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毛公文集第三卷》召開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二次大會的決定

白斂 2023-07-20 16:31:25

召開陜甘寧邊(bian)區第(di)二(er)(er)屆參議會(hui)第(di)二(er)(er)次大會(hui)的決(jue)定(ding)[1](一九四(si)四(si)年七月五日(ri))

日(ri)寇臨(lin)死(si)掙扎,進攻河南、湖(hu)南,正面戰場后(hou)退,全國(guo)危極,西北危極。但(dan)是(shi)(shi)八路軍(jun)、新(xin)四(si)(si)(si)(si)軍(jun)作戰的(de)(de)(de)敵(di)后(hou)戰場則捷(jie)報頻傳,各(ge)(ge)(ge)抗(kang)(kang)日(ri)民(min)(min)主(zhu)(zhu)根(gen)據地日(ri)益鞏固,成(cheng)(cheng)為(wei)全國(guo)人(ren)(ren)民(min)(min)希望之(zhi)(zhi)(zhi)(zhi)重(zhong)心。為(wei)團(tuan)結(jie)(jie)(jie)一(yi)切抗(kang)(kang)戰力量(liang),準(zhun)備(bei)對敵(di)反(fan)(fan)攻,決(jue)定(ding)本(ben)年(nian)十(shi)一(yi)月召(zhao)(zhao)開邊(bian)區(qu)(qu)(qu)第(di)二屆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第(di)二次(ci)大會(hui)[2]。 在(zai)(zai)(zai)這次(ci)大會(hui)上(shang)(shang)(shang),主(zhu)(zhu)要(yao)地將(jiang)討(tao)論(lun)(lun)下列各(ge)(ge)(ge)項(xiang)問(wen)(wen)(wen)題: (一(yi))團(tuan)結(jie)(jie)(jie)與(yu)(yu)(yu)(yu)民(min)(min)主(zhu)(zhu)問(wen)(wen)(wen)題。陜(shan)甘寧邊(bian)區(qu)(qu)(qu)抗(kang)(kang)日(ri)根(gen)據地之(zhi)(zhi)(zhi)(zhi)所(suo)以(yi)(yi)發(fa)展(zhan),所(suo)以(yi)(yi)鞏固,依靠于(yu)(yu)政治上(shang)(shang)(shang)的(de)(de)(de)民(min)(min)主(zhu)(zhu)、經濟(ji)上(shang)(shang)(shang)的(de)(de)(de)民(min)(min)主(zhu)(zhu)與(yu)(yu)(yu)(yu)文(wen)化上(shang)(shang)(shang)的(de)(de)(de)民(min)(min)主(zhu)(zhu),團(tuan)結(jie)(jie)(jie)了各(ge)(ge)(ge)階(jie)層各(ge)(ge)(ge)黨派的(de)(de)(de)人(ren)(ren)民(min)(min)成(cheng)(cheng)為(wei)一(yi)條心。今(jin)年(nian)的(de)(de)(de)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應(ying)(ying)檢(jian)討(tao)已(yi)(yi)有(you)(you)(you)(you)好的(de)(de)(de)和(he)不(bu)夠的(de)(de)(de)經驗,反(fan)(fan)映各(ge)(ge)(ge)方(fang)意見,給(gei)(gei)團(tuan)結(jie)(jie)(jie)與(yu)(yu)(yu)(yu)民(min)(min)主(zhu)(zhu)以(yi)(yi)更(geng)(geng)充(chong)實的(de)(de)(de)內(nei)(nei)(nei)容,使各(ge)(ge)(ge)界人(ren)(ren)民(min)(min),男女老(lao)少(shao)(shao),一(yi)齊動(dong)(dong)(dong)員(yuan)(yuan),增加(jia)力量(liang)。且要(yao)以(yi)(yi)邊(bian)區(qu)(qu)(qu)的(de)(de)(de)模(mo)范推(tui)動(dong)(dong)(dong)全國(guo)人(ren)(ren)民(min)(min)一(yi)齊努力,從速(su)終止一(yi)切分裂與(yu)(yu)(yu)(yu)反(fan)(fan)民(min)(min)主(zhu)(zhu)的(de)(de)(de)現(xian)象。 (二)軍(jun)事(shi)問(wen)(wen)(wen)題。過(guo)去擁(yong)軍(jun)優抗(kang)(kang)工(gong)作與(yu)(yu)(yu)(yu)組織(zhi)民(min)(min)眾工(gong)作是(shi)(shi)有(you)(you)(you)(you)成(cheng)(cheng)績的(de)(de)(de),但(dan)是(shi)(shi)還(huan)有(you)(you)(you)(you)缺點。今(jin)后(hou)兩項(xiang)均應(ying)(ying)加(jia)強,務以(yi)(yi)軍(jun)民(min)(min)一(yi)體(ti)(ti)與(yu)(yu)(yu)(yu)全民(min)(min)皆兵之(zhi)(zhi)(zhi)(zhi)陣勢,打倒日(ri)本(ben)帝國(guo)主(zhu)(zhu)義。今(jin)年(nian)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應(ying)(ying)該(gai)檢(jian)討(tao)此(ci)種(zhong)工(gong)作。 (三(san))邊(bian)區(qu)(qu)(qu)經濟(ji)文(wen)化建(jian)設(she)問(wen)(wen)(wen)題。舊社(she)會(hui)給(gei)(gei)邊(bian)區(qu)(qu)(qu)的(de)(de)(de)遺產是(shi)(shi):貧(pin)窮(qiong)、愚昧與(yu)(yu)(yu)(yu)疾(ji)病。多(duo)年(nian)以(yi)(yi)來(lai)全體(ti)(ti)人(ren)(ren)民(min)(min)在(zai)(zai)(zai)政府領導下,與(yu)(yu)(yu)(yu)貧(pin)窮(qiong)現(xian)象斗爭,這種(zhong)現(xian)象或者已(yi)(yi)經消滅,或者已(yi)(yi)經減輕,人(ren)(ren)民(min)(min)的(de)(de)(de)生(sheng)活已(yi)(yi)有(you)(you)(you)(you)很大改(gai)善,豐衣足食的(de)(de)(de)新(xin)現(xian)象已(yi)(yi)日(ri)漸推(tui)廣。但(dan)是(shi)(shi)還(huan)沒有(you)(you)(you)(you)普遍(bian),更(geng)(geng)因抗(kang)(kang)戰與(yu)(yu)(yu)(yu)備(bei)荒的(de)(de)(de)需要(yao),必(bi)須(xu)增加(jia)生(sheng)產,因此(ci)必(bi)須(xu)號召(zhao)(zhao)人(ren)(ren)民(min)(min)于(yu)(yu)兩年(nian)至(zhi)(zhi)(zhi)三(san)年(nian)內(nei)(nei)(nei)普遍(bian)做到每戶至(zhi)(zhi)(zhi)少(shao)(shao)有(you)(you)(you)(you)一(yi)年(nian)余糧。為(wei)改(gai)變(bian)邊(bian)區(qu)(qu)(qu)童山太(tai)多(duo)現(xian)象,應(ying)(ying)號召(zhao)(zhao)人(ren)(ren)民(min)(min)植樹(shu),在(zai)(zai)(zai)五(wu)年(nian)至(zhi)(zhi)(zhi)十(shi)年(nian)內(nei)(nei)(nei)每戶至(zhi)(zhi)(zhi)少(shao)(shao)植活一(yi)百株樹(shu)。