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財經建設的基本方針給謝覺哉[1]的信(一九四一年八月六日)
覺哉同志: 近日我對邊區財經問題的研究頗感興趣,雖仍不深刻,卻覺其規律性或決定點似在簡單的兩點,即(一)發展經濟,(二)平衡出入口。首先是發展農、鹽、工、畜、商各業之主要的私人經濟與部分的公營經濟,然后是輸出三千萬元以上的物產于境外,交換三千萬元必需品入境,以達出入口平衡或爭取相當量的出超。只要此兩點解決,一切問題都解決了。而此兩點的關鍵,即糧、鹽二業的經營,如能增產二十萬至三十萬擔糧與運三十萬至四十萬馱鹽出境,即算基本地解決了兩個問題。 按此兩點來檢查我們工作,則:(一)今年的八百萬投資僅顧及公營事業,全沒有顧及私人農業貸款與合作社貸款,僅是不得已的過渡時期的辦法,今后必須停止公業投資,發動私業投資,即大放農貸與合作社貸款,兼放畜牧貸款與私商貸款,以達增加糧食產量、牛羊產量與相當繁榮商業之目的。如能投三四百萬元于農業,加以政府的春耕秋收運動之動員,增產二十萬至三十萬擔糧食,則收二十萬擔糧稅數千萬斤草稅而民不傷,或尚可向綏、榆[2]輸出數萬擔。如能使畜產繁殖及商業有相當繁榮,則年收二三百萬元羊稅與七八百萬元商稅而民不怨,財政的基本問題即解決了。今年之僅僅注意公業投資未能顧及私業投資,是由于等著公營事業救急的特殊情況,但由此產生的害則是與民爭利(壟斷)及解決不了大問題。明年決不能繼續這個方針,僅有鹽業投資是明年應該繼續的,而其他公營的農、工、商業則只當作必要的一部分繼續下去。(二)鹽為達到出入口平衡之唯一的或最主要的辦法,只要能年輸三十萬馱出境,換取三千萬元(以每馱法幣百元計)棉、布進來,即算平衡了出入口,因據銀行告我,邊區棉、布等入口年僅三千萬元之數。如能輸出四十萬馱,除換取三千萬元棉、布之外,尚有一千萬元現幣進口,則情況更好了。至收六百萬至八百萬元鹽稅以補一部分財政之不足,尚是第二個好處,鹽的第一個好處是解決出入口平衡問題。出入口問題一解決,則物價、幣價兩大問題即解決了。據此以觀今年鹽的官督民運政策,不但是未可厚非的,而且是完全正當的,雖然是否能銷出三十萬至四十萬馱尚不可必,然舍此并無解決出入口問題之其他辦法,因而舍此便無法解決物價、幣價兩大問題,故此政策的根本方針是完全正當的。因為完全的自由貿易政策,在鹽的問題上,今年是不能行的,原因是糧貴、草貴與國民黨限制,今年與去年不相同,舍官督民運(半強制主義),便不能運三十萬至四十萬馱出境。 我前信未蒙林老[3]復示,似以所提各點為不切肯要。然區區之意,在使此問題得到合理解決,以達意志統一與行動統一之目的,過去數月的不統一,實在是非常之不利的。然統一首在對財經建設基本方針有一致意見,故就感想所及,提出如上論點,就正于你及林老。如你及林老覺得有錯誤,即祈毫不客氣,一一指正,以歸一是。昨日政治局會議決定委托我召集一次有關同志的會議,解決本問題。我想先作個別商討,然后再開會議,較為有益,未知你意如何 敬候日安! 毛澤東 八月六日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刊印。 注釋 [1]謝覺哉,當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中共陜甘寧邊區政府黨團書記、陜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 [2]綏、榆,指陜西的綏德縣和榆林縣。 [3]林老,指林伯渠,當時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
太長了,共1萬6千多字,現在復制1萬字左右精華部分。
詳細見新華網:
/politics/2009-09/27/content_12118429.htm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 定
(2009年9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
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認為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就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二、總結運用和豐富發展執政黨建設基本經驗
……
三、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
……
四、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
……
(一)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科學的領導制度是黨有效治國理政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又要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善于通過國家政權組織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系和服務群眾作用。以明確權責為重點,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部門黨組(黨委)工作機制,健全黨對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完善黨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機制,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和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真誠接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鼓勵黨外人士做我們黨的摯友和諍友。加強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
(二)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以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作用。推進黨務公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公布黨內信息,暢通黨內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辦好黨報黨刊和黨建網站。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內事務聽證咨詢、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制度。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環境。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方面的作用。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黨員民主素質,引導黨員正確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
(三)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改善黨代表大會代表結構,提高基層一線代表比例,增強代表廣泛性。擴大黨代表大會代表對提名推薦候選人的參與,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級黨代表大會代表提案制度。落實和完善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參與重大決策、參加重要干部推薦和民主評議、列席黨委有關會議、聯系黨員群眾等制度和辦法,做好代表聯絡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項權利,充分反映黨員意見和建議。繼續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完善黨內選舉辦法,改進和規范選舉程序和投票方式,改進候選人介紹辦法。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黨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礙選舉人依照規定自主行使選舉權。嚴格控制選任制領導干部任期內職務變動,維護選舉結果嚴肅性。
