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河東先生」,又稱「柳柳州」。出身河東柳氏。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游記寫景狀物,多有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等。源自:中華好詩詞
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最具特色的文學作品,其代表作是作者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而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寫的“永州八記”。作者在這些作品中,一方面用清新的筆觸對永州的佳山異水作了精細的摹寫,繪狀傳神,給讀者以極高的美學享受;另一方面,又時時在山水景物的描寫刻畫中寄托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后的憤激與感慨。《鉆鉧潭西小丘記》寫的是一座無名小山,因為寫景中融鑄著作者的感情,所以很有個性,把小山也寫的很有個性。鈷鉧,熨斗。鈷鉧潭,永州山水之一。它的形狀有點像熨斗。這是柳宗元給它起的名字。“八記”中有一篇《鈷鉧潭記》,這篇“小丘記”即寫鈷鉧潭西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山。“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B>是說,發現西山(也在永州,有《始得西山宴游記》一篇)后第八天,沿著西山口向西北走二百步,又發現了鈷鉧潭。從鈷鉧潭向西二十五步,在那水很急、很深的地方是捕魚的堰(魚梁,在河中用土石壘成堰,中間留缺口,可放魚笱捕魚)。過了這魚梁的上邊是一座無名的小山,山上生長著竹子和樹木,而且有很值得觀賞的石頭。小山上石頭相當傲慢地向上突起(突怒,聳起的樣子。偃蹇,傲慢的樣子)。從地上冒出好像頂著出來,這些石頭好像競爭著表現自己的奇形怪狀,這樣的石頭幾乎數不過來,好多好多。那高聳著的一個挨著一個是向下傾斜的(嵚然,高聳的樣子。累,重疊),其精神形狀就好像牛馬從山上奔下來到小溪里去飲水一樣,那向上的石頭就像獸角一樣排列著、傾斜著(沖然,向上前進的樣子。角列,像獸角一樣并列),這種石頭精神狀態,就好像熊羆這類大野獸登山一樣。文章起始,敘述發現小丘經過之外,集中突出地寫山上石頭之美,這里有柳宗元特殊的審美情趣。他把無知的、靜止的石頭寫得有動態,有生氣,如同一組刻畫生動的、凝瞬間動態于靜止之中的雕塑群,形神兼備。“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這些石頭經他這樣一描寫,好像身受壓抑而不馴服,傲岸不群,與世抗爭,奔突著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活力。柳宗元所以如此生動地刻畫山上的石頭,同他身為“孤囚”卻在內心騷動著強烈的抗爭情緒是有密切關系的。被貶后,他表示:“省而不疚,雖死優游。”(《憂箴》)(反省之后我覺得沒什么過錯,盡管我死了也是安詳的)堅持理想,不以為非。但也正因為這樣,罪謗交積的處境才使他無法忍受。一天天變著法罵他,又貶到這樣地方,他無法忍受。“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為此戾也。”(《懲咎賦》)(從前我把我的志向策劃的那么好,我的本質是非常好的,現在為什么受到如此大的罪過?)所以抗議、激憤之情,反復出現在他筆下。這種情懷使他在接觸自然時,便不是待之以超然物外的散淡心情,而是使山水染上作者自己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感情色彩。他之欣賞形態特異的奇石,恰是因為他從石頭中看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寫在文章中的已經不是自然形態的石頭,而是人化的自然,是主觀的創造,從中表現了作者的強烈憤懣。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冷之狀與目謀,漕澄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B>是說,山之小不到一畝,可以把它包舉而為己有。打聽一下這小丘的主人是誰?說,“唐家一塊閑置不用的地,想出賣而賣不出去。”打聽一下要多高價錢,回答:“只要四百錢。”(唐朝貨幣多用“文”和“貫”。一貫是一千文,這里可能說的是四百文。若是四百貫,一貫能化銅六什,那價錢就太高了。而四百文則價錢低廉。)我很喜愛這座小丘,于是就買下了它。(李深源、元克己是柳宗元在永州的朋友。)當時李、元和我一同游這小丘,見我買下了這小丘,都非常高興,發現這塊地方是出乎意料的。于是立即取來一些工具,把一些雜草都鏟掉了,把長得雜亂無章、不好看的樹木也破掉了,把砍下來的惡木、雜草一把火燒掉了。經過這一番修理之后,秀美的樹挺立起來了,長得很漂亮的竹子也都顯示出來,供玩賞的奇石也都顯現了。這景觀很美了。在這小山上向四周去看,遠望,所看到的是高山、浮云、溪流,鳥獸的遨游,全都非常快樂,呈現出自己的工巧和技能,把這技巧呈現在這座小山之下。鋪上席子,放上枕頭,躺在上面,那清幽寧靜的景色就和自己的目光相接,那非常好聽的流水聲就與自己的耳朵相接。這是說眼睛所見的是清幽寧靜的景色,耳朵聽到的是很美妙的流水聲。安閑而空虛境界與自己精神相接,即自己精神感到非常安閑、虛空(忘懷了許多煩惱的事情),深幽而寧靜的境界與自己內心相迎合,即心理產生深幽而寧靜的情態。(“悠然而虛”、“淵然而靜”,既是小丘所形成的景觀境界,也是觀賞人本著自己的精神狀態和客觀自然相結合以后產生的一種心境)。不滿十天就得到了非常優美的地方兩塊:一是鈷鉧潭,一是鈷鉧潭西小丘。盡管古代那些好發現自然、喜好自然的人,也許他們也沒達到像我這樣的程度。文章的第二部份,寫敘述購買和整理小丘的經過及對自然景觀的享受。這部分描寫,是逐層推進的。先是環視全局、由近及遠的表層描寫,再推進到枕席而臥以后視聽感官的感受,最后進入“悠然而虛”、“淵然而靜”的深層境界,這樣的境界是自然景觀與作者的精神融合的結果,既是寫景,也是寫情。