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止痙散治療癲癇發作,制止抽搐醫案

道醫(yi) 2023-06-26 12:03:37

 處方來源:(驗方)全蝎、蜈蚣各等分(fen)。主(zhu)治(zhi):治(zhi)療(liao)四肢抽搐(chu)、驚厥,急慢性驚風,頑固性頭痛,關節痛等癥。用以(yi)治(zhi)療(liao)癲(dian)癇發作,制止抽搐(chu)療(liao)效確實。

制法:

(1)蜈蚣去頭(tou)腳,與全蝎烘干(注意!不宜在烈火上(shang)炊(chui),以免(mian)焦化減效(xiao)),研為細末(mo),過細銅絲篩;

(2)散劑易吸濕,裝膠囊可以久服(fu)。如做蜜丸時,取與藥粉(fen)等重的(de)蜂蜜,盛在砂鍋或鋁鍋內在煤火爐上煉制,用竹筷不斷攪拌,待其失(shi)去水(shui)分,滴水(shui)成珠(zhu)為度(du),

(3)將鍋離(li)火(huo),稍俟(si)片刻加入藥粉,搓揉成(cheng)團;

(4)按每次需服(fu)藥量,折算一粒丸藥的含量,以此為標準,手蘸麻(ma)油將藥團搓成條,用竹(zhu)刀或(huo)不(bu)銹鋼(gang)刀切成丸藥劑;

(5)雙手合攏搓圓成等大的丸(wan)藥,再放在圓磁盤內稍(shao)潤麻油滾動流光,稍(shao)涼水氣,收(shou)納磁罐或(huo)玻璃罐中貯(zhu)存(cun)服用。

服法:成人每(mei)次服(fu)散劑二分半至(zhi)五分,或蜜(mi)丸五分至(zhi)一錢(兒童折合減量(liang))。發作(zuo)時,每(mei)日(ri)服(fu)藥3-4次;發作(zuo)控制后,每(mei)日(ri)服(fu)藥1-2次;長(chang)期維持,每(mei)晚(wan)服(fu)藥一次即(ji)可。

反應:本劑治療效果良好,癲癇發(fa)作(zuo)時,服藥后15-30分鐘左右,抽(chou)搐得以控制,病情(qing)逐漸好轉,長期服藥,每晚一次,控制癥狀良好,未發(fa)現任何(he)副作(zuo)用(yong)。

加味:根據辨證加藥,如(ru)痰(tan)重(zhong)——咳吐痰(tan)誕者,加膽(dan)南星、制半夏;如(ru)風動(dong)——頭昏(hun)頭痛者加川芎、明天麻等。單服(fu)止痙散(丸),制止抽搐力量專雄(xiong),藥劑體積小,便于長(chang)期服(fu)用。

 治驗:

例1 李XX 女(nv)? 14歲,學生,本院子女(nv)。

患者3歲(sui)(sui)(1965年(nian)(nian)春(chun))癲(dian)癇(xian)(xian)發(fa)作(zuo)(zuo)(原因不(bu)明(ming)),發(fa)作(zuo)(zuo)前有(you)(you)遺尿(niao),腿軟(ruan)等(deng)先驅癥狀(zhuang)。發(fa)作(zuo)(zuo)時,面部及四肢肌肉陣(zhen)發(fa)性抽(chou)搐,面色(se)蒼白,兩目上視,牙關緊閉(bi),意(yi)識喪失(shi)等(deng)“驚厥”表(biao)現。每(mei)(mei)(mei)次(ci)發(fa)作(zuo)(zuo)。都要送急診(zhen)室或(huo)住院搶救,最后(hou)(hou)診(zhen)斷:“原發(fa)性癲(dian)癇(xian)(xian)”。之后(hou)(hou)發(fa)無定時,有(you)(you)時1-2月(yue)發(fa)一次(ci),有(you)(you)時1月(yue)發(fa)2-3次(ci),每(mei)(mei)(mei)次(ci)發(fa)作(zuo)(zuo)都用魯米那、水化氯醛等(deng)藥制(zhi)止(zhi)發(fa)作(zuo)(zuo),經(jing)常(chang)服用笨妥英(ying)鈉,劑量雖增(zeng)至每(mei)(mei)(mei)日(ri)(ri)300毫(hao)克,還不(bu)能控制(zhi)發(fa)作(zuo)(zuo),逐(zhu)于同年(nian)(nian)改(gai)服止(zhi)痙散(san)治療。發(fa)作(zuo)(zuo)時,針刺十(shi)宣、人中穴位蘇醒,內服止(zhi)痙散(san)三分(fen)制(zhi)止(zhi)抽(chou)搐,多(duo)次(ci)觀察所見:服藥后(hou)(hou)10一20分(fen)鐘,抽(chou)搐即可停止(zhi),病人逐(zhu)漸好轉。從此堅持(chi)服此藥(有(you)(you)時缺藥,暫以笨妥英(ying)鈉代(dai)替),每(mei)(mei)(mei)次(ci)三分(fen),每(mei)(mei)(mei)日(ri)(ri)二(er)次(ci),發(fa)作(zuo)(zuo)次(ci)數(shu)漸減,終于完全控制(zhi)了發(fa)作(zuo)(zuo),后(hou)(hou)改(gai)為(wei)每(mei)(mei)(mei)晚服三分(fen),維持(chi)鞏(gong)固,至今(jin)十(shi)余年(nian)(nian)未(wei)發(fa),但(dan)九(jiu)歲(sui)(sui)以后(hou)(hou)每(mei)(mei)(mei)年(nian)(nian)作(zuo)(zuo)腦(nao)電圖(tu)對照,結果:除(chu)75年(nian)(nian)未(wei)見異常(chang)外,其余8年(nian)(nian)(包(bao)括今(jin)年(nian)(nian))腦(nao)電圖(tu)均示:節律失(shi)調,有(you)(you)癇(xian)(xian)樣放電。說明(ming)止(zhi)痙散(san)(丸)能夠制(zhi)止(zhi)癲(dian)癇(xian)(xian)臨床(chuang)發(fa)作(zuo)(zuo)。至于根治癲(dian)癇(xian)(xian),去除(chu)病灶,則是(shi)中西醫尚待解(jie)決的問題。