(四)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黨的各級委員會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決定重大事項。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完善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健全和規范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制度。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加強黨委決策咨詢工作,做好重大問題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基層干部意見和建議,發揮咨詢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社會聽證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落實重大決策報告制度,健全決策失誤糾錯改正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提高運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識、開展工作本領,注意聽取不同意見,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五)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全黨同志必須時刻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全黨服從中央。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發揮地方積極性同維護中央權威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統一起來,嚴守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紀律保障機制,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象。黨員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開發表和散布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善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關鍵。必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全面貫徹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五湖四海,拓寬視野選拔干部,廣辟途徑培養干部,滿腔熱情愛護干部,嚴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一)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證。選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上來。從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評價標準,重點看是否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否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是否真抓實干、敢于負責、銳意進取,是否作風正派、清正廉潔、情趣健康。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使選拔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
(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擴大選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體清晰、程序科學、責任明確的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確分析和運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結果,增強科學性和真實性。鼓勵多種渠道推薦干部,廣開舉賢薦能之路,拓寬黨政干部選拔來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標準,落實領導干部任用延伸考察辦法,增強考察準確性。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突出崗位特點,注重能力實績。完善差額選拔干部辦法,推行差額推薦、考察、醞釀。擴大干部工作信息公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和干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制度。堅持黨管人才,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增強人才資源配置機制活力,完善人才培養、吸引、使用、評價、激勵辦法,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堅決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問題。
(三)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以高舉旗幟、堅定信念、踐行宗旨為根本,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增強班子成員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自覺性,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干事創業水平。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領導能力培養,貫徹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戰略思想,重點提高謀劃發展、統籌發展、優化發展、推動發展的本領和群眾工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本領,注重增強新形勢下依法辦事能力和應急管理、輿論引導、新興媒體運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履行好維護穩定這個第一責任。優化領導班子配備,形成班子成員年齡、經歷、專長、性格互補的合理結構,增強班子整體功能和合力。按照政治上強、具有領導科學發展能力、能夠駕馭全局、善于抓班子帶隊伍、民主作風好、清正廉潔的要求,選好配強黨政正職領導干部,著力抓好縣委書記隊伍建設。建立領導班子定期務虛制度,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重大問題研究。注重多崗位鍛煉干部,加強和改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增強培訓實效,更好完成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任務。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四)培養造就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源源不斷培養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根本大計。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力度,重點加強年輕干部黨性修養和實踐鍛煉,使他們切實做到忠誠黨的事業、心系人民群眾、專心做好工作、不斷完善自己。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工作,有計劃安排年輕干部到艱苦地區、復雜環境、關鍵崗位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干。建立來自基層一線黨政領導干部培養選拔鏈,大力選拔經過艱苦復雜環境磨練、重大斗爭考驗、實踐證明優秀、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扎實抓好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做到系統培養、擇優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齡段干部,切實解決領導干部任職年齡層層遞減問題。
(五)健全干部管理機制。干部管理要堅持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相結合。加強干部隊伍宏觀管理,深化干部分類管理改革,完善公務員制度,推進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業單位特點的人事管理辦法。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門、關鍵崗位、東中西部地區干部交流力度,疏通黨政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干部交流渠道。深入了解干部情況,完善談心談話制度,對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加大治懶治庸力度,著力解決干部管理不嚴問題。健全干部退出機制,切實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問題。嚴格按照領導職數配備干部,切實解決違反規定超職數配備干部問題。建立健全干部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實行干部職級與待遇掛鉤。對長期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干部、長期擔任縣鄉黨政領導職務的干部實行工資福利傾斜政策。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
