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筆者在中醫婦科臨床中,經常使用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治療婦科疾病,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桂枝茯苓丸組成:桂枝 茯(fu)苓 牡(mu)丹(去(qu)心) 桃仁(去(qu)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活血(xue),化瘀(yu),消癥(zheng)。用于婦人宿(su)有癥(zheng)塊,或血(xue)瘀(yu)經(jing)閉,行(xing)經(jing)腹痛(tong),產后惡(e)露(lu)不盡。調節(jie)女性婦科的(de)一切疾病。例如子宮肌瘤(liu)、卵(luan)巢囊(nang)腫、盆腔(qiang)炎、陰(yin)道炎等(deng)。
方(fang)論:方(fang)中桂枝(zhi)溫陽通脈,芍藥養血和營,桃(tao)仁破血消(xiao)癥,丹皮活血散瘀,茯苓益氣養心(xin)。以蜜為丸,取其漸(jian)消(xiao)緩散之義。
服用(yong)方法:一(yi)次(ci)10克(ke)左(zuo)右,一(yi)天兩到三次(ci)。
注意事項(xiang):孕(yun)婦慎用。
臨床表現癥狀(zhuang):面暗(an)(an)(an)(an)紅(hong)/部(bu)灰暗(an)(an)(an)(an)/眼圈(quan)發黑(hei)/唇(chun)舌暗(an)(an)(an)(an)紅(hong)/舌下靜脈瘀紫/兩目暗(an)(an)(an)(an)黑(hei)如熊(xiong)貓(mao)/嘴唇(chun)紫暗(an)(an)(an)(an)/心悸等等。
當歸芍(shao)藥散:源自《金(jin)匱(kui)要略(lve)》卷(juan)下。
組成:當歸(gui)9克(ke)(ke)(ke)(ke)(ke) 芍藥18克(ke)(ke)(ke)(ke)(ke) 茯(fu)苓12克(ke)(ke)(ke)(ke)(ke) 白術12克(ke)(ke)(ke)(ke)(ke) 澤瀉12克(ke)(ke)(ke)(ke)(ke) 川芎9克(ke)(ke)(ke)(ke)(ke)
用法:上六味,杵為散(san)。每服6克,溫酒送下,一日三次。
一、痛經
痛(tong)經(jing)有虛實之分,瘀血內阻之痛(tong)經(jing),屬寒、濕者,多半痛(tong)在經(jing)前或經(jing)期,痛(tong)的部位(wei)始終不移(yi),拒按(an),少腹(fu)或有痞塊(kuai)(kuai),經(jing)期退后,血色(se)紫暗并有瘀塊(kuai)(kuai)。運用本方活血化(hua)瘀,寒去則(ze)痛(tong)止。
典型病例:
王XX,女,23歲,插隊青年。半年前因受雨淋后,即開始出現(xian)痛經,每(mei)逢經前三日,開始疼痛,拒按,漸次(ci)轉(zhuan)劇。行經當天疼痛最甚,難以(yi)忍耐。經至時量少(shao),色(se)黑,有塊(kuai),每(mei)于(yu)下血塊(kuai)后腹(fu)痛稍減,每(mei)月如此,十分(fen)痛苦。
診(zhen)得(de)其脈實而遲,舌質(zhi)紫暗,并(bing)有(you)瘀(yu)斑,苔白膩,考慮為(wei)寒(han)濕(shi)內停(ting),瘀(yu)血阻(zu)滯(zhi),經(jing)(jing)血不(bu)(bu)得(de)暢通,不(bu)(bu)通則痛(tong)。給予(yu)上述(shu)合方四劑(ji)后,正(zheng)值經(jing)(jing)期,自訴經(jing)(jing)至時疼痛(tong)較(jiao)前幾次大(da)為(wei)減(jian)輕,不(bu)(bu)用止痛(tong)藥也能忍耐。繼用上方,二日一(yi)劑(ji),前后共服(fu)本方十(shi)劑(ji),痛(tong)經(jing)(jing)基本痊愈(yu)。僅每次經(jing)(jing)至前一(yi)天少腹(fu)稍有(you)不(bu)(bu)適,不(bu)(bu)足(zu)為(wei)患。后又擬養血調經(jing)(jing)之滋陰湯(tang)等,繼服(fu)數(shu)劑(ji),以資鞏固。
二、癥塊
