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 >> 傳統資訊 >> 傳統文學

荀子·富國篇譯注

大道(dao)家(jia)園 2023-07-16 03:44:51

富國

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①,數也。人倫并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知,生也②。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異也,知愚分。勢同而知異,行私而無禍,縱欲而不窮,則民心奮而不可說也。如是,則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則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則群眾未縣也,群眾未縣則君臣未立也。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欲。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故百技所成,所以養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除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強脅弱也,知懼愚也,民下違上,少陵長,不以德為政,如是,則老弱有失養之憂,而壯者有分爭之禍矣。事業所惡也,功利所好也,職業無分,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而有爭功之禍矣。男女之合,夫婦之分,婚姻娉內送逆無禮③,如是,則人有失合之憂,而有爭色之禍矣。故知者為之分也。

[注釋] ①為:通“于”,對。②生:通“性”,天性,本性。③娉內:同“聘納”,古代婚禮。聘,問名。納,納幣,收彩禮。送:送女。逆:迎娶。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①。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禮節用之,余若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無余?故知節用裕民,則必有仁義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此無它故焉,生于節用裕民也。不知節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而或以無禮節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②,而且有空虛窮乏之實矣。 此無它故焉,不知節用裕民也。《康誥》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③此之謂也。

[注釋] ①臧(cáng藏):通“藏”,保藏。 ②糾:收。譑(jiāo絞):通“撟”,取。③《康誥》:《尚書》篇名。若,順。

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①,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②,士皮弁服③。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④,必時臧余,謂之稱數。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無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無幸位,民無幸生。此之謂也。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罕興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

[注釋] ①袾(zhū朱):通“朱”,純赤色的衣服。裷(gǔn滾):通“袞”,龍袍。冕:禮帽。②裨(pí皮):大夫所穿的禮服。③皮弁(biàn變):一種用白鹿皮做的帽子。④揜(yǎn掩):同“掩”,合。

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故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貴之者,是貴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①,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②,使足以辨吉兇、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余;為之宮室臺榭,使足以避燥濕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其外。《詩》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綱紀四方。”③此之謂也。

[注釋] ①或佚或樂:當作“或佚樂”。第二個“或”字衍。下句同。②磬(qìng慶):一種石制的樂器。③“《詩》曰”句:見《詩經·大雅·棫樸》。亹亹(wěi尾),勤勉的樣子。

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財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為淫泰也,固以為王天下①,治萬變,材萬物②,養萬民,兼制天下者③,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 故其知慮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則治,失之則亂。百姓誠賴其知也,故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以養其知也;誠美其厚也,故為之出死斷亡以覆救之,以養其厚也;誠美其德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以藩飾之,以養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詩》曰:“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哉!”④此之謂也。

[注釋] ①王:當為“一”字。②材:通“裁”,管理。③制:當為“利”字。④“《詩》曰”句:引自《詩經·小雅·黍苗》。

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勢,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壽,待之而后長。父子不得不親,兄弟不得不順,男女不得不歡,少者以長,老者以養。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此之謂也。今之世而不然: 厚刀布之斂以奪之財,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之征以難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詐①,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百姓曉然皆知其污漫暴亂而將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弒其君,下或殺其上,粥其城②,倍其節③,而不死其事者,無它故焉,人主自取之。《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④此之謂也。

[注釋] ①掎挈(jǐ qiè幾切):指責。②粥:通“鬻”,賣。③倍:通“背”,違背。④“《詩》曰”句:見《詩經·大雅·抑》。讎,應答。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畝,刺屮殖谷①,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使人不偷,是將率之事也②。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節而五谷以時孰③,是天下之事也④。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餧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

[注釋] ①屮:古“草”字。②率:通“帥”。將率,將帥,戰時是軍隊指揮官,平時是地方行政長官。③孰:通“熟”。④下:當為衍字。

墨子之言,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①。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②,一歲而再獲之,然后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然后葷菜百疏以澤量③,然后六畜禽獸一而剸車④;黿鼉、魚鱉、鰍鳣以時別,一而成群,然后飛鳥鳧雁若煙海,然后昆蟲萬物主其間,可以相食養者不可勝數也。夫天地之生萬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夫有余不足⑤,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

