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本》序言(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七日)
一個革命干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也才有學好的希望。沒有這個基礎,就是說不識字,不能看,不能寫,其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限于直接見聞的范圍,這樣的人,雖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雖然也能學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學得好也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有大批精明忠實但缺乏文化基礎的干部,將來也必然還會有大批這類干部,他們急切需要解決文化基礎問題,但課本問題遲遲沒有解決。現在文化課本出版了,這是一大勝利,這是凱豐、徐特立、范文瀾[1]諸同志的功勞。不管課本內容還須隨時改正缺點,推陳出新,但有了這個課本,就打開了學習文化的大門。文化課本的出版,是廣大干部的福音,我相信,我們大群的干部會以極大的熱忱來歡迎這個課本的。 根據一九四八年新華書店二分店出版的《文化課本》刊印。 注釋 [1]凱豐,即何凱豐,又名何克全(一九○六——一九五五),江西萍鄉人,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徐特立,當時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范文瀾,當時任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歷史研究室主任。
先秦文學
1、最早的文學是原始人類的口頭創作,是流傳在原始人類中的古老歌謠和神話故事。
2、關于文學藝術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說、游戲說、心靈表現說、勞動說。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學藝術起源于勞動——勞動說,這是對文學藝術起源的科學解釋。
3、一般認為,古籍中保存下來的一些原始歌謠,比較接近原始形態,可信為原始歌謠的有:《吳越春秋》中的《彈歌》、《禮記·效特牲》中的《蠟辭》《易經》中的《歸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辭、商代和周初的銅器銘文,《周易》中的卦、爻辭,《尚書》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說是我國散文的萌芽。
5、我國遠古神話主要保存在《山海經》、《淮南子》、《列子》、《楚辭·天問》中,其中保存神話最多的是《山海經》。
6、我國遠古神話分為三類:關于自然神的故事;關于英雄神的故事;關于異人異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觸不周山》見于《淮南子·天文訓》,其[***被屏蔽詞語]工是傳說中的水神;“顓頊”又叫“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
8、《女媧補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它描寫的女媧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見于《山海經·海外北經》,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黃帝擒蚩尤》見于《山海經·大荒北經》,它是反映社會斗爭的著名神話。
12、在原始時代,除了原始的勞動歌謠以外,還存在著另一類文學作品,那就是流傳在遠古人口頭上一些關于天神、怪異的故事,這就是古代神話。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說:神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詩經》1、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最初叫做《詩》或《詩三百》,后世儒家尊之為經典后,稱為《詩經》,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現實主義的開端。
2、《詩經·小雅》中有《南陔》《白華》《華黍》等六篇詩有篇目而無歌辭,后人稱為為“笙詩”。
3、《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排,現在一般認為這種分類是按照音樂的不同特點來劃分的。
4、風即樂曲,國風指當時諸侯國所轄各地域的樂曲。詩經[***被屏蔽詞語]有十五國風,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頻風。
5、雅,即正,“雅樂”是相對于地方樂而說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樂。大、小雅之分可能因為《小雅》中的詩產生的時代較晚,在音樂上受到了“風”的影響而有所變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計105篇。
6、頌是祭神祭祖時用的歌舞樂曲,包括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共計四十篇。
7、《詩經》作品的寫作年代,總的來說產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一般說,《周頌》當產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當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產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國風》的少數作品產生于西周初,大部分產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魯頌》是周平王東遷以后的作品。《商頌》的時代有爭論,一般認為是東周宋國的作品。
8、關于《詩經》作品的結集,漢代學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詩”制度的說法。《漢書·食貨志》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這是民歌洪的方式。《詩經》中文人作品匯集則鄘風是通過“獻詩”的渠道。據《國語·周語》記載,周代有讓公卿列士等貴族官員和文士獻詩的制度。
