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的簡介
浮(fu)(fu)萍,別名:青萍、田萍、浮(fu)(fu)萍草、水(shui)浮(fu)(fu)萍、水(shui)萍草,是屬于浮(fu)(fu)萍科的水(shui)面(mian)浮(fu)(fu)生(sheng)植(zhi)物類。
浮萍的葉狀體對稱(cheng),表面綠色,背面淺黃色或者(zhe)綠白(bai)色或常為紫色,全緣,具3根不(bu)明顯葉脈(mo)。
背面垂生白色絲狀(zhuang)(zhuang)根(gen)1條,葉(xie)狀(zhuang)(zhuang)體背面具囊,新葉(xie)狀(zhuang)(zhuang)體于囊內形(xing)成(cheng)浮(fu)出,以(yi)短柄(bing)與母體相連,隨后脫落,雌花具胚(pei)珠1枚,果(guo)實近陀(tuo)螺狀(zhuang)(zhuang),種子具凸出的(de)胚(pei)乳并具縱(zong)肋。
全(quan)草可作家(jia)畜和家(jia)禽的飼料。以帶(dai)根全(quan)草入藥,性(xing)寒,味辛,功能發(fa)(fa)汗透(tou)疹(zhen)、清熱利水,主(zhu)治表(biao)邪發(fa)(fa)熱、麻疹(zhen)、水腫(zhong)等癥。
浮萍(ping)也作(zuo)為(wei)浮萍(ping)科植物的統稱。
本文目錄
1 浮萍的功效與作用2 浮萍附方有哪些3 浮萍配伍應用有哪些
浮萍的功效與作用浮(fu)萍(ping)還有發(fa)汗(han)、祛(qu)風(feng)、清熱(re)、解(jie)毒等多種功能,是治療時行病(bing)發(fa)熱(re)、斑疹透發(fa)不暢(chang)、風(feng)熱(re)隱疹、皮膚瘙癢、瘡癬、丹毒、燙傷等疾病(bing)的要藥。
《本草(cao)衍義補遺(yi)》認為,它(ta)“發汗尤甚麻黃”。
還(huan)有古醫籍記載(zai),它有良好(hao)的解酒和促須發生長的作用。
現代(dai)藥理研究認為,浮萍含有(you)醋酸鉀(jia)、氯(lv)化鉀(jia)及碘、溴(xiu)等(deng)(deng)物(wu)質,還(huan)含有(you)大量(liang)的(de)水溶性維生素及糖、蛋白(bai)質、葉綠素等(deng)(deng)。
有強(qiang)心作(zuo)用、升高(gao)血壓作(zuo)用和(he)解(jie)熱作(zuo)用,對庫蚊幼蟲(chong)和(he)蚊蛹有殺(sha)滅作(zuo)用。
1、保護心血管
青(qing)萍水浸膏對奎寧引(yin)起衰竭的蛙心有強心作用。
鈣可以增(zeng)強之,大劑量使心(xin)臟停止亍舒張期(qi),并能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
2、解熱
青萍煎劑及浸劑2克(ke)/公斤,經口紿予因注射(she)傷寒混合疫苗而發熱的家兔,證明有微弱的解(jie)熱作用。
3、利尿作用
利尿成分為醋酸鉀及氯化鉀。
4、祛風止癢
浮萍可用于(yu)風疹(zhen)(zhen)及皮膚瘙(sao)癢證:風疹(zhen)(zhen)及皮膚瘙(sao)癢,皆為風邪所致。
風(feng)(feng)有(you)外(wai)(wai)風(feng)(feng)和(he)內風(feng)(feng)之別(bie),外(wai)(wai)風(feng)(feng)多(duo)為(wei)皮膚腠理(li)不固,外(wai)(wai)感風(feng)(feng)熱(re)或(huo)(huo)風(feng)(feng)寒之邪(xie),或(huo)(huo)因胃腸濕(shi)熱(re),交感風(feng)(feng)邪(xie)所(suo)致,內作多(duo)為(wei)七情(qing)所(suo)傷(shang),氣血郁滯,生風(feng)(feng)化燥(zao),肌腠失(shi)養(yang)而成。
浮萍主治外感風(feng)熱所引起的風(feng)疹(zhen)及(ji)皮膚瘙癢癥。
臨床可見風(feng)疹呈(cheng)紅色,灼熱(re)奇癢,遍體抓痕,遇(yu)風(feng)遇(yu)熱(re)尤甚(shen)。
此(ci)外(wai),尚(shang)可(ke)兼(jian)見風熱(re)表(biao)癥。
取浮(fu)萍辛(xin)寒之(zhi)性(xing),輕清(qing)(qing)透散(san)疏風清(qing)(qing)熱,風去熱散(san),風疹必(bi)消,搔癢(yang)必(bi)止。