例(li)2 賀(he)X 男 9歲 學生,本校子弟。

1970年(nian)(七歲)從(cong)足(zu)踏車上(shang)(shang)墜下,右側頭(tou)部著地,一(yi)年(nian)后(hou)癲(dian)癇(xian)發(fa)作(zuo)。西醫診斷為“外(wai)傷性癲(dian)癇(xian)”,服笨(ben)妥英鈉不效,在上(shang)(shang)海(hai)某中醫院服中藥5付,三個(ge)月未發(fa),停藥后(hou)發(fa)作(zuo)更加頻繁,逐于1 978年(nian)邀我(wo)診治,擬止痙散加川(chuan)芎、明天麻、制半(ban)夏共為細末,煉蜜(mi)為丸(一(yi)錢重),每次(ci)一(yi)丸,每日二次(ci)。治療量(liang)服一(yi)月,如上(shang)(shang)發(fa)作(zuo)基本控制。只因(yin)減量(liang)太快,頭(tou)痛再(zai)次(ci)出現(xian)(xian),加量(liang)后(hou)很快控制,服維持量(liang),現(xian)(xian)已八(ba)個(ge)月未發(fa)。

例3 沈XX 女 29歲 江蘇籍

腦、脊(ji)髓結核(he)及局(ju)灶性癲(dian)癇多年,1971年在本院住院診治(zhi)(zhi),癲(dian)癇頻發,笨妥英鈉(na)每(mei)次(ci)200毫克,每(mei)日2-3次(ci),仍不能控制。中(zhong)醫會診用(yong)止痙散治(zhi)(zhi)療(liao),每(mei)次(ci)服(fu)粉(fen)劑五分,每(mei)日3次(ci)。治(zhi)(zhi)療(liao)組觀(guan)察:每(mei)次(ci)服(fu)藥后,抽搐(chu)在半小時左右(you)得以(yi)(yi)控制,斷(duan)續(xu)服(fu)藥三月(yue)以(yi)(yi)上,未見毒性反應(ying)。

——本文摘自(zi)《重慶市老中醫經驗交流會資料(liao)選(xuan)編 第2集》

相關文章:

黃(huang)連阿膠湯(tang)化裁(cai)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失神(shen)小發作09月(yue)(yue)22日(ri)(ri)(ri)(ri)奔豚湯(tang)加(jia)(jia)減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醫(yi)案09月(yue)(yue)19日(ri)(ri)(ri)(ri)大承氣湯(tang)加(jia)(jia)味(wei)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09月(yue)(yue)14日(ri)(ri)(ri)(ri)癲(dian)癇病的患(huan)病原因與癥狀(zhuang),癲(dian)癇的中(zhong)(zhong)醫(yi)中(zhong)(zhong)藥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醫(yi)案09月(yue)(yue)11日(ri)(ri)(ri)(ri)柴胡加(jia)(jia)龍骨牡(mu)蠣(li)湯(tang)化裁(cai)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醫(yi)案06月(yue)(yue)29日(ri)(ri)(ri)(ri)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脾虛肝郁,風痰壅盛之癲(dian)癇的中(zhong)(zhong)醫(yi)驗方(fang)06月(yue)(yue)29日(ri)(ri)(ri)(ri)河車丸加(jia)(jia)減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06月(yue)(yue)29日(ri)(ri)(ri)(ri)泄肝安神(shen)湯(tang)加(jia)(jia)減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02月(yue)(yue)25日(ri)(ri)(ri)(ri)半夏(xia)的炮制方(fang)法,半夏(xia)治(zhi)(zhi)(zhi)療(liao)(liao)(liao)癲(dian)癇有顯效

?僵蛹作(zuo)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zuo)用?

