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 季節養生 >> 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把好5大預防關

祝由網 2024-03-07 12:05:35

入秋后,天氣逐漸轉涼,困倦乏力、口干舌燥、感冒咳嗽以及消化不良等問題較為多見。面對“多事之秋”,我們該采取哪些保健措施?祝由編輯采訪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門診曾紅文教授,她指出秋季養生需把好5個預防關:防秋燥、防秋涼、防秋乏、防秋郁、防秋膘。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門診曾紅文教授

防秋燥:飲食宜滋陰潤燥

祝由編輯了解到,秋燥分溫燥與涼燥。初秋時夏季暑熱漸退,但余邪未盡,燥與熱結合稱為溫燥。深秋已近寒冬,天氣轉涼,燥與寒結合稱為涼燥。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從而引發一系列秋燥癥狀。

曾紅文教授表示,除了日常多喝溫水以外,可以通過食療來預防和調治秋燥。平時宜選擇如百合、沙參、玉竹、麥冬、天冬等滋陰潤燥的藥材,搭配瘦肉、豬骨、紅蘿卜、荸薺等食材制作藥膳。

常見的家常食譜有:雪耳雪梨湯、蘋果雪梨煲豬骨湯、蓮子百合雞蛋糖水、板栗蓮子豬骨湯等。專家建議,每種藥膳一般建議放兩三種藥材較好,還可根據個人需要適當添加淮山、枸杞、扁豆等健脾祛濕的食材。

防秋涼:及時添衣保暖

夏秋季節交替,晝夜溫差大,一旦受涼容易感冒、咳嗽。秋季還是胃腸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涼爽使胃口大增,容易誘發胃病。夜晚睡覺若沒蓋好被子極可能引起胃腸型感冒,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有的老人夜晚怕熱開空調,一吹冷風易加重肩頸腰腿的疼痛。

曾紅文教授提醒道,預防秋涼侵襲,關鍵在防寒保暖,早晚外出應適時添衣,老年人要重點保護膝蓋等關節。睡覺時應蓋好被子,避免腹部受涼。胃病患者多吃清淡溫軟的食物,少吃生冷的東西,戒煙禁酒。晚秋寒氣漸長,老年人還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應適當減少外出。

防秋乏:起居有常 保證充足睡眠

不少人一入秋就表現出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這便是常說的“秋乏”。曾紅文教授告訴祝由編輯,“秋乏”乃是燥邪耗損津液導致血氣受損,加之暑邪未盡,暑多夾濕,濕為陰邪,具有重濁、粘滯的特點,易阻礙氣機,從而出現頭生困重,胸脘脾悶,周身酸痛等不適,易加劇疲憊。

專家建議,緩解“秋乏”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注意勞逸結合,切忌熬夜。每天可比夏季多睡1個小時,同時保證適度的鍛煉,幫助人體收斂神氣,利于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

防秋郁:笑口常開 保持好心情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自然界呈現出悲涼、肅殺的景象。人會觸景生情,陷入低落、憂郁、焦慮等消極情緒中,表現出心神不寧、多愁善感、失眠多夢等問題,長此以往易導致抑郁癥。

曾紅文教授指出,秋季養生要重視精神調養,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態,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日常多參加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或登高遠足,接觸陽光與大自然,能讓人忘卻憂愁,心情舒暢,笑口常開。專家強調,笑能宣發肺氣,促進血液循環,調和心肺氣血,有助于人體恢復體力。

防秋膘:控制食量 適度運動

夏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導致食欲不振。相比之下,秋季涼爽,胃口大增之余卻懶于運動,在食量增大而運動量減少的情況下最易發胖。如果不加以控制,對于肥胖人群和“三高”人群來說有害無利。

曾紅文教授認為,堅持適度的運動是預防秋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與身體狀況來制定運動計劃,如散步、旅游、慢跑等和緩的運動。需要注意的是,量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輕微出汗最佳。此外,日常可多吃赤小豆、蘿卜、薏米、蘑菇等低熱量食品,有助控制體重。

總而言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恬淡虛無,才能真正調養身心,為過冬做好準備。

專家簡介:

曾紅文,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醫師,教授,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二十多年。擔任中國針灸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會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會員,在國家級《中國針灸》、《中國臨床康復》及省級《上海針灸雜志》等核心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擅長運用電針、火針、溫針、腹針、浮針、蜂針、針刀、穴位埋線、刺絡放血、閃走罐等中華特種療法治療各種常見病,如:面癱、面肌抽搐、中風后遺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神經系統疾病;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炎、肩胛背痛、痛風等多種痛癥;月經不調、肥胖癥、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腸胃病、眩暈、耳鳴、失眠、頭痛等功能紊亂性疾病;以及過敏性鼻炎、重癥肌無力、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疑難雜病。

擅長多種治療方法的綜合應用。如運用火針點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癥及久病頑疾;運用各類針灸方法結合中藥調治,在疏通經絡的同時,注重扶陽固本,整體調理,既可提高療效又能提升元氣。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療效顯著、頗具特色的針藥三步法及四聯一體法。

本文指導醫生:

曾紅文教授 主任醫師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

擅長疾病:面癱、失眠、中風后遺癥、過敏性鼻炎、胃腸...[詳細]

本文地址://n85e38t.cn/qiujiys/1954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