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加味疏風祛疹湯

中醫世家 2023-05-17 11:41:27

加味疏風(feng)祛疹湯

趙炳南方:加味疏風祛疹湯

處方 : 赤芍(shao)(shao)12克(ke)(ke),白芍(shao)(shao)12克(ke)(ke),當歸(gui)9克(ke)(ke),茜草(cao)(cao)根9克(ke)(ke),白茅根30克(ke)(ke),蟬衣6克(ke)(ke),浮萍(ping)3克(ke)(ke),白蘚皮(pi)39克(ke)(ke),刺蒺藜15克(ke)(ke),金銀花15克(ke)(ke),生(sheng)枳殼9克(ke)(ke),生(sheng)甘(gan)草(cao)(cao)9克(ke)(ke)。

功能主治 : 涼血(xue)疏風,清熱解毒。主血(xue)熱外受風毒。(玫瑰(gui)糠疹)

用法用量 : 水煎(jian)服,每日(ri)1劑,日(ri)服2次。

摘錄 : 趙炳南方

方出《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加味疏風祛疹湯

處方 : 赤芍(shao)4錢(qian),白(bai)(bai)芍(shao)4錢(qian),當歸3錢(qian),茜草根3錢(qian),白(bai)(bai)茅根1兩,蟬衣2錢(qian),浮(fu)萍1錢(qian),白(bai)(bai)鮮皮1兩,刺蒺藜5錢(qian),金銀花5錢(qian),生枳殼3錢(qian),生甘(gan)草3錢(qian)。

功能主治 : 涼(liang)血(xue)疏風(feng),清(qing)熱解毒(du)。主血(xue)分有熱,外受風(feng)毒(du)引起的玫瑰糠疹。

摘錄 : 方出《趙炳南臨床經(jing)驗(yan)集》,名見(jian)《千家妙方》卷下(xia)

得(de)了(le)玫瑰糠疹怎么辦

玫瑰糠疹一種病因不明的輕度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是鱗屑性損害,病程有自限性.

玫瑰糠疹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青年人.已分離出的感染因子有支原體,微小RNA病毒和人皰疹病毒7.在溫暖季節和春秋季其發病率最高.
初起的損害是在軀干或四肢某處出現直徑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被稱為前驅斑,數目為1~3個。約1~2周以后軀干與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片,常對稱分布。開始于軀干,以后逐漸發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徑0.2~ 1cm大小,常呈橢圓形,斑片中間有細碎的鱗屑,而四周圈狀邊緣上有一層游離緣向內的薄弱鱗屑,斑片的長軸與肋骨或皮紋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少數病人的皮損僅限于頭頸部或四肢部位發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為4~8周,但也有數月,甚至7~8個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復發。

有少數病人開始皮損為紅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這類病人常有劇癢,稱為丘疹型玫瑰糖疹。

另有一類病人,發病急驟,無前驅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出現大片紅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劇癢,損害迅速擴至軀干與四肢,這些損害漸漸在中央部位出現結痂性損害,痂皮脫落而呈玫瑰糖疹樣皮損,這類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應所引起,故稱之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與玫瑰糖疹的關系還待進一步研究。

少數病人可出現全身癥狀,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發燒。

本病多發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發。

癥狀和體征

通常在全身性發疹前5~7天,最常發現在軀干部有一個先驅斑(母斑),典型的直徑為2~7cm.斑疹可呈輕度紅斑,玫瑰色或淺黃褐色,為環形或卵圓形,有鱗屑,稍高起的邊緣,有時會與表淺真菌感染相混淆(如體癬).在先驅斑之后有許多類似的0.5~2cm直徑的小斑可繼續出現數周,通常在軀干向心性分布.在背部其長軸與皮紋線平行,從脊背看典型的放射狀排列?quot;圣誕樹".黑人的皮損最初為丘疹,較少鱗屑.

