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豉1升(sheng)半,犀角屑1兩(liang),羚羊角屑1兩(liang),芍藥3兩(liang),升(sheng)麻4兩(liang),杏仁1兩(liang)(去皮尖),梔子7枚,甘草(炙)1兩(liang)。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喉痛(tong)腫(zhong)結,毒氣沖心胸。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sheng),煮取1升(sheng)半,去滓,分3次服。
注意 : 忌海藻、菘菜。
摘錄 : 《外(wai)臺》卷二(er)十三引(yin)《古今錄驗(yan)》
穿(chuan)山甲(jia)中藥的(de)(de)(de)功(gong)效(xiao)有三個:第(di)一(yi),活血(xue)消癥,在臨床(chuang)上治療(liao)(liao)一(yi)些淋巴結腫(zhong)(zhong)(zhong)大或(huo)(huo)(huo)(huo)者(zhe)是(shi)(shi)(shi)腫(zhong)(zhong)(zhong)瘤,或(huo)(huo)(huo)(huo)者(zhe)是(shi)(shi)(shi)各種的(de)(de)(de)癌癥以(yi)及(ji)甲(jia)狀腺結節或(huo)(huo)(huo)(huo)者(zhe)是(shi)(shi)(shi)甲(jia)狀腺癌等等,這都(dou)是(shi)(shi)(shi)活血(xue)消癥的(de)(de)(de)作(zuo)用,并且能夠起到(dao)較(jiao)好的(de)(de)(de)療(liao)(liao)效(xiao)。第(di)二,通(tong)經下(xia)乳,對(dui)于(yu)產后乳汁不下(xia)這樣的(de)(de)(de)產婦穿(chuan)山甲(jia)有較(jiao)好的(de)(de)(de)療(liao)(liao)效(xiao),古人有過(guo)一(yi)句話說的(de)(de)(de)很好,穿(chuan)山甲(jia)效(xiao)用強(qiang),婦人服(fu)了乳長流。這是(shi)(shi)(shi)古人留(liu)下(xia)的(de)(de)(de)一(yi)句話,所以(yi)說穿(chuan)山甲(jia)還是(shi)(shi)(shi)有很好的(de)(de)(de)通(tong)經下(xia)乳的(de)(de)(de)作(zuo)用。第(di)三,還有消腫(zhong)(zhong)(zhong)排膿(nong)的(de)(de)(de)作(zuo)用,消腫(zhong)(zhong)(zhong)排膿(nong),主要是(shi)(shi)(shi)治療(liao)(liao)跌打損傷或(huo)(huo)(huo)(huo)者(zhe)是(shi)(shi)(shi)癰腫(zhong)(zhong)(zhong)瘡毒類的(de)(de)(de)這樣的(de)(de)(de)疾病都(dou)可(ke)以(yi)用穿(chuan)山甲(jia)來進行治療(liao)(liao)。
長期以來,外感病存在著“寒”和“溫”兩大學派。不同學派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先后總結出“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但任何一種辨證法,均不能概括外感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為此,在兩大學派的指導下,通過反復實踐,深刻體驗,總結出一個統一的辨證綱領──五期辨證法。即惡寒表證期、表里同病期、入里化熱期、入營動血動風期和陰陽損傷期。這是外感病診斷和治療的五個階段,也是五個關鍵。盡管外感病千變萬化,但一般不外這五個時期。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必須掌握這五個關鍵。治療的方法和方劑,也應根據這五個階段隨機應變。它不但可以包括三大辨證法的全部內容,并且可以概括外感病的全過程,乃至與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相結合。所以它更切合于臨床,亦有利于寒溫的統一。現列表3-1說明之。
表3-1 五期辨證法與其他辨證法的關系
五期辨證 八綱辨證 臟腑辨證 六經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 二焦辨證
惡寒表證期 表寒 表、寒、實 肺 太陽 衛 上焦
表熱 表、熱、實 肺 太陽 衛 上焦
表里同病期 半表半里、實 肺、膽、募原 少陽 氣 上焦、中焦
入里化熱期 里、熱、實 胸、肺、胃、腸 陽明 氣 中焦
入營動血動風期 里、熱、實 心包、肝 厥陰 營、血 上焦、下焦
陰陽損傷期 陰虛 里、熱、虛 肝、腎 厥陰、少陰 營、血 下焦
陽虛 里、寒、虛 心、脾、腎 太陰、少陰 營、血 上焦中焦、下焦
不論寒溫,均為外邪所侵而發病,初期都有表證,所不同者,無非是感受的外邪不同而已。表寒者,用辛溫解表法;表熱者,用辛涼解表法。臨床可根據六淫的兼夾,及發病季節,地處環境,病人體質,平素宿疾等方面的因素,予以相應的加減即可。繼而發展為表里同病,此期亦有不少共性。若外邪入里化熱后,則更無必要去分辨是傷寒還是溫病。試設一位臨床表現為白虎湯證的病人來就診,有誰能辨清是傷寒還是溫病?又有什么必要去辨清是傷寒還是溫病?有是證,用其法,用其方。至于溫病的入營動血動風,恰恰可以彌補《傷寒論》的不足。它們的后期,傷寒雖易傷人陽氣,但亦可熱化傷陰;溫病雖易耗損陰津,但也可出現傷陽。況且陰陽互根,陰虛可以損陽,陽虛可以損陰。所以不論寒溫,見陰虛者,則滋陰,陽中求陰;見陽虛者,得扶陽,陰中求陽。可見寒溫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是應該統一的,亦是完全能夠統一的。
一、 惡寒表證期
此期為外感病初期,外邪從皮毛而入,或從口鼻而入,臨床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項強、無汗或少汗、咽癢、咳嗽、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等一系列外邪侵犯太陽衛表的證候。其特點是發熱和惡風寒同時存在,所謂“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但惡風寒消失后,身熱稽留,而無其他新的變化,這時仍屬表證。所以惡風寒的存在與消失后有無新的變化,是診斷外感病初期傳變的關鍵”(秦伯未《謙齋醫學講稿·溫病一得》)。它包括了太陽病、衛分證和部分上焦肺的病癥。一般可分為表寒與表熱兩大類型。由于病邪有風、熱、濕、燥、寒、癘之分,季節有春、夏、長夏、秋、冬之異,以及體質和反應性等方面的因素,臨床常見的證型見表3-2(限于篇幅,突出重點,此僅列主要證型,其類方及加減均略,以期綱舉目張。下同)。