“癥”與(yu)現代醫(yi)學的(de)(de)“子(zi)宮肌(ji)瘤”很相似,是婦科常見的(de)(de)一種良(liang)性腫(zhong)瘤,中(zhong)醫(yi)認為是由于氣滯血瘀久而成塊(kuai)。臨床上多表現為月(yue)經量多,經期延長,月(yue)經周期縮短,以(yi)及不規則的(de)(de)陰道出血。肌(ji)瘤較大時,可以(yi)在腹部摸(mo)到腫(zhong)塊(kuai)。筆者采用(yong)上述之合方治療本病(bing),常可使結塊(kuai)縮小,甚至消失。
典型病例:
張XX,女,45歲(sui)。半年前發(fa)現(xian)腹(fu)部有一(yi)體積漸增(zeng)之(zhi)腫塊(kuai)(kuai),并(bing)伴有腹(fu)痛,月(yue)經(jing)不調、白帶多等證。近來(lai)腫塊(kuai)(kuai)更日(ri)益增(zeng)大,約有8×8×10(厘(li) 米(mi))大小,曾經(jing)婦科(ke)檢查(cha),確(que)診為子(zi)宮肌瘤,建(jian)議手(shou)術(shu)治(zhi)療(liao)。患者擬去(qu)大醫院手(shou)術(shu),但(dan)因床位(wei)太緊,故(gu)先試以中(zhong)藥(yao)治(zhi)療(liao),以桂(gui)枝(zhi)茯苓丸合當歸芍藥(yao)散制丸藥(yao)一(yi)付,服(fu)用一(yi)月(yue)。服(fu)完后(hou),又(you)到(dao)婦科(ke)檢查(cha),腫塊(kuai)(kuai)縮小到(dao)3×3×5(厘(li)米(mi)),已無作手(shou)術(shu)之(zhi)必要(yao),又(you)照前方(fang)繼服(fu)二付丸藥(yao),腫塊(kuai)(kuai)消失,諸證痊(quan)愈。
按:本例患者患子宮(gong)(gong)肌瘤,其體積已(yi)有8×8×10(厘米)大(da)小,用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yao)散配(pei)制(zhi)丸藥(yao)一劑,服一個月之(zhi)間(jian),竟能縮(suo)小到不足原(yuan)來的二分(fen)之(zhi)一,其療(liao)(liao)(liao)效(xiao)(xiao)之(zhi)好,令人(ren)驚嘆。確(que)屬較典(dian)型(xing)之(zhi)特殊(shu)病例。盡管以此(ci)(ci)方治療(liao)(liao)(liao)其他(ta)人(ren)的子宮(gong)(gong)肌瘤,效(xiao)(xiao)果不盡然(ran)(ran)如此(ci)(ci),但將此(ci)(ci)合方配(pei)制(zhi)丸藥(yao)久服,對消除(chu)子宮(gong)(gong)肌瘤(即中醫之(zhi)“癥瘕”、瘀血等證),確(que)也有良(liang)效(xiao)(xiao)。當然(ran)(ran),此(ci)(ci)法也有一定的治療(liao)(liao)(liao)范圍,如癥塊太大(da),積的時間(jian)過久,當考(kao)慮(lv)西醫手術療(liao)(liao)(liao)法。
三、宮環腹痛
在臨床(chuang)工(gong)(gong)作中,經常可以遇(yu)到(dao)個別婦(fu)女(nv),因上(shang)節(jie)育環以后出現(xian)腹痛、腰酸、陰道出血、白(bai)帶增多等(deng)不適應證(zheng)。即予(yu)此方(fang),少則3-5劑,多則7-8劑,諸證(zheng)即消失。這不僅解決了(le)(le)患者的痛苦,也促進了(le)(le)計劃生育工(gong)(gong)作的順利開(kai)展(zhan)。
典型病例:
任xx,女(nv),28歲,農民。既往體(ti)健,半月(yue)前上節(jie)育(yu)環后即開(kai)始腹痛(tong),痛(tong)而(er)拒按,腰困,伴有陰道不規則(ze)出血,白帶(dai)較多,其余(yu)無異常。曾服用四環素及維生素K3等藥物治療(liao)未見效,如此纏綿三(san)(san)、四個月(yue)。投以(yi)桂(gui)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之合方三(san)(san)劑(ji),諸(zhu)證消(xiao)失,經婦科及X光(guang)透視檢查(cha),環位置(zhi)正(zheng)常。
