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哮喘按摩哪些穴位-推薦4個穴位

大道家園 2023-07-31 22:45:32

哮喘按摩哪些穴位

點按天突

此穴位(wei)于胸骨切跡上方(fang)正中(zhong)凹陷處(chu)。用食指(zhi)或(huo)中(zhong)指(zhi)指(zhi)腹慢慢地點按天突穴1~2分鐘。按摩此穴能宣(xuan)肺化痰、利咽開(kai)音,治療咳嗽、支氣管哮喘、咽喉(hou)炎、扁(bian)桃體炎等。

按揉列缺

兩(liang)手虎口交叉(cha),一手食指尖按(an)在另一手的橈(rao)骨莖突(tu)上,當食指尖處即為(wei)此(ci)穴(xue)。用(yong)食指按(an)揉兩(liang)側(ce)列(lie)缺穴(xue)各1~2分鐘。按(an)摩此(ci)穴(xue)能宣肺(fei)祛風、疏經(jing)通(tong)絡,治療咳嗽氣喘、頭痛、咽痛等(deng)癥。

  按揉膻中

此穴(xue)(xue)位于胸(xiong)骨正中線上,平(ping)第4肋(lei)間(jian)隙,兩乳(ru)頭之(zhi)間(jian)的(de)中點(dian)處。用(yong)食(shi)指(zhi)或中指(zhi)的(de)指(zhi)腹(fu)按揉膻(shan)中穴(xue)(xue)3~5分鐘(zhong)。按摩此穴(xue)(xue)能調氣降逆、清(qing)肺化痰、寬胸(xiong)利膈,治療咳嗽、支氣管哮喘、胸(xiong)痛、胸(xiong)悶、肋(lei)間(jian)神(shen)經痛等(deng)癥。

按揉魚際

此穴(xue)在(zai)第1掌骨(gu)中點之橈(rao)側(ce),赤白(bai)肉(rou)際(ji)處(即手背與(yu)手掌皮膚(fu)相交(jiao)接(jie)處)。用拇(mu)指指腹先后按(an)揉兩側(ce)魚(yu)際(ji)穴(xue)各1~2分鐘。按(an)摩此穴(xue)能散風化痰(tan)、清肺利咽,治療咳嗽(sou)、氣喘(chuan)、頭痛、咽喉腫(zhong)痛等癥。

以(yi)(yi)上就是4個多加(jia)按摩能防治(zhi)哮喘(chuan)的穴位了,治(zhi)療(liao)哮喘(chuan)除了用按摩來(lai)加(jia)以(yi)(yi)防范(fan)以(yi)(yi)外,還可以(yi)(yi)配合飲食(shi)與藥物的治(zhi)療(liao),這樣可以(yi)(yi)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體(ti)409個(ge)常見穴位(wei),一(yi)個(ge)穴位(wei)一(yi)種病(bing),5分鐘輕松(song)學會穴位(wei)按(an)摩

手三陰經 為: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其中兩個和心有關的經脈的穴位數是個位數里最大的一個數,也是古時的至尊數,就是 9 。另一個(ge)是手太(tai)陰肺經的穴位數為:20-9=11。這樣的話:手厥陰心包經有(you):9個(ge)穴。手少陰心經有(you):9個(ge)穴。手太(tai)陰肺經有(you):11個(ge)穴。

手三陽經 為:手太(tai)陽(yang)小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手陽(yang)明大(da)(da)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手少(shao)陽(yang)三(san)焦(jiao)(jiao)經(jing)(jing)(jing)(jing)(jing)。其中大(da)(da)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有20個(ge)(ge)穴(xue)位(wei);小腸(chang)是(shi)大(da)(da)腸(chang)的弟(di)弟(di),少(shao)一個(ge)(ge),就(jiu)是(shi)19個(ge)(ge)。三(san)焦(jiao)(jiao)經(jing)(jing)(jing)(jing)(jing)既然有一個(ge)(ge)"三(san)"字(zi),就(jiu)是(shi)23個(ge)(ge)穴(xue)位(wei)。這樣(yang)的話:手太(tai)陽(yang)小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有:19個(ge)(ge)穴(xue)。手陽(yang)明大(da)(da)腸(chang)經(jing)(jing)(jing)(jing)(jing)有:20個(ge)(ge)穴(xue)。手少(shao)陽(yang)三(san)焦(jiao)(jiao)經(jing)(jing)(jing)(jing)(jing)有:23個(ge)(ge)穴(xue)。