六、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著力擴大覆蓋面、增強生機活力,使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使廣大黨員牢記宗旨、心系群眾。
(一)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全面推進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社會覆蓋,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以地域、單位為主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按照便于黨員參加活動、黨組織發揮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推廣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的做法,抓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加大在中介機構、協會、學會以及各類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力度。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活躍基層,打牢基礎。
(二)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找準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擴大黨員參與面、提高實效性上下功夫,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把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貫穿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建設高素質經營管理者隊伍、人才隊伍、黨員隊伍、職工隊伍和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貫穿國有企業黨組織活動始終,保證黨組織參與決策、帶頭執行、有效監督,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街道社區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建設文明和諧社區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服務中心、建設隊伍貫穿機關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完成本部門各項任務中的協助和監督作用。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高等學校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推進教育改革、搞好教書育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事業發展貫穿科研、文化、衛生、體育和中小學等事業單位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本單位履行職責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要圍繞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健康發展等職能探索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要在團結各族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普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深化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創活動,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
(三)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以提高素質為重點,抓緊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務黨員長效機制,激發黨員增強光榮感和責任感、保持先進性內在動力。注重質量、優化結構,改進發展黨員工作,加強思想上入黨教育,加大在工人、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重視在高知識群體、在大學生等各領域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積極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工作。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做好黨員服務工作,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健全黨內表彰制度,加強對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的關懷幫扶。落實基層黨員教育培訓規劃,建立基層黨員輪訓制度,拓寬黨員受教育渠道。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推廣黨員承諾制等做法,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堅持民主評議黨員,表彰優秀黨員,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
(四)建設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拓寬農村基層干部來源,選拔優秀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推進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鼓勵轉業退伍軍人到鄉、村工作,及時調整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加強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選好配強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符合條件的農村、社區、國有企業黨組織書記,可以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居委會主任、企業董事長。以明確責任、考核監督、保障服務為重點,加強對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管理。加大從農村、社區優秀基層干部中考錄公務員力度。切實解決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基本報酬和社會保障問題。
(五)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促進以城帶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建立全國黨員信息庫,加強黨員動態管理,健全城鄉一體、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實行城鄉基層黨組織一方為主、接續培養、兩地考察、相互銜接的優秀農民工入黨辦法。加強城鄉基層黨建資源整合,普遍推行機關、企業、社區黨組織同農村黨組織結對幫扶等做法,推動城鄉基層黨組織互相促進。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建立穩定規范的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障制度。二0一0年底基本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一體化建設任務。加強條條為主管理和條塊共管單位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基層黨建工作的支持。
七、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