悠然淵然的虛靜,也就是“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記》),在這樣的物我冥合的境界中,塵俗的榮辱拘牽都不復存在,精神得到凈化。這種凈化,也是作者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精神狀態。但是,即使這樣的心境,也是不能保持長久的。正如他在與友人書中所說:“仆悶即出游,……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負墻搔摩,伸展文體,當此之時,亦以為適。然顧地窺天,不過尋丈,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為舒暢哉?”(《與李翰林建書》) (我悶了就出外游山水……偶而看到一些好樹好石頭,心情為之一顫。過去之后又不快樂了,就好像一罪犯被拘囚在監獄里一樣,一碰到好天氣,自己就靠著墻搔一搔,摩一摩,活動一下支體,當這個時候,也覺得很舒服。再看天地有多大,不過是一尋一丈之間,終于自己還是出不去,那怎么能夠總是感到很舒暢呢?)盡管是好天氣,也只是偶爾舒服一下,只要一看自己的處境,立刻就會感到煩悶了。因此,這座小丘給予他的暫時舒暢隨即轉換為面對現實的不平之感了。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鄂、杜,則貴游之土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是說,以小丘這勝景,把它放在長安一帶貴游之地(沛、鎬、鄠、杜都是長安附近的地名,多是豪門貴族居住之地。這里指長安貴游之地),那富貴游賞之士一定會爭著來買它,即使它每天增價千金,越發難買到手。現在這么好的地方卻閑置在永州這個地方(這是荒僻之鄉,沒人能賞識這小山的美),農民、漁夫他們不能欣賞這座小山,到這里來認為它很不好,所以僅僅四百錢,連年都賣不出去。可我同我的朋友們反而得到了它,很高興。這種情況是這小丘真的有遇合嗎?(小丘與我們間有了知遇的關系了)。所以把我這篇文章寫到石頭上邊,目的是用這文章祝賀這小山的遭遇(終于得到了能欣賞它的人,欣賞這是那小丘的福運)。此文最后一段,作者以小丘自比,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寫小丘之被棄置窮僻之鄉,勝景全被埋沒,實際上就是抒寫作者反遭遺棄埋沒及在貶謫中的憤懣不平。 </B>這篇文章初讀時不會覺得它有什么好處。若把文章寫作背景加以介紹、深入了解之后,尤其是柳子厚寫這些文章時的心情,那游記會有更深層的含義了,其欣賞趣味也就會更濃了。 柳宗元被貶永州以后,在其內心深處,并未誠惶誠恐地輕意否定自己(認錯了),也沒有消極的自我調節(即以超然淡忘去求得心理的平衡)。他始終認為,當初的改革活動是正確的,但因“年少氣銳,不識幾微”(《寄許京兆孟客書》)(年輕氣盛,對一些微妙的東西不太懂) “性又倨野,不能摧折”(《與裴塤書》),(性情又強傲,不肯收斂,不肯受人摧折、捉弄),終于獲罪,他自認是忠而獲咎,罪不當罰。不公道。被貶荒僻之鄉,已是沉重打擊;既貶之后,整個社會并未停止對革新的攻擊、迫害。“嗔罵者尚不肯已”(同上)(謾罵革新的人還不肯停止)。他在《與蕭翰林俛書》中敘述當時的情況:“飾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悅讎人之心,日為新奇,務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輩坐益困辱,萬罪橫生,不知其端。”(那些裝飾聰明才智來求官的人,越發罵他們,以取悅仇人的歡心,變著法來罵,越罵越出奇。用這種辦法來加速對有錢、有勢人的提拔,而我們這些人就更加困窘和侮辱,所有的罪名都加在頭上,不知由來,真是莫名其妙)。他被貶之后,一方面是罪不當罰,一方面仍是加以攻擊、壓抑、迫害。在如此險惡卑污的環境中,柳宗元一方面憤懣不平,一方面感郁凄愴,精神上的痛苦是十分強烈的。他把自己的痛苦表現于詩文之中,“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自己被投放在山水之地,就放情詠離騷----不得志者歌唱,表內心痛苦),這就成了他在永州的文學創作的基調。山水游記雖以自然為對象,在他筆下卻也鮮明地著有這樣的主觀色彩。 這篇文章在藝術上的第一個顯著特點是采用了化靜為動、把山水景物人格化的手法。本無生命的山、石、云、溪,在作者筆下或則有如血肉之軀,或則似乎善體人意,給讀者十分鮮明、深刻的印象。如第一段中作者描寫小丘之石“負土而出,爭為奇狀”,“爭為奇狀”四字寫丘石似乎有意以各種各樣的姿態形狀爭巧斗奇,表現自己。這就比一般地說丘石“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之類要生動得多。接下去作者具體描寫丘石形狀:“其嶺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有了“若牛馬”,“若熊羆”六字,已經使石頭具有了較為鮮明的形象,只是還不夠生動。作者又添上了“飲于溪”、“登于山”六字,這就化靜為動,把塊塊石頭全寫活了。第二段,作者寫小丘經過整理之后面目一新,自己游于其中,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作者寫道:“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邀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高山、浮云、溪流、鳥獸本皆無情之物,但此時在作者眼中、它們都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小丘之下,向作者獻巧呈技。這就更生動地表現了作者此時的愉悅心情。枕臥其中,目所見為天宇清冷之狀,耳所聞為泉水瀯瀯之聲,心神所感受到的為一片幽靜清虛之氣氛。但作者不是這樣說,卻偏說是這些風光聲色紛紛主動來與我的眼耳心神相謀。這就反客為主,把風光景物寫活了。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描寫、議論和抒情的有機結合。