5、鑒別應用
麻黃與浮萍皆能宣肺氣,開毛竅,通水道而發汗(han)利小(xiao)便。
但(dan)麻(ma)黃(huang)辛溫,適用于外感風(feng)寒,表實無汗之(zhi)證,且具有平喘(chuan)止咳之(zhi)功,浮萍辛寒,適用于外感風(feng)熱,無汗或(huo)兼小便不利之(zhi)證,尚有祛風(feng)之(zhi)效。
6、發散解表
肺主(zhu)(zhu)氣(qi),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qiao)于鼻(bi),通(tong)條水道,下輸(shu)膀胱,主(zhu)(zhu)一(yi)身之表。
若邪侵肌表(biao),肌腠郁閉,毛竅閉塞,肺氣(qi)不(bu)(bu)通(tong),水道不(bu)(bu)暢(chang),臨床可(ke)見(jian)上(shang)焦肺衛表(biao)證。
《溫病條辨》曰:“治上焦(jiao)如羽,非輕不舉。”此為吳鞠通治上焦(jiao)總則之一(yi)。
浮萍味辛性寒,輕浮升散,善通(tong)毛竅,解表發汗,疏散風熱。
古有發汗(han)勝于麻(ma)黃之說。為(wei)風熱表(biao)(biao)實證發汗(han)解(jie)表(biao)(biao),麻(ma)疹初期解(jie)表(biao)(biao)透疹之佳品。
7、行水消腫
水液代謝與(yu)肺、脾、腎之臟功能密切相關(guan)。
肺(fei)主津液(ye)的輸(shu)布,通調水(shui)(shui)道,脾(pi)臟運化水(shui)(shui)濕,腎司水(shui)(shui)液(ye)的蒸騰氣化,三臟功能失(shi)常,故可致(zhi)水(shui)(shui)液(ye)停聚于體內,而成水(shui)(shui)腫。
浮(fu)萍味辛性寒(han)入肺(fei)(fei)與膀胱經,主治各種系(xi)因導致肺(fei)(fei)治節功能失常而引起(qi)的水腫(zhong)。
浮(fu)萍所治之水(shui)腫,屬(shu)風水(shui)泛濫(lan)的陽(yang)水(shui),是利用(yong)它祛風、清熱、利水(shui)的作用(yong)達到(dao)消除(chu)水(shui)腫目的的。
8、其它作用
浮萍(ping)抗(kang)菌、抗(kang)瘧實驗均為陰性(xing)。
在實(shi)驗室及現(xian)場對庫(ku)蚊幼蟲及蚊蛹有殺滅作(zuo)用。
浮萍的性味歸經
性味:辛,寒。
《本經》:"味(wei)辛,寒。"
《別錄》:"酸(suan),無(wu)毒。"
《滇南本(ben)草》:"性寒,味(wei)苦(ku)。"
《醫林(lin)纂(zuan)要》:"辛,平,有咸味。"
歸經:入肺經。
《綱目》:"入肺(fei)經。"
《雷公炮制(zhi)藥性解》:"入肺、小腸二經。"
《本草求真》:"入肝、脾(pi)。"
功能主(zhu)治:發(fa)汗,祛(qu)風,行水,清熱,解毒(du)。治時(shi)行熱病,斑疹不透(tou),風熱癮疹,皮膚(fu)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dan)毒(du),燙傷。
《本(ben)經》:"主暴(bao)熱身(shen)癢,下水氣,勝酒,長(chang)須(xu)發,止消渴。"
《別錄》:"下氣,以沐浴生毛發。"
《唐本草》:"主(zhu)火瘡。"
《本草拾遺(yi)》:"末(mo)敷面(mian)酐,搗汁(zhi)服之,主水腫,利小(xiao)便;又人(ren)中毒,取萍子暴干(gan)末(mo),酒服方(fang)寸匕,又為膏長發(fa)。"
《日(ri)華子本草》:"治熱毒風熱疾,熱狂,熔腫毒,湯火瘡,風疹。"
《本(ben)草圖經》:"治(zhi)時(shi)行熱病,亦堪發汗。"
《滇南(nan)本草》:"發汗,解毒。治疥癩,疥癬,祛皮(pi)膚(fu)瘙癢之風(feng)。"
《綱(gang)目》:"主風濕麻痹(bi),腳氣,打撲損傷,目赤(chi)翳膜,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癱風,丹毒。"
《玉(yu)楸藥(yao)解》:"辛(xin)涼發表。治瘟疫斑疹,中風歪斜,癱瘓;醫癰疽熱腫,隱疹瘙癢,楊梅,粉刺(ci),汗斑。"
