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危(wei)(wēi)》姓起源140 危(wei)(wēi)
140 危(wēi)
【尋根溯源】
危(wei)(wei)姓(xing)源自夏禹(yu)時的三(san)苗(miao)部族。夏禹(yu)之時,南方有三(san)苗(miao)部族聯合(he)舜子(zi)丹朱與禹(yu)大戰,三(san)苗(miao)戰敗后被遷于三(san)危(wei)(wei)山,其后裔(yi)有的以危(wei)(wei)為姓(xing)。
【變遷分布】
早期在(zai)(zai)江(jiang)淮活(huo)動,之后(hou)在(zai)(zai)汝南郡(今屬(shu)河(he)南)形(xing)成(cheng)望族。宋代以來,分布在(zai)(zai)江(jiang)西(xi)撫州(zhou)、樂安、南豐(feng),浙江(jiang)金溪、臨海(hai),福(fu)建昭武,河(he)南信陽等(deng)地。
【名人薈萃】
危(wei)稹:南宋文學家、詩人。自號巽(xun)齋(zhai),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代著(zhu)作郎兼屯田郎官,出(chu)知(zhi)潮州,又(you)知(zhi)漳州。他因為文章出(chu)色(se)而被洪邁、楊萬里所賞識(shi),被薦為秘(mi)書郎。后因觸怒當朝宰相,被貶出(chu)知(zhi)潮漳二郡,俱有(you)名績。著(zhu)有(you)《巽(xun)齋(zhai)集》。
危素:元末明初史(shi)學(xue)(xue)家、書法家、文(wen)學(xue)(xue)家。金溪(xi)(今江西金溪(xi))人。唐朝撫州刺史(shi)危全諷的后代。元朝至正(zheng)元年(nian),出任經筵檢討,負責主編宋(song)、遼、金三(san)部歷史(shi),并(bing)注釋(shi)《而雅》。他由國(guo)子助教升遷翰林編修、太常博(bo)士(shi)(shi)、兵部員(yuan)外郎(lang)、監察御(yu)史(shi)、工部侍(shi)郎(lang)、大司農丞、禮部尚(shang)書。至正(zheng)二(er)十年(nian)(1360)拜參知政(zheng)事。明初為翰林侍(shi)講學(xue)(xue)士(shi)(shi),與宋(song)濂同修元史(shi),并(bing)兼弘(hong)文(wen)館(guan)學(xue)(xue)士(shi)(shi),有《危學(xue)(xue)士(shi)(shi)集》。
危的姓氏來源分類:文化/藝術 >> 民俗傳統
問題描述:
請問誰可以告訴我嗎 謝謝
解析:
一、姓氏源流
危(Wēi)姓源出有二:
1、危氏源出于三苗族。相傳上古時帝堯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故而把帝位禪讓給舜。當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大,他們也反對禪讓。丹朱就聯合三苗起兵,與舜爭奪天下。舜派大禹領兵鎮壓,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殺,丹朱不知所終。叛亂被平息后,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三危山(甘肅省敦煌東)一帶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為姓,稱危氏。《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云氏之后,為諸侯,號饕餮。”另外,其《名義考》也指出“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揚也。”由《舜典》的這些文獻看來,古代的三苗本來是痊于江南的一個國家,是由縉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謂縉云氏,則是黃帝時的夏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如此看來,苗族的歷史跟漢族一樣的長,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國人,的確足以自傲。
2、出自黃氏的改姓。明初文學家危素之祖本姓黃,他改姓危后,其后人亦稱危氏,成為危姓的一支。
二、遷徙分布
我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根據歷代學者的考證,他們都是苗族的后裔。東漢學者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三苗之后”,正是這個意思。大家都知道,苗族又稱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來就遍布于現在的四川、云南、 *** 、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與 *** 毗 鄰而居,關系非常密切。《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云氏之后,為諸侯,號饕餮。”另外,其《名義考》也指出:“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揚也。”由《舜典》的這些文獻看來,古代的三苗本來是痊于江南的一個國家,是由縉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謂縉云氏,則是黃帝時的夏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如此看來,苗族的歷史跟漢族一樣的長,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國人,的確足以自傲。從四、五千年以前便居住于江南一帶的苗族,后來雖然陸續播遷到其他地方,并且先后以傜族、黎族等不同面目在歷史上
出現,但是,有許多苗族后裔仍然停留于老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后來危姓的人士的主要聚居于江西一地,就很容易解釋了。江西的苗裔危氏,經過長時期與 *** 在生活上的打成一片,到了唐朝末年,便開始與 *** 分庭抗禮,紛紛在各方面出人頭地。在后梁和吳越的朝廷上揚名親的危全諷、危存昌兄弟,以及危存昌之子危德昭,便是最為顯著的例子。宋代的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兵北虜,江西光澤地方發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器了3天3夜之后,骨立而死。危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三、歷史名人
