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香(xiang)附(fu)4兩(liang)(liang)(liang)7錢(qian),蒼術(shu)4兩(liang)(liang)(liang),益(yi)母草8兩(liang)(liang)(liang),澤蘭葉4兩(liang)(liang)(liang),川芎(xiong)3兩(liang)(liang)(liang),桃(tao)仁3兩(liang)(liang)(liang),川牛膝2兩(liang)(liang)(liang),當(dang)歸2兩(liang)(liang)(liang),延(yan)胡索2兩(liang)(liang)(liang),粉甘草2兩(liang)(liang)(liang),大黃1斤,紅花8兩(liang)(liang)(liang),蘇木8兩(liang)(liang)(liang),黑豆1斤。
制法 : 上藥(yao)前10味研末,后(hou)4味熬(ao)膏(gao),合(he)并為(wei)丸,2錢重(zhong)。
功能主治 : 活血(xue)化瘀,止(zhi)痛鎮痙。主產(chan)后血(xue)暈,失血(xue)過多,精神恍惚,惡露不凈,腰腿(tui)疼痛,小(xiao)腹塊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黃酒或(huo)白開水送下。
注意 : 忌生冷刺激物。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chu)方(fang)(fang)集》(沈陽(yang)方(fang)(fang))
一、發展背景
糧食生產方面,明代,太谷“土膺民貧”,且“民多而田少,竭豐年之谷,不足供兩月”。清末,農民“植五谷而外,僅及于瓜果菜蔬”。民國七年(1918)以后,“植樹種棉之利,頗有起色”,“農民薄有田產者,生計稍裕”。直至四十年代末,太谷的農業生產尚不足以解決居民之溫飽。
新中國建立后,經過土地改革,生產力獲得了解放。20世紀五十年代,傳統個體農業生產發生了重大變革。1957年,水利建設出現高潮。1958年,農業電氣化植列為全省試點縣。到1962年,全縣建機電灌站48處,修舊井打新井4815眼,開渠1569條,水澆地面積由1949年的12萬畝發展到25萬畝。1963年,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在《紅旗》上發表《論太谷縣的農業技術改革》的文章,對太谷實現四化的經驗和貫徹農業八字憲法的經驗作了論證。1964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8113.69萬公斤,比1961年翻了一番,平均畝產201.公斤,在華北地區成為糧食首達《綱要》的兩個縣之一。“文化大革命”時期,農業生產停滯不前。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經歷了又一次重大變革。由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迅速得到發展。1985年,糧食產量達到9502萬公斤,比糧食達《綱要》的1964年增長1488.31萬公斤,是1949年糧食總產量的2.9倍。農業總產值784萬元,比1964年增長44.2 6%,是1949年的3. 4倍。
太谷為雜糧區。種植種類有高粱、玉米、小麥、谷子、黃豆、水稻、蕎麥、筱麥、黍子、黑豆、綠豆、豌豆、蠶豆、小豆、虹豆、蕓豆、大麥等。主要作物是高粱、小麥、谷子、玉米和豆類。198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2222畝,總產9062萬公斤,平均畝產233公斤。
果樹栽培方面,是太谷縣的重要林業產業。該縣以山地滸泊一帶的檳、沙果為最久,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氣候、土質均宜果樹生長。檳、沙果在省內外獨享盛譽。
民國二十四年(1935),銘賢學校農科園藝楊主任賈麟厚在滸泊創辦全省第一個蘋果園—大谷南山桃樹巖果園,從美國密蘇里州期塔克兄弟種苗公司首批引進蘋果苗木,又從煙臺、錦州等地購進部分苗木,開太谷乃至山西省發展蘋果樹之先河。
二、現代農業
太谷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獨特,名優特產眾多。通過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形成了蔬菜、養殖、苗木花卉、紅棗、水果五大支柱產業。
