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樓,以其奇巧精美的建筑藝術
滲透著中華民族建筑的精髓
見證了華夏民族的歷史滄桑
中國十大名樓
各得歷史風韻,各有千秋之勢
瓊樓玉宇,丹柱碧瓦,畫棟飛檐
美哉!壯哉!
詩樓相映,流傳千古
在這個國慶佳節,
詩詞君就帶領大家跟著詩人的腳步
來一場文化之旅吧!
第一站:“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千古佳作朗朗上口,連詩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著仙人乘鶴西去的傳說,更是成就了黃鶴樓的地位。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頂,現如今的黃鶴樓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
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似黃鶴騰飛。
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偉壯觀。
第二站:“岳陽天下樓”岳陽樓
《登岳陽樓》唐·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其獨特的盔頂結構,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設計技能。因岳陽樓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于世。《岳陽樓記》(節選)宋·范仲淹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第三站:“江南第一樓”滕王閣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城郊黃河岸畔,整座建筑共分九層,其中臺基部分三層。樓游覽層共六層,其中,明三層暗三層,除抱廈、廊柱、回廊外,樓內還設有兩部樓梯間和兩部載人電梯上下相通。一、二層中間有天井,四、六層每層設一回廊,六層設一舞臺。登鸛雀樓俯瞰,風景秀麗,氣勢雄偉,唐宋之際,文人雅士常為之作詩。第五站:“蓬萊仙境”蓬萊閣
《蓬萊閣》宋·喻良能絕知蓬島異塵寰,弱水相望萬里間。爭似臥龍云際閣,不勞跨海即鰲山。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城北一公里處的丹崖山巔。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閣下面臨大海,建筑凌空,海霧四季飄繞,素有“仙境”之稱。第六站:“天下第一長聯”大觀樓
“天下第一長聯”孫髯翁上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 西翥靈儀,北走蜿蜓,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大觀樓位于云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是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筑。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孫髯翁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問世,使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第七站:“有記無樓”閱江樓
《閱江樓記》明·宋濂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閱江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城西北的獅子山頂,瀕臨長江。景區內有閱江樓、玩咸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墻等30余處歷史遺跡。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和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的標志之一。第八站:“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天心閣
《天心閣眺望》明·俞儀樓高渾似踏虛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點潭州好風景,萬家煙雨畫圖中。天心閣是長沙的古城標志,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閣名引《尚書》“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閣樓總建筑面積864平方米,垣高17.5米,地勢海拔60余米,當時為全城最高處。今天的閣體乃1983年重建,仿木結構,栗瓦飛檐,朱梁畫棟,主副三閣,間以長廊。整個閣體呈弧狀分布,主閣由60根木柱支撐,上有32個高啄鰲頭,32只風馬銅鈴,10條吻龍。閣前后石欄桿上雕有62頭石獅,還有車、馬、龍、梅、竹、芙蓉等石雕,體現了長沙楚漢名城的風貌。第九站:“天下第一鼓樓”鐘鼓樓
北匾:聲聞于天(相傳為咸寧學士李允寬所書)南匾:文武盛地(相傳為陜西巡撫張楷模仿乾隆“御筆”所書)鐘鼓樓位于西安市中心,鐘樓整體以磚木結構為主,從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樓體及寶頂三部分組成。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用于報警報時,故名“鐘樓”,是我國現能看到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鐘樓。屋檐四角飛翹,如鳥展翅,由各種中國古典動物走獸圖案組層的獸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襯托下,給人以古樸、典雅、層次分明之美感。高處的寶頂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使這座古建筑更散發出金碧輝煌的魅力。第十站:“天下第一藏書樓”天一閣