一二兩段以敘事、描寫為主,而抒情、議論已在其中。作者因遭受政治打擊而貶滴永州,他把這些無人過問的偏僻地的奇山異水看作是和自己有著相同不幸的失意者,對它們寄予無限同情。因此,他在看到這有奇石、美竹、嘉木、清溪卻“貨而不售”的小丘之后,立即“憐而售之”’,井親自動手加以整修。對自己“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感到大喜過望,認為“雖古好事之士,或來能至焉。”仔細咀嚼這些充滿了感情色彩的敘述、描寫文字,我們不難品味出作者以小丘自比,抒發其懷才不遇之憤的言外之意。第三段則以議論進一步點明了這層含義。這一段的議論正是建立在前兩段描寫的基礎之上。前兩段的描寫中愈是把小臣景物寫得美,這里的議論也就愈是有力。本文的第三個特點是詞句的簡練精潔,語不虛設。文章開頭”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已暗含下文“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之意,前后照應,嚴絲合縫。寫石之高聳曰“突怒偃蹇”、狀丘之小曰“籠而有之”,遣詞力避熟濫,造句務求警醒,這語言文字運用上的成就也為全篇生色不少。這篇山水游記,把自然山水與作者的主觀感受融為一體,所寫的是作者心靈、審美情趣所镕鑄創造的自然美,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和抒情意味,“文有詩情”(林紓《柳文研究法》),是它的一大特色。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原文、翻譯及賞析1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
散上峰頭望故鄉。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注音:
hǎi pàn jiān shān sì jiàn máng ,
qiū lái chù chù gē chóu cháng 。
ruò wéi huà dé shēn qiān yì ,
sàn sh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 xiāng 。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翻譯:
海邊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怎能讓此身化作千千萬萬,撒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字詞解釋:
⑴與: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長沙)人,龍安海禪師的弟子。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柳宗元。上人:對和尚的尊稱。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華:京城長安。親故:親戚、故人。
⑵海畔:畔,邊。柳州在南方,距海較近,故稱海畔。劍铓(máng):劍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
⑷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作者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千億:極言其多。《詩經·大雅·假樂》:“千祿百福,子孫千億。”
⑸散上:飄向。一作“散作”。峰頭:山峰的頂端。望:遙望。故鄉:這里指長安,而作者的家鄉在河東。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背景:
此詩作于柳州。柳宗元從永州司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懷友望鄉,愁思郁結。為了排遺愁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見四野群峰皆如劍鋒,更觸動愁懷,真是“登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湘口館》)。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寄給京城長安親友,以表達對他們強烈的懷念之情。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賞析:
柳宗元這首詩,通過奇異的想象,獨特的藝術構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盡量傾吐了出來;它的抒情方式,是屬于嚴羽《滄浪詩話》里所說的“沈著痛快”一類。
詩題標明“寄京華親故”。“望故鄉”而“寄京華親故”,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希望在朝舊交能夠一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癘之地。
詩的第一句是寫登覽所見的景色,廣特的風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蘇軾說:“仆自東武適文登,并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铓。誦子厚詩,知海山多奇峰也。”(《東坡題跋·書柳子厚詩》)可見“海畔尖山似劍芒”,首先是寫實,是貼切的形容。不僅僅是形容,同時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聯想的巧妙的設喻。劍芒似的尖山,這一驚心動魄的形象,對荒遠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腸的感覺。