表3-2 惡寒表證期證治簡表
證型 主要脈證 主治 主方
表寒 寒束衛表 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身疼咳喘,苔薄白,脈浮緊 發汗解表 麻黃湯
營衛不調 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聲重,苔薄白,脈浮緩 調和營衛 桂枝湯
寒濕遏表 惡寒身重,骨節疼痛,微熱少汗,苔白膩,脈濡緩 除濕解表 麻黃加術湯
涼燥犯表 頭痛身熱,惡寒無汗,唇燥干咳,苔白欠潤,脈浮緊 潤燥解表 杏蘇飲
氣虛感冒 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倦怠氣短,舌淡苔白,脈浮弱 益氣解表 參蘇飲
陽虛受寒 惡寒微熱,頭疼身痛,肢冷聲低,舌淡苔白,脈沉弱 助陽解表 麻附細辛湯
表熱 風熱襲表 發熱惡風,咳嗽口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疏風解表 銀翹散
暑熱寒閉 頭痛發熱,身形拘急,脘悶心煩,苔白膩,脈濡數 清暑透表 新加香薷飲
濕熱著表 身熱不揚,頭目脹痛,身重脘痞,苔白膩,脈濡緩 化濕解表 藿香正氣散
溫燥侵表 頭痛發熱,惡風干咳,咽干鼻燥,苔薄少津,右脈數大 潤燥疏表 桑杏湯
血虛感冒 頭痛身熱,微惡風,心悸,少華,舌淡苔白,脈浮細 養血解表 蔥白七味飲
陰虛冒風 頭痛發熱,微惡風,咽干煩渴,舌紅少苔,脈浮細數 滋陰解表 加減葳蕤湯
感受疫癘 高熱,有局部紅腫熱痛,具傳染性舌紅,苔黃,脈數 清熱解毒 普濟消毒飲
為了執簡馭繁,臨證時可用僵蟬三拗宣肺湯加減治之。
僵蟬三拗宣肺湯方
僵蠶10g 蟬衣10g 牛蒡子10g 麻黃10g 杏仁10g 甘草5g 淡豆豉10g
【加減】惡寒無汗,脈浮緊加桂枝、蔥白;汗出惡風,脈浮緩去麻黃,加桂枝、白芍;但咳、身熱不甚加桑葉、菊花;發熱、咽痛,口微渴,脈浮數加金銀花、連翹;熱甚,或咳喘加生石膏、三葉青;咳喘痰鳴肺熱者加地龍、百部、葶藶子;寒飲咳喘痰稀白者加細辛、干姜、五味子;熱郁胸膈、心煩懊儂加瓜蔞皮、梔子;頭痛甚、寒加川芎、細辛、白芷;熱加川芎、菊花、蔓荊子;項強加葛根、羌活;口渴加蘆根、天花粉;鼻塞甚加辛夷、蒼耳子;咽喉腫痛加野蕎麥根、土牛膝、板藍根;聲音嘶啞加木蝴蝶、鳳凰衣、老蟬;身熱不揚、苔白膩兼濕邪者,合藿樸夏苓湯;高熱甚,局部紅腫熱痛或具傳染性者,去麻黃、豆豉,加紅白重樓、大青葉、蒲公英、生石膏;氣虛加黃芪、黨參、蘇葉;血虛加丹參、生地、白芍、當歸;陰虛加玉竹、玄參、天花粉、石斛;陽虛加黃芪、附子、細辛等。
【方解】外感病,乃六淫之邪,侵襲太陽衛表,由表入里。故治療只宜表透為要,勿使邪毒內犯,促其外達。此即葉天士所謂 “在衛汗之可也”。方中蟬衣輕清靈透而性涼,有以皮達皮之妙,善解外感風熱,利咽止咳,且有抗過敏、抗應變、抗病毒等多種功效。僵蠶辛平,朱良春先生謂其 “功能散風降火,化痰軟堅,解毒療瘡……對溫邪感染最為適宜”。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體會到該兩藥相互配用,相得益彰,兼擅表透與解毒之功,為治熱病不可多得之對藥。善用此對藥者,當首推楊栗山先生。他在《傷寒溫疫條辨》自創的15首方劑中,全部用了此對藥,其中以升降散(僵蠶、蟬衣、姜黃、大黃)最為著名。謂其“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矣”。惟外感初期用大黃,為大多數醫家所顧忌。故用牛蒡子以替代。牛蒡子,《藥品化義》謂其“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味苦能消火,帶辛能疏風……凡肺經郁火,肺經風熱,悉宜用此”。麻黃辛溫,有發汗解表,止咳平喘,宣肺利水之功。與杏仁、甘草配伍,名三拗湯,以泄肺而利氣。豆豉善擅表透之功,張鏡人先生家幾代人最為推崇此味,邪在衛表,配蔥白;外邪入里,配梔子;邪入營血,配生地。裘吉生先生對銀翹散中豆豉一味十分贊賞,謂其“微辛微溫,發汗而不傷陰,辛涼劑中參此,又無涼遏之弊,誠為佳品。”故本方具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之功。適應一切外感病初期。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根據外邪性質,病人體質,平素宿疾,病程傳變的不同階段,采用對癥加減,靈活化裁,充分發揮它們的協同作用,便可擴大其運用范圍,均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從而更進一步證明了寒溫不但辨證綱領可以統一,處方用藥亦可以統一。
二、 表里同病期
此期為外邪在表未解,逐漸入里,但又未完全入里,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間,形成表里同病。其特點是既有寒熱頭痛的表證,且易呈現往來寒熱,發熱起伏;又有胸脅苦滿,煩渴嘔惡,下利或便秘的里證。它包括了少陽病、部分太陽病、太陰病、氣分膽以及邪伏募原等病證。范圍較廣,觸及面亦大。臨床常見的證型見表3-3。
表3-3 表里同病期證治簡表
證型 主要脈證 主治 主方
表里同病 表寒下利 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無汗咳喘,下利,脈浮緊 解表和里 葛根湯
表寒里熱 惡寒發熱,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苔薄白,脈浮緊 解表清里 大青龍湯
表寒內飲 惡寒發熱,無汗咳喘,心下有水氣,苔薄白,脈浮滑 散寒化飲 小青龍湯
邪與水結 發熱心悸,小便不利,欲飲或水入則吐,苔白潤,脈浮大 化氣行水 五苓散
表里俱實 憎寒壯熱,頭昏目赤,便秘尿赤,胸膈痞滿,脈浮數 解表通里 防風通圣湯
里寒兼表 表未解,有寒熱,心下痞,時下利,舌淡苔白,脈浮遲 溫中解表 桂枝人參湯
邪在少 陽募原 偏熱 邪在少陽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脈弦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少陽兼表 發熱惡寒,肢節煩痛,微嘔不欲食,苔薄白,脈浮弦 和解散表 柴胡桂枝湯