邊(bian)區(qu)(qu)(qu)各(ge)(ge)(ge)項(xiang)工(gong)業品(pin)年(nian)有(you)(you)(you)(you)增加(jia),但(dan)還(huan)不(bu)能(neng)自給(gei)(gei),特(te)別(bie)是(shi)(shi)布、鐵等項(xiang),要(yao)辦(ban)到三(san)年(nian)內(nei)(nei)(nei)完(wan)全自給(gei)(gei),并且不(bu)僅求數(shu)量(liang)多(duo),而且要(yao)求質量(liang)好。在(zai)(zai)(zai)與(yu)(yu)(yu)(yu)愚昧斗爭的(de)(de)(de)事(shi)業上(shang)(shang)(shang),年(nian)來(lai)雖(sui)有(you)(you)(you)(you)進步(bu),但(dan)文(wen)盲還(huan)未消滅,要(yao)用一(yi)切有(you)(you)(you)(you)效方(fang)法(fa),使男女老(lao)少(shao)(shao)在(zai)(zai)(zai)數(shu)年(nian)內(nei)(nei)(nei)至(zhi)(zhi)(zhi)少(shao)(shao)都能(neng)認到一(yi)千字(zi)。在(zai)(zai)(zai)與(yu)(yu)(yu)(yu)疾(ji)病斗爭的(de)(de)(de)事(shi)業上(shang)(shang)(shang),更(geng)(geng)須(xu)作極大努力,方(fang)能(neng)克服“財旺人(ren)(ren)不(bu)旺”的(de)(de)(de)現(xian)象,應(ying)(ying)在(zai)(zai)(zai)數(shu)年(nian)內(nei)(nei)(nei)做到每鄉至(zhi)(zhi)(zhi)少(shao)(shao)有(you)(you)(you)(you)一(yi)個醫生(sheng),每區(qu)(qu)(qu)至(zhi)(zhi)(zhi)少(shao)(shao)有(you)(you)(you)(you)一(yi)個藥店。總之(zhi)(zhi)(zhi)(zhi),應(ying)(ying)使現(xian)在(zai)(zai)(zai)已(yi)(yi)經蓬勃發(fa)展(zhan)或已(yi)(yi)開始發(fa)展(zhan)的(de)(de)(de)經濟(ji)運動(dong)(dong)(dong)、文(wen)化運動(dong)(dong)(dong)、衛(wei)生(sheng)運動(dong)(dong)(dong),更(geng)(geng)加(jia)向前大踏(ta)步(bu)發(fa)展(zhan)。其(qi)辦(ban)法(fa):一(yi)是(shi)(shi)公(gong)營,一(yi)是(shi)(shi)民(min)(min)營。而主(zhu)(zhu)要(yao)的(de)(de)(de)方(fang)法(fa)是(shi)(shi)民(min)(min)辦(ban)公(gong)助,號召(zhao)(zhao)人(ren)(ren)民(min)(min)組織(zhi)各(ge)(ge)(ge)種(zhong)形(xing)式的(de)(de)(de)合作社(she)。只有(you)(you)(you)(you)公(gong)私合作、公(gong)私兼顧(gu)與(yu)(yu)(yu)(yu)在(zai)(zai)(zai)自愿原則下(禁止任何強迫(po)攤(tan)派),把(ba)絕大多(duo)數(shu)人(ren)(ren)民(min)(min)都組織(zhi)到經濟(ji)的(de)(de)(de)文(wen)化的(de)(de)(de)衛(wei)生(sheng)的(de)(de)(de)合作運動(dong)(dong)(dong)中(zhong)去,才能(neng)完(wan)成(cheng)(cheng)上(shang)(shang)(shang)述任務,今(jin)年(nian)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應(ying)(ying)具體(ti)(ti)檢(jian)討(tao)這些工(gong)作。 (四(si)(si)(si)(si))選(xuan)舉問(wen)(wen)(wen)題。邊(bian)區(qu)(qu)(qu)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議(yi)(yi)(yi)員(yuan)(yuan)應(ying)(ying)于(yu)(yu)明年(nian)改(gai)選(xuan)。為(wei)使人(ren)(ren)民(min)(min)更(geng)(geng)能(neng)把(ba)自己愛戴的(de)(de)(de)人(ren)(ren)選(xuan)到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去,使這些新(xin)的(de)(de)(de)參(can)(can)(can)(can)議(yi)(yi)(yi)員(yuan)(yuan)更(geng)(geng)能(neng)反(fan)(fan)映人(ren)(ren)民(min)(min)利益與(yu)(yu)(yu)(yu)決(jue)定(ding)抗(kang)(kang)戰建(jian)國(guo)大計(ji),關(guan)于(yu)(yu)選(xuan)舉條例及(ji)(ji)選(xuan)舉方(fang)式應(ying)(ying)在(zai)(zai)(zai)今(jin)年(nian)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中(zhong)提(ti)出討(tao)論(lun)(lun)。 上(shang)(shang)(shang)述四(si)(si)(si)(si)項(xiang),為(wei)今(jin)年(nian)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必(bi)須(xu)討(tao)論(lun)(lun)之(zhi)(zhi)(zhi)(zhi)主(zhu)(zhu)要(yao)問(wen)(wen)(wen)題,本(ben)聯席會(hui)議(yi)(yi)(yi)責成(cheng)(cheng)各(ge)(ge)(ge)級(ji)政府,各(ge)(ge)(ge)參(can)(can)(can)(can)議(yi)(yi)(yi)員(yuan)(yuan)及(ji)(ji)各(ge)(ge)(ge)級(ji)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各(ge)(ge)(ge)抗(kang)(kang)日(ri)團(tuan)體(ti)(ti),各(ge)(ge)(ge)勞動(dong)(dong)(dong)英雄,在(zai)(zai)(zai)事(shi)先發(fa)動(dong)(dong)(dong)熱(re)烈的(de)(de)(de)討(tao)論(lun)(lun),準(zhun)備(bei)意見,以(yi)(yi)便屆時反(fan)(fan)映于(yu)(yu)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作出有(you)(you)(you)(you)利于(yu)(yu)增強團(tuan)結(jie)(jie)(jie)抗(kang)(kang)戰與(yu)(yu)(yu)(yu)發(fa)展(zhan)邊(bian)區(qu)(qu)(qu)各(ge)(ge)(ge)項(xiang)建(jian)設(she)之(zhi)(zhi)(zhi)(zhi)決(jue)議(yi)(yi)(yi),至(zhi)(zhi)(zhi)為(wei)至(zhi)(zhi)(zhi)要(yao)! 根(gen)據中(zhong)央檔案館保存的(de)(de)(de)原件刊印。 注釋 [1]這個決(jue)定(ding)是(shi)(shi)毛(mao)澤東起草(cao)的(de)(de)(de)。 [2]陜(shan)甘寧邊(bian)區(qu)(qu)(qu)第(di)二屆第(di)二次(ci)參(can)(can)(can)(can)議(yi)(yi)(yi)會(hui)于(yu)(yu)一(yi)九四(si)(si)(si)(si)四(si)(si)(si)(si)年(nian)十(shi)二月四(si)(si)(si)(si)日(ri)至(zhi)(zhi)(zhi)十(shi)九日(ri)召(zhao)(zhao)開。

誰(shui)知道關于周恩來的資料?

