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溫經湯醫案分析

道醫(yi) 2023-06-26 14:15:39

【組成】吳茱萸(yu) 麥冬(dong)各9g 桂(gui)枝(zhi) 當歸(gui) 川芎 芍藥 丹(dan)皮 阿膠 人參 甘草(cao) 半(ban)夏 生(sheng)姜各6g

【主治(zhi)】沖任虛(xu)寒,瘀血阻(zu)滯證。癥見(jian)漏下不(bu)(bu)止,月經不(bu)(bu)調,或(huo)前或(huo)后,或(huo)1月再行,或(huo)經停不(bu)(bu)至(zhi),而見(jian)入(ru)暮發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亦治(zhi)婦人久不(bu)(bu)受孕(yun)。

【病案】趙某,50歲,干部,2005年1月4日就(jiu)診。自述一(yi)年前開始出現經(jing)(jing)血(xue)(xue)非(fei)時(shi)而下,時(shi)而十余天(tian)一(yi)行(xing),時(shi)而五十天(tian)一(yi)行(xing),或量多(duo)如注,或量少(shao)淋漓,經(jing)(jing)行(xing)時(shi)有(you)(you)瘀(yu)血(xue)(xue)塊,色(se)紫(zi)(zi)黯(an)。曾服(fu)安絡血(xue)(xue)、宮血(xue)(xue)寧、云(yun)南白藥(yao)等止(zhi)血(xue)(xue)藥(yao)物,效果(guo)不(bu)佳。初診時(shi)經(jing)(jing)色(se)暗紅,淋漓不(bu)斷,有(you)(you)時(shi)夾紫(zi)(zi)黑色(se)血(xue)(xue)塊,少(shao)腹(fu)疼(teng)痛(tong),畏寒(han)肢冷,腰膝酸軟(ruan),神疲(pi)乏力(li),四肢不(bu)溫(wen)。舌質紫(zi)(zi)黯(an),脈細澀。B超提(ti)示(shi):子宮附件(jian)正常。縱觀脈證,為寒(han)凝(ning)血(xue)(xue)瘀(yu)之崩漏。治宜溫(wen)經(jing)(jing)散(san)寒(han),養(yang)血(xue)(xue)祛(qu)瘀(yu)。方(fang)用溫(wen)經(jing)(jing)湯加減:當歸12g,白芍12g,川芎9g,黨(dang)參15g,牡丹皮12g,阿膠(jiao)9g,半夏9g,麥門(men)冬15g,桂枝6g,吳茱(zhu)萸(yu)10g,棕櫚炭(tan)20g,地(di)榆炭(tan)15g,甘草6g,三(san)七粉3g,生(sheng)姜(jiang)3片,每(mei)(mei)日1劑(ji),7天(tian)為1療程(cheng)(cheng)。水煎服(fu),每(mei)(mei)日1劑(ji),每(mei)(mei)劑(ji)藥(yao)煎2次,二煎藥(yao)混合,早晚溫(wen)服(fu)。服(fu)藥(yao)1個(ge)療程(cheng)(cheng)以后(hou),患者復(fu)診,自述:陰道流血(xue)(xue)止(zhi),兼證有(you)(you)所(suo)減輕,但(dan)仍(reng)覺(jue)腰膝酸軟(ruan)、神疲(pi)乏力(li)。原方(fang)棕櫚炭(tan)、地(di)榆炭(tan)改為12g,加杜仲12g,川斷12g,繼進(jin)7劑(ji),諸癥(zheng)悉除(chu)。隨訪3個(ge)月無復(fu)發。? (摘(zhai)自《山(shan)西中(zhong)醫學(xue)(xue)院學(xue)(xue)報》)

【分析】該患者崩漏(lou)“或(huo)(huo)量(liang)多如注,或(huo)(huo)量(liang)少淋漓”,從(cong)“經行時有瘀(yu)血(xue)(xue)塊,色紫黯”可以(yi)看出,其病機(ji)當為(wei)瘀(yu)血(xue)(xue)所致,治療(liao)應該以(yi)活血(xue)(xue)祛瘀(yu)或(huo)(huo)化瘀(yu)止血(xue)(xue)為(wei)主,如僅以(yi)“安絡血(xue)(xue)、宮血(xue)(xue)寧、云南白藥”等(deng)(deng)止血(xue)(xue)藥物治療(liao),自然“效果不佳”。就診時,患者還(huan)有“畏寒(han)肢(zhi)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四肢(zhi)不溫”等(deng)(deng)陽虛(xu)有寒(han)之(zhi)象,且有“腰膝酸軟”之(zhi)腎虛(xu)癥狀,綜合(he)(he)即兼(jian)腎陽虛(xu),而非實寒(han)血(xue)(xue)凝成瘀(yu)。本案病機(ji)應為(wei)瘀(yu)致崩漏(lou)兼(jian)腎陽虛(xu)寒(han),當化瘀(yu)止血(xue)(xue)合(he)(he)溫補腎陽。