【出處】出自《中草藥通訊》。
【拼音名】Jiānɡ Yǒnɡ
【英文名】Larva of a Silkworm with Batrytis
Stiff Silkworm
【來源】
藥材基源: 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蠶蛾經白僵菌發酵的制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auveria bassians (Bals.) Vaillant.
【原形態】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后方向內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后翅較前翅色淡,邊緣有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
資源分布:分布很廣。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則塊狀。表面白色或黃白色。質輕脆,易碎。有霉菌味及特異的腹氣。
【化學成份】
1.僵蠶含蛋白質67.44%,脂肪4.38%;此蛋白質有 *** 腎上腺皮質作用。
2.僵蠶外表白色粉霜中含有草酸銨。
3.從白僵菌中分得白僵菌黃色素(bassianins)及高分子昆蟲毒素、環酯酞類白僵菌素(beauvericin)、甾醇類成份等。
4.此外,繭體含有羥基促蛻皮甾醇(ecdysterone)及色素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
【藥理作用】
1.抗驚厥:對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效果明顯,與白僵蠶一致。在降低死亡率方面亦與白僵蠶一致。兩個結果中僵蛹都略優于白僵蠶。
2.抑菌作用:對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3.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用50%僵蛹水煎液每日每只小白鼠經口灌胃0.2ml,效果明顯,抑制率71.4%,p值小于0.05;用30%僵蛹液每日每只皮下注射0.18ml,P值小于0.05。效果明顯。僵蠶水煎劑22.5g/kg時,能對抗士的寧誘發的小鼠強直驚厥; 10-20g/kg時,對電休克、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驚厥無明顯作用,也不影響小鼠自主及被動活動。除去成分草酸銨后,僵蠶的抗驚作用消失,表明草酸銨為其抗驚的有效成分。
【毒性】給小白鼠按每2mg/g體重服僵蛹22天,未出現死亡和病理現象,解剖肝、脾。腎與對照組無差異。
【性味】味咸;辛;性平
【歸經】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鎮驚;化痰止咳;消腫散結。主治高熱驚風;痙攣抽搐;癲癇;急性喉炎;肋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蕁麻疹;高脂血癥。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5-6g;或制成片劑用。
【臨床應用】
1.治療癲癇:用僵蛹片治療各種類型癲癰100例,劑量同上,以15天為一療程,服藥半年后如無癲癇發作,可逐漸減量,以1/3劑量作維持貴,連服1-2年以上。經2個月至2年觀察,結果顯效(發作停止或發作次數減少和發作程度減輕)26例,進步(發作次數減少或發作程度減輕)51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77%。初步觀察:本品對原發性癲癇,大發作類型,年齡在30歲以內,病程在4年以內者療效較好。一般服藥4個療程可收到一定療效,但療程長短與療效不成正比。
2.治療流行性腮腺炎:觀察51例,7天為一個療程,有效43例。一般服藥后1-2天退熱,2-3天消腫。
3.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觀察37例,體溫下降多在用藥后1-2天,最長4天。其中8例咽峽炎較重者,服藥2天咽喉腫痛消失。
4.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經治94例,眼藥后咳嗽減輕及痰液變稀者70例,但遠期療效較差。
5.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對痰多的患者可使痰液變稀,有利于引流吸出。用僵蛹粉與全蝎、娛蚣配成止痙散內服,對降溫、止痙有一定作用。
6.治療遺尿癥:觀察26例,服藥20-30天后,有效18例,夜尿次數明顯減少或消失,但部分患看停藥后易復發。
7.治療蕁麻疹:觀察32例,眼藥7天后,7例未見復發,11例明顯減輕,14例效果不明顯。
8.降低血清膽甾醇:試用于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脂肪肝等血情膽甾醇升高患者共25例,14例服藥20-30天后,膽甾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B-脂蛋白比濁及a、B脂蛋白電泳下降。此外,對腎炎血尿、頸淋巴結炎和腦炎后遺癥、腦發育不全等疾患,亦有一定療效。
【摘錄】《中華本草(cao)》

小兒驚風詳(xiang)細資料(liao)大全

驚風是小兒(er)時期(qi)常(chang)見(jian)(jian)的一種急重病(bing)證,以臨床出現抽(chou)搐、昏迷為(wei)主(zhu)要特征。又(you)稱“驚厥”,俗名(ming)“抽(chou)風”。任(ren)何季節均(jun)可發(fa)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er)為(wei)多見(jian)(jian),年齡越小,發(fa)病(bing)率越高。