周恩來自述

我從事于革命事業,正如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一樣,經過了從封建家庭轉到受西方學校教育,然后變成社會主義者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紹興。按中國的傳統習慣,籍貫從祖代算起,因此,
我算是浙江紹興人。

紹興社會除勞動者(農民、手工業者)外,中上層有兩種人:一種是封建知識分子,一種是商人,這兩種人都是向外發展的。讀書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舉。而紹興人則大批地當師爺,在全國各級衙門里管文案,幾乎包辦了全國的衙門的師爺。師爺在舊戲里的臉譜是紅鼻子,大概因為他們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開雜貨店兼賣紹興酒。

我的家庭近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師爺。到了祖代,兩家搬到江蘇淮陰、淮安當縣官,因此結了姻親。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陰鄉下農村婦女。因此,我的血液里還有農民的成份。

我的母親長得很漂亮,為人善良,生了三個小孩--我和兩個弟弟。現在,一個弟弟已死,一個弟弟尚在。母親在三十五歲時即患肺癆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況愈下,母親因操勞過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歲去世。他生前不事生產,不買地,只有房產。到了父輩,我們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當師爺,父親(周劭綱)當文書,進益不夠維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來好面子,擺空場面,寧可債臺高筑,不肯丟掉面子。因此,我從小就懂得生活艱難。父親常外出,我十歲、十一歲即開始當家,照管家里柴米油鹽,外出應酬,在這方面,給了我一些鍛煉。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貽?病重,照傳統習慣,把我過繼給叔父。叔父死后,就由守寡的叔母撫養。叔母即嗣母陳氏,是受過教育的女子,在我五歲時就常給我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唱詞。嗣母終日守在房中不出門,我的好靜的性格是從她身上承繼過來的。但我的生母是個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這一部分。

我小時在私塾念書。從八歲到十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游記》,后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

中國有句俗語:"逼上梁山"。這句俗語就出自《水滸傳》。我們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來的壓迫和環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產生革命性,是由于人的本能中有一種抵抗力,不愿受外來壓迫。有一種人,站在壓迫方面或幫助壓迫的,當然無由產生抵抗力。但大多數人是被壓迫的,只不過抵抗力有強弱的不同。有些人抵抗力強,是經過鍛煉而來的,有些人抵抗力弱,是因為鍛煉不夠。

十二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

我離家去東北鐵嶺,是因為當時父親、伯父都在那里做事。我在鐵嶺入了小學,六個月后又去沈陽入學,念了兩年書。從受封建教育轉到受西方教育,從封建家庭轉到學校環境,開始讀革命書籍,這便是我轉變的關鍵。當時有兩個教員,一個歷史教員叫高戈吾(山東人)是革命黨人,另一個地理教員是保守黨人。高戈吾介紹我讀進步書籍,如章太炎(光復會領袖)的書和同盟會的雜志。地理教員是滿族人,姓毛,介紹我讀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章太炎的文章是古體文,很難懂,梁啟超的文章是近體文,很易懂。

后來,戴季陶出了《民權報》,把章、梁的主張混合為一,寫了激烈的文章攻擊袁世凱,我從它的創刊號讀起,直到這個刊物被當時的統治者袁世凱查封為止。那時我十三四歲。

十五歲(一九一三年)我入南開中學,是一個私立學校。學費起初由伯父供給,后來靠學校的獎學金。

南開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喜歡文學、歷史,對政治感興趣,對數理也有興趣。總之,喜歡能說理的東西,不喜歡死記的東西,如化學、英文。我經常在課外讀許多書。南開有集會結社自由,我們組織了敬業樂群會,我當過會長。一九一五年,參加反袁運動,演說、勸募,反對"二十一條"賣國條約。但當時南開全校學生有政治興趣的也還不多。

一九一七年中學畢業后,我去日本念書,是自修,生活費用靠朋友供給。在日本共一年半。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時回國,又進南開大學,參加五四運動,主編《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后該報被封,我被捕,坐牢半年(當時是段祺瑞的部下楊以德統治天津)。被釋后,去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二○年)。

當時戴季陶在上海主編的《星期評論》,專門介紹社會主義,北平胡適主編的《每周評論》,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都是進步讀物,對我的思想都有許多影響。

這個時期,我的思想已從贊成革命而走向社會主義。但是由于我出身于封建家庭,我開始的社會主義思想是烏托邦的。不過因為我自小吃過苦,懂得生活之艱難,所以很短時間內,即轉變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了。這一時期,在國內曾看到《共產黨宣言》,在法國又開始讀到《階級斗爭》(考茨基)與《共產主義原理》,這些著作對我影響很大。

一九二○年去法國的原因,當時正值大戰之后,在法國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讀。但我到法國后,并未做工。在去法之前,我已給國內報紙訂合同,給它做特約通訊員,所以在法國一面讀書、一面寫文章。

后來一度去德國。一九二二年,由德返法,在巴黎聚集二十多人成立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時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當時參加的有王若飛、羅邁等同志,我是青年團的負責人之一。這個組織發展很快,不久就有了三百多人,包括法、德、英、比四國的留學生。朱德在德國,聶榮臻在比利時,陳毅才自法返國,以后其中入黨者一百多人。一九二三年,國內國共已將合作,我得孫中山之命,與另一國民黨員王京岐在歐洲組織國民黨。當時在法國的有張厲生、張道藩。當時我們的斗爭對象是青年黨,這個黨當時在法國的主要人物是曾琦、李璜,他們主張國家主義,堅決反對國民黨。但在斗爭中我們有時也講統一戰線,因此與李、曾等很熟悉。一九二三年去德國,當時馬克便宜,在德國買了許多書,結果沒有來得及讀完,一九二四年夏天即返國。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社會基礎和歷史根源的。