《嶺南采藥錄》:"凡(fan)患風癍(ban),以(yi)紫背浮萍沐浴(yu)數次,凡(fan)中水(shui)毒,手足(zu)至(zhi)肘膝俱冷,用(yong)之(zhi)煎水(shui)浸洗(xi)。"
《中國(guo)藥植圖(tu)鑒(jian)》:"搗(dao)汁涂敷蟲咬(yao)傷(shang)。"
浮萍附方有哪些1、治(zhi)瘡疹入眼(yan),痛楚不忍,恐傷其(qi)目
浮萍(ping)草,陰干為末,每服一、二錢(qian),用羊子肝半(ban)斤,入盆子內,以竹杖子刺碎(sui)爛。
投水半合,絞取肝汁,食后調藥(yao)服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浮(fu)萍散)
2、治汗斑癜風
紫背浮萍,曬干。
每以(yi)四兩煎水浴(yu),并以(yi)萍(ping)擦(ca)之。
或入漢防(fang)己二錢亦可。(《袖(xiu)珍方》)
3、治粉滓面酐
溝渠(qu)小萍,為末(mo),日(ri)敷之。(《圣惠方(fang)》)
4、解蛇咬毒入腹
浮萍草搗絞汁飲之。(《品匯精要》)
5、治鼻衄不止
干(gan)浮萍草末(mo),吹(chui)入鼻中。(《圣惠方》)
6、治胬肉攀睛
青萍少許,研爛,入片(pian)腦少許,貼(tie)眼(yan)上。(《世醫得效方》)
7、治時行熱病(bing),發汗
浮(fu)萍(ping)草一兩,麻黃(去(qu)節、根)、桂(gui)心、附(fu)子(炮(pao)裂,去(qu)臍(qi)、皮)各半兩。
四物搗細篩。每(mei)服二錢,以水(shui)一中盞,入(ru)生姜(jiang)半分(fen),煎至六分(fen),不計時候(hou),和滓熱服。(《本草(cao)圖經》)
8、治皮(pi)膚風熱,遍身生癮疹(zhen)
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湯(tang)調下二錢,日二服。(《養生必用方》)
9、治身上虛癢
浮(fu)萍(ping)末一錢,黃(huang)芩(qin)一錢。
同四物湯(tang)煎湯(tang)調下。(《丹溪纂(zuan)要》)
10、治熱渴(ke)不止,心(xin)神煩躁
水中(zhong)萍,洗,曝干為(wei)末,以牛(niu)乳汁和(he)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zhou)飲下三十丸(wan)。(《圣惠方》)
11、治消渴
干(gan)浮萍、栝蔞根等分。
上二(er)味為末,以人乳(ru)汁和丸如梧子。
空腹飲服二十(shi)丸,日(ri)三。(《千金方(fang)》浮萍丸)
12、治熱毒
浮(fu)萍搗汁,敷(fu)之令遍。(《子母(mu)秘錄》)
13、治大風癘疾
1)浮(fu)萍草(cao),三月采,淘三、五(wu)次,窨(yin)三、五(wu)日,焙(bei)為末,不得見日。每服(fu)三錢,食前溫酒下(xia)。
2)七月取紫背(bei)浮萍,日干為末,半(ban)升(sheng),入好消風散(san)五兩。
每服五錢,水煎(jian)頻飲,仍以煎(jian)湯(tang)洗浴之。(《十便良方(fang)》)
14、治癰
紫萍適量,打汁,紅(hong)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shi)匙。
上藥調(diao)勻外敷,中(zhong)薄外厚,中(zhong)間留(liu)孔。(《單方(fang)驗方(fang)調(diao)查資料選編(bian)》)
15、治小便不(bu)通,利膀胱脹,水氣流(liu)腫
水(shui)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匕,日(ri)三服,(《千(qian)金方》)
16、治急性腎炎
浮萍草二兩(liang),黑(hei)豆一兩(liang)。
水煎服(fu)。(內蒙(meng)古(gu)《中(zhong)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浮萍配伍應用有哪些1、配桑自皮
風水為(wei)病,小(xiao)便短少(shao),面目浮(fu)腫,表氣(qi)郁(yu)閉(bi),身(shen)熱(re)無(wu)汗(han),惡風寒(han),正邪相(xiang)爭(zheng),邪無(wu)退路,水無(wu)去(qu)處。
桑自皮(pi)宣肺通調水道,利水消(xiao)腫,浮萍疏風解表,發汗祛邪(xie)。
