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北方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是因為炎夏季節,暑濕困脾,易于出現飲食不佳,體重減輕的現象。立秋過后,天氣轉涼,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吃肉食來補養夏季消耗,增強體質的風俗。很多人家吃紅燒肘子、紅燜羊肉、汆白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老鴨湯、紅燒魚等,味道鮮美,人們很難抵擋其誘惑。
過去,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煮肉燉雞,做些營養比較豐富的美食,補養身體。在當時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攝入不足的年代,貼秋膘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傳統的“貼秋膘”以多吃些畜肉類為主
1、牛肉補氣養血
牛肉蛋白質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質含量較豬肉高兩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
營養價值高。古人認為牛肉有補氣養血作用。《韓氏醫道》記載“黃牛肉,補氣,與錦黃芪同功”。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治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體虛,神疲乏力,氣短唇白,面色萎黃,手足不溫,畏寒怕冷,腰膝酸軟之人。牛肉比較適合氣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時又因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顯低于豬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為2.3%,瘦豬肉的脂肪含量為65%,對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不益適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來說,要多吃牛肉少吃豬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黃、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黃痰等火旺癥狀的人則盡量少吃牛肉。
2、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溫,味甘。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功效。為冬令進補之佳肴。元代李呆謂“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但立秋后,天氣漸漸干燥,人們常常出現口干唇焦、大便秘結等秋燥癥狀,再吃羊肉熱性食物,無異于火上澆油。
3、脾胃虛弱者多吃雞肉
雞肉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1/20,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性溫味甘,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用。立秋進補,強調先調理脾
胃。雞肉味鮮,氣味清香,能促進食欲,主治脾胃虛弱,食少納差,有利于多種疾病的恢復。
貼秋膘也要葷素搭配
其實,“貼秋膘”不僅是多吃些肉類食品,應該是葷素搭配。體質瘦弱者,就應該抓住秋涼這個好時光,適當補充肉類等動物性
食物補益氣血,滋補肺腎。而已經超重或者肥胖者,那么無論在什么季節,都要科學合理地減肥,不要再“貼秋膘”了。
1、首先要補充蔬菜和水果
推薦每天應攝取300~600克,人每天要從蔬菜和水果當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來維持肌體各個部位的平衡。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在人體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們卻是調節身體氣血運行的關鍵物質,一旦缺乏致脾胃升降功能紊亂,血脈凝滯,痰瘀集聚,會導致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腫瘤的發生。
2、其次要補充五谷雜糧
每天根據運動量應攝取200~500克。人每天要通過五谷雜糧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最清潔的能量來源。此時建議細糧粗做,粗糧細作。也就是面粉最好是吃全麥粉,減少精粉數量。玉米、高粱、大麥、蕎麥等粗糧可以加工成細粉,或與細糧混合,增加適口性,使其更易消化。
秋季順應季節變化,貼秋膘,適當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也是可符合人體需求的,推薦每天攝入動物蛋白60~80克。推薦的順序為牛奶-魚-雞蛋-雞鴨肉-牛羊肉-豬肉,排在前面的動物性食品更易于人體吸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相對也較低,更適合立秋后食用。油脂的攝入應當以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玉米油、橄欖油等植物油為主,建議每天20毫升左右為宜。
本文地址://n85e38t.cn/qiujiys/196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季養生12防-防亂補防寒腿
下一篇: 教你秋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