危 稹:宋朝臨州人,字逢吉,淳熙年間進士。他因為文章出色而被洪邁、楊萬里所賞識,被薦為秘書郎。后因觸怒當朝宰相,被貶出知潮漳二郡,俱有名績。
危 和:(約1205年前后在世)字祥仲,撫州臨川人,危稹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開禧初前后在世。開禧元年第進士。為上元主簿,立祠以祀程顥,直德秀為之記。知德興縣,有惠政。和著有蟾塘文集《宋史本傳》傳于世。
危 素:字太樸,一字云林,明朝金溪人。他少通五經,在吳澄、范槨門下游學。元朝至正年間被授為經筵檢討,編修宋遼金三史,纂后妃等傳。明初為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同修元史,并兼弘文館學士,有《危學士集》。
危 進:字伯明,明朝金溪(今江西省金溪)人。危素之子。書法有父風。工詩,列光岳英華三體詩中。著有《大觀錄》。
危仔昌:后梁南城人。乾符年間江淮盜賊橫行,危害鄉里。危仔昌聚集丁眾,立壁壘保護鄉里,大破寇盜,保護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朝廷因此召他做官,他歷任虔州防御使、信州刺史。后來他投奔吳越,子孫都在吳越當了官。
危昭德:(約1260年前后在世)字予恭,昭武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寶佑元年(1253年)進士。歷官侍御史,擢工部侍郎。在經筵累以經義進講,頗多規正。昭德著有《春山文集》,《宋史本傳》巳佚亡。今存《巽齋》461卷,《閱庫總目》存駢文49首。
危道人:宋佚名,住麻姑山。工畫魚。《圖繪寶鑒補遺》。
危德馨:女,元代人,字蘭玉。雷機妻,贈建安郡君。通書記,作字有楷法。《潛溪集》。
危聯箕:字紹南,號道石庵居士,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福建畫人傳作名聯基,號通石庵居士。清代福建省光澤人。善丹青,解鐘王書法,性恬淡,為文潑露性靈。避囂徒鄉耕讀,人敬禮之,卒年七十三。著有《婁縣志》、《光澤縣志》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置,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
臨川郡:三國時吳國置,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一帶。
2、堂號
太史堂:明朝時危素少通五經,元朝時做經筵檢討。他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官至翰林學士。元朝亡后,他又修了《元史》。
============================================================
【危姓宗祠通用對聯】
〖危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二郡;
源自三苗。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危姓的源流和郡望。
太樸云林;
工部春山。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文學家危素,字太樸,金溪人。曾仕于元,入明為翰林侍講學士。工詩文,善書法,其詩氣格雄偉,頗著功力。參與修宋、遼、金、元諸史。有《說學齋稿》、《云林集》等到。下聯典指宋代寶佑進士危昭備,邵武人。歷官侍御史,擢工部侍郎。有《春山文集》。
仁敷梓里;
孝鑒楓宸。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光澤人危應宗,值國變荒亂,親族中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兒、他都收養下來,說:“與其我一家人吃飽,不如大家共度饑荒。我僥幸活了下來,怎么忍心他們流離失所啊!”下聯典指明代臨海人危貞昉,字孟陽,諸生。洪武年間,父親危孝先因罪去做苦工,他進宮殿請求替代父親,太祖答應了他。于是,他脫下儒生服飾,換上短衣,和做苦工的一起勞作,終于因勞累而死。“楓宸”,即宮殿。“宸”,謂北辰所在,指帝王殿庭;又,漢代宮庭多種楓樹。因謂。
代父題月;
哭主蒙塵。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危拱辰,性情孝順,十四歲時,曾代父親題寫《初月》詩,令尹都感到驚異。后來,官光祿卿。下聯典指北宋末光澤人危翁一,家庭貧困,以打柴為業。靖康年間,聽說徽宗、欽宗被金人擄去,他大哭三天而死。“蒙塵”,古代指帝王或大臣逃亡在外。
汝南世澤;
學士家聲。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危素,修宋、遼、金三史。明初為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館學士。
-----------------------------------------------------------------
〖危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上元主簿留績遠;
屯田郎官播惠長。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開禧進士危和,字祥仲,臨川人。曾為上殛主簿,知德興縣,有惠政。有《蟾塘文集》。下聯典指宋代學者危稹,原名科,字逢吉,號巽齋,臨川人。以文章為洪邁、楊萬里所賞識,薦為秘書郎,改著作郎、屯田郎官。后又出知潮、漳二郡,有聲績。
文苑翰林說學稿;
醫術教授得效方。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文學家危素。下聯典指元代名醫危亦林,字達齋,南豐人。醫術精妙,所治全活者甚眾。任本州醫學教授。有《世醫得效方》,對中醫傷科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紹南書畫稱能手;
拱之文藝號先驅。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危聞箕,字紹南,光澤人。號通石庵居士。以收畫著名于時。見光澤縣志。下聯典指紅軍女干部危拱之(1903-1973),1929年去蘇聯高爾基藝術學院學習。1931年回國,先后任蘇區中央 *** 辦公廳秘書兼機關俱樂部主任,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工農劇社總社副社長等職,被譽為紅軍文藝工作的先驅。參加長征后,歷任 *** 中央婦委委員等職。是 *** 七大代表。