二藥合用,解表消腫。汗出邪氣,尿多(duo)腫消,諸證(zheng)自愈。
2、配銀花、連翅
銀(yin)花(hua)、連(lian)翅偏入氣分(fen),一善(shan)清熱(re)瀉火,一長(chang)解(jie)表(biao)透邪。
浮萍(ping)入肺達表(biao),善(shan)開毛竅,解表(biao)發汗。
三藥合用(yong)(yong),走(zou)氣走(zou)表,一主瀉火清熱(re),一主透邪(xie)達表,再由(you)浮萍散邪(xie)外出,配伍得法(fa),功效(xiao)益彰,用(yong)(yong)于溫熱(re)病初(chu)起(qi),邪(xie)熱(re)內隔氣分證效(xiao)佳。
3、配紫草
浮萍疏風透(tou)疹(zhen),瀉熱利尿,偏走氣(qi)分,善清氣(qi)分風邪。
紫草清熱涼血(xue),解毒(du)化斑,專入血(xue)分,長于清血(xue)分熱毒(du)。
二藥合用(yong),一走(zou)氣(qi)分(fen)(fen),一走(zou)血分(fen)(fen),氣(qi)血兩清(qing),透疹(zhen)解毒,祛風止瘴力彰。
4、配牛蒡子
浮(fu)萍輕浮(fu)升(sheng)散,善(shan)開毛竅,入肺經(jing),達(da)體表麗發汗解(jie)表,宣肺透疹。
牛蒡子能(neng)降(jiang)能(neng)散,辛寒(han),苦寒(han)各(ge)隨作使,疏散風熱(re),力瀉熱(re)毒。
二藥合(he)用,共湊疏風瀉熱(re),透發(fa)疹毒之(zhi)效。
《本(ben)草述鉤(gou)元(yuan)》曰:“(牛蒡子)同浮萍等分為末,治風熱癮疹,薄荷湯(tang)下。”
5、配麻黃
風(feng)(feng)水為(wei)病,身熱,無汗,惡風(feng)(feng),頭面(mian)四肢浮(fu)腫,小便不利或(huo)風(feng)(feng)疹(zhen)瘙癢,治(zhi)宜“開鬼門,潔凈(jing)府(fu)”。
麻黃辛、苦、溫(wen),宣(xuan)肺發(fa)汗(han),利(li)(li)水消腫,浮萍辛寒(han),疏風(feng)解表,去濕利(li)(li)尿,二(er)藥合用,寒(han)溫(wen)平調,發(fa)汗(han),利(li)(li)尿功佳。
6、配薄荷
浮萍辛(xin)、寒(han),善開(kai)毛竅;薄荷寒(han)涼(liang),輕清(qing)涼(liang)散,一解表散熱,發汗祛邪,一疏解風熱,清(qing)利頭目。
二(er)藥合用,相輔相成,疏風散熱力(li)強,主治(zhi)風熱襲表,身熱汗少,頭痛(tong)目赤等。
浮萍方劑制劑有哪些
1、浮(fu)萍丸(《千金方》)
于浮萍、栝(gua)蔞干等分,上味為宋,以人乳汁和(he)丸如梧子,空腹(fu)飲(yin)服二(er)十(shi)丸,日三。
主治
消渴。
2、浮萍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浮萍草,陰干為末,每服(fu)3—6克,用(yong)羊子肝250克,入盆(pen)子內,以(yi)竹杖子刺碎爛(lan),投水半合,絞(jiao)取肝汁,食(shi)后調藥服(fu)之。
主治
瘡疹入眼,痛楚水忍,恐傷其目。
3、頑癬(xian)浮萍丸(《外科正宗》)
紫(zi)背浮萍、蒼術、苦(ku)參、蒼耳草、黃芩、僵蠶、鉤藤。
上(shang)為末(mo),酒糊(hu)丸,白滾湯,每服6克,隨病上(shang)下服。
主治
頑癬。
4、浮萍(ping)銀翹湯(《積溫證治》)
鮮浮萍、金銀花、焦梔子、連翅、薄荷、豆鼓、蟬蛻(tui)、鮮蘆(lu)根、桔梗。
水煎服。如(ru)自(zi)汗者(zhe),去(qu)浮萍(ping)、薄荷,加(jia)生石(shi)膏,
主治
太陽秋溫,發熱(re)脈數(shu),骨節疫或(huo)(huo)不疫,自汗或(huo)(huo)無(wu)汗,口渴(ke)或(huo)(huo)不渴(ke)。
5、浮(fu)萍(ping)散(《瘍醫大全(quan)》)
浮(fu)萍、當歸(gui)、川芎(xiong)、荊芥、赤芍藥(yao)、甘(gan)草(cao)、麻黃、蔥白(bai)、豆豉,水煎服,取汗(han)。
主治
風癬疥癩。
浮萍的文獻論述
《本經》:主暴熱身癢,下(xia)水氣,勝酒,長須發,止消渴。
《別錄》:下氣,以沐浴生(sheng)毛發。
《唐本草(cao)》:主(zhu)火瘡(chuang)。
