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六合定中丸

中醫世家 2023-05-20 03:24:16

六合定中丸

《中國藥典》:六合定中丸

處方 : 廣藿香(xiang)16g 紫蘇(su)葉16g 香(xiang)薷16g 木香(xiang)36g 檀香(xiang)36g 厚樸(姜制)48g 枳殼(炒(chao)(chao))48g 陳皮(pi)48g 桔梗(geng)48g 甘草48g 茯苓48g 木瓜48g 白扁(bian)豆(dou)(炒(chao)(chao))16g 山楂(炒(chao)(chao))48g 六神曲(炒(chao)(chao))192g 麥芽(炒(chao)(chao))192g 稻芽(炒(chao)(chao))192g

性狀 : 為黃褐色(se)的水丸;氣微(wei)香,味(wei)微(wei)酸、苦。

炮制 : 以上(shang)十七(qi)味,粉(fen)碎成細粉(fen),過篩,混勻。用(yong)水(shui)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 祛暑除濕,和中消食。用于(yu)夏傷暑濕,宿食停滯,寒熱頭(tou)痛(tong),胸悶惡心,吐瀉腹(fu)痛(tong)。

用法用量 : 口服(fu),一(yi)次(ci)(ci)3~6g,一(yi)日2~3次(ci)(ci)。

貯藏 : 密閉,防潮。

摘錄 : 《中國藥典》

《醫方易簡》卷四:六合定中丸

處方 : 蘇葉 藿香(xiang)葉 香(xiang)茹(ru)各120克(ke)(ke) 木香(xiang)(另研)30克(ke)(ke) 赤茯苓60克(ke)(ke) 生甘草30克(ke)(ke) 木瓜60克(ke)(ke) 檀(tan)香(xiang)(另研)30克(ke)(ke) 羌活60克(ke)(ke) 枳殼75克(ke)(ke) 厚(hou)樸(姜(jiang)汁制)45克(ke)(ke) 柴胡(hu)30克(ke)(ke)

制法 : 共為細末(mo),煉(lian)蜜杵勻為丸。

功能主治 : 祛暑(shu)化濕(shi),健脾(pi)和中(zhong)。治中(zhong)暑(shu)(冰水或冷水調(diao)服(fu)),霍亂轉筋(陰陽水調(diao)服(fu)),泄瀉,痢(li)疾(溫水調(diao)服(fu)),傷飲食(萊(lai)菔子煎湯下),心胃痛(吳萸煎湯下)。

用法用量 : 每服4.5克。

摘錄 : 《醫方易簡》卷四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六合定中丸

處方 : 蘇葉8兩(liang)(liang)(liang)(liang),藿(huo)香8兩(liang)(liang)(liang)(liang),枳殼(炒)24兩(liang)(liang)(liang)(liang),厚樸(炙(zhi))24兩(liang)(liang)(liang)(liang),砂仁8兩(liang)(liang)(liang)(liang),甘草(cao)24兩(liang)(liang)(liang)(liang),木(mu)瓜24兩(liang)(liang)(liang)(liang),赤(chi)苓24兩(liang)(liang)(liang)(liang),扁豆8兩(liang)(liang)(liang)(liang),香薷(ru)8兩(liang)(liang)(liang)(liang),木(mu)香18兩(liang)(liang)(liang)(liang),檀香18兩(liang)(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細末,過(guo)羅,煉蜜為丸,重3錢,朱砂為衣(yi)。

功能主治 : 祛(qu)暑(shu)散寒,健(jian)胃(wei)和中。主(zhu)中暑(shu)感寒,四肢痓懶,嘔(ou)吐惡心,腹痛作(zuo)泄。

用法用量 : 每服1-2丸,溫開水或姜(jiang)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 《北京市(shi)中(zhong)藥成(cheng)方選集》

《成方便讀》卷三引《局方》:六合定中丸

處方 : 枳殼(ke)、桔(jie)梗(geng)、茯苓、甘草、楂炭、厚樸、扁(bian)豆、谷芽(ya)、神(shen)曲(炒)、木(mu)瓜。

功能主治 : 暑濕傷中,食滯交阻,而為霍亂(luan)轉(zhuan)筋。

各家論述 : 霍亂一證,皆由脾(pi)胃(wei)受邪,乘胃(wei)則吐,乘脾(pi)則瀉,而傷濕(shi)、傷食(shi)尤多。方(fang)中谷芽、神曲、楂炭(tan)消磨食(shi)積;厚樸、茯苓除濕(shi)宣邪;桔梗開提肺氣(qi),表(biao)散外邪;枳殼破氣(qi)行痰(tan),宣中導滯;扁豆解暑(shu)和(he)脾(pi);甘草和(he)中化毒;木(mu)瓜舒筋(jin)(jin)達絡(luo),使筋(jin)(jin)急者得之即舒,筋(jin)(jin)緩(huan)者遇(yu)之即利。

摘錄 : 《成方(fang)便讀》卷三引(yin)《局方(fang)》

《松峰說疫》卷五:六合定中丸

處方 : 蘇葉(xie)2兩(liang)(炒(chao)),宣木瓜2兩(liang)(微(wei)炒(chao)),真(zhen)藿(huo)香(xiang)(xiang)2兩(liang)(帶梗),子丁香(xiang)(xiang)1兩(liang)(研,毋見火),白檀(tan)1兩(liang),香(xiang)(xiang)薷1兩(liang)(曬,不見火),木香(xiang)(xiang)1兩(liang)(不見火),甘草1兩(liang)(微(wei)炒(chao))。

制法 :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椒大。

功能主治 : 瘟疫,胸膈飽悶,嘔吐泄瀉,或霍亂,絞(jiao)腸痧,不服水(shui)土(tu)等。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qian)。胸膈飽悶,用生姜2片(pian)煎(jian)(jian)水送(song)(song)下(xia);嘔吐,用滾水半(ban)鐘,對姜汁少許(xu)送(song)(song)下(xia);霍(huo)亂,用生姜2片(pian)煎(jian)(jian)水,加炒(chao)鹽(yan)(yan)5分送(song)(song)下(xia);不服水土,煨(wei)姜3片(pian)煎(jian)(jian)水送(song)(song)下(xia);絞腸痧,炒(chao)鹽(yan)(yan)水煎(jian)(jian)送(song)(song)下(xia);泄瀉,生姜煎(jian)(jian)水送(song)(song)下(xia)。

摘錄 : 《松峰說疫》卷五

《濟急丹方》卷上:六合定中丸

處方 : 香薷4兩(liang)(liang)(liang),木(mu)瓜2兩(liang)(liang)(liang),茯苓2兩(liang)(liang)(liang),枳殼(ke)2兩(liang)(liang)(liang),紫蘇4兩(liang)(liang)(liang),甘(gan)草(cao)5錢,厚樸2兩(liang)(liang)(liang),廣木(mu)香1兩(liang)(liang)(liang),廣藿香2兩(liang)(liang)(liang),陽春(chun)砂(sha)仁2兩(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shang)藥水泛為(wei)丸(wan),每藥末凈重1錢(qian)3分(fen)為(wei)1丸(wan),收貯瓷(ci)瓶。