(一)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全黨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依靠群眾,適應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受群眾監督。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作決策、定政策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健全服務群眾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督促、保證作用。健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聯系群眾方式,機關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層干部要堅守一線,領導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層特別是經濟落后、問題較多的地方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領導干部下基層要輕車簡從,不擾民,不搞層層陪同,不組織群眾迎送。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堅持領導干部定期下訪、定期接訪、及時閱處群眾來信,注重分析網絡輿情。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二)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求真務實貫徹到治黨治國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真正做到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營造求真務實良好氛圍,使黨員、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不斷取得實效。從領導機關做起,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嚴格控制發文數量和范圍,嚴格控制會議數量、經費、規模。大力清理檢查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切實解決節慶剪彩過多過濫問題,改進各級領導干部活動報道。堅決制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對作風飄浮、敷衍塞責引發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損失的,對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的,必須嚴肅追究責任。
(三)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全黨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約,進一步控制辦公經費,把有限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嚴格執行財經制度和經濟工作紀律,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預算超標準裝修辦公用房,嚴禁為領導干部違反規定購買、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車,嚴格控制出國(境)團組數量和規模。對鋪張浪費、奢靡享樂、揮霍公款的,必須嚴肅處理。對黨員干部社會交往、休閑娛樂、生活作風方面的不良現象,要及時提醒、批評、制止。
(四)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增強黨內生活原則性和實效性,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干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堅決反對黨內生活庸俗化。領導班子要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完善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會制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發揮民主生活會開展思想交流、提高黨性修養、增進班子團結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通過民意調查等征求群眾批評意見制度,自覺接受批評,積極進行整改。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糾正缺點錯誤,及時提出改進工作的要求和建議,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保護堅持黨性原則的黨員,不準壓制批評,嚴禁打擊報復。
(五)以堅強黨性保證黨的作風建設。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優良作風養成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加強學習、加強實踐、加強黨內生活鍛煉,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增強黨員意識、黨性觀念,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建立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把黨性分析作為民主生活會主要內容,把作風狀況作為黨性分析重點內容。加大對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作風方面突出問題的整頓力度。把作風建設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范圍,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據。深入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先進典型,使廣大黨員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八、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
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
(一)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改進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實效。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邊工作人員。依紀依法查處和整治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便利為本人或特定關系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問題。完善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把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列入報告內容。加強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公職人員管理。進一步規范離退休領導干部在企業和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任職行為。按照節儉、高效、廉潔的原則,繼續推進公務消費和公務接待制度改革。
