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胡黃(huang)連、蘆薈、川黃(huang)連、肉果(guo)、桂心、人參、辰砂、使君子、木香、鉤(gou)藤、龍齒、茯苓各等分,麝香少許。
制法 : 上為(wei)末,用獖(ben)豬膽汁2個(ge),取(qu)汁和藥令勻(yun)(yun),卻裝入(ru)膽袋內,以(yi)繩扎之,更入(ru)莨(lang)菪子2錢(微炒)、黃丹(dan)1錢,2味研末,入(ru)前藥和勻(yun)(yun)為(wei)丸,如(ru)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疳疾,一切虛痢。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米(mi)飲吞下。
摘錄 : 《赤(chi)水玄珠》卷二十六
加味四物湯主要由當歸、川穹、芍藥、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藥構成。
一、《濟陰綱目》
卷一:
【處方】當歸(酒洗)1錢半,川芎1錢半,芍藥(炒)1錢,熟地黃1錢,玄胡索1錢,蓬術(醋煮)1錢,香附(醋煮)1錢,砂仁8分,桃仁(去皮尖)7分,紅花(酒炒)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經水將來,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血虧挾滯,不能統營氣于經,故臍腹疼痛,然后經行。方中熟地補血以滋沖任,白芍斂陰以益腎肝,川芎行血海以調經,當歸養血脈以榮經,蓬術破氣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氣,桃仁破瘀血以通經,延胡活滯血以止痛,紅花活血生新,砂仁醒脾行氣,水煎溫服,使滯化氣行,則經血調和而臍腹疼痛無不退,天癸循環無不自如。
卷四:
【處方】當歸、白芍藥(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術)。
【功能主治】婦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錢,水煎服。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汪淇箋:此方以四物生四臟之陰,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熱。其加白術者,以土為萬物之母也。
卷六:
【處方】當歸(酒洗)2錢,白芍藥(炒)2錢,肉蓯蓉2錢,熟地黃(酒洗)1錢,白術1錢,白茯苓1錢,人參5分,川芎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氣血兩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經前3服,經正行3服,經行后3服。
卷六之一:
【處方】當歸2錢,川芎2錢,白術(微炒)1錢半,熟地黃(酒洗)1錢半,白茯苓1錢,芍藥(微炒)1錢,續斷1錢,阿膠1錢,香附(醋煮)8分,橘紅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主血虛不孕。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空腹服。
卷七: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柴胡、山梔子、牡丹皮、龍膽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婦人陰戶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紫蘇湯調下。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香附、桃仁、枳殼、縮砂、紫蘇。
【功能主治】補血行滯。主妊娠過月不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人參1錢,芍藥1錢,熟地1錢,白術1錢,干姜(炮)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后血虛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之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芍藥1錢,熟地1錢,香附(炒)1錢,五靈脂(炒,2味另為末)1錢(臨服調入)。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后惡露不盡,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4分。
卷十一之二: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1錢,白芷1錢,升麻1錢,血余炭(另入)。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后月余,經血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用】產后下血:汪淇,族弟婦產后半月,離蓐過勞,下血傾盆,急以求救,余用此藥,1服立止,其效如神。
卷十一之三:
【處方】川芎、當歸、芍藥、生地、蒲黃、阿膠、薊根、白芷。
【功能主治】產后血崩如豆汁,紫黑過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白茯苓1錢。
【功能主治】產后陰虛血弱,發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熱盛,加炒干姜;虛煩,加茯神、遠志。
卷十四:
【處方】四物湯4錢,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因產用力過多,陰門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陰痛者,加藁本、防風,去龍骨。
卷十四之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藥1錢,生地黃1錢,甘草梢1錢,杜牛膝1錢,木通1錢,桃仁(去皮尖)5個,滑石1錢半,木香。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諸淋屬于熱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卷十四之二: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產后氣血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豬蹄旁肉4兩,煎湯2鐘,入藥同服。先將蔥湯頻洗乳房。
二、《濟陽綱目》
卷十五: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陳皮、黃芩、黃連、桃仁、紅花、麻仁、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火盛,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結,加大黃;氣虛,合4君子湯。
卷三十一: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生地(姜、酒炒)1錢,芍藥倍用,人參5分,五味子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六: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陳皮(帶白)、甘草(生用)、桃仁(留尖)、紅花(酒制)。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枯燥及婦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鐘半,煎8分,入驢尿,以防生蟲。
卷三十六之一: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酒炒)、生地黃、牡丹皮、韭汁。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生火,致患噎膈。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閉,加桃仁、紅花。
卷五十二:
【處方】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酒炒)、人參、茯神、麥門冬、竹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血不足,煩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四:
【處方】當歸、芍藥、生地(酒炒)、川芎、茯神、熟地黃、黃連、甘草(炙)、朱砂(另研)少許。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心血虛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朱砂末,食后服。
卷五十九:
【處方】生地黃(酒洗)1錢半,當歸(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藥(酒洗)7分,山梔子(炒黑)1錢半,麥門冬(去心)1錢半,牡丹皮1錢,元參1錢,知母(酒炒)5分,白術(炒)5分,甘草3分,陳皮3分,黃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嘔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如身熱,加地骨皮、枳實、黃芩各1錢,軟柴胡(酒洗)5分;嘔吐血,加知母、石膏,以瀉胃火;咳血,加茅根、黃芩,以瀉肺火;唾咯血,加梔子、黃柏、肉桂少許,以瀉腎火;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柏葉、茜根、大小薊各1錢;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錢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梔子,更加車前子、小薊、黃連,俱炒半黑,各8分;諸失血久,加升麻、阿膠、人參,入童便、姜汁、韭汁。
卷六十二: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牛膝、梔子(1方加黃連棕炭)。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尿血,小兒血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六十三: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酒炒)、山梔(炒)、升麻、秦艽、阿膠珠。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便血有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過多不止者,加黃連、紅花。