功能主治 : 解暑(shu)毒,祛(qu)風寒(han)。主感(gan)冒風寒(han),四時(shi)痧癥,受(shou)暑(shu),痢疾,瘧(nve)疾,傷食,山(shan)嵐瘴氣等。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小兒半丸,四時(shi)痧癥、霍亂轉(zhuan)筋,陰(yin)陽水(shui)(滾水(shui)、涼水(shui)各半)送(song)下;感冒風寒,紫蘇(su)、蔥頭湯送(song)下,或生(sheng)姜湯送(song)下,頭痛(tong)發熱,蔥頭湯送(song)下,心腹飽脹,砂仁湯送(song)下;瘧疾(ji),姜、棗湯送(song)下;痢疾(ji),紅糖湯送(song)下;傷食,炒(chao)蘿(luo)卜子湯送(song)下;受(shou)暑,涼藿香湯送(song)下;山(shan)嵐瘴(zhang)氣,檳榔湯送(song)下。

摘錄 : 《濟急丹方》卷上

《古方匯精》卷一:六合定中丸

處方 : 藿香(xiang)葉6兩,蘇葉6兩,厚樸(姜(jiang)汁炒)3兩,枳殼(ke)3兩,木香(xiang)(另研細末)2兩,生甘(gan)草2兩,檀香(xiang)(另研細末)2兩,柴胡2兩,羌活4兩,銀(yin)花葉4兩,赤茯苓4兩,木瓜4兩。

制法 : 上藥各為(wei)(wei)細末,煉(lian)蜜為(wei)(wei)丸,朱砂為(wei)(wei)衣,每丸重2錢(qian)。

功能主治 : 中暑霍亂,吐(tu)瀉轉筋,感冒頭疼(teng),痢(li)疾(ji),瘧疾(ji),四(si)時(shi)(shi)瘟疫,時(shi)(shi)氣(qi)發斑,風熱痧疹,心胃寒疼(teng),小(xiao)兒驚風。

用法用量 : 大人(ren)每服1丸,小(xiao)兒半丸。中暑,用(yong)(yong)陳皮8分(fen),青蒿8分(fen),小(xiao)兒各5分(fen)煎(jian)湯(tang)(tang)化(hua)下(xia)(xia)(xia)(xia)(xia);霍亂吐瀉轉筋(jin),百沸湯(tang)(tang)兌新(xin)汲水,和勻化(hua)下(xia)(xia)(xia)(xia)(xia);感(gan)冒頭(tou)疼發(fa)熱,用(yong)(yong)連皮姜(jiang)3片(pian)煎(jian)湯(tang)(tang)化(hua)下(xia)(xia)(xia)(xia)(xia);痢(li)疾(ji)腹瀉,開水化(hua),溫服;一切(qie)瘧疾(ji),不(bu)論遠年(nian)近日,用(yong)(yong)向東桃(tao)枝1寸,帶皮生姜(jiang)3片(pian),煎(jian)湯(tang)(tang)化(hua)下(xia)(xia)(xia)(xia)(xia);胃口(kou)不(bu)開,飲食少進,開水化(hua)下(xia)(xia)(xia)(xia)(xia);四(si)時瘟疫,春、冬用(yong)(yong)姜(jiang)1片(pian),夏、秋用(yong)(yong)黑豆(dou)1錢、甘草5分(fen)煎(jian)湯(tang)(tang)化(hua)下(xia)(xia)(xia)(xia)(xia);時氣發(fa)斑,風熱痧疹,俱用(yong)(yong)薄荷湯(tang)(tang)送(song)下(xia)(xia)(xia)(xia)(xia);小(xiao)兒吐乳(ru)發(fa)熱,山楂2分(fen)、燈心1分(fen)煎(jian)湯(tang)(tang)送(song)下(xia)(xia)(xia)(xia)(xia);男(nan)婦心胃寒(han)疼,吳(wu)茱萸(yu)4分(fen)煎(jian)湯(tang)(tang)送(song)下(xia)(xia)(xia)(xia)(xia);飲食傷者,萊菔子2分(fen)煎(jian)湯(tang)(tang)送(song)下(xia)(xia)(xia)(xia)(xia)。

摘錄 : 《古方匯精》卷一

《中藥成方配本》:六合定中丸

處方 : 香(xiang)(xiang)(xiang)薷4兩(liang)(liang),杜藿香(xiang)(xiang)(xiang)4兩(liang)(liang),蘇葉4兩(liang)(liang),制川樸1兩(liang)(liang)5錢(qian),廣木香(xiang)(xiang)(xiang)1兩(liang)(liang),枳殼1兩(liang)(liang)5錢(qian),甘草1兩(liang)(liang),赤苓2兩(liang)(liang),木瓜2兩(liang)(liang),檀香(xiang)(xiang)(xiang)1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藥生曬,共為細(xi)末,冷開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發(fa)表祛(qu)暑,芳香解穢。主暑月感冒,頭(tou)痛發(fa)熱,胸(xiong)悶嘔惡,腹痛便瀉(xie)。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用開水1大杯送(song)下;或絹(juan)包煎服1兩。

摘錄 : 《中藥成方配本》

發燒吃什么東西可以更(geng)快退燒

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丟失多,如不及時補充,再加上降溫不當,冷熱不注意,人就容易感冒。中醫認為這些感冒均由風邪引起,治療均以祛風為主。分為風熱型、風寒型和暑熱型三種。
  風熱型感冒:發熱重,惡寒輕,咽干疼痛,甚至咽喉、扁桃體紅腫疼痛,鼻塞、流黃鼻涕,口渴,咳嗽吐黏痰,舌邊舌尖色紅,苔薄黃。宜辛溫解表,可用風熱感冒沖劑、銀翹解毒丸、板藍根、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
  風寒型感冒:特點是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時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顯,或僅見咽癢,舌不紅,苔薄白。宜宣肺散寒,辛溫解表。可服風寒感冒沖劑、感冒清熱顆粒、銀翹解毒丸、參蘇丸、午時茶等。居家還可用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9克、生姜9克煎服。
  暑(shu)熱(re)(re)型感冒(mao):多因受暑(shu)濕引起,頭暈、煩渴、嘔吐或(huo)(huo)腹瀉,可伴有發熱(re)(re)、惡寒(han)、頭痛或(huo)(huo)全身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宜清(qing)熱(re)(re)祛(qu)暑(shu)、清(qing)氣(qi)分熱(re)(re)、芳香化濁,可選用藿香正氣(qi)水、六合定(ding)中丸、十滴水,或(huo)(huo)口(kou)服(fu)仁(ren)丹,外(wai)用清(qing)涼油等(deng)