有時,分布可以不典型,損害主要侵犯臂部,偶爾發生于面部.通常沒有全身癥狀,但偶可有輕微疲乏和頭痛,有時可有煩人的瘙癢.通常經過4或5周自然緩解,但整個皮損可持續2個月或更長.很少復發.

診斷和治療

玫瑰糠疹必須和體癬,花斑癬,藥疹,銀屑病,副銀屑病,慢性苔蘚樣糠疹,扁平苔蘚,二期梅毒等相鑒別,其中最重要的為二期梅毒.當掌跖受累或未見先驅斑或臨床表現不典型時,必須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查.假定玫瑰糠疹病人10周內未見消退,就應考慮斑塊狀副銀屑病的可能.有兩種型別的副銀屑病:小斑塊型,為良性;大斑塊型,通常是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先兆.

通常為非特異性治療,一般不需治療.需使病人放心損害可自行消退.人工或自然日光照射可以促使消退.弱效至中等強度的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可以減輕紅斑和瘙癢.炎癥和瘙癢也可用0.25%薄荷加入雪花膏中進行治療.外用制劑還可用局麻藥普拉莫星,可含有或不含皮質類固醇激素,并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強的松僅用于最嚴重的病例(10mg口服每日4次,直到瘙癢減退,然后減量持續約14天以上).
【治法】涼血疏風,清熱解毒。

【方名】加味疏風祛疹湯。

【組成】赤芍12克,白芍12克,當歸9克,茜草根9克,白茅根30克,蟬衣6克,浮萍3克,白蘚皮39克,刺蒺藜15克,金銀花15克,生枳殼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因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癥狀和縮短病程。

1.一般治療 在急性期禁忌熱水洗燙和肥皂的搓洗。禁用強烈刺激外用藥物,臨床上見到很多由于一般治療注意的不夠,因而延長病程,或轉變成自家敏感性皮炎。

2.抗組織胺藥物 可適當應用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撲爾敏,賽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也可用維生素C。

3.中醫中藥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清熱涼血,祛風止癢,一般用涼血消風湯有效,輕型病人可用紫草30g,水煎服,每日一次有效。

4.紫外線照射 急性炎癥期過去后,要是采用紫外線斑量照射能促進損害的消退。

5.外(wai)用(yong)藥(yao)治(zhi)療 可采用(yong)爐甘古洗劑外(wai)涂。

皮膚上(shang)有小(xiao)紅疙瘩 很癢 怎么辦?

  你好,我是皮膚科醫生,通過你的描述,很可能你得的是尋麻疹...

