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 為攤(tan)于布上的黑(hei)膏藥。
炮制 : 以(yi)上二十(shi)四味,除阿魏、樟腦(nao)外,乳香、沒(mei)藥、蘆薈、血竭、肉(rou)桂(gui)粉(fen)(fen)碎(sui)成細粉(fen)(fen),雄黃水飛成極細粉(fen)(fen),與上述粉(fen)(fen)末配研,過篩,混勻。其余(yu)香附等十(shi)六味酌予碎(sui)斷,與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zhi)鍋內炸枯,去渣,濾過,煉至滴水成珠(zhu)。另取(qu)(qu)紅丹750~1050g,加(jia)入油內,攪勻,收膏,將膏浸泡于(yu)水中。取(qu)(qu)膏,用文(wen)火(huo)熔(rong)化,加(jia)入阿魏、樟腦(nao)及上述粉(fen)(fen)末,攪勻,分攤于(yu)布上,即(ji)得。
功能主治 : 化痞消積。用于氣(qi)滯血凝,癥瘕(jia)痞塊,脘腹疼(teng)痛(tong),胸脅脹(zhang)滿。
用法用量 : 外用,加溫軟化,貼于臍上或患處。
注意 : 孕婦禁用。
規格 : 每張凈重(1)6g(2)12g
貯藏 : 密閉,置陰(yin)涼干燥處。
摘錄 : 《中國藥典》
制法 : 上藥酌(zhuo)予碎(sui)斷,用香油240兩(liang)(liang)(liang)(liang)炸枯,去滓過濾,煉至(zhi)滴水成(cheng)(cheng)珠,加黃丹(dan)100兩(liang)(liang)(liang)(liang)攪(jiao)勻成(cheng)(cheng)膏(gao),取出(chu)入水中,出(chu)火毒后,加熱融(rong)化,另兌乳(ru)香一(yi)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二(er)錢、沒藥一(yi)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二(er)錢、蘆(lu)薈一(yi)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二(er)錢、血竭一(yi)兩(liang)(liang)(liang)(liang)二(er)錢、阿魏八兩(liang)(liang)(liang)(liang),樟腦六兩(liang)(liang)(liang)(liang)、雄(xiong)黃六兩(liang)(liang)(liang)(liang)。以(yi)上八味(wei),共為細末(mo),過羅。每十六兩(liang)(liang)(liang)(liang)膏(gao)油,兌藥粉五錢,攪(jiao)勻攤貼。
功能主治 : 化痞消積,殺蟲止痛。主積聚痞塊(kuai),胸脅脹痛,肚(du)腹疼痛,以及婦女癥瘕血(xue)塊(kuai)。
用法用量 : 每大張油重(zhong)4錢(qian),小(xiao)張2錢(qian),布光。微火化開(kai),貼臍(qi)上(shang)。
摘錄 : 《北京市(shi)中(zhong)藥(yao)成(cheng)方選集》
1、儲光羲(707-約766),金壇白塔鄉莊城人。唐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又奉詔書入中書試文章,制科及第,為一時之秀。繼而授馮翊縣尉,又轉汜水、安宜、任縣尉。約于二十一年辭官還鄉作《游茅山五首》等詩。后入秦,隱于終南山,與王維遞相唱和,遂有"儲王"并稱之譽,約天寶六載(747)任太祝,世稱儲太祝。約九載,遷監察御史。安史亂起,因在安祿山攻陷長安 后任職,遂下獄,遭貶謫,寶應元年(762)遇赦。約卒于大歷無年(766),葬于白塔鄉莊城。
光羲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源出陶潛,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維、孟浩然間,殆無愧色。”著有〈〈正論〉〉15卷,〈〈九經外義疏〉〉20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70卷,皆亡佚。〈〈直齋文書錄解題〉〉著錄有〈〈儲光羲詩集〉〉5卷,今存。〈〈全唐詩〉〉錄其詩4卷200余首。
2、戴叔倫(732-789),字幼公,金壇城西鄉南窯村人。童年侍父苦讀,稍長拜著名文學家蕭穎士為師。"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曾以"文學政事見稱蕭門","門為人冠"。大歷元年(766)左右,為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建中元年(780),出任浙江東陽令,他抑權豪,勸農桑,民賴富庶,政通訟簡,奏課為浙東最。貞元元年(785),任撫州刺史。貞元四年,歸隱故里,不久被德宗詔為廣西容州刺史。貞元五年正月抵容州,加御史中丞,官終容管經略使。四月,以疾上表請度為道士。六月十三日在返回途中客死清遠峽。翌年正月返葬金壇城南郊
叔倫工詩,尤擅五律,書法亦筆畫疏瘦,婉麗勁疾,不在唐諸子下,其詩以反映當時農村生活見長。如〈〈女耕田行〉〉、〈〈邊城曲〉〉、〈〈屯田詞〉〉等,大多即事名篇,采用七言歌行的形式,是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先導。他論述詩境的一些名言,?quot;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等,對寧明以持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產生過較大影響。〈〈新唐書.藝文志〉〉錄其〈〈述藁〉〉10卷,已佚。〈〈全唐詩〉〉錄其詩2卷300余首,〈〈全唐文〉〉錄其文2篇。
3、段玉裁(1735-1815.9.8)字若膺,又字喬林,淳甫,號茂堂,金壇金城鎮人。為清代著名經學家,文字、音訓詁學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鄉試中舉人,是年在北京獲讀顧炎武的《音學五書》,遂有意于音韻之學。乾隆四十一年,玉裁將新著《六書音韻表》奉教思想家,考據學家戴震。玉裁在京時還結識了清代史學考據學家錢大昕、邵晉涵和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等名家,集思文益,學識精進。之后,他在歷任貴州玉屏、四川富順、南溪、巫山知縣期間,均攜《六書音韻表》于身邊,"每處分公事畢,漏下三鼓,輒篝燈改竄是書以為常"。