它的證(zheng)情往往比較兇險,變化迅速,威脅(xie)小兒生命。西(xi)醫學稱小兒驚厥(jue)。其中(zhong)(zhong)伴有(you)發熱者,多(duo)為(wei)(wei)感染性(xing)(xing)疾病(bing)所致,不伴有(you)發熱者,多(duo)為(wei)(wei)非(fei)感染性(xing)(xing)疾病(bing)所致,除常見(jian)的癲癇外,還有(you)水及電解(jie)質紊(wen)亂、低血糖、藥物(wu)中(zhong)(zhong)毒、食物(wu)中(zhong)(zhong)毒、遺傳代謝性(xing)(xing)疾病(bing)、腦(nao)外傷、腦(nao)瘤等。

基本介紹西醫學名 :小兒驚厥 中醫學名 :小兒驚風 其他名稱 :抽風 主要癥狀 :抽搐,昏迷 多發群體 :1-5歲小兒 傳染性 :無傳染性 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辨證論治,辨證要點,治療原則,分證論治,其他療法,中成藥劑,外治療法,針灸療法,推拿療法,西醫處理,小兒驚風的急救,預防護理,預防,護理,慢驚風,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辨證論治,其他療法,預防護理,文獻摘要,現代研究,病因病機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入營入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 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 *** ,若目觸異物,耳聞巨聲,或不慎跌仆,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 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在西醫 小兒驚厥的病因分類和特點 1 感染性病因 (1)顱內感染:如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常表現為反復而嚴重的驚厥發作,大多出現在疾病初期或極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的表現。腦脊液檢查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2)顱外感染:非顱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驚厥發作。 1)熱性驚厥:是兒科最常見的急性驚厥。 2)感染中毒性腦病:大多并發于敗血癥、重癥肺炎、細菌性痢疾、百日咳等嚴重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與感染和細菌毒素導致急性腦水腫有關。 2 非感染性病因 (1)顱內疾病: 1)顱腦損傷與出血:如產傷、顱腦外傷和腦血管畸形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顱內出血。傷后立即起病,反復驚厥伴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顱腦CT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2)先天發育畸形:如顱腦發育異常、腦積水、神經皮膚綜合征等 3)顱內占位性病變:如幕上、大腦半球的腫瘤、囊腫或血腫等。 (2)顱外(全身性)疾病 1)缺氧缺血性疾病:如分娩或生后窒息、溺水、心肺嚴重疾病等。 2)代謝性疾病:包括:①水電解質紊亂②肝、腎衰竭和Reye綜合征③遺傳代謝性疾病④中毒臨床診斷1.突然發病,出現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幾秒至數分鐘。嚴重者可反復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檢查出現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及大便細菌培養、血培養、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檢查。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表熱、里熱:昏迷、抽搐為一過性,熱退后抽搐自止為表熱;高熱持續,反復抽搐、昏迷為里熱。 2.辨痰熱、痰火、痰濁:神志昏迷,高熱痰鳴,為痰熱上蒙清竅;妄言譫語,狂躁不寧,為痰火上擾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動,為痰濁內蒙心包,阻蔽心神。 大椎穴主治小兒驚風3.辨外風、內風:外風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見高熱驚厥,為一過性證候,熱退驚風可止;內風病在心肝,熱、痰、驚、風四證俱全,反復抽搐,神志不清,病情嚴重。 4.辨外感驚風,區別時令、季節與原發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溫伏氣為主,兼夾火熱,癥見高熱、抽風、昏迷,伴吐衄、發斑;夏季以暑熱為主,暑必夾濕,暑喜歸心,其癥以高熱、昏迷為主,兼見抽風;若痰、熱、驚、風四證俱全,伴下痢膿血,則為濕熱疫毒,內陷厥陰。

治療原則

以清熱、豁痰、鎮驚、熄風為治療原則。痰盛者必須豁痰,驚盛者必須鎮驚,風盛者必須熄風,然熱盛者皆必先解熱。由于痰有痰火和痰濁的區別;熱有表里的不同;風有外風、內風的差異;驚證既可出現驚跳、嚎叫的實證,亦可出現恐懼、驚惕的虛證。因此,豁痰有芳香開竅,清火化痰,滌痰通腑的區分;清熱有解肌透表,清氣泄熱,清營涼血的不同;治風有疏風、熄風的類別,鎮驚有清心定驚,養心平驚的差異。