中國自鴉片戰爭后,一百年來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侵略,經濟落后,工業不發達。因此,許多民族主義者開始摸索民族獨立的道路。當時,日本已摸到了半封建半民主的道路,達到了維新,中國也想尋找這一條路。可是,中國封建勢力根太深。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失敗了。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但并未打倒封建主義,袁世凱代替清朝掌握了封建政權,中國對外仍是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輕工業曾一度有機會發展,國內的工人階級已發展到一定數量。大戰結束后,德、奧、俄帝國倒臺。俄國發生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歐洲其他國家也發生革命運動,同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又提出十四條民主主張。但中國國內封建勢力的頭目袁世凱竟對日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而那時的孫中山活動還僅僅浮在上層,他的主張中沒有土地革命,他的活動不深入群眾,沒有群眾做基礎。因此,當時的急進的知識分子和工人,就發動了五四運動。"五四"是一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民主的革命運動,而且是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物都是傾向社會主義的。當時的知識分子從世界大戰中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毛病,并認識到首先要打倒封建主義,民族主義思想未能解決中國問題,因此,就趨向社會主義。在激進的民主主義的思潮下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也因為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在國外接受了歐洲的革命思想,加上看透了民族主義不能解決中國問題,要社會主義來擔當這個責任。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百年來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結果。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實際上是農民運動。中國農民占人口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民族解放,實質上是農民解放。太平天國、義和團,都是農民起義,這些革命運動常帶有農民的保守性。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其失敗原因即在于沒有找出農民解放的道路,即土地革命。領導革命運動的知識分子常常忘記了農民的要求,運動又無城市工人的支持,往往弄到后來就出賣了農民的利益,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統治者如清朝政府和后來的袁世凱,都依靠外力鎮壓農民運動,因此農民革命運動常告失敗。

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一方面繼承了太平天國的精神,加以發揚,要改革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學得了美國改革土地的辦法--即收土地稅。但他的活動始終未深入農村去了解和組織農民,革命運動并未與農民結合起來,在城市也未與小市民結合,奔走數十年,都是在狹小的圈子里。因此,在大革命以前,覺悟的知識分子和工人對孫中山沒有深刻印象。當時的三民主義僅有幾個簡單口號,沒有政綱和政治理論。后來,國共合作,三民主義的內容才充實起來,成為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主義。這以后經過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廣泛發動群眾,三民主義才深入群眾,在群眾中生根。所以,今天我們所遵行的三民主義,是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主張做標準的。

從歷史上看,國民黨可分五個時期。這是根據它每一時期所包括的階級成份與其所代表的利益而劃分的。 一、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前,一八九四年成立興中會,一九○五年成立同盟會。這個時期,它代表華僑資本家和勞動者(洪門)的利益,故有民族民主思想。國內依靠知識分子中不滿意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的人,還有社會上的青幫紅幫,不滿社會現狀的人,失業者等。

二、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后,到一九一三年改稱國民黨,一九一四年又改稱中華革命黨,它的成份日漸狹小。當時,華僑中分裂成兩派,一派擁護國民黨,一派反對它。在國內,是依靠一部分紳士、買辦官僚、知識分子,而以依靠軍人為主,它的基礎很小。知識分子與軍人合不起來。結果,代表軍人的陳炯明,于一九二二年趕走了代表知識分子的孫中山,于是孫中山逃到上海。

三、一九二四年改組后,改稱中國國民黨,基礎大為擴大。因為有中共的加入,所以它的成員就有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商人以及其他中上層人士,總之,成份包括各階層,成為一個民族的政黨。也正因此,黨內分成左右兩派。革命發展到了一定時期,兩派破裂,發生了"四·一二"的清黨運動。

四、"四·一二"之后,國民黨本身就成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黨。

五、從抗戰開始直到現在。抗戰開始后,基礎又有所擴大,但它所代表的利益,仍是地主、官僚、資本家和上層軍人階級的利益。國民黨今天所代表的利益是與它的綱領相矛盾的。因此,它的綱領中任何規定都不能實行,土地改革遭受地主階級的反對;改善軍人待遇遭受上層軍官的反對;發展民族工業,遭受官僚資本買辦資本的反對。不僅政策與黨的統治集團相矛盾,而且黨內上下層互相矛盾,下層的意見、利益,都不能實現,一切大權操于CC、黃埔與財政集團之手中。這些集團所以能操縱全黨,首先是依靠軍權,并且得到其他國家權力的幫忙。

國民黨現在是靠軍隊、政權、特務、銀行控制全國,各派都有他們自己的銀行,如中央(宋子文)、中國(孔祥熙)、農民(CC)、交通(一半CC),但黨的開支靠金庫。參議會曾向國民黨提出過批評,其后他們往金庫撥了一筆款子做基金。國民黨不肯放棄一黨專政,就是因為它握有軍、政、金融等權。

一九二四年我返國時,國民黨已改組。我到廣東,擔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一九二四年冬擔任政治部主任。將近兩年間,教過四期學生。一九二五年參加兩次東征,曾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打陳炯明。這時,我是以公開的共產黨員身份與國民黨合作、共事,因此,與許多國民黨人認識。當時國民黨內部即有兩派,一派主張國共合作,一派反對合作,兩派斗爭甚烈。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發生了"中山艦事件",蔣借口海軍要叛變,逮捕了許多進步分子。經此事后,我辭去政治部主任之職,只擔任教員。北伐時,共產黨是仍然與蔣介石合作,但我未去。

一九二六年冬去上海,做工人運動(在廣東、在法國也都做過一些工人工作)。上海工人為響應北伐軍三次舉行暴動,我參加了其中的兩次(十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暴動時我尚未到滬)。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二十二日組織三十六萬工人總罷工,二月二十二--二十四日舉行第二次起義,但因革命軍未到,起義未能與革命軍配合而失敗。

三月二十一--二十二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兩天內擊潰張宗昌的軍隊三個團,共一萬多人,工人繳獲了步槍四千多枝及其他短槍、機槍等。當時參加罷工的工人有八十萬,直接作戰的一萬多人。開始時工人只有三百多枝短槍,起義一開始,就從警察那里繳來大批武器,在南市、閘北、虹口、吳淞……的戰斗都得到了勝利。這時蔣介石已經到了江西,與武漢政府已經開始沖突,而白崇禧領導進攻上海的北伐軍聽說工人罷工,就不前進,希望工人失敗,他再進來。

北伐軍到達南京、上海之后,蔣即親自到上海來鎮壓工人。他同外國勢力勾結,并且收買流氓,一起進攻工人。四月十一日深夜至十二日凌晨,他利用流氓偽裝工人在工人糾察隊里引起沖突,接著借口調處,把軍隊開入糾察隊司令部--商務印書館俱樂部,把工人糾察隊繳了械。十二日即開始了大屠殺,當天即殺死幾十人,傷二百多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好多工人被屠殺。

"四·一二"之后,中共馬上變成了地下黨,我仍留在上海辦理善后事宜,把許多人送到武漢和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五月下旬,我搭一艘英國商船去武漢,這時武漢政府內左派與右派的對立已逐漸明顯,農民運動在湘、鄂、贛、粵蓬勃展開,農民要求土地,右派即反對農民運動。到了"七·一五"汪精衛便正式"分共",實行寧漢合作。接著我們就去南昌發動起義。

