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半夏(洗去滑,焙)3分,陳橘皮(去白,焙)3分,甘草(炙)3分,桂(去粗皮)3分,人參1兩1分,大腹1枚(銼)。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寒痰盛,嘔吐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2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感冒后咳嗽痰又多,怎么辦?正好有新鮮的橘皮,聽說它和陳皮一樣,泡水喝能祛痰止咳還能治消化不良呢,新鮮的陳皮茶泡起來。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把新鮮橘皮代茶飲的情況,一些人認為橘皮就是陳皮,新鮮橘皮可以代替藥用陳皮起到保健、治療作用嗎?二者有什么區別?
一、陳皮的獨特之處
陳皮"陳久者良","它藥貴新,唯此貴陳"
是陳皮的獨特之處。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
" 橘柚"、" 橘 皮", 列為上品。是理氣、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藥,主產于廣東 、福建 、四川、浙江西等地 ,藥材分為"陳皮" 和"廣陳皮",
以廣東新會的廣陳皮最為地道 。因其具有茶的要素: 甘、香、醇甜,又可做茶飲,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食兩用佳品。
中醫理論認為陳皮"陳久者良",其貯藏年限從1、2、3年至十余年不等, 道地藥材"新會陳皮"貯藏長達數十年,且貯藏年限越久價格越高。臨床上一般以貯藏一定年份的陳皮入藥,并一直沿用至今。"它藥貴新,唯此貴陳"是陳皮的獨特之處,素有"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稱。
陳皮為什么需要陳久入藥,在歷代本草中早有論述,孫思邈在《千金食治》中指出陳皮"入藥以陳久桔皮辛辣氣稍和為佳"
。張山雷在 《本草正義》一書中記載 : " 橘皮 , 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 , 故曰陳皮 , 味和而辛不甚烈…… " , 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提到 : "廣中陳久者良, 故名陳皮,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由此可知,古人認為橘皮久置可減少因辛燥之性而致的耗氣之弊。
有研究表明廣陳皮中主要活性成分(黃酮類成分)的含量隨貯藏年限的延長有一定增加趨勢,含量增高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可能與藥材貯藏過程中相關酶的活性變化有關,又有可能與藥材所含揮發性成分的散失有關。
由此看來,橘皮雖然是陳皮的原料,然而從嚴格意義上講,新鮮橘皮沒有經過加工陳化的過程,其有效成分及治療效果均達不到藥用陳皮的標準,與陳皮相比,鮮品揮發油含量高,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強
。另外新鮮橘皮表面常常附著有農藥或保鮮劑,一般的水洗很難將這些有害物質去除干凈,所以最好不要用鮮橘皮泡水喝。
二、陳皮的藥用研究
陳皮味辛、苦,性溫,
入脾、肺經, 具有"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療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 為食管、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病癥最常用的藥物, 可治療脘腹脹滿、噯氣泛酸、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等疾病。對寒濕阻滯中焦者,最為適宜。陳皮味苦性溫,長于燥濕化痰,又能理氣寬胸,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藥。治濕痰咳嗽,常與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陳湯。
現代藥理研究初步證實了陳皮幾千年來的應用實踐,
其主導作用之一是調節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針對胃腸道相關疾病, 從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到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還有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 甚至是胃癌、結腸癌等都可起到防治效果,橘類特有的生物類黃酮成分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腫瘤作用。
三、陳皮食療方法
1. 陳皮茶
將陳皮5克,放入茶杯中,加適量開水沖泡,燜10分鐘,放入適量冰糖。每日1劑,可多次兌水代茶飲,能理氣健脾、燥濕、止咳化痰。適宜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的人群飲用。陳皮行氣作用較強,過量易耗氣傷陰,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2. 陳皮荷葉茶