自永貞革新失敗,“二王八司馬事件”接踵而來,革新運動的骨干均被貶在邊遠之地。十年后,這批人有的已死貶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與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復出為邊遠地區刺史。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使他有“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別舍弟宗一》)的感喟。雖然回不到京國,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親友。他曾寫過“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詩句,這與此詩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都是觸景生情,因景托喻,有異曲同工之妙。
“割愁腸”一語,是根據“似劍芒”的比喻而來,由山形產生的聯想。三、四句則由“尖山”進一步生出一個離奇的想象。前面已談到,廣西的山水別具風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聯屬。韓愈詩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設喻。登高遠望時,無數山峰就像無數巨大的石人,佇立凝望遠方。由于主觀感情的強烈作用,在詩人眼中,這每一個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雙眼睛眺望京國與故鄉,是不能表達內心渴望于萬一,而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遠望故鄉,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個分身法,將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每個峰頭站上一個,庶幾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心愿。這個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準確傳達了詩人的眷念故鄉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雖然離奇,卻又是從實感中產生,有真實生活基礎,不是憑空構想,所以讀來感人。
此詩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樣,都是寄懷之作,通過登臨所見,觸景傷情,抒發懷念友人和故鄉之情,只是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七律,詩中托景抒懷,曲折傳情,意在言外。這首詩是七絕,詩中熔情入景,用淺顯的`語言來描寫內心中隱情,表現得鮮明突出。二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這首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后世評價:
1.蘇軾《東坡題跋》卷二:“韓退之詩云:‘水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柳子厚詩云:‘海上尖山若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陸道士云:‘二公當時不相計,會好做成一屬對。’東坡為之對云:‘系懣豈無羅帶水,割愁還有劍鋩山。’此可編入詩話也。”
2.蔡啟《蔡寬夫詩話》:“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嘆,發于詩者,特為酸楚。”
3.周紫芝《竹坡詩話》:“柳子厚《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云:‘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議者謂子厚南遷,不得為無罪,蓋未死而身已在刀山上。”
4.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顧璘曰:悲語。周珽曰:留滯他山,愁腸如割,到處無可慰之也。因同上人,欲假釋家化身神通,少舒鄉國之想。固遷客無聊之思,發為無聊之語耳。
5.瞿佑《歸田詩話》卷上:“柳子厚詩:‘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或謂子厚南遷,不得為無罪,蓋雖未死而身已在刀山矣。此語雖過,然造作險諢,讀之令人慘然不樂,未若李文饒云:‘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碧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雖怨而不迫,且有戀闕之意。”
6.鄺露《赤雅》卷中:“陽朔諸峰,如筍出地,各不相倚。三峰九嶷,折城天柱者數十里,如樓通天,如闕刺霄,如修竿,如高旗,如人怒;如馬嚙,如陳將合,如戰將潰,漓江荔水,捆織其下,蛇龜猿鶴,焯耀萬態,退之‘水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子厚‘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子瞻‘系懣豈無羅帶水,割愁還有劍鋩山’;魯直‘桂嶺環城如雁宕,蒼山平地忽蟻封’。皆實錄也。”
7.楊庶堪《論詩絕句》:“劍鋩愁腸海上峰,始知愁苦易為工。柳州山水堪供老,萬里投荒別淚紅。”
8.卞孝萱《柳州山水與柳宗元詩》:“柳宗元寫柳州的江流、榕樹、山峰等,皆絕妙。堪稱柳州的山水與柳宗元的‘愁腸’之結晶。”
