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古人有學書于人者,自以為藝成,辭而去。師曰:“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題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之硯也,數十枚,方知師夙用者。頓覺羞愧,及反而學,至精其藝。注釋譯文譯文
古人中有個向別人學習書法的人,自認為書法已經學成,告辭老師而離開。師父說:“我有一箱東西,不想送給別的人,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因為箱子的封條封得不是很牢,他就打開來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硯臺,有很多枚,(那個人)才知道老師曾經一直用過的(有多少)。那個人頓時覺得十分慚愧,就返回繼續學習,一直學到書法技藝非常精通的地步。
注釋
1、篋:竹箱子。
2、書:書法。
3、于:向。
4、辭:告別。
5、封題:封條與封條上的字。
6、去:離開 。
7、付:托付。
8、置:放 。
9、受:接受 。
10、乃:于是。
11、啟:開啟,打開 。
12、視:看
13、穴:穿洞,作為動詞。屬于詞類活用。
14、至:直到。
15、夙:從前。
16、反:通“返”,返回。
17、方:正。
18、付:給,交付。
19、之:的。
20、至:到。
21、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
22、至精其藝:直到使他的技藝精通。
啟發學無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樓外有樓),做人要虛心學習,不能自滿。文中的學書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硯臺時才悟出了這個道理,但終究為時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錯在哪里要及時改正。
本文地址://n85e38t.cn/sici/371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王翱秉公原文
下一篇: 于令儀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