足上的六條經脈

足(zu)(zu)三陽(yang)(yang)經(jing)為:足(zu)(zu)太陽(yang)(yang)膀胱經(jing)、足(zu)(zu)陽(yang)(yang)明胃經(jing)、足(zu)(zu)少(shao)陽(yang)(yang)膽(dan)經(jing)。你只要記住4567就行了(le)。也(ye)就是(shi)說膀胱經(jing) 有67個(ge)穴位(最多的),胃經(jing) 有45個(ge)穴位;;本來(lai)膽(dan)應(ying)是(shi)大(da)的,但由于是(shi)少(shao)陽(yang)(yang)經(jing),有一(yi)個(ge)少(shao),故是(shi)這三條(tiao)經(jing)里(li)最少(shao)的一(yi)個(ge),比胃經(jing)少(shao)一(yi)個(ge),為44個(ge)穴位。

這樣的(de)話(hua):足陽明胃(wei)經(jing)(jing)有:45個(ge)穴(xue)。足太(tai)陽膀(bang)胱(guang)經(jing)(jing)有:67個(ge)穴(xue)。足少陽膽經(jing)(jing)經(jing)(jing)有:44個(ge)穴(xue)。

足(zu)(zu)三陰(yin)(yin)經(jing)(jing)為:足(zu)(zu)太陰(yin)(yin)脾經(jing)(jing)、足(zu)(zu)少陰(yin)(yin)腎經(jing)(jing)、足(zu)(zu)厥陰(yin)(yin)肝經(jing)(jing)。

你只要記住三組(zu)數:37、27、27。即:第一(yi)組(zu)里(li),3X7=21;第二組(zu)的(de)27不動;第三組(zu)里(li),2X7=14。這(zhe)樣的(de)話(hua):足(zu)太陰(yin)脾經有(you):21個(ge)穴;足(zu)少陰(yin)腎(shen)經有(you):27個(ge)穴;足(zu)厥陰(yin)肝(gan)經有(you):14個(ge)穴。

頭(tou)維穴:治療目痛(tong)、眼跳、頭(tou)痛(tong)

翳風穴:治(zhi)療耳聾、耳鳴、下頜腫痛(tong)、面神經麻痹及痙攣

頰車穴(xue):治療(liao)面神經麻痹(bi)及痙攣、牙痛、下(xia)頜關(guan)節緊閉

顴(quan)髎穴(xue):治(zhi)療(liao)面部神經(jing)麻(ma)痹及(ji)痙攣(luan)、三叉神經(jing)痛、牙痛

上(shang)關穴:治療耳聾、耳鳴、偏頭痛(tong)、上(shang)牙痛(tong)、面神經麻木

下(xia)關穴(xue):治療面神經(jing)麻(ma)痹及痙攣、牙痛

大(da)迎穴:治療面(mian)(mian)神經麻痹及痙攣、牙痛(tong)、下頜腫(zhong)痛(tong)、面(mian)(mian)部浮(fu)腫(zhong)

四白穴:治療(liao)面神經(jing)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經(jing)痛

巨髎穴:治療面(mian)神經(jing)麻痹(bi)、目(mu)部疾患、牙(ya)痛、鼻炎、淚囊(nang)炎

水溝穴:治療昏迷、中暑、休克

兌端(duan)穴(xue):治(zhi)療鼻(bi)竇(dou)炎、鼻(bi)息肉(rou)、牙齦腫痛(tong)

神(shen)庭穴:治療頭(tou)痛、鼻(bi)病

承漿穴:治療糖尿病、顏面病、牙痛、不語

胸部腹(fu)部穴(xue)位圖及(ji)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zhi)療咳喘、咽喉腫(zhong)痛、咯(ge)血(xue)、失音、噎嗝(ge)

璇璣穴:治療(liao)咳喘(chuan)、咽(yan)喉腫痛

神藏穴:治療咳(ke)嗽、胸(xiong)肋脹(zhang)痛、嘔吐(tu)、食(shi)欲(yu)不振(zhen)

陽白(bai)穴:治(zhi)療頭痛、目眩、眼跳、夜盲

絲竹(zhu)空穴:治療偏正頭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xue):治(zhi)療眼(yan)部諸疾(ji)患(huan)

上星穴:治療頭痛(tong)、目(mu)痛(tong)、鼻(bi)痛(tong)