9.羊春秋《唐詩精華評譯》:“這首構思奇特的抒情小詩,把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不平之氣,沉著痛快地傾吐出來,撞擊著人們的心扉,產生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詩的第一二句,以劍的鋒鋩喻海畔的尖山,又聯想到自己的‘愁腸’正是它割斷的。這是詩人遙望京華而無法歸去的愁苦感情。詩的第三四句,進一步想入非非,竟欲化身千億,共望故鄉,其情之深,其望之切,通過這樣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柳宗元文學作品 :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柳宗元個人資料 :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原文、翻譯及賞析2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譯文及注釋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海邊的高聳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
海畔:畔,邊。柳州在南方,距海較近,故稱海畔。劍铓:劍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假如能將此身化作萬萬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
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作者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千億:極言其多。散上:飄向。一作“散作”。峰頭:山峰的頂端。望:遙望。故鄉:這里指長安,而作者的家鄉在河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海邊的高聳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
假如能將此身化作萬萬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
注釋
與: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長沙)人,龍安海禪師的弟子。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柳宗元。上人:對和尚的尊稱。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華:京城長安。親故:親戚、故人。
海畔:畔,邊。柳州在南方,距海較近,故稱海畔。劍铓(máng):劍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
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
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作者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千億:極言其多。
散上:飄向。一作“散作”。峰頭:山峰的頂端。望:遙望。故鄉:這里指長安,而作者的家鄉在河東。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作者在柳州所作。柳宗元從永州司馬改任柳州刺史后,為了排遣愁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見四野群峰皆如劍鋒,更觸動愁懷。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寄給京城長安親友。
賞析
此詩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前兩句以劍喻山峰,謂其割人愁腸,“割”字照應上句“劍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兩句由峭拔似劍铓的群峰進一步產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億,散上諸峰以望故鄉。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穎,作者謫居的愁苦與望鄉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達得深摯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詩的第一句是寫登覽所見的景色,廣西獨特的風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蘇軾說:“仆自東武適文登,并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铓。誦子厚詩,知海山多奇峰也。”(《東坡題跋·書柳子厚詩》)可見“海畔尖山似劍芒”,首先是寫實,是貼切的形容。不僅僅是形容,同時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聯想的巧妙的設喻。劍芒似的尖山,這一驚心動魄的形象,對荒遠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腸的感覺。
自永貞革新失敗,“二王八司馬事件”接踵而來,革新運動的骨干均被貶在邊遠之地。十年后,這批人有的已死貶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與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復出為邊遠地區刺史。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使他有“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別舍弟宗一》)的感喟。回不到京國,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親友。他曾寫過“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詩句,這與此詩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都是觸景生情,因景托喻,有異曲同工之妙。“割愁腸”一語,是根據“似劍芒”的比喻而來,由山形產生的聯想。