日常用的中成藥

第一節 亞健康

痰濕內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兩虛:歸脾丸,

肝郁氣滯:逍遙丸

肝腎陰虛:滋補肝腎丸、六味地黃丸

氣虛:永盛合阿膠

陰虛:六味地黃丸

陽虛:參茸三鞭丸 強陽保腎丸

第二節 上火

胃 火:大山楂顆粒 寬中順氣丸 清胃黃連丸 快胃舒肝丸

肝 火:瀉青丸 乳房腫塊:乳核內消液

肺 火:清熱地黃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節 肩周炎 散寒活絡丸

第四節 腰背痛 散寒活絡丸

第五節 中風以及后遺癥 :

中經絡:再造丸、散風活絡丸

肝腎陰虛:知柏地黃丸、

中臟腑陽閉:安宮牛黃丸、至寶丹、

中臟腑陰閉:蘇合香丸、

中風后遺癥:化瘀丸

第六節 眩暈

肝陽上亢:瀉肝安神丸

腎經虧損:參茸三鞭丸、六味地黃丸

氣血兩虧:永盛合阿膠、十全大補丸、內補養榮丸、參桂鹿茸丸、 痰濕中阻:二陳丸

第七節 便秘

燥熱內結:搜風順氣丸、通幽潤燥丸 氣機郁滯:寬中順氣丸、寬胸舒氣化滯丸

虛秘:阿膠、蜂蜜 氣虛不運:麻仁潤腸丸 陰寒凝滯:半流丸

第八節 泄瀉

寒濕濕熱:四正丸 傷食癥:大山楂顆粒、檳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氣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寶丸、調味舒肝丸

脾胃虛寒:補益資生丸、蔘桂理中丸 腎陽虛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節 食道疾病

痰氣交阻:二陳丸 瘀血內結:九氣拈痛丸 津虧熱結:搜風順氣丸

氣虛陽虧:蔘桂理中丸、金匱腎氣丸

第十節 腹痛

虛寒證:蔘桂理中丸 補益資生丸 氣滯癥:舒郁九寶丸

血瘀證:九氣拈痛丸

食積癥:大山楂顆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節 胃痛

氣滯胃痛:快胃舒肝丸 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氣拈痛丸 食滯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顆粒 虛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補益資生丸 陰虛胃痛:補益蒺藜丸 胃脘灼熱疼痛:搜風順氣丸

第十二節 嘔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氣水

飲食停滯: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飲內阻:二陳丸

肝氣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陰不足:補益蒺藜丸、脾胃虛寒:補益資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節 月經不調

肝氣郁滯:坤順丸 血虛證:寧坤養血丸 氣不攝血:參桂鹿茸丸、內補養榮丸

血熱內擾:清熱涼血口服液

第十四節 心肌炎

營心丹

第十五節 痛經

氣滯血瘀:調經益靈膠囊 陽虛內寒:蔘桂理中丸

氣血虛弱:參桂鹿茸丸、內補養榮丸

肝腎虛損:坤順丸、六味地黃丸

第十六節 咳嗽

風寒襲肺:參蘇丸、參蘇宣肺丸 風熱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熱傷肺:秋梨潤肺膏、清熱地黃丸

痰濕蘊肺:二陳丸 痰熱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氣虛損:清肺止嗽丸 肺陰虧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節 乳腺增生

乳核內消液

第十八節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節 用眼過度

杞菊地黃丸

第二十節 腎結石

石淋通顆粒

第二十一節 心絞痛

心可寧膠囊 冠心安口服液 通脈口服液

第二十二節 失眠

肝郁化火:瀉肝安神丸

痰熱內擾:牛黃清心丸

心脾兩虛:養血安神丸

陰虛火旺:養心安神丸

心腎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節 心悸

心血不足證:安神補心丸

陰虛火旺證:養血安神丸

心陽不足:營心丹

心血瘀阻證:心可寧膠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節 高血壓

瘀血阻絡: 痰瘀互結,風痰上擾, 愈風寧心片

腎陰虧虛:陰虛陽亢、肝陽亢盛、 久強腦立清、牛黃降壓丸、杞菊地黃丸

腎陽虧虛:參茸三鞭丸、強陽保腎丸、金匱腎氣丸

氣血兩虛:永盛合阿膠、十全大補丸

第二十五節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

活血化瘀消腫:跌打丸

第二十六節 痔瘡

地榆槐角丸 如意黃金散

第二十七節 兒童感冒

風寒:兒感清口服液 風熱:小兒清解顆粒

第二十八節 成人感冒

風熱:清熱感冒沖劑 靈翹解毒顆粒 安嗽化痰丸 風寒:參蘇宣肺丸 參蘇丸

第二十九節 哮喘病

寒癥哮喘:氣管炎丸 熱證哮喘:定喘止嗽丸 長久哮喘:老年咳喘膠囊

第三十節 小兒發熱

風寒:兒感清口服液 風熱:小兒清解顆粒 里熱證:小兒清熱寧顆粒

第三十一節 肺癆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節 中暑

中暑的緊急救治:至寶丹、紫雪丹、安宮牛黃、暑厥用蘇合香丸

暑濕遏表:藿香正氣水、四正丸、仁丹

暑熱蒙心:牛黃清心丸、至寶丹、紫雪丹

氣陰兩竭:生脈飲

第三十三節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顆粒

第三十四節 銀屑病

克銀丸

第三十五節 紅眼病

黃連上清片 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節 糖尿病

止渴降糖膠囊

第三十六節 不孕癥

調經促孕丸 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節 閉經

調經益靈顆粒 復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節 白帶病

脾腎兩虛:千金止帶丸

濕熱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瀉青丸、龍膽瀉肝丸

第三十九節 毛囊炎

解毒涼血合劑 如意金黃散

第四十節 中醫美容之道

養血:阿膠 通便:通幽潤燥丸

第四十一節 中藥祛痘

解毒涼血合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節 慢性咽炎

利咽靈片

第四十三節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調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

肝膽濕熱:龍膽瀉肝丸

脾虛濕盛:參芩白術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無明顯癥狀,但是CT檢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節 風濕

風濕關節酒

第四十五節 小兒疳積

肥兒丸 爛積丸

第四十六節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梔逍遙丸、理氣化瘀口服液 氣虛:參芩白術丸、清血內消丸