攢竹(zhu)穴:治療眼(yan)部疾患、頭痛、眉棱(leng)骨(gu)痛、鼻塞、面腫

地倉(cang)穴(xue):治(zhi)療(liao)面神經麻痹及痙攣、口角(jiao)炎、口腔炎

華蓋穴:治療(liao)咳喘、胸滿

禾髎(liao)穴(xue):治療鼻(bi)衄、鼻(bi)息肉(rou)、鼻(bi)炎

梁門(men)穴:治療(liao)胃腸脹痛、腹泄(xie)、不思(si)飲食(shi)

中脘穴(xue):治療胃(wei)腸疾(ji)患、氣(qi)喘

下(xia)脘穴:治療(liao)胃腸疾患

水分穴:治療水腫、腸(chang)鳴、腹痛、腹脹

神闕穴:治療腸鳴(ming)、腹(fu)痛、腹(fu)泄、虛(xu)脫

氣海穴(xue):治(zhi)療(liao)泌尿、生殖(zhi)系統諸癥、便秘、虛脫、水腫

膻中(zhong)穴:治療(liao)氣短(duan)、哮喘、噎嗝

鳩尾(wei)穴:治(zhi)療胃(wei)痛、嘔吐、氣喘、胸滿

上(shang)脘穴:治療胃腸疾(ji)患

瞳(tong)子髎穴:治療眼部(bu)疾(ji)患、頭痛

承泣穴:治療面神經(jing)麻痹、眼(yan)跳、目部(bu)疾患

迎香穴(xue):治療(liao)鼻病、面(mian)神經麻痹、面(mian)腫

關元(yuan)穴(xue):治療(liao)泌尿、生殖系統諸癥、虛(xu)脫、體質虛(xu)弱

中極穴:治療泌尿(niao)、生殖系統諸癥(zheng)、下(xia)腹痛、水腫(zhong)

曲(qu)骨穴:治療遺精、赤白帶、尿閉

云門穴(xue):治療咳嗽、喘息、胸悶

期門穴:治療胸肋痛、嘔(ou)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療(liao)腹滿、嘔吐、胸痛、吐血(xue)、咳嗽(sou)

章門穴(xue):治療嘔吐、腹脹、腰冷(leng)背(bei)痛

太乙穴(xue):治療胃腸疾患

天(tian)樞穴:治療(liao)胃腸疾(ji)患(huan)、水腫、月經(jing)不調

大橫穴:治療腹泄、便秘、小腹痛(tong)、胃(wei)下垂

橫骨穴(xue):治療(liao)精索及睪丸痛、淋(lin)病、遺(yi)精、尿閉

人迎穴:治療咽喉腫(zhong)痛、高(gao)血壓

缺盆穴:治(zhi)療咳(ke)喘、胸(xiong)滿、項強

水突穴(xue):治療咽喉腫(zhong)痛、咳(ke)喘、頸腫(zhong)

外(wai)陵穴(xue):治療臍周痛

帶脈穴:治療婦女經帶病、腰肋痛

水(shui)道穴:治療(liao)小腹脹滿、尿閉、腹水(shui)、精索及睪(gao)丸痛

府舍穴:治療腹痛

氣舍穴:治(zhi)療(liao)咽喉腫痛(tong)、咽食不利、頸(jing)項強痛(tong)

氣戶穴:治療咳喘、胸肋脹痛

中府穴(xue):治療咳嗽(sou)、喘息(xi)、胸痛

靈墟穴:治療咳嗽(sou)、胸肋脹痛(tong)、嘔(ou)吐、食(shi)欲不(bu)振

神封穴(xue):治療咳嗽、胸肋(lei)脹痛、嘔吐、食欲不振

氣沖(chong)穴:治(zhi)療陰莖腫痛(tong)(tong)、睪丸痛(tong)(tong)、婦女經(jing)漏胎(tai)產諸(zhu)癥

沖門穴(xue):治療腹脹痛、尿(niao)閉

人體背部穴(xue)位圖及作用功(gong)效

定喘穴:治療哮喘

秉風穴:治療肩胛(jia)痛、肩凝

天宗穴:治療肩胛痛、手(shou)麻、耳鳴、耳聾、上肢痛

臑俞穴:治療肩(jian)臂酸痛

膈俞穴(xue):治(zhi)療咳嗽、吐(tu)血、盜汗、肋痛、嘔(ou)吐(tu)、膈肌痙攣

魂(hun)門穴:治療腸鳴、嘔吐(tu)、胸背痛

脾俞穴:治療(liao)腹脹痛、胸背痛、腹泄、消(xiao)化不良

肩(jian)井穴:治(zhi)療頭項痛(tong)、肩(jian)背痛(tong)、乳腺炎、肩(jian)凝

關元俞穴:治(zhi)療腰(yao)痛、便秘、腹泄、腹脹

膀(bang)胱(guang)俞穴:治療膀(bang)胱(guang)諸癥、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強痛