南昌起義的部隊是賀龍第二十軍、葉挺十一軍二十四師等,共約兩萬余人。當時參謀團中有葉挺、賀龍、朱德、劉伯承、聶榮臻、李立三、張國燾等,我也是其中成員之一。宋慶齡、鄧演達都是革命委員會的委員。起義軍后來失敗了,是因為犯了一個錯誤,即沒有與當地農民結合起來而要向廣東去建立根據地。結果在潮汕與錢大鈞等部激戰失敗。失敗后的隊伍,一部分到海陸豐與當地農民結合,一部分由朱德率領退到福建、江西邊境,以后轉到湖南,后來在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合。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是由武漢國民革命軍警衛團和農民自衛隊組成的。

我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去上海做地下工作,直到一九三一年止。一九三一年底去江西中央蘇區(首府瑞金),主要在軍隊中工作。后來參加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一九三○年在上海時,我曾繞道歐洲到莫斯科參加第三國際執委會議。辦出國護照時,我照了一張相,叫陳賡認,并且告訴他這個人是黃埔軍校的,他想了半天認不出來。我于是就大膽地用這張相片向國民政府外交部申請,領了出國留學的護照。

我在一九一九年認識鄧穎超同志,一九二五年和她結婚。

鄧穎超同志的母親是一個中醫,當她近六十歲的時候,還在紅軍總司令部當醫生。國民黨"圍剿"、我軍撤退時,鄧老太太被俘,被押送到九江。國民黨法官要她勸勸鄧穎超不要當共產黨員,鄧老太太回答說:子女的事情我們父母管不了,即使蔣委員長也管不了自己的兒子--蔣經國當時正在蘇聯--法官無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一九三六年談判開始,一九三七年初才把她釋放出來。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圍剿",頭四次完全失敗了。第四次是陳誠指揮的,失敗得最慘。于是蔣介石決心加強訓練,這便是廬山訓練的開始。

紅軍長征到陜北以后,東北軍即開始圍攻。徐海東部首先把東北軍打垮了一個師、一個旅,后來又打垮一個師。于是東北軍的官兵不愿內戰,要求抗日。中共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向東北軍進行統一戰線工作。雙方取得默契,互不攻擊。這時蔣介石也派人來秘密接洽,要我們在不平等的條件下接受和平,同時蔣介石仍加緊壓迫東北軍向紅軍進攻,以便削弱紅軍,使中共易于接受他的條件。張學良及其部下不愿意進攻紅軍,蔣介石乃親至西安,逼張打共產黨,并且說,他如果不打,就派蔣鼎文來代替他,并要把他調到福建去。于是張學良和西北軍楊虎城決心發動事變,扣留蔣介石。事變發生后,我們在陜北保安接到張學良的電報,他要我們派代表去西安與蔣談判。在西安參加談判的共五人:蔣介石的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宋子文、蔣夫人、蔣、還有我。談判結果,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準備打日本。十二月二十五日,蔣夫人堅持要在這一天送蔣回京。張學良自己答應了親自送蔣返京,事前大家都不知道,張自己也未料到他到南京后會從此被囚。張學良被囚以后,東北軍將領、士兵大為憤怒,以致殺死張學良的主要助手、主和派王以哲,情況嚴重,鬧了兩個月才告平靜。從那時起,東北軍被蔣介石分散到各處,不再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在西安混亂的兩個月中,說服東北軍的工作,比張學良在西安時困難百倍。

一九三七年三月正式開始了國共談判。我曾一次去杭州,兩次上牯嶺。當時顧祝同為國民黨方面的代表。談判的結果國民黨答應中共為合法政黨,承認陜甘寧邊區,改編紅軍為八路軍。但是后來國民黨政府始終未正式承認陜甘寧邊區。

抗戰開始后,我與朱德、葉劍英去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劃定作戰地區。朱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我也去山西,與閻錫山談判合作。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月間,先在太原,太原失守去臨汾,然后回延安。十二月底去武漢,一直住到武漢失守之前,即一九三八年十月,我們是武漢失守前最后離武漢的一批人。從武漢撤退,路過長沙時遇長沙大火。后去桂林,一九三八年底去重慶。

抗戰中的國共軍事磨擦,開始于一九三九年六月胡宗南部進攻延安以南的關中地區。十月,河北的國民黨軍隊進攻八路軍。十二月,山西閻錫山的舊軍打新軍。一九四○年國民黨朱懷冰部進攻冀豫邊區。

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近一萬人,除有二千人突圍以外,都被殺、被俘,目前僅放了二百多人。

一九三九年二月,我曾自重慶去桂林,到皖南視察新四軍。順便去了一次家鄉紹興。五月返重慶。六月返延安。因騎馬傷右臂,未治好,九月赴莫斯科醫治。政府的飛機送我到蘭州,然后乘蘇機赴蘇,入克里姆林宮醫院。到一九四○年三月返延,體重增加了九磅。五月去重慶,七月返延安一趟。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發生,談判決裂,開始在報紙上斗爭。一九四二年林彪去渝。林彪同蔣介石談判也無結果。一九四三年七月,我與林彪等離渝返延。

一九四四年五月,史迪威將軍決定派美軍觀察組和記者團去延安,我在延安歡迎他們。十一月赫爾利去延,達成五條協議,大概內容是為了打敗日本建立新中國,同意建立聯合政府,包括各黨派人士,統一軍隊,改革政治,給人民自由。這是毛主席與赫爾利雙方簽字的,但具體內容從未公布。

史迪(di)威與(yu)赫(he)(he)爾(er)利(li)政策的(de)差(cha)別(bie),就是(shi)史迪(di)威主(zhu)張(zhang)平等地援(yuan)助一切(qie)抗日(ri)軍(jun)隊(dui),他是(shi)執行羅斯福政策的(de)。赫(he)(he)爾(er)利(li)的(de)主(zhu)張(zhang)卻(que)是(shi)要經(jing)過蔣(jiang)介石(shi)來援(yuan)助。他也贊成聯(lian)合政府,但對共軍(jun)的(de)援(yuan)助必須經(jing)過聯(lian)合政府。赫(he)(he)爾(er)利(li)的(de)主(zhu)張(zhang)雖如此,但蔣(jiang)介石(shi)仍(reng)然不同意,結果赫(he)(he)爾(er)利(li)放棄了自己的(de)聯(lian)合政府主(zhu)張(zhang),公然站到蔣(jiang)介石(shi)方面反共,于是(shi)赫(he)(he)爾(er)利(li)的(de)帝國主(zhu)義面目暴露了。

中(zhong)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da)會的主要內容是什(shen)么?