肺為蘊熱:解毒涼血合劑、梔子金花丸

血虛肝旺:龍膽瀉肝丸、血府逐瘀湯

第四十七節 中醫祛斑

氣滯血瘀型:理氣化瘀口服液

肝郁內熱型:理氣化瘀口服液加龍膽瀉肝丸

脾虛濕熱型:理氣化瘀口服液、參芩白術丸

肝腎不足: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丸。

外用:養榮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節 痢疾

加味香連丸、瀉痢固腸丸

第四十九節 癲癇

醫癇丸

第五十節 前列腺炎

腎虛精虧:知柏地黃丸

氣滯血瘀:前列舒樂膠囊

虛中夾實:癃閉舒

嗜食煙酒辛辣:龍膽瀉肝丸

第五十一節 骨質疏松癥

肝腎陰虛:六味地黃丸、百合更年安顆粒

脾氣虛:參芩白術丸補中益氣丸

腎陽虛:參茸三鞭丸 強陽保腎丸

第五十二節 虛寒證

氣虛血虧:人參養榮丸、補中益氣丸、永盛合阿膠、參桂鹿茸丸

營衛不和:虛汗停顆粒

虛火內熾:二至丸、知柏地黃丸

邪熱郁蒸:龍膽瀉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節 潰瘍性結腸炎

濕熱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虛弱:補益資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腎陽虛:四神丸、十全大補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熱錯雜:瀉痢固腸丸

血瘀腸絡:九氣拈痛丸

第五十四節 尿路感染

膀胱濕熱:分清五淋丸

肝膽濕熱:龍膽瀉肝丸

第五十五節 高血脂

脾虛濕盛:參芩白術丸

氣血不足:參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膠

痰濕中阻:二陳丸 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節 扁桃體發炎

風熱外侵:喉癥丸

胃火熾盛:清胃黃連丸、喉癥丸

肺腎陰虛:喉癥丸知柏地黃丸

脾氣虛弱:參芩白術丸、喉癥丸

第五十七節 男性不育

腎精虧虛:六味地黃丸、五子衍宗丸

肝氣郁結:舒肝丸、逍遙丸

命門火衰:強陽保腎丸、參茸三鞭丸

腎陰虧虛:六味地黃丸、加味地黃丸

氣滯血瘀:烏金丸 痰濕內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節 濕疹

熱重于濕:龍膽瀉肝丸

濕重于熱:參苓白術丸

血燥:皮膚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節 心臟病

心血不足:安神補心丸

心氣不足:營心丹

滋陰補氣:強心丹

第六十節 黑眼圈

女性腎經虛寒:永盛合阿膠、加味青娥丸

男性腎經虛寒:強陽保腎丸

第六十一節 老年癡呆

肝陽上亢:杞菊地黃丸

腎精虧虛:參茸三鞭丸

痰濕蒙閉:蘇合香丸

第六十二節 過敏

健脾補氣:歸脾丸、參苓白術丸

補腎固腎:參茸三鞭丸

調和營衛:防風通圣丸

脾腎同補:補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節 白內障

肝腎陰虛: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

脾腎陽虛:四神丸

氣血兩虛:永盛合阿膠、參桂鹿茸丸

脾虛濕熱:參苓白術丸、木香順氣丸

第六十四節 老年耳聾

肝腎陰虛:杞菊地黃丸

心脾兩虛:參苓白術丸、歸脾丸、補中益氣丸

氣血虧虛:永盛合阿膠、十全大補丸

痰濁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陳丸

肝膽濕熱:龍膽瀉肝丸

六十五節 女性排卵障礙

閉經癥:調經促孕丸

肝腎陰虛: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

腎陽虛者:內補養榮丸、安坤贊育丸

陽虛體胖者:金匱腎氣丸

第六十六節 腫瘤

抑制癌細胞擴散,癌癥輔助治療:西黃丸

口瘡類: :

心脾兩虛 ---導赤丹/牛黃清胃丸/錫類散/冰硼散

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三才封髓丹

小兒脾胃積熱---小兒消熱散

心火上炎---導赤丸

五遲(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為小兒生長發育遲緩的疾病):

肝腎不足---六味地黃丸/龍牡壯骨沖劑

心血不足---人參歸脾丸/人參養榮丸

五軟(指小兒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發生于五、六歲以內的小兒,為小兒時期生長發育障礙的疾病):

脾腎兩虧---六味地黃丸合補中益氣丸

氣虛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補丸

內傷發熱:

陰虛發熱---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

氣虛發熱---補中益氣丸/黃芪膏/***參膏

血虛發熱---當歸補血丸/人參歸脾丸

肝郁發熱---加味逍遙丸

瘀血發熱---大黃蟄蟲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

風火牙痛---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火涼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虛火牙痛---滋陰甘露丸/知柏地黃丸

中風:

肝腎陰虛,風陽上擾---鎮肝熄風膠囊/腦血栓片

氣虛血瘀,經脈阻滯---補陽還五沖劑/偏癱復元丸/消栓再造丸/樂脈顆粒劑/中風回春丸/腦得生丸

心悸:

心血不足---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人參養榮丸

陰虛火旺---天王補心丹/枕中丹

水腫:

水濕浸漬---五皮丸; 脾陽不振---五苓散/參苓白術丸/胃苓丸;

腎陽衰微---濟生腎氣丸/金匱腎氣丸

水痘:

濕毒外襲---銀翹解毒丸/雙黃連口服液 毒熱熾盛:綠雪/普濟回春丹

目赤腫痛:

外感風熱---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

肝經風熱---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開光復明丸

目澀:肺陰不足---養陰清肺膏

肝腎虧虛---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黃丸/石斛明目丸/琥珀還睛丸

目癢:

風邪外襲---桑菊感冒片

肝腎陰虛---桑麻丸/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

失眠:

肝瘀化火---龍膽瀉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兩虛---人參歸脾丸/柏子養心丸

陰虛---天王補心丹/神經衰弱丸/安神補心膠囊/朱砂安神丸

心膽氣虛---安神定志丸/人參琥珀丸

耳鳴耳聾:

肝火上擾---龍膽瀉肝丸/通竅耳聾丸

腎精虧虛---耳聾左慈丸/六味地黃丸

脾胃虛弱---益氣聰明丸/補中益氣丸

氣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厭食:

脾失健運---曲麥枳術丸

脾胃氣虛---參苓白術丸

汗證:

營衛不和---桂枝合劑

肺氣不固---玉屏風顆粒

陰虛火旺---當歸六黃散

頭痛:

風寒外襲---川芎茶調散/都梁丸

風熱上擾---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陽上亢---降壓片/腦立清

痰濁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滯---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咳嗽:

風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龍合劑

風熱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

燥熱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貝枇杷膏

痰濕犯肺---二陳丸/橘紅丸

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氣化痰丸

肺虛咳嗽---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養陰清肺膠囊

肺火咳嗽---二母寧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氣化痰丸

小兒)風寒咳嗽---解肌寧嗽丸/兒童清肺丸

風熱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

痰熱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暈:

肝陽上亢--腦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黃丸

腎精不足--左歸丸/六味地黃丸

氣血虧虛--八珍丸/十全大補丸

痰濁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燒傷:

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紅膏

粉刺:

肺胃實熱--連翹敗毒丸/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顛倒散

濕熱蘊結--歸參丸/二妙丸/茵陳五苓丸

脾虛濕蘊--參苓白術丸

痔瘡:

濕熱夾風,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紅腸辟(?)丸/消痔散/臟連丸/鱉甲消痔膠囊/榮昌肛泰