卷八十三: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砂仁、沉香炒)、羌活、防風、陳皮、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麻風。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十四:
【處方】四物湯加黃芩。
【功能主治】血不榮于腠理,身上虛癢。
【用法用量】煎湯,調浮萍末服之。
卷八十九: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姜、酒炒)、山梔子、連翹、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養陰血以消毒。主湯火傷,發熱作渴,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八十九
卷九十五:
【處方】當歸1錢,芍藥1錢,川芎1錢,生地(酒洗)1錢,黃芩(酒洗)1錢,黃柏(酒洗)1錢,槐花(炒)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內熱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九十六: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脫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熱者,加黃柏;兼痢,加槐花、黃連。
卷一0一:
【處方】當歸、川芎、赤芍藥、熟地(砂仁炒)、木賊、防風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眼出冷淚屬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一○七:
【處方】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酒洗)、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陰虛氣郁,牙出鮮血。
【用法用量】水煎嗽口;或服亦可。
三、《金鑒》
卷四十五:
【處方】四物湯加川附子、炮姜、官桂。
【功能主治】寒濕帶下,胞中冷痛。
【用法用量】日久滑脫者,加升麻、柴胡舉之,龍骨、牡蠣、赤石脂澀之。
卷四十六:
【處方】四物湯加血余、白茅根。
【功能主治】妊娠膀胱血熱,尿血。
卷四十七:
【處方】四物湯加炮姜。
【功能主治】產后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致發熱。
【用法用量】若頭疼惡寒而發熱者,屬外感,去炮姜,加柴胡、蔥白。
卷四十八:
【處方】四物湯加花粉、麥冬。
【功能主治】產后,血虛而渴者。
卷四十八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阿膠、地榆、血余、烏賊魚骨。
【功能主治】產后敗血滲入大腸成血痢者。
卷四十八之二:
【處方】四物湯加蒲黃、瞿麥、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功能主治】產后熱邪挾瘀血流滲胞中,小便淋閉,腹脹痛。
卷四十九:
【處方】四物湯加柴胡、梔子、龍膽草。
【功能主治】婦人陰瘡腫痛者。
卷五十五:
【處方】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茅根、蒲黃、牡丹皮、梔子(炒黑)、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兒因努勞吐血,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氣湯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湯和之。
卷五十七:
【處方】生地(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當歸(酒洗)、連翹(去心)、紫草茸(酒洗)。
【功能主治】痘瘡因氣行血滯,毒熱伏于血分,不能成漿,至行漿時,空殼無漿,根緊而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
【處方】當歸、赤芍、荊芥穗、防風、紅花、丹皮、牛蒡子(炒)、連翹(去心)、川芎、生地黃。
【功能主治】痘癥毒盛血熱,痘出稠密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一:
【處方】當歸、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荊芥(炒黑)、川芎、黃芩、黃連、地榆。
【功能主治】痘癥毒火熾甚,流注大腸,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二:
【處方】生地、連翹(去心)、川芎、當歸、赤芍、石膏(煅)、麥門冬(去心)、川黃連(姜炒)、木通。 【功能主治】痘癥肺胃熱盛,見點后寒戰咬牙,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澀,煩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三:
【處方】川芎、當歸、生地、黃芩(酒炒)、川連(酒炒)、木香、白芍(炒)。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調理氣血。主濕熱郁于腸胃,致傷氣血,痘瘡未愈而患赤痢,痘滯黯無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四、《朱氏集驗方》
卷九:
【別名】加減四物湯
【處方】當歸尾、芍藥、川芎、蒼術、白菊花、干葛、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斑瘡入目;或瘡痘收后,目有翳膜。
【用法用量】加減四物湯(《得效》卷十一)。
【注意】忌一切動風毒物,雖愈后忌2-3月方可。
卷十:
【處方】四物湯1帖加橘紅半兩,香附子半兩,元胡索半兩。
【功能主治】婦人欲念不遂,心膈迷悶刺痛。
卷十之一:
【處方】四物湯加菊花。
【功能主治】婦人肝血熱證,經候不通,口干頭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五、《葉氏女科》
卷一:
【處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人參、香附(童便制)、甘草(炙)。
【功能主治】婦人氣血衰弱,形瘦經少。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
卷一之一:
【處方】熟地黃1錢,當歸1錢,白芍1錢,川芎1錢,黃芩1錢,黃連1錢,黃柏(酒炒)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水虧血少,形瘦多熱,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二:
【處方】熟地黃1錢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白芍1錢,香附(制)1錢,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稟賦虛弱,血虛胎萎不長。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六、《幼科直言》
卷四:
【處方】當歸、川芎少許、熟地、白芍(炒)、丹皮。
【功能主治】小兒痢疾,暑傷血分,墜脹作渴,體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
【處方】當歸、川芎少許、白芍(炒)、熟地黃、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藥、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兒單龜胸,氣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兒丸。
卷五之一:
【處方】熟地黃、川芎(少許)、白芍(炒)、當歸、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兒病后元氣有虧而作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七、《玉機微義》
卷四十三引《元戎》:
【處方】四物湯加川山甲。
【功能主治】虛人損傷。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一引《元戎》:
【別名】桃紅四物湯、四物加桃仁紅花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腰痛麻木,月經不調,吐衄屎黑,及血腫,下利膿血;血滯經閉,或吐衄屎黑,喜忘,瘀痛及下利膿血;麻木,純屬死血者;婦人內有瘀血,月經血多有塊,色紫稠粘;血腫。
【用法用量】桃紅四物湯(《金鑒》卷四十四)、四物加桃仁紅花湯(《方癥會要》卷二)。①本方方名,《醫級》作“紅桃四物湯”。②《醫部全錄》本方用法:水煎,空心熱服。
八、《萬氏女科》
卷二:
【處方】歸尾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肉桂1錢,玄胡索1錢,枳殼1錢,香附1錢,檳榔1錢。
【功能主治】產婦胞漿干澀,難產,過2-3日不生,但人事強實,飲食能進。
【用法用量】水煎,調益元散3錢內服。以子生為度。
卷三:
【處方】歸身1錢,人參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桔梗1錢,甘草1錢,麥冬1錢,白芷1錢。
【功能主治】初產之婦,乳方長,乳脈未行;或產多之婦,氣血虛弱,乳汁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更煮豬蹄湯食之,則乳汁自通。豬蹄1對,洗盡煮爛,入蔥調和,并汁食之。要是入香油炒過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更效。如因乳不行,身體壯熱,胸膈脹悶,頭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各1錢。
九、《醫學正傳》
卷四引丹溪方:
【處方】當歸身1錢,熟地黃3錢,白芍藥7分半,川芎7分半,五味子9枚,麥門冬1錢,人參5分,黃柏1錢,黃連5分,知母3分,杜仲7分半,牛膝3分,蒼術1錢。
【制法】上細切,作1服。
【功能主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瘰疬,肝血虛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黃,《醫鈔類編》作生地。足不軟者,去牛膝。
卷四引丹溪方之一:
【別名】加味四味湯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煮數次,去皮尖)、牛膝(酒浸)、陳皮、茯苓、甘草、白芷、龍膽草各等分。
【制法】上切細,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歷節風證。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湯(《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在下者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氣虛者,加人參、白術、龜版;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姜;血虛者,倍當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