作者診斷為(wei)(wei)“寒凝血(xue)瘀之崩漏”,判斷為(wei)(wei)實(shi)寒,選溫經散寒、祛(qu)瘀養(yang)血(xue)之溫經湯加(jia)(jia)減治療(liao)。處方(fang)時,考慮(lv)患者出血(xue)量多(duo),加(jia)(jia)“棕(zong)櫚(lv)炭、地(di)榆炭、三七(qi)”三味止血(xue)藥以治標。至(zhi)于(yu)(yu)腎虛(xu),則暫不處理。療(liao)效(xiao)較好,1個療(liao)程(cheng)后(hou),陰道流(liu)血(xue)止,兼(jian)癥僅有所減輕,若果為(wei)(wei)實(shi)寒,從吳(wu)茱萸(yu)量達10g來看(kan),一(yi)個療(liao)程(cheng)后(hou)畏寒肢冷(leng)等(deng)(deng)就應消失才對(dui)。鑒于(yu)(yu)復診時出血(xue)已止,故棕(zong)櫚(lv)炭、地(di)榆炭等(deng)(deng)止血(xue)藥劑量減少(shao),此時病(bing)情基本穩定,故加(jia)(jia)杜仲、川斷等(deng)(deng)補腎陽以培本。由(you)于(yu)(yu)方(fang)證較相合,7劑后(hou)諸癥悉除。

——本文摘自(zi)《方劑學案例(li)分(fen)析》

十三(san),旋覆花(hua)類方(fang)

旋覆花類方

......

旋覆花湯

原文:1.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2.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復花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原方:旋覆花三兩? 蔥十四莖? 新絳少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頓服之。

注:陶弘景論新絳:即今染絳茜草也

海豹飛船:旋覆花湯用蔥14莖,可是加水才600ml,煮剩200ml,如果是大蔥很多藥大部分都露出水面了,這蔥應當是像小香蔥那么大或者更小,而且只用蔥莖。

醫案:

馮世綸:夜宿青龍峽,有人來求診,一位52歲男性司機,昨半夜即感胸緊脹痛、惡寒,至晚益重難忍,時以兩手捶擊胸肋,謂捶后較舒,伴惡寒頭痛,咳嗽無痰,口中和而思熱飲,苔白,脈弦細。囑其自采鮮旋覆花一把、蔥白4根,生姜三片,煎湯一碗,熱飲并蓋棉被,身見微汗即可。翌日告謝痊愈。

原有huangxiang醫案,疑其醫案有隱瞞,故刪之,需重搜索

......

旋覆代赭湯

原文: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傷寒論》(161)

原方: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姜五兩? 代赭一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三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 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注:噫氣不除,即噯氣不除。代赭通便治便秘。旋覆花有細絨毛易刺激喉嚨,須用紗布包煎。

醫案:

李洪治:頑固性咯逆一般由膈肌痙攣引發,其中不乏一些其他病引起 中藥一般用血俯逐瘀湯? 生姜瀉心湯 旋復代褐湯等,如方證對應可很快治愈? 如醫案

杜某 男 34歲,苔薄黃質舌邊暗紫色,脈右關沉,反復咯逆,胃不適,發作時胃痛三年余。體瘦,處方:半夏12 黃芩10生姜25 黨參12 甘草10 黃連3? 大棗10? 枳殼12 厚樸10 桂枝10? 生地20,五劑煎。復診,引發胃更加不適并食欲不振(考慮到是否生地引發) 有胸前堵塞感? ? 苔薄白舌根黃邊質暗紫色 脈同前,處方:桂枝10 茯苓15 桃仁12? 丹皮10 赤芍15? 半夏12 代赭石25 干姜9 甘草9 黨參10 旋復花12 生姜5