(二)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決遏制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決不讓任何腐敗分子逃脫黨紀國法懲處。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嚴肅查辦商業賄賂案件和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案件,嚴肅查辦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背后的腐敗案件。加強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土地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國有資產管理、金融、司法等領域專項治理。健全反腐敗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查辦大案要案組織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和受理機制、網絡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堅持依紀依法辦案,完善舉報人和證人保護制度,保障被調查人合法權益,依法追究誣告陷害行為。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和通報制度,發揮查辦案件懲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三)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以加強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監督為重點,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嚴格執行和不斷完善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質詢、罷免或撤換等制度,地方黨委常委會要把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為向全委會報告的重要內容。推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制、廉政承諾制、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健全巡視工作領導機制,選好配強巡視干部,完善巡視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視成效。完善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健全對駐在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監督的制度。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財政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
(四)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敗體制機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健全執法過錯、違紀違法責任追究等制度,保證公正司法。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強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管理,徹底清理“小金庫”。健全金融市場機制,加強金融監管和內控機制建設,完善金融賬戶實名制,有效防止和嚴厲懲處利用證券市場和資本運作等手段進行腐敗活動。完善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公示制和責任追究制。按照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現代市場體系要求推進相關改革,建立健全防止利益沖突制度^^^^^
十二五發展規劃全文
一、“十一五”以來的工作總結
十一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民政工作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及省市縣各項政策和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強化措施,整體推動,促進了民政各項工作的不斷進步。
(一)建立了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規范。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連續三年實現了10%提標的基礎上,08、09年積極落實各項物價補貼,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按時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復核及審核審批的工作任務,實行分類施保,分類審核管理。目前,全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165戶4663人,占城鎮人口的17%,月發放保障金52萬元,物價補貼27萬元,人均補差116元。全年發放低保金1007萬元,其中生活補貼354萬元。預計2010年能夠持平。
2、農村低保工作運行良好。我縣農村低保是從2007年開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年活動的要求,對農村低保進行了全面審核審批。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3716戶10279人,占農業人口的6.8%,平均補助水平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實行了社會化發放,全年發放農村低保資金590萬元。預計2010年4000戶11000人。
3、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工作有序開展。2004年農村醫療救助逐步實施,2007年城市醫療救助開始實施。經過幾年的發展,城鄉醫療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規范。2009年發放農村醫療救助166萬元,其中,實施大病救助192人,為5566人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7萬元。發放城市醫療救助金208萬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難群眾211人,為794人繳納城市醫保2.6萬元。預計2010年可達400萬元。
4、災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救災工作方針,全面落實《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積極爭取上級救災資金230萬元,救助1.2萬人次。預計2010年可發放救災資金300萬元。
(二)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體系,努力構建和諧社區、和諧村鎮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區換屆選舉工作,認真推進和諧社區建設,開展居務公開、民主評議,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三個社區均達到了市級和諧社區標準。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協調有關部門,每年對新當選的村委會主要領導在縣黨校進行了培訓。結合實際,不斷探索,繼續抓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制度的完善和落實。2008年被列為全國農村社區試點實驗縣,2009年又被確定為農村社區全覆蓋試點縣,農村社區均成立了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服務中心、社會保障服務站、治安調解服務站、公益事業服務站、環境衛生服務站、婦女與計生服務站、社區志愿者協會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掛牌全面運行。
(三)進一步健全雙擁優撫安置體系,提高服務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縣2008-2010雙擁創建工作三年計劃,深化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著力創新活動載體,不斷豐富創建內容,努力打造軍地構建和諧社會新平臺。進一步健全老紅軍、烈士家屬、犧牲及病故軍人家屬、老復員軍人、殘疾軍人等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復退軍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發放優撫金90多萬元。
(四)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
1、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積極爭取資金250萬元,興建1所100張以上床位,為老年人、殘疾人、孤兒提供養護、托管、康復服務的綜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動社會化養老體系。進一步完善老齡工作機制,落實老年人社會優待服務政策,加快建立高齡、病殘、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縣城市、農村老年人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構建多層次的老年保障體系,年發放
90歲以上高齡津貼15萬元左右。