少陽兼里 發熱,汗出不解,心下急,煩,嘔,便秘,苔黃膩,脈弦實 和解攻下 大柴胡湯
偏濕 邪留三焦 寒熱起伏,入夜尤甚,煩渴,泛惡,尿赤,苔膩,脈弦數 分消走泄 蒿芩清膽湯
邪伏募原 寒甚熱微,身痛肢重,嘔逆脹滿,苔厚膩,脈緩 宣透募原 達原飲
本節重點就邪在少陽氣分膽的病變簡述之,臨床可用柴胡青蒿和解湯加減治之。
柴胡青蒿和解湯方
柴胡10g 黃芩10g 青蒿10g 半夏10g 陳皮5g 山梔10g 豆豉10g 碧玉散15g 生姜10g 大棗10g
【加減】肢節煩痛加桂枝;大便秘結加大黃;胸脅脹痛加川楝子、玄胡;嘔惡甚合溫膽湯;瘧疾、邪伏募原加草果、檳榔;體虛加人參;婦人行經感冒、熱入血室加丹參、桃仁、紅花。
【方解】少陽為三陽之樞,外邪一旦侵犯少陽,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間,外與太陽爭而為寒,內與陽明爭而為熱,故呈往來寒熱,發熱起伏。三焦之氣機不暢,膽中之相火乃熾,膽熱犯胃,胃失和降,故見口苦脅滿,心煩喜,嘔等癥;方中柴胡輕清升散、疏邪透表,為少陽專藥;青蒿、豆豉協柴胡清透邪熱;配黃芩、梔子苦寒清泄少陽膽腑相火,瀉心肺之熱;半夏、陳皮和胃降逆,散結消痞;碧玉散清利濕熱,導邪從小便而出;生姜暖胃止嘔,大棗補中益氣,姜棗相合,能升騰脾胃生發之氣而調和營衛。故本方有和解少陽、清膽和胃之功。凡邪入少陽,膽腑郁熱,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間,有柴胡證者,“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
三、入里化熱期
此期為外邪基本離表,入里化熱。其特點是惡風消失,身熱增高,發熱惡熱,胸膈煩悶,汗出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下利,且易耗傷津液。它包括了陽明病、氣分證、上焦胸肺、中焦脾胃以及濕邪內蘊而化熱的病證。臨床常見證型見表3-4。
表3-4 化熱入里期證治簡表
證型 主要脈證 主治 主方
胸膈肺熱 熱郁胸膈 身熱心煩,懊儂不安,舌邊尖紅,微黃,脈數苔 清宣郁熱 梔子豉湯
熱灼胸膈 胸膈灼熱如焚,口渴便秘,舌紅苔黃欠潤,脈滑數 清泄膈熱 涼膈散
痰熱結胸 身熱煩渴,得水則嘔,胸脘痞滿,黃滑,脈滑數苔 化痰散結 小陷胸湯
胸膈痰實 發熱惡風,胸中痞塞,欲嘔,苔黃,寸脈浮按之緊 涌吐痰實 瓜蒂散
邪熱壅肺 身熱汗出,咳喘煩渴,痰黏不爽,苔薄黃,脈數 清熱宣肺 麻杏石甘湯
肺熱腑結 潮熱便秘,喘促不寧,痰涎壅盛,苔黃滑,脈右寸實大 清熱泄下 宣白承氣湯
燥熱傷肺 身熱干咳,煩渴而喘,咽干鼻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清熱生津 清燥救肺湯
胃腸熱結 無形熱盛 高熱汗出,煩渴喜涼飲,舌紅苔黃,脈洪大 辛寒清熱 白虎湯
胃熱津傷 身熱心煩,眠不安,津氣虛少,舌紅少苔,脈虛數 清熱生津 竹葉石膏湯
有形熱結 日晡潮熱,大便秘結,腹脹滿痛,苔黃燥,脈沉實 攻下泄熱 三承氣湯
腑實陰虧 身熱,口干唇裂,腹滿便秘,舌紅苔燥,脈數 滋陰攻下 增液承氣湯
腸熱下利 身熱下利,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 清熱止利 葛根芩連湯
吐利痞證 嘔吐,下利,腹中雷鳴,噯出食臭,心下痞,苔膩,脈數 辛開苦降 半夏瀉心湯
熱痢下重 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脈數 清熱解毒 白頭翁湯
濕熱內蘊 濕遏熱蘊 身熱午后為甚,汗出不解,胸悶痞滿,苔白膩,脈濡緩 宣化泄熱 三仁湯
濕熱蘊毒 發熱口渴,咽腫,溺赤,胸痞腹脹,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清化解毒 甘露消毒丹
濕困尿閉 小便短少,甚或不通,熱蒸頭脹,苔黃膩,脈濡數 淡滲分利 茯苓皮湯
濕熱發黃 面目周身俱黃,色鮮明,尿深黃,惡心,苔膩,脈數 清利退黃 茵陳蒿湯
濕熱發胚 發熱有汗不解,肌表發出細小的水皰疹子,名曰白胚 宣暢濕熱 薏苡竹葉湯
濕熱結滯 便溏不爽,色黃黑如醬,腹滿嘔逆,苔黃濁,脈滑數 導滯通下 枳實導滯丸
臨床可用銀翹白虎清熱湯加減治之。
銀翹白虎清熱湯方
生石膏50g 知母10g 銀花15g 連翹15g 草河車15g 三葉青15g 竹葉10g 山梔10g 甘草5g
【加減】胸膈灼熱、懊儂心煩加豆豉、牛蒡子;身熱煩渴、咳喘痰黏加麻黃、杏仁、瓜蔞;咽喉疼痛加僵蠶、蟬衣、土牛膝;咳痰黃膿加黃芩、魚腥草;有傷津之象者加南北沙參、玄參、太子參;口渴甚加蘆根、天花粉、石斛;大便秘結加芒硝、大黃;腑實陰虧,或氣營兩燔加生地、玄參、麥冬;便溏加山藥、葛根;下利后重去知母、石膏,加黃芩、黃連、白頭翁。
【方解】外邪化熱入里,侵犯陽明中焦氣分,“有兩個證候經常出現,一為邪熱由胃到腸(與腸中糟粕搏結而成燥屎),致使大便秘結。由于腑氣的不通,(則易)化火上炎,一方面消耗津液,唇燥舌干;另一方面影響神志,煩躁不安。為防止燎原之勢,應予攻下……二為熱邪(極易)損傷胃陰,消耗津液(而見壯熱煩渴,汗出惡熱),口舌干燥(等癥)。由于津液的不足,熱勢愈熾,變化更速,此時必須以清熱生津為急務。‘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這是治療熱病和防止惡化的關鍵”(秦伯未《謙齋醫學講稿·溫病一得》)。故方中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大清陽明氣分內盛之熱。知母苦寒質潤,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熱;一以借苦寒潤燥以滋陰。山梔、竹葉、三葉青,助石膏清熱除煩,清泄三焦之火。銀花、連翹、草河車辛涼透邪,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防止大寒傷中之偏。故本方有大清肺胃之熱,解毒透邪之功。凡外感病出現高熱、煩渴、津傷、腑實等證時,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
四、入營動血動風期
邪熱進入營血,標志著病情嚴重,這是外感病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很多嚴重證候在這一時期出現,甚至死亡。所以外感病必須設法截斷扭轉其入營動血。如何截斷? 醫者務必見微防漸,護于未然,即在見有入營的前驅證,如身熱夜甚、舌紅轉絳、苔黃少液、壩躁不安等癥時,即可在銀翹白虎清熱湯內加鮮生地、豆豉、丹皮、紫草等清營泄熱之味,務必設法轉歸氣分而解。若邪熱已深入營Ⅲ,便會出現斑疹顯露、吐衄便血、神昏譫語、動風抽搐等嚴重證候,促使病情走向惡化,發生劇變。臨床常見證候見表3-5。
