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止(zhi)嗽散 (程仲齡)祛(qu)痰(tan)止(zhi)嗽。
(《醫學心悟》)
【歌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陳(chen)皮桔梗草荊(jing)添
紫(zi)菀百(bai)部同(tong)蒸用感(gan)冒咳嗽此方(fang)先
【組成(cheng)】桔梗荊芥(jie) 紫(zi)菀(yu)百部白前各二斤(jin)(各960g)甘草(cao)十二兩(360g)陳皮(pi)一斤(jin)(480g)
【用法】共為(wei)末,每服6g,食后(hou)臨臥服;或水煎服。
【功用】止咳化痰(tan),疏(shu)表宣肺。
【主(zhu)治】風邪犯肺。癥見咳嗽咽(yan)癢,或微有(you)惡寒發熱,舌苔薄白等。
【方(fang)析】風(feng)邪犯肺為(wei)本方(fang)主證。惡(e)寒(han)發熱,苔薄白為(wei)兼(jian)風(feng)寒(han)表證。方(fang)中紫(zi)菀、白前、百部(bu)止咳化痰為(wei)君。臣以桔梗、陳皮(pi)宣降肺氣(qi),止咳消痰。佐以荊(jing)芥祛(qu)風(feng)解(jie)表。使以甘草調和(he)諸(zhu)藥,與桔梗相(xiang)配(pei)能清(qing)利咽喉。
按(an):本(ben)方(fang)一溫一 潤平(ping)和(he),不(bu)(bu)寒不(bu)(bu)熱,可用(yong)于治療(liao)多(duo)種外感咳嗽。
中醫良方本方(fang)與(yu)止嗽散都是治(zhi)療風(feng)邪犯(fan)肺的常用方(fang)。止嗽散以(yi)紫苑(yuan)、百部(bu)、桔梗等(deng)利肺止咳(ke)藥(yao)為多,而解表(biao)祛(qu)邪之力不(bu)足(zu),故(gu)主(zhu)治(zhi)外邪將盡,肺氣不(bu)利的咳(ke)嗽;本方(fang)則以(yi)旋覆花、半夏、前胡與(yu)麻(ma)黃(huang)、荊芥穗(sui)等(deng)相配(pei),則解表(biao)化痰(tan)之功(gong)略勝,故(gu)主(zhu)治(zhi)風(feng)邪犯(fan)肺初起,而咳(ke)嗽痰(tan)多者。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橘紅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肢體困倦,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脈滑。
方解:本方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溫而燥,最善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變主藥;輔以橘紅理氣,燥濕化痰,使氣順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使濕無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諸藥合用共奏燥濕和中,理氣化痰之功。方中橘紅、半夏以陳久者良,故有“二陳”之名。
臨床運用:
1.臨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潤、脈滑為辯證要點。
2.治療各種痰證:風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風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細辛以溫化寒痰;熱痰者加瓜萎、竹黃、黃芩以清熱化痰;食痰者加萊菔子、枳殼以消食化痰;頑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陳積深伏之痰。
附:溫膽湯《千金方》
即二陳湯加枳實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膽怯,虛煩不眠,眩暈,驚悸,苔膩之證。此方清而不燥,是與二陳湯區別之處。
止嗽散
《醫學心悟》
組成:桔梗(炒) 荊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陳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為末,做成醫學教育 網原創散劑。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湯劑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劑比例酌情增減。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風邪犯肺。咳嗽咽癢,或微有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經服解表宣肺藥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紅(陳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荊芥祛風解表,甘草調和諸藥;二者與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諸藥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風解表之效。
臨床應用:
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癢、咳痰不暢為其辯證要點。
2.若頭痛、鼻寒、惡寒者,加防風、蘇葉、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膩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濕化痰。
桑杏湯
《溫病條辯》
組成:桑葉6克、杏仁9克 沙參12克 象貝母6克 香豉6克 梔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溫燥。
主治:外感溫燥,邪在肺衛。身不甚熱,干咳無痰,咽干口渴,右脈數大。
方解:本方治證是因溫燥外襲,肺陰受灼所致身熱頭痛,口渴、干咳無痰,舌紅、苔燥脈浮數之外感溫燥之證候。方中桑葉輕宣燥熱,杏仁苦辛溫潤、宣利肺氣,共為主藥;淡豆豉助桑葉輕宣解表,沙參、梨皮生津潤肺,同為輔藥;梔皮清泄肺熱,象貝母止咳化痰,為佐使藥。共奏“以辛涼甘潤之方,氣燥自平而愈”之效。
臨床運用:
1.用于肺燥咳嗽。以干咳無痰、苔薄白而燥,脈浮數為辯證要點。
2.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醫學教育 網原創感染、麻疹收沒期之干咳無痰。
定喘湯
《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10克 麻黃6克 蘇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黃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熱化痰。
主治:哮喘證。咳喘痰多,痰稠色黃,胸悶氣促,喉中哮鳴;或有表證,苔黃,脈滑數。