3、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嚴格按規定確定供養對象,每年初對全縣農村五保戶重新進行調查排摸,重新審核確定,2009年確定農村五保戶577戶624人,其中,集中供養33人,集中供養標準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養月人均150元。全年發放116萬元。
(五)進一步健全專項事務管理體系,提高民政社會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水平。積極開展社區民間組織的培育發展,繼續堅持培育發展與監督管理并重的方針,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規范、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到位的民間組織發展格局,登記合格率達90%以上。加強了對流浪乞討對象實行屬地化救助管理。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開展城鎮街、路、巷、居民區門牌號的設置工作和縣政府駐地地名標志設置工作,不斷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繼續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登記合格率達100%,領證規范率達100%。深化殯葬改革,積極推行綠色殯葬,生態墓地建設,每年清明節期間對重點墓區進行督促檢查,推進了文明祭祀活動。
(六)民政為民科學規范化服務活動深入開展
按照市縣委要求,結合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及時學習研究,認真安排部署,使活動得以深入開展。在救濟救災、危房改造、老齡等工作中,堅持由分管領導帶隊,業務干部全部參加,嚴格“一線工作法”,使各項工作切合實際,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訪等窗口工作中,我們本著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眾,服務群眾,使群眾滿意率達到了95%以上。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強。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使活動經常化、規范化。包括對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信訪接待、基層工作、考核獎懲等方面的制度進行了完善補充,保證了服務活動的深入有效開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目標責任,堅決履行“一崗雙責”,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從未出現違反黨的原則和財經紀律的問題和現象。今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70多人(次),立案處理7人(次),現場答復解決51人(次),其余均及時予以妥善解決,群眾滿意率95%以上。
二、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一)民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縣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民政工作也面臨一些新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為民服務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二是城鄉救助體系初步建立,還不能達到動態管理的要求,特別是農村低保還不能做到應保盡保。三是縣財力投入不足,資金短缺,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四是民政辦公經費不足,不適應目前民政工作量大、任務重的實際。對于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和克服。
(二)民政工作面臨的形勢
要正確分析當前民政工作面臨的形勢,就必須認真解讀黨的十七大以來歷次會議提出的各項指導精神。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將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將社會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而給以保障民生和社會建設為著力點的民政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科學發展觀新觀念的提出,為我國率先走出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相協調的科學發展道路,全面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指明了一條新途徑。民政工作承擔著保障民生和社會建設的重要職能,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始終把握發展的內在要求,明確民政工作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始終扭住民政工作發展的關鍵環節,創新發展民政工作的思路舉措等等,所有這些全部都涵蓋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關乎民生的一涵蓋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關乎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大主題”、“五大戰略”等都與民政工作息息相關。換句話說,是民政工作在全縣經濟和社會建設的許多方面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三、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實現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為總目標,以維護民利、保障民主、落實民權為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理念,推進民政工作體系建設,推進民政工作的務實、開放、透明和社會化,著力打造強勢民政,推動全縣民政事業穩步、協調和全面發展。
基本思路:基本任務從維護社會穩定為主向促進社會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向轉變;工作重心從側重單項推動向完善民政工作體系,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發展機制轉變;管理方式從直接、微觀管理向間接、宏觀管理的方向轉變;工作手段從以行政手段為主向依法行政、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現代信息手段的方向轉變。
四、十二五規劃發展原則
民政工作社會化。積極動員、鼓勵、扶持、吸引社會力量,融納社會資金,推進民政事業發展。
民政工作法制化。加強民政法規體系建設,促進依法行政,保證民政工作在法制軌道內規范、高效、有序運行。
民政工作人性化。立足“以人為本”,確立民政發展理念,確保民政價值取向、管理服務行為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要求相一致。
民政工作現代化。以“數字化民政”建設為手段,實現辦公自動化、資源信息化、傳輸網絡化和民政管理科學化,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五、目標任務和重大項目建設
(一)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
1、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資金投入自然增長機制,強化基層保障隊伍建設,強化監督檢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全面實現動態管理,分類施保,應保盡保。到十二五末,使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運行更加規范、順暢,保障面占應保障數的100%,從而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城鄉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完善各項專門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順有關部門關系為重點,總結積累經驗,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規范化的城鄉醫療救助、助學、住房、取暖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決特困群眾因病返貧及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難題,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生存、生活、學習等權利。