十、《產科發蒙》
卷二引《胎產須知》:
【處方】四物湯加炒阿膠、炒黑香附、白術、黃芩、砂仁、糯米。
【功能主治】胎氣不固,常小產者。
卷四引汪石山方:
【處方】當歸2錢半,川芎2錢半,芍藥2錢半,地黃2錢半,胡黃連5錢,秦艽5錢,青蒿5錢。
【功能主治】產后蓐勞,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干,五心如炙,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5盞,煮取2盞半服。
十一、《回春》
卷二: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炒)、生地黃、熟地黃、黃耆(蜜炙)、人參、白術(去蘆)、陳皮、白茯苓(去皮)、荊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血虛眩暈卒倒,脈微澀。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烏梅1個,水煎服。飽悶,加香附。砂仁,去黃耆、白術。
【注意】不可艾灸、驚哭叫動,動則乘虛而死。
卷五:
【處方】當歸、川芎、生地黃、黃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荊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梔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血虛陰火沖上,頭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二、《會約》
卷六:
【處方】當歸2錢(血虛有寒者可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川芎1錢3分,熟地2錢,白芍1錢半,白芷1錢,羌活8分,川獨活1錢,蔓荊子1錢,川烏(制)8分,荊芥穗7分,菊花7分,北細辛3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偏頭風,血虛暴痛,將來害目。
【用法用量】速進1-3服。外用生蘿卜搗汁。仰臥注鼻,不用枕頭睡1刻,3次即愈,又用蓖麻子仁、乳香各2-3錢,搗為餅,左右貼太陽穴。婦人解發出氣,否則害目。無蘿卜之時,用旱蓮草汁代之亦可。有熱癥者,加生地3錢。
卷十四:
【處方】當歸2錢,白芍(酒炒)1錢3分,川芎1錢,熟地2、3錢,陳皮8分,香附(童便炒)7、8分,丹參2錢,丹皮8分。
【功能主治】肝脾血虛,微滯微痛,一切經亂之證。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術1錢半,茯苓1錢;如血寒,加肉桂1錢半;如血熱,加生地、黃芩、青蒿之類;如肝不藏血,加阿膠珠1錢半。
十三、《雜病證治新義》
方出《金匱翼》卷五,名見《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生地2錢,當歸1錢,蔓荊5分,黃芩1錢(酒炒),白芍1錢(酒炒),炙草3分,甘菊7分,川芎5分。 【功能主治】養血熄風。主血虛脈空,自魚尾上攻頭痛者。
【用法用量】《雜病證治新義》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論述】《雜病證治新義》:本方以四物湯補血為主,而其中當歸、川芎并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斂和黃芩之清、菊花之輕以平其肝,蔓荊以祛風,甘草合白芍并可緩痛,實為血虛頭風痛之良方,如結合現代藥理體會,實即具有補血、弛緩神經、緩解頭痛之效。為用于貧血性頭痛之良劑。
《雜病證治新義》:
【處方】羌活、防風、熟地、當歸、芍藥、川芎、桃仁、牛膝、黃芩、黃柏。
【功能主治】除風勝濕,活血消腫。主瘦人歷節,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本方以羌、防除風勝濕,四物湯補血,合桃仁、牛膝以活血消腫止痛,芩、柏以清濕熱,此宗丹溪所說瘦人責之于血虛,標本兼治之法也。若用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汗多關節紅腫頗甚者,有活血消炎鎮痛之作用。
十四、《證治匯補》
卷四:
【處方】四物湯加甘菊、蔓荊。
【功能主治】血虛頭痛。
卷四之一:
【處方】四物湯和陳皮、紅花、酒芩、蒼耳。
【功能主治】鼻渣。
【用法用量】加好酒數滴,調入五靈脂末服之。
十五、《洞天奧旨》
卷十:
【處方】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1錢,白茯苓2錢,生甘草2錢,金銀花1兩,天花粉2錢,土茯苓1兩。
【功能主治】陰楊梅瘡,色紅,不起不破,作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處方】熟地5錢,川芎2錢,當歸5錢,白芍3錢,荊芥(炒)2錢,白術末2錢。
【功能主治】手足麻裂瘡。
【用法用量】水煎,調服4劑。
十六、《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下:
【處方】川芎1錢,白芍1錢,知母1錢,瓜蔞仁1錢,生地2錢,當歸2錢,訶子2錢,冬花6分,桔梗4分,甘草4分,兜鈴4分,生姜1大片。
【功能主治】生產半月后,干嗽有聲,痰少者。
《傅青主女科》卷上:
【處方】大熟地1兩(九蒸),白芍5錢(酒炒),當歸5錢(酒洗),川芎3錢(酒洗),白術5錢(土炒),粉丹皮3錢,元胡1錢(酒炒),甘草1錢,柴胡1錢。
【功能主治】補肝之血,通郁散風。主婦人經水忽來忽斷,時疼時止,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陰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經之風郁;用甘草、白術、元胡以利腰臍而和腹疼。入于表里之間,通乎經絡之內,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響也。
十七、《婦人良方》
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引張聲道方,名見《觀聚方要補》卷九引《選奇后集》:
【處方】四物湯加吳茱萸。
【功能主治】婦人百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萸。
十八、《產乳備要》
《產乳備要》:
【處方】當歸1兩,地黃1兩,芍藥1兩,川芎1兩,柴胡半兩,黃芩2錢半。
【功能主治】婦人沖任不調,臍腹疼痛,月事入時不來,及沖任太過,致使陰陽不和,或發寒熱,漸減飲食,欲成勞病;沖任虛損,月水不行,肌膚發熱如瘵狀。
【用法用量】《御藥院方》本方用法: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烏梅半枚,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后溫服。
十九、《麻癥集成》
卷四:
【處方】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酒芩、干葛、力子、連翹。
【功能主治】麻癥后一切血虛。
二十、《喉科家訓》
卷二:
【處方】蒸熟地、杭白芍、西歸身、真川芎、生甘草、黑元參、剖麥冬、白桔梗、制香附。
【功能主治】陰虛液少,午后咽痛喉燥,舌干無苔,一切貧血癥經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一、《女科萬金方》
《女科萬金方》:
【處方】熟地1兩,當歸1兩,川芎1兩,白芍1兩,枳殼5兩。
【功能主治】新產血虛血暈,敗血沖心,昏迷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枳殼用量,《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作“二兩”。
二十二、《家庭治病新書》
《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桃仁1錢5分,紅花1錢5分,大黃1錢5分,川芎1錢5分,山楂肉2錢,當歸3錢,白芍3錢,生地4錢。 【功能主治】跌撲傷損,氣厥血瘀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三、《嵩崖尊生》
卷九:
【處方】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丹皮、枳殼、玄胡。
【功能主治】胃脘痛自上而下,自聞唧唧有聲,屬血者。
【用(yong)法(fa)用(yong)量】重者,加桃仁、厚(hou)樸(pu),大黃(huang),甘草。
【藥品簡介】
【藥品(pin)名稱】
品(pin)名(ming):清(qing)胃黃連丸
漢語拼(pin)音:QingweiHuanglian Wan
【作用類別(bie)】
本(ben)品為實火證(zheng)類非處(chu)方藥藥品,OTC甲類。
【主要成分】
黃(huang)連、石(shi)膏(gao)、知(zhi)母、黃(huang)芩、黃(huang)柏、梔子、連翹、玄參(can)、天(tian)花粉、地黃(huang)、桔梗、甘草、牡丹皮、赤芍。
【性狀】
本品為(wei)黃(huang)色至深(shen)黃(huang)色的水丸;味微苦。
【功能主治】
清胃瀉(xie)火,解毒(du)消腫。用于口舌(she)生(sheng)瘡,齒齦、咽喉腫痛(tong)。
【用法用量(liang)】
口服,一次1袋,一日(ri)2次。
【注(zhu)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you)膩食物。
2、心臟(zang)病、肝病、糖(tang)尿病、腎病等慢(man)性(xing)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fu)用。
3、服藥后大便次(ci)數每日2到3次(ci)者,應減量;每日3次(ci)以上者,應停用并(bing)向(xiang)醫師(shi)咨詢。
4、服(fu)藥三天(tian)后(hou)癥狀無(wu)改善,或(huo)加(jia)重者(zhe),應立即停(ting)藥并去醫院就診。
5、小兒(er)、孕(yun)婦、年老體弱(ruo)及脾胃(wei)虛寒者慎用(yong),若需使用(yong),必(bi)須(xu)在醫師指導下使用(yong)。
6、對本品過(guo)敏者(zhe)(zhe)禁用,過(guo)敏體質者(zhe)(zhe)慎(shen)用。
7、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jin)止服用。
8、兒童(tong)必(bi)須在(zai)成人監(jian)護下使用。
9、請將此(ci)藥品放在(zai)兒童不(bu)能接觸的地(di)方。
10、如正在服用(yong)其他(ta)藥品,使用(yong)本品前請咨詢(xun)醫師(shi)或藥師(shi)。
【貯藏】
密封。
【規格】
每袋裝9克
【包裝】
復合膜,9克/袋。9克*10袋*100盒/箱。
【批準(zhun)文號】
國藥(yao)準(zhun)字Z37021391
【有效期】
3年
【藥品規格】
9克(ke)*10袋(dai)*100盒/箱
(本(ben)產(chan)品是山東三九)
注意了,是一(yi)次(ci)一(yi)袋.我是做這個廠家的.本產品(pin)是丸劑,治療(liao)針對胃火(huo)旺盛引起的一(yi)系(xi)列(lie)癥狀(zhuang),效果確切.
