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劉禹錫,字夢得,祖籍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他出身于世代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的重要成員。革新失敗后,宦海沉浮,屢遭貶謫。劉禹錫精于文,善于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干凈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他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前面談過集大成于一身的蘇軾,今天談談另一位生活強者劉禹錫。劉禹錫是唐朝中晚期的著名詩人。他和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多有唱和,并稱“劉白”。之所以說劉禹錫是生活強者,單從他所作的舉世聞名的《陋室銘》,足可看出一些端倪。這篇銘文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方法,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從而可以看出劉禹錫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下面透過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著重分析一下其生活態度。
詩詞原文如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翻譯成白話文,詩詞大意是:巴山楚水一帶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回到家鄉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邊有上千條船爭相駛過,枯敗的病樹前萬棵綠樹生機勃發。今天聽到你為我作的那一首詩,就借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這首詩是劉禹錫回京覲見途中,路過揚州,恰好碰到白居易,兩人初次相見,又同是長期被貶官在外的人,同命相憐,惺惺相惜,宴席間相互唱和。劉禹錫的這首詩,是對白居易贈詩的唱和,從詩詞本身來看,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相比白居易贈詩中,所表達的對劉禹錫不公待遇的憤憤不平,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遭遇鳴不平,號稱樂天派的白居易尚且如此,更彰顯了劉禹錫高尚的生活情操。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后人以莫大的啟迪和鼓舞,所以古今傳誦,交口稱贊。劉禹錫之所以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主要取決于他總是正確看待生活的磨難,總是辯證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在他的其他詩作中,也有比較充分的體現。《秋詞》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中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竹枝詞兩首其一》中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中的“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無一不是辯證地看待問題。佛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人生路注定不會平坦,所謂事事順心、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不過是美好的祈愿罷了。無論生活有多少坎坷磨難,他總是跳脫消極思維,以樂觀向上的強者姿態,勇敢面對。用現在的流行語說,就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所以說,劉禹錫是生活的強者。我們呢,很有必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面對生活的坎坷,努力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2020年11月9號下午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今天復習劉禹錫的《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原文如下:
吟君嘆逝雙絕句,
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
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后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
聞琴淚盡欲如何。
這首詩的大意是:您寄來的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收到了,每每吟誦起來,總是感慨萬千。我也感到十分傷懷,所以,寫下這首短歌。隨著年齡增長,不免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只是覺得,文集中的祭文越來越多。萬物一理。芳林中,新葉在不斷地催換著舊葉。流水里,前波總是讓位給后波。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痛失知音好友,固然悲傷,即使流干淚,又能如何?
唐詩重情韻,其魅力在于有情。情動于中,才能成詩。有關唐代詩壇的情誼佳話,數不勝數,其中劉禹錫與白居易,白居易與元稹,可謂情誼深厚。這三個男人互為知音好友,彼此感情深厚,形成一個情誼連環,白樂天為故去的元微之無限傷情;劉禹錫為眼前傷心的樂天無限惆悵。悲傷難過的時候,最需要與好友傾訴。于是,樂天把自己的傷心之詩,拿給劉禹錫讀,劉禹錫趕緊寫詩,安慰悲傷得像孩子一樣的白居易。這就是他們三人之間最動人的那份真情,令人動容。劉禹錫寫下的那首詩,詩名很長,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的這首詩,是一首慰藉之詩,但并非是簡單地寬慰,而是浸透了自我的人生體驗。全詩對仗工整,筆力遒勁,韻致深沉。劉禹錫以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生活為依據,運用形象化的詩句勸勉摯友,也就把深刻的哲理溶合于形象之中,讀之口頰生津,思之益智明理。
這首詩中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是震鑠古今、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一如劉禹錫的另一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曠達,體現出劉禹錫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勸慰了古今不少人的焦慮,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生老病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用不著悲觀,坦然面對就好。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只有不斷推陳出新、吐故納新,社會才會不斷往前發展,人類才會不斷提高進步。
當然,通過學習這首詩,我們還會得到另一個收獲。那就是要分外珍惜友情和友誼。人生難得一知己。詩魔傷心時有詩豪相陪,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有,請珍惜!
