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黃(huang)連(去須(xu))半(ban)(ban)(ban)兩(liang),黃(huang)柏半(ban)(ban)(ban)兩(liang),黃(huang)芩半(ban)(ban)(ban)兩(liang),大梔子半(ban)(ban)(ban)兩(liang),半(ban)(ban)(ban)夏(xia)3枚,厚(hou)樸(pu)3錢(銼),茯苓(去皮,銼)。
功能主治 : 火熱狂躁,喘滿(man),或腹滿(man)嘔吐,或欲作利者。
用法用量 : 水1盞(zhan)半(ban),加生姜3片,煎至半(ban)盞(zhan),絞汁溫服。
摘錄 : 《直格》卷下
經方是經典方的簡稱,也是歷代相傳經驗方的簡稱。經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應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是中醫的臨床規范。古往今來,名醫無不研究經典,擅用經方者無不成為臨床高手,但經方的應用絕非易事。方證簡略不詳,現代應用范圍不明,影響了經方的普及與推廣。20多年來,本人專注于經方現代應用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這本小冊子就是本人常用的經方使用常規。 本手冊收集的處方以漢代醫學典籍《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經典方為主,少數后世的經驗方因配伍嚴謹,療效確切,且沿用日久,本人也經常使用,故一并收錄其中。
1半夏厚樸湯加減法:
(1)痰多、嘔甚、驚恐、焦慮、失眠嚴重:重用半夏
(2)眩暈、心悸 水舌、水腫、小便不利 胃內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3)胸悶、腹脹,舌苔厚膩:重用厚樸
(4)胸悶、腹脹、手腳冰涼、便秘 脈弦長有力:合四逆散
(5)眩暈、心悸、失眠:合溫膽湯
(6)焦慮失眠:合酸棗仁湯
(7)腹痛 腹瀉:合黃芩湯
(8)心煩 焦慮 失眠 腹中脹滿:合梔子厚樸湯
2半夏瀉心湯加減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黃膩、腹脹腹痛、大便不暢:加制大黃
(2)腹脹氣多,叩之如鼓:加厚樸(增加胃腸動力)
(3)舌不紅、面黃、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悶、身躁熱:加連翹、梔子。
3白虎湯加減法:
(1)消瘦、口渴、舟狀腹:加人參(白虎加人參湯)
(2)關節疼痛 氣上沖: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湯)
(3)關節疼痛 口中粘、苔厚膩:加蒼術(蒼術白虎湯)
(4)高熱不退、發斑、吐血、衄血、譫語躁擾:加水牛角、玄參(化斑湯)
(5)甲亢:合小柴胡湯(小柴胡湯 白虎湯)。
4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結:合桃核承氣湯
(2)腦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煩失眠、舌體紫暗、面色暗紅: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頭痛 恍惚 舌淡紅:合酸棗仁湯
(5)高血壓 煩躁 心下痞(黃連證):合三黃瀉心湯
(6)焦慮不安 胸悶 腹脹:合梔子厚樸湯。
5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法:
(1)腹中疼痛 面黃 眩暈:合當歸芍藥散
(2)口渴(水少) 浮腫(水多):合五苓散
(3)腹脹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湯加減法:
(1)心中煩 心下痞(黃連證):合三黃瀉心湯
(2)面紅赤、舌紫暗 少腹壓痛 小腿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慮 腹滿脹氣:合梔子厚樸湯
(4)咽喉異物感:合半夏厚樸湯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黃連解毒湯
(6)急性感染:合黃連解毒湯(中藥抗菌素)
(7)哮喘見痰稠難咯:合排膿(痰)散
(8)胸痛、痰黃、便秘:合小陷胸湯。
7大承氣湯加減法:
(1)痞滿燥實之輕癥者:去芒硝,厚樸 枳實減量(小承氣湯)
(2)熱病神昏:合黃連解毒湯
(3)熱毒發斑出血:合白虎湯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黃附子湯加減法:
(1)體格壯實 精神萎靡、面色黃暗、皮膚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應遲鈍(麻黃證) :合葛根湯;
(2)汗出而腫、手足麻木(黃芪證):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面紅赤、舌紫暗 腰背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膽囊炎 膽石癥引起的膽絞痛急性發作伴發熱:合大柴胡湯。
9大黃蟄蟲丸
10大青龍湯加減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連翹
(2)腹脹 便秘:加大黃。
11當歸芍藥散加減法:
(1)舌體紫暗 少腹充實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 浮腫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脈搏弦:合四逆散
(4)頸項疼痛、容易疲倦、月經后錯未至:合葛根湯
(5)水腫 附子證:合真武湯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難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湯(柴歸湯)