好事流芳千古,良書播惠九州。——郭沫若題大門聯天一閣位于浙江寧波市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天一閣之名,取義于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后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爭雄競秀的千古名樓,
承載了民族文化的厚重,
折射出華夏文明的輝煌。
中國十大名樓,你都去過哪些呢
有空去感受下文化的熏陶吧
【版權聲明】綜合來源于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為什么我們會被那些千白年留下來的詩歌所感動?是不是他寫的那個情景與心境你也曾有過相同的經歷,甚至有時候你會驚愕,這寫的不就是我嗎?這也是我想脫離出本,走到中國那些詩人的詩句中,看他們看過的風景,走過他們走過的路,或許我會離他們更近一點。
我的詩詞第一站選在南京。
南京這座城市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重”。這里有六朝古都沉淀歷史的厚重,有自來戰爭錐刻下來的沉重。這是一座凝重而滿腹心事的城市。這里有太多不如意的詩人流經漂泊到此,在異鄉成了客途。但詩人的偉大就在于能將自己的心事凝聚成詩,蔓延千古。
早上7點多到了民宿。這也是我第一次獨自一人出行,也是第一次住在民宿(推薦愛彼迎,真的很好)。我選擇住的地方就是要交通便利且安全。
我簡單收拾了一下,拿出提前做好的古詩詞地圖,但這些信息資料來自網絡較多,可能有些詩詞的地址是不對的,如果有知道詳情的朋友,請指正,待我下次旅行時再去。
杜牧《清明》——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于杏花村今在何處?至今無定論。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江蘇南京、安徽貴池和湖北這三個地方可能性更大一些。我這次先到南京,到的第一天就指向杏花村。我查到的地址在集慶路以南的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一帶。在古瓦官寺附近,(公交35路底站往東走50米右拐30米后左拐,拐進花露北崗。)明中期著名文學家王士禎寫有《游瓦官寺記》。古瓦官寺雖深處巷中,但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始建于東晉興寧二年(公元364年),名列中國五山十剎。這里吸引了歷代許多詩人墨客來此憑吊吟誦,留下了許多詩人的作品和足跡。
從古瓦官寺出來,一直走出巷子,向右方向直走,能看到群排的深灰色和白色的房屋,那里可能就是牧童指的杏花村。昔日的景象早已被“時間“隱蓋,已看不出它原本的模樣。我頂著烈日走進小巷中,放眼看去盡是破舊與人煙。那時在清明時節,那天下著大雨,身在異鄉的杜牧,思念著親人,傷感隨之徒生。他應該會把酒吟詩,沉醉不知歸路吧?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李白是我最喜歡的詩人,我知道他來金陵(今南京)到過很多地方,我跟隨他的詩一路找尋。
鳳凰臺,在今的位置有幾處說法:第一處是在金陵鳳凰山(又稱韓府山)上,具體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和江寧區交界處,在鐵心橋南側,牛首山的東北;第二處是在秦淮區長干里西北側鳳臺山上,據說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就在附近。我去的是第二處,因為在杏花村附近,所以我就開啟了尋找鳳凰臺,我當時在附近憑著感覺找尋,這也是一種緣分吧。(如果有知道地址的朋友請留下詳細地址。)我一路尋找一路打聽,也沒有找到鳳凰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
李白《長干行》——長干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唐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長干里,是當年系船民聚集的地方。我查找的資料地址是:位于今中華門外長干橋南,雨花路的西側。我在地圖上直接搜“中華門”距離不算特別遠,我就跟著導航走到中華門。當我看中華門的時候,我的直覺感覺李白的這首《長干行》不像是在這里。我看了一下中華門的介紹。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堡壘甕城,其建筑規模僅次于通濟門(現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
在下面看的時候就聯想到電視劇里打仗的畫面。走上去之后挺迷茫的,不知道該從那里走,我去的時候是也沒趕上有什么旅游團,只能憑著感覺走。里面的結構還是挺復雜的,給我的感覺就是陰森森的,而當時其實是烈日暴曬。如果你不趕時間的話建議進去看看,門票50元。
這里距離大報恩寺也很近,門口有公交可以到。我走的有些累了,加上手機也沒電了,上午的行程就此結束,回到民宿休息,準備晚上夜游秦淮河。
友情建議:下午5點左右先從夫子廟開始逛——江南貢院——烏衣巷——天黑以后坐船夜游秦淮河
劉禹錫《烏衣巷》——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民宿坐地鐵3號線夫子廟下,因為當時天還比較亮,我打算先逛一下秦淮河附近,原本想找一個地方吃飯,但發現這里有美食街,有太多太多的小店了,好不容易來一次南京,當然是都不想錯過,所以我就挨個買一點嘗一嘗。邊逛邊吃。建議少吃一點,因為晚上可以到秦淮河邊上的飯店,我覺得秀色可餐就是這個意境。