表3-5 入營動血動風期證治簡表
證型 主要脈證 主治 主方
邪入營血 邪入營分 身熱夜甚,口反不渴,心煩舌絳,苔黃少液,脈數 清營泄熱 清營湯
肺熱發疹 身熱咳嗽,肌膚散見紅疹,舌紅苔黃,脈數 泄熱透疹 銀翹散加減
胃熱發斑 發熱心煩,肌膚發斑,舌紅絳,脈數 涼血化斑 化斑湯
熱盛出血 壯熱譫語,斑疹密布,吐衄便血,舌絳,苔黃燥,脈數 涼血解毒 犀角地黃湯
氣營兩燔 壯熱煩渴,骨節酸痛,斑疹出血,舌絳,苔黃燥,脈數 泄熱涼營 清瘟敗毒飲
瘀熱蓄血 少腹急痛,便秘或色黑,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舌紫,脈沉實 泄熱逐瘀 桃仁承氣湯
熱入血室 婦人經期感冒,經水忽停,發熱譫妄,胸脅脹滿,脈弦 和解化瘀 小柴胡湯加減
神昏 熱傳心包 高熱肢厥,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謇質紅,脈數 清心開竅 清官湯、涼開三寶
痰蒙心竅 神識昏蒙,時明時昧,間有譫語,苔黃膩,脈滑數 豁痰開竅 菖蒲郁金湯、蘇合香丸
動風 熱盛動風 灼熱肢厥,口噤抽搐,角弓反張,舌紅,脈弦數 涼肝熄風 羚角鉤藤湯
虛風內動 手足蠕動瘛疚,肢厥神倦,舌干絳少苔,脈沉細 滋陰熄風 大定風珠
治療急宜清營涼血熄風,可用牛角地黃清營湯加減治之。
牛角地黃清營湯方
水牛角30g 生地30g 丹皮15g 丹參30g 玄參30g 大青葉30g 石膏100g 知母15g 銀花30g 甘草5g
【加減】發斑疹者加紫草、梔子;吐衄便血者加黃芩、黃連、地榆;便秘加芒硝、大黃;熱傳心包、神昏譫語者選加“涼開三寶”;其中高熱神昏用安宮牛黃丸(長于清熱解毒),動風便秘用紫雪丹(長于鎮痙熄風),高熱痰盛用至寶丹(長于芳香開竅)。這三種成藥,常在高熱神昏動風時作為急救使用;吳瑭說:“此薈萃各種靈異,皆能補心體,通心用,除邪穢,解熱結,共成撥亂反正之功。大抵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證斟酌可也 ”(《溫病條辨》)。痰蒙心竅、神識昏昧、舌苔濁膩者去生地,加竹瀝、菖蒲、郁金、蘇合香丸;瘀熱蓄血,少腹急痛,其人如狂者,合桃仁承氣湯加水蛭;熱盛動風加羚羊角、鉤藤、僵蠶、蟬衣、地龍,甚者用蜈蚣、全蝎等。
【方解】邪熱內傳營陰,損傷血絡,迫血妄行,陽絡傷則血從上溢而為吐血、衄血;陰絡傷則血從下溢而為便血、尿血;外溢肌膚,則見斑疹顯露,熱毒甚則斑色紫黑。熱擾心營,則神昏譫語。肝經熱盛,熱極生風,則手足抽搐,發為痙厥。方中牛角以代犀角,清心涼血解毒;配生地一以清營涼血,一以養陰清熱;重用石膏、知母、甘草大清陽明氣分之熱,意在清熱保津;配銀花、大青葉清熱涼血解毒,以透邪熱,使入營之邪促其透出氣分而解,此即葉天士“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意;丹皮、丹參、玄參,既能涼血,又能散瘀,涼血與活血散瘀并用,符合葉天士所說“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義。故本方具有清營解毒,涼血散瘀之功。凡邪熱入營,動血,神昏,動風等急、危、重癥,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
總之,“夫病溫者,總以邪熱為患。邪熱鴟張,最易出現傷陰、便結及神昏之變,以致病情日趨嚴重。故善治溫病者,必須見微防漸,護于未然”。上海已故名老中醫嚴蒼山先生在這種學術思想指導下,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溫病治療“三護法”──護腦、護津、護腸。他說“溫病之邪熱亢盛者,每致神昏譫語,治者必須預識病機,先事預防,務在先安其未受邪之地。故當其夜有煩躁,睡則夢語,醒則清明,或高熱而見舌質紅絳者,即須于大劑清熱方中加入紫雪丹、牛黃清心丸等品……若待譫語、神昏、驚厥時始用此等方藥,效果相差懸殊……溫為陽邪,易于傷津劫液,初見舌質干燥乏津、口渴者,即用生津之品,如生地、石斛之屬,毋使津劫而陰傷也。迨陰液既傷,再予甘寒咸寒之藥,則有杯水車薪之憾。故護津法乃屬未雨綢繆,與臨渴掘井者自有高下之別。溫病初用發汗,使邪從汗解。藥后熱不解,而大便不暢,或三四日未行者,即用下法,以溫病下不嫌早也。蓋揚湯止沸,何如釜底抽薪,邪無憑借,熱自得退。若必待腹滿便秘燥實已甚而始下之,實已邪勢鴟張,則危象已見矣”(嚴蒼山《當代名醫臨證精華·溫病專輯》)。說明護腦、護津、護腸的“三護法”有其較高的臨床價值,亦是提高療效的一種重要方法。
五、 陰陽損傷期
此期為外感病后期,它包括了太陰病、少陰病、部分厥陰病和下焦肝腎病。其特點是外邪已去但正氣亦傷,陰虛陽衰。所以在整個外感病的治療過程中,要時刻制止其發展,并且要使之由深轉淺,化重為輕,以減少其惡化的機會,要時時注意“護陽氣、存陰液、顧及脾胃”,不使正氣耗損。“留得一分正氣,便有一分生機”,“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臨床可分為陰津虛損和陽氣虛衰兩大類證。常見的病證見表3-6。
表3-6 陰陽損傷期證治簡表
證型 主要脈證 主治 主方
陰津虛損 肺胃陰傷 身熱未凈,鼻咽干燥,干咳口渴,舌紅少津,脈細數 滋養肺胃 沙參麥冬湯
暑傷津氣 身熱息高,煩渴,溺黃,自汗,肢倦,舌紅少苔,脈虛 清暑生津 清暑益氣湯
陰虛火熾 身熱煩渴,不得臥,舌紅苔黃燥,脈細數 育陰清熱 黃連阿膠湯
水熱互結 發熱干嘔,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心煩不得眠 養陰清利 豬苓湯
邪留陰分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滋陰透邪 青蒿鱉甲湯
肝腎陰虛 手足心熱,神倦欲眠,舌干絳少苔,脈虛 滋陰養液 加減復脈湯
真陰欲竭 多汗氣短,神疲,舌紅干燥無苔,脈虛細欲絕 護陰救脫 生脈散
陽氣虛衰 脾虛中寒 腹滿而吐利,時腹時痛,舌淡苔白,脈緩弱 健脾溫中 理中湯
脾虛停水 頭眩心悸,氣上沖胸,小便不利,苔薄白,脈緩滑 健脾利氣 苓桂術甘湯
心陽不振 心悸動,虛煩少氣不得眠,舌淡少苔,脈虛細伴結代 強心復脈 炙甘草湯
肝寒胃逆 干嘔吐涎沫,煩躁頭痛,下利肢冷,苔白滑,脈遲 溫肝和胃 吳茱萸湯
陽虛水泛 頭昏目眩,心下悸,下利尿少,舌淡,苔水滑,脈沉弦 溫陽利水 真武湯
陽虛陰盛 肢厥汗出,神倦欲臥,吐利拘急,舌淡苔白,脈微細 回陽救逆 四逆湯
真陽欲脫 大汗淋漓,肢厥,神衰欲脫,舌淡,脈微細欲絕 固元救脫參附湯
臨證時陰虛者可用滋陰清熱保津湯加減治之,陽虛者可用益氣壯陽祛寒湯加減治之。
滋陰清熱保津湯方