第一節
痰濕內生:砂六君子(zi)丸,
心脾(pi)兩虛:歸脾(pi)丸,
肝郁氣滯:逍遙丸
肝(gan)腎陰(yin)虛:滋補肝(gan)腎丸、六味地黃丸
氣虛:永盛合阿膠
陰虛:六味地黃丸
陽(yang)虛:參茸三鞭丸 強陽(yang)保腎丸
第二節
胃(wei)火(huo):大山楂顆粒 寬中(zhong)順(shun)氣丸 清(qing)胃(wei)黃連丸 快胃(wei)舒肝丸
肝火:瀉青(qing)丸 乳(ru)房(fang)腫塊(kuai):乳(ru)核內(nei)消(xiao)液
肺火:清熱(re)地黃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節
肩周炎:散寒活絡丸
第四節
腰背痛:散寒活絡丸
第五節
中風(feng)以及后遺(yi)癥中經(jing)絡:再(zai)造丸(wan)、散風(feng)活絡丸(wan)
肝腎陰虛:知(zhi)柏地黃丸、
中臟腑陽閉:安宮牛黃(huang)丸、 至寶丹、
中臟腑陰閉:蘇合香丸(wan)、
中風后遺癥:化瘀丸
第六節
眩(xuan)暈肝(gan)陽上亢:瀉肝(gan)安神(shen)丸
腎經虧(kui)損:參茸(rong)三(san)鞭丸、六味地黃丸
氣血兩虧:永盛合(he)阿膠(jiao)、十全大補(bu)丸(wan)、內補(bu)養榮丸(wan)、參桂鹿茸丸(wan)、
痰濕中(zhong)阻(zu):二陳丸
第七節
便秘燥(zao)熱內(nei)結:搜風順(shun)氣(qi)丸(wan)、通幽潤(run)燥(zao)丸(wan)
氣機郁滯(zhi):寬中順(shun)氣丸、寬胸舒(shu)氣化滯(zhi)丸
虛秘:阿膠、蜂蜜
氣(qi)虛不運(yun):麻仁潤腸丸
陰(yin)寒凝滯:半流丸(wan)
第八節
泄瀉
寒濕濕熱:四正丸
傷食(shi)癥:大山楂顆(ke)粒、檳榔四消丸(wan)、加味保(bao)和丸(wan)
肝氣乘(cheng)脾:快胃舒肝丸(wan)、舒郁(yu)九寶丸(wan)、調味(wei)舒肝丸(wan)
脾胃虛寒:補益資生丸(wan)、蔘桂理中丸(wan)
腎(shen)陽虛衰:肉蔻四神(shen)丸、四神(shen)丸
第九節
食道疾病
痰氣交阻:二陳丸
瘀血內結:九氣(qi)拈痛丸
津虧熱結:搜風順氣(qi)丸
氣(qi)虛陽虧:蔘(sen)桂(gui)理中丸、金(jin)匱腎氣(qi)丸
第十節
腹痛
虛寒證:蔘(sen)桂理中丸(wan) 補益資生丸(wan)
氣滯(zhi)癥(zheng):舒(shu)郁九寶(bao)丸
血瘀(yu)證:九氣拈痛丸(wan)
食積癥:大(da)山(shan)楂顆粒(li)、加味保和丸(wan)
第十一節
胃痛
氣(qi)滯胃痛:快胃舒肝丸 良附丸
血(xue)瘀(yu)胃(wei)痛:九(jiu)氣拈痛丸
食(shi)滯胃痛:加味保(bao)和丸、大山楂顆粒
虛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補(bu)益資生丸
陰虛(xu)胃痛:補(bu)益蒺(ji)藜(li)丸
胃(wei)脘灼熱疼痛:搜風(feng)順氣丸(wan)
第十二節
嘔吐
外邪犯胃:藿(huo)香正氣水
飲(yin)食停(ting)滯:大山楂、加(jia)味(wei)保和丸
痰飲內阻:二陳丸
肝氣犯胃:快胃舒(shu)肝丸(wan)
胃陰不足(zu):補(bu)益蒺藜丸、
脾胃(wei)虛寒:補(bu)益資生丸、蔘桂(gui)理中丸
第十三節
月經不調
肝氣(qi)郁滯:坤(kun)順丸(wan)
血虛證:寧坤養血丸(wan)
氣不攝血:參桂鹿(lu)茸丸、內補養(yang)榮丸
血熱內擾:清熱涼(liang)血口服液(ye)
第十四節
心肌炎:營心丹
第十五節
痛經
滯(zhi)血瘀:調經益靈膠(jiao)囊(nang)
陽虛內寒:蔘桂(gui)理中丸(wan)
氣 血虛(xu)弱:參桂(gui)鹿茸(rong)丸、內補養榮丸
肝腎虛損:坤順丸、六味(wei)地黃丸
第十六節 咳嗽
風寒襲肺:參蘇(su)丸、參蘇(su)宣(xuan)肺丸
風熱犯肺:止咳枇杷(pa)露(lu)、安嗽(sou)化痰丸(wan)
燥熱(re)傷(shang)肺:秋梨潤肺膏、清熱(re)地黃丸
痰濕蘊肺:二陳丸
痰熱壅肺:清金止嗽(sou)西瓜膏
肺(fei)氣虛(xu)損(sun):清肺(fei)止嗽(sou)丸
肺陰虧(kui)耗:定喘止(zhi)嗽丸
第十七節
乳腺增(zeng)生: 乳核內消液
第十八節
急(ji)性乳(ru)腺炎: 活血解毒丸(wan)
第十九節
用(yong)眼過度: 杞菊地黃丸
第二十節
腎結石: 石淋通(tong)顆粒
第二十一節
心(xin)絞痛 : 心(xin)可寧膠囊 冠(guan)心(xin)安(an)口服液 通脈(mo)口服液
第二十二節 失眠
肝郁化火:瀉(xie)肝安神(shen)(shen)丸(wan) 痰熱內擾:牛(niu)黃清(qing)心(xin)(xin)丸(wan) 心(xin)(xin)脾兩(liang)虛:養(yang)血安神(shen)(shen)丸(wan) 陰虛火旺:養(yang)心(xin)(xin)安神(shen)(shen)丸(wan) 心(xin)(xin)腎不(bu)交:孔圣枕(zhen)中丸(wan)
第二十三節
心悸
心血不(bu)足(zu)證(zheng):安神補心丸
陰虛(xu)火旺證:養血(xue)安(an)神丸
心陽(yang)不足(zu):營心丹
心血瘀阻證:心可寧膠囊、冠心安口服(fu)液(ye)
第二十四節
高血壓
痰(tan)瘀(yu)互(hu)結,風痰(tan)上擾,瘀(yu)血阻絡:愈風寧心片
陰虛(xu)陽亢、肝陽亢盛、腎陰虧虛(xu):久強腦立清、牛黃(huang)降壓丸(wan)、杞(qi)菊地(di)黃(huang)丸(wan)
腎陽虧虛(xu):參茸三鞭丸、強(qiang)陽保腎丸、金匱腎氣丸
氣血兩虛(xu):永盛合阿膠(jiao)、十(shi)全大補丸
第二十五節
骨折
接(jie)骨:回生第一丹 活血化瘀消腫(zhong):跌打丸
第二十六節
痔瘡
地榆槐(huai)角丸(wan) 如意黃(huang)金散
第二十七節
兒童感冒
風寒:兒感清口服液(ye)
風熱:小(xiao)兒清(qing)解顆(ke)粒
第二十八節
成人感冒
風(feng)熱(re):清(qing)熱(re)感冒沖劑 靈(ling)翹解毒顆粒(li) 安嗽化痰丸
風寒:參(can)蘇(su)宣(xuan)肺丸(wan) 參(can)蘇(su)丸(wan)
第二十九節
哮喘病
寒癥哮喘:氣管炎丸
熱證哮喘:定喘止(zhi)嗽(sou)丸
長久哮喘(chuan):老(lao)年咳喘(chuan)膠囊
第三十節
小兒發熱
風寒(han):兒(er)感清口服液
風熱:小兒清解顆粒(li)