中氣不足,氣不攝血--補中益氣丸/人參歸脾丸

感冒:

風寒感冒--感冒軟膠囊/感冒清熱沖劑/防風通圣丸/桂枝合劑/通宣理肺丸(片)

風熱感冒--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柴黃片/抗膠囊

氣虛感冒--參蘇理肺丸/玉屏風顆粒

暑濕感冒--藿香正氣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兒):風寒感冒--小兒羌活丸/九保丹

風熱感冒--小兒感冒清熱沖劑/妙靈丹

暑邪感冒--香蘇正胃丸

感冒夾濕--至寶錠/小兒百壽丹

感冒夾驚--牛黃鎮驚丸/琥珀抱龍丸

食積:

乳積停滯--小兒化食丹/小兒化滯丹

食積停滯--保和丸/大山楂丸

脾虛夾積--小兒健脾丸/小兒香橘丹

鼻衄:

肺經熱盛--清肺抑火丸/荷葉丸

胃熱熾盛--清胃黃連丸/小兒消熱散

肝火上逆--當歸龍薈丸

肝腎陰虛--知柏地黃丸

脾不統血--人參歸脾丸

痛經:

氣滯血瘀--調經姐妹丸/調經活血片

寒濕凝滯--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宮丸

氣血虛弱--寧坤養血丸/婦寶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腎不足--當歸調經丸

月經先后不定期:

肝七郁滯---逍遙丸/七制香附丸

腎氣虛弱---金匱腎氣丸/右歸丸

月經先期:氣虛不攝---補中益氣丸/人參歸脾丸/益氣養元丸

腎氣不固---右歸丸/金匱腎氣丸

肝經郁熱---加味逍遙丸

陰虛內熱---大補陰丸/ /知柏地黃丸/固經丸

月經后期:

寒凝沖任---少腹逐瘀丸

陽虛內寒---艾附暖宮丸/女金丹

血虛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補丸/人參養榮丸

氣滯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

月經過少:

血虛---內補養榮丸/人參養榮丸/八珍丸

腎虛精虧---左歸丸/六味地黃丸

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

月經過多:

氣虛---定坤丸/補中益氣丸/烏雞白風丸

血熱---加味逍遙丸/荷葉丸

不孕癥:

陽虛宮冷---暖宮孕子丸/艾附暖宮丸/女金丹/鹿茸粉/調經促孕丸

氣血不足---八寶坤順丸/烏雞白風丸/安坤贊育丸/定坤丹/

肝氣郁滯---婦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溫經丸

痰濕壅滯---二陳丸(wan)/越鞠(ju)丸(wan)

執業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jie)析——中藥綜合技(ji)能(十(shi)一)

☆ ☆☆☆☆考點121:中成藥的貯存和養護

  1.丸劑

  (1)蜜丸:蜜丸是最不易保存的一種劑型。蜜丸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發霉生蟲。一般應貯存于干燥處,應防潮、防霉變、蟲蛀,密閉,注意包裝完好。

  (2)水丸: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造成霉變、蟲蛀、松碎等。宜置于干燥密封處。

  (3)糊丸:若吸潮變軟后則易發霉、蟲蛀,宜干燥密封保存。濃縮丸、微丸亦可同水丸、糊丸一樣保管養護。

  2.散劑:吸濕性與風化性較顯著,故須充分干燥,包裝防潮性能要好。

  3.片劑:極易吸潮、松片、裂片以致粘結、霉變等,發現上述現象不能使用。

  4.膏劑

  (1)煎膏劑(膏滋):若保管不當,可出現結皮、霉變、發酵、變酸、糖晶析出等現象,而不宜藥用。煎膏劑應密封,置于室內陰涼干燥處保存。

  (2)膏藥:若貯存日久,有效成分易散失;貯存環境過熱,膏藥容易滲過紙或布外;貯存環境過冷或吸濕,黏性亦降低,貼時容易脫落。故宜貯于密閉容器內,置于陰涼處貯存。

  (3)軟膏(油膏):受熱后即易熔化,質地變稀薄,會出現外溢現象。應在遮光容器中密閉貯存,置于陰涼、干燥處。

  5.合劑:成分復雜,久貯容易變質。置于陰涼處保存。在貯存期間允許有少量輕搖易散的沉淀。

  6.顆粒劑:極易受潮結塊、發霉。顆粒劑應密封貯存于室內陰涼、干燥處。

  7.膠囊劑:容易吸收水分,輕者可膨脹,膠囊表面渾濁,嚴重時可長霉、黏連,甚至軟化、破裂。膠囊遇熱易軟化、黏連,故貯存溫度不宜超過30℃;過于干燥又易脆裂。故應密封貯存于室內陰涼干燥處。

  8.糖漿劑:其水溶液易被真菌、酵母菌等所污染,使糖漿被分解而酸敗、渾濁。除另有規定外,糖漿劑含蔗糖量為60%(g/ml),近于飽和溶液。盛裝容器為棕色瓶,灌裝后密封,貯于室內陰涼處。

  9.注射劑(針劑):易受到光、熱影響,因此應密封于中性硬質玻璃安瓿中,遮光,防凍結,防高熱等。注射劑除應遮光貯藏外,還應按規定的條件貯藏。

  10.膠劑:在溫度過高或受潮時,會發軟發黏,甚者會黏連成團,有時發霉變質。膠劑宜密閉貯藏,置于室內陰涼干燥處防止受潮。

  11.酒劑:應密封,置陰涼處貯存。在貯藏期間允許有少量輕搖易散的沉淀。

  12.露劑:水溶液內的揮發性物質易于散發,使香味走失,降低療效,同時也容易生霉和發生大量的絮狀沉淀而變質。露劑應密封,置陰涼處保存。

  13.栓劑:栓劑的基質是可可豆油或甘油明膠一類低熔點的物質,遇熱容易軟化變形。當空氣中濕度過低時,它又會析出水分而干化。故在貯藏中,應以 蠟紙、錫紙包裹,放于紙盒內或裝于塑料或玻璃瓶中,注意不要擠壓,以免互相接觸發生黏連或變形。宜置于室內陰涼干燥處,除另有規定外,應在30℃以下密閉 保存,防止因受熱、受潮而變形、發霉、變質。

  ☆ ☆☆考點122:中藥(中成藥)非處方藥遴選原則

  1.應用安全

  (1)根據古今資料和臨床長期使用證明其安全性大。

  (2)處方中無十八反、十九畏、不含毒性藥物,重金屬限量不超過國內或國際公認標準。

  (3)按“使用說明書”規定的用法與劑量用藥時,無明顯不良反應,或雖有反應也多為一過性,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4)用藥前后不需要特殊檢查、診斷。