玉裁畢生銘記"不耕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的祖訓,博覽群書,精研不止,30余年共撰寫和與其弟玉成合繹的《群經韻譜》,錢大昕序稱"此書出,將使海內說經之家奉為圭臬,詎獨存古音而哉。"他的《六書音韻表》5卷,分古韻為17部,中國當代語言學家周祖謨認為此書"在古韻學上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他為注釋許慎重的《說文解字》一書,使之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自乾隆四十一年起,至乾隆五十九年止,歷進出口9載,編著成540卷的《說文解字讀》。在此基礎上,他又刪繁就精心提煉撰成《說文解字注》。60歲之后,他的健康每況愈下,加上晚年五世同堂,物價昂貴,且要籌資刊刻《說文注》,他奮斗13年,終于在嘉慶十二年(1807)寫成傳世巨著〈〈說文解字注〉〉30卷。為將此書刻成付印,他用去了全部積蓄。歷時8年,于嘉慶二十年五月方將全書刻成。書成后聲振海內,風行一時,說文之學由此而盛。
玉裁另著有〈〈古文尚書撰異〉〉32卷,〈〈春秋左氏古經〉〉12卷等著作250余卷。
4、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出生于金壇金城鎮。 他6歲隨胞妹入仁劬小家讀書,12歲入縣立初級中學。在數學教師李月波及王維克的引導下,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初中畢業后,考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后因家貧而輟學,替父佐理店鋪。他利用經營間隙,潛心演算數學題有時入了迷竟把演算草稿當貸款付給顧客,因此常遭父親訓入。他18歲那年,因突患難與共傷寒病,終致左腿殘廢病愈后,受王維克校長聘請,任縣立初級中學補習班數教員,不久改任會計兼庶務。此時他撰寫的第一篇數學論文〈〈六次方程簡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學〉〉雜志發表。
民國19春,該刊又發表他另一篇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高度重視。20年8月,羅庚受聘為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此后他工學兼顧,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三國語言發表十幾篇論文,其中5篇發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國權威性的雜志上,21年他被擢為清華大學講師,23年擔任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員。民國25年他被薦送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兩年間,寫了18篇論文,先后發表在蘇、法、德、印度等國的玩具物上,他還徹底解決了解世紀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quot;劍橋的光榮"。民國27年,羅庚學成回國,就任西南聯大數學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資源委員會委員。31年完成巨著〈〈堆壘素數論〉〉,榮獲一等第一名特獎,
1935年10月,他應愛因斯坦的邀請,赴美參加由各國數學家參加的研討若干未決的數學問題講學會。在美講學期間,又開展對"矩陣幾何"自型函數"、"多復變函數論"、"空間擴張"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后聘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1950年1月,他沖破重重阻撓,攜家人回歸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先后負責籌建數學、基本理論數學、數學邏輯、力學、數學物理、應用數學、計算及計算機8個研究所(室),擔任數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副主任。他的〈〈多個復變數典型域上的調和和分析〉〉榮獲1957年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數學的研究方面。是年,他撰著〈〈運籌學〉〉,編著〈〈統籌法平話〉〉、〈〈優選法平話〉〉(以下簡稱"雙法")等通俗讀物。他率領推廣"雙法"小分隊到全國20多個省、市講學,指導運用。1978年3月,他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4年又被選為美國科學院120年來第一位中國籍院士、伊利諾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年4月當選取為全國政協副嘛席。6月3日,他應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東渡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和學術交流,12日在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時即將結束時,心臟病復發,終因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5歲。
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不"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嘉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5、于敏中(1714-1779),于漢翔孫。清雍正癸卯年(1723)狀元于振之弟。字叔子,號耐圃,金壇金城鎮人。少時資性過人,讀書勤奮,雍正七年(1729)考取舉人。乾隆丁已年(1737)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執掌山西試。不久擔任山東、浙江學政,掌管所屬各府、廳考試童生及生員。