全縣蔬菜面積達到24.5萬畝,成為全省設施蔬菜先進縣;豬、雞年飼養量分別達到170萬頭、3041萬只,畜產品綜合產量達到13萬噸,人均禽蛋產量全省第一,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苗木花卉形成了4大品系150多個品種11萬畝的種植規模,成為華北最大的苗木供應基地;以全國十大名棗之一的壺瓶棗為主的紅棗經濟林總面積達到了15萬畝,全縣紅棗產量5000萬公斤,水果面積發展到12.3萬畝,總產量9.2萬噸,完成了34.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76種農畜產品無公害和綠色認證。壺瓶棗、檳沙果、玉露香梨、太谷西瓜、晉谷香小米、小常驢肉、太谷餅、通寶醋、龜齡集酒、怡園干紅葡萄酒成為太谷特有的農業名產。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52元,連續8年名列全省前茅,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建設示范區。
三、規模養殖
我縣以規模養殖上檔次為重點,以園區建設為突破,著力推進現代規模養殖的發展。目前,全縣已建起221個規模型養殖小區,形成生豬飼養量50萬頭,蛋雞飼養量510萬只,奶牛飼養量6000頭的規模,畜產品綜合產量達70290噸,畜牧業收入6.5億元,畜禽總產量和人均總產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太谷成為全省的畜禽生產基地和太原、榆次的菜籃子。特別是現代化養殖園區建設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的新亮點。
四、苗木花卉
在苗木產業方面,長期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沿太谷南山百里林果帶,發展了10萬畝的苗木花卉基地,培育了92家苗木合作社和苗木公司,在全省園林綠化中占據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每年為全縣農民提供人均收入達到1190元,成為山西最大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這些成績的取得,為我們規劃“生態農業區”建設,實施“生態經濟縣和休閑度假區”戰略創造了良好條件。
全縣現已形成6個以種植苗木花卉為主的專業村,3個高科技育苗基地,1960個育苗戶;同時建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白皮松基地。現有四大品系100多個品種,面積達7萬畝,銷售額1.5億元。目前,太谷的苗木遠銷省內外,僅太原市綠化就有1/3的苗木來自太谷,農民由過去的僅供苗木已發展成有資質的園藝公司,可直接承包大城市的綠化工程。白燕的綠美園藝公司已向北京奧運綠化供苗200萬株800萬元,并簽訂綠化工程合同500萬元。三晉花卉第一村——南咸陽村2006年僅苗木花卉全村收入近600萬元。
五、無公害基地
我縣在穩定瓜菜面積25萬畝的基礎上,采取了溫室調結構、拱棚擴規模、管理增科技、整體促效益的措施,使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發展,溫室、拱棚種植實現了高產高效。目前,全縣設施蔬菜總面積達4萬畝,其中:日光溫室總面積1.8萬畝,大中拱棚總面積1.2萬畝,畝收入1.5萬元以上,總產值4.1億元,效益達到了大田蔬菜的5倍以上。工業上形成了煤化工、鑄造、醫藥、冶金、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2011年,全縣瑪鋼產量達50萬噸,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二分之一。廣譽遠國藥生產的清宮圣藥龜齡集和定坤丹,馳名海內外。被法國資深釀酒師稱為最適宜葡萄生長的怡園酒莊基地,出產世界最頂尖的葡萄美酒。
一、制藥業
太谷醫藥制造業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城內錢市巷即設“廣盛號”藥店,開始升煉宮樹名藥龜齡集。嗣后四百余年,藥店發展為60家。多數為前店后廠,制作兼銷售。浙制藥品主要為中成藥。有察雄丸、玉樞丹、千斤散、龜齡集、定坤丹等名藥,行銷國內外。1956年,公私合營后,部分藥店合并入藥材公司,廣升譽、廠升遠、太谷縣藥用玻璃廠、廣源興、延齡堂四家大藥店合并為廠譽遠制藥廠。1981年籌建廠址在縣城東后街,占地9000平方米。職工170人。生產藥用安瓿。1985年,產值47.4萬元,盈利0.2萬元。