秩邊穴(xue):治療(liao)腰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

白環俞穴:治療遺精、白帶(dai)、二便不(bu)利、腰胯(kua)痛、下肢癱瘓

會陽穴:治療痛經、性機能減退(tui)、便血、腹(fu)泄(xie)、痔(zhi)瘡

胳膊手部穴位(wei)圖及作用功效

商(shang)陽穴(xue):治療(liao)手(shou)痛(tong)麻、腦充(chong)血

少商穴:治(zhi)療喉啞(ya)、麻痹、嘔吐、呃逆

合谷穴:治療中風、感冒、頭痛、牙痛、月(yue)經閉

陽溪(xi)穴(xue):治療手痛麻、耳(er)目齒痛

陽池穴:治療感冒(mao)、上肢、手腕關(guan)節炎

曲池(chi)穴:治療肘中痛、月經不調、上臂痛、半身不遂(sui)

肩(jian)髃穴:治療肩(jian)臂不舉、肩(jian)痛(tong)、中風、齒痛(tong)、半(ban)身不遂

曲垣(yuan)穴:治(zhi)療神經痛、肩(jian)部(bu)麻痹

肩髎穴:治療風(feng)濕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貞穴:治療(liao)肩關節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療頸(jing)椎病、手臂不舉(ju)

消(xiao)濼穴(xue):治療(liao)頸痛(tong)、麻痹、頭痛(tong)

清冷淵穴:治療肩(jian)痛、頭痛

天井穴:治療喘息

中魁穴:治(zhi)療手(shou)指不伸

支溝(gou)穴:治療大便秘結、手(shou)足倦怠(dai)

四瀆(du)穴:治療齒痛、肘臂痛

京門穴:治療腰肋痛(tong)、腸鳴、腹泄(xie)

三焦俞(yu)穴:治療腹(fu)(fu)脹、嘔(ou)吐(tu)、腹(fu)(fu)泄(xie)、腰(yao)脊(ji)強痛

氣海俞(yu)穴:治療(liao)腰痛、痔瘡

肩(jian)中俞穴:治療(liao)肩(jian)背痛(tong)、咳嗽、視(shi)物不清

肩外俞(yu)穴:治療(liao)肩胛痛、上背部痛、頸(jing)項(xiang)強痛、上臂(bei)痛

手三里穴:治(zhi)療齒痛、半(ban)身不遂

少(shao)澤穴:治療(liao)口(kou)干、前臂痛(tong)、小指痛(tong)、頭痛(tong)

液(ye)門(men)穴(xue):治療手臂痛、頭痛、齒痛

前(qian)谷穴:治(zhi)療吐血(xue)、耳鳴、手痛

后溪穴:治療肘臂痛(tong)麻、耳聾(long)

中渚穴:治療頭痛(tong)、耳聾、手(shou)臂痛(tong)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療(liao)腕痛、麻(ma)痹、指腫(zhong)

內關(guan)穴:治療半身不遂、臂(bei)痛、心臟病(bing)

大陵穴:治療心(xin)臟(zang)病(bing)、熱病(bing)

神門穴:治療失眠、頭(tou)暈痛、心臟病

勞宮穴:治療中(zhong)風、齒痛(tong)

少商(shang)穴:治療喉啞、麻痹、嘔吐、呃逆

陽谷穴:治療臂痛、腕痛、暈(yun)眩、耳聾、耳鳴

養老穴(xue):治療(liao)肩(jian)臂痛麻、弱視

外關穴:治療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zhi)正穴:治療肘(zhou)臂痛、頭痛、感(gan)冒

尺澤穴:治療咳嗽、哮喘(chuan)、中風(feng)、吐血

小海(hai)穴:治療上臂(bei)痛(tong)麻(ma)、心肺痛(tong)