到1944年(nian)(nian)(nian)底,國(guo)際形勢變化得很快(kuai)。毛(mao)(mao)澤東估計:打倒希(xi)特勒明年(nian)(nian)(nian)就可以實現,我們唯一(yi)的(de)(de)(de)任(ren)務就是(shi)配合(he)同盟國(guo)打倒日本(ben)侵略者(zhe)。12月(yue)15日,毛(mao)(mao)澤東在陜甘寧邊(bian)區(qu)(qu)參議(yi)會上提出解(jie)放(fang)區(qu)(qu)1945年(nian)(nian)(nian)的(de)(de)(de)任(ren)務,為(wei)(wei)迎接抗日戰爭(zheng)的(de)(de)(de)最后勝利而努力。毛(mao)(mao)澤東鼓舞人(ren)心地指出:“1945年(nian)(nian)(nian)應該是(shi)中(zhong)國(guo)人(ren)民抗日戰爭(zheng)更(geng)大發展的(de)(de)(de)一(yi)年(nian)(nian)(nian)。全(quan)國(guo)人(ren)民都希(xi)望我們解(jie)放(fang)區(qu)(qu)能夠(gou)救中(zhong)國(guo),我們也有這(zhe)樣的(de)(de)(de)決(jue)心和勇氣(qi)。我希(xi)望我們解(jie)放(fang)區(qu)(qu)的(de)(de)(de)全(quan)體軍(jun)民一(yi)齊(qi)努力,不論是(shi)共(gong)產(chan)黨(dang)人(ren)與(yu)非(fei)共(gong)產(chan)黨(dang)人(ren),都要團(tuan)結一(yi)致,為(wei)(wei)加(jia)強解(jie)放(fang)區(qu)(qu)抗日工(gong)作而奮斗(dou),為(wei)(wei)組織淪陷區(qu)(qu)人(ren)民而奮斗(dou),為(wei)(wei)援(yuan)助大后方人(ren)民而奮斗(dou),為(wei)(wei)建立民主的(de)(de)(de)聯合(he)政府而奮斗(dou)。”

1945年(nian)一開春,國內形勢(shi)就出現可喜的(de)發展(zhan)勢(shi)頭(tou)。中國共產黨領導(dao)下的(de)敵后抗日(ri)根據地軍(jun)(jun)民繼續(xu)展(zhan)開局部反(fan)攻,華北和華中各大城市都(dou)處在八路軍(jun)(jun)、新四(si)(si)軍(jun)(jun)的(de)戰略(lve)包圍之中。八路軍(jun)(jun)、新四(si)(si)軍(jun)(jun)發展(zhan)到91萬人(ren)(ren),民兵有220萬人(ren)(ren),19塊抗日(ri)根據地的(de)人(ren)(ren)口已經接近1億。

世界反法西斯(si)戰場(chang)的(de)形勢(shi)也令(ling)人(ren)振奮。在歐洲(zhou)戰場(chang)上,1945年5月8日(ri)(ri)(ri),蘇聯(lian)紅軍攻克(ke)柏林,德軍宣(xuan)布(bu)無(wu)條件投降。在太平洋(yang)戰場(chang)上,盟軍也乘勝(sheng)不斷向日(ri)(ri)(ri)本(ben)本(ben)土進逼(bi)。中國(guo)人(ren)民打敗日(ri)(ri)(ri)本(ben)帝國(guo)主義(yi)的(de)日(ri)(ri)(ri)子已指日(ri)(ri)(ri)可待了。

這是決(jue)定中國命(ming)運的(de)關鍵(jian)時刻(ke)。

就在這個(ge)歷史(shi)時刻,人們期(qi)待已久的中(zhong)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hui)在延安召開。

為(wei)了開好七大(da),中國共產黨做了長期而充分的準(zhun)備。4月21日(ri),在七大(da)預備會議(yi)上(shang),毛澤東說明大(da)會的方針是(shi):“團(tuan)結一致,爭取(qu)勝利(li)。”

4月23日,中(zhong)共七大在楊家嶺(ling)中(zhong)央大禮(li)堂隆重開幕。

在暴風雨般的(de)掌聲中,毛澤(ze)東致開幕詞,言(yan)簡意賅(gai),吸(xi)引住了全場的(de)代表。他說(shuo):

“我(wo)們(men)這次(ci)大(da)會(hui)(hui)是(shi)關系全中(zhong)國(guo)(guo)四億五千萬人民命運(yun)的(de)一次(ci)大(da)會(hui)(hui)。我(wo)們(men)這個(ge)(ge)大(da)會(hui)(hui)要打倒日本(ben)帝國(guo)(guo)主義,把全中(zhong)國(guo)(guo)人民解放出(chu)來。這個(ge)(ge)大(da)會(hui)(hui)是(shi)一個(ge)(ge)打敗日本(ben)侵略(lve)者、建(jian)設(she)新中(zhong)國(guo)(guo)的(de)大(da)會(hui)(hui),是(shi)一個(ge)(ge)團(tuan)結(jie)全中(zhong)國(guo)(guo)人民、團(tuan)結(jie)全世界人民、爭取最后勝(sheng)利的(de)大(da)會(hui)(hui)。”

第二(er)天,毛澤東向中共七大提交了《論聯(lian)合政府》的書面政治(zhi)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廣泛聽取代表意見的基礎上,3月31日在六屆七中全會全體會議(yi)上討論通(tong)過的。

報(bao)告(gao)首先分析了(le)國內(nei)外形勢,這是黨制(zhi)定(ding)綱領和(he)各項(xiang)政(zheng)策的出發(fa)點。報(bao)告(gao)指出:“目(mu)前的國際國內(nei)形勢,對中國人(ren)民(min)提供了(le)極(ji)其有利的條件(jian)。”“如果我們(men)能夠團結全國人(ren)民(min),努(nu)力奮斗,并給以(yi)適當的指導,我們(men)就能夠勝利。”

報(bao)告系統地總結(jie)了(le)8年(nian)抗戰中國共(gong)兩黨由于(yu)執行兩條(tiao)不(bu)同指導路線而取(qu)得的(de)兩種(zhong)完全不(bu)同的(de)結(jie)果,指出(chu)這兩條(tiao)道路的(de)爭(zheng)論(lun)“是(shi)關系著幾萬萬人民生死問題的(de)原則(ze)的(de)爭(zheng)論(lun)”。毛澤東說(shuo),8年(nian)的(de)抗戰考(kao)驗了(le)中國共(gong)產黨的(de)政策,這次大會應該對此作出(chu)結(jie)論(lun),作為今后奮斗的(de)指針。

毛(mao)澤東報告的最后說了(le)一(yi)(yi)段充滿革命激(ji)情的鼓舞(wu)人心(xin)的話:“我(wo)們(men)共產黨(dang)現(xian)在(zai)是一(yi)(yi)個很大的黨(dang),一(yi)(yi)個24年(nian)來有了(le)很多經驗的黨(dang),一(yi)(yi)個準備勝(sheng)(sheng)利的黨(dang)。我(wo)們(men)要在(zai)全國(guo)勝(sheng)(sheng)利,我(wo)們(men)有這個志向(xiang)。全黨(dang)要團(tuan)結(jie)起來,為全國(guo)人民解放而(er)奮斗(dou)!”