《本草拾遺》:末(mo)敷面(mian)酐,搗汁服(fu)(fu)之(zhi),主水腫(zhong),利小便,又人中毒,取(qu)萍子暴干末(mo),酒服(fu)(fu)方寸匕,又為(wei)膏長(chang)發。
《日華子本草》:治(zhi)熱毒風(feng)熱疾,熱狂,熔腫毒,湯火瘡,風(feng)疹。
《本草圖經(jing)》:治時(shi)行熱病(bing),亦堪發汗。
《滇(dian)南本草》:發汗,解毒。治疥癩,疥癬,祛皮膚瘙癢之(zhi)風。
《綱目》:主(zhu)風濕(shi)麻痹,腳氣,打撲損傷(shang),目赤翳(yi)膜,口(kou)舌生瘡,吐血(xue),衄血(xue),癱風,丹毒。
《玉楸藥解》:辛(xin)涼發表。治瘟疫斑(ban)(ban)疹,中風歪斜,癱瘓,醫癰疽(ju)熱腫(zhong),隱疹瘙癢,楊梅,粉刺,汗(han)斑(ban)(ban)。
《嶺(ling)南(nan)采藥錄》:凡(fan)(fan)患風癍(ban),以(yi)紫背浮萍沐浴數次,凡(fan)(fan)中水毒(du),手(shou)足至(zhi)肘膝俱冷,用之煎水浸洗。
《中國藥植圖鑒》:搗(dao)汁涂敷(fu)蟲咬(yao)傷。
《本經》: "味辛,寒。"
《別錄》: "酸,無毒。"
《滇南本草》: " 性寒(han),味苦。"
《醫林纂(zuan)要》: "辛(xin),平,有咸(xian)味。"
《綱(gang)目》: "入肺(fei)經(jing)。"
《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ru)肺、小(xiao)腸二經。"
《本草求(qiu)真》: "入肝、脾(pi)。"
浮萍丸的功效有哪些
功效一
處方(fang):紫背浮萍(取(qu)大者(zhe)洗凈,曬干)
制法:研(yan)細末,煉蜜為(wei)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zhu)治:祛風解毒。
治風邪侵襲(xi)皮膚,氣(qi)血失和,致生白駁(bo)風,初起(qi)自(zi)面及(ji)頸(jing)項出現白色斑點,并(bing)不(bu)痛癢,甚則(ze)延及(ji)遍(bian)身者。
用法用量:每(mei)服1丸,豆(dou)淋酒送下(xia)。
摘(zhai)錄:《醫(yi)宗金鑒》卷七(qi)十三(san)。
功效二
處方:浮萍草1分(末),黃丹(dan)1分,麝香(xiang)1錢(細研(yan))。
制法:上為末,煉(lian)蜜為丸,如彈子大(da)。
功能主治(zhi):口瘡(chuang)久不愈。
用法用量(liang):每(mei)服1丸,含化。
摘錄(lu):方(fang)出《圣惠》卷三十(shi)六,名見《普濟(ji)方(fang)》卷二(er)九九。
功效三
處方: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曬干)。
制法:上為(wei)細末(mo),煉蜜為(wei)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白駁風(feng)。圓(yuan)形脫發(油風(feng)脫發),皮(pi)膚瘙癢(yang)病(癮疹(zhen)),白癜風(feng),蕁麻疹(zhen)。
用法用量:《趙炳南臨(lin)床經驗集》本方用紫(zi)背浮(fu)萍(ping)一斤(jin),煉蜜為丸,如(ru)梧桐子大(da)。每服(fu)二至(zhi)三錢,一日二次。
摘錄(lu):《金鑒》卷七(qi)十三
功效四
處方:紫背浮萍2兩(liang)(liang),蒼耳(er)草2兩(liang)(liang),蒼術2兩(liang)(liang),苦參3兩(liang)(liang),黃(huang)芩(qin)1兩(liang)(liang)5錢(qian),僵蠶1兩(liang)(liang)5錢(qian),鉤(gou)藤1兩(liang)(liang)5錢(qian),豨(xi)薟草1兩(liang)(liang)5錢(qian),防風1兩(liang)(liang)5錢(qian)。
制法:上為末,酒法為丸。
功能主(zhu)治:一切陰(yin)陽頑癬。
用法用量:每服(fu)2錢(qian),白滾湯送下(xia)。
摘錄:《玉(yu)案》卷六。
功效五
處方:水中萍。
制法:洗,曬干為(wei)末(mo),以牛(niu)乳汁為(wei)丸,如梧桐子(zi)大。