里熱證:小兒清熱寧顆粒(li)
第三十一節
肺癆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節
中暑
中暑的緊(jin)急救治:至寶丹、紫雪丹、安宮牛黃、暑厥用蘇(su)合香丸
暑濕(shi)遏表:藿香正氣水、四正丸、仁丹
暑熱蒙(meng)心(xin):牛黃清心(xin)丸、至寶丹、紫雪(xue)丹
氣陰兩(liang)竭:生脈飲
第三十三節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顆粒
第三十四節
銀屑病
克銀丸
第三十五節
紅眼病
黃連(lian)上清片(pian) 明(ming)目蒺(ji)藜丸
第三十五節
糖尿病
止渴降糖膠囊
第三十六節
不孕癥
調經促孕丸 五(wu)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節 閉經
調經益靈顆粒 復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節
白帶病
脾腎(shen)兩虛:千金(jin)止(zhi)帶(dai)丸
濕熱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xing):瀉(xie)青丸、龍膽瀉(xie)肝丸
第三十九節
毛囊炎
解(jie)毒涼血(xue)合劑 如(ru)意金黃散
第四十節
中醫美容之道
養血:阿膠
通(tong)便:通(tong)幽潤燥丸(wan)
第四十一節
中藥祛痘
解毒涼(liang)血合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節
慢性咽炎
利咽靈片
第四十三節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shu)肝丸(wan)、調味舒(shu)肝丸(wan)、舒(shu)肝和胃丸(wan)
肝膽濕熱(re):龍膽瀉肝丸
脾虛濕盛:參芩白術丸(wan)、六君(jun)子丸(wan)、平胃丸(wan)
無明顯癥狀,但是CT檢查有脂肪肝(gan):同仁清(qing)脂茶
第四十四節
風濕
風濕關節酒
第四十五節
小兒疳積
肥兒丸 爛積丸
第四十六節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梔逍遙丸(wan)、理氣化瘀口(kou)服液
氣虛(xu):參芩白術丸、清血內消丸
肺為蘊(yun)熱(re):解毒涼血合(he)劑、梔子(zi)金花丸(wan)
血虛肝旺:龍膽瀉(xie)肝丸、血府逐(zhu)瘀(yu)湯
第四十七節
中醫祛斑
氣(qi)(qi)滯血(xue)瘀(yu)(yu)型:理氣(qi)(qi)化瘀(yu)(yu)口服液
肝(gan)郁內熱型:理(li)氣化(hua)瘀口(kou)服(fu)液加龍膽瀉(xie)肝(gan)丸
脾(pi)虛濕熱型:理氣(qi)化瘀口(kou)服液、參芩白術丸(wan)
肝腎不足: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丸。
外用:養(yang)榮祛斑膏(gao)、珍珠末面(mian)膜
第四十八節
痢疾
加(jia)味(wei)香連丸、瀉痢固(gu)腸丸
第四十九節
癲癇
醫癇丸
第五十節
前列腺炎
腎虛(xu)精虧:知柏地黃丸
氣(qi)滯血(xue)瘀:前(qian)列舒樂膠囊
虛中夾(jia)實:癃閉舒
嗜食煙(yan)酒辛辣:龍膽瀉(xie)肝(gan)丸
第五十一節
骨質疏松癥
肝腎陰虛:六(liu)味(wei)地黃丸(wan)、百合更年安顆粒
脾(pi)氣(qi)虛(xu):參芩白術丸 , 補中益氣(qi)丸
腎陽虛(xu):參茸三鞭(bian)丸(wan) 強陽保腎丸(wan)
第五十二節
虛寒證
氣虛血(xue)虧:人參(can)養榮丸、補中益(yi)氣丸、永盛合(he)阿膠、參(can)桂(gui)鹿(lu)茸丸
營衛不和:虛汗(han)停顆粒
虛火內熾:二至(zhi)丸(wan)、知柏地黃丸(wan)
邪熱(re)郁蒸:龍膽瀉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節
潰瘍性結腸炎
濕熱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wei)虛弱:補益資生丸(wan)、平胃(wei)丸(wan)、蔘桂理(li)中丸(wan)
脾腎陽(yang)虛:四神丸、十(shi)全大補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shu)肝丸
寒熱錯雜:瀉痢固腸丸
血(xue)瘀腸絡:九氣拈痛(tong)丸
第五十四節
尿路感染
膀胱濕(shi)熱:分清五(wu)淋丸
肝膽濕熱:龍膽瀉肝丸
第五十五節
高血脂
脾虛濕盛(sheng):參芩白術(shu)丸(wan)
氣血(xue)不足:參桂(gui)鹿茸丸、永盛(sheng)合阿膠
痰濕中(zhong)阻:二陳丸 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節
扁桃體發炎
風熱外侵(qin):喉(hou)癥(zheng)丸
胃火熾(chi)盛(sheng):清胃黃連丸(wan)、喉癥(zheng)丸(wan)
肺(fei)腎陰虛:喉癥丸知柏地黃丸
脾氣虛(xu)弱:參(can)芩白術丸、喉癥丸
第五十七節
男性不育
腎精(jing)虧虛:六味地黃丸、五子衍(yan)宗丸
肝(gan)氣郁結:舒肝(gan)丸、逍遙丸
命門火衰(shuai):強陽(yang)保腎丸、參茸三鞭丸
腎陰虧虛:六味(wei)地(di)(di)黃丸(wan)(wan)、加(jia)味(wei)地(di)(di)黃丸(wan)(wan)
氣滯血瘀:烏金丸
痰濕(shi)內(nei)盛:香砂六君(jun)丸
第五十八節
濕疹
熱重(zhong)于濕:龍(long)膽(dan)瀉肝丸
濕(shi)重(zhong)于(yu)熱:參苓白術(shu)丸
血(xue)燥:皮膚病血(xue)毒丸
第五十九節
心臟病
心(xin)(xin)血不足:安神補心(xin)(xin)丸
心(xin)氣不(bu)足:營心(xin)丹
滋陰補氣:強心丹
第六十節
黑眼圈
女性腎經虛(xu)寒:永(yong)盛合阿膠、加味青娥丸
男性腎(shen)經虛寒:強陽保腎(shen)丸
第六十一節
老年癡呆
肝陽上亢:杞(qi)菊地黃丸
腎精虧虛:參茸三鞭丸(wan)
痰濕(shi)蒙閉:蘇合香丸
第六十二節
過敏
健脾補氣:歸脾丸(wan)、參苓白術丸(wan)
補腎固(gu)腎:參茸三(san)鞭丸
調和營衛:防(fang)風(feng)通圣丸
