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桂枝加附子湯臨床醫案

道(dao)醫 2023-06-26 00:25:41

李某某,男,年(nian)40許,西安市一(yi)商(shang)人(ren)。1941年(nian)冬就診。

患者體胖(pang)而質虛(xu),蓋(gai)一膏粱(liang)厚(hou)味養尊處優者。體弱不勝風寒,一日患感,太陽表證俱,脈(mo)浮苔白(bai),微惡風寒;證雖為太陽中風,卻不甚重,當即(ji)與桂枝(zhi)湯(tang)解肌(ji)以調和營衛(wei)。

桂枝(zhi)10g,白(bai)芍(shao)10g,炙甘草7g,生(sheng)姜9片,大棗(zao)4枚。

當晚用(yong)藥(yao)(yao),黎(li)明時汗(han)出津津,但卻持續(xu)不(bu)止,以致(zhi)陽隨汗(han)傷,出現四肢微(wei)急(ji),陰(yin)(yin)股間寒等一(yi)系(xi)列病(bing)轉(zhuan)入少(shao)陰(yin)(yin)變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當即與桂枝加附子湯兩劑,四肢微(wei)急(ji)與陰(yin)(yin)股間寒消(xiao)失,漏(lou)汗(han)亦(yi)止。方用(yong):桂枝10g,芍藥(yao)(yao)10g,炙甘(gan)草(cao)10g,生姜9片,大棗4枚,制附子7克。

按:《傷(shang)(shang)(shang)(shang)寒(han)(han)證(zheng)(zheng)(zheng)》(宋版本)21條云:“太陽(yang)(yang)(yang)病(bing),發(fa)汗(han)(han),隨(sui)漏不(bu)止(zhi),其(qi)人惡風,小(xiao)便難(nan),四肢微急,難(nan)以(yi)屈伸者(zhe)(zhe),桂(gui)枝加附子湯(tang)主之(zhi)”。本條文,后(hou)人列(lie)為(wei)太陽(yang)(yang)(yang)變(bian)病(bing)之(zhi)一(yi)。緣津(jin)(jin)(jin)(jin)傷(shang)(shang)(shang)(shang)汗(han)(han)脫,陽(yang)(yang)(yang)隨(sui)汗(han)(han)劫,因(yin)而(er)(er)(er)(er)陰不(bu)榮筋,以(yi)致(zhi)原病(bing)未(wei)解(jie),復加陰股間寒(han)(han)等之(zhi)少陰病(bing)象。當然(ran)發(fa)汗(han)(han)不(bu)如(ru)法,因(yin)然(ran)可(ke)(ke)以(yi)導致(zhi)此變(bian),而(er)(er)(er)(er)個人體(ti)質素虛如(ru)本患(huan)(huan)(huan)者(zhe)(zhe),即令汗(han)(han)出不(bu)多,也(ye)(ye)可(ke)(ke)以(yi)轉變(bian)成(cheng)此證(zheng)(zheng)(zheng)。歷代注《傷(shang)(shang)(shang)(shang)寒(han)(han)論》者(zhe)(zhe),釋本文時多隨(sui)文敷(fu)衍,惟(wei)陸淵雷(lei)說較佳。陸氏(shi)大意是津(jin)(jin)(jin)(jin)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而(er)(er)(er)(er)陽(yang)(yang)(yang)亦傷(shang)(shang)(shang)(shang),有(you)理(li)。陸氏(shi)又(you)有(you)“津(jin)(jin)(jin)(jin)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而(er)(er)(er)(er)陽(yang)(yang)(yang)不(bu)亡(wang)者(zhe)(zhe),其(qi)津(jin)(jin)(jin)(jin)自(zi)能再生;陽(yang)(yang)(yang)亡(wang)而(er)(er)(er)(er)津(jin)(jin)(jin)(jin)不(bu)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者(zhe)(zhe),其(qi)津(jin)(jin)(jin)(jin)亦無后(hou)繼。是以(yi)良工治病(bing),不(bu)患(huan)(huan)(huan)津(jin)(jin)(jin)(jin)之(zhi)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而(er)(er)(er)(er)患(huan)(huan)(huan)陽(yang)(yang)(yang)之(zhi)亡(wang)。陽(yang)(yang)(yang)明病(bing)之(zhi)津(jin)(jin)(jin)(jin)液干枯,津(jin)(jin)(jin)(jin)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而(er)(er)(er)(er)陽(yang)(yang)(yang)不(bu)亡(wang)也(ye)(ye),撤其(qi)熱(re)(re)而(er)(er)(er)(er)津(jin)(jin)(jin)(jin)自(zi)復。少陰證(zheng)(zheng)(zheng)之(zhi)津(jin)(jin)(jin)(jin)液干枯,陽(yang)(yang)(yang)亡(wang)而(er)(er)(er)(er)陰不(bu)濟也(ye)(ye),回(hui)其(qi)陽(yang)(yang)(yang)其(qi)津(jin)(jin)(jin)(jin)自(zi)生。若不(bu)回(hui)陽(yang)(yang)(yang),單靠甘(gan)寒(han)(han)生津(jin)(jin)(jin)(jin),豈知(zhi)滋膩(ni)之(zhi)藥(yao),用(yong)于(yu)陽(yang)(yang)(yang)證(zheng)(zheng)(zheng),則(ze)不(bu)能清熱(re)(re),用(yong)于(yu)陰證(zheng)(zheng)(zheng),則(ze)不(bu)能運化(hua)。桂(gui)枝加附子湯(tang)之(zhi)證(zheng)(zheng)(zheng),傷(shang)(shang)(shang)(shang)津(jin)(jin)(jin)(jin)而(er)(er)(er)(er)亡(wang)陽(yang)(yang)(yang)也(ye)(ye),仲景則(ze)回(hui)其(qi)陽(yang)(yang)(yang)而(er)(er)(er)(er)已(yi),不(bu)養其(qi)津(jin)(jin)(jin)(jin)……”之(zhi)精論,啟人智慧。細玩本方構造,只(zhi)有(you)芍藥(yao)一(yi)味酸苦,而(er)(er)(er)(er)無甘(gan)寒(han)(han)之(zhi)品,結合今(jin)人在熱(re)(re)病(bing)中濫用(yong)甘(gan)寒(han)(han)現象,可(ke)(ke)知(zhi)仲師用(yong)藥(yao)法度。但陸氏(shi)“不(bu)患(huan)(huan)(huan)津(jin)(jin)(jin)(jin)之(zhi)傷(shang)(shang)(shang)(shang),而(er)(er)(er)(er)患(huan)(huan)(huan)陽(yang)(yang)(yang)之(zhi)亡(wang)”一(yi)語,亦值得商(shang)椎。 (史壽(shou)之(zhi))

