦師遂東”,寫晉文公逝世,秦穆公出師襲鄭,而以蹇叔哭師為主要內容,預示秦師之必敗。林紓《春覺樓論文·用起筆》特別強調文章開頭要“能引人入勝”。本篇用雙開頭法,先寫晉文公卒,柩有聲如牛, 卜偃說將有西師過境,擊之,必大捷。次寫秦穆公出師襲鄭,蹇叔哭師,認為秦軍必敗。這樣就給讀者留下懸念,都想知道卜偃的話是否應驗,蹇叔的推斷是否正確。
第二段從“三十三年春”到“滅滑而還”,寫秦軍襲鄭,陰謀敗露,鄭有準備,只得退兵。這一段承接前段,弦高犒師,證明外謀已泄;鄭穆公使視客館,說明內應已空,而兩事皆見蹇叔預見之正確。而王孫滿觀師,又為下文寫秦軍之大敗打下了伏筆。這正是“善于文者,一題到手,須將全篇謀過,必先安頓埋伏,在要處下一關鍵,到發明時即可收為根據”(林紓《春覺齋論文·用伏筆》)。
第(di)三段(duan)從“晉原軫曰”到結尾(wei),寫秦(qin)師(shi)(shi)大敗(bai)于崤(yao),三帥(shuai)被俘、逃(tao)歸的情況,而(er)(er)以秦(qin)穆(mu)公引咎自責作(zuo)結。此段(duan)敘事,一(yi)(yi)一(yi)(yi)回(hui)應(ying)前文。首(shou)(shou)段(duan)卜偃、蹇(jian)叔(shu)的預見(jian),到此一(yi)(yi)一(yi)(yi)有了(le)著落。結尾(wei)秦(qin)伯哭(ku)(ku)師(shi)(shi)又(you)與首(shou)(shou)段(duan)蹇(jian)叔(shu)哭(ku)(ku)師(shi)(shi)遙相對應(ying),此等收(shou)筆(bi)(bi),“不惟能(neng)發異光,而(er)(er)且長留余味(wei)”(林紓《春覺齋(zhai)論文·用收(shou)筆(bi)(bi)》)。
《先(xian)秦散文(wen)·左(zuo)傳(chuan)·秦晉崤之(zhi)戰(僖(xi)公(gong)三(san)十(shi)二年、三(san)十(shi)三(san)年)》原文(wen)鑒賞(shang) 《先(xian)秦散文(wen)·左(zuo)傳(chuan)·秦晉崤之(zhi)戰(僖(xi)公(gong)三(san)十(shi)二年、三(san)十(shi)三(san)年)》原文(wen)鑒賞(shang)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①;出絳②,柩有聲如牛③。卜偃使大夫拜④,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⑤,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⑥:“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⑦,若潛師以來⑧,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⑨,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⑩。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公辭焉(11),召孟明、西乞、白乙(12),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3),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14)。爾墓之木拱矣(15)!”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16)。崤有二陵焉(17):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8);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19)。左右免胄而下(20),超乘者三百乘(21)。王孫滿尚幼(22),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23),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24);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及滑(25),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26),遇之。以乘韋光(27),牛十二,犒師(28)。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于敝邑(29),敢犒從者。不腆敝邑(30),為從者之淹(31),居則具一日之積(32),行則備一夕之衛(33)。”且使遽告于鄭(34)。
鄭穆公使視客館(35),則束載、厲兵、秣馬矣(36)。使皇武子辭焉(37),曰:“吾子淹久于敝邑(38),唯是脯資餼牽竭矣(39),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40),猶秦之有具囿也(41);吾子取其麋鹿,以間敝邑(42),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4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44)。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原軫曰(45):“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46)。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47)?”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48);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49),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50)。子墨衰經(51)。梁弘御戎(52),萊駒為右(53)。