  蕁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主要表現為邊緣清楚的紅色或蒼白色的瘙癢性皮損——風團。
  【病因】蕁麻疹的病因復雜,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確切原因。常見的病因如下。
  1.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是某些肉類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調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蕁麻疹可屬于變態反應性。但有的不新鮮食品腐敗分解為多肽類,堿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徹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
  2.藥物許多藥物易引起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本病,常見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劑、各種疫苗、痢特靈、磺胺等。也有些藥物為組胺釋放物,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奎寧、肼苯達嗪等。
  3.感染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最常見的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竇炎、扁桃體炎、慢性中耳炎等與蕁麻疹發病的關系,不易簡單地確定,須經治療試驗才能證實。
  4.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刺激。
  5.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蕁麻刺激或吸入動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
  7.內臟和全身性疾病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等,可成為蕁麻疹尤其是慢性蕁麻疹的原因。
  【發病機制】有變態反應與非變態反應兩種。
  (一)變態反應性多數為Ⅰ型變態反應,少數為Ⅱ型或Ⅲ型。Ⅰ型變態反應引起的蕁麻疹機制為變應原使體內產生IgE抗體,與血管周圍肥大細胞和血循環中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當該變應原再次進入體內,與肥大細胞表面IgE特異性結合,促使肥大細胞脫顆粒和一系列化學介質的釋放。引起本病的化學介質主要是組胺,其次是激肽。這些介質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擴張、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增加等,從而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癥狀。
  Ⅱ型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如輸血反應,多見于選擇性IgA缺乏患者。當這些患者接受輸血后,產生IgA抗體。再輸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產生過敏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種炎癥介質,引起紅細胞破碎及過敏性休克和蕁麻疹。
  Ⅲ型變態反應引起的蕁麻疹樣損害稱蕁麻疹性血管炎,屬血管炎。
  (二)非變態反應性是由下列物質進入體內使補體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激肽等引起。
  1.藥物如阿托品、箭毒、嗎啡、奎寧、阿司匹林、毛果蕓香堿、罌粟堿、多粘菌素B、可待因、可卡因等,或某些簡單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溫80等。
  2.毒素蛇毒、細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蟲毒素等。
  3.食物水生貝殼類動物、龍蝦、蘑菇、草莓等。
  【臨床表現】為常見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 類,前者在短時期內能痊愈,后者則反復發作達數月至數年。
  (一)急性蕁麻疹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時孤立或散在,逐漸擴大,融合成片。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時,壓迫管壁,風團呈蒼白色,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風團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此起彼伏,不斷發生。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部分可因胃腸粘膜水腫出現腹痛,劇烈時頗似急腹癥,亦可發生腹瀉,出現里急后重及粘液稀便。累及氣管、喉粘膜時,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若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中毒癥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癥等可能。
  血液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毒性顆粒。
  (二)慢性蕁麻疹全身癥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
  (三)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1.皮膚劃痕癥(dermatographism)亦稱人工蕁麻疹 (factitious urticaria)。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后,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即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
  2.寒冷性蕁麻疹(cold urticaria)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罕見,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發病,終身反復不止。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常見。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觸冷物部位產生風團或斑狀水腫。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有時進食冷飲可引起口腔和喉頭水腫。被動轉移試驗可陽性,可能與IgE有關。冰塊可在局部誘發風團。寒冷性蕁麻疹可為某些疾病的癥狀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癥,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冷纖維蛋白原血癥,冷溶血癥等。