三、四句則由“尖山”進一步生出一個離奇的想象。前面已談到,廣西的山水別具風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聯屬。韓愈詩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設喻。登高遠望時,無數山峰就像無數巨大的石人,佇立凝望遠方。由于主觀感情的強烈作用,在詩人眼中,這每一個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雙眼睛眺望京國與故鄉,是不能表達內心渴望于萬一,而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遠望故鄉,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個分身法,將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每個峰頭站上一個,庶幾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心愿。這個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準確傳達了詩人的眷念故鄉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雖然離奇,卻又是從實感中產生,有真實生活基礎,不是憑空構想,所以讀來感人。
此詩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樣,都是寄懷之作,通過登臨所見,觸景傷情,抒發懷念友人和故鄉之情,只是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七律,詩中托景抒懷,曲折傳情,意在言外。這首詩是七絕,詩中熔情入景,用淺顯的語言來描寫內心中隱情,表現得鮮明突出。二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這首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高等學科研究項目(湘財教指[2011]91號)11C0588魏晉詩歌:情景理的異化與復歸。鄧凌云永貞元年(805)至元和九年(814)十年間,柳宗元謫貶永州司馬,身同羈囚,慈母離世,交游解散,羞與為戚,孤寂貧病,憂戚難已。然而?羈囚??棄地?兩相遭,山水撫慰了那顆憂傷孤寂的心靈,他發現了永州山水的原生態美:?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1]762;于?唐氏之棄地??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1]765。并以細膩冷峭的文筆,表現了人所未見、未言的永州自然山水原生態之美??荒寂、幽邃與清寒美!柳子不幸而幸,永州山水詩文(約90首詩與約20篇山水記及少數幾篇賦序)使其卓然自成大家;永州有幸,?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
一、荒蕪寂寥的原生態環境
(一)荒蕪
?永州于楚為最南,狀與百越相類。?[1]801柳宗元《囚山賦》描狀了此地山勢地形之荒惡、耕作條件之惡劣,并氣味臊穢、荊棘叢生、虎咆豹嗥與氣氛的荒寒陰森:?楚越之郊環萬山兮,勢騰涌夫波濤。紛對回合仰伏以離迾兮,若重墉之相褒??欣下頹以就順兮,曾不畝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漬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攢林麓以為叢棘兮,虎豹咆闞代狴牢之吠嗥。?[1]63柳悶則出游,游則有意無意選擇?棄地?或荒村、荒丘,以增加表現對象的荒寂美。鈷鉧潭西小丘是?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1]765;龍興寺之東丘?其始龕之外棄地,余得而合焉?[1]748 ;鈷鉧潭上田亦是可有可無,與棄地同,村民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1]764。他如造化之奇的小石城山,因?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一伎?[1]773;?中幽麗奇??紛紅駭綠?的袁家渴,?永之人未嘗游焉?[1]769 ;有泉幽幽然、?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的石渠,亦?未始有傳焉者? [1]770。
這種荒蕪、荒野甚至荒穢的山水,體現著作者?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730 的生態美學觀。如崔中丞所建之萬石亭所在原為?臨于荒野藂蔭之隙,見怪石特出?[1]735。韋使君新堂所在原為雜草毒卉、蛇虺貍鼠成堆的穢墟:?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1]733再看被聚焦的荒村??《秋曉行南谷經荒村》①: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天氣凄寒,詩人冒冷霜晨游。中四句極寫荒蕪景狀:黃葉覆溪橋,可見人煙稀少,絕少人行;幾株古木,平添荒寂氣氛;花是不成片不足觀的稀稀落落幾朵寒花;泉流像要枯竭似的時斷時流。作家卻因這種荒蕪、荒寂之美,而忘卻了心計與巧詐之心,并為其出行驚動了麋鹿而生愧疚。這種因人而彰的荒寂美屢見于詩:泉是未被汲飲的荒泉,?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夏初雨后尋愚溪》)山是落了葉的寒山,路是饑獸嗥叫的荒蹊,人是期耕俟蠶的饑荒人,?木落寒山盡,江空秋月高??澗急驚鱗奔,蹊荒饑獸嗥??饑食期農耕,寒衣俟蠶繰?;(《游南亭夜還敘志》)所居之丘是無人過問的荒丘,所見唯蓬艾、蜘蛛,?臺館葺荒丘,池塘疏沉坳??庭階植蓬艾,隙牖懸蠨蛸?。(《游朝陽巖遂登西亭》)