夏四月,辛已,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54)。
文贏請三帥(55),曰:“彼實構吾二君(5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7),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因。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58),婦人暫而免諸國(59)。墮軍實而長寇仇(60),亡無日矣。”不顧而唾(61)。
公使陽處父追之(62),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絫臣釁鼓(63),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64)。”
秦伯素服郊次(65),鄉師而哭曰(66):“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67)。“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8)。”
【注釋】 ①殯:埋葬。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是晉君祖墳所在地。 ②絳:晉的國都,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東。 ③柩:棺材。 ④卜偃:晉卜筮之官,名偃。 ⑤君:指死去的晉文公。 西師:指秦國軍隊。 過:越過。 軼:超前。 ⑥杞子:秦大夫。秦使杞子、揚孫、逢孫等三人戍鄭,見《燭之武退秦師》注。 ⑦管:鎖鑰。 ⑧潛:暗中。 ⑨蹇(jian音檢)叔:秦國的老臣。 ⑩悖心:怨恨之心。 (11)辭:拒絕不聽。 (12)孟明、西乞、白乙:三人皆為秦軍將領,即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13)孟子:即孟明。 (14)中壽:古人以六七十歲為中壽。 (15)拱:兩手合抱。 (16)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地勢險要。 (17)二陵:崤有南北兩山,稱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 (18)夏后皋(gao音高):夏代君主,名皋,桀的祖父。 (19)周北門:東周都城洛邑的北門。 (20)胄:頭盔;免胄而下,表示恭敬有禮。 (21)超乘:一躍而登車,是輕狂無禮的舉動。 (22)王孫滿:周襄王之孫。 (23)輕:輕狂放肆。 (24)脫:脫略,粗心大意。(25)滑:國名,姬姓。其地在今河南省滑縣。 (26)將市于周:到周王的都城去做生意。 (27)以乘韋先:以四張熟牛皮作為先行禮物。古人送禮往往有先后,禮品是先輕后重。 乘:即四。古時一輛兵車駕馬四匹,因此乘可作四的代稱。 韋:熟牛皮。 (28)犒:慰勞。 (29)步師:行軍。出于敝邑:到敝國去。 (30)不腆(tian音舔):不富厚。 (31)淹:淹留,耽擱。 (32)居:居住,停留。 積:指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33)行:行軍。 衛:保衛工作。 (34)遽(ju音巨):驛車。 (35)客館:招待外賓的住所。杞子、楊孫、逢孫皆住在此處。 (36)束載:捆束行裝。厲:同礪,礪兵,磨礪兵器。 秣(mo音末)馬:喂飽馬匹。 (37)皇武子:鄭大夫。 辭:辭謝。 (38)淹:淹留。 (39)脯:乾肉。 資:同粢,糧食。 餼(xi音系):已宰殺的牲畜的肉。 牽:尚未宰殺的牲畜。(40)原圃:鄭國的獵苑,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北。 (41)具圃:秦國的獵苑,在今陜西省鳳翔縣。 (42)間:同閑,中止,休息。 (43)冀:希望。 (44)繼:指增援的后續部隊。 (45)原軫:即先軫,封地在原,故又稱原軫。 (46)奉:助。 (47)君:指晉文公。 死君:指忘記了先君。 (48)伐吾同姓:指伐鄭滅滑而言。鄭和滑都是姬姓國,所以說是晉的同姓。 (49)謀及子孫:為后世子孫打算。 (50)姜戎:秦晉之間的一個部族,和晉國友好。 (51)子墨衰絰(die音迭):子指晉襄公,因晉文公尚未安葬,故稱子。 衰:麻衣。 絰:麻腰帶。行軍穿孝服顯得不吉利,于是把衰绖染黑。 (52)梁弘:晉大夫。 御戎:駕戰車。 (53)萊駒:晉大夫。(54)始墨:開始以黑色為喪服。 (55)文贏:晉文公夫人,秦穆公的女兒,晉襄公的嫡母。 請:請求。 (56)構:挑撥離間。 (57)逞:滿足。(56)原:指戰場。 (59)暫:短暫,剎那間。 (60)墮:同隳,即毀,毀滅。 軍實:戰果。 (61)不顧而唾:不顧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極寫先軫憤怒之狀。 (62)陽處父:晉大夫,又稱陽子。 (63)絫臣:囚系俘虜之臣。釁(xin音信)鼓:殺人以血涂鼓。 (64)拜:拜領。此句言外之意,指三年后再來復仇。 (65)郊次:在郊外等待。 (66)鄉:同向。(67)替:廢,廢除。 (68)眚(sheng音省):本指眼翳,目病,引伸作過失,錯誤解。
【今譯】 魯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逝世。十二月初十,準備把棺材送到曲沃停放。離開絳城,棺材里有聲音象牛叫。 卜偃讓大夫跪拜,說:“國君命令我們做一件大事,將有泰國的軍隊越境而過,襲擊他們,必獲大勝。”
杞子從鄭國派人報告秦君說:“鄭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假若暗中發兵前來,就可以吞并鄭國。”秦穆公為此去征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疲勞軍隊而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我沒有聽說過。軍隊疲勞,力量衰竭,遠方國家的君主有所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必然知道;辛勤勞累而毫無所得,將士必然產生怨恨情緒。況且行軍千里,誰能不知道呢!”