西洋參10g 生地15g 玄參15g 麥冬15g 五味子6g 鐵石斛12g 山藥15g 白芍15g 甘草5g 仙靈脾15g
【加減】熱病后,余熱未清,氣陰兩傷,低熱有汗不解,口干喜飲,氣逆欲嘔者,加竹葉、石膏、半夏;陰虛火熾,心煩不得臥,腎水虧于下,心火亢于上者,加黃連、阿膠、雞子黃;大便秘結,腸燥難行者,酌加麻仁、瓜蔞仁、郁李仁;邪留陰分,夜熱早涼者,加青蒿、鱉甲、牡丹皮;陰虛動風者合大定風珠;大汗淋漓,汗熱而黏,肢溫身熱,正氣欲脫,將亡陰者,急加大劑量凈萸肉、龍骨、牡蠣,生脈針靜脈緩注或靜脈滴注以救脫。
【方解】熱病后津耗陰傷,或其人平素氣陰兩虛,由于陰液的不足,“陰虛則生熱”,而見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咽干口燥,心煩盜汗,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方中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名生脈飲,益氣斂陰生津;生地、玄參、石斛清熱養陰增液;山藥益氣養陰,補肺補腎兼補脾胃;白芍善滋陰養血,退熱除煩,能收斂上焦浮越之熱下行自小便而出,與甘草同用,甘酸化陰,和營緩中;仙靈脾甘溫補腎壯陽,但其性溫而不燥,其效補而不峻,助陽而不傷陰,能調節平衡陰陽,提高機體免疫力。此即張景岳所說的“善補陰者,陽中求陰,陰得陽助則源泉不竭”之義。故本方有益氣養陰、清熱生津之功。凡陰虛內熱、氣弱津傷之證,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
益氣壯陽祛寒湯方
人參15g 黃芪30g 焦白術15g 山藥15g 附子10g仙茅15g 巴戟天15g 菟絲子15g 白芍15g 炙甘草5g
【加減】脾虛中寒加桂枝、干姜;脾虛停水、心悸尿少加桂枝、茯苓;陽虛目眩、心悸下利加茯苓、生姜;心陽不振、悸動虛煩、脈結代倍用炙甘草加桂枝、生姜、大棗;四肢厥逆、神衰脈微細合四逆湯;大汗淋漓,肌膚不溫,四肢逆冷,陽氣欲脫,將亡陽者,急倍用附子,加大劑量的龍骨、牡蠣、山萸肉,參附注射劑靜脈緩注或靜脈滴注以救脫。
【方解】病后陽氣耗傷,或其人平素陽氣不足,由于陽氣的虛衰,“陽虛則生寒”而見畏寒肢冷,疲倦乏力,動則汗出,心悸尿少,或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等。方中人參、焦白術、黃芪、炙甘草、山藥補氣升陽,健脾止汗;附子大辛大熱,為補火助陽散寒之主藥;仙茅、巴戟天、菟絲子助附子溫腎壯陽;仍用斂陰柔肝之白芍,因其與附子同用,則善翕收元陽下歸宅窟,亦“陰中求陽”之意也。故本方有益氣壯陽、溫腎散寒之功。凡陽虛內寒,腎氣不足之證,均可以此方加減治之。
上述五個時期,是我們在兩大學派的理論指導下,通過反復實踐,深刻體驗,根據臨床實際出發提出的,足以概括外感病的整個發展過程,從而說明了寒溫是可以統一的,并且處方用藥亦是可以相互借鑒的。誠然,外感病從發生到痊愈,不是都要經過這五個時期,但是可以經過這五個時期。從惡寒表證期至表里同病期至入里化熱期至入營動血動風期至陰陽損傷期,這是一個順傳的次序,但不一定都要按這個次序傳變。惡寒表證期,可以傳至入里化熱期,亦可以逆傳至入營動血動風期;陰陽損傷期,不一定要由入營動血動風期后傳變,它可以發生在各個時期。
來自:三味書屋689 > 《待分類》
本文為轉載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真誠贊賞,手留余香
贊賞
趙東奇 副主任醫師
松原市中醫院 治未病科
問醫生
去掛號
趙東奇的相關內容
外感陰毒辨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847人已讀
外感百合狐惑陰陽毒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987人已讀
傷寒論復習重點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12064人已讀
對付外感病有訣竅,這些藥對簡單效果好!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734人已讀
溫熱病證治(七):小結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1436人已讀
溫病起手太陰論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845人已讀
中醫古今誤案評析----感 冒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1877人已讀
外感熱病怎么用藥?聽聽傷寒大家的經驗!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1115人已讀
全面解析《傷寒論》表里雙解法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1435人已讀
外感熱病者知夏熱與春溫 - 好大夫在線
趙東奇 · 松原市中醫院 · 925人已讀
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App 內打開
說兩句吧
有幫助
先父雖主張有邪當早攻,邪去則正復,但并不是濫用攻法,他說:“攻邪要辨證精確,又要掌握分寸,邪去即當安正。”其用攻也,并不廢補;如溫病汗后熱不解,㾦布不透,懊膿虛煩不寐,脈見細輭者,用梔豉湯加黨參、小麥;胃家實而正氣虛者,用黃龍湯或調胃承氣湯,下后即用參、術調之;虛人如廁,先啜稀粥以防其脫;溫病前后都非常重視保存陰津,嘗曰:“大病如大敵,必須集中兵力,銼其銳氣;內傷調理,須全面顧到,不能旦夕圖功。”先父這些領悟,確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臨證心得
先父繼承祖業,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經驗,特別對外感熱病,每多心得之處,茲僅就風溫、濕溫方面的辨證用藥經驗,簡述于下:
(一)風溫辨證論治:先父認為風溫之發,雖屬春令新感之邪,但四季都有,然以春冬二季為多。風溫之治,清葉天士論之最祥,主用辛涼解表,清肅上焦,如薄荷、連翹,牛蒡、象貝,桑葉,沙參,山梔皮,蔞皮,花粉之屬,認為辛涼解表因眾所周知,但運用得恰到好處,則并非容易,蓋辛能洩風,涼可解熱,偏于辛則溫易化熱,偏于涼則邪不得透,疏風藥須輕清,清湯勿宜苦寒;葉氏方中用前胡、蟬衣、制僵蠶、蒺藜等以宣肺洩風;如惡風頭痛,苔白,脈浮,外感癥候顯著者,參用梔豉湯加荊芥以透表達邪,甚者不忌麻黃;如一徑化熱,由肺及胃,則以石膏為君,配合前胡等清洩氣分之熱(參閱本文所附醫案(案1),下同);如邪重熱盛,痰鳴喘息,則以麻杏石甘湯為主方,佐以清溫豁痰之品,麻黃、石膏二味的劑量,視表邪與里熱之輕重而定,對邪熱內傳心色、神昏譫語者,認為風溫內陷,治療應與濕溫區別;濕溫多由濕熱蒙蔽清竅,當以開竅為主,風濕多挾痰內閉,必以滌痰清熱為主(案2),先父于諸牛黃丸中,最賞用萬氏方,以萬氏方藥簡潔,無香竄之品,并用竹瀝送服,可以奏滌痰開竅之功;對小兒則常用猴棗散、羚羊角粉,因小兒痰熱易升,肝風易動,如順傳陽明,而現胃家實大便秘結者,善用急下存陰,釜底抽薪之法。先父對風溫各個時期的用藥,有其一定順序,初期透表,每用前胡為君;邪傳氣分,重用石膏;其理由是:因風溫之邪,由肺表而入;其出,亦從肺衛外達;且風為陽邪,溫易化熱;故用宣透之品,不宜辛散;用清溫之劑,不可過于涼潤;惟前胡入肺經能解表泄風。清熱滌痰,無辛散之弊;石膏辛甘性寒,《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既能清溫泄熱,又能解肌透邪,認為用于風溫,最為適合。
此外,對桔(jie)梗(geng)、旋(xuan)(xuan)復(fu)(fu)花之(zhi)應用(yong)(yong),亦(yi)有其(qi)特(te)點,認為(wei)桔(jie)梗(geng)功能開(kai)肺滌痰(tan)(tan),旋(xuan)(xuan)復(fu)(fu)降氣下痰(tan)(tan),一(yi)升一(yi)降,同(tong)為(wei)治痰(tan)(tan)喘(chuan)痰(tan)(tan)藥。但升降之(zhi)用(yong)(yong),必(bi)須(xu)恰當,如風(feng)邪(xie)初感,痰(tan)(tan)多不利(li),每用(yong)(yong)桔(jie)梗(geng)開(kai)肺達邪(xie),而奏豁痰(tan)(tan)定喘(chuan)之(zhi)功;如邪(xie)已化(hua)熱(re),喘(chuan)急痰(tan)(tan)鳴,或咳嗽(sou)胸痛,用(yong)(yong)旋(xuan)(xuan)復(fu)(fu)花降氣下痰(tan)(tan),如痰(tan)(tan)中見紅,更必(bi)須(xu)用(yong)(yong)旋(xuan)(xuan)復(fu)(fu)花佐以合(he)絡涼血之(zhi)品(pin),桔(jie)梗(geng)便不適合(he)用(yong)(yong)矣(案3),其(qi)平(ping)日(ri)處方,在小兒用(yong)(yong)桔(jie)梗(geng)為(wei)多,因(yin)小兒易(yi)于肺閉;對老(lao)人則用(yong)(yong)旋(xuan)(xuan)復(fu)(fu)為(wei)多,用(yong)(yong)老(lao)年多痰(tan)(tan)喘(chuan)也。
北京公布的兒童、老人、成人、孕婦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近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公布市民居家預防甲流的中醫藥方案,其中四份中草藥飲片組方,分別針對成人、兒童、孕婦和老年人,幫助他們在冬季來臨時,抵御甲流及其他流感病毒的侵襲。
1.成人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金銀花6克、大青葉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適用人群】易患咽喉腫痛或與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成年人
【用量頻率】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連用7天。
【注意事項】請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本品為預防用藥,不宜久服。
2.老年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太子參10克、蘇葉6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
【適用人群】適于老人及體虛,易于外感人群
【用量頻率】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5天;集體服藥參照此方藥物比例。
【注意事項】請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本品為預防用藥,不宜久服;體質強壯者不宜服用。
3.孕婦預防甲流中藥配方(更詳細的關于孕婦如何預防甲流知識)
【藥物組成】白術6克、黃芩6克、蘇葉3克、銀花6克
【適用人群】孕婦
【用量頻率】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5天。
【注意事項】請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本品為預防用藥,不宜久服。
4.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蘆根10克、桑葉5克、豆豉5克、銀花5克
【適用人群】兒童
【用量頻率】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5天,學齡前兒童減半。集體服藥參照此方藥物比例。
【注意事項】請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本品為預防用藥,不宜久服。
江蘇公布的兒童防御甲流中藥配方
江蘇省衛生廳發布了《江蘇省兒童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為當前兒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了預防和防治方法。
由于甲型H1N1流感同樣是病毒性感冒,中醫專家專門在該《方案》中開出了防治藥方。
一般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金銀花5g、大青葉10g、藿香5g、生甘草3g
【適用人群】一般兒童,與甲流無密切接觸
【用量頻率】每日1劑,水煎二次后合并藥液,分早晚二次服用
【注意事項】3歲以下兒童減半,連服3日;或直接口服中成藥板藍根沖劑
密切接觸者預防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紫蘇葉、荊芥、藿香各5g,金銀花、貫眾、板藍根各10g