《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是公(gong)開(kai)發(fa)表的。它被印成(cheng)小冊子(zi)廣泛散發(fa),不僅在(zai)延安和各(ge)抗日根據地產生巨(ju)大影響,在(zai)大后方也引起轟動。

選(xuan)舉(ju)新(xin)的(de)(de)中央(yang)委員(yuan)會是七大的(de)(de)一(yi)項重要議事日程(cheng)。經過(guo)反復的(de)(de)醞釀和(he)預選(xuan),6月(yue)9日進行了正式中央(yang)委員(yuan)的(de)(de)選(xuan)舉(ju),10日大會公布選(xuan)舉(ju)結果,共選(xuan)出正式中央(yang)委員(yuan)44人(ren)。

6月(yue)11日,中(zhong)共七大在團(tuan)結、勝(sheng)利(li)(li)的氣氛中(zhong)圓滿(man)結束。毛澤(ze)東情(qing)緒飽滿(man)地站在主(zhu)席(xi)臺(tai)上,代表中(zhong)共中(zhong)央致閉幕詞(ci),他高度評(ping)價七大的歷史性作用,說(shuo)我們開了一個很(hen)好(hao)的大會,一個勝(sheng)利(li)(li)的大會,一個團(tuan)結的大會;號召(zhao)全黨要以“愚公移山(shan)”的精(jing)神,和全國人民(min)一起,下(xia)定決(jue)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sheng)利(li)(li)。

6月19日,中(zhong)共七屆一(yi)中(zhong)全會第(di)一(yi)次(ci)會議選舉毛澤(ze)東(dong)、朱德、劉少奇、周恩來(lai)(lai)(lai)、任弼時、陳云、康(kang)生、高崗、彭真、董(dong)必武、林(lin)伯渠、張聞天(tian)、彭德懷十三人為(wei)(wei)中(zhong)央(yang)政治局委(wei)員;選舉毛澤(ze)東(dong)、朱德、劉少奇、周恩來(lai)(lai)(lai)、任弼時為(wei)(wei)中(zhong)央(yang)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ze)東(dong)為(wei)(wei)中(zhong)央(yang)委(wei)員會主(zhu)席(xi)兼中(zhong)央(yang)政治局和中(zhong)央(yang)書記處主(zhu)席(xi)。這樣(yang),以毛澤(ze)東(dong)為(wei)(wei)核心的中(zhong)國共產黨(dang)第(di)一(yi)代領(ling)導集體建立起(qi)來(lai)(lai)(lai)了,這是歷史作出的選擇。