分證論治

1.風熱動風 證候:發熱驟起,頭痛身痛,咳嗽流涕,煩躁不寧,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舌紅苔白,脈浮數或弦數。 印堂穴主治小兒驚風分析:風熱之邪郁于肌表,正邪相爭則發熱身痛;風邪上擾清空則頭痛;風邪犯肺則咳嗽流涕;風熱之邪擾于心包則煩躁不寧;熱盛擾動肝風則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 風熱在表則舌紅苔白,脈浮數;犯于心肝則脈弦數。 治法:疏風清熱,熄風止痙。 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薄菏疏風清熱,防風、蟬蛻、菊花祛風解痙,僵蠶、鉤藤熄風定驚。另加服小兒回春丹以清熱定驚。 喉間痰鳴者,加竹黃、瓜蔞皮清化痰熱;高熱,便秘、乳蛾紅腫者,加大黃或涼膈散釜底抽薪。以往有高熱驚厥史患兒,在感冒發熱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驚厥發作。 2.氣營兩燔 證候:起病急驟,高熱煩躁,口渴欲飲,神昏驚厥,舌苔黃糙,舌質深紅或絳,脈數有力。 分析:感受疫癘之邪,邪毒傳變迅速,故起病急驟;邪在氣分,則高熱煩渴欲飲;熱迫心營,則神昏驚厥。舌絳苔糙,脈數有力為氣營兩燔之象。 治法:清瘟敗毒飲加減。常用藥:連翹、石膏、黃連、黃芩、梔子、知母清氣透熱,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參、丹皮清營涼血,羚羊角、石決明、鉤藤熄風平肝。 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或用至寶丹、紫雪丹熄風開竅;大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通腑泄熱;嘔吐加半夏、玉樞丹降逆止吐。 3.邪陷心肝 證候:高熱煩躁,手足躁動,反復抽搐,項背強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識昏迷,舌質紅絳,脈弦滑。 分析:邪熱熾盛,故高熱不退;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內陷心包則神識昏迷;邪陷肝經,肝風內動則項背強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舌質紅絳,脈弦滑為邪熱內陷心肝之象。 治法:清心開竅,平肝熄風。 方藥:羚角鉤藤湯加減。常用藥:羚羊角、鉤藤、僵蠶、菊花平肝熄風,石菖蒲、川貝母、廣郁金、龍骨豁痰清心,竹茹、黃連清化痰熱。同時,另服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 熱盛加生石膏、知母清熱瀉火;便干加生大黃、玄明粉瀉熱通便;口干舌紅加生地、玄參養陰生津。 4.濕熱疫毒 證候;起病急驟,突然壯熱,煩躁譫妄,神志昏迷,反復驚厥,嘔吐腹痛,大便腥臭,或夾膿血,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飲食不潔,濕熱疫毒蘊結腸腑,則見壯熱煩躁,嘔吐腹痛,大便膿血;邪毒迫人營血,直犯心肝,則神明無主,肝風內動,可見譫妄神昏,反復驚厥。舌紅苔黃,脈滑數為濕熱疫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化濕熱,解毒熄風。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味。常用藥: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山梔通瀉三焦之火,導火下行,四藥合用,苦寒直折,瀉火解毒。白頭翁、秦皮清腸化濕,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 舌苔厚膩,大便不爽加生大黃、厚樸清腸導滯,瀉熱化濕;竅閉神昏加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頻繁抽風加紫雪丹平肝熄風;嘔吐加玉樞丹辟穢解毒止吐。 5.驚恐驚風 證候:暴受驚恐后突然抽搐,驚跳驚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溫,舌苔薄白,脈亂不齊。 分析:小兒神怯膽虛,易受驚嚇。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逆亂,引動肝風,則神昏抽搐,四肢欠溫,脈亂不齊。 治法:鎮驚安神,平肝熄風。 方藥:琥珀抱龍丸加減。常用藥:琥珀、朱砂、金箔鎮驚安神;膽南星、天竺黃清化痰熱;人參、茯苓、淮山藥、甘草益氣扶正;菖蒲、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開竅。 抽搐頻作加止痙散熄風止痙;氣虛血少者加黃芪、當歸,、白芍、酸棗仁益氣養血安神。其他療法

中成藥劑

1.小兒牛黃散1歲以下每服0.3-0.5g,2-3歲每服0.9g,1日2次。乳汁或糖水送服。用于風熱驚風。 2.小兒回春丹1歲以內每服1-2粒,1-3歲每服3-5粒。2小時后可重復使用。用于風熱驚風。 小兒驚風散3.紫雪散(丹)每服1.5—3g,1日1、3次。用于急驚風抽搐較甚者。 4.安宮牛黃丸每服1/2-1丸,1日1—2次。用于急驚風高熱抽搐者。

外治療法

1.鮮地龍搗爛為泥,加適量蜂蜜攤于紗布上,蓋貼囟門以解痙定驚。用于嬰兒急驚風諸證。 2.牙關緊閉用生烏梅一個擦牙。

針灸療法

1.體針驚厥取穴人中、合谷、內關、太沖、涌泉、百會、印堂。高熱取穴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鳴取穴豐隆,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均采用中強 *** 手法。 2.耳針取穴神門、皮質下。強 *** 。