這兩部分詩匯集到樂官“太師”手中,而“太師”又有“以樂語教國子”的任務,《詩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師”為了教授“國子”而選訂的課本。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說《詩三百篇》是由孔子刪定的,這個說法不可信。
9、漢代傳習《詩經》的有魯(申培)、齊(轅固生)、韓(韓嬰)、毛(毛公)四家,后世稱“四家詩”。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詩》流傳了下來,我們讀到的《詩經》就是《毛詩》。
10、毛詩序指《毛詩》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書的序言稱《大序》把每篇類似題解性質的短文稱《小序》。《毛詩序》否認和貶低民歌;寫詩時抱著濃厚的儒家成見,對許多優秀作品都進行了歪曲解釋。但在講詩時提出了比興、美刺等一些文學理論上的問題,對后世文學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1、《詩經》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關睢》。
12、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有《豳風·七月》、《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魏風·伐檀》一詩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階級社會所共有的基本現象:生產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產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詩篇有《齊風·東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等。其中兩首著名的思婦詩是《衛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
14、反映愛情和婚姻的詩篇有寫情人幽會于“城隅”,贈“彤管”的《邶風·靜女》,描寫鄭國青年男女三月歡會于河濱的《鄭風·溱洧》,表現對遠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風·蒹葭》
?5、描寫棄婦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衛風·氓》和《邶風·谷風》
16、反映勞動生活和愛國思想的詩篇。有《秦風·無衣》許穆夫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知名的愛國女詩人,作品有《鄘風·載馳》。
17、《詩經》里周民族史詩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記述了從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滅商的許多傳說和史跡。《生民》是一首帶有神話色彩的詩篇,它敘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誕生和發明農業的歷史。
18、《詩經》里諷刺性民歌有揭露衛宣公強娶兒媳的《邶風·新臺》,揭露陳靈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陳風·株林》,揭露統治階級的“中覯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風·墻有茨》,還有《齊風·南山》等。
19、《詩經》的表現的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關于賦、比、興的解釋,朱熹的《詩集傳》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雙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出處:唐《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馬勞頓
頓:困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恐王侄一路遠來,~,故令王侄回營安歇。★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二回
按轡徐行
轡:馬韁繩。輕輕按著韁繩,讓馬慢慢地走。
出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按圖索驥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每見一班~者,多失于驪黃牝牡。★明·趙汸《葬書問對》
按圖索駿
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參見“按圖索驥”。
出處:語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雖部胥掌闕簿者,亦不過~。★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賣闕沈官人》
白飯青芻
白飯供客,青草喂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出處: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詩》:“為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宋·辛棄疾《行香子》詞:“白飯青芻。赤腳長須。客來時、酒盡重沽。” ~,待仆馬之厚;炊金爨玉,謝款客之隆。★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飲食》
白駒空谷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寶馬香車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出處: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冷落了歌兒舞女,空閑了~。★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
鼻端生火
以之形容馬行疾速。
出處:語出《南史·曹景宗傳》:“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覺耳后生風,鼻頭出火。” 西家驍騎繞如龍,~耳生風。★元·楊維楨《奉題子昂騮馬圖》詩
弊車羸馬
弊:破;羸:瘦弱。破車瘦馬。比喻處境貧窮。——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三國志·吳書·劉繇傳》注引《續漢書》:“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恒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窶陋。”