2021年4月16號
《烏衣巷》今天復習劉禹錫的《烏衣巷》,原文如下: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的大意是:昔日繁忙的朱雀橋邊,如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原來繁華的烏衣巷口,如今斷壁殘垣,一片廢墟,正是夕陽斜掛。當年,這里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王導、謝安等豪門房檐下多有燕子。如今,以前的豪門皆衰落不知其處,原來在王謝豪宅安家落戶的燕子,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46歲那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南京),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是一首懷古詩。主旨在于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藏而不露,寄物詠懷。
這首詩最后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劉禹錫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云,成為歷史的陳跡。匠心獨具,精心構思,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于個體的人來說,一時的得意,或者一時的失意,在人生長河里,都不過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我們要做的就是得意時不迷失自我,失意時不要失去斗志。花落誰家還說不定呢!“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2021年5月3號
《秋詞二首其一》今天復習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詩的大意是:自古以來,每逢到了秋天,人們就會悲嘆秋天的蕭條空寂,特別是那些文人墨客尤甚。而我卻想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遠遠勝過春日清晨時光。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沖破云層直沖云霄。這一壯美景象,激發了我作詩的情緒和興致,豪情萬丈,也像仙鶴凌空一樣,直沖蒼穹。
據記載,唐順宗登基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劉禹錫在遭受嚴重打擊后,并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時年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為人倔強而豁達,想事和做事都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詞二首其一》就是被貶朗州司馬時的這種心情下創作的。
劉禹錫這首《秋詞二首其一》是一首寫景抒懷詩。其可貴在于,劉禹錫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仙鶴直沖云霄的描寫,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表現了自己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以及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尋味。全詩以議論起筆,采用對比手法,直抒胸臆,態度鮮明,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美好,更多的是一種昂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一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文人悲秋,大抵是感嘆自己的人生不幸和生不逢時,感嘆自己的人生志向不能實現,感嘆自己的人生前途悲觀失望。而從這首詩來看,劉禹錫雖被貶,同樣是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但他的內心卻是達觀的,他詩中的秋天,沒有寂寥悲傷的氣息。“我言秋日勝春朝”,他覺得秋天的景致,比春天早晨的景致還要好。在這首詩中,秋天如朗朗君子,其氣高昂激越,其色淡雅清明。詩中并非只為了與悲秋的傳統古詩唱反調,而是重建一種對秋天的審美體驗。君子處逆境之中,亦自有清剛之氣,其風彩氣度,雖百折而不可奪。在劉禹錫的精神世界和美學觀點里,秋天有君子一樣的風骨,秋天由寂寥變成了清朗,由蕭條變成了素凈,如同他自己的內心世界。
2021年8月25號
《浪淘沙·其八》今天復習劉禹錫的《浪淘沙·其八》,原文如下: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這首詩的大意是:不要說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據記載,唐朝自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朝政混亂,氣勢頓衰。朝堂之上有真才實學的人被排擠被外放,劉禹錫就在其列。他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后,有志難伸,常懷憂憤之心,憤激之際,先后創作了《浪淘沙九首》。 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八首。
劉禹錫這首《浪淘沙·其八》是一首七言絕句,主要寫遷客情懷,表明了自己遭受讒言,蒙冤外放,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搖。堅信讒言總會破滅,真相總要大白。因此他對自己所受的蒙難持一種達觀態度,這首小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感情和心態。
整體來看,這首詩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純正,無浮華之詞。“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是千古名句。字面意思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后才能得到金子。后來引申為大浪淘沙,歷盡辛苦,終究會“吹進狂沙”,看到閃閃發光的金子,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人呢,活得是一口精氣神。在那個腐朽不堪的年代,劉禹錫最終雖然沒能實現理想與抱負,但他身處逆境,歷經坎坷,卻依然保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依然矢志不移,依然斗志昂揚,他用生命體驗書寫下的經典詩句,歷經千年時光而始終閃爍著動人的光輝,永遠地激勵后人熱愛生命、積極向上。
2021年11月24號
《望洞庭》今天復習劉禹錫的《望洞庭》,原文如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詩的大意是:時值秋天,秋高氣爽,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安寧溫柔,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望去,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洞庭湖與老君山山水渾然一體,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托著一枚小巧玲瓏的青螺。
據記載,由于劉禹錫長期堅持自己的為官初衷,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遭受到無情打壓,仕途一直不順,常年異地為官。52歲那年秋天,轉任和州刺史,途經洞庭湖,觀洞庭湖有感。于是,創作了這首《望洞庭》。
劉禹錫這首《望洞庭》是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表達了他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現了其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縱觀全詩,劉禹錫飛馳想象,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秋月當空,皎潔的月光將它的清輝灑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顯得澄澈清凈,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輝映下愈加顯得青翠,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宛如一幅諧美的山水畫。美好的事物并不遙遠,只要用心去感受,總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2021年12月9號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今天復習劉禹錫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原文如下: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
這首詩的大意是:京城長安道路寬廣,人馬喧囂,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里賞花回來,心情愉悅,滿意而歸。玄都觀里的桃樹有上千株,繁花盛開。不過,所有這些都與我無關,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后栽下的。
據記載,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貶離長安作連州刺史,半途又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從朗州被召回京。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于刺痛了當權者,同年又貶往連州。
劉禹錫這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是一首表面紀事、實則別有含意的政治諷刺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深深地刺痛了當權者。
總起來看,全詩用比擬的方法,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諷刺。他這種輕蔑和諷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劉禹錫那種不隨波逐流的倔強性格和斗爭精神躍然紙上。
從劉禹錫這位詩人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但他的詩文值得我們學習吟誦,而且,他那種面對挫折時的樂觀豪邁,面對打擊時的不折不撓的精神,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2021年12月15號
《竹枝詞二首》(其一)今天復習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這首詩的大意是:江邊楊柳,綠樹成蔭,江中流水,平滑如鏡。忽然聽見江邊傳來唱歌聲,那是我的情郎在邊走邊唱。梅雨季節,東邊太陽高照,西邊卻下起了雨。要說是無晴(情),但是還有晴(情)。這個人啊,就像這晴雨不定的天氣一樣,真讓人捉摸不定。
劉禹錫在夔州任刺史期間,非常喜愛民歌《竹枝詞》,于是依調填詞,寫了十一首,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故題為《竹枝詞二首》。
劉禹錫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是一首表現男女愛情的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劉禹錫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一大突出特點,就是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整首詩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深受廣大讀者所喜愛。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38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組詩經名句集萃(附今譯),必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