按:宮(gong)環腹痛(tong),大抵以(yi)血(xue)(xue)淤(yu)證見多(duo)。所謂(wei)瘀(yu)血(xue)(xue),用現(xian)代的話來說(shuo),就(jiu)是血(xue)(xue)流不暢,淤(yu)血(xue)(xue)阻滯脈絡,實證大都表現(xian)“戴陽”,需要用肉桂以(yi)引(yin)火(huo)歸元。其(qi)實,這就(jiu)是一種桂枝(zhi)證,特別是桂枝(zhi)茯(fu)苓丸(wan)證。桂枝(zhi)茯(fu)苓丸(wan)服用后(hou)可以(yi)活血(xue)(xue)祛瘀(yu),同時可以(yi)改(gai)善睡眠、通(tong)便、利腰(yao)膝等(deng)。其(qi)原理,就(jiu)是活血(xue)(xue)化瘀(yu),改(gai)善血(xue)(xue)液循環,從而達(da)到“通(tong)則不痛(tong)”的效果。
經驗小結:
1、此二(er)方(fang)(fang)單用(yong)(yong)不(bu)如(ru)二(er)方(fang)(fang)合(he)用(yong)(yong)治療范圍(wei)廣而效宏,故(gu)常采(cai)用(yong)(yong)二(er)方(fang)(fang)合(he)劑,遂命名為桂苓歸芍湯。
2、因本(ben)方(fang)活血(xue)化瘀(yu),以(yi)祛(qu)邪(xie)為主,故運用本(ben)方(fang)治療婦科諸證,必(bi)須(xu)嚴格掌握(wo)適應證,確有瘀(yu)血(xue)內阻者方(fang)可運用,而且一(yi)候瘀(yu)血(xue)祛(qu)除以(yi)后,就(jiu)須(xu)改(gai)用健脾補血(xue)等(deng)法來滋養營血(xue)。如果墨(mo)守陳規,固執(zhi)一(yi)方(fang),則勢(shi)必(bi)矯枉過正(zheng),復傷陰血(xue),以(yi)致變證叢生。
3、本(ben)方藥物組成平和,沒有峻烈的(de)破瘀化結之品(pin),用于臨床治療(liao)一般瘀血諸證(zheng)效果可靠,而且從未見到服后有明顯不良反應者。
作者簡介:呂豐平(1958.07-)男 漢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 壺鎮(zhen)鎮(zhen)中(zhong)心(xin)衛(wei)生院 本科 主治中(zhong)醫師 研究方向:中(zhong)醫婦科
相關文章:
桂枝茯苓丸的(de)功效與作用
吳茱萸三兩,當歸、芎?、人參、桂枝、阿膠、生姜、牡丹皮、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一升。
我們先看這個方子的方解和方意。我畫了一個圖,把各藥物歸類,你看的就非常明白。
我們解讀這個方子: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姜二兩,如果有大棗的話,我們就是原方的桂枝湯。原方桂枝湯桂枝、芍藥各三兩,這里桂枝、芍藥各二兩,這個無所謂,這個是因人而異,在這兒就寫了二兩,我們就按二兩,桂枝和芍藥等量的,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就是標準版的桂枝湯。
氣虛了,大棗的營養可能就差一點了,我們就用上人參,人參是補氣的,補什么氣呢?人參是補陽氣的,補元氣的。什么叫陽氣,在傷寒論里頭,就是我們的津液。
人參這味藥,在古代的時候都是野人參,最好的就是山西上黨地區的人參,但并不是我們現在叫的黨參。山西上黨地區的人參早就絕了,它是補陰的,陰中有陽,陽寓陰中,這樣的人參,是涼的,我們含在嘴里頭,覺得能補元氣,口不渴,津津玉液。我們當下的人參沒有這個功能了。
我們當下一般的就用黨參補補氣,補氣的作用大,補津液補能量的作用就小了。
從微觀上看,人參是振奮細胞機能的,人體粗分可以分為六大類細胞,我們通俗點講,人參是能夠補充人體無氧狀態下細胞的機能的,或者是振奮這一部分細胞機能的,而黃芪是能夠振奮有氧狀態下細胞的機能的。
血虛,當歸,幫合營的芍藥合血,接著補充血容量,把三焦里的組織液往血管里合,血仍然不夠,用阿膠,直接補充血容量,都是圍繞著血容量來進行的。
但是我們要有淤血怎么辦呢?就用丹皮。標準的說法,丹皮是調理血管壁的,消炎的。丹皮,我們中醫叫活血化瘀,但是,不能僅僅用活血化瘀來理解它,它的作用靶點是血管壁發炎了,太通透了。我們在經方扶陽體系里頭,對每一味藥應該有更精細的解讀,要不丹皮你不會用,丹皮是在我們血管壁通透性太好的時候,也就是血管壁發炎了,有滲出,有膿腫,有血液滲出,老是流血,這個時候用丹皮。
例如鼠疫造成的血液往皮膚外部滲透,有出血的癥狀,那就是除了芍藥以外,還有一種丹皮,血管壁通透性太好了,有炎癥了,我們用丹皮,所以在這兒呢我們就用了一個丹皮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或者說不要太通透了,有炎癥,活血化瘀。
最終的根本還得落實到血寒,血有點兒冷,血寒積結胞門。
所有的都是因虛,還有積冷呢,最后血都冷了,我們得用上一味藥叫吳茱萸,暖血。