——本文來源《醫案叢刊 雜病論治》

相關文章:

桂(gui)枝加附(fu)子(zi)湯(tang)方歌方解

桂枝加附子(zi)湯癥狀表現,立(li)方意義

桂(gui)枝加附子湯汗(han)證治驗

桂枝加附子湯的臨(lin)床應用醫案

仝小林運用桂枝加附子湯經驗

中草藥名方:桂枝(zhi)附子湯(tang)的(de)功效與作用

桂枝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棗12枚(擘)甘草6克(炙)
【用法】上藥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
【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現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屬于風寒濕邪而成者。
【方(fang)論】方(fang)中桂(gui)枝散風寒(han)(han),通經絡(luo),附子祛(qu)風除濕(shi),溫經散寒(han)(han),二藥(yao)相配,散風寒(han)(han)濕(shi)邪而止痹痛(tong);生(sheng)姜、大棗調和(he)營衛,甘草補脾和(he)中。五味合用(yong),共(gong)奏祛(qu)風除濕(shi),媼經散寒(han)(han)之功。

提醒您(nin):桂枝附子湯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ang)絡,使用前請遵(zun)醫囑。

《傷寒論(lun)》筆記84| 風(feng)濕—桂枝附子湯(tang)

一八九、“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術湯”主之。

從這條開始連續三個方子治療風濕痛風。傷寒八九日應該傳經了,結果“ 不嘔 ”,代表病沒有入少陽,也“ 不渴 ”,代表病也沒?入陽明,“脈浮虛”,代表還有表證,濇脈代表濕。

“ 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 ”,病本來要進入少陽或陽明的,結果被濕擋到。得此證的人為素有濕之人,《內經》講“濕傷于下”,古人久坐濕地得濕,現代人是吹空調致濕,本來汗從三焦系統到皮膚表面欲出,毛孔被冷氣關閉,汗出來后并不會原路返回,便停在皮膚下,日積月累汗水積到肌肉關節里成濕。

素有濕之人得表證時,開桂枝湯或麻黃湯里都沒有去濕的藥,故發表時濕去不掉。張仲景開的第一個去風濕的方子就是桂枝附子湯。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附子二枚,去皮炮,破八片,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

桂枝湯拿掉白芍,加入炮附子即桂枝附子湯。

炮附子去寒,桂枝去風 ,用桂枝附子湯代表病人有風有寒。風的意思是全身到處游走,這種風濕痛會游走,一會兒痛這一會兒痛那,一看到到處游走的痛就想到桂枝。

一般來說, 只要有痛,大部分都有寒 。這個方子說明張仲景時代就知道痛來自于寒。寒影響人體內的水氣循環,慢慢累積起來產生壓力,壓力產生痛,故用炮附子治療痛。炮附子無孔不入,把寒蒸發掉,水氣循環順暢。桂枝和炮附子并用,全身肌肉痛不能轉側,一劑即解。

