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子魚論戰》譯文與賞析子魚論戰
子魚論戰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題解】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實際上他國力薄弱,缺乏威望,不是個霸才。這篇文章記泓水之戰,由于迂腐昏聵的宋襄公指揮不當,對敵作戰時還滿口仁義道德,墨守成規。大司馬子魚建議抓住戰機,攻其不備,但宋襄公堅持迂腐教條,拒絕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結果導致宋軍大敗。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62]。大司馬固諫曰[63]:“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64]。”弗聽。
【注釋】
[62]宋公:宋襄公,名茲父。
[63]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
[64]赦:原諒,饒恕。
【譯文】
楚國人攻打宋國用以援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說:“上天不肯降福給我們商朝已經很久了,君主現在要復興它,這種違背上天的罪過是不可饒恕的啊。”宋襄公不聽從他的勸諫。
【原文】
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65],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66],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注釋】
[65]濟:渡河。
[66]陳:同“陣”,這里作動詞,即擺好陣勢。
【譯文】
宋襄公和楚軍在泓水交戰。宋軍早已擺好了戰斗的陣勢,而楚軍還沒全部渡過泓水。司馬說:“對方兵多,我方兵少,趁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等到楚軍全部渡過之后,但還沒有擺好戰斗陣勢時,司馬再次請求宋襄公下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等楚軍擺好陣勢以后,宋軍才發動進攻,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禁衛官也被一舉殲滅了。
【原文】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67]。”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68],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69],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注釋】
[67]成列:排成戰斗陣勢。
[68]勍:同“勁”,勍敵即“勁敵”。
[69]胡耇(gǒu):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
【譯文】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發已經斑白的敵人。古代的用兵之道,不憑借險隘的地形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裔,但也不會下令攻擊尚未列隊的敵軍。”子魚說:“主公不懂得怎樣作戰啊。強大的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擺好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我們趁著敵方為地勢所阻而進攻他們,這不也可以嗎?就這樣還怕不能取勝呢。況且當前那些強者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老人,能俘虜的也全都抓回來,對于那些頭發斑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去憐惜的呢?
【原文】
明恥教戰[70],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71],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72]。”
【注釋】
[70]明恥:使認識什么是恥辱。教戰:教授作戰的技能。
[71]三軍:春秋時,諸侯大國有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這里泛指軍隊。用:施用,這里指作戰。
[72]儳(chán):不整齊。這里指沒有擺成陣勢的軍隊。
【譯文】
使戰士認識什么是恥辱,教導士兵如何作戰,都是為了殺害敵人。敵人受了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次殺害他們呢?如果不忍心再次去殺害那些受傷的敵人,那還不如剛開始就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那些頭發斑白的敵人,那還不如向他們屈服。軍隊是憑借有利時機來進行戰斗的,用擊鼓來助長聲勢的。抓住有利的時機就使用,在險要的地方攻擊敵人也是可以的。既然盛大的金鼓之聲充分鼓舞起了士兵的戰斗意志,那么攻擊未成列的敵人也是可以的。”
【評析】
本文以時間為軸線,以順敘手法記述了宋、楚爭霸過程中最關鍵的泓水之戰。
首先交代戰爭背景,即楚軍為救鄭而攻打宋國。接著詳寫交戰場面,描繪了一個腐敗、愚昧的君主,既無審時度勢之能,又無慧眼獨具之才。竟然不自量力,與國力強盛、窺伺霸主地位已久的楚國開始了泓水之戰。結果又在戰爭中假裝仁慈,抱著“不乘人之危”的教條不放,不聽從子魚“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抓住戰機,先發制人”的規勸,故而錯失戰機,最終落荒而逃。
子魚論戰原文_翻譯及賞析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先秦·左丘明《子魚論戰》 子魚論戰先秦 : 左丘明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古文觀止, 議論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大司馬公孫于是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不可,赦免楚國吧。”襄公不聽。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君的衛士被殺絕了。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斑白的敵人?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斗的勇氣,教戰士掌握戰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
簡析創作背景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選自《左傳》)——先秦·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