脾腎同補(bu):補(bu)益蒺藜(li)丸(wan)
第六十三節
白內障
肝腎陰(yin)虛:杞菊(ju)地(di)黃丸、六味(wei)地(di)黃丸
脾腎陽(yang)虛:四神丸
氣血兩虛:永盛合阿膠、參桂鹿茸(rong)丸
脾虛濕熱(re):參苓白術丸(wan)、木香(xiang)順氣丸(wan)
第六十四節
老年耳聾
肝腎陰虛:杞(qi)菊地黃(huang)丸
心(xin)脾兩虛:參(can)苓(ling)白術丸、歸(gui)脾丸、補中益氣丸
氣血虧虛:永盛合(he)阿膠、十全大補丸(wan)
痰濁中阻:同(tong)仁清脂茶、二(er)陳丸(wan)
肝膽(dan)濕熱:龍膽(dan)瀉肝丸
六十五節
女性排卵障礙
閉經癥:調經促孕丸
肝(gan)腎陰虛:杞菊地黃(huang)丸(wan)、六(liu)味地黃(huang)丸(wan)
腎陽虛者:內補養榮丸(wan)(wan)、安坤贊育丸(wan)(wan)
陽虛體(ti)胖者:金匱腎氣丸
第六十六節
腫瘤
抑制癌(ai)細胞擴散,癌(ai)癥輔助治療:西黃(huang)丸(wan)
附常用中成藥
一、解表中成藥
小青龍顆粒: 用于風寒感冒,主治(zhi)外寒里飲(yin)證,止咳平喘,亦可治(zhi)療過(guo)敏(min)性鼻(bi)炎
九味羌活丸: 用于風寒感(gan)冒(mao),兼(jian)清里熱
感冒清熱顆粒: 用于風寒感冒
午時茶顆粒: 用于風寒感(gan)冒,內傷(shang)食積證(zheng)
敗毒散: 用于風寒感冒
通宣理肺丸: 用于風寒感冒,宣肺止(zhi)咳
參蘇丸: 用于老(lao)年或(huo)病后、產后氣虛而(er)感(gan)受風(feng)寒(han)者
銀翹解毒片: 用于風熱感冒,辛(xin)涼(liang)解(jie)表,清熱解(jie)毒
雙黃連顆粒: 用于風(feng)熱(re)感冒,疏風(feng)解表,清熱(re)解毒
小兒感冒顆粒: 用于小兒風熱(re)感冒,疏風解表,清熱(re)解毒
柴胡口服液: 用于外感發熱
保濟丸: 用于胃腸(chang)型感冒,癥(zheng)見腹痛(tong)腹瀉、惡心嘔吐等
藿香正氣水: 用于胃(wei)腸型感冒,癥見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
二、清熱中成藥
牛黃解毒片: 用(yong)于火熱內盛(sheng),癥(zheng)見(jian)咽喉(hou)、牙齦(yin)腫痛,口舌(she)生(sheng)瘡,目(mu)赤腫痛
銀黃口服液: 用于上呼吸道(dao)感染(ran)、急性(xing)扁桃體炎(yan)、咽炎(yan)
板藍根顆粒: 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扁桃體炎(yan)、腮腺炎(yan)等
抗病毒口服液: 用于病(bing)毒性上呼吸道感(gan)染(ran)(病(bing)毒性感(gan)冒)
感冒退熱顆粒: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ji)性扁桃體(ti)炎(yan)、咽喉炎(yan)
三黃片: 用于(yu)三焦(jiao)熱盛,瀉火通便(bian),癥見口舌生瘡、心(xin)煩口渴、尿赤便(bian)秘
黃連上清丸: 用于上焦風熱,癥見(jian)頭暈腦(nao)脹、牙齦腫痛、口舌(she)生瘡、小便黃赤等
牛黃上清丸: 用于上焦火(huo)熱所致的頭痛眩暈(yun)、目赤耳鳴、咽喉腫痛等(deng)
紫雪: 用于熱病(bing),止痙開竅,癥(zheng)見高熱煩躁、譫語、驚(jing)風抽搐(chu)、斑疹吐衄
片仔癀: 涼血化瘀,消(xiao)腫止痛,用(yong)于(yu)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xing)病(bing)毒性(xing)肝炎,癰(yong)疽疔瘡,跌打損傷(shang)及各(ge)種炎癥
龍膽瀉肝丸: ①用(yong)(yong)于肝(gan)膽實火上炎證,癥(zheng)見頭痛、脅(xie)痛、口(kou)苦、耳聾、舌紅苔黃(huang)②用(yong)(yong)于肝(gan)經濕熱下注證:癥(zheng)見陰腫、陰癢、筋萎(wei)、小便淋漓(li)或婦(fu)女帶(dai)下黃(huang)臭等
左金丸: 用于(yu)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bu)喜熱(re)飲
二妙丸: 用于濕熱(re)下注之足(zu)膝紅腫熱(re)痛、下肢丹毒(du)、白帶、陰囊濕癢
六神丸: 用于(yu)爛喉丹痧、咽喉腫痛、喉風喉癰、單雙(shuang)乳蛾、小(xiao)兒熱癤(jie)、癰瘍疔瘡、乳癰發背、無名腫毒(du)
西瓜霜咽喉含片: 防治咽(yan)(yan)喉(hou)腫(zhong)痛(tong)、聲音嘶啞、急慢性咽(yan)(yan)喉(hou)炎(yan)、急性扁桃體炎(yan)、口(kou)腔潰瘍、口(kou)腔炎(yan)、牙齦腫(zhong)痛(tong)等(deng)
清熱消炎寧膠囊: 主(zhu)治熱毒(du)證,消(xiao)炎止痛(tong),舒筋活絡
十滴水: 主治中暑證
六合定中丸: 主治夏傷(shang)暑濕(shi)、宿(su)食停滯證(zheng),癥見惡寒頭痛、胸悶惡心、吐瀉腹痛
六一散: 主(zhu)治暑濕證,癥(zheng)見暑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痱(fei)子刺癢(yang)
仁丹: 用于(yu)中暑嘔吐、煩躁惡(e)心(xin)、頭目(mu)眩暈、暈車暈船、水土不(bu)服
三、溫里中成藥
附子理中丸: 溫中(zhong)健脾(pi),用于脾(pi)胃虛寒、脘腹冷(leng)痛、嘔吐泄瀉、手(shou)足不溫
小建中合劑: 主治脾胃(wei)虛寒所致的(de)脘腹攣痛、喜溫(wen)喜按、按之(zhi)則痛減或脾胃(wei)虛寒引(yin)起的(de)虛勞發熱、心悸不寧等
香砂養胃丸: 溫中和胃(wei)(wei),用(yong)于不思飲食、嘔吐酸(suan)水、胃(wei)(wei)脘(wan)滿悶、四肢倦怠(dai)
四逆湯口服液: 溫中祛寒,回陽救(jiu)逆(ni),用(yong)于(yu)陽虛欲(yu)脫、冷汗自出、脈微(wei)欲(yu)絕
參附注射液: 回陽救(jiu)逆,益氣(qi)固脫,用于陽氣(qi)暴脫的厥脫證,用于急救(jiu)
艾附暖宮丸: 理氣補(bu)血,暖宮(gong)(gong)調(diao)經,主治子宮(gong)(gong)虛寒、月經不(bu)調(diao)、痛(tong)經、腰酸帶下
四、理氣中成藥
逍遙丸: 疏(shu)肝健脾,養血調經。用于肝氣不舒、胸脅脹(zhang)痛、頭暈目眩、月經不調
