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寫的是人間草木,更是常識

六月雪 2023-07-27 13:02:38

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戳↑↑藍字 加 !

寫的是人間草木,更是常識文/圖片/紀小懶

此文在“慈懷讀書”首發

北方,一場盛大的麥收剛剛結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多多少少也會在生活中、在朋友圈中感受得到吧 連在外企工作的人都知道某個同事此時休年假,是要回老家幫父母收麥子;建材行業到了淡季,裝修的工地大都業已停工,因為麥收。

月初時,妹妹不知從哪里得了些麥穗,帶著麥芒,青黃相接的那種。小時候,把麥穗扔到火里烤一烤,麥芒燒焦,烤熟的麥穗捧在兩掌里互搓一氣,麥殼脫落下來,用嘴吹散,掌心只剩下顆顆飽滿的麥粒,一把掩到嘴里,滿口是新麥清香……

女兒已經讀高中了,真的從沒這么近距離地觀察過一株麥穗。

從來沒觸摸過一株麥穗的人,對“針尖對麥芒”之說,大概只能停留在想象的層面吧!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書,收錄的很多文章,是可以作為“常識”來解讀的。

“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山丹丹開花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這支流行歌曲很多人會唱,但山丹丹過一年多開一朵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讀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沒見過山丹丹花,也就知道了這個“常識”。

現在的人都很注重養生。我有個前領導每每會在茶杯里泡二十粒枸杞,他用數的,一顆不多,一顆不少。我們老家也把“枸杞”叫“狗奶子”,但“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卻是在《人間草木》里知道的。“采摘枸杞的嫩頭,略焯過,切碎,與香干丁同拌,澆醬油、醋、香油;或入油鍋爆炒,皆極清香。”汪曾祺是作家,更是美食家。

《槐花》一篇,只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提到“槐花“兩次,中間寫的是養蜂人。汪老問養蜂人“是不是棗花蜜最好”,養蜂人告訴他荊條花的蜜最好。“荊條是個不走眼的東西,而且我從沒見地荊條開花,想不到荊條花蜜卻是最好的蜜。”好,下次在超市里買蜂蜜,可以在眾多的蜂蜜里選“荊花蜜”了,只是真假就難辨了。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白糖。

誰的青春沒有迷茫過 汪曾祺也有。1946年,26歲的汪曾祺離開昆明去上海,途經香港。“我到上海,想去謀一個職業,一點著落也沒有,真是前途渺茫。帶來的錢,買了船票,已經所剩無幾。”因為等船期,他住在一個下等公寓,有一天忽然發現一個奇跡,“一顆芋頭!”陽臺上有一堆煤塊,煤塊里竟然長出一顆芋頭!“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里真是說不出的喜歡。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這篇《芋頭》,有沒有雞湯文的感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迷茫,都需要獲得生活的勇氣,那勇氣也許就是一片綠葉,也許是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

汪曾祺寫“四人幫”時期,玉淵潭湖岸攔了鐵絲網,鐵絲網也叫“鐵蒺藜”,因為勒得緊,柳樹長大了,把圍著的一圈鐵蒺藜長進了樹皮里。“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繼續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聯想到的一定也是人吧 一個人遭受了磨難,也會像樹一樣,把那苦難包裹起來,不斷長高長大,長得更好。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是可以把《人間草木》當作一本常識書來讀的。在這本書里,你也可以讀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以及,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的人文情懷。

你見過紫薇花嗎 你一定見過,只是不知道在公園里、街心花園里、小區綠化帶里看到的那種樹叫紫薇而已。“唐朝人也不是都能認得紫薇花的。”而白居易至少寫過三首關于紫薇的詩,“紫微郎”是唐代官名,即中書侍郎,白居易曾做過中書侍郎,所以自稱“紫微郎“。

汪曾祺在《紫薇》一文中引用《韻語陽秋》中的記載,一是“爪其本則枝葉俱動”,用指甲搔搔紫薇樹干上嫩膚,確實會枝葉俱動。所以如果你知道“癢癢樹”就會恍然大悟,發出“原來這就是紫薇啊”的感嘆吧!二是花期甚長,“花至七夕猶繁“,從春天一直開到秋天,所以如果你聽說過一種花叫“百日紅”,也就見過紫薇了。在這篇文章里,你還會知道,石濤和尚畫過一幅紫薇花,題的就是白居易的詩。