3、完善救災救濟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救災工作應急機制、協調機制、社會動員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和監督督查機制,全面落實救災工作分級管理、救災資金分級負擔和救災監控探視制度。全面加強救災應急隊伍組建、救災物資儲備、救災裝備配置、災害信息評估、緊急救援、災情監測、預警、救助捐贈等工作體系建設。建立縣、鄉(鎮)二級減災、防災、救災信息網,普及減災、防災、救災知識,提高災害緊急救助能力和減災救災綜合協調能力,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及時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二)健全基層政權建設體系,構建和諧社區和村鎮
1、健全社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體系。進一步理順縣、鎮、社區管理關系,明確社區組織職能職責,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規定,建立社區事業投入發展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社會管理新格局。進一步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社區自治能力,增強社會和諧基礎。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到十二五末,使城鄉社區居委會服務站建成率達到100%,使社區服務走上產業化、實體化和社會化發展道路。社區具有實踐經驗的專職管理人員和服務特長的專業志愿者,服務組織建設得到普遍加強,社區辦公用房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區真正成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環境優美、人群和諧的新型社區,為建設和諧皋蘭打下良好基層和諧基礎。
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健全村黨支部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落實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規范村級事務的民主決策、管理和監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和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大力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未來五年,使村級組織的管理服務功能和開拓創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縣村民自治模范鄉鎮達到鄉鎮總數的90%,村民自治模范村達到總數的80%。
(三)健全雙擁優撫安置體系,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1、穩步推進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強化對全縣各級各界干部群眾的國防意識、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強化雙擁工作領導機制和工作體系建設,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大力支持人民軍隊建設,協調軍地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軍民共建活動,全面落實撫恤、補助、優待等政策規定,將重點優撫對象優先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未來五年,縣和3個鄉鎮連續達到雙擁模范縣(鄉鎮)標準,力爭得到國家或省市命名,優撫對象的生活達到城鄉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點優撫對象的“三難”問題全面解決。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安置就業、扶持就業、經濟補償和自謀職業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保障體系,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經費投入,加強對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訓和就業中介服務,加大軍地兩用人才和優秀士兵培養、選拔和使用力度,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育才、薦才、用才一體化服務。十二五期間,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將自謀職業補助經費和職業技能培訓經費列入預算,建成復員退伍士兵管理服務中心,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完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
1、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推動各級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大社會福利事業投入,進一步建立完善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興辦福利事業,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興建和購買服務,社會力量興辦、福利機構自主經營的社會福利事業運行機制。到2010年,興建一所100張以上床位,為老年人、殘疾人、孤兒提供養護、托管、康復服務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未來五年,力爭興辦3所50張床位以上的民辦福利機構,公辦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設置達到每千名老人10張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國辦社會福利機構為示范、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福利機構為骨干、社區福利服務為依托、居家養老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格局。
2、建立完善社會化養老體系。進一步完善老齡工作機制,認真落實老年人社會優待服務政策,加快建立高齡、病殘、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區,不斷加強尊老、敬老、助老宣傳,強化居家養老意識和責任,大力興辦居家養老院,妥善解決空巢老人難以自理等難題,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網絡;農村要在強化家庭養老責任的基礎上加大以敬老院為依托的“五保”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寄養社會老人業務,拓展社會化養老服務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獨身老人的供養服務。2015年前新建、改建、擴建敬老院6所,每所設置床位均達到30張以上。到十二五末,社區、7個鄉鎮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全縣城市、農村老年人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城鎮“三無”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全額救助,農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標準達到500元/年。繼續實施9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政策,構建多層次的老年保障體系。
3、積極推動福利彩票銷售力度。進一步理順彩票發行體制,不斷加強發行網點建設和隊伍建設,拓展發行空間,積極探索新的發行方式,推動福利彩票銷售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電腦彩票銷售每年保持增長
15%。