1956年,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運動中,廣升譽、延齡堂、廣升遠、廣源興四家藥店合并為太谷縣廣譽遠制藥廣,屬公私合營性質。1957年,產值142.7萬元。1961年,選定城外西南隅空地新建廠房。
1966年,產值為498.5萬元。“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紅衛制藥廠。1973年,易名山西中藥廠,隸屬省衛生廳。1978年,試制成功名貴藥酒—龜齡集酒。1979、1980連續兩年生產的龜齡集、定坤丹被評為國家優質產品,獲獎狀和銀質獎章。遠字牌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和龜齡集酒,于1979、1980兩年,均獲省優質產品稱號。
二、瑪鋼鑄造業
瑪鋼鑄造業是太谷縣傳統的支柱產業,從1976年第一座沖天爐點火起,風風雨雨三十多年,它創造下的“亞洲瑪鋼在中國,中國瑪鋼在太谷”的輝煌業績,讓同行難望項背。由于環保和產業政策,該縣對該行業進行了整治。經過整合,到2008年,太谷縣的瑪鋼鑄造企業由過去的600多家,縮減到了現在的120家,但其競爭力卻迅猛提升,年生產能力翻了一番,達到近6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達53個,年銷售千萬元以上的企業發展到32家,億元以上的5家。同時,14戶企業通過了IS09000認證,4戶企業獲得KS認證,12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年出口交貨額達到了5.5億元。名優品牌逐漸增多, “GL”牌、“古”字牌、“MT”牌、“經通”牌等都達到了部優或省優。TG牌瑪鋼管件、“古”字牌電力金具分別是省著名商標和省標志性產品。
太谷瑪鋼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市、直轄市、地區,各大中城市設有經銷網點480余家,港澳臺地區設有委托代理商,國內市場占有率約1/3。產品出口到歐美、南美、中東、南亞等四十多個國家。
三、煤焦循環
我縣煤焦循環產業代表企業——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是集洗煤、煉焦、化工、電力、氣源、熱源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化的大型民營企業,公司占地1500余畝,員工870余人,是太谷縣多年來的第一納稅大戶,是山西省的百強企業、優秀企業,是省政府認定的80戶重點焦化企業,是國家工信部批準的第四批焦化行業準入企業。2010年,公司生產焦碳3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1483萬元,上繳各種稅金9168萬元。
恒達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位于太谷縣侯城鄉境內,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概算總投資48億元。園區以循環經濟為根本理念,以建成兩大產業鏈條、十個產業體系為總體發展目標,是省經信委確定的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工業園區。一、發展背景
明代,太谷已有“商賈勤于貿易”的記載。清代中葉,太谷商業發展為鼎盛時期。乾隆以降,170余年,商號遍及全國各太商埠,全融業和商業并肩發展,范圍至廣,“東北至燕奉蒙俄,西達秦隴,南抵吳越川楚”,盈利至巨,“起家至數十萬者,尤為谷人之特色”。當時的太谷城,是山西的商業中心。作為商業的集數地,“百貨所極,列為肆崖,行者不得顧,御者不得旋”,有“旱碼頭”、“小北京”、“金太谷”之譽,“談三晉富庶之區者,無不于谷首屈一指”。進人民國,商業由盛漸衰。“七七事變”之后,更受日軍之搶掠和閻政權苛政之摧殘,商業被毀十之八九,一撅不振。
二、廣幫藥商
廣幫是專門經營藥材進出口生意和營銷廣東土產藥材的幫口,曾經壟斷北中國藥材進出口200年,與衛幫、淮幫共同擔負著進口南亞、東南亞地區熱帶植物性藥材、動物性藥材、礦物性藥材批發和中國大陸人參、鹿茸、當歸、枸杞等山地藥材的出口重任。