  (5)不易引起依賴性,無“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無潛在毒性,不易蓄積中毒。

  (6)處方中不含有大毒、麻醉、作用峻烈及可致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味。

  2.療效確切

  (1)處方合理,功能主治明確,使用者易根據自己癥狀選擇。

  (2)治療期間不需要經常調整劑量,不需醫師辨證和檢查。

  (3)經常使用不會引起療效降低或引起耐藥性。

  3.質量穩定

  (1)有完善的質量標準,質量可控。

  (2)制劑穩定,在有效期限內,于一般貯藏條件下,較長時間不會出現變質或影響療效。

  (3)包裝嚴密,有效期限及生產批號明確。

  4.使用方便

  (1)外包裝明確標出貯藏條件、有效期限、生產批號和生產廠家。

  (2)包裝內有詳細且通俗易懂的“藥品說明書”,內容包括藥品名稱、藥物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證、注意事項、不良反應,以及采取的預防處理措施、貯藏、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等。

  (3)對成人、兒童等不同使用者,說明每日總劑量和每次分劑量,易于掌握。并寫明注意事項。

  (4)明確標示藥物禁忌、飲食忌宜、妊娠禁忌等。

  ☆ ☆☆☆考點123:中藥(中成藥)非處方藥遴選分類

  1999年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處方藥目錄,其中西藥為165種,并按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劃分為23類;中成藥160 個品種(每個品種含有不同劑型),并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劃分為7科,即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骨傷科和皮膚 科。 2001年5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第一批國家非處方藥中確定其中西藥88個,中成藥106個,共194個藥品為乙類非處方藥。

  2002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國家非處方藥目錄(一)。第三批目錄其中化學制劑47個(甲類31個,乙類16個), 中成藥361個(甲類280個,乙類81個)。第四批目錄(一)其中化學制劑107個(甲類59個,乙類48個),中成藥196個(甲類142個,乙類 54個)。2003年1月公布了第四批國家非處方藥目錄(二),其中化學藥制劑51個(甲類24個,乙類27個),中成藥249個(甲類192個,乙類 57個)。

  ☆ ☆☆☆☆考點124:常用非處方中成藥-感冒用藥

  1.荊防顆粒(沖劑)、合劑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于風寒感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發熱明顯,汗出,口渴,咽喉腫痛,咳吐黃痰。

  2.撲感片

  功能主治:辛溫解表,疏散風寒。用于風寒型感冒、流感所引起的頭痛身酸,惡寒發熱,噴嚏,流涕,咳痰稀白。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本品含對乙酰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從事高空作業、駕駛、機械操作等工作者禁用。

  3.傷風感冒顆粒(沖劑)

  功能主治:散風寒,發微汗。用于傷風流涕,咳嗽頭痛。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

  4.風熱感冒顆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利咽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有汗,鼻塞,頭痛,咽痛,咳嗽,多痰。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5.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風熱感冒初起,頭痛,咳嗽,口干,咽痛。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6.柴胡口服液

  功能主治:解表退熱,用于風熱感冒發熱。

  7.雙黃連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8.建曲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熱頭痛,食滯阻中,嘔吐脹滿。

  9.香石雙解袋泡劑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解毒除濕,通腑瀉熱。因夏令感冒表寒里熱所致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口干咽痛、惡心嘔吐、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服藥后出現輕度腹脹、腹瀉、惡心、腹痛,應停藥并去醫院就診。

  10.午時茶顆粒、袋裝茶

  功能主治:解表和胃。用于感受風寒,惡寒發熱,內有食積,或伴有嘔吐、泄瀉。

  注意事項:哺乳期婦女慎用。

  11.參蘇丸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于體弱感冒,氣短乏力,怕冷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惡心。

  12.荊防敗毒丸

  功能主治:清熱散風,發表解肌。用于流行性感冒,惡寒發熱,頭痛咳嗽。

  13.感冒靈顆粒(沖劑)、膠囊

  功能主治:解熱鎮痛。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咽痛。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潰瘍、膀胱頸梗阻、幽門十二指腸梗阻、甲狀腺機能亢進、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本品含咖啡因、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在中西藥聯用時請注意;服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械及高空作業等。

  14.感特靈膠囊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清肺止咳。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咳嗽,流清涕,頭痛目眩。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潰瘍、膀胱頸梗阻、幽門十二指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青光眼以及前列腺 肥大等患者慎用;本品含咖啡因、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及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在中西藥聯用時請注意;服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械及高空作業 等。

  15.貫防感冒片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止痛。用于感冒初起,發熱惡寒,鼻塞流涕。

  16.維C銀翹片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注意事項:膀胱頸梗阻、幽門十二指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含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及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在中西藥聯用時請注意;服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械及高空作業等。

  17.板藍根顆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腫痛。

  ☆ ☆☆☆☆考點125:常用非處方中成藥-咳嗽類藥

  1.半夏止咳糖漿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風寒咳嗽,痰多氣逆。

  注意事項:適用于風寒咳嗽,其表現為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惡寒發熱。高血壓、心臟病嚴重患者慎用;兒童、孕婦、糖尿病患者、體質虛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2.風熱咳嗽膠囊

  功能主治:祛風解熱,止咳化痰。用于風熱咳嗽,鼻塞流涕,發熱頭昏,咽干舌燥。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發生惡心、嘔吐,應停藥。

  3.復方枇杷葉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風熱咳嗽,咽喉干燥,咯痰不爽。

  注意事項:適用于風熱咳嗽;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兒童、老人、孕婦、糖尿病患者、體質虛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4.芒果止咳片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氣喘,多痰。

  注意事項:新生兒、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本品含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在中西藥聯用時請注意:服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械及高空作業等。

  5.二母寧嗽丸、顆粒

  功能主治: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黃,不易咳出,胸悶氣促,咽喉疼痛。

  注意事項:外感風寒,痰涎壅盛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前應向醫師咨詢。

  6.通宣理肺丸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咳痰不暢,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注意事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養陰清肺膏

  功能主治: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8.百合固金丸

  功能主治: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腎陰虛,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9.蘇子降氣丸

  功能主治:降氣化痰。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氣短胸悶,動則加劇。

  注意事項:陰虛燥咳者忌服。

  10.止嗽定喘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肺熱,平喘咳。用于發熱口渴,咳嗽痰黃,喘促,胸悶。

  注意事項:虛喘者忌用;高血壓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11.秋梨潤肺膏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質黏,口燥咽干。

  ☆ ☆☆☆☆考點126:常用非處方中成藥-中暑類藥

  中暑臨床表現為身熱,頭暈,大渴引飲,飲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或是身熱,胸悶,頭暈脹,渴不多飲,惡心,吐瀉等證候表現。

  癥狀較嚴重者;素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等慢性疾病者發生中暑;服藥后無緩解:兒童、老年人、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中暑患者不適于自己選擇用藥,宜在醫師指導下選擇用藥或去醫院進行診治……

  1.復方草豆蔻酊

  功能主治:驅風健胃。芳香矯味藥。

  注意事項:適用于暑濕吐瀉偏寒者;孕婦及對酒精過敏者禁用。

  2.六一散

  功能主治:清暑利濕。內服用于暑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治痱子刺癢。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3.砂仁驅風油