-----------------------------------------------------------------
〖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輔弼才優,朝廷實賴匡襄力;
萑苻盜起,鄉里咸資捍衛功。
——佚名撰危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lian)典(dian)指(zhi)五代吳(wu)越丞相危德(de)昭(zhao)的事(shi)典(dian)。危德(de)昭(zhao),字明遠,厚重多謀(mou)。下聯(lian)典(dian)指(zhi)后梁信州刺史,危仔(zi)昌的事(shi)典(dian)。乾符間,江(jiang)淮寇(kou)盜充斥,仔(zi)昌從兄(xiong)聚丁(ding)眾,立(li)壁(bi)壘,鄉里安集(ji),朝廷因命(ming)以官。
危姓的由來危姓——姓氏來源(聚集地、家譜、歷史名人)
姓氏起源
危氏源出于三苗族。相傳上古時帝堯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故而把帝位禪讓給舜。當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大,他們也反對禪讓。丹朱就聯合三苗起兵,與舜爭奪天下。舜派大禹領兵鎮壓,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殺,丹朱不知所終。叛亂被平息后,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三危山(甘肅敦煌東)一帶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為姓,稱危氏。
另外,明初文學家危素之祖本姓黃,他改姓危后,其后人亦稱危氏,成為危姓的一支。
堂號
"太史堂":明朝時危素少通五經,元朝時做經筵檢討。他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官至翰林學士。元朝亡后,他又修了《元史》。
歷史名人
危仔昌:后梁南城人。乾符年間江淮盜賊橫行,危害鄉里。危仔昌聚集丁眾,立壁壘保護鄉里,大破寇盜,保護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朝廷因此召他做官,他歷任虔州防御使、信州刺史。后來他投奔吳越,子孫都在吳越當了官。
危稹:宋朝臨州人,字逢吉,淳熙年間進士。他因為文章出色而被洪邁、楊萬里所賞識,被薦為秘書郎。后因觸怒當朝宰相,被貶出知潮漳二郡,俱有名績。
危素:字太樸,一字云林,明朝金溪人。他少通五經,在吳澄、范槨門下游學。元朝至正年間被授為經筵檢討,編修宋遼金三史,纂后妃等傳。明初為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同修元史,并兼弘文館學士,有《危學士集》。
危亦林:(1277-1347) 元代(dai)骨傷科醫(yi)(yi)(yi)(yi)學(xue)家(jia)。字達(da)齋。南(nan)豐(feng)(feng)(屬江西(xi))人。累世業醫(yi)(yi)(yi)(yi)。曾任南(nan)豐(feng)(feng)醫(yi)(yi)(yi)(yi)學(xue)教授。至(zhi)正3年(nian)(1337年(nian))撰(zhuan)成《世醫(yi)(yi)(yi)(yi)得救方(fang)》,20卷(juan)。依當時醫(yi)(yi)(yi)(yi)學(xue)13科分類,多選載(zai)前(qian)代(dai)醫(yi)(yi)(yi)(yi)學(xue)文獻及家(jia)傳驗方(fang),在(zai)骨傷科證(zheng)治(zhi)方(fang)面載(zai)述(shu)尤詳、書(shu)中翔實和突出地記(ji)述(shu)了(le)關(guan)于麻醉藥物的(de)使用(yong),有(you)(you)世界(jie)上較早(zao)的(de)關(guan)于全身麻醉的(de)記(ji)載(zai)。對于骨折、脫(tuo)臼、跌(die)打損傷、箭(jian)傷等整(zheng)復(fu)治(zhi)療也有(you)(you)精辟的(de)論述(shu),特別是(shi)(shi)首創懸(xuan)吊復(fu)位法治(zhi)療脊椎骨折更是(shi)(shi)珍貴(gui)。此書(shu)代(dai)表宋、元時期骨傷科的(de)發展水平,顯示當時外科醫(yi)(yi)(yi)(yi)學(xue)的(de)巨大進步。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41911.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hu)作(zuo)者版權(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wen)(wen)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xi),或(huo)有版權(quan)異(yi)議的(de),請聯(lian)系(xi)管理(li)員,我(wo)們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分文(wen)(wen)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網(wang)絡,轉(zhuan)載(zai)是(shi)出于傳遞更多信息(xi)之(zhi)目(mu)的(de),若有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de)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wo)們(管理(li)員郵箱:),情(qing)況(kuang)屬實,我(wo)們會第一時(shi)間予(yu)以(yi)刪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yi)篇: 抒寫桃花(hua)的現代詩,描寫桃花(hua)的詩句有哪···
下(xia)一篇(pian): 百家姓(xing)《安(ān)》姓(xing)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