干荷葉10克,陳皮10克。先加入500ml清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再用砂鍋煎煮,大火煮開后改為小火煎煮15分鐘,煎好后倒入壺中,放入冰糖,茶湯泡至冰糖溶化后飲用。肥胖人群或腸胃負擔過重的人飲用此茶,有減肥降脂消脹的功效。荷葉性寒,脾胃虛寒身體虛弱的人群慎用。
3.陳皮生姜茶
陳皮10克,生姜3片,紅糖15克。先將陳皮和生姜放入砂鍋,加水500ml,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5分鐘左右,加入紅糖煮至溶化即可。此方有溫胃散寒,理氣止嘔的作用,適用于胃寒型胃脘脹痛的人群飲用。用藥期間忌食生冷、粘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上食療方含有冰糖或紅糖,糖尿病患者忌用。
四、使用注意
1.本品苦燥性溫,易傷津助熱,舌紅少津,口干、咽痛、便秘、尿赤、干咳無痰或少痰的人群忌用。
2.陳皮行氣力較強,過量易耗氣傷陰,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3.忌生冷、粘膩、易生痰濕的食物如煎炸食品,肥肉、冷飲等。
4.不宜與洋地黃、呋喃唑酮、酚妥拉明、妥拉蘇林、酚芐明、碳酸鈣、硫酸鎂、硫酸亞鐵、氫氧化鋁同用。
五、不良反應
《本草新編》、《本草經解》等古籍均記載陳皮"無毒",但現代仍有不良反應的報道,如服陳皮后噴嚏不止、流涕溢淚、胸悶不適;或腹脹腸鳴、腹痛、腹瀉、大便溏薄、眼瞼輕度水腫;或皮膚奇癢、出現粟粒狀紅色丘疹等
1.燥濕化痰-——用于濕痰、寒痰證。
本品辛溫而燥,有毒,入脾、胃、肺經。長于燥脾濕而化痰濁,溫臟腑而化寒痰,并有止咳作用,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濕痰。
(1)治脾不化濕,聚濕為痰,痰濕阻肺之咳嗽氣逆,咳痰量多色白。常配橘皮、茯苓等同用,如二陳湯。
(2)治寒痰咳嗽,痰多清稀。配干姜、細辛等,如小青龍湯。
(3)治濕痰上擾,蒙蔽清竅,頭痛眩暈。配天麻、白術等,如半夏白術天麻湯。
2.降逆止嘔-——用于胃氣上逆嘔吐。
本品既能燥濕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止嘔,為止嘔要藥。因性溫,尤其適宜于寒飲或胃寒嘔吐,經配伍可用于多種原因所致的嘔吐。
(1)治寒飲或胃寒嘔吐。常配生姜同用,即小半夏湯。
(2)治胃熱嘔吐。配黃連、竹茹等,如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
(3)治胃氣虛嘔吐。配人參、白蜜等,如大半夏湯。
(4)治胃陰虛嘔吐。配石斛、麥冬等。
(5)治妊娠嘔吐。可與配蘇梗、砂仁等同用。
3.消痞散結-——用于胸痹,結胸,心下痞,梅核氣。
本品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結作用,治痰氣互結之痞證、結胸、胸痹、梅核氣等。
(1)治痰濁阻滯,胸陽不振之胸痹、真心痛。配瓜蔞、薤白,即瓜蔞薤白半夏湯。
(2)治痰熱結胸。配瓜蔞、黃連同用,即小陷胸湯。
(3)治濕熱阻滯之心下痞滿。配干姜、黃連、黃芩等,如半夏瀉心湯。
(4)治氣郁痰凝之梅核氣。配紫蘇、厚樸等,如半夏厚樸湯。
4.外用消腫止痛——-用于瘰疬癭瘤,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內服能消痰散結,外用能消腫止痛,用于瘰疬癭瘤、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
(1)治痰濕凝結之瘰疬癭瘤。配海藻、浙貝母等,如海藻玉壺湯。
(2)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可用生品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此外,取本品燥濕和胃之功,用于濕痰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化痰和胃以安神;又取其散結降濁之效,用于中寒內盛、陽氣不運的冷積便秘,配硫磺以助陽通便,即半硫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內服一般宜制用,制法不同,功用有別: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清半夏長于化痰;半夏曲功能消食化痰;竹瀝半夏性寒涼,善清熱化痰息風。外用生品適量,磨汁涂或研末調敷患處。
使用注意:反烏頭。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本品劑量過大(30~90g)或生品內服0.1~2.4g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口內苦澀流涎,口舌麻木,舌干,不能發音,胃部不適,惡心,腹瀉;或有胸前壓迫感,心悸。也有因服生半夏過量而致永久性失音者;外用生半夏可致過敏性、壞死性皮炎。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93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橘皮湯
下一篇: 半夏正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