推拿療法

高熱,推三關、透六腑、清天河水;昏迷,捻耳垂,掐委中;抽痙,掐天庭、掐人中、拿曲池、拿肩井。急驚風欲作時,拿大敦穴、拿鞋帶穴;驚厥身向前曲,掐委中穴;身向后仰,掐膝眼穴;牙關不利,神昏竅閉,掐合谷穴。

西醫處理

1.退熱物理降溫可用頭枕冰袋,溫濕毛巾擦身,40%-50%酒精擦浴。藥物降溫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 2.止驚首選安定,0.3-0.5mg/LS,最大量不超過10mg,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亦可用苯巴比妥8-lOmg/kS肌肉注射或5%水合氯醛50rog/kS保留 *** 。 3.降低顱內壓抽搐時間持續15分鐘以上或反復驚厥患兒,可發生腦水腫。常用20%甘露醇1—26/ks,于20-30分鐘內快速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6-8小時重復1次。小兒驚風的急救無論什么原因引起,未到醫院前,都應盡快地控制驚厥,因為驚厥會引起腦組織損傷。 1.使病兒在平板床上側臥,以免氣道阻塞,防止任何 *** 。如有窒息,立即口對口鼻呼吸。 2.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傷舌。可用針刺或手導引人中、內關等穴。 3.發熱時用冰塊或冷水毛巾敷頭和前額。 4.抽風時切忌喂食物,以免嗆入呼吸道。 5.缺氧時立即吸氧。控制驚厥首選安定。靜脈慢注0.1~0.3mg/公斤/次,1~3分鐘見效。最好分秒必爭送醫院查明原因,控制驚厥、抗感染和退熱三者同時進行。預防護理

預防

1.平時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時邪感染。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敗及變質食物。 3.按時預防接種,避免跌仆驚駭。 4.有高熱驚厥史患兒,在外感發熱初起時,要及時降溫,服用止痙藥物。

護理

1.抽搐時,切勿用力強制,以免扭傷骨折。將患兒頭部歪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將紗布包裹壓舌板,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咬傷舌體。 2.保持安靜,避免 *** 。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慢驚風

病因病機

慢驚風多見于大病久病之后,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脾腎兩虛,筋脈失養,風邪人絡。 由于暴吐暴瀉,久吐久瀉,或因急驚反復發作,過用峻利之品,以及它病誤汗誤下,以致脾陽不振,木旺生風。或因稟賦不足,脾腎素虧,長期腹瀉,陽氣外泄,先則脾陽受損,繼則傷及腎陽,而致脾腎陽虛,虛極生風,即所謂“純陰無陽”之慢脾風證。急驚風或溫熱病后,遷延未愈,耗傷陰津,腎陰虧損,肝木失于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致水不涵木,陰虛風動。 總之,慢驚風病位在肝、脾、腎,病理性質以虛為主。多系脾胃受損,土虛木旺化風;或脾腎陽虛,虛極生風;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生風。

臨床診斷

1.具有嘔吐、腹瀉、腦積水、佝僂病等病史。 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于顫動,筋惕肉瞬,脈細無力。 3.根據患兒臨床表現,結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r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原發疾病。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寒熱虛實凡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倦,嗜睡,四肢發冷,舌淡苔薄者為虛寒;虛煩疲憊,面色潮紅,身熱消瘦,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者為虛熱;肢體顫振,手足搐搦為血虛;身熱起伏不定,口渴心煩,胸悶氣粗,泛吐痰涎,苔黃膩者,為虛中夾實。 2.辨臟腑僅有形神疲憊,面色萎黃,肢體抽搐,大便稀溏,四肢不溫,為病在肝脾;若面色蒼白,囟門低陷,四肢厥冷,手足蠕動,大便清稀、舌淡、脈細無力,為病在肝脾腎。 二、治療原則 慢驚風的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土虛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腎陽虛,治以溫補脾腎;陰虛風動,治以育陰潛陽。治療過程中,可結合活血通絡,化痰行瘀之法。 三、分證論治 1.土虛木亢 證候:形神疲憊,面色萎黃,嗜睡露睛,四肢不溫,足跗及面部輕度浮腫,神志不清,陣陣抽搐,大便稀薄,色帶青綠,時有腸鳴,舌淡苔白,脈細弱。 分析:久瀉傷陽,脾陽傷則形神疲憊,面色萎黃;陽衰則寒濕內生,故大便稀薄,色見青綠,腹中鳴響,甚則肢冷浮腫;土弱木乘,木旺化風,故時作抽搐,嗜睡露睛。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脾陽虛弱之象。 治法:溫運脾陽,扶土抑木。 方藥:緩肝理脾湯加減。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山藥、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氣,煨姜、桂枝溫運脾陽,白芍、鉤藤平肝熄風。 陽虛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溫補脾腎;腹瀉不已加訶子、肉豆蔻、烏梅炭斂腸止瀉;方顱發稀,夜寐哭鬧不安,加生牡蠣、生龍骨平肝潛陽。 2.脾腎陽虛 證候:面色蒼白或灰滯,囟門低陷,精神極度萎頓,沉睡昏迷,口鼻氣冷,額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顫,大便澄澈清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脾腎陽虛,寒水上泛,則面色蒼白或灰滯,囟門低陷,精神極度萎頓;陽氣不運,陰寒內盛,故口鼻氣冷,四肢厥冷,額汗涔涔,大便澄澈清冷,甚至沉睡昏迷,陽氣衰微,虛極生風,則手足蠕蠕震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為脾腎陽衰之象。此證即所謂“純陰無陽”的慢脾風證。其實質是陰盛陽衰,屬于慢驚風后期,氣陽衰竭的危重階段。 治法: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方藥: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加減。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溫補脾氣,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溫陽救逆。 抽搐頻頻加龍齒、鉤藤平肝熄風;陽氣回復后改用理中地黃湯或可保立蘇湯,以陽中求陰,使陰陽維系,陽生陰長而搐定。 桶草,據說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3.陰虛風動 證候:虛煩疲憊,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震顫瘛疚,或肢體拘攣,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光無苔,質絳少津,脈細數。 分析:肝腎之陰虧損,陰虛生內熱,則虛煩疲憊,面色潮紅,低熱消瘦,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水不涵木,筋脈失養,則震顫瘛疚,肢體拘攣。舌紅絳,無苔少津,脈細數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法:育陰潛陽,滋水涵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常用藥:雞子黃、阿膠、地黃、石斛、麥冬滋陰養血,龜板、鱉甲、牡蠣潛陽熄風。 陰虛潮熱加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痙散熄風止痙;強直癱瘓者,加全蝎、蘄蛇、烏梢蛇、地龍、白僵蠶搜風剔邪,但風藥多燥,故宜佐養血潤燥之品。