  功能主治:祛風,行氣,降逆,消炎,鎮痛。用于食滯不化,腹脹,胃痛,嘔吐,傷風鼻塞,頭暈頭痛,中暑,風濕骨痛,神經痛,蚊蟲咬傷。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4.廣東涼茶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去濕生津。用于四時感冒,發熱喉痛,濕熱積滯,口干尿黃。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孕婦慎用。

  5.藿香正氣水

  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熱,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注意事項:藿香正氣水含酒精,酒精過敏者慎用;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不良反應:有報道服用藿香正氣水可引起心動過速、心源性休克、過敏性藥疹等。

  6.六合定中丸

  功能主治:祛暑除濕,和胃消食。用于暑濕感冒,惡寒發熱,頭痛,胸悶,惡心嘔吐。

  注意事項: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7.清涼油

  功能主治: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用于傷暑引起的頭痛、暈車、蚊蟲叮咬。

  注意事項:本品為外用藥,不可內服。眼睛、外陰等皮膚黏膜及破損處禁用。

  8.十滴水

  功能主治:健胃,驅風。用于傷暑引起的頭暈,惡心,腹痛,胃腸不適。

  注意事項: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軟膠囊一日用量不得超過8粒;孕婦忌服。

  9.清涼含片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用于受暑受熱,口渴惡心,煩悶頭昏,咽喉腫痛。

  注意事項: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10.仁丹

  功能主治:清暑開竅。用于傷暑引起的惡心胸悶、頭昏、暈車暈船。

  注意事項: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 ☆☆☆☆考點127:常用非處方中成藥-傷食類藥

  1.保和顆粒(沖劑)

  功能主治:消食,導滯,和胃。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哺乳期婦女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2.復方雞內金片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脹滿,飲食停滯,嘔吐泄瀉。

  3.山楂調中丸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和胃。用于內積食滯,不思飲食,傷食作泄。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急性腸炎腹瀉;孕婦忌服,糖尿病患者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4.大山楂丸

  功能主治:開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服。

  5.和中理脾丸

  功能主治:理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悶,脘腹脹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不調。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診斷明確的萎縮性胃炎。

  6.香砂枳術丸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行氣消脹。用于脘腹脹悶,食欲不振,大便不暢。

  7.木香順氣丸、顆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脹痛,惡心,噯氣。

  8.神曲茶(六曲茶)

  功能主治:解表祛風,健胃消食。用于風寒感冒,傷食腹痛。

  ☆ ☆☆☆☆考點128:常用非處方中成藥-胃脘痛類藥

  1.寶寶樂

  功能主治: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者;孕婦忌服。哺乳期婦女慎用。

  2.丹桂香顆粒

  功能主治:益氣溫胃,散寒行氣,活血止痛。主治脾胃虛寒、寒凝血瘀證,癥見胃脘痞滿,疼痛,噯氣,腹脹。

  注意事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忌服;妊娠和月經過多,及有自發出血傾向者,有熱證或陰虛火旺證者慎用。

  不良反應:偶見輕度胃脘不適,一般可自行緩解。

  3.復方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疏氣止痛。用于肝胃氣痛,胃脘脹痛,胸脅痛,月經痛。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不適用于脾胃陽虛;孕婦慎用。

  4.胃復寧膠囊

  功能主治:消食化積,止痛,制酸。用于胸腹脹滿,食欲不振。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不適用于心臟病心慌心動過速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5.胃瘍靈顆粒

  功能主治:溫中益氣,緩急止痛。用于脘腹脹痛,喜溫,喜按,食少,乏力;適用于慢性胃炎有上述癥狀者。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不適用于肝腎陰虛;胃部灼熱,口苦反酸者忌用;孕婦慎用。

  6.左金膠囊

  功能主治: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

  不良反應:偶見惡心、嘔吐。

  7.香砂養胃丸

  功能主治:溫中和胃。用于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

  注意事項:胃痛癥見胃部灼熱、隱隱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藥。

  8.溫胃舒膠囊

  功能主治:溫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

  注意事項:胃大出血時忌用;孕婦忌用;糖尿病患者或胃脘灼熱痛證、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9.胃得安片、膠囊

  功能主治: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劇烈胃痛、嘔吐、黑便者;孕婦慎用;急癥胃痛及潰瘍病活動期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10.六味安消散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導滯消積,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脹滿,消化不良,大便秘結,痛經。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久病體虛的胃痛患者;小兒及孕婦忌服;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浮腫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11.胃蘇顆粒

  功能主治: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胃脘脹痛。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服藥期間要保持情緒穩定,切勿惱怒。

  ☆ ☆☆☆考點129:常用非處方中成藥-泄瀉類藥

  1.補脾益腸丸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泄瀉證。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泄瀉時腹部熱脹痛者忌服;胃腸實熱、感冒發熱者慎用。

  2.固本益腸片

  功能主治: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或脾腎陽虛所致慢性泄瀉。

  注意事項:泄瀉時腹部熱脹痛者忌服。

  3.葛根芩連片

  功能主治:解肌,清熱,止瀉。用于泄瀉腹痛,便黃而粘,肛門灼熱。

  注意事項:泄瀉腹部涼痛者忌服;治療因濫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亂病人療效欠佳。

  4.香連片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泄瀉腹痛,便黃而黏。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考點130:常用非處方中成藥-便秘類藥

  1.便秘通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潤腸通便,適用于虛性便秘,尤其是脾虛及脾腎兩虛型便秘患者。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服用后有口干現象。

  2.龍薈丸

  功能主治:瀉火通便。用于肝膽火旺,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糖尿病患者慎用。

  3.麻仁丸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腸燥便秘。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年青體壯者便秘時不宜用本藥。年老體虛者不宜久服。

  4.麻仁潤腸丸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腸燥便秘。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嚴重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排便困難等忌用;月經期慎用;年青體壯者便秘時不宜用本藥。

  5.五仁潤腸丸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老年體弱便秘。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年青體壯者便秘時不宜用本藥;大便干燥如羊屎,難排出者,在醫師指導下,可增加藥量。

  6.蓯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老年便秘,產后便秘。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年青體壯者便秘時不宜用本藥;服用本藥出現大便稀溏時應立即停服。

[網絡(luo)轉載,醫學教育網搜集(ji)整理]