  3.膽堿能性蕁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多見于青年,由于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使軀體深部溫度上升,促使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在受刺激后數分鐘即出現,直徑為2~3mm,周圍有紅暈,約1~2cm。常散發于軀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疹。偶伴發乙酰膽堿的全身反應,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及哮鳴音。頭暈嚴重者可致暈厥。病程一般經數年后可漸趨好轉。以1:5000乙酰膽堿作皮試或劃痕試驗,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周圍出現星狀小風團。
  4.日光性蕁麻疹(solar urticaria)較少見,由中波及長波紫外線或可見光引起,以波長300nm左右的紫外線最敏感。對280~320nm紫外線過敏者,被動轉移試驗可呈陽性。風團發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膚,有癢和針刺感,有時透過玻璃的日光亦可誘發。嚴重時有全身反應如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等。
  5.壓迫性蕁麻疹(pressure urticaria)皮膚受壓后約4~6小時,局部發生腫脹,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持續8~12小時消退。常見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壓迫后的臀部皮膚。機制不明,可能與皮膚劃痕癥相似。
  6.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是一種發生于皮下組織較疏松部位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腫,分獲得 性及遺傳性兩種,后者罕見。獲得性血管性水腫,常伴其他遺傳過敏性疾玻主要發生于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處。多為單發,偶發于兩處以上。損害為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累及皮下組織,邊界不清。膚色正常或淡紅,表面光亮,觸之有彈性感。持續1~3日可漸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發生于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診斷】根據皮疹為風團,發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跡及各型的特點,不難診斷。但病因診斷較為困難,應詳細詢問病史,作認真細致的體格檢查,全面綜合分析病情。
  【鑒別診斷】
  ①丘疹性蕁麻疹皮損常群集分布,風團樣損害中央有丘皰疹、水皰,持續數日。
  ②蕁麻疹性血管炎皮損疼痛,瘙癢不明顯,持續數日,消退后常遺留紫癜、鱗屑和色素沉著。
  ③伴有腹痛或腹瀉者,應注意與急腹癥及胃腸炎等鑒別。④伴有高熱和中毒癥狀者,應考慮嚴重感染。
  【治療】抗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對癥處理為基本原則,力求做到對因治療。
  (一)全身治療
  1.急性蕁麻疹一般可選用氯苯那敏、賽庚啶、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組胺藥;一些對抗組胺藥嗜睡作用較敏感者、駕駛員、高空作業人員、工作及學習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選第二代抗組胺藥,如鹽酸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等。通常以2~3種抗組胺藥合用。維生素C及鈣劑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與抗組胺藥有協同作用。伴腹痛者可給予解痙藥物,如普魯本辛、654-2、阿托品等。
  對膿毒血癥或敗血癥引起者,應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處理感染病灶。
  病情嚴重、伴有休克或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者,應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1,迅速吸氧,肌肉注射鹽酸異丙嗪25~50mg,并以氫化可的松0.2—0.3g、維生素C 2g加入500m1 5%~10%葡萄糖溶液中靜滴。15分鐘后可重復注射腎上腺素0.5ml。有心血管疾病者,腎上腺素需慎用。支氣管痙攣者可緩慢靜脈滴注氨茶堿0.2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喉頭水腫時,一般不主張氣管切開,理由是其對腎上腺素反應甚快,且氣管切開不能解決伴發的支氣管痙攣。
  2.慢性蕁麻疹應積極尋找病因,不宜使用糖皮質激素,一般以抗組胺藥物為主。給藥時間一般應根據風團發生的時間予以調整。例如晨起較多,則臨睡前應給予稍大劑量;若臨睡時多,則晚飯后給以稍大劑量。風團控制后,可持續再服藥月余,并逐漸減量。一種抗組胺藥物無效時,可2~3種聯合,并以多種抗組胺藥交替使用。
  對頑固性蕁麻疹單獨使用H,受體拮抗劑療效不佳者,可合并用H,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叮除抗組胺藥物外,可酌情選用利血平、氨茶堿、氯喹、雷公藤等口服。
  3.特殊類型蕁麻疹常選用兼有抗5-羥色胺、抗乙酰膽堿藥物。如羥嗪、去氯羥嗪,對物理性蕁麻疹有較好效果,賽庚啶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為突出。膽堿能性蕁麻疹可選654-2等。
  (二)外用藥物夏季可選用止癢液、爐甘石洗劑、鋅氧洗劑等,冬季則選有止癢作用的乳劑,如苯海拉明霜。
  (三)中醫治療中醫認為風邪是蕁麻疹的主要原因。急性蕁麻疹多屬風熱型,治則為祛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 (荊芥、防風、牛蒡子、白蒺藜、蟬衣、銀花、黃芩、梔子、連翹、生地、丹參、赤芍)加減。冷性蕁麻疹多屬風寒型,治則為表散風寒、調和營衛,方用麻桂各半湯加減,或用荊防化疹湯 (荊芥、防風、白蒺藜、牛蒡子、苦參、連翹、白芷、蟬衣、地膚子、茯苓、生甘草)加減。慢性蕁麻疹多屬氣血兩虛型,體質較弱或老年者,治則為養血祛風、益氣固表,方用當歸飲子加味。
  針刺治(zhi)療可取(qu)大(da)椎、血海、曲池、三陰(yin)交(jiao)等穴。慢性蕁麻疹(zhen)以大(da)腸(chang)俞為主(zhu)穴。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6671.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保護(hu)作者版(ban)權,注重分享,被刊(kan)用文(wen)(wen)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yu)(yu)作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的(de),請(qing)聯系管理(li)員,我(wo)們(men)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bu)分文(wen)(wen)字(zi)與(yu)(yu)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zhuan)載是出于傳遞更(geng)多(duo)信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合法(fa)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kuang)屬實,我(wo)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biao)示歉(qian)意,謝(xie)謝(xie)!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