吳茱萸這味藥是特別好的一味藥,我們神農本草經365味藥,唯獨吳茱萸有大苦大溫大辛的特點,辛、溫、苦,特別苦,特別辣,熱性挺大。
為什么選擇這個苦溫藥?如果我們只是選擇又辛又辣又溫的藥,那有很多呢,例如細辛、附子都是這樣的,我們目的是要暖血,讓流通在女人肝和子宮里頭的血液循環好一些,還得溫暖一些。血太冷了,長年累月的至有歷年,最后我們宮寒,得暖起血來。但是暖起來了又怕上火呀!辛溫藥一散,血熱了,熱血沸騰了,肝的雷火就開始動了,一動我們心神就不寧了,就上火了,所以在暖血的同時還要把血收住,不要過于激動,熱血不能沸騰,就是吳茱萸。
因為他的味道很苦,天下苦者,莫過于黃連,吳茱萸比黃連還苦,當然這是一個說法而已,其實它主要是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就用它這個大溫大辛大苦,暖血而不沸騰,就把血暖起來了,還不上火。
溫經湯里頭包含了很多個方劑,里頭有吳茱萸、人參,就叫吳茱萸湯,治什么呢?久有陳寒,頭痛吐涎。
暖血而不沸騰,能夠去陳年累月寒,寒的時間長了,身體里頭又有通行的水、邪、還有痰、濁的地方,就流不動了,擠壓在我們的大腦里頭了,或者胃腸道里頭了,那有的時候就惡心,堵住了,把我們的胃黏膜給糊住了,出現一種癥狀,一吃東西就想吐,就用吳茱萸湯,還有陳年累月的頭疼,我疼了20年了,甚至我頭疼病疼了50年了也沒治好,記住吳茱萸這一類的方子,因為把血暖起來了,血才能流動起來,吳茱萸湯都合在溫經湯里頭了。
所以陳年累月的頭疼,不治頭,治哪兒啊?治子宮宮寒,用溫經湯,因為它包含了吳茱萸湯,還有川穹。
當歸、芍藥、川穹,沒有地黃,歸、穹、芍、地是我們后世大名鼎鼎的號稱天下“補血第一方”的四物湯。
前面這一段,幾乎就是桂枝湯在芍藥這個方向上的拓展,增強了補血的力量,又加了活血化瘀的力量,又加上了暖血的功能、行血的功能等等,讓這個血就流起來了,活起來了,解除了血脈痹阻。
我們上一講講的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是引血下行,引陽入陰,或者叫重鎮潛陽。他還不是引,他是鎮,鎮壓,鎮下去。那個沒有產生淤血,也沒有血冷,血容量也并不缺,那如果缺了呢,就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芍藥那個方向上,你也可以這么去拓展,我就教給了大家一些缺血補血,有淤血化瘀血,血冷了加吳茱萸,大家就明白了。
所以,以前我們講的小建中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自己可以酌情的加減化裁,合方應用。
一味丹皮,代表了活血化瘀的整體思路。如果子宮里頭有子宮肌瘤,活血化瘀的力量太小了,不夠了,那就要在丹皮這個基礎上拓展了,要加強活血化瘀的力量。
仲景先師給了我們一個啟發,醫圣給的每一首方劑,都是一個公式,一個理法,需要在這個理法的思想指導下,自己去根據每一個人的病情酌情化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
比如在丹皮活血化瘀力量不夠的這個方向上,我們可以加丹皮、桃仁、水蛭、牤蟲、大黃等等。相當于我們和用其他的方子,例如去瘀血湯,就是大黃蟄蟲水蛭這一類的,還有抵擋湯、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我們后邊再說加減。
血不行,血痹,血少了,血冷了,有淤血了,然后血流不動了,血流不動了,就和我們三焦這兒的交換差了,水也不可能流的特別好,就在人體里頭產生了很多的水濕。
水和元氣是在三焦流通的,血不行了,水也不利了,就會濕氣重了。三焦里頭不僅僅是濕氣重了,可能痰濁也重了,水也多了,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加健脾祛濕的白術、茯苓、澤瀉,就相當于當歸芍藥散也能夠合進來了,一加去水的藥,就相當于當歸芍藥散,再加上桃仁,就相當于合上了桂枝茯苓丸,加上個大黃水蛭牤蟲,就相當于合上了去瘀血湯或者是抵擋湯等等,就根據每個人情況再酌情的加減,不要怕,我們先用基礎方來,你大不了加一個桃仁嘛,丹皮桃仁,你愿意加個紅花,加個紅花,我用三七行吧,三七是后世的,又貴、勁兒又小,你用它干嘛?當然,用用也未嘗不可,也可以用三七作為日常保健用藥,經方里頭不用,力量太小。那么在桂枝湯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加強了補血、和血、行血、活血化瘀,我都給他調理的特別好了,頭痛也治療了。
但是,我現在要重點解決生殖區域的血液微循環的障礙,讓這個功能,暖血、行血、補血、活化瘀血的功能都給他潛到我的生殖區域和子宮這個區域,解決血寒積結胞門的問題,怎么辦呢?