青靈穴:治(zhi)療肘關(guan)節(jie)傷痛

尺澤(ze)穴:治療咳嗽、哮(xiao)喘、中風、吐血

曲澤穴:治療肘(zhou)痛、熱病

少海穴(xue):治療頭目眩暈、頸椎病、肘攣手顫、心痛

間(jian)使穴:治療(liao)調(diao)經、心(xin)臟病、中風、液(ye)腫

列缺穴:治療頭痛

魚際(ji)穴(xue):治療齒痛、頭痛

少府穴:治(zhi)療心(xin)臟病

人(ren)體腿部穴位圖(tu)及作用(yong)功效(xiao)

伏兔穴:治療下肢(zhi)麻痹(bi)、腰痛(tong)、胸痛(tong)

陰市穴:治療腿痛、水腫、糖尿病(bing)

梁丘(qiu)穴:治療(liao)膝部麻痹

犢鼻穴:治療腳氣、膝關節痛麻、水腫

足三里穴:治療腳氣(qi)、麻(ma)痹、各種(zhong)慢性病、胃(wei)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虛(xu)穴:治療四(si)肢痛(tong)麻、腰痛(tong)、腸(chang)胃(wei)病

條(tiao)口穴:治療肩臂不舉、不肢痛麻、胃腸病

豐隆穴:治療下肢痙攣、痛麻

下(xia)巨虛穴:治(zhi)療坐骨(gu)神經痛、腦貧血(xue)

環跳穴:治(zhi)療腰腿痛、半身(shen)不遂(sui)、舒(shu)筋活血

膝陽關穴:治療膝關節炎(yan)、下(xia)肢麻痹、腳氣

地(di)機穴:治療小腿(tui)痛(tong)麻(ma)、胃(wei)腸病(bing)

陽(yang)陵泉穴:治(zhi)療(liao)半身不遂、關(guan)節炎

解溪穴:治療腳痛、頭(tou)暈痛、便秘

沖陽穴:治療胃脹、足麻痹

陷谷(gu)穴:治療(liao)胸脹痛、盜(dao)汗

內庭穴:治療(liao)腿腫、頭痛、轉(zhuan)筋

箕門穴:治(zhi)療腿痛、生殖器(qi)病

足三里穴:治療腳氣、麻痹

血海穴:治療一(yi)切血病、婦(fu)科病

陰谷穴(xue):治療膝痛、陽痿、帶(dai)下(xia)

風市(shi)穴(xue):治(zhi)療(liao)下肢(zhi)麻木(mu)

陰陵泉(quan)穴:治療(liao)糖尿病、腰(yao)病

中瀆穴:治(zhi)療半(ban)身不遂、麻痹、下肢(zhi)病

漏谷穴(xue):治(zhi)療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陰交穴:治療前(qian)列(lie)腺炎、消(xiao)化不良、性病

三陽交穴:治療(liao)小腿痛、頸椎痛

陽輔穴:治療腰腿痛

懸鐘穴(xue):治療手足不遂、一(yi)切骨病(bing)

復溜穴:治療下肢麻痹(bi)、浮腫、虛脫、盜汗(han)、腹(fu)瀉、腰痛

太溪穴:治療四肢麻痹

照(zhao)海穴:治療(liao)下(xia)肢病(bing)、腎病(bing)

公孫穴(xue):治療一切氣病(bing)

環跳穴: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經活(huo)血(xue)、神經痛

承扶穴:治療(liao)坐(zuo)骨神經(jing)痛、下肢癱(tan)瘓

殷門(men)穴:治療腰腿痛、坐(zuo)骨神經痛

委中穴:治療腰背痛

筑賓穴:治療腿痛

承山(shan)穴(xue):治療(liao)內外(wai)傷痛

飛揚(yang)穴:治療腳氣、眩暈、小腿無力(li)

跗陽(yang)穴:治療下(xia)肢(zhi)麻(ma)痹、腰胯痛

昆侖穴(xue):治療(liao)頭痛、眩(xuan)暈、腰痛

申脈穴(xue):治療痙攣、此穴(xue)主伸展一切

浮郄穴:治(zhi)療便秘、膝關節痛(tong)、吐瀉、坐(zuo)骨神經痛(tong)

委陽穴:治療膝關節痛(tong)、此穴解熱

合陽穴:治療脊(ji)髓病、抽(chou)筋

承筋(jin)穴:治(zhi)療一切(qie)筋(jin)痛

金門穴:治療(liao)癲癇、筋(jin)病

京骨穴:治療腳痛

仆參穴(xue):治(zhi)療足跟(gen)骨痛

腳部足底(di)穴位(wei)圖及作用(yong)功效(xiao)