(五)健全專項事務管理體系,提高規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發展民間組織。認真落實黨和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組織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培育市場需要、社會需求、群眾歡迎的各類民間組織。在農村,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發揮突出、對當地經濟有影響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在城市,重點扶持、發展公益性民間組織、行業協會和社區民間組織,促進民間組織為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探索建立民間組織自我發展、自律管理機制和誠信評估社會監督體系。建立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打擊非法、違法民間組織的綜合治理機制,城市民間組織數量年增長率達到15%以上,誠信自律合格率達到99%以上。
2、穩妥開展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按照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責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行政區劃調整新途徑,大力推進農村村委會合并和城中村改居、村居整合等工作,依法加強行政區域界線和地名管理工作,加強地名數據庫建設,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全面推進地名標準化進程。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到期末,全縣城鎮化率達到80%以上。
3、推進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法制化建設。積極推進婚姻登記改革,建立婚姻登記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行婚姻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婚姻登記率達到95%以上,婚登合格率達到100%。大力推進殯葬改革,建設占地面積300畝左右的公墓區2家。加強收養登記工作,建立國家供養、個人收養、家庭寄養等多樣化機制,實現收養登記要件、材料出證、信息資料收集儲存微機化管理,收養登記合格率達到100%。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
(六)重大項目
1、城鄉低保及特困救助項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綜合十一五末全縣低保工作情況,十二五末全縣低保人數5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1000萬元,合計5000萬元。(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未來五年,全縣農村貧困人口預計在8000—12000人之間(含移民),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平均補差計,年需資金約900萬元左右,合計4500萬元。(3)城市醫療救助資金。未來五年,全縣城市基本醫療救助按年救助5000人左右計,人均150元,大病醫療救助按年救助300人左右計,人均8000元,年需總資金約240萬元,五年合計1200萬元。(4)農村特困群眾醫療救助資金。按照《甘肅省農村醫療救助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各級財政按當年農業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標準列支,十二五末全縣農業人口預計在16萬人左右,年需資金16萬元,合計80萬元。城鄉特困群眾大病救助年均1000人,人均8000元,年需800萬元。五年合計4000萬元。
2、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社區辦公用房建設。年爭取省市資金30萬元以上,逐年擴建城鄉社區辦公服務用房50平方米以上。
3、民政信息化建設項目。(1)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統,投資規模50萬元;(2)社區信息管理系統,投資規模30萬元;(3)優撫安置、社會福利服務、婚姻登記、民間組織、殯葬服務管理系統建設,投資規模30萬元;(4)民政局辦公系統投資規模15萬元。以上項目所需資金通過爭取省市專項資金、財政列支和自籌等方式解決,十二五期內分步建成。
4、民政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救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蘭州市救助站皋蘭縣救助分站建設項目,爭取省市縣投資500萬元,2012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業發展的社會支持機制。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民政工作運行機制。各級政府將民政事業重大項目建設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將各項民政事業費投入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探索建立穩定的民政事業資金投入機制和自然增長機制。積極爭取上級民政資金轉移支付,鼓勵和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民政事業,加強福利彩票發行和開展慈善捐助活動,強化志愿者隊伍建設,以改革民政行政體制和資金投入機制為主要內容,建立完善民政事業發展的社會支持機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業發展的保障機制。在國家和省市相繼出臺城鄉社會救助等相關政策和文件的基礎上,抓緊相關制度的建立、完善、銜接和落實,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并落實社區服務、社會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規政策,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法律法規的監督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廉潔公正的執法隊伍,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為民政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充滿生機活力的民政事業自我發展機制。進一步深化民政企事業單位的改革,通過政策支持和改制,建立現代化制度,使福利企事業工作全面走向市場;通過轉換社區服務、老年福利服務、殯葬服務等單位經營機制,逐步向市場化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對福利院實施社會化管理,提高服務管理水平。通過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和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增強民政企事業單位自身活力,促進民政企事業單位自我發展和提高。
(四)建立民政工作現代化運行機制。建設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統、社區信息管理系統為主體,延伸至民政OA管理系統,基本涵蓋民政大部分業務的信息管理系統,構筑面向新世紀的全縣民政信息網絡,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資源信息化、傳輸網絡化和管理科學化。通過實施與重點業務相結合的“數字民政”工程,建成覆蓋全縣的民政電子政務系統,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五)建立一體化強勢民政隊伍和民政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民政工作機構建設,協調人事、編制、財政等部門,在各鄉(鎮)加強民政辦公室工作,配齊、配強鄉鎮、社區基層民政部門工作力量,落實好基層民政人員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為內容,不斷強化對各級黨委各類民政工作人員及社區、村委會干部民政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工作,不斷壯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區、鄉(鎮)民政辦為基礎的縣鄉(鎮)一體化強勢民政管理機制,推動和保障全縣民政事業穩步發展。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94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毛公文集第二卷》給蕭軍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