【適用人群】與甲流病毒感染者有關接觸
【用量頻率】每日1劑,水煎二次后合并藥液,分早晚二次服用
【注意事項】3歲以下兒童減半,連服5日;或服用中成藥:銀黃顆粒、清開靈顆粒、藍芩口服液
陜西公布的成人和兒童預防甲流重要配方
陜西省衛生廳中醫管理局近日下發通知,建議各級衛生流調人員、定點醫院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或密切接觸者預防性服用中藥,對有疫情的學校、社區,在開展中醫藥預防知識宣傳教育的同時,也要提供預防中藥供群眾選擇。
據了解,專家研究確定的處方分成人、小學生兩種。顆粒制劑分為成人、小兒(6-12歲)兩種,省中醫醫院以成本價銷售。
專家強調,沒有癥狀、日常接觸環境較好的市民沒必要服用預防甲流的中藥。
成人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生甘草6克、金銀花15克、玄參10克、陳皮6克、大棗5枚
【適用人群】成人,與甲流無密切接觸
【用量頻率】每日1服,清水煎,每劑水煎300-400毫升,150-200毫升/次。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項】該類藥并不是服用越多越好,不宜長期服用,每一階段(通常一個月)連續3-5天即可;用于治療時,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有條件可飲用湯劑,湯劑效果更好、費用更低廉,醫生可根據患者身體是否屬脾胃虛寒等情況酌減藥量。
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金銀花3克、焦楂10克、生甘草3克、薄荷3克
【適用人群】兒童、小學生
【用量頻率】每日1服,清水煎,每劑水煎300-400毫升,150-200毫升/次,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項】建議預防性服用3-7天
江西公布的成人和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以及藥膳配方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預防方案》,對此,很多讀者很關心,記者昨日就此采訪了江西省中醫院的黃仲峰主任。黃主任說,《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預防方案》對時行流感的療效是肯定的,或者做一些簡單、美味的小藥膳,對預防流感也有幫助。
成人預防甲流中藥配方一
【藥物組成】太子參10g、蘇葉6g、黃芩10g、牛蒡子10g
【適用人群】素體虛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頻率】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為宜
【注意事項】建議預防性服用3-7天
成人預防甲流中藥配方二
【藥物組成】大青葉5g、紫草5g、生甘草5g
【適用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
【用量頻率】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為宜。
【注意事項】建議預防性服用3-7天
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藿香6g、蘇葉6g、銀花10g、生山楂10g
【適用人群】容易“上火”,口氣酸腐,大便臭穢或干燥
【用量頻率】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為宜。
【注意事項】建議預防性服用3-7天
飲食預防甲流
藥膳一:二白湯:蔥白15g、白蘿卜30g、香菜3g。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藥膳二:姜棗薄荷飲:薄荷3g、生姜3g、大棗3個。生姜切絲,大棗切開去核,與薄荷共裝入茶杯內,沖入沸水200至300ml,加蓋浸泡5至10分鐘趁熱飲用。
藥膳三: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后去甘草包,服用。
藥膳四:鮮馬齒莧30至60g,開水焯后,蒜汁加醋涼拌或蘸醬吃。
藥膳五:薄荷梨粥: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湖南預防甲流中藥方
當前全國上下均在積極抵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侵襲,甲流疫苗的出現無疑是最大的阻擊利器。然而疫苗數量有限,普通人群暫時還無法享用,那么老百姓該如何積極預防?中藥預防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近日,湖南省中醫院(中醫附二)由多名具有豐富臨床和科研經驗的專家組成的研制小組,根據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防治甲流方案中的中藥預防和治療處方,結合湖南省中醫院專家臨床實踐經驗和實驗室及湖南地區的氣候特點反復研究,推出了預防甲流系列方藥,包括內服中藥湯劑、外用香囊和空氣消毒藥粉。
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湖南省中醫院推出了三種不同內服中藥湯劑。分別是預防兒童甲型H1N1流感的1號方,預防成人甲型H1N1流感的2號方和預防老人甲型H1N1流感的3號方。市民在流行期間可每天早晚各服一包,連續服用3-5天。
為了解決小孩服藥困難的問題,湖南省中醫院的醫生還手工制作了一批預防甲流的精美香囊,香囊內裝有蒼術、艾葉、藿香等近十種中草藥磨成的粉末,它們都有較濃烈的氣味,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藥效可以持續10―20天。小孩可以方便地佩帶,也可掛在車里和家中,可以有效預防包括甲型H1N1流感在內的各類流感病毒(孕婦禁用)。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因此預防甲流除了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外,做好空氣消毒非常重要。該院推出的空氣消毒藥粉能有效殺滅空氣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河南公布的三個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9月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甲流疫情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了預防甲流的中藥處方,供老百姓參考使用。新聞發布會公布三個中藥處方:
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金銀花15g,桑葉10g,蘆根10g,生苡仁15g,杏仁5g,甘草3g
【適用人群】未密切接觸甲流感染者
【用量頻率】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1次;兒童減量
【注意事項】預防處方以3天左右為一個周期,不宜長期服用,所需飲片請從正規醫療機構或藥房購取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宣肺祛濕
治療處方一
【藥物組成】牛蒡子15g,桔梗10g,二花20g,連翹15g,黃芩15g,橘紅12g,僵蠶15g,甘草6g
【適用人群】咳嗽、咯痰,咽紅腫痛,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數
【用量頻率】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一次,兒童減量
【注意事項】胸悶、喘息者,加麻黃、杏仁;高熱痰稠者,加生石膏、魚腥草;高熱持續不退者,加羚羊角;痰量較多者,加川貝、葶藶子
【主要功效】熱毒內蘊,痰熱壅肺
治療處方二
【藥物組成】白叩仁10g,杏仁10g,薏苡仁30g,滑石30g,川樸15g,藿香15g,黃芩15g,竹葉10g,半夏15g
【適用人群】發熱、胸悶,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舌質偏紅,苔白膩或薄黃,脈滑數
【用量頻率】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各一次,兒童減量
【注意事項】不宜長期服用
【主要功效】化濕清熱
山西省研發的預防甲流藥物
山西省衛生廳11月6日傳來消息:山西中醫學院第二中醫院研發的預防流感Ⅰ號、Ⅶ號等2種中藥制劑獲得省藥監局批準文號。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主張預防甲流時辨證使用補益正氣、清熱解毒、清咽利喉的中藥,在科學篩選的基礎上、按照中醫傳統理論進行配伍。據悉,這兩種制劑是根據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甲流中醫藥預防方案研制的,充分考慮了甲流疫情特點,參考了以往中醫藥防治流感的有效經驗,經過了嚴格的藥理實驗,確保了有效性和安全性。
預防流感Ⅰ號由太子參、蘇葉、黃芩等組成,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的人群。預防流感Ⅶ號由魚腥草、金銀花、菊花等組成,適用于普通人群。
海南的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為嚴防甲型H1N1流感擴散,加強民眾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自我保護能力。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今天下發通知,公布預防流行性感冒中藥湯劑處方。市民可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服用該中藥湯處方。
據了解,該處方為省、市中醫院專家擬定,對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功效。市民可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服用該中藥湯處方。該處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濕固表的功效,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據介紹,預防流行性感冒中藥湯劑處方分幼兒和成人兩種
兒童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貫眾5克、金銀花10克、蘇葉5克、黃岑5克、白茅根10克、甘草5克、藿香5克
【適用人群】兒童
【用量頻率】用水煎服,每次50 ml,一天兩次
【注意事項】素體虛寒者應慎服
成人以及中學生預防甲流中藥配方
【藥物組成】貫眾10克、金銀花15克、蘇葉10克、黃岑10克、白茅根15克、甘草5克、藿香10克
【適用人群】成人 ,中學生
【用量頻率】用水煎服,一次150ml,一天兩次。
【注意事項】素體虛(xu)寒者(zhe)應慎服
本文地(di)址://n85e38t.cn/pianfang/55093.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于保(bao)護作者版權(quan),注(zhu)(zhu)重分(fen)享,被刊(kan)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neng)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yi)的(de),請聯系管(guan)理員,我們(men)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fen)文字(zi)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ruo)有來源標注(zhu)(zhu)錯誤(wu)或(huo)侵犯了您的(de)合(he)法權(quan)益(yi),請立即通知(zhi)我們(men)(管(guan)理員郵箱:),情況屬(shu)實,我們(men)會第一時間(jian)予(yu)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biao)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篇: 羚(ling)羊角煎
下一(yi)篇(pian): 羚羊角(jiao)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