(7)伴嚴重惡寒感、極度疲倦感,脈沉: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湯
(9)伴關節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湯。
12當歸四逆湯加減法:
(1)頭痛 惡心 嘔吐 水舌:合吳茱萸湯
(2)女性皮膚枯黃、唇干而癟、形體枯瘦、脫發、貧血 性欲低下 閉經、不孕:合溫經 湯。
13苓桂棗甘湯加減法:
(1)嘔吐清水、腹中有水聲:加白術(合苓桂術甘湯)
(2)咳逆上氣、頭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湯)。
14苓桂術甘湯加減法:
(1)消瘦明顯:加大棗
(2)咳逆上氣、頭昏眼花、呼吸困難、動則氣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湯加減法:
(1)羸瘦之人 嚴重的咳逆上氣、心悸、頭昏、多汗、脈虛數: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生脈飲 山萸肉。
16防風通圣散
17防己黃芪湯加減法:
(1)喘憋:加麻黃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腫明顯:加懷牛膝
(4)血脂高:加澤瀉
(5)頭暈 頭痛 腰腿無力:加葛根
(6)胸痛、心絞痛:加川芎 丹參
(7)易感冒、鼻塞、打噴嚏:合玉屏風
(8)下肢腫甚 精神萎靡(附子證):合真武湯。
18附子瀉心湯加減法:
(1)舌體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湯
(2)便秘:加重大黃量
(3)躁動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現):加肉桂。
19桂枝湯加減法:
(1)胸悶 腹脹 痰多 咳喘:加厚樸、炒杏仁(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2)腹痛 便秘:加大黃(桂枝加大黃湯,一方面用桂枝湯,對體;一方面用大黃,對 癥;用于外有太陽中風證、里有陽明腑實證的表虛里實狀態者)
(3)自汗 盜汗 黃汗 浮腫 小便不利:加黃芪
(4)汗多 心悸 頭昏 食欲不振 舟狀腹:加人參
(5)項背拘急 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湯)
(6)胸腹部搏動感(如房顫)、上沖感、驚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淺、自汗、盜汗:加龍牡(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20桂枝加附子湯加減法:
(1)心悸、汗多:加龍骨 牡蠣
(2)更年期:加仙靈脾、巴戟天
(3)關節冷痛嚴重(細辛證):合當歸四逆湯(著重加入細辛、當歸)
(4)心肌梗死:針對劇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針對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脫,加人參( 內含參附湯)。
21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法:
(1)羸弱之人 氣喘、汗多:合生脈飲 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減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黃
(2)腰腿痛:加懷牛膝
(3)皮膚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損、光滑皮膚)
(4)腹中疼痛:加當歸 川芎
(5)心下按之滿痛,進食后腹脹 噯氣 返流:合大柴胡湯
(6)抑郁 失眠:合柴龍牡
(7)腹中疼痛、月經不調 面黃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8)腹中痛 四肢冷 脈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壓: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10)周圍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湯
(11)腎絞痛:合大黃附子細辛湯。
23桂枝芍藥知母湯方證:
24葛根湯加減法:
(1)閉經或月經后錯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2)腰部冷重 干姜舌:甘姜苓術湯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實有力,按之疼痛 下肢皮膚干燥 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頭面部癤腫、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暴聾、頭痛:加川芎、大黃
(7)膝關節沉重 疼痛:加白術 附子
(8)體格壯實男子的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落枕:加黃連、黃芩(合葛根芩連湯) 。
25葛根芩連湯加減法:
(1)煩躁、頭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壓;出血傾向,牙周膿腫,牙痛:加制大黃
(2)糖尿病導致腰腿無力或性功能障礙:加懷牛膝
(3)心下痞、惡心嘔吐:合半夏瀉心湯。
26甘姜苓術湯加減法:
(1)頸項腰背酸痛:合葛根湯
(2)浮腫 多汗:合防己黃芪湯
(3)惡寒無汗 關節疼痛:合麻黃湯(麻黃加術湯----麻黃湯 甘姜苓術湯)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參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關節嚴重疼痛 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脈沉無力:加附子。