(二)寂寥
柳謫永,始居瀟水東岸龍興寺、法華寺,并于法華寺構西亭。對此種居高臨遠、寂靜開闊之境多有描狀:?龍興,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極,辟大門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曠也?[1]748 ;?法華寺居永州,地最高??廡之外有大竹數萬,又其外山形下絕。然而薪蒸筱簜??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眾山之會,果去是,其見遠矣。遂命仆人持*斧,群而翦焉。叢莽下頹,萬類皆出,曠焉茫焉。天為之益高,地為之加辟,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澤之大,咸若有增而廣之者?[1]750。兩寺居高臨江,所覽?尺寸千里??莫得遁隱?,一派開窗放入大江來的境界。?竄身楚南極,山水窮險艱。步登最高寺,蕭散任疏頑。西垂下斗絕,欲似窺人寰??神舒屏羈鎖,志適忘幽孱?。(《構法華寺西亭》)開闊的視野、壯麗的山川,使柳從進退得失的憂戚中走出,體會大自然的造化之美。?丹霞冠其頂,想象凌虛游。靈境不可狀,鬼工諒信求?;(《界圍巖水簾》)?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云盡褰開。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多才敏感、遭遇坎坷的詩人,登高望遠,寥廓江天,四顧茫然。荒寒氣象,謫居幽情,凄然入懷。?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一時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孤寂的詩人中夜被寒露滴醒,遂倚楹至旦。看清涼的月色照在竹子竹根上,聞泉鳴鳥喧,境界清幽而寂寥。?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環境荒涼感、政治沉淪感、人生孤獨與憂戚感,在柳山水記或詠懷詩中如影隨形。然而山水可以開胸襟慰幽情,?西岑極遠目,毫末皆可了。重疊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窮兩儀際,高出萬象表?;(《與崔策登西山》)?白華照寒水,怡我適野情?;(《植靈壽木》)?拘情病幽郁,曠志寄高爽?。(《法華寺石門精舍》)
(三)荒寂之境的美學效果
荒寒寂寥之美一直受到古人推崇:唐司空圖的《詩品》有?疏野?之目。清黃鉞仿作《廿四畫品》,明標《疏寒》一品,中曰?野水縱橫,亂山荒蔚。蒹葭蒼蒼,白露晞未。洗其鉛華,卓爾名貴?。清人戴熙論畫,謂?荒寒幽杳之中,有大生趣在?;惲南田謂?天寒木落,石齒出輪??聊志我輩浩蕩堅潔?。近人潘天壽論之更精:?荒山亂石間,幾枝野草,數朵閑花,便是畫家心中的無上粉本。?②明人王世貞言柳得荒寒幽寂之地,詩風得到深造。柳在此體味了荒寂之境那未遭塵俗污染的原生態美,把這種荒寒境界的至美定格于被范仲淹譽為唐人五言最佳小詩的《江雪》:
1.描寫山水林景色的句子描寫山水的優美語句
1、露出云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2、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余光橫照。
3、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4、第二天早上起來,拉開窗簾,卻發現經過一夜風雨的玉蒼山,竟是如此的美麗:藍藍的天空下,陽光明媚,參差不齊的山頭上遍布著神態各異的石頭。昨夜的那一場雷雨,昨天的那一場煙雨仿佛就是早已化為灰塵的夢境。
5、峰巒疊嶂,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畫廊。
6、浩渺的江面,煙波蕩漾著山形塔影。
7、尖刀似的小山,挑著幾縷乳白色的霧,霧靄里,隱約可見一根細長的線。
8、江水穿山破壁,氣勢洶洶奔騰而下;奔騰叫囂的江水,如瀑懸空,砰然萬里。
2.描寫“山林幽靜”的詩句有哪些1、煙火盡頭,找一處凈土,看繁華落去,聽百鳥聲鳴,與你耳鬢相依。 幽靜山林,開一方水土,賞一方天際,聞一林清凈,任他時光荏苒。 繁華盡處,尋一無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你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2、幽靜山林 ,開一方水土、賞一方天際、聞一林清凈 ,與你看花開花落、任時荏苒
3、此時春光明媚,春風拂面,萬物舒生,鳥雀鳴于其中,正是個大好的春風春景。這種時候,當在山林當中,找個清凈幽靜的所在,帶上一壺好酒,自在的在地飲酒,以酒敬天,敬這美麗的天地。
4、時光隨著朝陽,隨著雨露時時變化,我行走在這漫漫的旅途中游蕩,盡力尋覓著中其中的滋味,盛夏中洋溢著的美好,有的被人拾起,有的被人遺忘,最后它們都感動這代人夏季里的每一束光芒,幽深的藍在月光下閃著暗色的光,幽靜的山林在沐浴中透著細細的冷,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我竟不懂這人間的是非曲折。
5、月光淺淡,密林里被勾勒出一片深深淺淺的黯綠,四下里寂靜無聲,連蟲鳴聲都不聞,只有偶爾掠過草尖的風,在林中割出細碎的聲響,那聲音若有若無,反襯得整座山林更幽深了幾分。 如此安靜,無人經過。
6、我要獨自去山林里走走,那里靜謐清幽,可以把心情拼湊。我要在那里,將你忘記,練習一個人,在沒有你的地方安睡。
7、你說你喜歡安靜,我為你舍去喧嘩人生;你說你喜歡幽寂,我陪你歸隱山林;你說你想要燦爛一星,對不起!好高呀,我夠不著!