中(zhong)藥(yao)(yao)對癥了什么感覺【防(fang)暑保健對癥選用中(zhong)藥(yao)(yao)】

  酷暑盛夏炎熱而潮濕,肌體大多是圍繞“暑熱”、“暑濕”而患病。兒童、年老體弱者多屬易感人群。為了平安度過酷熱的夏天,除了加強自我保健以外,也可合理地使用一些中藥。  一、夏日常用中成藥
  1、藿香正氣丸(液)由藿香、蘇葉、白芷、厚樸等藥物組成,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風寒、內傷食滯、夏傷暑濕等癥狀的四季胃腸型感冒患者,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胸脘滿悶、惡心、嘔吐和腹瀉等;亦常用于中暑、暈車、暈船者。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此藥具有明顯解熱、鎮痛之功效,對于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都有明顯殺滅作用,是應用廣泛,百姓喜歡之良藥。本藥近年來多由丸劑改為片劑、膠囊、口服液等多種劑型。
  2、風油精
  由薄荷腦、樟腦、桉油、丁香酚等組成,為淡綠色澄清油狀液體,味涼而辣,帶特殊香氣,有清涼、止痛、驅風、止癢之功效,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暈車不適以及蚊蟲叮咬等癥。可外用涂搽患處,亦可口服,1次4~6滴。但孕婦和3歲以下小兒慎用。注意:不可讓藥誤入眼內。
  3、十滴水
  有健胃、驅風之效,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頭暈、惡心、腹痛及胃腸不適。每次口服2~5毫升。孕婦忌服。
  4、午時茶
  解表和中,消暑止渴、開胃進食,適用于感冒風寒、內傷食積、頭身疼痛和吐瀉腹痛等癥狀。每次1袋,每日1~2次。屬風熱感冒或無積滯者不宜使用。
  5、仁丹
  有清暑醒神、避穢化濁之作用,用于中暑后惡心嘔吐、胸中滿悶、頭昏腦漲或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癥,每次10--15粒。
  6、抗病毒顆粒
  由板藍根、忍冬藤、山豆根、魚腥草、貫仲等藥物組成,清熱解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菌及解熱、鎮痛、抗炎之作用,用于四季各種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感冒,成人每次1--2袋,每日3次。
  此外,板藍根顆粒、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牛黃上清片(丸)、三黃片、清涼油、薄荷錠(解郁散風去熱)、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濕、和中消食、健脾止瀉)、六一散(清暑利濕)和金銀花露(解表散風、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都是夏季應用較多的中成藥,可對癥選用。
  二、夏日常用單味中藥
  1 金銀花 甘寒清涼而不傷胃,既能宣散風熱,又能清解熱毒。
  2 菊花
  甘苦微寒,輕清涼散,有疏風散熱、平肝明目之效。
  近代研究,金銀花、野菊花均有廣泛抗菌消炎之作用。
  3 荷葉
  味苦性平,其氣清涼芳香,善清夏季之暑邪以化穢濁,故夏季清熱解暑劑中,常相配伍。夏季用鮮荷葉、粳米煮飯,有清暑、利濕、醒脾之良效。
  4 綠豆
  有解暑止渴、利尿除煩之效,常用于暑熱煩渴等癥。綠豆湯、綠豆粥是夏季消暑養胃之佳品,老少皆宜。綠豆還是解毒良藥,凡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諸毒及醉酒等,大量服用,均可解救。
  5 西洋參
  苦甘涼,能益肺降火、養胃生津,夏季暑熱傷陰,以本品養護最為適用。市售有沖劑與含片等。
  此外,薄荷辛涼,常用于疏解風熱、清利頭目;淡竹葉辛淡甘寒,多用于清心解熱除煩;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黃芪甘溫,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暑熱傷氣常用黃芪補之;還有桑葉、蘆根、石膏、大青葉、蒲公英、決明子、葛根、藿香、佩蘭、炒扁豆、木瓜、枸杞子等,都是夏季常用藥,可根據需要選用。
  三、夏日常用中藥茶
  1、桑葉菊花飲 桑葉、菊花、薄荷各10克,甘草6克,沸水沖服,能散風熱、清頭目、清肺止咳,用于風熱型感冒。
  2、胖大海茶
  菊花10克,銀花10克,麥冬6克,胖大海4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清利咽喉之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咽炎者常服有益。
  3、銀花菊花茶 銀花15克,菊花10克,花茶3克(亦可加適量冰糖),沸水沖服,有清熱消暑、解毒明目之功,風熱型外感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服之,有輔助治療作用。
  4、降壓茶
  羅布麻葉6克,山楂15克,五味子6克,冰糖適量(胖人不加糖),沸水沖服,久服可降血脂和降血壓。
  5、菊楂決明茶
  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草決明15克,水煎代茶飲,有活血化瘀、降壓、降血脂之功,大便秘結者用之最佳。
  6、減肥茶
  新鮮干荷葉張,生山楂、生薏苡仁各15克,陳皮6克,沸水泡服,有減肥、降壓、降血脂之效。
  7、竹茅飲
  淡竹葉10克,白茅根20克,放保溫杯中。沸水沖悶30分鐘,代茶頻飲,有清熱利小便、涼血止血之效,對尿路感染、尿,中有紅細胞者最為適用。
  8、三豆飲 取綠豆、白扁豆(炒)、赤小豆適量,水煎至豆開花,飲水代茶,有清心消暑、健脾除濕、利尿消腫之效,對脾虛胃弱、濕邪較重之人,夏日飲用最佳。
  四、夏日常用補益方藥
  1 清暑益氣湯由淡竹葉、荷梗、石斛、知母、麥冬、西洋參、黃連、甘草、粳米等組成,有清暑益氣、止渴生津、解熱、鎮痛、健胃、利尿之效,是扶正祛邪之良方。該藥多用于熱性疾病的恢復期,以及小兒夏季熱患者;對年老體弱、氣陰兩虛之人,入伏前預防性服用,能提高肌體免疫與抗病能力,有利于夏季減少各種疾病發生。
  2 生脈散 由人參(can)、麥冬、五味子組(zu)成,有益氣(qi)斂(lian)汗(han)、養陰生津(jin)之功(gong)效,夏日常(chang)用于熱傷元氣(qi)、汗(han)出(chu)過(guo)(guo)多的“氣(qi)陰兩傷”患者。近代(dai)研(yan)究表明(ming),生脈散能興奮(fen)中樞神(shen)經系統,減輕疲(pi)勞感,增(zeng)強高級(ji)神(shen)經活動的興奮(fen)與(yu)抑(yi)制過(guo)(guo)程,有強心、升壓(ya)和抗休克作(zuo)用;還能增(zeng)強肌(ji)體對(dui)有害因素的抵抗力(li)。該藥常(chang)用于心力(li)衰竭(jie)、休克與(yu)心肌(ji)梗(geng)死(si)等(deng)危急患者的臨床搶救。尚有針劑、口服液、顆粒等(deng)劑型(xing)。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53011.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于保護作(zuo)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wen)章因(yin)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chu),未能及時(shi)(shi)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li)員,我們(men)會立即(ji)處(chu)理(li),本站部分文(wen)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lai)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cuo)誤或侵犯了(le)您(nin)的合法權益,請立即(ji)通知我們(men)(管理(li)員郵箱(xiang):),情況(kuang)屬實(shi),我們(men)會第一時(shi)(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您(nin)表示歉意(yi),謝(xie)謝(xie)!

上一篇: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