夫子廟即孔廟,這里是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不過這里我沒進去,想去的朋友可以進去看看,門票30元,我在門口買了一份狀元糕,不太適合我的口味,不太建議嘗試,因為要買就要3塊還挺占肚子的。
江南貢院也在附近,這里是中國古代專門進行科舉考試的地方。門票是20元。在夫子廟美食街上,有電動游覽車票價12元,大概25分鐘左右,還有人給講解,如果走累了可以選擇坐這個。我在烏衣巷下了車。
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
劉禹錫來到烏衣巷時這里已是衰敗之像,而后這里又經歷了破壞,我覺得烏衣既有像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又有因戰爭留下的傷疤。劉禹錫到這里懷古,留下這首《烏衣巷》,我來這里尋詩,看歷史的蒼涼和世事的無常。
王謝故居在烏衣巷內。門票8元。
杜牧《泊秦淮》——秦淮河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這首詩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的詩句,出現了“秦淮”河名。
這里的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游賞之地。
等到天黑以后,我去買的夜場船票80元(我直接買的,沒有在網上購買)。像我第一次來江南的人,對于這種意境當然是很欣喜。
我坐在船邊上,想象著曾經這里也是燈火通明熱鬧非凡,而杜牧就站在對岸,看著周圍不知亡國恨的商女和貴族們尋歡作樂,在此寫下了《泊秦淮》。也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月光,他沉重的心事觸景生痛,正如《唐詩正聲》曰:“國已亡矣,時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驟聞,自然興慨。
夜游時間不到1個小時,游過了白鷺洲公園(吳承恩等許多著名文人詩酒歡會的雅集之所)、桃葉渡,瞻園等景點。
今天要去尋找王安石,主要的行程就是爬山!早上從民宿出發到公交站臺乘坐315到紫金山索道。公交20路、游3路都可以到。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紫金山 其一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書湖陰先生壁》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時的鄰居。
公交下車就到了紫金山,如果不太想爬山可以坐車,但坐車也只能到半山腰,想要登頂還是要靠自己爬。我原計劃是爬山上去,然后坐纜車下來,結果當天下雨纜車沒開,我爬山下山都是靠自己下來的,真的是很累,而且自己一個人特別容易走錯路。
我伴著小雨腳滑的爬著山,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天氣好過烈日晴空,風迎過來吹走熱汗,帶來一絲寒爽,倒也是很舒服。剛開始一同爬山的人還很多,但到半山腰以后就所剩無幾(其實是我自己走錯了路,繞了好大一圈),再加上這樣的雨天,能遇見真人就更讓人高興了。如果我在霧氣蒙蒙的路上遇見你,我是真的很高興。
我一個人走在霧氣灰漫的路上,時而威風問候帶來清涼,雨水落地的聲音、大雨撞擊樹木的聲音、風與樹木花草打招呼的聲音,還有鳥兒與其他隱藏起來的小動物們的聲音····這聲音只有你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聽到的。有一種凈化心靈的感覺。
走著走著霧氣越來越深,甚至連一直陪伴在周圍的蒼茫大樹也看不清了。一個人走在這樣的路上剛開始有些膽驚,我隱約看到前方站著一個駝背的老者,當我快步走到前面才發現是一個彎曲的大樹。
再走一會兒從霧中看到一個人形,打著傘,漫步走向我,我們彼此沒有說話,只是輕瞄互看就各自上路,但我心里卻踏實了,繼續趕路,慢慢的開始享受這份靜寂的孤獨。再走一會兒,突聞一陣笑聲,抬頭一看從茫茫霧氣中悠然走出兩位仙女,我攔住她們,問登上紫金山還有多遠,小仙女帶笑用手輕輕一揮指著遠處說:“哦還遠著呢!”我只好繼續堅持。每走一段就會遇見一個人,我突然有點期待這種遇見。每遇到一人便會去問:“紫金山還有多遠?”連續問過兩個人,一個說:“再有5分鐘就走到了····”再問到下一個人卻說要10分鐘。我問:“剛才我問過一個人他說還有5分鐘,怎么走到這兒變成10分鐘了?”他笑笑說:“5分鐘是不行的,你的速度要10分鐘的!”好吧,我的速度!
走在路上的感覺真的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我想就這樣走著走著,李白會不會從遠處的霧中出來呢?我們談詩旅行,我們一起去拜訪王安石的住處,看一看他親自栽培的田地。
下午1點多終于爬到山頂,因為下雨的原因,站在山頂就像深處在云層,除了霧什么都看不到。這段文字就是我在爬到山頂后在某快餐店里喝著熱乎乎的咖啡寫的。
下山的時候雨已經停了。路過紫金山天文臺,門票15元。在這里有一段非常美妙的遇見。天文臺上有一個拿著相機的襯衫男孩、一個聽歌的白衣男孩,還有一個我。我們三人有距離的站成了三個角,但同時都望著遠處,聽著鳥兒在山林里的對話,還有微風吹來的清爽,我們都安靜的享受這一刻帶來的美好。我們就這樣一直站了好久,好久。(很痛苦無法用文字描述那種感覺)
詩中提到的半山園是王安石退隱江寧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東郊。 我在網上查到地址在海軍指揮學院內。很遺憾不能去看一看了。
最后去了南京博物院,距離我住的民宿很近,地址: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地鐵2號線在明故宮站下。這里是免費的,只要帶著身份證即可。
今天是在南京的最后一天,原本想去李白寫的那首《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但“板橋浦”這個地方有好幾處,而且都比較遠,最后也只能放棄了。我跟李白真的好沒有緣分誒!