秦穆公拒絕不聽,召見孟明、西乞、白乙,命令他們率領軍隊從東門外出發。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啊,我能看見軍隊的出征,而看不見軍隊的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歲的中壽年齡就死了。你墳上的樹木早已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兒子也在軍隊里,他哭著送兒子,說:“晉人必定在崤山襲擊秦軍,嵴山有二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墳墓;它的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你必定會死在那里,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秦軍于是向東出發。
魯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國軍隊經過東周都城洛邑北門。戰車上左右衛士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剛一下車隨即又跳上去的有三百輛戰車的將士,當時王孫滿年紀還小,看到這種情況,對周天子說:“秦國軍隊輕狂放肆而無禮節,必然失敗。輕狂就少于謀略,無禮節就粗心大意;進入險地而粗心大意,又不能出謀劃策,能不打敗仗嗎?”
到達滑國,鄭國商人弦高要去東周洛邑做買賣,碰到秦軍。先以四張熟牛皮做禮物,后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我們國君聽說你們將行軍到敝國去,特派派來犒賞你們的隨從。敝國雖不富厚,也可以做你們隨從的淹留之地,居住下來就準備好每天用的柴米油鹽等物品,行軍走路就作好每天晚上的保衛工作。”同時派遣驛車迅速報告鄭國。
鄭穆公派人察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館,發現他們已經裝束完畢,磨礪武器,喂飽馬匹了。又派皇武子辭謝他們,說:“你們久住在敝國,因為乾肉、糧食、肉類、牲畜都用盡了,所以你們才準備要走吧。鄭國有獵苑原圃,就象秦國有獵苑具圃一樣,你們去獵取一些麋鹿,繼續留住在敝邑,怎么樣?”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楊孫逃到宋國。
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進軍沒有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勝,包圍它沒有后援,我還是回去吧!”滅亡滑國而回去了。
晉先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由于貪婪而勞苦百姓,這是上天幫助我們啊!上天幫助我們的機會不能失去,對于敵人不能放縱。放縱敵人就會產生后患,違背天意就不吉祥。一定要攻打秦國軍隊。”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施,而攻打它的軍隊,那不是忘記了先君嗎?”先軫說:“秦對我國喪事不哀悼,反而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秦國已經無禮,還說什么恩施呢?我聽說:一日放縱敵人,就是幾輩子的禍患,攻打秦軍是替后世子孫打算,怎么能說是忘記了先君呢?”于是發布命令,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喪服染成黑色。梁弘駕御戰車,萊駒為車右武士。
夏四月十三日,在崤山打敗秦國軍隊,俘虜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歸。于是穿著黑色孝服安葬了晉文公。晉國從此開始使用黑色喪服。
文贏請求釋放秦軍三位主將,說:“他們實在是挑撥離間秦晉二君的人,秦伯如能得到這三個人,雖食其肉都嫌不甘心。國君何必屈尊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戮,好滿足秦伯的愿望,你看如何?”晉襄公答應了。
先軫朝見,問到秦國俘虜。晉襄公說:“夫人請求釋放他們,我已經放走了。”先軫大怒說:“將士在戰場上用很大力氣才俘獲他們,婦人在國內剎那間就把他們放走了。毀滅了戰爭的勝利果實而助長了敵人氣焰,晉國快要滅亡了。”不顧襄公在前隨地吐唾。