如果讀者好奇且好學,或許會到網上搜一搜石濤的這幅畫吧 可惜我沒搜到。

《人間草木》“北京的秋花“一欄收錄了《桂花》、《菊花》《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和《黃櫨·爬山虎》。汪曾祺先生建議“北京多種一點桂花。桂花美蔭,葉堅厚,入冬不凋。開花極香濃,干制可以做元宵餡、年糕。既有觀賞價值,也有經濟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他說“在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請北京文聯、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臘月,一次是重陽賞菊。那是文革前了。

汪曾祺曾被劃為右派,于1958年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果園的收獲》、及《葡萄月令》等文章,就是他在果園勞動期間的“所得”。我是看了這篇才知道“葡萄喜肥、喜水”的。他寫道:“葡萄喝水,像小孩子喝奶一樣使勁地嘬。葡萄藤中通有小孔,水可以從地面一直吮到藤頂,你簡直可以聽到他吸水的聲音。喝足了水,用小刀劃破它一點皮,水就從皮破處沁出滴下。”還有,葡萄收獲了,“裝筐要緊壓。得幾個壯漢跳上去壓。葡萄不怕壓,怕壓不緊,怕松。裝筐裝松了,一晃,就會破皮掉粒。水果裝筐都這樣。”

瞧瞧。這都是常識,我們普通人哪里知道 想知道,一是多觀察生活,二是多讀書。

汪曾祺寫花鳥蟲魚,人間草木,寫的是小令小品小情小調,賦予花草以靈性,人性以溫情,寫的也是生活是常識。那些被劃為右派下放勞動期間、甚至文革結束遭受不公正待遇期間的文章,也不見他的悲觀和抱怨,只有“我應該做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屁小說。“這樣的話,讓人忍俊不住。

他說:“我希望年輕人多積累一點生活知識。古人說詩的作用: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可以多識于草木蟲魚之名。這最后一點似乎和前面幾點不能相提并論,其實這是很重要的。草木蟲魚,多是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于草木蟲魚有興趣,說明對人也有廣泛的興趣。”

PS:感謝紀小懶老師授權使用他拍攝的照片,一張麥穗,一張紫薇。我遇到不認識的花草,通常會拍了發給他,向他請教,他也能叫得出很多鳥的名字。

——END——

6月11日-20日

我在“慈懷讀書”領讀《人間草木》

感謝 “慈懷讀書”

 ,簡書簽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新書 在當當京東亞馬遜淘寶天貓熱銷中,感謝支持。歡迎 : (ID:)

點“ ”進當當!年中活動滿100-50

《人間草木》|一草一木的生趣

以前的我很討厭散文,因為散文這種文體通篇都是描述性文字,或描繪情或描繪景,美則美矣,但是因為缺少了情節,讀之總叫人昏昏欲睡。所以我更喜歡小說,那一個個或悲或喜的故事,精彩紛呈、跌宕起伏,讓人欲罷不能。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的口味發生了改變,每每來到圖書館,總會不自覺的在一大堆散文書籍面前流連徘徊。

我喜歡過畢淑敏、張曉風、林清玄等很多散文家,最喜歡的卻是汪曾祺,我在微信讀書上零零碎碎地閱讀過好多他寫的文章,其中最喜歡的,是他的一本散文集《人間草木》,于是干脆借了紙質版的細細品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這本《人間草木》也算是汪老的代表作之一,再版了好多次,經典就是經典,每次閱讀都會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難怪有人說,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情,甚至是不同的地點,閱讀同一本書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人間草木》共分五部分,收錄了汪曾祺寫的花草蟲魚、旅行見聞、風土人情以及舊人舊事等。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里面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就是一些樸素平實的語言,但是卻給人一種通體舒泰的感覺。就好像三伏天剛從炎熱的外面回來,立刻汲取一瓢冰涼的井水喝下肚,從里到外清涼熨帖、舒適愜意。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以前讀到這句話,只覺得它字面很美,卻不懂它的禪意,直到讀了汪老的《人間草木》,我才領悟,原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就在這尋常的一花一樹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被鐵絲網纏繞的樹干,我是見過的,但是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為什么要把鐵絲纏在樹上?更沒有思考過這熟視無睹的現象會與人生有什么關系?