[注釋] ①昭昭然:憂愁的樣子。②盆:古代一種量器。③葷菜:指蔥、姜、蒜一類的蔬菜。疏:通“蔬”,蔬菜。 ④剸(zhuān專):通“專”。 ⑤有余:當為衍文。

天下之公患,亂傷之也。胡不嘗試相與求亂之者誰也?我以墨子之“非樂”也則使天下亂,墨子之“節用”也則使天下貧,非將墮之也①,說不免焉。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蹙然衣粗食惡,憂戚而非樂,若是則瘠,瘠則不足欲,不足欲則賞不行。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少人徒,省官職,上功勞苦,與百姓均事業,齊功勞,若是則不威,不威則罰不行。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賢者不可得而進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則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若是,則萬物失宜,事變失應,上失天時,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敖然②,若燒若焦。墨子雖為之衣褐帶索,嚽菽飲水③,惡能足之乎? 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注釋] ①墮(huī灰):通“隳”,詆毀。 ②敖:通“熬”。 ③嚽(chuò輟):通“啜”。菽:豆葉。

故先王圣人為之不然。知夫為人主上者不美不飾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強之不足以禁暴勝悍也。故必將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琴瑟以塞其耳,必將錭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①,必將芻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后眾人徒、備官職、漸慶賞、嚴刑罰以戒其心。使天下生民之屬皆知己之所愿欲之舉在是于也,故其賞行;皆知己之所畏恐之舉在是于也,故其罰威。賞行罰威,則賢者可得而進也,不肖者可得而退也,能不能可得而官也。若是,則萬物得宜,事變得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②,汸汸如河海③,暴暴如丘山④,不時焚燒,無所臧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 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鐘擊鼓而和。《詩》曰:“鐘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⑤此之謂也。故墨術誠行則天下尚儉而彌貧,非斗而日爭,勞苦頓萃而愈無功,愀然憂戚非樂而日不和。《詩》曰:“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⑥此之謂也。

[注釋] ①同“雕”,雕刻。 ②渾渾:水流的樣子。 ③汸汸(pāng乓):水流盛大的樣子。④暴暴:突起的樣子。⑤“《詩》曰”句:見《詩經·周頌·執競》。喤喤(huáng皇),鐘鼓聲。玱玱(qiāng槍),管磬聲。穰穰(rǎng壤),眾多。⑥“《詩》曰”句:見《詩經·小雅·節南山》。瘥(cuó痤),疫病。憯(cǎn慘),曾,竟。

垂事養民,拊循之,唲嘔之①,冬日則為之饘粥②,夏日則與之瓜麮③,以偷取少頃之譽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頃得奸民之譽,然而非長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奸治者也。傮然要時務民④,進事長功,輕非譽而恬失民,事進矣而百姓疾之,是又不可偷偏者也。徙壞墮落,必反無功。故垂事養譽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

[注釋] ①唲(wā)嘔:作小兒聲表示慈愛。 ②饘(zhān氈):稠粥。 ③麮(qù去):大麥粥。④傮:通“嘈”,紛雜,嘈雜。傮然,嘈雜的樣子。

故古人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暍①,冬不凍寒,急不傷力,緩不后時,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愛其上,人歸之如流水,親之歡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忠信調和均辨之至也②。故君國長民者欲趨時遂功,則和調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說乎賞慶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責其在人者,威乎刑罰。三德者誠乎上,則下應之如景向,雖欲無明達,得乎哉! 《書》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③此之謂也。

[注釋] ①宛:通“蘊”,暑氣。暍(yē耶): 中暑。②辨:通“遍”,遍及。③“《書》曰”句:見《尚書·康誥》。力懋(mào冒),勤勉。

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屬之民不勸①;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儉而百姓不一②。故先王明禮義以壹之,致忠信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重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潢然兼覆之③,養長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盜賊不起,而化善者勸勉矣。是何邪? 則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葉必類本。此之謂也。