并駕齊驅
并駕:幾匹馬并排拉著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若讓我估量這本書的總價值,我以為只遜于《紅樓夢》一籌,與《儒林外史》是可以~的。★朱自清《歧路燈》
策馬飛輿
指駕馬車疾行。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車馳人走,越王策馬飛輿,遂復宮闕。”
策駑礪鈍
驅策劣馬,磨礪鈍刀。指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宋·岳飛《御書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敢不策駑礪鈍,仰副圣意萬一。”
長轡遠馭
用長韁繩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比喻遠距離操縱,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歸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后拓衢路,置關鍵,長轡遠馭,從容按節。” 使其權弱勢分,易為羈制,自可永保邊塞,俾為藩臣,此實~之道。★《舊唐書·竇威傳》
單槍匹馬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比喻行動沒人幫助。
出處:五代·楚·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馮寡婦大罵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趁人們在街上歇晌的當兒,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頭走。★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道遠知驥
驥:千里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比喻經過長久的鍛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三國·魏·曹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飛黃騰達
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引伸為發跡,宦途得意。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他進過種種培植新政人才的講習班和訓練班,雖然結果沒有一項使他~。★沙汀《防空》
匪匪翼翼
匪匪:馬行走不停的樣子;翼翼:有次序的樣子。形容車馬行走時陣容整齊、威武。
出處:《詩經·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詩經·小雅·采芑》:“四騏翼翼。”《禮記·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價增一顧
原意是賣不出去的好馬,被伯樂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價錢。比喻本來默默無聞,遇到賞識的人而抬高了身價。——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馬價十倍。”
金戈鐵馬
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出處:《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想當年~,氣吞萬里如虎。★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駒齒未落
駒:小馬。小馬的乳齒尚未更換。比喻人尚年幼。
出處:《北史·楊愔傳》:“此兒駒齒未落,憂心忡忡是我家龍文(駿馬名),更十歲后,當求之千里外。”
空谷白駒
駒:小壯的馬。很好的一匹折馬,卻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賢能。——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快馬加鞭
跑得很快的馬再加上一鞭子,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進。
出處:宋·陸游《村居》詩:“生僧快馬隨鞭影,寧作癡人記劍痕。” 何不快馬加鞭,徑趕至蒼山,求取伯伯。★明·徐姬《殺狗記》
老驥伏櫪
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用飛龍在天,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
老馬戀棧
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晉書·宣帝紀》:“駑馬戀棧豆。”
歷兵秣馬
磨利兵器,喂飽馬匹。指作好戰斗準備。
出處:無
礪戈秣馬
磨戈喂馬。比喻作好戰斗準備。
出處:無
龍馬精神
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唐·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見那些大哥哥還在~地說話,她也聽不出味道,就打了兩個哈欠,悄悄溜了出來。★歐陽山《三家巷》九
龍神馬壯
謂像駿馬一樣的有精神。
出處:歐陽山《苦斗》四六:“那時候,一個個青年人都是龍神馬壯,氣吞牛斗,爭論起世界國家大事來,都是口若懸河,當當不斷,慷慨激昂,誰也不讓誰。”
龍驤虎步
龍:高大的馬,古稱八尺以上的馬為龍;驤:馬高揚著頭的樣子。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出處:三國·魏·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三國志·魏書·陳琳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 公~,嘯咤風云。★《宋書·高祖紀》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九:“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但是“~”,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游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毛澤東《論持久戰》
率馬以驥
用好馬帶領馬群。比喻能者居先。
出處:漢朝揚雄《法言·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馬以驥,不亦可乎?’”