汪老在《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一文中這樣寫道:

你看,汪老非常巧妙地用鐵絲網代表了“四人幫”,拆掉鐵絲網就代表著正義戰勝了罪惡 。

他接著又寫:

雖然“四人幫”被粉碎了,但是受到迫害的人們的心理創傷是無法磨滅的,就像長進樹皮里面的那根殘留的鐵蒺藜。但是,“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這是著名哲學家尼采的名言,而汪老用“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完美的詮釋了它。

再如汪老在《紫薇》一文中寫道:

仔細一琢磨,你就能從這段話里品出不少哲學的味道,比如“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是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落下”、“不要走的太快,停下來等等靈魂”……

 張九齡有詩云:“草木有本心。”一草一木雖然沒有世界那么大,但是其本身所蘊含的道理卻與世界所蘊含的道理是相通的、一致的。“道法自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人間草木‖草木寄情懷,人間送小溫

《人間草木》于我而言,百讀不厭,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心煩氣躁時,拿出來讀上一章,心情也會慢慢平靜下來。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過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等散文集合而成。有人說,活得有趣的人,寫出來的書也是有趣的。

的確,他的文字是有溫度的。他用樸實卻不失美感,親切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般,把那些生活中的見聞娓娓道來,生動鮮活。

剛開始品讀時,讀到 谷子和狗尾巴草,葡萄和爬山虎,長得是很像 。我就被逗笑了,好有趣的聯想!很有道理!果然是個有趣的人!

而那句 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它簡直是瞎長 !很形象,讓我不由得想到,我家曾經那躥滿整個庭院的葡萄樹,簡直可以坐下面乘涼了。不過后來因為瘋長,又吃厭了,就把它砍了。如今讀到《葡萄月令》這篇,一時覺得非常親切。

更親切的是《昆明果品》里的胡蘿卜那段,我也愛生吃胡蘿卜。不過胡蘿卜嘛,還是家鄉田里新摘的好吃,鮮甜脆爽。如今在異鄉想吃,去菜市場一看,一點也不新鮮,不吃了!

《昆明的雨》一文寫了他看到倒掛在門上,能開花的仙人掌。倒掛在門上的仙人掌,那是家鄉家家戶戶都栽的扁金剛呀!記得小時候嘴饞,還摘扁金剛果來吃呢!雖然很危險,但是很甜的。

描寫學校食堂飯菜時,他抱怨魔芋難吃。更是讓我深有同感,作為一個從小吃到大的人,我也服氣這道菜的味道。若是不拌辣椒,這道菜的味道用方言說叫“淡出鳥來”。這不是罵人的話,作者解釋得很形象: 飯后不可張嘴——恐怕飛出只鳥來!

寫了好幾百字,都是在寫吃的,你是否疑惑,我這是寫跑題了?沒有,讀完這本散文集,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汪曾祺老先生就是個高級吃貨!走到哪吃到哪,還鼓勵大家勇于嘗試。在下佩服,比我會吃。

《夏天》里描寫的吃西瓜,用繩子懸掛在井里,“湃西瓜”,也是我最愛的吃法。用井水湃過的西瓜涼氣四溢,清爽宜人。而冰西瓜太寒了,奶奶一般不準我們吃。如今在外面的夏天,西瓜也只能直接吃了。

家鄉雨季的楊梅,也確實個大汁多,但我不曾吃過《昆明的雨》文中的“火炭梅”。楊梅微酸,吃多了牙軟,一般熬成冰糖楊梅湯,放涼后,我能連吃帶喝一大碗。

寫到這里,說說我喜歡這本散文的根本原因。這書三分之一在寫云南省的昆明,寫那里的風土人情。而我的家鄉在云南,我為家鄉的吃食和風景自豪。

我出來工作的時候,帶了一本《人間草木》,想家的時候,就看書。透過書里那些生動鮮活的景與物,看家鄉。

這書我最愛的一章,那肯定是《菌小譜》。讀著仿佛能聞到和嘗到菌子的鮮味,上個月看時,饞得我流口直水。我之前也寫了一篇有關家鄉野生菌的文。打住,說起菌子,那真是滔滔不絕。

家鄉的美食,也絕不止汪老先生筆下這些。在他的筆下,美景也好,美食也罷,讀完都頗有一番陶淵明“悠然見南山”式的淳樸寧靜,于平淡中見真情。

 最后,讓我以老先生筆下的句子結尾——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汪曾祺《人間草木》:一本讀了讓人安靜和溫暖的書

黑格爾說:“假如你不缺少發現美的眼光,那么,你在每個人、每件事物身上,都可以發現美,在受到美地吸引的同時,感受到很大的快樂。”

汪曾祺就是這樣有著發現美的眼光的人,他目之所至,都是閑情逸致,都是詩情畫意,絲毫沒有生活的沉重感,這就是他獨特之魅力。

汪曾祺的文字,淡雅和溫暖氤氳其間,柴米油鹽皆入味,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食一果皆有味,一人一景總在心。很生活,很溫暖,很感動!