涌(yong)泉穴:治療高血壓、呃逆、此穴主(zhu)將一切

丘墟(xu)穴:治療坐骨(gu)神經痛(tong)、腰痛(tong)、肺炎(yan)、肋膜炎(yan)

解溪穴:治(zhi)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中封穴(xue):治療全身麻痹、腰痛、遺尿

沖(chong)陽(yang)穴:治療(liao)胃脹(zhang)、足麻痹

足臨泣穴:治療全身麻痛、眩(xuan)暈(yun)

陷谷(gu)穴:治療胸腹痛脹、炎腫、盜(dao)汗

太沖穴:治療(liao)腰痛、調經

內庭(ting)穴:治(zhi)療腿(tui)腫、頭(tou)痛(tong)、轉腹(fu)

行間穴:治療便秘、腹痛(tong)、腰痛(tong)

俠溪穴:治療耳聾、頭暈痛、下肢麻(ma)痹(bi)

厲(li)兌穴:治(zhi)療足痛、腦貧血、麻痹多夢

1、美容(rong)穴——天容(rong)

2、腰(yao)椎盤突出穴(xue)——筋縮

3、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chi)澤

4、急性咽喉腫痛穴——少商、關沖、涌泉

5、咳喘穴——中府(fu)

6、急性扁(bian)桃體炎穴——中渚(zhu)

7、補氣穴——經渠、氣海

8、夜(ye)間 咳嗽穴——魚際(ji)

9、明目(mu)穴——中(zhong)渚

10、感冒(mao)、白(bai)內(nei)障穴——肩(jian)髃

11、白發穴——浮(fu)白

12、乳腺炎穴——天池

13、暈車穴——關沖

14、膽囊炎穴——日月、肝俞

15、急性(xing)胃痛(tong)、急性(xing)腸炎(yan)穴——曲澤

16、疲勞穴——液門

17、腰酸穴——風市

18、高血 脂穴——環(huan)跳

19、慢性肝炎穴——三陰交

20、化痰(tan)穴(xue)——豐隆

21、消化不良穴——率(lv)谷(gu)穴

22、 抽筋、扭(niu)筋穴— —陽陵泉

23、鼻出血穴——內庭(ting)

24、蕁麻疹穴——太沖、風池

25、口腔潰瘍穴——間行

26、痛經穴(xue)——蠡溝、帶脈

27、腰背痛穴——委中

28、瘙癢、調(diao)節血液穴(xue)——血海

29、心臟供血(xue)不足穴——神道

30、肌肉萎縮穴——大(da)都(dou)

31、外腳踝關節穴——丘墟、外關、解溪(xi)

32、痛風穴(xue)——復溜、筑(zhu)賓(bin)

33、老花眼穴——光明

34、性功能(neng)穴——會陰、地神

35、冠心病(bing)穴——云門

36、心臟補血穴(xue)、抑郁穴(xue)——極泉(quan)、

37、落枕、偏頭痛(tong)穴——外關

38、腎結石穴(xue)——筑賓

39、甲亢穴——天(tian)柱

40、電腦病穴——天(tian)窗

41、精神病穴(xue)——涌泉(quan)

42、中風穴(xue)——百會

43、口眼歪穴——頰(jia)車

44、水(shui)腫穴——承漿

45、靜脈曲(qu)張穴(xue)——太淵

46、老人癡呆穴——老人穴

47、耳炎(yan)穴——前(qian)谷

48、黃褐(he)斑穴(xue)——天容(rong)

49、半(ban)身不遂(sui)穴-----風(feng)市、足三里

50、心肌梗塞穴(xue)——極泉、膻中

51、中(zhong)暑穴——十宣、人(ren)中(zhong)

史上最全45個(ge)穴位大集合!個(ge)個(ge)都能治病,功效強大,為長壽(shou)收(shou)藏!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治療我們,身體當中的一些疾病,那么 歷史 上最全的45個穴位大集合,個個都能夠治療疾病,功效也是非常的強大為長壽收藏,那么到底是哪45個穴位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

偏頭痛:按揉太陽穴

經常按摩頭部太陽穴可以舒經活絡,達到預防頭痛的目的。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方法:每天清晨醒來后和晚上臨睡前,用雙手中指按太陽穴轉圈揉動,先順揉7-8圈,再倒揉7-8圈,這樣反復幾次,連續數日,偏頭痛可以大為減輕。