其他療法

一、經驗方 1.蘄蛇,研細末,吞服。每服1.5g,1日2次。用于土虛木亢證。 2.地龍、僵蠶、烏梢蛇、當歸、木瓜、雞血藤各15g。水煎服。用于慢驚風肢體強直性癱瘓。 二、外治療法 1.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白芍、陳皮、半夏、天麻、川烏、全蝎、天南星、丁香各6g,朱砂1g,生姜3g,紅棗5枚。炒熱,熨臍部,1日1次。用于土虛木亢證。 2.全蝎5個,蜈蚣1條,僵蠶5條,蟬蛻7個。研為細末,敷臍,1日1次。用于慢驚風強直性癱瘓者。 三、針灸療法 1.針刺上肢取穴:內關、曲池、合谷。下肢取穴:承山、太沖。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 2.灸治取穴大椎、脾俞、命門、關元、氣海、百會、足三里。用于脾腎陽虛證。 四、推拿療法 運五經,推脾土,揉五指節,運內八卦,分陰陽,推上三關,揉涌泉,揉足三里。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2.做好小兒保健工作,調節精神情緒,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小兒驚風七厘散3.注意飲食衛生,宜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二、護理 1.保持病室安靜,減少 *** ,保證患兒安靜休息。 2.抽搐時,切忌強行牽拉,以免拉傷筋骨。· 3.對長期臥床的患兒,要經常改變 *** ,必要時可墊海綿墊褥或氣墊褥等,經常用溫水擦澡、擦背或用溫熱毛巾行局部 *** ,避免發生褥瘡。 4.昏迷、抽搐、痰多的患兒,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肪止窒息。 5.注意加強營養,不會吞咽者給予鼻飼。

文獻摘要

《小兒藥證直訣·急驚證治》:“小兒急驚者,本因熱生于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慢驚“因病后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瘛疚,昏睡,睡露驚,此無陽也。”“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 《幼幼新編》:“風搐頻者,風在表也,易治,易發之。搐稀者,風在臟也,難治,宜補脾。” 《景岳全書·小兒則·驚風》:“驚風之要領有二:一日實證、一日虛證而盡之矣。蓋急驚者陽證也,實證也,乃肝邪有余而風生熱,熱生痰,痰生客于心膈間則風火相搏,故其形證急暴而痰火壯熱者是為急驚,此當先治其標,后治其本。慢驚者陰證也,虛證也,此脾肺俱虛,肝邪無制,因而侮脾生風,無陽之證也,故其形氣病氣俱不足者是為慢驚,此當專顧脾胃以救元氣。雖二者俱名驚風而虛實之有不同,所以急慢之名亦異。凡治此者不可不顧其名以思其義。”