敏中擔任浙江學政期間,考吏拔秀,罷庸補能,按期組織勻舉,擔任會試總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滿腹經綸,文章冠絕一時,書法清秀灑脫,又通熟掌故,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選任兵部侍郎,后改戶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間奉旨編纂《戶部則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歷時近20年;還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先培植職,朝廷諭書多出其手。清廷 開設四庫館,他受命為正總裁,與大學士劉統勛力主搜輯〈〈永樂大典〉〉中古書。還擔任國史館、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館總裁。平定四川金川時,敏中負責軍書旁午,以書旨功賞戴雙眼花翎,畫像掛列紫光閣。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準,以紀事本末體撰寫〈〈欽定臨清紀略〉〉16卷。翌年,又奉旨編輯〈〈西清`硯譜〉〉24卷。還著有〈〈素余堂集〉〉、〈〈日下舊聞考〉〉159卷。卒后贈文襄,賜祭葬。
6、于振, 江蘇金壇人,字鶴泉,號秋田,一號連漪,出身書香門第。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考中癸卯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沒多久就進入南書房侍奉。雍正四年,他督察湖北學政。由于他擅自增添學額兩名,遭到參黜,被貶為庶人。但因他生平學問無所不窺,博覽內外典籍,研學精細,見解獨特,所以三年后,他又重新由秀才考取舉人,并調任行人司司副。
7、王肯堂(1549-1613) 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字宇泰。別號損庵,明萬歷十七年(一五八九)進士,選庶吉士,官至福建參政。書法深入晉人堂室。輯郁岡齋帖數十卷,手自鉤搨,為一時石刻冠。曾授翰林院檢付,參與國史編修,著有《尚書要旨》、《論語義府》等。由于朝廷不納他的抗倭疏議,憤然稱病辭職回鄉,從此重操少時喜愛的醫學。居家期間,他邊療民疾,邊撰醫書,曾成功的為一位眼窩邊生毒瘤的患者行切除術,作過落耳再植術,“以驚驅驚”治愈一富家子弟因科舉得中驚喜過度而得的精神病。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之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癥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學家所推崇。阿魏化痞膏即是《六科準繩》中的經典名方。
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xian),結合(he)臨床經驗,以(yi)(yi)10年時(shi)間編著成《六科(ke)證治準(zhun)繩》。這是一部集明(ming)以(yi)(yi)前(qian)醫學大成的名(ming)著,書中對各種(zhong)疾病的癥候和(he)治法敘述(shu)“博(bo)而(er)(er)不雜,詳而(er)(er)又要(yao)”,為歷來(lai)醫家(jia)所(suo)推(tui)崇。還(huan)輯有《古(gu)今(jin)醫統(tong)正脈(mo)全書》44種(zhong),著有《針灸準(zhun)繩》、《醫學正宗》、《念(nian)西筆塵》等(deng),為祖國醫藥保存了許多有價值(zhi)的資料。
指腹內積塊,或脹或痛。
癥和積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臟,屬血分,瘕和聚是無形的,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腑,屬氣分。積聚中焦病變為多,癥瘕下焦病變及婦科疾患為多,因而有不同名稱。癥瘕積聚的發生,多因情志抑郁,飲食內傷等,致使肝脾受傷,臟腑失調,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日久漸積而成。而正氣不足,更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瘰疬(li)是中醫(yi)的叫(jiao)法,西醫(yi)一(yi)般認為是淋巴(ba)結腫大,而癭瘤(liu)和瘰疬(li)是不同(tong)(tong)的疾(ji)病,它(ta)是甲(jia)狀(zhuang)腺(xian)腫大。由于(yu)這是兩種不同(tong)(tong)的疾(ji)病,所(suo)以應當到醫(yi)院進行B超檢查確定甲(jia)狀(zhuang)腺(xian)的具(ju)體情況,血(xue)常規的檢查確定是否有感(gan)染(ran),必要時(shi)可以檢查甲(jia)狀(zhuang)腺(xian)功能。
本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6488.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作者(zhe)版(ban)權(quan)(quan)(quan),注重(zhong)分享(xiang),被(bei)刊用文章因無(wu)法核(he)實真實出(chu)處,未(wei)能(neng)及時與(yu)作者(zhe)取得聯系,或有版(ban)權(quan)(quan)(quan)異議(yi)的(de)(de),請聯系管(guan)理(li)員(yuan),我(wo)們會立即(ji)處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tu)片資源(yuan)來(lai)自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有來(lai)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qin)犯了您的(de)(de)合法權(quan)(quan)(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們(管(guan)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會第一時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篇(pian): 阿(a)魏化痞散
下一(yi)篇: 阿魏搐鼻(bi)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