五劑。復診,病人喝3付后已愈其余藥未喝,問其原因說? 好了就不吃了。隨訪未復發。附,病人 苔薄白舌根黃邊質暗紫色應該有淤血,用桂枝茯苓丸。頑固性咯逆用生姜瀉心湯無效用旋復代赭湯。

rst39583:段某,女,93歲。今年8月25日初診,進食則嘔吐酸苦涎液兩年余,伴旋暈欲跌,或惡寒,或呃逆。近來加重,飲食不下嘔吐頻作,咽部梗阻感,脘痛拒按,口干欲熱飲,大便秘6-7日一行,小便黃,舌苔白膩,中根較厚濁,脈弦滑有力,血壓180/70mmHg,據以往經歷,該患頗似食道癌。因高齡不便出遠門,未得確診。據證選方,予大柴胡湯合旋復代赭湯麥門冬湯加竹茹、八月札,二劑。28日復診,加吳芋2克、丹參10克。30號三診,大便稍溏,去大黃,加婁衣10克、谷芽10克,三劑。未再診。10月初,其兒媳來診,謂其婆婆藥后已愈。以往治療類似疾患,大多無功而返,本例獲效,實出乎預料。其脈壓差偏大,是否表示邪氣較盛?

咖啡貓貓:2、女性,51歲,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部隱痛,稍脹,噯氣,惡心,咽中如有物阻,便秘。初用解郁湯,服用一月胃部癥狀消失,便秘好轉,唯咽部癥狀無好轉,且吞咽時感胸骨后隱隱作痛。原方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10克,黨參10克,繼服5劑,咽部癥狀及胸骨后疼痛明顯好轉。

3、女性,56歲,慢性淺表性胃炎。上腹脹 ,有氣噯不出,咽部有異物感,大便正常。初服解郁湯25劑,脹好轉,氣減少,但咽部癥狀無好轉,頸部似纏繞了硬物,常不禁伸手去拉衣領。予旋覆代赭湯合半夏厚樸湯(旋覆花、代赭石各10克),五劑后癥狀明顯緩解,仍在服用中。

4、女性,44歲,膽汁返流性胃炎。去年因雙下肢不明性疼痛,閉經、便秘而在黃師處診治,予溫經湯后痛止、經來、便通。此次胃中灼痛不適,噯氣不暢,咽中不適,發出咕咕響聲。初用小建中湯未效,后用解郁湯仍不效。再用四逆散合梔子豉湯,灼痛好轉,仍有上腹部痞脹不適,噯氣,咽部癥狀無緩解。據其此次經來腹痛、面部泛出較多黑斑,更用當歸芍藥散,仍無效。最后用旋覆代赭湯原方(旋覆花、代赭石各10克)5劑,囑患者若不效,仍請黃師處就診。不料此方有效,自服20劑后好轉停藥。

旋覆代赭湯治療“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故胃氣虛弱,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是應用本方的著眼點。原文“噫氣”可視作噯氣,呃逆,嘔吐,咳嗽等,即氣機上沖的表現。《經方100首》把運用本方的指征拓展為“痰多而粘,兩脅脹痛,咽間有異物感,咯之不易、吐之不盡,咳喘,腹中有氣,自下上沖等”。其中載有“朱進忠治一女,呃逆頻作20多天,吃飯時好轉,咽喉不利……投以此方加陳皮,4劑愈”,以及用此方治療梅核氣的驗案。

本案四例中三例有痞脹、噯氣、及咽部癥狀,一例食管梗阻癥狀。除第4例用原方外,其余3例都在原方的基礎上合用了本方而取效。故臨證見痞脹,噯氣,咽部主訴突出,這三種癥狀并存時,可能有運用本方的機會較多,特別是用了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時。對于婦人“梅核氣”,如半夏厚樸湯療效不佳時,也應想到嘗試應用本方。此方是否能緩解食管痙攣,促進胃腸蠕動,值得進一步探討。

......