方解:本方所治為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所致。方中麻黃宣降肺氣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斂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藥一收一散,共為主藥;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加強平喘之功,為輔藥;黃芩、桑白皮清泄肺熱,以止咳平喘。
臨床運用:
1.本方治療哮喘證。以哮喘,痰稠色黃,脈滑數為辯證要點。
2.本方加減:熱盛痰多者加膽南星、瓜萎;胸膈悶甚者加枳殼、厚樸;肺熱重者加生石膏、魚腥草,重用黃芩。
百合固金湯
《醫方集解》
組成;生地黃6克 熟地黃10克 麥冬6克 百合 白芍(炒)當歸 貝母 生甘草玄參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腎陰虛。咳嗽帶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熱,骨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解;方中以二地為君,滋陰補腎,生地黃又能涼血止血;以麥冬、百合、貝母為臣,潤肺養陰,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參滋陰涼血清虛火,當歸養血潤燥,白芍養血宜陰,桔梗宣利肺氣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與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虛火自清,肺腎得養,諸癥自消。
臨床運用:
適用于肺陰不足,腎水醫學教育 網原創虧虛,虛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帶血諸癥。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組成:大生地6克 麥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參5克 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陰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癥見喉潤起白斑點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參養陰潤燥清肺解毒為主藥;輔以麥冬、白芍助生地、玄參養陰清肺潤燥,丹皮助生地、玄參涼血解毒而消癰腫:佐以貝母潤肺止咳,清化熱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共奏養陰清肺解毒之功。
臨床應用;
1.本方為治療白喉的常用方。挾表證者適當加入輕揚宣散之品,如桑葉、葛根等;熱毒重者,選加連翹、銀花、土牛膝以清熱解毒。
2.腎陰虛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屬陰虛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參考資料:
藥理研究證明,養陰清肺湯對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菌和殺菌能力,對其毒素也有較強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湯
《醫療法律》
組成:冬桑葉10克 石膏10克 阿膠10克(烊化) 麥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葉10克 沙參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醫學教育 網原創潤肺。
主治:燥熱傷肺,氣促,干咳無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帶血絲,舌干苔少,脈小數。
方解:本方為治療燥傷肺主要方劑,用桑葉、石膏清燥熱,阿膠、麥冬、胡麻仁潤肺養陰,佐以杏仁、枇杷葉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共湊清燥熱,養肺陰之功。
臨床應用
1.本方適用于燥熱傷肺所致之干咳無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氣促痰帶血等證。
2.本方(fang)與桑(sang)杏(xing)(xing)湯(tang)均可(ke)治肺(fei)(fei)燥(zao)(zao),但桑(sang)杏(xing)(xing)湯(tang)用(yong)(yong)桑(sang)葉、豆豉以(yi)疏風散(san)熱(re)(re)(re),有(you)解表作用(yong)(yong),適(shi)用(yong)(yong)于燥(zao)(zao)邪傷肺(fei)(fei)兼有(you)表證者;清燥(zao)(zao)救(jiu)肺(fei)(fei)湯(tang)用(yong)(yong)石(shi)膏、麥冬、阿膠能(neng)清熱(re)(re)(re)養(yang)陰止血,適(shi)用(yong)(yong)于燥(zao)(zao)熱(re)(re)(re)傷肺(fei)(fei),證見陰虛內熱(re)(re)(re)或咯(ge)血者。養(yang)陰潤肺(fei)(fei)以(yi)清燥(zao)(zao)救(jiu)肺(fei)(fei)湯(tang)為強,疏散(san)風熱(re)(re)(re)則以(yi)桑(sang)杏(xing)(xing)湯(tang)為佳。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93082.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men)致(zhi)力于(yu)(yu)保(bao)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yi)的(de)(de),請聯系管理(li)員(yuan),我(wo)(wo)們(men)(men)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自于(yu)(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di)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qin)犯(fan)了您的(de)(de)合法權益(yi),請立即通(tong)知我(wo)(wo)們(men)(men)(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wo)們(men)(men)會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2.茯菟丹___十七(qi)、收澀(se)之劑(ji)
下一篇: 6.羚羊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