周恩來故事

一九四八年七月三十日,在西柏坡村,傾盆大雨從中午一直下到夜間。晚上十一點鐘,周恩來正在燈下批閱文件。警衛員前來報告:“附近工人住的兩孔窯洞塌了,有五個人被埋在里面,其中有四個工人和一個理發員。”這時,大雨下得很猛。周恩來立刻提起馬燈,手拿鐵鍬,冒著風雨趕到現場。他老遠就問:“怎么樣,人救出來了沒有?”一聽說土層太厚、大家還在挖,他就把身上的雨衣脫下往后一扔,拿起鐵鍬挖起來。一邊挖,一邊高聲說:“同志們快挖吧,一定要把我們的同志救出來。”他指揮一部分人突擊挖土,一部分人迅速準備擔架,并派人去叫醫護人員,以便爭取時間,把人救活。終于,四個工人死里逃生。周恩來穿著濕透的衣服,把現場看了看,再去檢查別的窯洞。
第二天,為事故中唯一的死難者理發員舉行了追悼會,周恩來寫了挽幛,還致了悼詞。
(高生)
一一九、中秋還梨
一九四八年在西柏坡周恩來住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樹。中秋節前后,鴨梨熟了。有時風刮掉一兩個梨,他讓警衛人員拾起來,送給房東。房東閻中云為了讓首長吃鮮梨,故意不摘。周恩來就和警衛人員一起動手把梨摘下包好,給房東送去。房東逢人便說:“我活了這么大年紀,從來沒見過這樣好的領導人。”
(高生)
一二○、當泥瓦匠
在西柏坡,周恩來了解到村里有幾戶貧下中農的房屋破漏,下雨時,水能流到炕上,他就組織二十多個工作人員成立“維修組”,深入到戶,幫助群眾修理房子。在一次修理房屋時,周恩來來了,他先看了看房子情況,然后卷起袖子,當上了泥瓦匠。他和大家一邊干活,一邊談家常;問人們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睡好。中午開飯時,老鄉給周恩來端來了香噴噴的烙餅炒雞蛋,可周恩來沒吃,卻隨手從旁邊的筐子里拿起個玉米餅子吃起來。
(高生)
一二一、夏收背麥
一九四八年,在西柏坡,周恩來和干部們參加夏收,他穿著一身褪了色的軍衣,握著鐮刀,干得渾身是汗。休息時,他還給大家宣傳革命道理,講革命故事。只要他來了,麥田里就歡聲陣陣,笑聲一片。麥子割完后,要往場里運,從小灘地到麥場有一里多路,周恩來見大家用肩挑,他也扛起一大捆,大家看到周恩來汗流滿面、濕透的衣衫貼到了身上,怕累著他,再三勸他不要再扛了。他笑著說:“干點活好哇!你們不是天天在干嗎?”
(高生)
一二二、小事關情
那是在一九五○年,有個小服務員比較頑皮,周恩來外出開會時,他便在總理辦公室鬧騰起來,把茶幾上的玻璃板也給打碎了。值班人員發現后嚴厲批評了他,并打算把他調離工作崗位。周恩來回來后知道了,為那個小服務員打圓場說:“小孩子嘛,不懂事,何必計較”。還有一次,周恩來乘車回西花廳,正巧一位年輕服務員騎自行車從樹蔭下急駛而來,在拐彎處險些與他的車相撞。服務員急了,雙手捏死了閘,結果連人帶車翻倒在地。周恩來見狀急忙下車,上前把摔倒的服務員扶起來,關切地問他摔傷了沒有?左看右看沒有問題,才回到車內。直到幾天以后,他還記掛著這件事,向人詢問這位服務員的情況。
(李華民)
一二三、何必留須
一九五一年春,周恩來因病要到大連去休養。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為了讓周恩來行動方便,真正能得到休息,就建議他暫時把胡子留起來,好讓人們認不出他。他聽罷,哈哈大笑,說:“我是總理,是人民的勤務員,怎么能把我和群眾隔開呢?!”來到大連后,周恩來利用這次機會到旅大各醫院慰問志愿軍傷病員,到附近參觀,深入群眾,搞調查研究。養病期間,大連、旅順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李華民)
一二四、十個兒女
有些人不能夠理解,周恩來夫婦無兒無女,何至生活得這樣清苦?留下錢做什么?一九五二年,周恩來在上海接見童年時代的同窗好友、表姐龔志如的時候,曾和她作過一次長時間的談話。龔志如曾提到:“可惜你們沒有兒女。”周恩來馬上回答說:“誰說沒有?我們有十個!”說著,伸出五個指頭,翻了一翻,并用目光征求鄧穎超的支持。鄧穎超含笑點了點頭。周恩來接著說:“十個!全是烈士的后代!全部由我們撫養和負擔。”其實,就人們所知道的,由周恩來夫婦撫養大的烈士子女,又何止十個呢?!他們夫婦從來都把這些烈士遺孤看成是自己家庭的成員。
(李華民)
一二五、擠車體驗
一九五四年的一天下午五點多,周恩來對秘書說:“群眾反映現在北京市公共汽車擁擠得厲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費一、兩個小時,今天咱們去乘公共汽車,了解一下情況,你們不要告訴保衛部門。”在北京圖書館汽車站,周恩來等群眾都上去了,才最后上了車。果然車上很擠,沒有空座,他往里走了幾步,手握住吊環,站在了中間。人們在擁擠中顧不上東張西望,汽車行駛了兩、三分鐘后,站在他對面的一個乘客才大聲叫起來:“哎呀!這不是總理嗎?”“總理?”“總理?!”車廂里立即活躍起來。人們紛紛讓座,周恩來堅決不坐。他揮動雙臂一個勁地勸大家坐。一個乘客握住他的手問:“總理,你那么忙,怎么還來坐公共汽車?”周恩來笑著回答說:“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嘛。”接著,就和乘客們攀談起來,問他們的姓名,都是哪個單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時間?下了公共汽車,又上了無軌電車,在北京城轉了大半圈。回來后,周恩來立即將有關領導同志找來,召開專門會議,討論和制定如何解決公共汽車擁擠問題的具體措施。他還指示:國務院各部門和有關單位,如有條件的話,都要用大車接送職工上下班。
(李華民)
一二六、夜送雨衣
一九五五年七月的一天深夜,周恩來還在緊張地工作著,突然下起了大雨。不一會兒,鄧穎超來到警衛戰士站崗的地方,手捧雨衣親切地對戰士說:“總理讓我給你送雨衣來了,快穿上吧!”接著,鄧穎超又說:“總理讓我轉告你,打雷下雨,不要在樹底下站崗,那樣有危險。”警衛戰士接過雨衣,望著周恩來窗前的燈光,望著鄧穎超雨中離去的背影,熱淚滾滾而下。
(李華民)
一二七、息息相關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間,廣西省一些地區發生嚴重自然災害,一些干部對救災未采取有力措施,餓死五百多人。周恩來聽了這一事件的報告后,心情極為沉痛,他說:“我們的國家制度所以優越,就是因為我們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我們的人民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必須與人民息息相關。不關心人民疾苦或者關心不夠,那是絕對不允許的。聽到這種事是使我們氣憤的,不管它是局部、一省、一縣,就是一件事,都應引起注意,都必須嚴肅處理。”
(李華民)
一二八、細話家常
一九五六年四月,周恩來觀察了鞍鋼幾個大廠后,特意到鞍鋼模范家屬王秀蘭家訪問。傍晚時分,周恩來一進門,見王秀蘭的愛人老楊夜班后還在睡覺,立即壓低聲音并回頭示意后面的同志不要高聲說話。王秀蘭認出是周恩來,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趕緊要叫醒老楊,周恩來輕聲制止了她。周恩來坐在炕沿上,喝著白開水,和這個工人家屬象一家人一樣親切交談著。他發現這個街道很偏僻,就問離商店有多遠、針頭線腦上哪兒買,吃水方便不方便;王秀蘭說都方便,周恩來才放心。這時外面不少小孩扒窗看,周恩來就問王秀蘭有小孩沒有,王回答沒有,周恩來說:“你知道,我也沒有小孩,外面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要好好培養革命后代。”并說:“你們街道干部做千家萬戶的工作,很辛苦,我要向你們學習。”他們親切地交談了一個多小時。一年后,省委負責同志到京開會,周恩來還問:“聽說鞍鋼王秀蘭有病,請替我問候她有啥困難沒有?”
(李華民)
一二九、訪問工人
一九五六年五月的一個晴朗的星期天,周恩來來到了石景山鋼鐵廠工人宿舍,當時僅是山坡上的四排平房。周恩來首先來到動力廠一個鉗工家里,小兩口高興地把周恩來迎進屋里。周恩來坐在床邊,和他們敘家常。當他聽說這個小伙子正在業余學校學習,就拿過課本,問他學到哪一課?“正學詹天佑這一課。”小伙子回答。“喔,這是我們中國偉大的工程師。”周恩來笑著說。又查看了小伙子的作業,夸他學得不錯,鼓勵他要努力學習。接著,周恩來又訪問了一個業余教員的家。當他要到一個老工人家訪問時,聽說這個老工人上夜班,正在睡覺,他連忙擺手,并輕聲說:“不打擾,不打擾,讓他好好休息。”“周總理來到了鑄造村!”消息很快飛遍了小小的工人村,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飛跑出來,看望周恩來。他們多么希望他多呆一會兒。
可是,太陽偏西,他就要離開了。工人們依依不舍地送行,周恩來俯下身子,把靠他最近的一個孩子舉起來,慈祥地笑著。
(李華民)
一三○、試熱降溫
一九五六年七月,周恩來冒著酷暑,風塵仆仆來到上海進行調查研究。當他深入到一家鋼鐵廠的轉爐車間觀察生產情況時,看到爐前工人操作時汗流滿面,熾熱難當,就非常關切地詢問車間負責人:“車間的溫度有多高?”回答:“有四十多度。”周恩來馬上提出疑問說:“我在夏天到過熱帶地區,那里的溫度就是四十幾度,但遠沒有你們這里這么熾熱。”他隨即指示:要關心工人的疾苦,改善工人的生產條件,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周恩來回到北京不久,國務院就向全國發出了《工業企業必須認真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緊急通知,并督促各地迅速做好這項工作。各地工廠企業的防暑降溫工作,很快得到改善和加強。
自己選吧~~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92034.html.

聲明: 我(wo)們致(zhi)力(li)于保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wu)法核(he)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與(yu)作(zuo)者取得聯系(xi),或(huo)(huo)有版權異議(yi)的,請聯系(xi)管理(li)員,我(wo)們會立(li)即(ji)處理(li),本站部分文(wen)字與(yu)圖片資源(yuan)來(lai)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xin)息之目的,若(ruo)有來(lai)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huo)侵犯(fan)了(le)您的合法權益,請立(li)即(ji)通知我(wo)們(管理(li)員郵(you)箱:),情況屬(shu)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shang)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