每一次,他的文字都被記在了心上。像他的詩句“木香花濕雨沉沉”,像他寫秋葵,他寫梔子花,后來寫泰山,寫人物,雖是隨意的看,但看完之后仍覺歷歷在目。這是他的文字魅力,平淡純凈但不是空虛無味。是一種爐火純青的平實自然,充滿人間煙火氣味,又充滿閑情逸致的文人雅懷。

讀汪曾祺的文字,總會贊嘆他能輕描淡寫地連綴起一串生活圖景。他用極簡的筆,極淡的墨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

本書是汪曾祺先生墨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以一顆從容豁達的心寫出了世間的美好與靈動。他的筆尖下總是有著一連串的驚喜:清晨薄霧里帶著露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明亮、豐滿而使人豐滿的昆明的雨,飽漲著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樂的梔子花,巷子里賣楊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聲音,聯大那些令人難以忘卻的師友,抑或是沒有大喜大憂、沒有煩惱、無欲望亦無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閑看“活莊子”般的鬧市閑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對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種洗滌紅塵世俗的力量,賦予了作品純真的生命力。

《人間草木》,寫的是草木,道的是人間五味。《人間草木》帶著植物的清新,在眼前鋪展出一片柔軟綠意。

人間里的一花一草,一鳥一木,一人一物一事,在汪曾祺筆下好自然,沒有大起大落,但小情小調小活潑,卻是讓人賞心悅目。就像收到一份禮物,不是大驚喜的那種禮物,而是小確幸的那種,心里綿長著歡喜著。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往往這些煙火氣,更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書中汪曾祺提到,別人以“平淡”二字評價其作品。我卻不以為然,生活原本就是淡如白開,而汪老以樸實風趣的筆觸,為生活增添色彩,讓我們發覺生活中的趣。

全書,用一個字形容就是“雜”,花草樹木、水果蔬菜、南北飲食、書法字畫、名山大川、樓臺建筑、歷史現代、名人紀事皆有涉獵。通過汪曾祺的筆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一切都顯得鮮活盎然,充滿了詩意的生活趣味和哲理。;以一顆從容豁達的心寫出了世間的美好與靈動。

書里有岳南《南渡北歸》的西南聯大軼事和大師風范;有梁實秋先生《老去是生命的禮物》歲月沉淀,時光美好和《雅舍談吃》的小吃大作、食髓知味;有老舍先生《真正生活者》的苦中作樂,怡然自得;更有劉墉《花癡日記》里風物人情,氣象萬千;雖不可說一篇《人間草木》涵蓋各位大師的作品經典,但是《一果一蔬》《季節的供養》《四方游記》《聯大師友》《從容而安》也把這些大家獨立成書的風情軼事,在自己的筆下躍然紙上!

最讓我看得入迷的是他寫的聯大師友的故事,西聯南大是由三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臨時成立,這里發生過好多故事,跑警報、師生在戰亂中學習等。電影《無問西東》中,跑警報應該也是出自這里吧!

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筆創造了一個隨遇而安、恬淡安閑的美好世界。

這是一本讀了讓人安靜和溫暖的書,這是一本看似樸拙卻十分精致的書,這是一本看似記錄普通生活,卻有詩情畫意的書。

本書無疑是令人舒適的,如夏日微風,如冬日暖陽,無一不透露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讓人讀之心生歡喜,心情舒暢。

良辰美景終成憶,人間草木皆有情。人間有情,草木有情,是人間賦予草木感情,也是草木寄托了人間情感。人生,是很美好的。花草蟲木,山川流水,人間值得。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很多景致和美食都是可遇不可求,就像汪曾祺的這份灑脫和通透,需要用一生去咀嚼和參悟。用生活去治愈生活,用文字換取片刻的自由。

讀完汪老的《人間草木》,像是吃了一頓家常便飯,舒服,安逸,平靜。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境大部分時候都是平靜安寧的,汪曾祺用一顆熱愛生活的赤誠之心,寫盡人間煙火氣。用平實的筆觸描繪了人物,風俗,食物,瓜果,讓人覺得人間可真有意思,世界真有意思,活著真好,他沒有刻意宣揚什么,就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讓你領會了真善美和人間至味,產生各種向往。讀人間草木,猶如飲蜂蜜水,溫和潤澤,滋養身心。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會是平平淡淡,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對待每一個人,靜觀每一草木,我們就能品味到生活的味道,歲月的沉淀!