《傷(shang)寒(han)論》——麻黃湯

劉希彥老師解讀傷寒論講稿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在太陽病里,中風是津液虛的證,已經汗出了,治療要以救津液為主;傷寒是表緊無汗的,津液還沒有耗散,治療以解表為主。麻黃湯就是典型的解表劑。

先來看證。“頭痛發熱”不用解釋了,前面已經說過了,這是表證的典型癥狀。“身疼腰痛,骨節疼痛。”這是因為表緊津液不得出,所以囤積在肌體里面造成疼痛。當然寒氣進入肌骨造成局部瘀堵也會疼痛。“惡風”是典型津液虛的證,這里可能是傳抄錯誤,此條有惡風不通。“無汗而喘”,因為津液往上走,又不能汗出,肺的壓力很大,只能通過喘來緩解。

麻黃這個藥我們說過,是宣通毛孔的,它本身沒有能量,所以它合桂枝這樣的能量劑才能發汗。桂枝是作用于肌肉的,將肌肉里的水濕往外逼,麻黃打開毛孔,協同作用以致汗出。我們知道,麻黃合石膏能治溫病,這里石膏也是能量劑,一種寒降的能量,石膏將熱降下去,麻黃打開毛孔,所以溫病服了也能汗出而解。

杏仁既能宣散又能下氣,宣散助麻黃發表,兼下氣則能平喘。杏仁因為其藥性比較駁雜,所以在《傷寒》里一般都不做主藥,只是配合使用。這里杏仁七十個,大約二十幾克吧,古時候的杏仁都比較小。炙甘草這里只用一兩,量很輕,可見津液不怎么虛。少量的甘草,也可以理解為是發汗后的善后之藥。

說一個麻黃湯的醫案。有一個老人夜里常尿炕,用現在的中醫理念,自然是從腎論治,結果吃了無數補腎收斂藥都不見效。后來遇某醫給開了劑麻黃湯,一劑而愈了。這其中的原理用后世的五行辨證體系是沒辦法解釋的,發汗藥跟遺尿有什么關系?

用六經辨證卻不難解釋:人吃進去飲食,通過中焦氣化作用變成能量送出體表,不能完全氣化的能量則代謝為廢水,通過腎和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肌表的氣化作用弱了,意味著大量的能量會代謝為廢水,加重膀胱的壓力,于是容易遺尿。麻黃湯里麻黃和桂枝的組合無非是加強體表的氣化功能,所以也就能減少膀胱和腎的壓力,也就能治遺尿。有人會問,患者若有腎虛怎么辦?我們不能只看腎虛這個結論,要問為什么腎虛?腎臟的代謝壓力減輕了,腎臟自己就能補回來,自然就不虛了;當然,佐以適量的補腎藥也許會有些幫助,但要適度,滋膩藥多了,妨礙了氣化功能,就適得其反了。

這個醫案很好的闡釋了如何用人體表里循環的觀念治病。表里循環是大循環,其力量大,是人體運行的主流;相比而言,臟腑五行生克的循環是小循環,其力量小。后世的醫生用五行生克理論斷為脾克腎,光是去健脾補腎,這治的就是小循環,從小處著眼,必將為大所制,自然久治不愈。有人說《傷寒論》的方子擅長治外感病,不擅長治內傷病。從這個醫案亦可看出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既然我們治的是人體而不是疾病,何來內病外病這一說?所謂辨證施治,辨的是證在外還是在內,而不是病在外還是在內。這是傳統中醫和后世中醫主要區別點之一。

有一本民間偏方的書上載了一個治老人遺尿的偏方,說用白芷泡酒服用有神效。民間偏方之所以稱之為偏方,是因為用常規的中醫理念解釋不了,卻又很有效驗。天下事本為一理,你的中醫理論果真正確的話,就應該能解釋一切有效驗的方子,如果解釋不了,只能說明這套理論有問題。如果我們參透了《傷寒》的辨證思路,這個偏方是可以解釋的:白芷是辛散的,是解表氣化劑;酒也是解表氣化劑。這個偏方說白了和麻黃湯的作用相類似而已。

這一條前面講的是無汗身痛的太陽病,也就是傷寒麻黃湯證。服了藥,稍微好一點了,病人有些“發煩目瞑”。目瞑是一種類似于眩暈困乏的反應。前面說過,邪氣重的時候,人是亢盛,就是累也不能睡。服藥后產生困倦反應,說明邪氣快解了。嚴重的會出鼻血,出了鼻血病就好了,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陽氣重故也”。這里的陽氣指的是津血,就是津血多。人體津血多自然病解得快。如果體表不夠通暢,不能迅速的通過體表解決邪氣,津血就會尋求的別的途徑解決,出鼻血就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小孩子愛出鼻血其實是好事,一場感冒就躲過去了。就這一條我們來講講出血這個證。像牙齦出血、便血、經期血淋漓不盡,這都是很常見的。如果我們順應人體來思考,其實都是人體在排邪氣。包括大便顏色深,就是有潛血,也是如此。