上午先去找劉禹錫吧,先去石頭城。石頭城遺址公園,公交6、21、23、60、75、91、204、302都可達到,具體那一站我忘記了,但下車還要靠導航走一段才能到。
劉禹錫《石頭城》——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有“東吳第一軍事要塞”之稱。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吳國孫權遷至秣陵(今南京),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頭城。
站于此地,最能領會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和譽為登臨之絕唱的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的意境。
“鬼臉照鏡子” 是一個在歷史上即聞名的景點,因在城墻中部有一塊突出墻體的橢圓形石壁,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鬼臉,所以也稱鬼臉城。真的挺嚇人的!
今天天色陰沉,我剛到這里沒多久就細雨紛紛,你無法長時間直視它,我真的感覺它也是在看著我的,讓人不寒而栗。我還是從這個圓形門洞上去了,我用手輕撫這些千年石頭,小心翼翼的生怕驚動了誰。那些石頭本來就是這么涼的嗎?
走在上面我想象著在這城墻里外發生的故事,那些紛如雪的白骨,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會踩到誰的血。雨越下越大,我越來越害怕,我在上面站了一會兒準備離開。當我走到圓洞的時候,突然聽到有女子哀怨的哭泣的聲,我頓時毛骨悚然快步走了出來。
最后我還是回頭看了一眼,這座威嚴又陰氣森森的城墻,即使石頭之間生長出來的綠植卻也是如此的滄桑。這里一定是有太多的委屈。
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清涼山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
白馬金鞍誰家子,吹唇虎嘯鳳凰樓。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
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
此地傷心不能道,目下離離長春草。
送爾長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老。
石頭:山名,今南京清涼山。
鐘山:即紫金山
今地址:鼓樓區清涼山83號。從石頭城遺址公園直接導航走過來,從天橋走上去,然后一直走就到了。
這是我在南京最后的一首詩,終于跟李白相遇了。我以為這里不大,但越往深處走,就越有新發現,但這里來往的人很少。走到一半的時候我迷路了,我在上面看到一個亭子,我在想李白會不會曾經也在這里避過雨呢?
南京3天的古詩詞行程結束了,雖然有很多遺憾,但也遇見了很多美好。南京,像是一個威嚴而沉重的長者,不知道千年以前它是什么性格呢?
棲霞寺——劉長卿《棲霞寺東峰尋南齊明徵君故居》地址:棲霞區棲霞街84號
臺城——韋莊和劉禹錫都有寫過。地址:玄武區解放門8號
莫愁湖公園——據北宋《天平寰宇記》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莫愁湖因此而得名。有“江南第一名湖”的美譽。地址:建鄴區水西門大街132號
閱江樓——朱元璋《閱江樓記》。地址:鼓樓區建寧路202號。
如有其他詩句地址請留下詩和地址。
1. 古代關于廬山的詩句
古代關于廬山的詩句 1.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望廬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簡析]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鮑照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瑤波逐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登廬山絕頂望諸嶠謝靈運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
2.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關于廬山的詩句(二)《湖上望廬山》【唐】孫魴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登廬山》【唐】唐彥謙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廬山》【唐】王貞白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廬山》【唐】李中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關于廬山的詩句(三)《廬山》【唐】李咸用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錦繡谷》【原】五律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游含鄱口》【原】(五律)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秀甲東南》【原】(古體)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關于廬山的詩句(四)金谷桃花【唐】許渾《五老峰》【原】(五律)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游廬山慧遠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慧遠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馳步乘長。
3.關于廬山的詩句古詩詞
1、《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2、《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朝代】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3、《彭蠡湖中望廬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白話翻譯: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
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
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4、《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白話翻譯:
萬丈瀑布飛流直下,好像從天上落下,四周呈現半紅半紫的霧氣。
它穿過雜樹而直下,它穿過重重云霧。
陽光照射上去像一條彩色的虹霓,在這晴朗有天氣里,又好像聽到風雨的聲響。
這廬山就如同仙山一樣,多么壯美呵,煙云與水氣融成一片。
5、《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翻譯: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4.帶有廬山的詩句
孟浩然的詩《彭蠡湖中望廬山》
彭蠡湖中望廬山
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 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 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 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 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 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 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 畢趣當來同。
蘇軾游覽廬山,在西林寺的墻上寫下了這首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古代贊美廬山的詩句有
題西林壁【北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李白【其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6.古代贊美廬山的詩句有
題西林壁【北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李白【其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7.歷史上廬山都出過哪些詩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____蘇軾《題西林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____李白《望廬山瀑布》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____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____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____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____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____徐凝《廬山瀑布》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____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____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____陸游《自詠示客》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____李白《別東林寺僧》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____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929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十首《西江月》,盡得詞中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