27甘草瀉心湯加減法:
(1)舌苔厚、便秘、高血壓、衄血:加制大黃
(2)糖尿病頭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結、腹疼痛、腳攣急:加白芍。
28黃連解毒湯加減法:
(1)腹脹 嘔吐 返流,心下按之滿痛:合大柴胡湯
(2)出血、便秘:合三黃瀉心湯
(3)皮膚發紅發干、脫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湯。
29黃連阿膠湯加減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黃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黃芩湯加減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黃
(2)腹瀉(熱利)、煩熱:加黃連
(3)出血多:加阿膠
(4)嘔吐:加半夏 生姜(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31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湯
(2)易感冒、易咳喘、易噴嚏、易出汗:合玉屏風
(3)面色紅赤 小腹壓痛 小腿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 汗多、腹瀉、水腫(水多):合五苓散
(5)眩暈 小便少:合澤瀉湯
(6)高脂血癥:加澤瀉湯
(7)精神萎靡、極度疲倦: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8)下肢水腫、膝關節疼痛:合防己黃芪湯
(9)高血壓:加葛根 川芎
(10)腦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頭昏 頭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悶 胸痛(心絞痛)、舌暗:加丹參 川芎。
32桔梗湯加減法:
(1)失音:合半夏厚樸湯
(2)咽痛,但局部無紅腫:加桂枝
(3)扁桃體腫大:加柴胡、連翹 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參 麥冬。
33荊芥連翹湯
34理中湯加減法:
(1)心悸動、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參湯)
(2)口瘡:加黃連(連理湯)
(3)整體狀況更差,脈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湯)。
35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法:
(1)精神病:合溫膽湯
(2)月經不調 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術湯
(4)其人消瘦(加大棗、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棗、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5)浮腫、貧血貌:加黃芪
(6)大便稀溏:加白術 茯苓。
36麻黃湯加減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膩、浮腫:加蒼術
(2)銀屑病:合桂枝茯苓丸 薏苡仁、大黃、石膏。
37麻杏石甘湯加減法:
(1)肺部感染:加黃芩 連翹 梔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黃
(3)腹脹:加厚樸 枳實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樸湯)。
38麥門冬湯加減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樸湯
(2)咽喉干痛:合桔梗湯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脈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膚干枯、干澀、干癢:加生地、阿膠
(5)出血:加生地、阿膠
(6)(氣上沖)心悸動、氣短少 舌淡、舌體柔軟:加桂枝
(7)悸動:加龍牡。
39排膿(痰)散
40四逆散加減法:
(1)咽喉異物感、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2)腎積水:合豬苓湯
(3)尿路感染:合豬苓湯
(4)頑固性頭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體紫暗: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5)大便秘結:重用芍藥。
41四逆湯加減法:
(1)大吐、大瀉、大汗、大失血:加人參
(2)頭面上半身出血 心下痞:合三黃瀉心湯(三黃四逆湯)。
42薯蕷丸
43芍藥甘草湯加減法:
(1)便血:加黃芩
(2)腹中冷痛:加肉桂、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湯藥對)
(3)四肢冷 胸脅苦滿 腹脹:合四逆散
(4)腎絞痛發作:合四逆散加當歸、川芎、懷牛膝
(5)急性腰肌扭傷、劇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44酸棗仁湯加減法:
(1)眩暈、多夢、驚悸:合溫膽湯
(2)腹脹、咽中異物感:合半夏厚樸湯
(3)胸悶、心悸、疲勞、抑郁:合柴龍牡
(4)煩熱嚴重:加黃芩、連翹、梔子。
45腎氣丸加減法:
(1)口中渴 小便少:合五苓散
(2)少氣、自汗、糖尿病: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腰痛、下肢水腫:加懷牛膝、車前子(濟生腎氣丸)。
注意:形體壯實、面色暗紅有油光、脈搏滑數有力的黃連人忌用!