人間草木,也是清歡。捧一杯茶,于樹蔭下,窗前,慢慢讀來,歲月靜靜地流去,人生漸漸地豐滿起來。

愿草木有情,人間有愛,你我于生活中照見從容和喜悅。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

 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人間草木》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一)《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著點詩意。“人間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著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說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溫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二)《家園》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小品文了, 從中,能處處感覺到作者對家園的思念和留念,這種東西, 也許永遠只能夠淺淺的表述吧。

基于顏色描述家的印象和概念。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小時候的兒歌。

描述各種味道。

蟬,蜻蜓,土蜂,螳螂,故鄉的鳥,園中的花。描述的繡球花,夾竹桃,含羞草,荷花,槐樹,

葡萄的故事:

通過故事引入:“葡萄”和“爬山虎”,就從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他對葡萄蠻了解的。包括了各種葡萄的種類:玫瑰香,馬奶,金鈴,秋紫,黑罕,白拿破侖,馬勒斯坦,虎眼,牛心,大粒白,柔丁香,白香蕉。 好吧,我承認,我只知道葡萄而已,它的種類,根本分不清。 可見,植物學的知識也需要懂一些的。

葡萄月令:

一月,葡萄在地窖,二月,葡萄種在土里,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澆水,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六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七月,葡萄膨大了,8月:葡萄著色;之后下葡萄,裝車,走了。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窖。作者這樣寫,葡萄的生活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山東菏澤: 黃巢故里,還有菏澤的牡丹花,非常動人,看了《牡丹》,講到了山東的牡丹花,運到了廣州花市,進行交易。

喜歡的短文:《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容齋隨筆》等。

《昆明的果品》: 寶珠梨。石榴, 石榴酒。桃, 楊梅,木瓜,地瓜,胡蘿卜,核桃糖,糖炒栗子,這是作者生活在西南聯大時的記憶,描述了飲食, 非常生動。 真的很喜歡。

最后的一個結尾,也是非常動人的。 描述了板栗樹林,如入畫境。

《昆明的花》: 張岱描述了“滇茶”,描述了云南的茶花。茶花;櫻花;看了汪先生描述的櫻花,自己開始慢慢寫櫻花了。 蘭花:從作客入手 ,寫作。蘭花,君子蘭, 這種花兒,也體現了主人的性情。

緬桂花: 昆明的緬桂花極多,類似于芙蓉花之于長沙一般,作者的描述,很是動人,也可以借用類似的手法 ,描述長沙的芙蓉花。粉團花:康乃馨: 夜來香;美人蕉,波斯菊,葉子花,報春花,這些描述真的很動人,感謝。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三)近幾天,我讀了汪曾祺的《人間草木》,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作者的語言風格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的語言平實,質樸,但饒有趣味。他的作品中盡是小橋流水,小四合院,小胡同等別致的景象,卻極少有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面。他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魚蟲,娓娓道來,不像是一位偉大作家的作品,而像是在聽一位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在講故事。

例如在第一篇文章《葡萄月令》中,就突出的體現了他的平實與質樸:一月下大雪;二月刮春風;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澆水;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六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七月葡萄“膨大”了;八月葡萄“著色”;九月給葡萄噴波爾多液;十月有別的農活,去割稻子;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每一段之前的這句話,詳細地記錄了每一個時間段應做的事。這些句子短小,精煉,沒有華麗的修飾,但讀起來并不顯得單調,不但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還使文章結構更加清晰。

在《胡同文化》中,作者寫到了胡同里的吆喝: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片,搖動做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我們也曾經學過關于胡同中吆喝的課文,但那篇文章中突出地寫了吆喝的聲音,腔調,而作者卻把胡同里吆喝的人用的特殊工具即發出的聲音都寫得十分真切,更說明他對這些人的觀察十分細致,體現了他對北京胡同的熱愛和對北京民俗的獨特感情。

書中還有對于花,蟲的描寫:我家的后院有一棵紫薇。這棵紫薇有年頭了,主干有杯口粗,高過屋檐。一到放暑假,他開起來,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半邊還有許多不規則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他是幾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一個枝子上有許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嚷嚷。在亂哄哄的繁花之間還有許多趕來湊熱鬧的黑蜂。這種蜂不是普通的蜜蜂,個兒很大,有指頭頂那樣大,黑的,就是齊白石愛畫的那種。我到現在還叫不出這是什么蜂。這種大黑蜂分量很重。他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須,這一穗花就叫他壓得沉了下來。他起翅飛去,花穗才掙回原處,還得哆嗦兩下。讀到這里,紫薇花與黑蜂互相嬉鬧的畫面頓時浮現在我眼前。我也曾經見過蜜蜂在一棵長滿鮮花的樹上采蜜,覺得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作者筆下,一切仿佛都像人一樣,可以玩耍,交談。亂嚷嚷,湊熱鬧,抱住,掙回等都寫出了這一點。

汪曾祺的作品語言風格獨特,觀察事物的視角獨特,這是我喜歡他作品的最大原因。

我精心推薦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2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