廣幫以太谷藥商為主,以太谷廣升遠、廣升譽為魁首,因大都藥店均在廣州設有分號,經營著進出口藥材的批發生意,商號名稱又均帶有“廣”字,所以又稱為太谷廣幫。在解放以前的四個世紀,太谷廣幫藥商馳騁大江南北,經營著南方土產藥材北運,北方山地藥材南運的生意,壟斷了北中國的進口藥材供應近一個半世紀,在中國藥材流通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太谷廣幫藥商還特別重視中成藥研制,研制出許多諸如牛黃安宮丸、玉樞丹、救產丸、射雄丸等等 800余種,在中國傳統中醫藥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民國年間,太谷廣幫藥商在繼續馳騁南北做藥材進出口批發生意外,還向外大力推銷太谷產成藥,特別是龜齡集、定坤丹,民國四年(1915),“遠”字牌龜齡集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優質獎,之后連續獲農商部國貨展覽會獲三等獎,山西實業展覽會頭等獎,西湖展覽會二等獎。龜齡集在國內外的聲譽,正如廣升聚演掌柜告誡伙友的那樣成“滿天飛”之勢,并一度風靡南亞、東南亞地區。于是龜齡集、定坤丹的銷售大增,廣升聚時,龜齡集平均年產僅500瓶,定坤丹300合。廣升遠最鼎盛時期,龜齡集平均年產60000瓶,定坤丹20000合,到民國十七年(1928),龜齡集年產量達到73000萬瓶,超過了光緒十一年(1885)廣升蔚產量的30倍,定坤丹16000萬合,增長8倍。且每年產量的80%都用于出口。
1948年,太(tai)(tai)谷(gu)解放后(hou),廣(guang)幫各藥(yao)(yao)(yao)店(dian)在政(zheng)府的支持下,重振旗鼓。生(sheng)產(chan)(chan)經營恢(hui)(hui)復(fu)(fu)后(hou),兩廣(guang)升生(sheng)產(chan)(chan)營業(ye)恢(hui)(hui)復(fu)(fu)很快,1950年,廣(guang)升遠北京分(fen)號義豐(feng)慶獲得進出口貿(mao)易(yi)營業(ye)許可證,恢(hui)(hui)復(fu)(fu)對外貿(mao)易(yi)。1952年后(hou),陸續(xu)收(shou)撤北京、天津、香港、鄭州、濟南(nan)等(deng)地分(fen)號、調回人員及資(zi)金(jin),致力(li)于(yu)成藥(yao)(yao)(yao)生(sheng)產(chan)(chan)。1955年,全國范圍內的公(gong)私(si)(si)(si)合營開始(shi),太(tai)(tai)谷(gu)藥(yao)(yao)(yao)材(cai)(cai)業(ye)所(suo)有藥(yao)(yao)(yao)店(dian)都進行了公(gong)私(si)(si)(si)合營,兩廣(guang)升公(gong)私(si)(si)(si)合營為山西省(sheng)公(gong)私(si)(si)(si)合營太(tai)(tai)谷(gu)廣(guang)譽(yu)遠制藥(yao)(yao)(yao)廠,歸(gui)屬(shu)省(sheng)輕工業(ye)廳領(ling)導。1956年初,廣(guang)源(yuan)興、延齡堂這兩個百(bai)年老藥(yao)(yao)(yao)店(dian)也合并到公(gong)私(si)(si)(si)合營的“廣(guang)譽(yu)遠制藥(yao)(yao)(yao)廠”。至此,太(tai)(tai)谷(gu)藥(yao)(yao)(yao)材(cai)(cai)業(ye)結束了它(ta)私(si)(si)(si)營商(shang)業(ye)性質,走上(shang)了全新的經營生(sheng)產(chan)(chan)道路(lu)。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8130.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shi)與(yu)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版權異議的(de),請(qing)聯(lian)系管(guan)理(li)員,我(wo)(wo)們(men)會立即(ji)處(chu)理(li),本(ben)站(zhan)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自(zi)于(yu)網絡,轉載是出(chu)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來源標注錯(cuo)誤或(huo)侵犯了您的(de)合法(fa)權益(yi),請(qing)立即(ji)通(tong)知(zhi)我(wo)(wo)們(men)(管(guan)理(li)員郵箱:),情(qing)況屬實,我(wo)(wo)們(men)會第(di)一時(shi)(shi)間(jian)予(yu)以刪(shan)除(chu),并同時(shi)(shi)向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救(jiu)亡生(sheng)陰(yin)湯(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