現代研究

伍鴻基.針刺(ci)(ci)(ci)治(zhi)療小(xiao)(xiao)兒(er)(er)(er)高(gao)(gao)熱(re)驚(jing)厥(jue)的(de)臨床觀察.浙(zhe)江中(zhong)(zhong)(zhong)醫(yi)雜(za)志1996;(8):373 將(jiang)小(xiao)(xiao)兒(er)(er)(er)高(gao)(gao)熱(re)驚(jing)厥(jue)28例(li)(li)分(fen)(fen)(fen)(fen)為2組(zu)(zu),治(zhi)療組(zu)(zu)21例(li)(li),對照(zhao)組(zu)(zu)7例(li)(li)。兩(liang)組(zu)(zu)患兒(er)(er)(er)在(zai)高(gao)(gao)熱(re)驚(jing)厥(jue)時(shi),即(ji)(ji)給(gei)(gei)予安乃(nai)近10mg/kg肌(ji)肉(rou)注射(she)(she),酒精(jing)擦浴降溫(wen),吸氧。治(zhi)療組(zu)(zu)再(zai)給(gei)(gei)予針刺(ci)(ci)(ci)療法:首先取人(ren)中(zhong)(zhong)(zhong)穴(xue)(xue)向(xiang)上斜刺(ci)(ci)(ci)2-3分(fen)(fen)(fen)(fen),稍捻(nian)轉至患兒(er)(er)(er)蘇(su)醒有 *** 反(fan)應,如哭(ku)聲等(deng)(deng)即(ji)(ji)起(qi)(qi)針。再(zai)點刺(ci)(ci)(ci)雙側中(zhong)(zhong)(zhong)沖穴(xue)(xue)約1分(fen)(fen)(fen)(fen),提捻(nian)瀉法強 *** ,每隔半(ban)分(fen)(fen)(fen)(fen)鐘左(zuo)右(you)起(qi)(qi)針,再(zai)放血1-3滴(di);直刺(ci)(ci)(ci)雙側合谷穴(xue)(xue)3-5分(fen)(fen)(fen)(fen),提捻(nian)瀉法中(zhong)(zhong)(zhong)等(deng)(deng) *** ,每穴(xue)(xue)各行針1—2分(fen)(fen)(fen)(fen)鐘后起(qi)(qi)針。對照(zhao)組(zu)(zu)再(zai)予安定0.3mg/kg肌(ji)肉(rou)注射(she)(she)。治(zhi)療結果:治(zhi)療組(zu)(zu)患兒(er)(er)(er)在(zai)20秒至2分(fen)(fen)(fen)(fen)鐘內痙止蘇(su)醒,體溫(wen)下降,平均1分(fen)(fen)(fen)(fen)2秒;對照(zhao)組(zu)(zu)患兒(er)(er)(er)在(zai)2-5分(fen)(fen)(fen)(fen)鐘內痙止,平均3分(fen)(fen)(fen)(fen)2秒,療效(xiao)有非常顯(xian)著性差異(yi)(p<0.001)。 王(wang)清濤,高(gao)(gao)樹堂(tang).麝冰散治(zhi)療小(xiao)(xiao)兒(er)(er)(er)高(gao)(gao)熱(re)驚(jing)厥(jue)43例(li)(li).吉林(lin)中(zhong)(zhong)(zhong)醫(yi)藥1993年(nian);(1):25 麝香1份(fen)(fen)(fen),冰片50份(fen)(fen)(fen),姜黃刃份(fen)(fen)(fen),郁金如份(fen)(fen)(fen),巴豆30份(fen)(fen)(fen),血竭(jie)50份(fen)(fen)(fen),金箔10份(fen)(fen)(fen),全蝎50份(fen)(fen)(fen),研成細末。使用時(shi)將(jiang)藥粉(fen)兌入等(deng)(deng)滲溶劑(生理鹽水等(deng)(deng))內即(ji)(ji)可,按每次0.2s/ks給(gei)(gei)藥,必要時(shi)可加倍,2小(xiao)(xiao)時(shi)后可重復給(gei)(gei)藥。治(zhi)療小(xiao)(xiao)兒(er)(er)(er)高(gao)(gao)熱(re)驚(jing)厥(jue)43例(li)(li),其中(zhong)(zhong)(zhong)治(zhi)愈25例(li)(li),顯(xian)效(xiao)11例(li)(li),有效(xiao)5例(li)(li),無效(xiao)2例(li)(li),總(zong)有效(xiao)率為96%。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8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bei)刊用文章因(yin)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及(ji)時與(yu)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you)版權(quan)異議的,請聯系管理(li)(li)(li)員(yuan),我們會(hui)立即處理(li)(li)(li),本(ben)站部分(fen)文字與(yu)圖片資源(yuan)來(lai)(lai)自(zi)于(yu)網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遞更多(duo)信(xin)息之(zhi)目的,若(ruo)有(you)來(lai)(lai)源(yuan)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了(le)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通知(zhi)我們(管理(li)(li)(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hui)第(di)一時間(jian)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