8、多年以后,若我去四姑娘山,不為林中幽靜,只為那懸崖一洞 。多年以后,若我去浪蕩,不為山水之美,只為那你走一路。
9、幽深高山森林,樹木夾道的山間小徑鋪滿厚厚松針。午后陽光蒸騰起松脂辛辣氣味,鳥聲偶爾清脆響起,如影相隨。
10、此日風清云淡,水碧山青。人過峽道,幽意未生。靜觀天地之大,林木之繁,竟不容,一鳥啼鳴。滔滔天下,蕩蕩乾坤,竟不知,知己是誰。
3.關于山水的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古詩中描寫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2..夏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宋·陸游《初夏絕句》 3、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5、月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6、友情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8、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4.關于山水的詩句古詩大全1、《望廬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登鸛雀樓》
年代:唐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3、《江雪》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4、《游山西村》
年代:宋
作者: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望天門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6、《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7、《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8、《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9、《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10、《望洞庭》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5.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句山水情懷
二00七年五月一日
數里石階塵云生,
一溪清泉琴樂行。
山色蒼茫欲翠滴,
神韻逶迤皆丹青。
山 村
二00七年五月十四日
松香夜浸透窗紗,
雞啼犬吠星斗斜。
旭日冉冉映靈秀,
晚風熙熙醉流霞。
黃河大潮
二00七年五月十六日
萬疊波濤先祖風,
一瀉千里如虎龍。
甘以頭顱開新路,
換得子孫享盛平。
晚霞風竹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
鼓驚夕山青黛月,
風動霞云七彩歌。
鐵骨霜標清風勁,
瀟湘今昔憑誰說。
山 之 晨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
隱隱庵寺五更鐘,
晨星隱沒日初熔。
惠風送去草香暖,
松花迎來逸韻清。
云山踏春
二00七年五月一日
踏春幽谷香氣盈,
萬花綴擁神韻濃。
蜂蝶歸燕滋曼舞,
絳唇微啟情頻生。
題松鶴圖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倚鶴春眠白云閑。
把酒題詩長松間,
夢披月色疏影動,
談笑聲中銀絲添。
望 月 喻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樓臺舉目望天際,
撫琴長歌邀明月。
神安跡高行自潔,
一路祥云拂風雪。
歸 晚
二00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夜幕山深寺鐘響,
風吹松花青衣黃。
老僧歸晚掩柴門,
隔窗還聞松花香。
春游道中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曉風澄穆香滿路,
高林寒煙淡如霧。
蒼崖曲溪花爛漫,
春馨襲人忘歸去。
過柳堤賞梨花隨筆
二00七年四月六日
柳拂風露波漣漪,
花鬧梨枝蜂徘徊。
憑借春景暢懷抱,
心跡超然物象外。
望大澤庵寺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庵寺聳拔萬壑環,
白云縈繞一線天。
仙臺邀月醉清霜,
秦漢駐蹕樂自閑。
俯 瞰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扶杖登山絕頂看,
一秋積水溪流湍。
萬壑臨風歌白雪,
青松矗立凝不彎。
秋 色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秋風梳理巧剪裁,
一山秋色鏡中開。
曠野井田喜歸晚,
香煙縈浮撲面來。
晚山秋色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山根茅屋石橋斜,
流水落日西天霞。
一年秋景無限好,
夜色輕朦錦上花。
夜宿觀前
二00八年九月十六日
墨鶴宿倚芙蓉邊,
云月玄冥掛山前。
夜長高臥少年夢,
今朝放懷已超然。
寒 煙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蒼鱗千峰俊松柏,
寒煙十里淡柳槐。
數游斯景殊不盡,
極目萬里猶可猜。
嶗山瀑布
二00八年十月一日
半山瀑布泄風雷,
百丈浩淼氣崔嵬。
噴薄天地元氣盛,
聰靈百折永不回。
過谷底小溪
二00八年十月四日
谷底蓊叢別有天,
半坡茅舍雞犬煙。
一溪清泉飛冥色,
會心此處勝神仙。
6.描寫森林的詩句描寫森林的詩句有:
1.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2. 禽吟陰森林,鹿伏樸樕木
3. 素暉射流瀨,翠色綿森林
4.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 水清石出直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1.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并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樹木為主體所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豐富的物種,復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
2. 上述詩句全文如下:
(1)《入若耶溪》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游。
(2)《山居疊韻》陸游
禽吟陰森林,鹿伏樸樕木。嗚呼吾徒愚,仆仆逐肉粟。聯翩憐鳶肩,覆餗速戮辱。艱難還山間,獨欲足畜牧。躋梯棲西溪,筑屋宿北谷。光茫常當藏,櫝玉觸俗目。
(3)《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蔡希寂
好閑知在家,退跡何必深。不出人境外,蕭條江海心。
軒車自來往,空名對清陰。川涘將釣玉,鄉亭期散金。
素暉射流瀨,翠色綿森林。曾為詩書癖,寧惟耕稼任。
吾兄許微尚,枉道來相尋。朝慶老萊服,夕閑安道琴。
文章遙頌美,寤寐增所欽。既郁蒼生望,明時豈陸沉。
(4)《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蘇軾
天欲雪,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怳如夢遽遽。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7.有關山水的詩句有哪些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3、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7、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8.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
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2、唐代王勃《山中》
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文: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3、唐代王維《鹿柴》
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4、盛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5、唐代王維《鳥鳴澗》
原文: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里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搜狗百科-早發白帝城
搜狗百科-山中
搜狗百科-鹿柴
搜狗百科-登鸛雀樓
搜狗百科-鳥鳴澗
9.描寫山水的有關詩句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卜算子》
本文地址://n85e38t.cn/scgf/1106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間日月自來去,天際浮云無是非
下一篇: 父親節快樂,送給爸爸最動情的詩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