(未完待續)
凡(fan)不屬經、帶、胎、產和前陰疾病范疇,而(er)又與(yu)女性解剖、生理特點有密切(qie)關(guan)系的疾病,稱為?婦(fu)科(ke)雜病?。下面我(wo)們來看(kan)看(kan)中(zhong)醫執(zhi)業醫師中(zhong)醫婦(fu)科(ke)學考點:婦(fu)科(ke)雜病,希望(wang)對大家有所幫助。
細目一:概述
一、定義
凡不屬(shu)于經(jing)、帶、胎(tai)、產疾病(bing)范圍,而又與婦(fu)女解剖(pou)、生理、病(bing)機(ji)特點密切(qie)相關的各種婦(fu)科疾病(bing),統(tong)稱為婦(fu)科雜(za)病(bing)。
二、范圍
癥瘕、盆(pen)腔炎、不孕癥、陰(yin)癢、陰(yin)瘡、子宮脫垂、婦人臟躁(zao)。
細目二:癥瘕
一、定義
婦人下腹結(jie)塊,伴(ban)有(you)或(huo)脹、或(huo)痛、或(huo)滿、或(huo)異常(chang)(chang)出(chu)血者,稱(cheng)為?癥瘕?。癥:有(you)形可征,固定(ding)不(bu)移(yi),推(tui)揉(rou)不(bu)散(san),痛有(you)定(ding)處,病屬血分(fen)。瘕:瘕聚(ju)成形,聚(ju)散(san)無常(chang)(chang),推(tui)之可移(yi),痛無定(ding)處,病屬氣分(fen)。
二、病因病機
【習題】
關(guan)于癥瘕的定(ding)義,正確的`是( )
A.癥多(duo)(duo)為(wei)惡(e)性(xing),瘕多(duo)(duo)為(wei)良性(xing)
B.癥有形可征,固定不(bu)移,痛無定處
C.瘕聚散無常(chang),推之可移,痛有定處
D.婦(fu)人下腹(fu)結塊(kuai),伴有或(huo)脹、或(huo)痛、或(huo)滿
E.癥屬(shu)氣病(bing),瘕屬(shu)血(xue)病(bing)
[答疑編號2615010601]
【正確答案】D
三、辨證論治
1.氣滯血瘀證
主要證候(hou):下腹部(bu)結塊,觸之有(you)(you)形,按之痛(tong)或不痛(tong),小腹脹滿(man),月經(jing)(jing)先后不定(ding),經(jing)(jing)血量多有(you)(you)塊,經(jing)(jing)行(xing)難凈,經(jing)(jing)色暗;精神抑郁(yu),胸悶不舒,面色晦暗,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you)(you)瘀(yu)斑,脈沉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hua)瘀(yu)消癥(zheng)。
主(zhu)方(fang):香棱丸或大黃(庶蟲)蜇蟲丸。
下列哪項不(bu)是血(xue)瘀型癥瘕(jia)特點( )
A.胞中有塊
B.積塊堅硬
C.固定不移
D.推揉不散
E.痛無定處
[答疑編號2615010602]
【正確答案】E
A2
婦人來(lai)診,訴腹中有(you)塊,月(yue)經量多,夾瘀塊,小腹疼痛,診時非經期。婦科診為(wei)癥瘕,并見(jian)舌黯,有(you)瘀斑,其(qi)治療原則是( )
A.活血化瘀,散結消癥(zheng)
B.除痰化濕,散結消癥
C.疏肝(gan)解郁(yu),行氣散結
D.解毒除濕,破瘀消癥(zheng)
E.益氣養血(xue),調攝沖任(ren)
【正確答案】A
2.痰濕瘀結證
主要證候:下腹結塊,觸之不堅,固(gu)定(ding)難(nan)移,經行量多,淋漓(li)難(nan)凈,經間帶(dai)下增多;胸脘(wan)痞悶,腰腹疼痛;舌體胖大,紫(zi)暗,有瘀斑(ban)、瘀點,苔白厚膩,脈(mo)弦滑或沉澀。
治法:化痰除濕,活(huo)血(xue)消癥。
主方(fang):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濕熱瘀阻證
主要證候:下腹(fu)部腫塊,熱痛(tong)起伏,觸(chu)之痛(tong)劇,痛(tong)連腰骶,經(jing)行量多(duo),經(jing)期延長,帶下量多(duo),色黃如膿,或(huo)赤(chi)白(bai)兼(jian)雜;兼(jian)見身熱口渴,心(xin)煩不寧,大便秘結,小(xiao)便黃赤(chi);舌暗紅,有(you)瘀(yu)斑,苔(tai)黃,脈弦(xian)滑數。
治法(fa):清熱利濕,化瘀消癥。
主方(fang):大黃牡(mu)丹湯加木(mu)通、茯苓。
4.腎虛血瘀證
主(zhu)要證候(hou):下腹部結塊(kuai),觸痛(tong);月經(jing)量多或少,經(jing)行腹痛(tong)較(jiao)劇(ju),經(jing)色紫(zi)暗(an)有塊(kuai),婚(hun)久不孕或曾反復(fu)流產;腰酸膝軟,頭暈(yun)耳(er)鳴;舌暗(an),脈弦(xian)細。
治法:補腎活血(xue),消癥散結。
主方(fang):補腎(shen)祛瘀方(fang)或益腎(shen)調經(jing)湯。
癥瘕辨(bian)證論治結構圖
1.氣滯血瘀證:
行氣(qi)活血,化(hua)瘀消癥 ? 香棱丸(wan)或大(da)黃(庶(shu)蟲)蜇(zhe)蟲丸(wan)
2.痰濕瘀結證:
化(hua)痰除濕,活(huo)血(xue)消癥 ? 蒼附導(dao)痰丸合(he)桂枝茯(fu)苓丸
3.濕熱瘀阻證:
清(qing)熱(re)利濕,化(hua)瘀(yu)消(xiao)癥 ? 大黃牡丹(dan)湯加木(mu)通、茯苓
4.腎虛血瘀證:
補(bu)腎活血(xue),消癥散結 ? 補(bu)腎祛瘀方或益腎調(diao)經湯
四(si)、施(shi)治(zhi)中的注意(yi)點
臨證新病多(duo)實,宜(yi)攻宜(yi)破;久病不愈或術后,以補(bu)益(yi)氣(qi)血為主,恢復機體的(de)正氣(qi)。若正氣(qi)已(yi)復,腫塊未除(chu),復以攻破為主。術后若有(you)瘀(yu)滯,可于(yu)補(bu)益(yi)氣(qi)血之時,輔以行氣(qi)活(huo)血之品,并注重調其(qi)飲食,增進食欲,改善脾胃(wei)功能。
細目三:盆腔炎
一、定義
女(nv)性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的(de)炎癥,稱(cheng)為盆腔炎。
1.急(ji)性(xing)(xing)(xing)盆(pen)腔(qiang)炎(yan) 女性(xing)(xing)(xing)內(nei)生(sheng)殖器官及(ji)其周圍結締組織、盆(pen)腔(qiang)腹膜發生(sheng)的急(ji)性(xing)(xing)(xing)炎(yan)癥,稱為(wei)急(ji)性(xing)(xing)(xing)盆(pen)腔(qiang)炎(yan)。
2.慢性(xing)(xing)盆腔(qiang)炎 女性(xing)(xing)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結締(di)組織(zhi)、盆腔(qiang)腹(fu)膜(mo)發生的慢性(xing)(xing)炎癥,稱為慢性(xing)(xing)盆腔(qiang)炎。
二、病因病機
1.急性盆腔炎
(1)熱毒(du)(du)熾盛:邪毒(du)(du)內侵,客于胞(bao)宮,滯于沖任,化(hua)熱釀毒(du)(du),致(zhi)高熱腹痛不寧(ning)。
(2)濕(shi)熱瘀結:瘀血與濕(shi)熱內(nei)結,滯于少腹(fu),則腹(fu)痛(tong)帶下日久,纏綿(mian)難(nan)愈。
2.慢性盆腔炎
(1)濕熱(re)(re)瘀(yu)結(jie):濕熱(re)(re)之邪內侵,氣血阻(zu)滯。
(2)氣滯(zhi)血瘀:氣機不暢,瘀血內停,脈絡不通。
(3)寒濕(shi)凝滯:素體陽虛,或寒濕(shi)之(zhi)邪乘虛侵襲,與胞宮(gong)內余血濁液相結(jie),凝結(jie)瘀滯。
(4)氣(qi)(qi)虛(xu)(xu)血瘀:素(su)體虛(xu)(xu)弱,或正氣(qi)(qi)內(nei)傷,血行不暢,瘀血停聚;或久(jiu)病不愈,瘀血內(nei)結,日久(jiu)耗(hao)傷,正氣(qi)(qi)匱乏,致氣(qi)(qi)虛(xu)(xu)血瘀證。
三、辨證論治
1.急性盆腔炎
(1)熱毒熾盛證
主要證候:高(gao)熱腹痛(tong),惡寒或寒戰,下腹部疼痛(tong)拒按,咽干口(kou)苦(ku),大便(bian)(bian)秘結,小便(bian)(bian)短赤,帶下量多(duo),色黃(huang),或赤白兼雜,質黏稠,如膿血(xue),味臭(chou)穢,月經量多(duo)或淋(lin)漓不(bu)凈;舌紅(hong),苔黃(huang)厚,脈(mo)滑數。
治法(fa):清熱解毒,利濕(shi)排膿。
主方:五味消(xiao)毒飲合大黃牡丹(dan)湯。
(2)濕熱瘀結證
主(zhu)要證(zheng)候:下腹部疼(teng)痛(tong)拒按,或脹滿(man),熱勢起伏(fu),寒熱往來,帶下量(liang)多、色黃、質稠、味臭穢,經量(liang)增(zeng)多,經期延長,淋(lin)漓不止,大便(bian)溏或燥結,小便(bian)短赤;舌紅有瘀點,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主方:仙(xian)方活命飲(yin)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1)濕熱瘀結證
主要(yao)證候(hou):少腹部隱痛,或(huo)疼痛拒按(an),痛連腰骶,低熱(re)起伏,經行或(huo)勞(lao)累時加重,帶下量多,色黃,質黏稠;胸悶納呆,口干(gan)不(bu)欲(yu)飲,大(da)便溏(tang),或(huo)秘結,小便黃赤;舌(she)體胖大(da),色紅,苔黃膩,脈弦(xian)數或(huo)滑(hua)數。
治法:清熱利濕,化(hua)瘀止痛。
主(zhu)方:銀甲丸或當歸(gui)芍(shao)藥(yao)散(san)加丹(dan)參、毛冬青、忍冬藤、田(tian)七(qi)片(pian)。
(2)氣滯血瘀證