46生脈飲方加減法:
(1)心悸嚴重:合桂枝甘草湯
(2)氣喘多汗:加龍骨、牡蠣、山萸肉。
47桃核承氣湯加減法:
(1)抑郁:合柴龍牡
(2)焦慮:合柴龍牡。
48溫膽湯加減法:
(1)咽中異物感、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2)焦慮 腹脹:合梔子厚樸湯
(3)精神恍惚、百般無奈,舌不紅,脈不滑(焦慮):合酸棗仁湯
(4)心煩、失眠、胸悶、快速心率:加黃連
(5)嗜睡、脈緩、乏力:加麻黃
(6)頭痛、眩暈、抽動:加天麻
(7)肌肉痙攣、抽搐:加全蟲、蜈蚣。
49溫經湯加減法:
(1)出血:加生地
(2)大便干結,皮膚如鱗甲:加桃仁
(3)閉經、基礎體溫低:加鹿角膠、附片。
50五苓散加減法:
(1)低熱、食欲不振、胸悶、淋巴結腫大 惡心:合小柴胡湯
(2)腹脹、噯氣、咽中異物感、舌苔厚膩:合半夏厚樸湯
(3)腹中疼痛、月經不調:合當歸芍藥散
(4)面黃、乏力、多汗、多食易饑、腹大松軟如棉: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5)精神萎靡、脈沉(附子證) 肝硬化腹水、腎病水腫:合真武湯
(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風
(7)暑天多汗、煩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澀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飲)
(8)頭痛、頸項肩背不適:加葛根
(9)血壓高:加葛根
(10)嗜酒:加葛根
(11)腰腿疼痛:加懷牛膝
(12)黃疸或膽紅素偏高、出黃汗:加茵陳
(13)眼病、小便不利:加車前子。
51五積散
52吳茱萸湯加減法:
(1)眩暈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湯
(2)頭痛、頭暈、胃脹、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術甘湯。
53小柴胡湯加減法:
(1)發熱遷延不愈,肩背關節疼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2)咳吐黃稠粘痰、心下壓痛、大便干結:合小陷胸湯
(3)胸悶、咽喉或食道有異物感、精神不安定、納呆、惡心嘔吐、舌苔白膩:合半夏厚 樸湯
(4)咳嗽或哮喘:合半夏厚樸湯
(5)口渴 浮腫、尿少:合五苓散
(6)腫瘤放化療后、腎炎、急性胃腸炎、傷暑:合五苓散
(7)月經不調、腹中疼痛、大便秘結 面色發黃、形體偏胖、容易水腫、大便稀溏:合 當歸芍藥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狀腺疾病、風濕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當歸芍藥散 (柴歸湯)
(9)煩熱 關節疼痛:合梔子柏皮湯
(10)淋巴結腫大、淋巴細胞增多:加連翹
(11)咳喘遷延不愈,咯稀白痰: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膠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關節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傾向:加生地、白芍
(14)心中煩 心下痞 腸熱利:加黃連
(15)身癢、皮膚過敏(外證未去):加荊芥、防風。
54小建中湯加減法:
(1)面黃、肉松、浮腫:加黃芪
(2)消瘦、憔悴、痛經:加當歸
(3)小兒腸痙攣:加當歸
(4)產后調理:加當歸
(5)出血多:加生地、阿膠
(6)腹痛劇烈:加川芎。
55小青龍湯加減法:
(1)口干、煩躁:加石膏
(2)身體瘦弱、心悸、喘促:去麻黃,加人參、麥冬、五味子、山萸肉(填補少陰)
(3)哮喘慢性期,見面黃、肉松、浮腫:加黃芪
(4)長期服用激素,其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膠、制附子、龍骨、牡蠣( 填充少陰)。
56小陷胸湯加減法:
(1)胸腹脹痛、胃脘脹痛:加枳實
(2)嘔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膠固:加桔梗
(4)胸脅痛甚:合四逆散
(5)往來寒熱、遷延發熱、口苦:合小柴胡湯
(6)咳喘:合麻杏石甘湯或三拗湯
(7)心絞痛:加瓜蔞皮、薤白、川芎。
57三黃瀉心湯加減法:
(1)上腹不適,按之疼痛:合大柴胡湯
(2)煩躁、神昏、舌紅、舌苔黃膩:合黃連解毒湯
(3)嘔吐 心下痞 下利:合半夏瀉心湯
(4)體格壯實、頸項強痛 高血壓:合葛根芩連湯
(5)頭暈腦脹(腦充血)、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耳鳴耳痛、暴發火眼、小 便黃赤、大便干燥:黃連上清丸(1荊芥、防風、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復 花、蔓荊子;2黃連、黃芩、大黃、黃柏、梔子、連翹、生石膏、甘草)。
注意:體質虛弱、精神萎靡、消瘦、貧血、脈弱的人忌用!