我奶奶年輕的時候,得一個病幾年不愈,百藥不效。有一天晚上,她忽然拉黑色的大便,據她說拉了半馬桶,病從此就好了。所以我們不能見血止血,而要去考慮人體到底哪個層面有邪氣。如果順應人體來思考,我們還可以更寬泛的理解這個問題。不單出血,慢性腹瀉,慢性鼻炎,人體有異常分泌物,甚至頻繁遺精,都有可能是人體在體表不能解決邪氣的情況下尋求的其它途徑。

所以《傷寒》里治遺精給出的方子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和小建中湯,這兩個都是治太陽表證的桂枝湯的加減變化方。條文中出鼻血給出的方子是麻黃湯。麻黃湯是驅邪氣出表的,邪氣從表解了,就不必用出鼻血來解了,鼻血自然也就不出了。這是順應人體的辨證思路。后世的醫家是不敢這樣用藥的,他們認為桂枝是活血的,麻黃是發散,是出血證的大忌。他們一見到出血就是涼血止血,用生地丹皮茅根鶴草之類。如果是陰虛陽亢這些藥還能奏效,如果是別的情況吃了是不會好的。比如經血淋漓不盡這個證,我早年也襲用涼血止血的套路,僅治好過一例,其余的都失敗了。

《傷寒》里治血證的方劑,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溫經湯都用桂枝,而且桃核承氣湯還有里熱證的。歷代傷寒名家的臨證效果證明這些方子治血證反而有捷效。我個人治出血證,用干姜桂枝的時候比用生地茅根的時候多。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治出血癥的醫案:張某,男,青年。自述:痔瘡出血疼痛,出血量很大,走路都受影響。刻診:便秘干結,胃有些返流,大腿根部酸痛,腰酸痛。脈不穩定,時而亢躁,時而緩弱。平時食肉多,運動少。

處方:柴胡30白芍30黃芩15法夏15枳實15酒大黃10厚樸20大棗30炙甘草25干姜20吳茱萸20桂枝20當歸20四劑

效果:四劑內出血即止;便秘基本緩解;大腿根部疼痛減輕;痔瘡還會痛;小便時微有澀痛感。為什么會這么開方?大家可以討論下,休息十五分鐘后再接著來講。好,接著講課。剛才那個醫案,大家講的都很好。我說說我自己的認知吧。

辨證:患者提供的癥狀不多。里證有便秘;表證有腰酸腿根部酸。半表半里證卻不明顯。脈時而亢燥時而緩弱,或可理解如瘧狀,病在進退之間,類似于往來寒熱,邪實津虛;胃返流類似于嘔,況且半表半里證是胃弱邪入引起的;大腿根部內兩側疼痛,為肝膽經。綜合來看可以視為有半表半里證。且失血而脈弱,又有痔瘡腫痛便秘,寒熱夾雜,情況復雜。三陽并病,治從少陽。便秘痔瘡嚴重,用大柴胡加減。這就是真正的傳統中醫思路,不是看痔瘡看出血,而是看邪氣在哪里,津液盛衰如何,循環秩序如何。

后世的醫家總是喜歡搞出些這樣的理論,出血要禁干姜桂枝,感冒要禁什么什么藥?這都是以病論病,忽略人體整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痔瘡出血這么嚴重,我用的都是些熱藥發藥活血藥,是因為在我的眼中沒有病,只有人體。這樣才能治病。

此病人(ren)的二診處方:柴(chai)胡30白芍(shao)30黃芩15法(fa)夏15枳實15酒大(da)(da)黃10熟大(da)(da)黃5厚(hou)樸20大(da)(da)棗(zao)20炙甘草(cao)25干姜20吳茱萸20肉桂20當歸20滑石(shi)20(包煎)四(si)劑效果(guo):患者服完后告訴我痔瘡(chuang)基本好了,小(xiao)便(bian)澀(se)痛(tong)也消失(shi)。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88386.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zhi)力(li)于保護(hu)作者(zhe)(zhe)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因無(wu)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ji)時(shi)(shi)與(yu)作者(zhe)(zhe)取得聯系(xi),或有版(ban)權異議的(de),請(qing)聯系(xi)管(guan)理(li)員,我(wo)們(men)會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wen)字與(yu)圖片資(zi)源來(lai)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來(lai)源標(biao)注(zhu)錯(cuo)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合法(fa)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guan)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一時(shi)(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xiang)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