功能(neng)主(zhu)治:熱渴(ke)不(bu)止(zhi),心神(shen)煩(fan)躁(zao)。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yi)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fang)出《圣惠》卷五(wu)十三,名見《普濟方(fang)》卷一七九。
功效六
處方:干浮(fu)萍、栝(gua)樓根(gen)各等分。
制法:上(shang)為末,以人乳汁和丸(wan),如梧(wu)桐子大。
功(gong)能主治:消渴,虛熱。
用法(fa)用量:每(mei)服20丸,空腹(fu)時飲(yin)送下,日3次。
各家(jia)論(lun)述:《千(qian)金方(fang)衍義》:《本經》言浮(fu)萍(ping)下(xia)水氣,止消渴,以(yi)其能開(kai)發腠理,通(tong)行(xing)(xing)經脈也。此方(fang)以(yi)肺氣固結,津不行(xing)(xing)而渴,故用水萍(ping),兼(jian)取栝樓根協濟(ji),以(yi)建清熱止渴之功。
摘(zhai)錄(lu):《千金》卷(juan)二十一。
功效七
處方:浮(fu)萍草(陰(yin)干)1分(fen),晚蠶沙1分(fen),白薄(bo)荷(he)葉1分(fen)。
制法:上(shang)為(wei)末,用薄荷自然汁(zhi)煮面糊為(wei)丸(wan),如雞頭子大(da)。
功能主治:小兒(er)瘡子不出,煩悶驚(jing)悸。
用(yong)法用(yong)量:每(mei)服(fu)1丸,薄荷湯化下,不(bu)拘時候。
摘錄(lu):《圣濟總錄(lu)》卷一六九。
浮萍散的主治功能有哪些
功能一
處方:浮(fu)萍草(cao)(陰干(gan))
制法:為末。
功能主治:治瘡疹入眼,痛楚不可忍。
用(yong)法用(yong)量(liang):每服3~6克,用(yong)羊(yang)子(zi)(zi)肝半(ban)片(pian),入盆子(zi)(zi)內,以竹杖(zhang)子(zi)(zi)刺(ci)碎爛,投水(shui)半(ban)合(he),絞取肝汁,調藥(yao)服之,食后。不甚者,一(yi)服便愈,若(ruo)目已傷,十服愈。
摘錄(lu):《小兒衛生總(zong)微(wei)論》卷(juan)八(ba)。
功能二
處方:浮萍(ping)、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去根)各(ge)30克(ke)。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neng)主治:發汗祛風,活血解毒。治癩風。
用法用量:每服30克(ke),加水300毫升(sheng),煎至(zhi)210毫升(sheng),去滓溫服。汗出則愈。
摘錄:《儒門(men)事親》卷十二。
功能三
處(chu)方:浮(fu)萍(曬干)1錢,黃芩(qin)1錢,白芷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zhi):瘋(feng)、癬、疥、癩。
用法用量:四物湯同煎(jian)調下。汗出病愈。
摘錄:《醫級》卷八。
功能四
處方(fang):浮萍5錢(qian)(qian)(qian),防風3錢(qian)(qian)(qian),黃耆3錢(qian)(qian)(qian),羌活3錢(qian)(qian)(qian),當歸2錢(qian)(qian)(qian),干(gan)葛1錢(qian)(qian)(qian),麻黃5分,生草4分。
功能主治:丹毒。
用(yong)法用(yong)量:水(shui)煎,量疾重輕,分2-3服。
摘錄:《雜(za)病源流犀燭》卷二(er)十五。
功能五
處(chu)方:浮萍(ping)草(cao)(于秋(qiu)暮取霜露打(da)過(guo)者)不(bu)拘多少(shao)。
制(zhi)法(fa):以凈瓦攤(tan)開,陰(yin)干(gan),其瓦一(yi)日一(yi)易,不可見日,務要陰(yin)干(gan),用紙包起,臨時(shi)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脫肛。
用(yong)法用(yong)量:先取井水或新水洗凈脫出肛(gang),次以藥末摻上(shang)。
摘錄:《回春》卷四。
功能六
處方:浮萍草。
制法:陰干,為末。