越鞠丸: 理氣解郁(yu),寬中(zhong)除滿。用于胸脘痞悶(men)、腹中(zhong)脹滿、飲食(shi)停滯、噯氣吞酸
復方田七胃痛膠囊: 行(xing)氣和(he)胃,制(zhi)酸(suan)止痛。用于氣滯型胃脘(wan)疼痛
五、理血中成藥
速效救心丸: 行氣(qi)活(huo)血,祛瘀止痛,增(zeng)加冠脈血流量。用(yong)于氣(qi)滯血瘀型冠心病(bing)、心絞痛
麝香保心丸: 芳香溫通(tong),益氣(qi)強心(xin)(xin)。用于心(xin)(xin)肌(ji)缺血引起的心(xin)(xin)絞痛、胸悶(men)及心(xin)(xin)梗(geng)
舒心口服液: 主治(zhi)冠心病及(ji)心絞(jiao)痛(tong)引起的氣虛血瘀、胸悶胸痛(tong)、氣短(duan)乏力
心通口服液: 益氣(qi)活血,化痰通絡。用(yong)于胸(xiong)(xiong)痹氣(qi)虛痰瘀交阻證,冠(guan)心病(bing)及(ji)心絞痛(tong)引起的心悸、胸(xiong)(xiong)悶氣(qi)短(duan)等(deng)
血府逐瘀口服液: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tong)。用(yong)于瘀血停(ting)滯胸(xiong)中而見(jian)胸(xiong)痛(tong)、頭痛(tong)、通入針刺有定(ding)處(chu),或呃逆干嘔、午后潮熱等
復方丹參片: 活血(xue)化(hua)瘀,理氣(qi)止痛。用(yong)于胸中憋悶、心絞痛
冠心蘇合丸: 理氣寬胸,止痛。用于心絞痛、胸悶憋氣
地奧心血康膠囊: 用于預(yu)防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以(yi)及淤(yu)血內阻之(zhi)胸(xiong)痹(bi)、心悸等
蘇冰滴丸: 芳香開竅(qiao),理氣止痛。用于胸悶、心(xin)絞(jiao)痛、心(xin)梗及冠心(xin)病
燈盞花素片: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tong)(tong)。用于(yu)中風后遺癥、冠(guan)心(xin)病(bing)、心(xin)絞(jiao)痛(tong)(tong)
川芎嗪注射液: 用于缺血性中(zhong)風(feng)、胸脅刺痛、跌(die)打腫痛、頭痛等(deng)
絞股藍總苷片: 用(yong)于高脂血癥(zheng),癥(zheng)見心悸(ji)氣(qi)短、眩暈(yun)頭痛、健忘耳(er)鳴或脘腹脹痛
復方天仙膠囊: 清熱解毒,活血(xue)化瘀,散結止痛。對食管癌、胃癌有一定的抑(yi)制作用(yong),配合放化療(liao)(liao)可提高(gao)其療(liao)(liao)效
元胡止痛片: 用于氣滯血瘀(yu)的胃痛(tong)、脅(xie)痛(tong)、頭痛(tong)及月經(jing)痛(tong)等
三七傷藥片: 舒(shu)經活血,散瘀(yu)止痛。用(yong)于跌打損(sun)傷、風(feng)濕瘀(yu)阻、關節(jie)痹痛
康萊特注射液: 用于脾(pi)虛痰濕或(huo)氣陰(yin)兩虛型原(yuan)發性肺癌、肝癌、結腸癌,手(shou)術(shu)前后或(huo)不宜手(shou)術(shu)者均可使用
十灰散: 涼血(xue)(xue)(xue)(xue)止(zhi)血(xue)(xue)(xue)(xue)。用(yong)于(yu)吐血(xue)(xue)(xue)(xue)、衄(nv)血(xue)(xue)(xue)(xue)、血(xue)(xue)(xue)(xue)崩及一切出(chu)血(xue)(xue)(xue)(xue)不止(zhi)者
斷血流片: 用(yong)于功能性子宮出(chu)血、月(yue)經過多、產(chan)后出(chu)血及(ji)各(ge)種出(chu)血,單純性紫(zi)癜、原發(fa)性血小板減少性紫(zi)癜
云南白藥: 用于(yu)跌打(da)損傷(shang)、瘀血(xue)腫痛及軟組織挫傷(shang)、閉合性(xing)骨(gu)折、肺結核出血(xue)、潰(kui)瘍病(bing)出血(xue)及皮膚感染性(xing)疾病(bing)
六、補益中成藥
玉屏風口服液: 益(yi)氣,固表,止汗(han)。用于氣虛外感(gan)證(zheng),癥見自汗(han)惡風
參麥注射液: 益(yi)氣(qi)固(gu)脫,養陰(yin)生津。用(yong)于氣(qi)陰(yin)兩(liang)虛型之休克、冠心(xin)(xin)病(bing)、病(bing)毒性(xing)心(xin)(xin)肌炎、慢性(xing)肺心(xin)(xin)病(bing)、粒(li)細(xi)胞減少癥等
生脈飲: 益氣(qi)復脈(mo),養陰生津。用于氣(qi)陰兩虧(kui)、心悸氣(qi)短(duan)、脈(mo)微自汗
補中(zhong)益氣丸:用于脾胃虛弱、中(zhong)氣下陷證引起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zhang)、久瀉、脫(tuo)肛、子宮(gong)脫(tuo)垂
人參健脾丸: 用于脾(pi)胃虛弱、消化不(bu)良、食欲不(bu)振、腹痛(tong)便溏等
四君子丸: 補氣(qi)(qi)名方,用(yong)于脾胃氣(qi)(qi)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刺五加片: 用于脾腎陽虛者
胃乃安膠囊: 用于胃(wei)潰(kui)瘍、十二指腸潰(kui)瘍、慢性胃(wei)炎
養胃舒: 用于氣陰兩虛(xu)引起的胃(wei)脘脹痛、納差,及慢性萎縮(suo)性胃(wei)炎有上述癥狀(zhuang)者(zhe)
參苓白術散: 主(zhu)治脾虛濕盛證,癥見飲食(shi)不(bu)化(hua)、四肢(zhi)乏力、面色萎黃等
四物合劑: 補血名(ming)方(fang)。主治頭暈目眩、心悸失眠(mian)、月經不調(diao)等(deng)
歸脾丸: 益氣(qi)健脾,養血(xue)安神(shen)。用于氣(qi)短心(xin)悸、失(shi)眠多夢、食欲不振
人參養榮丸: 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zu)、氣血兩虧(kui)、病后虛弱
八珍丸: 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合方劑(ji),用于氣血兩虛
十全大補丸: 用于(yu)氣(qi)血兩虛且有溫補之力