58茵陳蒿湯加減法:
(1)黃疸、身熱、膚癢:合梔子柏皮湯
(2)膽道感染、腹脹、腹痛、便秘:合大柴胡湯
(3)反復發熱、胸脅苦滿、神情默默、心煩、喜嘔:合小柴胡湯。
59玉屏風散加減法:
(1)兒童、老人體質虛弱,易汗出、易惡風,稍感風寒便鼻塞、流涕:合桂枝湯
(2)腰背四肢關節疼痛(外證未去):合桂枝湯
年老浮腫:加黃芪
------------黃芪桂枝五物湯
(3)身重體胖、容易汗出、下肢水腫:合防己黃芪湯
(4)肝腎功能不全、精神萎靡(附子證) 腹水:合真武湯
(5)咳喘兼咳聲重濁、面黃浮腫:加麻黃。
60炙甘草湯加減法:
(1)心悸、動則氣促:加龍骨、牡蠣
(2)食欲減退:加砂仁、山藥
(3)消瘦:加天冬(長肌肉)
(4)惡心嘔吐:加半夏。
61枳實芍藥散
62豬苓湯加減法:
(1)尿路感染伴發熱:合小柴胡湯
(2)尿路結石 腎絞痛:豬苓湯 四逆散
(3)尿黃赤、足癬、濕疹、盆腔炎、陰道炎:加黃柏、連翹、梔子。
63真武湯加減法:
(1)口渴 浮腫、尿少:合五苓散
(2)自汗、糖尿病: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腰痛、下肢水腫:合濟生腎氣丸
(4)甲減、畏寒、嗜睡、困倦:合甘草麻黃湯。
64梔子柏皮湯加減法:
(1)皮膚瘙癢流水:合麻杏苡甘湯加生石膏、連翹
(2)肝病發黃或膽道感染發黃:合大柴胡湯 茵陳蒿湯
(3)黃帶淋漓:合豬苓湯
(4)尿頻、尿急、尿痛:合豬苓湯。
65梔子厚樸湯加減法:
(1)食道炎、胃炎、慢支、支氣管哮喘見胸悶、氣喘、腹脹、腹痛、大便不暢:合大柴 樸湯
(2)以焦慮、失眠、心境障礙為特征的疾病,如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精神分裂 癥、老年性癡呆、更年期綜合征:合半夏厚樸湯 或溫膽湯 或黃連解毒湯
(3)以黃疸為特征的疾病,如膽囊炎、膽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妊娠 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新生兒黃疸:合茵陳蒿湯。
66竹葉石膏湯加減法:
(1)腫瘤后消瘦、貧血:合炙甘草湯
(2)出血:加生地、阿膠。
67八味解郁湯加減法:
(1)舌體淡潤、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潤:加干姜
(2)心煩意亂,胸中窒悶不適(焦慮):加梔子
(3)舌淡、暗、潤,氣上沖:加肉桂。
68八味除煩湯加減法:
(1)尿頻、尿急、尿痛、尿黃:合六一散
(2)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湯加減法:
(1)痤瘡、面赤、脫發、腰酸、痛經 下肢皮膚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懷牛膝
(2)咽中異物感、胸悶、腹脹:合半夏厚樸湯。
70八味通陽湯加減法:
(1)口水多、腹瀉嚴重:加干姜
(2)下肢水腫:加懷牛膝、漢防己
(3)濕疹:加薏苡仁。
71四味健步湯加減法: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結:合芍藥甘草湯
(2)其人肥胖、腹大松軟、肉松、肢麻、多汗、浮腫: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3)下肢皮膚干燥如蛇皮(桃仁證):合桂枝茯苓丸
(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桂枝茯苓丸。
72止痙散加減法:
(1)癲癇、腦膠質細胞瘤:合柴龍牡
(2)面肌痙攣:合柴龍牡 溫膽湯
(3)小兒多動癥、腦癱:合溫膽湯。
73更年方加減法:
(1)頭暈、浮腫:合真武湯
(2)月經不調、大便干結(血不利) 面目下肢水腫(水不利):合當歸芍藥散
(3)面黃(huang)、浮(fu)腫、惡寒、無汗、嗜睡、困倦:合麻黃(huang)附(fu)子甘草湯。
“干嘔者(zhe),胃氣逆(ni)故也。但嘔而欲吐(tu),吐(tu)而無所(suo)出。”胃虛氣逆(ni)者(zhe),宜橘(ju)皮(pi)竹茹湯(tang)、吳茱萸(yu)湯(tang)。胃中寒者(zhe),宜半夏(xia)(xia)干姜散、理中湯(tang)。胃熱(re)者(zhe),宜黃芩加半夏(xia)(xia)生姜湯(tang)、黃連解毒湯(tang)。少陰病干嘔下利(li)脈(mo)微者(zhe),宜白(bai)通(tong)(tong)湯(tang)、通(tong)(tong)脈(mo)四逆(ni)湯(tang)。
1、