功能(neng)主治:小兒(er)瘡疹入眼,痛楚不忍,恐傷其(qi)目。
用法用量:每服1-2錢,用羊子肝半片(pian),入盆(pen)子內,以竹杖子刺碎爛(lan),投水半合,絞取肝汁,調藥服之。不甚(shen)者,1服便愈;若目已(yi)傷者,10服愈。
摘(zhai)錄:《衛生總(zong)微》卷八。
功能七
處方(fang):浮萍2錢,麻(ma)黃2錢,京芎2錢,天(tian)麻(ma)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neng)主治:出(chu)汗。主小兒(er)傷寒壯(zhuang)熱。
用法用量(liang):每服2錢,薄荷酒(jiu)調下。覆令出(chu)汗。
摘錄:《幼(you)幼(you)新書》卷十四引鄭愈方。
浮萍真偽的鑒別
浮(fu)萍又(you)名浮(fu)萍草(cao)、水蘇,為(wei)浮(fu)萍科植(zhi)物紫背浮(fu)萍或青(qing)萍的全草(cao)。
每年6-9月間(jian)從池沼、湖泊中撈(lao)取,曬(shai)干即(ji)可入藥(yao)。
《本草綱目》載:“紫背浮(fu)萍,七月采(cai)之(zhi),揀凈,以竹篩攤(tan)曬(shai),下置(zhi)水一盆映之(zhi),即(ji)易(yi)干。”
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的功效。
用于(yu)治療時行熱(re)病、斑疹不透、風(feng)熱(re)隱疹、皮膚瘙癢、水(shui)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等癥。
其性輕浮,發汗(han)作用尤甚麻黃,為發汗(han)、祛濕之藥。
市場上有以天南星科植物大薸的全(quan)草冒充浮萍,使用(yong)時注意鑒別(bie)。
真品浮萍
葉(xie)狀(zhuang)莖扁平,倒卵形或橢圓形,直徑3-6毫米,長6-9毫米。
先端圓,上面(mian)(mian)綠色,有光澤,下面(mian)(mian)紫紅色,常3-4片相連,自中央下垂(chui)10余條纖(xian)維(wei)狀(zhuang)須(xu)根(gen),中心有顯明的維(wei)管束(shu)一條,束(shu)端有根(gen)帽。
正如李時珍在《本(ben)草綱目》中記載:“一種(zhong)面青(qing)背紫赤(chi)若血者,謂(wei)之紫萍,入藥(yao)為良(liang)。”
質(zhi)輕,易碎(sui),聞之氣微,口嘗(chang)味淡。
偽品大薸葉
簇(cu)生(sheng),葉片倒卵(luan)扇形,先端截(jie)形或圓,基(ji)部漸狹窄。
被棕色(se)黑色(se)長(chang)毛,葉片兩面均為灰綠色(se)或黃綠色(se),有5-7條(tiao)脈,于下表面較凸出。
根細長,聞之亦氣微(wei),但(dan)口(kou)嘗味咸。
偽品大薸既不與(yu)浮(fu)萍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you)浮(fu)萍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浮(fu)萍藥用。
浮萍有形態特征
飄浮植物。
浮萍的葉狀(zhuang)體(ti)對(dui)稱,表面(mian)(mian)(mian)綠色,背面(mian)(mian)(mian)淺黃色或綠白色或常為紫色,接(jie)近圓(yuan)形,倒(dao)卵形或倒(dao)卵狀(zhuang)橢(tuo)圓(yuan)形,長1.5到(dao)5毫(hao)(hao)米(mi),寬2到(dao)3毫(hao)(hao)米(mi),上(shang)面(mian)(mian)(mian)稍凸起或沿(yan)中線隆起,背面(mian)(mian)(mian)垂生絲狀(zhuang)根1條,根為白色,長3到(dao)4厘(li)米(mi)。
葉狀(zhuang)體背面(mian)一側具囊(nang),新葉狀(zhuang)體于囊(nang)內形成浮(fu)出,以極短(duan)的細柄與母體相連,隨后脫落。
雌花具(ju)彎(wan)生胚珠1枚,果實無翅,近陀螺(luo)狀,種子具(ju)凸出的胚乳并具(ju)12-15條縱肋。
生長環境
生(sheng)于水田、池(chi)沼(zhao)或(huo)其它靜水水域,常(chang)與(yu)紫萍,混生(sheng),形成密布水面的飄浮群落,由(you)于本(ben)種繁殖(zhi)快,有如李時珍所云:“一(yi)葉經宿(su)即生(sheng)數葉”,通常(chang)在群落中占絕對優勢。