主要證候(hou):少腹(fu)部脹痛(tong)或刺痛(tong),經行腰腹(fu)疼痛(tong)加劇,經血量(liang)多有塊(kuai),瘀塊(kuai)排出則痛(tong)減,帶下量(liang)多,婚(hun)久不孕;經前情志抑(yi)郁,乳房(fang)脹痛(tong);舌體紫暗,有瘀斑、瘀點(dian),苔(tai)薄,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hua)瘀,理氣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湯(tang)。
(3)寒濕凝滯證
主要證候:小腹(fu)冷痛,或墜脹疼痛,經行腹(fu)痛加重,喜熱(re)惡寒,得熱(re)痛減,經行錯后,經血量少,色暗,帶(dai)下淋漓;神疲(pi)乏(fa)力,腰骶冷痛,小便頻數,婚久不(bu)孕;舌暗紅,苔白膩,脈(mo)沉遲。
治法:祛(qu)寒除(chu)濕,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湯。
(4)氣虛血瘀證
主要證候:下腹部疼(teng)痛(tong)結塊(kuai),纏(chan)綿日久,痛(tong)連腰(yao)骶,經行加重,經行量多有(you)塊(kuai),帶(dai)下量多;精(jing)神不(bu)振,疲乏無(wu)力,食少(shao)納呆;舌體(ti)暗紅(hong),有(you)瘀(yu)斑(ban)瘀(yu)點,苔(tai)白,脈弦澀無(wu)力。
治法:益氣健脾(pi),化瘀(yu)散結。
主方:理沖湯。
盆腔炎辨證(zheng)論治結構圖
1.急性盆腔炎
熱(re)(re)毒(du)(du)熾盛證:清熱(re)(re)解毒(du)(du),利濕排膿 ? 五味消毒(du)(du)飲合大黃牡丹湯
濕(shi)熱瘀結證:清熱利濕(shi),化瘀止痛 ? 仙(xian)方活命飲(yin)加(jia)薏(yi)苡仁、冬(dong)瓜仁
2.慢性盆腔炎
濕熱瘀(yu)結證(zheng):清熱利(li)濕,化瘀(yu)止(zhi)痛 ? 銀(yin)甲丸或當歸(gui)芍藥散加丹參(can)、
毛(mao)冬青、忍冬藤、田(tian)七片
氣(qi)滯血瘀證:活血化瘀,理氣(qi)止痛 ? 膈下逐瘀湯
寒(han)濕凝滯證:祛(qu)寒(han)除(chu)濕,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湯(tang)
氣虛(xu)血瘀(yu)證:益(yi)氣健脾,化瘀(yu)散(san)結(jie) ? 理沖湯
習題
患者,女,32歲。小腹(fu)及少腹(fu)疼痛拒按,有灼(zhuo)熱感(gan),伴腰骶疼痛,低熱起伏,帶下(xia)量多,色黃(huang)、質稠,溲黃(huang),舌紅苔黃(huang)膩,脈弦(xian)滑(hua)。其治法是
A.清熱除濕,化瘀(yu)止痛(tong)B.行氣活血,化瘀(yu)止痛(tong)
C.疏肝理氣,化(hua)瘀(yu)止痛D.涼血活血,化(hua)瘀(yu)止痛
E.健(jian)脾(pi)利濕,化瘀(yu)止痛
【正確答案】A
案 例
王某,女,47歲。2010年4月21日初診。
近2月來面部起斑,左側 *** 脹痛不舒,周身酸困乏力,脘腹時有脹氣。納食尚可,大便偏稀,小便較頻,口干不喜飲,雙目干澀,睡眠尚可,無四逆。停經2年。舌苔白潤,脈細。辨六經屬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去澤瀉加紅花方證。處方: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茯苓12克,蒼術12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紅花12克。7劑,水煎服。
2010年4月28日二診: *** 脹痛明顯減輕(患者用「特明顯」三字形容),胃脘無不適,尚有腹脹(患者說「脹氣往下走」),周身仍困乏,腰部尤甚,口干不喜飲。舌苔白潤,脈細。辨六經屬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湯加狗脊方證。處方: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茯苓10克,蒼術12克,桂枝10克,澤瀉12克,炮姜6克,狗脊15克。7劑,水煎服。
2010年5月5日三診:周身輕松許多,精神明顯好轉,左乳已無不適,脘腹已無脹氣,尿頻已無,面色明顯潤澤,斑色變淡,腰酸、雙下肢沉困乏力尚明顯,口干不喜飲。舌苔白,脈細。辨六經屬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屬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湯加紅花方證。處方:柴胡12克,天花粉12克,黃芩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蒼術10克,澤瀉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紅花10克。7劑,水煎服。