晉襄公派陽處父追趕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他們已經在船上了。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用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在船上叩頭說:“承蒙君王恩惠,不殺囚系之臣祭鼓,讓我們回到秦國接受誅戮。我們國君如果殺了我們,死而不朽。如果遵從你們國君的恩惠而赦免我們,三年以后,將來此拜接君王的賞賜。”
秦伯穿著素色衣服在郊外等待,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說:“我違背蹇叔的意見而讓你們蒙受屈辱,這里我的罪過啊。”沒有撤換孟明。“這是我的過錯,大夫有什么罪?況且我不能因小的過失而抹殺你們大的成就。”
【集評】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評“蹇叔哭師”一段:“談覆軍之所,如在目前,后果中之。蹇叔可謂老成先見。一哭再哭,出軍時誠惡聞此,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敗而哭,晚矣。”
清·余誠《古文釋義》評“晉敗秦師于崤”一段:“只遂發命一段是正寫晉敗秦師處,以上皆所以敗秦之故,以下皆敗秦師后文字,前從蹇叔起,后以蹇叔止,篇法秩然。至敘述諸人問答,描畫諸人舉動形聲,無不宛然曲肖,更為寫生妙手。”
清·馮李驊《左繡》:“此篇為戰崤起本,極寫蹇叔先見之明。起手卻寫一先見之卜偃作引,蓋照定諫師、哭師兩段文字,以伏筆為提筆也。‘其誰不知’,暗應‘將有西師’,‘御師于崤’,明應‘擊之大捷’。于事,則各不照會;于文,則彼此回環;于格,則一頭兩腳,頗似授壁篇章法也。”
又:“又看此篇分作三段讀,以中段‘其行千里,其誰不知’二句為主,末段哭師,明指晉人,乃緊承此二句而中言之。首段卜偃語,卻預為‘知’字作注腳,事勢毫無影響,便憑空下此一筆。在左氏只是倒插法,乍讀之恰似一味好奇。將卜偃寫成一脫空謾語漢也。豈不奇絕。”
又:“哭師凡兩番,前一番只一句,其詞決絕,后一番用細囑,其詞悲咽。中夾以秦伯詈語,字字著惱,令之遂成絕妙文字。東坡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言哭亦有妙文也。《左傳》固無妙不備者。”
又:“文莫妙于對,后段以南陵、北陵對寫,極凄慘文字,卻寫得極濃至。前段只一語,而以見出、不見入作對,真乃妙不容言。解此,則無題不可著色耳。”
又:“此傳秦人入滑事,然不重入滑,只重鄭必知之,見蹇叔之言信也。弦高段,是外謀已泄;武子段,是內應已空,鄭不可冀,只得滅滑。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一一收應。然此亦非正文,只要遞到戰崤作歸結。故起處從王孫觀師引入,入險必敗,上照二陵,下照囚帥。明指晉人,而曰‘過周’、曰‘及滑’,偏不一字及晉。超乘則正在興頭,滅滑則頗稱得手,卻不知墨絰姜戎已徐起而議其后也。是一篇結上生下文字。”
又:“此是一首過峽文字。一面正敘崤師,收應上哭師、滅滑兩篇文字,一面勤敘三師,吊動下遂霸西戎數篇文字。篇中上半以敗秦于崤,為前文結穴;下半以請帥追帥,為后文提頭。末段秦伯哭師,‘孤之罪也’,顧上;孤之過也’,起下。‘大夫何罪’,又是顧上;‘不以一稹眚’,又是起下。先收上半篇文字,后收下半篇文字。章法明楚之極,而又故意將兩違蹇叔句綰住起訖。蓋收應前文,是明修棧道;吊動下文,是暗渡陳倉。稍一鹵莽,即墮作者五里霧中矣。”
又:“凡文字章法調法,都要勻稱。如此篇文贏語與孟明語,俱以兩意開合,作參差調。先軫語在中,獨用整對。而‘其為死君乎’,‘可謂死君乎’,‘孤之罪也’,‘孤之過也’,首尾各用雙調相應,似此結構,安得有肥瘠不類之譏手。”
【總案】 本篇敘述了晉文公死后,秦穆公不聽蹇叔諫阻,勞師遠襲鄭國,被晉軍在崤山戰敗的經過。
全文可分為三大段。第一段從開頭到“秦師遂東”,寫晉文公逝世,秦穆公出師襲鄭,而以蹇叔哭師為主要內容,預示秦師之必敗。林紓《春覺樓論文·用起筆》特別強調文章開頭要“能引人入勝”。本篇用雙開頭法,先寫晉文公卒,柩有聲如牛, 卜偃說將有西師過境,擊之,必大捷。次寫秦穆公出師襲鄭,蹇叔哭師,認為秦軍必敗。這樣就給讀者留下懸念,都想知道卜偃的話是否應驗,蹇叔的推斷是否正確。
第二段從“三十三年春”到“滅滑而還”,寫秦軍襲鄭,陰謀敗露,鄭有準備,只得退兵。這一段承接前段,弦高犒師,證明外謀已泄;鄭穆公使視客館,說明內應已空,而兩事皆見蹇叔預見之正確。而王孫滿觀師,又為下文寫秦軍之大敗打下了伏筆。這正是“善于文者,一題到手,須將全篇謀過,必先安頓埋伏,在要處下一關鍵,到發明時即可收為根據”(林紓《春覺齋論文·用伏筆》)。