[注釋] ①屬:當為“厲”字。②儉:當為“險”字。③潢(huàng晃)然:大水涌至的樣子。潢,通“滉”。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愛而用之,不如愛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愛而后用之,不如愛而不用者之功也。利而不利也,愛而不用也者,取天下矣。利而后利之,愛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不利而利之,不愛而用之者,危國家也。觀國之治亂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見矣①。其候徼支繚②,其竟關之政盡察③,是亂國已。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露,是貪主已。觀其朝廷則其貴者不賢,觀其官職則其治者不能,觀其便嬖則其信者不愨,是暗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俗④,其于貨財取與計數也,須孰盡察⑤,其禮義節奏也,芒軔僈楛⑥,是辱國已。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其卿相調議,是治國已。觀其朝廷則其貴者賢,觀其官職則其治者能,觀其便嬖則其信者愨,是明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屬,其于貨財取與計數也,寬饒簡易,其于禮義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國已。賢齊則其親者先貴,能齊則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吏,污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愨⑦,是明主之功已。

[注釋] ①易:通“場”,邊界。②候:哨兵。徼(jiào較):巡邏。③竟:通“境”,邊境。④俗:當為“屬”字。⑤須:當為“順”字。⑥芒:通“茫”。軔:懶散。⑦躁:通“劋(jiǎo繳)”,狡猾。

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征: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①,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②。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復熟而陳積有余。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貧,是愚主之極也。將以求富而喪其國,將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是無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注釋] ①垣(yuán元):矮墻,指貨倉。窌(jiào叫):地窖。②天:當為“夫”字。

凡攻人者,非以為名,則案以為利也,不然,則忿之也。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①。布衣紃屨之士誠是②,則雖在窮閻漏屋,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以國載之,則天下莫之能隱匿也。若是,則為名者不攻也。將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上下一心,三軍同力,與之遠舉極戰則不可。境內之聚也,保固視可,午其軍③,取其將,若撥麷④。 彼得之不足以藥傷補敗。 彼愛其爪牙,畏其仇敵,若是,則為利者不攻也。將修小大強弱之義以持慎之,禮節將甚文,珪璧將甚碩⑤,貨賂將甚厚,所以說之者,必將雅文辯慧之君子也。彼茍有人意焉,夫誰能忿之? 若是,則忿之者不攻也。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⑥。人皆亂,我獨治;人皆危,我獨安;人皆失喪之,我按起而治之。故仁人之用國,非特將持其有而已也,又將兼人。《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⑦此之謂也。

[注釋] ①期:通“綦”,極。 ②紃屨(xún jù尋句):用粗麻繩編成的鞋。③午:通“迕”,迎。 ④麷(fēng豐):蒲草。 ⑤珪璧:玉器。 ⑥旗、翼:皆為星宿名。言壽比于星。旗,通“箕”,二十八宿之一。⑦“《詩》曰”句:引自《詩經·曹風·鸤鳩》。忒(tè特),差錯。

持國之難易: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事之以貨寶,則貨寶單而交不結①;約信盟誓,則約定而畔無日②;割國之錙銖以賂之③,則割定而欲無厭。事之彌煩④,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資單國舉然后已。雖左堯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焉者也。譬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為之逢蒙視,詘要橈腘⑤,君盧屋妾⑥,由將不足以免也。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⑦,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然后節奏齊于朝,百事齊于官,眾庶齊于下。如是,則近者競親,遠方致愿,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⑧,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譬之是猶烏獲與焦僥搏也⑨。故曰: 事強暴之國難,使強暴之國事我易。此之謂也。

[注釋] ①單:通“殫”,盡,竭盡。②畔:通“叛”,違背,背離。③錙銖:錙和銖都是古代重量單位。此處指極少的土地。④煩:當為“順”字。⑤詘要:通“屈腰”,彎腰。橈腘(náo guó撓國): 屈膝。橈,通“撓”,曲。腘,膝部的后面。⑥君:當為“若”字。⑦繁:通“敏”,巧敏,諂媚阿諛。⑧暴:同“曝”,曬。⑨烏獲:傳說是秦國的大力士,能舉千斤重。焦僥(yáo堯):傳說中的矮人。