資源分布
分布于(yu)中(zhong)國南北(bei)各地。
習性特性
喜溫氣候和潮濕(shi)環境,忌(ji)嚴寒。
宜先水田、池沼(zhao)、湖泊(bo)栽培。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葉(xie)狀(zhuang)體呈卵(luan)(luan)形、卵(luan)(luan)圓形或卵(luan)(luan)狀(zhuang)橢圓形,直徑(jing)3-6mm。
單個(ge)散(san)生(sheng)或2-5片集生(sheng),上(shang)表面(mian)淡(dan)綠至灰綠色(se),下表面(mian)此綠至紫棕色(se),邊緣(yuan)整齊或微卷,上(shang)表面(mian)兩側(ce)有(you)(you)一小凹(ao)陷(xian),下表面(mian)該處生(sheng)有(you)(you)數條須根(gen)。
質輕,易碎。氣微,味(wei)淡。以(yi)色綠、背紫者為(wei)佳。
顯微鑒別
葉(xie)狀(zhuang)體表面觀(guan):上表皮細(xi)胞垂周壁(bi)波狀(zhuang)彎(wan)曲(qu)。
氣孔不定(ding)式(shi):下表(biao)皮細胞垂(chui)周壁近平直,無氣孔。
上表皮內側的(de)薄壁細(xi)胞類橢圓形(xing)至類圓形(xing),有(you)胞間隙(xi),有(you)的(de)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3-20um,有(you)的(de)--含針晶,針晶長17-30m,細(xi)胞較大。
下表(biao)皮內側(ce)為通氣組織,由薄壁(bi)細(xi)胞組成,細(xi)胞民(min)間(jian)隙較(jiao)大。
經濟價值
為(wei)良好的(de)豬(zhu)飼料、鴨飼料;也是草魚的(de)餌料。
化學成分
含多(duo)量維(wei)生素(su)(su)B1、B2、C等水溶性(xing)維(wei)生素(su)(su),木(mu)犀草素(su)(su)-7-β-葡萄(tao)糖(tang)甙。
8-羥基木犀草素(su)-8-β-葡萄糖甙(dai)等(deng)(deng)黃酮類及碘(dian)、溴等(deng)(deng)物(wu)質。
其多糖是D-洋芫荽糖的(de)豐(feng)富來源。
尚含樹脂、蠟質(zhi)(zhi)、甾類、葉(xie)綠(lv)素(su)、糖(tang)、蛋白質(zhi)(zhi)、粘液質(zhi)(zhi)、鞣質(zhi)(zhi)等。
相關文章:
浮萍的臨床應用,治(zhi)療癮疹的方劑一則(ze)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86882.html.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保護(hu)作(zuo)者(zhe)版(ban)權,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yong)文章(zhang)因無(wu)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zuo)者(zhe)取得(de)聯系,或(huo)有(you)版(ban)權異議的(de),請(qing)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chu)理,本站部分文字(zi)與圖片資(zi)源來(lai)自于網絡,轉(zhuan)載(zai)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qin)犯了您(nin)的(de)合法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biao)示歉意(yi),謝謝!
上一篇(pian): 蜘蛛(zhu)的(de)功效與作用,蜘蛛(zhu)散治療(liao)疝氣的(de)用···
下(xia)一篇: 天竺(zhu)黃的功效與(yu)作用及禁忌(ji),天竺(zhu)黃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