喂養或進食不當:新生兒期喂奶過多,奶的配方不當,吃奶時吞入大量空氣;嬰兒及幼兒一次進食量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及敗血癥等疾病時,在高燒、惡心、食欲減退的同時,常伴有嘔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腸炎、痢疾、闌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嘔吐,此時多會伴有惡心、腹痛及腹瀉等其它消化系統癥狀。
4、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顱內的出血或腫瘤以及顱腦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能引起嘔吐,以嘔吐前無惡心并呈噴射性為特點,但往往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的其它癥狀,如頭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風、昏迷等。
5、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過度緊張或焦慮引發嘔吐,再發性嘔吐這種病有時也與精神因素有關。
6、中毒:包括各種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動物、植物中毒及藥物、農藥中毒等,幾乎都有嘔吐癥狀,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臨床特點,可供鑒別。
7、其他:內耳的前庭功能失調或美尼爾氏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嘔吐比較劇烈,但多伴有眩暈、視物旋轉;小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轉、肥大性幽門梗阻等,此外,腸蛔蟲癥病兒發生腸梗阻或膽道蛔蟲時嘔吐也比較嚴重。
家長了解了上述各種引起嘔吐的原因,即可結合自己孩子的表現進行分析,心中有了數,也就可以遇“吐”不慌了。
要了解更多權威、科學的育兒知識,還是上"媽咪寶貝網"去詳細了解一下吧
全方位的專業育兒知識,兒童故事、兒歌、兒童游戲、幼兒教育教學及各類兒童有聲讀物下載。參考資料:
中國中醫冶療
舌癌多由心脾毒火或陰虛火毒熏蒸所致,初期多為實熱之征,繼則本虛標實,晚期可出現正氣衰敗之象。中醫對本病的治療以清熱瀉火、解毒散結為原則,或佐以扶正之品,能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提高存活率。中醫藥除了運用辨證施治外,也可運用單方、驗方及外治法等,可提高療效。
(1)藥物治療
1)火毒瘀結型。
主證:舌的一側出現結塊,觸之較硬,或伴潰瘍、糜爛,合并感染時伴灼痛,有時流涎,口氣腥臭,間有煩燥,便秘、溲赤、舌質紅或紅紫,苔薄黃,脈細弦。
治法:瀉火清火,化瘀解毒,消腫散結。
方藥①: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犀角地黃湯(《千金方》)加減,生地20~30g,木通6~9g,生甘草梢3g,竹葉9g,犀角3g(水牛角30g代之),生地黃30g,白芍12g,丹皮9g。
熱甚者加川連、黃柏、黃芩、山梔、竹葉、山豆恨、制川軍等;毒盛者加七葉一枝花、自花蛇舌草、蜀羊泉、石上柏、天葵子、龍葵等抗癌解毒;局部硬結者加夏枯草、山慈姑、貝母、海藻等軟堅散結;不寐加炒棗仁、柏子仨、夜交藤、合歡皮;納少加谷麥芽、焦山楂、佛手片;便溏加茯苓、澤瀉、車前子。
分析:導赤散為清心火,利小便的方劑,心經熱盛,火炎于上則口舌生瘡。方中生地黃涼血,竹葉清心,木通降心火、利小便;生甘草梢瀉火全方具有清心涼血、利水導熱之功。犀角地黃湯中犀角清熱涼血、并能解毒,(因犀角藥源稀少,價格昂貴,每以水牛角代之)。自芍和營泄熱;丹皮瀉血中伏熱,涼血散瘀。兩方合用適用于火毒瘀結型舌癌。
方藥②:仙方活命飲(《外科發揮》)加減。炮山甲10g,天花粉15g,白芷10g,赤芍10g,制乳香5g,制沒藥5g,皂角刺10g,當歸尾10g,陳皮10g,金銀花20g,夏枯草15g,大黃6g,山慈姑30g,生甘草5g。
熱毒熾盛,潰破而成翻花狀者,加蚤休15g,半枝蓮15g,馬勃3g;熱毒蘊結,氣滯血瘀、疼痛難忍者,加全蝎3g,露蜂房10g;熱毒陰虛,口干舌紅,光剝無苔者,加生地15g,玄參10g,鮮蘆根20g;頸項結塊者,加昆布10g,海藻10g。
分析:方中炮山甲、皂角刺消腫潰堅;當歸、赤芍、制乳香、制沒藥活血散瘀,通絡止痛;山慈姑、天花粉、夏枯草、白芷、陳皮祛風化痰、軟堅散結;金銀花、大黃、甘草清熱解毒。全方共奏消腫軟堅、活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為治療舌癌熱毒蘊結,腫塊日久或頸淋巴結轉移而正氣未衰者。
2)心脾郁火型。
主證:舌部變厚,或為硬結,如菌如豆,或有糜爛,流涎穢臭,口渴喜飲,尿黃量少,舌淡苔黃,脈數。