【鑒賞】 中國傳統文化素來以“和”為貴,為政之道講究“政通人和”,富國之道亦然。人與人要和,人與自然也要和,這是荀子的富國理想。

然而社會是一個由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大集合體,從貴為天子到普通的守門人,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求,在實現欲望的過程中,難免相互碰撞、摩擦,求“和”并非一件易事,因而荀子提倡重禮。在儒家學說中,禮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各種儀文形式如事生送死是其固有之義。對于這些繁瑣禮節,墨子批判最力,認為其過于華而不實,故應一概摒棄,荀子卻更多地關注到這些儀式背后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功能。自上而言,作為權力與身份的象征,奢華的生活賦予了王者君臨天下的尊貴氣質,不怒自威,構成對臣下無形的震懾力,從而能更好地協調臣下的所欲與所惡,使其相安無事;同時它是皇室對外宣傳的門面,直接彰顯著一個王朝的實力強弱,維系著百姓的信心。在荀子的論述下,禮便向更具實在意義的政治范疇過渡,成為為政治目的而設、承擔文飾社會功能的施政手段。漢高祖劉邦稱帝后,丞相為他主持建造了未央宮,劉邦嫌他太奢侈,勞民傷財太甚,蕭何解釋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就是這個道理。自下而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像墨子那樣鼓吹禁欲、非樂,把人人都變成苦行僧,只會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反不如在百姓勞作之余擊鼓吹笙以塞其耳、雕琢刻鏤以塞其目、五味芬芳以塞其口來得更人性化呢!

古代農耕社會產(chan)生(sheng)了(le)“靠天吃飯”的(de)(de)傳統(tong)。關于人與(yu)(yu)自(zi)然的(de)(de)關系,儒家孔、孟都(dou)推崇(chong)“天人合(he)一”的(de)(de)理念,至荀(xun)子提出(chu)“天人相(xiang)分”的(de)(de)命(ming)題,認為(wei)(wei)人為(wei)(wei)萬物之靈,可以“制(zhi)天命(ming)而(er)(er)用之”,但(dan)他的(de)(de)“天人相(xiang)分”仍然以“天人合(he)一”為(wei)(wei)前提。荀(xun)子反(fan)復(fu)強(qiang)調,自(zi)然雖(sui)無意志,但(dan)能否順應它的(de)(de)規律則(ze)(ze)決(jue)定著人間的(de)(de)治亂(luan)禍福。具體(ti)到(dao)衣食(shi)之給,只要人依時而(er)(er)動,因(yin)地制(zhi)宜,則(ze)(ze)谷不(bu)(bu)(bu)可勝食(shi),禽不(bu)(bu)(bu)可勝數(shu),完全不(bu)(bu)(bu)用像墨(mo)子那樣整(zheng)天愁(chou)眉(mei)苦臉擔心著資源不(bu)(bu)(bu)足。不(bu)(bu)(bu)論(lun)是否出(chu)于自(zi)覺,荀(xun)子的(de)(de)這些(xie)思想(xiang)已經具有了(le)淳樸(pu)的(de)(de)和諧(xie)生(sheng)態意識。人類享受著以透支和破壞(huai)大自(zi)然為(wei)(wei)代價而(er)(er)獲得遠比(bi)荀(xun)子時代更為(wei)(wei)舒適的(de)(de)物質生(sheng)活(huo),卻不(bu)(bu)(bu)得不(bu)(bu)(bu)同(tong)時面臨糧食(shi)短缺、環境污染、資源匱乏、能源枯竭等一系列危機,而(er)(er)荀(xun)子則(ze)(ze)為(wei)(wei)我們重新找回(hui)昔日的(de)(de)棲(qi)身家園(yuan)提供了(le)另一種(zhong)選擇,當下不(bu)(bu)(bu)斷被提出(chu)與(yu)(yu)探討的(de)(de)可持續發展及和諧(xie)社會理論(lun)就是這種(zhong)傳統(tong)天人觀在(zai)更高(gao)層面上的(de)(de)一次(ci)回(hui)歸。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sici/42824.html.

聲明: 我(wo)(wo)們致力(li)于保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核(he)實真(zhen)實出處,未能及時與(yu)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管(guan)(guan)理(li)員,我(wo)(wo)們會(hui)立即(ji)(ji)處理(li),本(ben)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zi)源來(lai)自于網絡,轉載(zai)是出于傳(chuan)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nin)的合法權益,請(qing)立即(ji)(ji)通知(zhi)我(wo)(wo)們(管(guan)(guan)理(li)員郵(you)箱:),情況屬(shu)實,我(wo)(wo)們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向您(nin)表(biao)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