先秦 : 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展開閱讀全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高中文言文, 古文觀止, 贊美, 寫人謀略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慧型,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兩漢·班固《高帝求賢詔》高帝求賢詔
兩漢 : 班固
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慧型,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展開閱讀全文∨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慧型,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古文觀止求賢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宋代·歐陽修《豐樂亭記》豐樂亭記
宋代 : 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
展開閱讀全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古文觀止, 敘事, 抒情散文
《古文觀止·子魚論戰》譯文與賞析 子魚論戰
子魚論戰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題解】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實際上他國力薄弱,缺乏威望,不是個霸才。這篇文章記泓水之戰,由于迂腐昏聵的宋襄公指揮不當,對敵作戰時還滿口仁義道德,墨守成規。大司馬子魚建議抓住戰機,攻其不備,但宋襄公堅持迂腐教條,拒絕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結果導致宋軍大敗。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62]。大司馬固諫曰[63]:“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64]。”弗聽。
【注釋】
[62]宋公:宋襄公,名茲父。
[63]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
[64]赦:原諒,饒恕。
【譯文】
楚國人攻打宋國用以援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說:“上天不肯降福給我們商朝已經很久了,君主現在要復興它,這種違背上天的罪過是不可饒恕的啊。”宋襄公不聽從他的勸諫。
【原文】
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65],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66],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注釋】
[65]濟:渡河。
[66]陳:同“陣”,這里作動詞,即擺好陣勢。
【譯文】
宋襄公和楚軍在泓水交戰。宋軍早已擺好了戰斗的陣勢,而楚軍還沒全部渡過泓水。司馬說:“對方兵多,我方兵少,趁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等到楚軍全部渡過之后,但還沒有擺好戰斗陣勢時,司馬再次請求宋襄公下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等楚軍擺好陣勢以后,宋軍才發動進攻,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禁衛官也被一舉殲滅了。
【原文】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67]。”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68],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69],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注釋】
[67]成列:排成戰斗陣勢。
[68]勍:同“勁”,勍敵即“勁敵”。
[69]胡耇(gǒu):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
【譯文】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發已經斑白的敵人。古代的用兵之道,不憑借險隘的地形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裔,但也不會下令攻擊尚未列隊的敵軍。”子魚說:“主公不懂得怎樣作戰啊。強大的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擺好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我們趁著敵方為地勢所阻而進攻他們,這不也可以嗎?就這樣還怕不能取勝呢。況且當前那些強者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老人,能俘虜的也全都抓回來,對于那些頭發斑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去憐惜的呢?
【原文】
明恥教戰[70],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71],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72]。”
【注釋】
[70]明恥:使認識什么是恥辱。教戰:教授作戰的技能。
[71]三軍:春秋時,諸侯大國有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這里泛指軍隊。用:施用,這里指作戰。
[72]儳(chán):不整齊。這里指沒有擺成陣勢的軍隊。
【譯文】
使戰士認識什么是恥辱,教導士兵如何作戰,都是為了殺害敵人。敵人受了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次殺害他們呢?如果不忍心再次去殺害那些受傷的敵人,那還不如剛開始就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那些頭發斑白的敵人,那還不如向他們屈服。軍隊是憑借有利時機來進行戰斗的,用擊鼓來助長聲勢的。抓住有利的時機就使用,在險要的地方攻擊敵人也是可以的。既然盛大的金鼓之聲充分鼓舞起了士兵的戰斗意志,那么攻擊未成列的敵人也是可以的。”
【評析】
本文以時間為軸線,以順敘手法記述了宋、楚爭霸過程中最關鍵的泓水之戰。
首先交代戰爭背景,即楚軍為救鄭而攻打宋國。接著詳寫交戰場面,描繪了一個腐敗、愚昧的君主,既無審時度勢之能,又無慧眼獨具之才。竟然不自量力,與國力強盛、窺伺霸主地位已久的楚國開始了泓水之戰。結果又在戰爭中假裝仁慈,抱著“不乘人之危”的教條不放,不聽從子魚“揚己之長,避己之短,抓住戰機,先發制人”的規勸,故而錯失戰機,最終落荒而逃。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430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