治法:清心瀉脾、解毒散郁。
方藥: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合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加減。生地20g,竹葉10g,木通10g,石膏(先煎)15g,藿香葉15g,梔子10g,黃連6g,山豆根15g,蒲公英30g,藤梨根30g,天花粉20g,甘草梢6g。
便秘、煩中、失眠者,加蓮子芯2g,酸棗仁10g,夜交藤20g;腫處疼痛、焮熱者,加金銀花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方中生地、竹葉、木通、甘草為導赤散,具有清心火、利小便之功,使心經實熱得以從小便面出。藿香葉、防風疏散伏火,乃“火郁發之”之意;石膏、梔子則瀉脾胃之積熱;復加黃連、山豆根、蒲公英、藤梨根、天花粉清熱解毒,抗癌散結。全方清心瀉脾、解毒散郁,為治療心脾郁火型舌癌常用方。
3)熱盛陰虛型。
主證:舌癌硬結不斷增大,侵犯肌層或口底合并感染或因放療后出現口腔粘膜糜爛、口咽干燥、煩燥發熱、便秘溲赤、舌光質紅紫,脈細弦數。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散結,佐以養陰。
方藥:增液湯(《溫病條辨》)合豆根二冬湯(《腫瘤防治康復全書》)加減。生地12g,玄參10g,麥冬15g,天冬18g,石斛12g,知母12g,山豆根12g,絞股藍10g,黃芩9g,半枝蓮15g,豬苓12g,茯苓12g,全瓜蔞20g,川連6g,白術12g,太子參15g,淮山藥12g,浙貝9g,甘草3g。
分析:方中山豆根、黃芩、川連、半枝蓮清熱瀉火,全瓜蔞、浙貝解毒散結;生地、玄參、天冬、麥冬、石斛,知母養陰生津;太子參、淮山藥、白術、甘草健脾益氣,扶正祛邪,全方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標本兼圖。
4)正虛毒瘀型。
主證:形體羸瘦,神疲倦怠,舌菌大如泛蓮或口腔粘膜糜爛,舌紅絳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氣養血育陰,解毒化瘀散結。
主藥:二參仙鶴草湯(《腫瘤防治康復全書》),黨參15g,沙參30g,云茯苓10g,白術10g,甘草5g,當歸15g,黃芪30g,生地黃20g,仙鶴草30g,知母10g,竹葉10g,山豆根15g,蚤休15g,青黛(包)12g。
分析:方中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當歸養血補血;地黃滋陰補血,沙參、知母養陰生津;黃芪、仙鶴草補氣托毒;竹葉、山豆根、蚤休、青黛清熱解毒。
(2)外治法
1)北庭丹(《丹溪秘傳》)。
藥物:番硇砂、人中白各1.5g,瓦上青苔、瓦松、青雞矢各3g,麝香、冰片備O.3g。
用法:用磁針刺破舌菌(病變部位),以北庭丹少許點之。
2)水澄膏(《醫宗金鑒》)——外敷方1。
藥物:水飛朱砂、白芨、白蘞、五倍子、郁金、雄黃、乳香。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米醋調后外敷患處。
3)外敷方2。
藥物:佛甲草汁12g,攻瑰蜜30g,沒藥6g,龍腦15g。
用法:研末攤棉紗布上,貼患處,常常替換。
4)外敷方3。
藥物:黃柏30g,青黛9g,肉桂3g,冰片0.6g。
用法:上藥各研為細末,再共研,瓷罐收貯,用少許敷患處。
5)外敷方4。
藥物:山豆根10g,冰片1g。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外敷患處。
6)外敷方5。
藥物:錦地羅。
用法:醋磨濃汁敷患處。
7)外敷方6。
藥物:金黃膏或玉露膏加斑蝥粉。
用法:每次少許敷貼患處。
8)漱口方1。
藥物:白礬3g,銅綠3g。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敷于患處,并以溫醋漱口。
9)漱口方2。
藥物:50%乙醇浸漬升麻根,制成流浸膏,自英30g,天葵子30g。
用法:上藥混合,用適量碘化鉀和水漱口,每次3~5g。
10)漱口方3。
藥物:絞股藍若干。
用法:煎湯或開水沖泡漱口。
11)漱口方4。
藥物:庶蟲7枚(微炒),鹽45g。
用法:用1000ml水煎至250ml,分數次含于口中片刻吐出,勿咽,每日3~5次。
12)外洗方1。
藥物:漏蘆150g,藜蘆150g,95%乙醇500ml。
用法:將上2味藥浸泡入乙醇中72小時后過濾即成。用棉花或軟布浸藥后涂洗瘡面。
13)外洗方2。
藥物:地鱉蟲10g,生薄荷10g。
用法:上藥研汁,布捻舌下腫處。
(3)單方驗方
1)土貝煎。
藥物:土茯苓30g,土貝母30g。
用法:每日1劑,煎汁內服。
2)二豆煎。
藥物:刀豆子60g,赤小豆60g,半夏10g,黃連10g。
用法:每日1劑,煎汁內服。
3)梅花點舌丹。
