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許多傳統風俗也慢慢活躍在人們眼前,小年便是臘月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很多人會在這一天吃糯米飯,產生這樣風俗的原因是怎樣的呢?來看看下文的具體介紹與詳細資料,南方小年的來歷與風俗習慣還有哪些呢?
南方什么節日吃糯米飯
在冬至這一天或者是小年這一天,南方人會吃糯米飯,此習俗來源于民間傳說。據說上古時期有個叫共工氏的人,此人生有一子,這個兒子每日魚肉百姓,惡貫滿盈,終于在冬至那一天死了。可沒想到的是,他竟然變成了疫鬼,繼續傷害百姓。這疫鬼最怕赤豆和糯米,于是人們便在冬至這天吃赤豆糯米飯,以此趨避疫鬼,防止災禍。演變到后來,南方很多地區不僅會在冬至這天吃赤豆糯米飯,還會用糯米飯包裹各種肉類當作祭品用來祭灶神或者是祖先。
南方小年的來歷
小年是有說法的。民間傳說,農歷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又稱祭灶節,并非專指一個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的小年一般是元宵節這天。
南方小年的風俗
南方小年這一天會祭灶神,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犸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能夠為自己美言幾句。
臘月二十三或者臘月二十四這兩天的話都是小年,只不過前者是北方的,后者是南方的,時間不一樣,但是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除了時間不一樣的,而且風俗也是非常不同的,我們來了解下其中的具體內容吧,千萬別弄混了!弄混的話會很尷尬的。
小年在什么時候北方小年在2021年2月4日,南方小年在2021年2月5日
北方怎么過小年在北方過小年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灶神。俗話說,“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北方人在祭灶時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后,他的嘴巴會變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在灶王爺吃完糖瓜之后就要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以求來年衣食無憂。
同時,北方人還喜歡在小年這一天剪窗花。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五福捧珠、鴛鴦戲水蟬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北方過小年還會放鞭炮,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而且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也可以渲染過節的氣氛。另外,餃子是北方小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小年夜吃餃子取自于“送行餃子迎風面”這句詩,有期盼親人回家團聚的意思。
南方怎么過小年在南方,小年這天首先要撣塵。撣塵就是指家家戶戶要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另外,塵土與陳舊當中的兩個chen字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其次,在小年這一天很多南方人都會選擇吃一塊軟軟糯糯的年糕。年糕又被稱為“年年糕”,與“年年高升”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將會一年比一年提高。
另外,南方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婚嫁。民間認為,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便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這一首詩描繪的就是年末的時候“趕亂婚”的場景。
小年來歷:
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是在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又稱為“小年”。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傳說中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要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百姓覺得要敬重灶王才有了祭灶這一風俗,來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風俗:
1、貼灶神畫像
小年這天,也是傳統意義上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這一天人們不僅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點等,也會把舊的灶神畫像換下來,貼上家家戶戶“請”回來的一幀新灶王像。
2、剪窗花
小年通常是在為過春節做準備,而剪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剪紙品種之一,小年的窗花內容有喜鵲登梅、獅子滾繡球、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
各地小年的時間差別
1、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古時北方地區也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2、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3、江浙滬地區: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滬地區習慣稱除夕為“大年夜”,與其對應,除夕前一晚則被稱為“小年夜”,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歷史上,臘月二十四夜,吳人稱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稱此夜為小除夕。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擴展資料:
冬至相關
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的一個重要節點,冬至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也意味進入“數九寒天”。
古代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這一天是個吉祥喜慶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時來運轉,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亞歲”“一陽節”等。
冬至后即開始“數九”,俗稱“交九”,意味進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shierxingzuo/349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