姜甘草補津液,若只用桂枝和炮附子,喝完同樣去痛但會便秘,故中醫是治水,西醫是驗血,拿驗血報告去開處方簡直就是雞同鴨腳。

用量及煎煮法:

重用炮附子,如果桂枝4錢,炮附子1兩2錢。故臨床上炮附子5錢,桂枝2錢,生姜2片,炙甘草2錢,大棗12枚(10或15枚均可,不用計較,因為是食物)。六碗煮兩碗,分溫三服,即早中飯各一次。

“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說明此人有濕了,沒有風,故用去桂枝加白術湯,白術去濕。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術湯方

白術四兩,甘草二兩炙,附子三枚炮,大棗十二枚劈,生姜三兩。

桂枝湯去桂枝白芍加術附即此方,重用炮附子。

用量及煎煮法:

炮附子5錢(胖子8錢),白術3錢,炙甘草2錢,生姜兩片,大棗12枚。六碗煮兩碗,分溫三服,即早中飯各一次。

剛開始服的時候,全身關節麻痹,以為是中了附子毒,其實不是,是濕在動,因為附子走表。半天后,頭有昏眩現象,勿大驚小怪,是因為術附走皮肉在逐水氣,水氣還沒有清出來。這個水氣就是寒濕,附子去寒,白術去濕,附子把白術帶到四枝關節,把四肢關節的濕去掉。

有頭昏代表有游走,就可以加桂枝2錢。也可以不加,因為“藥不暝眩,厥疾弗瘳”,藥力到時會有瞑眩現象。若病人有風有寒又有濕,也完全可以開桂枝白術附子湯。

針灸 :膝蓋風(feng)濕下針“膝五針”,扎完后摸(mo)摸(mo)脈(mo),如(ru)果沒有表證就是白術附子湯。

芍藥(yao)+大棗+生(sheng)姜(jiang)+甘草

(芍藥, 大棗, 生姜, 甘草) 共21個方劑使用:

柴胡桂枝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葛根加半夏湯,葛根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加大黃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小建中湯,栝蔞桂枝湯,桂枝湯,桂枝加黃芪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1.【柴胡桂枝湯】: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桂枝一兩半(去皮)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2.【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當歸三兩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姜半斤(切) 吳茱萸二升 大棗二十五枚(擘)

? 1)【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 ? 第352條.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3.【葛根加半夏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二兩(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3條.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4.【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 3)【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 ? 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5.【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6.【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去皮)芍藥 麻黃 甘草(炙)各十八銖 大棗四枚(擘) 生姜一兩二銖(切)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7條.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7.【桂枝加大黃湯】: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8.【桂枝加附子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9.【桂枝加桂湯】:桂枝五兩(去皮)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 2)【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

? ? 第3條.發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10.【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樸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11.【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62條.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12.【桂枝加芍藥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三兩(切)

? 1)【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13.【桂枝加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二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14.【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去節)各一兩 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1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生姜(切) 白術 茯苓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16.【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黃芩三兩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兩半(一方三兩,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 2)【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 ? 第11條.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17.【小建中湯】: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切) 膠飴一升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 3)【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

? ? 第13條.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 4)【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 ? 第22條.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 5)【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 ? 第18條.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18.【栝蔞桂枝湯】: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 1)【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 ? 第11條.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19.【桂枝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 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 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 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5條.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 4)【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 5)【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 6)【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19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

? 7)【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4條.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 8)【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 9)【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10)【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 1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

? ? 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 1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 1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 14)【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45條.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 15)【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 16)【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4條.病患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 17)【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6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 18)【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 19)【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63條.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20)【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 21)【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 ? 第95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 22)【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62條.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 2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 ? 第164條.傷寒大下后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 24)【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 ? 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 25)【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 ? 第240條.病患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 26)【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 ? 第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 27)【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 ? 第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28)【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 ? 第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 29)【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 ? 第36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30)【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 ? 第1條.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20.【桂枝加黃芪湯】:桂枝三兩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芪二兩

? 1)【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

? ? 第29條.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 2)【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 ? 第16條.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21.【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 1)【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

? ? 第8條.夫失(shi)精(jing)家,少(shao)腹弦急,陰頭寒(han),目眩,發(fa)落(luo),脈(mo)極虛芤遲(chi),為清谷、亡血、失(shi)精(jing)。脈(mo)得(de)諸芤動微緊,男子失(shi)精(jing),女子夢交,桂枝加(jia)龍(long)骨牡(mu)蠣湯主之(zhi)。天(tian)雄(xiong)散并主之(zhi)。

本文(wen)地(di)址(zhi)://n85e38t.cn/pianfang/88174.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fa)(fa)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處(chu),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men)會(hui)立(li)(li)即處(chu)理,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自(zi)于(yu)網(wang)絡(luo),轉載是出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合法(fa)(fa)權(quan)益(yi),請立(li)(li)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郵(you)箱:),情況(kuang)屬實(shi)(shi),我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以(yi)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