消化不良:按四縫穴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

方法: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手腳冰涼:揉涌泉穴

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于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方法: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癥狀減輕。

嗓子疼:按扶突和天鼎穴

如果扶突和天鼎穴不通、有瘀堵,則容易導致喉嚨疼痛、咳嗽、氣喘等。沒事時按揉脖子上的扶突和天鼎穴,可以疏通經絡,緩解嗓子疼痛。

方法: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即可。

頸椎不適:按這幾個穴位

對于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自我按摩,緩解頸椎不適,但需長期堅持。選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肩井穴、腕骨穴)后用拇指或食指尖端。

方法:先從腕骨穴開始,依次再點肩井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由輕漸重的按壓3分鐘~5分鐘,之后在穴位上順時針揉3分鐘~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長期堅持。

鼻塞:按迎香穴

對于單純性鼻塞可通過自我推拿疏通鼻通穴緩解。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兩側鼻唇溝上端盡處。按揉此穴應有明顯的酸脹感。

方法:先以雙手食指指腹,沿鼻翼至鼻根來回磨擦200次,頻率為每分鐘90~100次。然后再用雙手食指按揉兩側的迎香穴或鼻通穴300次,每分鐘約120~16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向外旁開約1.5~2.0厘米,正當鼻唇溝中間處。每天堅持1~2次,還可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婦科病:按三陰交

婦科疾病與肝脾腎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一穴通三經的三陰交穴治療婦科病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比如痛經、帶下、崩漏等問題。

方法:平時可以在早上9點脾經運行時間或空閑時按揉此穴15~20分鐘。

太陽穴

位于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治療失眠

聽宮穴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耳鳴耳聾

印堂穴

位于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

治療鼻炎

風池穴

位于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1、防治頸椎病

2、疏肝理氣

3、治療偏頭痛

風府穴

位于頸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

1、腦血管疾病

2、老年癡呆

3、治療眼睛干澀

天柱穴

位于后頭骨正下方凹處。

頸椎病

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1、心血管疾病

2、熬夜疲乏

巨闕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心絞痛

章門穴

位于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排解油膩

期門穴

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保護肝臟

曲骨穴

位于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治療尿頻尿急

勞宮穴

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降心火

魚際穴

位于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哮喘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1、美容養顏

2、緩解鼻炎

大陵穴

位于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養護心臟

內關穴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1、心血管疾病

2、失眠

極泉穴

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心律不齊

曲池穴

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治療濕疹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1、消化道疾病

2、膝關節痛

3、健脾祛濕

三陰交穴

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治療濕疹

行間穴

位于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降血壓救急

內庭穴

位于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減肥

太沖穴

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1、緩解不良情緒

2、養護肝臟

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1、治療上火

2、養腎補腎

申脈穴

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晨起 養生 法

太白穴

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

1、排解疲乏無力

2、脂肪肝

照海穴

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在(zai)平(ping)時的(de)生活(huo)當中(zhong)(zhong),我們(men)一(yi)定要按照(zhao)正確的(de)方法來(lai)(lai)解決這些穴位(wei)帶來(lai)(lai)的(de)傷(shang)害,保(bao)證(zheng)我們(men)的(de)生命更加的(de) 健康 才(cai)是(shi)最好(hao)的(de)一(yi)種(zhong)方式,否(fou)則的(de)話也(ye)是(shi)會影響到我們(men)的(de)安全的(de),所以(yi)在(zai)平(ping)時的(de)生活(huo)當中(zhong)(zhong),即使按照(zhao)上(shang)面所說的(de)這種(zhong)方法來(lai)(lai)做給我們(men)的(de)身體帶來(lai)(lai)非常好(hao)的(de)功效,保(bao)證(zheng)我們(men)的(de)生命更加的(de) 健康 才(cai)是(shi)最有(you)效的(de)一(yi)種(zhong)結果還是(shi)最重要的(de)一(yi)種(zhong)方式。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896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zuo)者版權(quan),注(zhu)重(zhong)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he)實(shi)真實(shi)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yi)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我們會立(li)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wen)字與圖(tu)片(pian)資源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zhu)錯(cuo)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li)即通知我們(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shu)實(shi),我們會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biao)示歉意,謝(xie)(xie)謝(xie)(xie)!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