藥物:乳香、沒藥、硼砂、熊膽、冰片、雄黃、葶藶子、血竭、沉香、珍珠、牛黃、麝香、朱砂、制蟾酥、白梅花,生石決明。
用法:每丸0.15g,每服3丸,含化用白酒或白開水送下,或醋泡化后敷患處。
4)六神丸。
藥物:牛黃、明雄黃、珍珠、麝香、冰片等。
用法:每丸0.35g,每次10~20丸。曰中徐徐含化。每日5次。
5)小金丹。
藥物:白膠香、草烏、五靈脂、地龍,木鱉子,制乳香、制沒藥、當歸、麝香、古墨炭。
用法:每丸1.46g,腫塊將潰及潰久者,每日服2丸。小兒每次1丸,研碎后以酒調服。
6)敵癌丸。
藥物:白花蛇舌草、穿心蓮、虎杖、金牛根、枝花頭、急性子、水蛭、徐長卿、韓信草、蟾酥、壁虎、蜈蚣、荸薺粉。
用法:每次10g,每日3次,吞服。
7)蜈蚣散。
藥物:蜈蚣若干條。
藥物:蜈蚣洗凈、烘干研末,每次2~4g,每日1次,用紅花酒沖服。
8)紫草根糖漿。
藥物,紫草根,
用法:每100ml糖漿內含藥量相當于紫草根生藥16g,每次10ml,每日3次。
(4)藥膳療法
1)藥物組成:烏梅干10g,蜂蜜適量。
用法:烏梅煎湯后,杯中放入1/3的烏梅湯,1/3蜂蜜,1/3涼開水,加少許檸檬汁制成飲料。
2)藥物組成:竹葉50g,鴿蛋10只。
用法:把竹葉置入鍋內加水300ml后放入鴿蛋,共煮至熟,把鴿蛋取出擊破其殼后再置入鍋內共煮,另取少許鮮嫩竹葉用開水燙熱,迅速取出置于盆子底部襯底,把鶴蛋放在有鮮竹葉襯底之盆上,服食鴿蛋。
3)藥物組成:薏苡仁50g,鮮冬瓜300g,油、鹽各少許。
用法:鮮冬瓜去皮、冼凈后切成方塊待用。薏苡仁淘洗干凈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湯,俟薏苡仁煮開花時,放入冬瓜煮熟,調入油、鹽少許即可食用。喝湯吃薏苡仁及冬瓜,每日1~2次。
4)藥物組成:苦瓜1條、鹽、蔥末少許。
用法:先在鍋內加水1750~2000ml,煮沸后放入苦瓜用小火慢慢燉煮,至苦瓜軟熟,熄火,加少許鹽和蔥末,調勻即可食用。
5)藥物組成:大西瓜的中果1/8個,排骨150g,鹽少許、冷水2000ml。
用法:將西瓜皮洗凈,削去外皮,切成丁塊;將排骨洗凈,放入鍋內,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加入西瓜皮丁,再用小火煮20分鐘,加少許鹽,油,即可食用。
十藥物組成:胡蘿卜60g,荸薺60g,芫荽30g。
用法:胡蘿卜切成片,與荸薺一起加水煮沸5分鐘左右,加入蕪荽同煎,煮沸后代茶飲。
7)藥物組成:田七10g,香菇5g,仔母雞1只(約250g),大棗10枚,料酒、香油、精鹽適量,生姜3片,蔥白10根。
用法:田七切成薄片,香菇溫開水泡發,去蒂切細;雞宰后去內臟,洗凈;大棗洗凈去核。將以上食物、佐料均放入雞腹中,雞置于磁碗內入鍋,隔水蒸熟后,放入油、鹽調味即可食用。
8)藥物組成:生地30g,粟米30g,薏苡仁30g,食糖適量。
用法:取(qu)生(sheng)地置于400ml水內煮(zhu)沸半小(xiao)時,棄去生(sheng)地殘(can)渣,濾出藥液,用之(zhi)與粟米、薏苡仁同煮(zhu)成粥,最(zui)后加入糖適(shi)量,即可食用。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pianfang/9554.html.
聲明: 我(wo)(wo)們致力于(yu)(yu)(yu)保(bao)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fen)(fen)享,被(bei)刊用文章(zhang)因無法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未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an)系管理(li)員,我(wo)(wo)們會(hui)立即處理(li),本站部(bu)分(fen)(fen)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yu)(yu)(yu)網絡,轉載是(shi)出于(yu)(yu)(yu)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mu)的,若有來源(yuan)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wo)(wo)們(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shi)(shi),我(wo)(wo)們會(hui)第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pian): 半夏黃連瀉心湯(tang)
下一篇: 半夜散(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