六味地黃丸: 滋(zi)陰(yin)補腎。主治(zhi)腎陰(yin)虧虛證,癥(zheng)見腰(yao)膝酸痛、盜汗、遺精、消(xiao)渴(ke)
大補陰丸: 主治陰虛火旺證(zheng),癥(zheng)見潮(chao)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yi)精
百合固金丸: 養(yang)陰潤肺,化痰止咳(ke)(ke)。用于肺腎陰虛、燥咳(ke)(ke)少痰、痰中帶血(xue)
二至丸: 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月經量多
左歸丸: 主治腎陰不(bu)足,癥見頭暈目眩、遺精滑泄、自汗(han)盜汗(han)等
右歸丸: 用于腎(shen)陽不足、命門火衰、陽痿遺精、腰膝酸冷
桂附地黃丸: 用于腎陽(yang)不足、腰膝(xi)酸冷、肢體(ti)浮腫(zhong)、小便不利、消渴(ke)
五子衍宗丸: 主治腎虛(xu)精虧(kui)所致的(de)陽痿不育、遺精早(zao)泄等
龍牡壯骨顆粒: 強(qiang)筋壯骨,和胃健脾(pi)。主治小兒(er)多汗、夜驚(jing)、食欲不(bu)振、消(xiao)化不(bu)良、發育(yu)遲緩。預防佝僂病(bing)、軟骨病(bing)
七、安神中成藥
天王補心丸: 用于(yu)心(xin)陰不足、心(xin)悸健忘、失眠(mian)多夢、大便干燥
柏子養心丸: 用于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duo)夢、健忘
朱砂安神丸: 清心(xin)養血,鎮靜(jing)安神。用于胸(xiong)中煩熱、心(xin)悸不寧(ning)、失眠多夢
八、祛痰止咳中成藥
橘紅丸: 用(yong)于咳嗽痰多、痰不(bu)易出、胸悶口干
止咳橘紅口服液: 用于痰熱(re)阻肺(fei)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man)氣短、咽干(gan)喉癢
蛇膽陳皮散: 用于風寒咳(ke)嗽、痰多嘔逆
蛇膽川貝散: 用(yong)于肺熱咳嗽、痰(tan)多
急支糖漿: 用(yong)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感(gan)冒(mao)后(hou)咳嗽(sou)
川貝枇杷糖漿: 用于感(gan)冒咳嗽及支氣管炎
二陳丸: 燥濕化痰,用(yong)于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止咳定喘口服液: 辛涼宜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熱、身熱口(kou)渴(ke)
桂龍咳喘寧膠囊: 降氣平喘(chuan),用于外感風寒(han)、痰濕(shi)阻(zu)肺(fei)引起的咳嗽等
蛤蚧定喘膠囊: 滋陰(yin)清肺(fei),用于虛勞(lao)久咳、年老(lao)哮(xiao)喘、自(zi)汗盜汗、不思(si)飲食
蘇子降氣丸: 降氣化痰,溫腎納氣。用于(yu)氣逆痰壅、咳(ke)嗽喘息
胃炎是胃粘膜炎癥的統稱。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惡心、嘔吐;后者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后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本病常見于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
胃炎的癥狀
1
急性胃炎的(de)臨床表(biao)現常輕重(zhong)不(bu)等,但發病均急驟。
2
輕(qing)者僅有腹痛、惡(e)心、嘔(ou)吐、消化不良
3
嚴重(zhong)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zhong)毒及休克等
4
慢性胃炎一般癥狀上腹不適和疼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噯氣等
END
注意事項
患者在(zai)急性(xing)期常有嘔吐,腹瀉等(deng)癥(zheng)狀。因失(shi)水較多,在(zai)飲食上應(ying)注意補充大(da)量液體,可供給鮮果汁,藕粉,米湯(tang),雞(ji)蛋湯(tang)等(deng)流質食物,并應(ying)大(da)量飲水,以緩解脫水并加快毒素的排泄(xie)。
待病(bing)情緩解后(hou),可給(gei)少(shao)(shao)渣(zha)(zha)半流(liu)食(shi),逐漸(jian)過渡到(dao)少(shao)(shao)渣(zha)(zha)軟飯。飲食(shi)內容應(ying)無刺激,少(shao)(shao)纖維,如大米粥(zhou),面片湯,并(bing)可適(shi)量選用饅頭(tou)干(gan)等。
補充適量蛋白質
為減輕胃腸負擔(dan),應少食多餐,一日進餐5~6次較(jiao)為適宜。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6806.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kan)用文(wen)章因(yin)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權異議的(de)(de),請聯系管(guan)理員,我(wo)們會立即(ji)(ji)處理,本站部(bu)分文(wen)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lai)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shi)出于傳遞更多信(xin)息之目的(de)(de),若(ruo)有(you)來(lai)源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de)合法權益,請立即(ji)(ji)通知(zhi)我(wo)們(管(guan)理員郵箱:),情況屬(shu)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biao)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加味胡麻散
下一篇: 加味膠艾四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