馬齒徒增
馬的牙齒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么成就。
出處:《谷梁傳·僖公二年》:“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馬革裹尸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首是瞻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他近一年半以來雖常依大帥之“~”,然而他不是大帥部將,也不會屈居人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盲人騎瞎馬
瞎子騎著瞎馬。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但是你們老兄,幾幾乎入新黨的那件事,要果真照你這樣說起來,豈不是~,夜半臨深池,也算他冒險一次么?★《冷眼觀》第十七回
盲人瞎馬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危險。——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我不能叫你~地去亂闖。★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
牛驥同槽
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同“牛驥同皂”。
出處:漢·焦贛《易林·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
牛驥同皁
指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亦作“牛驥同槽”。
出處:無
牛驥同皂
皂:牲口槽。牛跟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同處。——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使不羈之士與牛同皂,此鮑焦所以憤于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宋·文天祥《正氣歌》
駑馬戀棧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范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駑馬戀棧豆
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范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駑馬十舍
用馬拉車,一天為一駕,十駕指十天路程。謂駑馬奮力拉車,亦可至遠。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奮勉從事,同樣能達到目的。——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夫騏驥千里,一日而通;駑馬十舍,旬亦至之。”
匹馬當先
一馬當先。指沖鋒在前。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橫宇宙三軍喪,匹馬當先戰百合。” 呼延灼挺著雙鞭,~,眾賊軍大呼振天,奮勇沖殺。★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
匹馬只輪
一匹戰馬,一只車輪。微不足道的一點兵馬裝備。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肴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殺得血污溪流,尸橫山徑,~,一些不曾走漏。★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
騎馬找馬
騎著馬去找別的馬。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他得一邊兒找事,還得一邊兒拉散座;~,他不能閑起來。★老舍《駱駝祥子》一
千兵萬馬
猶千軍萬馬。
出處:《南史·陳慶之傳》:“先是洛陽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明·陳繼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當如千兵萬馬而無人聲。” 不怕將勇兵強,唯這薩頭陀妖法,雖有~,也抵當不住。★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三回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之盛。
出處:無
千里之足
原指千里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 延叔堅有王佐之才,奈何屈~乎?★《后漢書·延篤傳》
輕裘肥馬
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秋高馬肥
秋高氣爽,馬匹肥壯。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動的季節。
出處:宋·李綱《靖康傳信錄》卷三:“臣恐秋高馬肥,虜必再至,以責前約。” 其外市,則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爾喀,東至黑龍江,~,被罽捆貨而至。★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求馬唐肆
唐:原指無壁之屋,引伸為空的;肆:鋪子,這里指賣馬的地方。到不是停馬處去找馬。比喻在什么也沒有的地方尋求自己所需的東西。——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
求馬于唐市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于唐肆”。
出處:無
求馬于唐肆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
出處:莊周《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馬處也。” (達吐,)西域術語,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書,不啻~。★蘇曼殊《與劉半農書》
裘馬輕肥
身上穿著軟皮衣,騎著肥壯駿馬。指生活富裕,放蕩不羈。——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人喊馬嘶
人喊叫,馬嘶鳴。形容紛亂擾攘或熱鬧歡騰的情景。
出處:唐·盧綸《送韋判官得雨中山》:“人語馬嘶聽不得,更堪長路在云中。” 只聽得外面喧嚷,似有~之聲,漸漸近前堂來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人仰馬翻
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賈璉家下無人,請了王仁來在外幫著料理。那巧姐兒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榮府中又鬧得馬仰人翻。” 這么晴朗的天氣,天空是湛藍湛藍的,真不象雙方就要殺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人語馬嘶
人叫喊,馬嘶鳴。形容紛亂擾攘或熱鬧歡騰的情景。——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唐·盧綸《送韋判官得雨中山》:“人語馬嘶聽不得,更堪長路在云中。”元·無名氏《五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軍,收拾什物,不許人語馬嘶。” 卻說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后,見重霧垂空,又聞~,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
戎馬倥傯
戎馬:本指戰馬,借指軍事;倥傯:繁忙。形容軍務繁忙。
出處:明·盧象升《與豫撫某書》:“戎馬倥傯之場,屢荷足下訓誨指提。”清·梁章鉅《歸田瑣記·滬瀆唱和詩序》:“此番不期而遇于戎馬倥傯之中,真喜出望外矣。” 然而于~,大勢已烈,只手難撐,不得不以一死報國家。(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軟裘快馬
輕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馬,喻生活豪奢。
出處:唐·杜甫《投簡咸華兩縣諸子》詩:“赤縣官曹擁才杰,軟裘快馬當冰雪。” 歸逢吏胥狹路邊,~行索錢。★明·黃淳耀《野人》詩之二