第三段從(cong)“晉(jin)原軫曰”到結尾,寫(xie)秦師(shi)大敗于(yu)崤,三帥被俘、逃歸的(de)情況,而以秦穆公引咎自責(ze)作結。此段敘事,一(yi)一(yi)回應前文(wen)。首(shou)段卜偃、蹇叔的(de)預見,到此一(yi)一(yi)有了著落(luo)。結尾秦伯哭(ku)師(shi)又(you)與(yu)首(shou)段蹇叔哭(ku)師(shi)遙相對應,此等收筆,“不惟(wei)能發異光,而且長留余味”(林紓(shu)《春覺齋(zhai)論文(wen)·用收筆》)。
秦晉崤之戰原文及翻譯《秦晉崤之戰》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翻譯:魯僖公三十二年的(de)(de)冬天,晉文公去(qu)世,庚辰(chen)日,將(jiang)要移靈到晉國(guo)舊都曲沃去(qu)停放,剛抬出國(guo)都絳(jiang)城時,棺柩里突然發出響(xiang)聲,如同牛鳴。卜筮(shi)官(guan)郭偃命令隨行的(de)(de)大(da)夫們下拜(bai),并傳告(gao):先君文公指示(shi)國(guo)家用兵(bing)的(de)(de)大(da)事,會有西方的(de)(de)軍隊過我國(guo)國(guo)境而過,趁機攻,必大(da)獲全勝。
杞子從(cong)鄭國(guo)派人向秦國(guo)報告說:鄭國(guo)人讓(rang)我掌管他們(men)國(guo)都北門的鑰匙(chi),如果偷偷派兵來(lai)(lai)襲擊(ji),鄭國(guo)就(jiu)可以(yi)得到了。秦穆公為這事征求(qiu)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xing)師動眾去襲擊(ji)遠(yuan)方,從(cong)來(lai)(lai)沒有聽說過。
作品鑒賞:
由(you)開(kai)頭至秦師(shi)(shi)遂東(dong)為第一部分(fen),主要寫卜(bu)(bu)偃傳命(ming)、杞子密報、蹇(jian)叔哭師(shi)(shi)三個情(qing)節,這是戰爭(zheng)的(de)(de)醞釀階段。文章(zhang)以晉(jin)文公出殯(bin)開(kai)端,卜(bu)(bu)偃假(jia)借晉(jin)文公的(de)(de)神靈告誡晉(jin)國大(da)夫:君命(ming)大(da)事,將(jiang)有西師(shi)(shi)過軼我,擊之.必大(da)捷焉(yan),這表明秦晉(jin)兩(liang)國爭(zheng)霸(ba)的(de)(de)矛盾已十分(fen)尖(jian)銳。
第二個情節寫杞(qi)子給(gei)(gei)秦(qin)(qin)送密報,杞(qi)子等三(san)人是秦(qin)(qin)穆公(gong)在(zai)鄭(zheng)(zheng)(zheng)國(guo)(guo)(guo)的內線(xian),他們騙取了鄭(zheng)(zheng)(zheng)國(guo)(guo)(guo)信任、掌管了鄭(zheng)(zheng)(zheng)都北門的鎖(suo)鑰,以為襲(xi)鄭(zheng)(zheng)(zheng)時機已經成熟(shu),就派(pai)人給(gei)(gei)秦(qin)(qin)穆公(gong)送信。信中(zhong)提出(chu)若(ruo)潛師以來,國(guo)(guo)(guo)可得也,暗示秦(qin)(qin)穆公(gong)盡快出(chu)兵(bing)、奪(duo)下鄭(zheng)(zheng)(zheng)國(guo)(guo)(guo)。
以上內(nei)容參考:—《秦晉崤之(zhi)戰》
本文地(di)址://n85e38t.cn/sici/43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he)實真實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de)(de),請(qing)聯系管理(li)員,我們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資(zi)源來自于網絡,轉(zhuan)載是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de)(de),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fan)了您(nin)的(de)(de)合(he)法(fa)權(quan)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li)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我們會(hui)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biao)示歉意,謝(xie)謝(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