2010年5月12日四診:面斑基本消退,腰無不適,雙下肢尚沉困。舌苔白,脈沉細。上方干姜改為10克,蒼術改為15克,澤瀉改為18克,茯苓改為15克,去紅花,加狗脊15克。7劑,水煎服。
藥后無不適,停藥。
體 會
內分泌失調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臨床見癥也較復雜。本案患者女性,年屆「七七」,月經閉止,面斑,乳脹,周身不適,當屬「內分泌失調」無疑。中醫對這類患者的診治,多從腎虛、肝郁入手,補腎疏肝,和陰陽,調氣血。馮世綸老師臨證,直接從六經、方證入手,取用經方治療,每取捷效。
對辨六經、辨方證的再思考
先辨六經所屬,再辨具體方證,有是證,用是方,簡捷明了,非常便于臨證學習和使用。如見「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即可辨為太陽病。再審無汗、脈緊,即可辨為麻黃湯方證,處以麻黃湯治療即可。如見「脈微細,但欲寐」,即可辨為少陰病。再審「反發熱」,即可辨為麻黃附子細辛湯方證,處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即可。六經辨證原本應該是這樣樸素、簡單、易學,并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
當然,上述僅僅是就六經辨證的入門而言。如果據此認為辨六經、辨方證極其容易,人人都可忝列仲景門墻、登堂入室的話,也是不對的。臨證時,患者有單患某一經某一方證者,辨治較易。但更多的情況是,患者所患病證多經復合,且兼夾水飲、瘀滯等,所表現六經與方證極不典型。此時,需醫者依據各種征象斟酌權衡,或先辨六經再推導方證,或先辨方證再推導六經,或在可疑方證間權衡取舍,或取用方藥試治以測六經、方證。書中皆言規矩,臨證全在活法,這大概就與葉天士所言「治病當活潑潑地,如珠走盤耳」相去不遠了。
如本案中,馮世綸老師在辨證時也反復推敲:二診時,辨太陰病之甘姜苓術湯方證當無口干。而面斑、有瘀滯、見口乾,常見陽明病之大黃 蟲丸方證。結合其他見癥權衡,辨為太陰病之甘姜苓術湯方證,用藥后取得顯效,反證辨證正確。
對本案辨證論治的梳理
本案時方每可取用逍遙散加減,也可有效,案中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實已含逍遙散在內。但用方思路不同,指導理論不同,所處方藥及接方、轉方也就大不相同。本案連續四診,每診皆有顯效,服藥28劑而收全功,確可體現經方之捷效。
本案六經、方證復合,辨證有一定難度。初診腹脹、便稀,可辨為太陰病。周身酸困,面部起斑,考慮太陽病有瘀滯。口干、目澀、 *** 脹痛,考慮有少陽病。三病同治,服藥有效,反證辨證正確。二診處方適當減少祛瘀之力,增加溫運太陰之力。三診、四診以腰酸、雙下肢沉困乏力為明顯,易辨為太陰病之甘姜苓術湯方證。但仍有口乾,又非太陰病可解釋。結合口干、脈細,辨為厥陰、太陰合病之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合甘姜苓術湯方證,盡管證據略顯不足,但藥后顯效,反證六經、方證辨別無誤。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86926.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保護作者版(ban)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neng)及時與(yu)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ban)權異議的(de)(de)(de),請(qing)聯系管(guan)理(li)員(yuan),我(wo)們(men)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ben)站部分文字(zi)與(yu)圖片(pian)資源來(lai)(lai)自(zi)于網絡(luo),轉(zhuan)載(zai)是(shi)出于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目的(de)(de)(de),若有來(lai)(lai)源標(biao)注錯(cuo)誤或(huo)侵犯了(le)您(nin)(nin)的(de)(de)(de)合法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guan)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hui)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tong)時向(xiang)您(nin)(nin)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桂枝茯(fu)苓丸治(zhi)療(liao)婦科腫(zhong)瘤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