散馬休牛
指不興戰事。——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書·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善馬熟人
指良馬與武藝精熟的勇士。
出處:無
識途老馬
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你也不用發憂,還有你老子是“~”,慢慢地來指撥你罷!★茅盾《子夜》四
騰達飛黃
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同“飛黃騰達”。——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無
蹄間三尋
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出處:《戰國策·韓策一》:“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 七尺曰尋。言馬走之疾,前后蹄間一擲過三尋也。★《史記·張儀列傳》引此文,司馬貞索隱
蹄閑三尋
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出處:無
蹄閑三尋
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無
天馬行空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出處: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鐵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②謂戰事,兵事。
出處:宋·李綱《以舊賜戰袍等贈韓少帥》詩之二:“鐵馬金戈睢水上,碧油紅旆海山濱。”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三折:“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 生長承平聽畫箏,幾聞~聲。★清·魏源《秦淮鐙船引》
銅圍鐵馬
比喻堅固的陣勢。——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無
萬馬齊喑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他的發言把會場上~的沉悶空氣打破了。
五花殺馬
毛色凋落的馬。比喻年老體衰。
出處:無
五馬分尸
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匹馬分裂人的頭和四肢,又稱“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北腔類·王昭君和番》:“無不蓋你虧心漢,今日把你分尸五馬,遠配千年。” 我張飛虎又不能~!也沒有三頭六臂!那些事我指派給組長了,你們不會問人家。(康濯《工人張飛虎》)
舞刀躍馬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出處:無
洗兵牧馬
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出處:無
瞎馬臨池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危險。——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鮮車健馬
謂車輛鮮麗,轅馬壯健。形容豪富。同“鮮車怒馬”。
出處:唐·康駢《劇談錄·曲江》:“彩幄翠幬,匝于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
鮮車怒馬
怒:氣勢強盛。嶄新的車,肥壯的馬。形容服用講究,生活豪華。
出處:《后漢書·第五倫傳》:“蜀地肥饒,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休牛歸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豈直~,但美于偃兵,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宋·盧多遜《新修周武王廟碑》
休牛散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出處: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朽索馭馬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奔馳的馬。形容傾覆的危險十分嚴重。多含戒懼之意。亦作“腐索御馬。”
出處:無
燕昭好馬
燕昭王喜愛駿馬。后作求賢之典。——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舊唐書·薛登傳》:“燕昭好馬,則駿馬來庭;葉公好龍,則真龍入室。”
燕昭市駿
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
出處:唐·高適《同鮮于洛陽于畢員外宅觀畫馬歌》:“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
野馬無韁
沒有拴上韁繩的野馬。比喻任意行動,沒有約束。
出處: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四回:“天機有礙尖還鈍,野馬無韁快已遲。”
一顧千金
顧:看。古之善于相馬者伯樂看了馬一眼,良馬的身價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賢者的推薦而使人或事物身價倍增。——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三國·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詩:“一顧千金重,何必珠玉錢?”
一日千里
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后比喻進展極快。
出處:《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史記·刺客列傳》:“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駕馬先之。” 由于負責干部的艱苦奮斗,業務更~,異常發達,不到一年,全國分店已達五十余處。★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以毛相馬
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逸塵斷鞅
指馬奔跑時揚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意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
飲馬長江
在長江邊給戰馬喝水。指渡江南下進行征伐。
出處:無
雨鬣霜蹄
形容駿馬奔馳時馬鬃聳起,狀如飄雨,四蹄飛翻,色白如霜。—— 關于馬的成語
出處:元·吳澄《八駿圖》詩:“陰山鐵騎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仗馬寒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出處:《新唐書·李林甫傳》:“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 一般~,反得各居顯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惡倒置,令人不解。(《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三十回)
陣馬風檣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 ~見豪舉,雪車冰柱得真傳。(元·金好問《送劉子東游》詩)
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描寫馬的成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追風躡影
形容馬行疾速。同“追風躡景”。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走馬觀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943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毛公文集第二卷》中宣部宣傳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