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喘(chuan)促、系虛痰(tan)實(shi)喘(chuan)者(zhe)。
用法用量 : 加生(sheng)姜3片、大棗2枚為引(yin),水煎服。
摘錄 : 《醫門八法》卷二
功能主治 : 厥逆。
用法用量 : 加生姜5片為(wei)引(yin),水煎服。
摘錄 : 《醫門八法》卷二
我們來看看理中丸中是否可以加用茯苓?可不可以用茯苓來代替白術?
我們知道茯苓是健脾利水的,而理中丸從內傷的角度來說,理中丸(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各等量)是治療脾胃虛寒的,脾胃虛寒的患者需要健脾,脾胃虛寒的患者容易出現水濕的停滯,那么,在理中丸中能不能加用健脾利水的茯苓呢?或者,理中丸中的四味藥,不變成五味藥,直接用茯苓代替白術,這 樣是不是可以?因為白術也是健脾祛濕的。
如果我們用藥不講究,感覺茯苓是可以代替白術的,理中丸治療中焦虛寒證,在治療中焦虛寒證的理中丸中加一味茯苓,加強健脾祛濕的效果,應該是可以的。理中丸中的白術補,干姜溫,茯苓祛濕,似乎沒有什么問題。
前面第十九節里,我們提到的葉天士的那個醫案,是把理中丸的人參和甘草去掉,加了茯苓和附子去濕。并且,后世的醫家,有理中湯去了干姜加了茯苓,演變成了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那么四君子湯加上干姜,那不就是理中湯加茯苓嗎!
四君子湯是治療中焦脾氣虛的,如果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有了寒,那么四君子湯加干姜,也不就是理中丸中加茯苓嗎?似乎覺得是應該可以的。
《傷寒論》里理中丸方后也提到過:“悸者,加茯苓二兩”。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如果有心悸的加茯苓二兩來定悸。
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里寫道:五君子煎: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人參二三錢,白術、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干姜(炒黃)一二錢。水一盅半,煎服。
很有意思,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變成了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加干姜變成了五君子煎,這五君子煎不就是理中丸中加了茯苓嗎。
但是,這個方劑我們不能無原則的一路往上加,如果這樣加的話,五君子煎再加一味蒼術,那不就是六君子煎了嗎,那么再加一味半夏不就是七君子煎了,而真正的六君子煎(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法半夏)是在四君子湯中加了陳皮和法半夏,但是沒有七君子煎這個方劑了,不能無限的往上加。
看起來好象也是可以往上加的,因為中焦寒濕嘛。但是, 在“藥類法象”中,白術屬“濕化成”類,茯苓屬“燥降收”類。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為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黃芪,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為補中益氣湯。古人組方用藥之講究,值得我們細細體會 。
在易水學派的藥類法象里面,我們把所有的藥物分成了五大類,風升生類的,熱浮長類的,濕化成類的,燥降收類的,寒沉藏類的。見附表:
我們從上表得知,白術是屬于濕化成類的藥,而茯苓屬于燥降收類的藥,就像我們在理中丸里加茯苓或者我們去了白術加茯苓,會對整個這張方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上面的表來看,應該是對升降有影響的。
如果對他的升降有影響,那么對他的功效也有影響,因此,加與不加,一定要取于臨床需要。而不是我們所認為加與不加都一樣。
理中丸加了干姜就是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去了茯苓加上黃芪,當歸,陳皮,升麻,柴胡,是補中益氣湯。
由理(li)中湯到四君子湯再(zai)到補中益(yi)氣湯,這是中醫學的(de)(de)進(jin)步(bu)(bu),而(er)這種進(jin)步(bu)(bu)傳承到現在(zai)(zai),我們不(bu)可以在(zai)(zai)人為的(de)(de)把他倒退(tui)回去(qu)。加茯(fu)苓(ling)與(yu)不(bu)加茯(fu)苓(ling),真的(de)(de)不(bu)一樣,并(bing)不(bu)是說,加上一定會提(ti)高效(xiao)果的(de)(de),有時(shi)候經常會影(ying)響療效(xiao)的(de)(de)。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澀,此固宜然;然固澀之劑,不過固其門戶,此亦治標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蓋小水雖利于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宜以參、 、歸、術、桂、附、干姜之屬為之主,然后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則,徒障狂瀾,終無益也。余制有鞏堤丸方,治無論心脾肺腎之屬,皆宜以此為主治。
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病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溫胃飲、歸脾湯,或四味回陽飲之類,加固澀等劑主之,如不見效,當責之腎。
肝腎陽氣虧敗,則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門,宜右歸飲、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甚者,以四維散之類主之。或加固澀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黃丸去澤瀉亦可用。
凡睡中遺溺者,此必下元虛寒,所以不固,宜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之類主之。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憚,志意之病也。當責其神,非藥所及。或因縱以致不固者,亦當治之如前,宜用豬羊溲脬炙脆煎湯,送下前藥更妙。
凡因恐懼輒遺者,此心氣不足,下連肝腎而然,宜大補元煎、歸脾湯、五君子煎之類主之。
古方壯陽固澀等劑,如茴香益智丸(wan)、二氣(qi)丹、固脬丸(wan)、秘元丹、牡蠣丸(wan)、濟生菟絲(si)子(zi)丸(wan)、固真散,皆(jie)可隨宜擇用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50797.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zhe)版權,注重分享,被(bei)刊(kan)用文(wen)章因(yin)無(wu)法核(he)實(shi)真(zhen)實(shi)出(chu)處,未能及時(shi)(shi)與(yu)作者(zhe)取(qu)得聯(lian)系,或(huo)有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管理(li)員,我(wo)(wo)們(men)會(hui)立(li)(li)即(ji)處理(li),本站部分文(wen)字與(yu)圖(tu)片資源(yuan)來(lai)自于(yu)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nin)(nin)的合法權益(yi),請(qing)立(li)(li)即(ji)通(tong)知我(wo)(wo)們(men)(管理(li)員郵(you)箱:),情況屬實(shi),我(wo)(wo)們(men)會(hui)第(di)一(yi)時(shi)(shi)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時(shi)(shi)向您(nin)(nin)表(biao)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yi)篇: 金水六君子(zi)湯
下一篇: 金水六君煎(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