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加味甘草瀉心湯

中醫世(shi)家 2023-05-17 11:25:40

加味(wei)甘草瀉心湯

處方 : 生甘(gan)草30g,黨(dang)參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黃連6g,黃芩9g,大棗7枚(mei)。

功能主治 : 狐惑病(bing)(口(kou)、眼、生殖器綜(zong)合癥(zheng))。

用法用量 : 水煎(jian)服。另(ling)配生甘(gan)草(cao)12g,苦參(can)12g,4劑(ji)煎(jian)水,外洗陰部。

摘錄 : 方出(chu)《趙(zhao)錫武醫療(liao)經(jing)驗》,名見(jian)《古今名方》卷二

復發性(xing)口腔(qiang)潰瘍的辨證與(yu)治療(liao)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辨證與治療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文獻中概稱為“口瘡”或“口疳”,是常見的一種口腔疾患。一般認為口瘡多屬火熱為患,而火有虛火、實火之分。實火多為脾胃積熱,治宜清瀉;虛火多為真陰虧損,虛火上炎,治宜滋陰降火。筆者臨床體會,本病以虛證為多,而且以虛為其病之本。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辨證與治療的`知識,歡迎閱讀。

  ―、本病以長期反復發作為特點,病程最長有數年甚至二三十年者;

  二、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屬氣虛或氣陰兩虛之體,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勞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見證為多;

  三、發作時的誘因與工作、學習勞累,情緒緊張或郁怒有明顯關系:

  四、潰瘍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圍粘膜顏色淡紅或灰白(如其色由白轉紅,即接近愈合):

  五、舌淡并有明顯齒痕,脈虛細或大而無力;

  六、服一般清熱解毒劑效果多不佳。

  如就以上脈證而論,復發性口腔潰瘍似與東垣所論脾虛陰火相吻合。李氏云:“若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脾胃氣虛,則下流于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氣下流,使谷氣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雖然原文中沒有明確提及“口瘡”這一病癥,但其所論氣虛陰火,與本病病機若合符節。因此我治療這類患者,往往師法東垣“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之意處方用藥:

  一、復發性口腔潰瘍兼見脾胃功能稍有衰減者,以四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為基礎,加黃芪、山藥、當歸、升麻、烏賊骨、荷葉。

  二、證見短氣、乏力、大便次數增多等中氣下陷表現者,用補中益氣湯(黨參、黃芪、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當歸、炙甘草)。

  三、證見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澄徹清冷或完谷不化、肢涼、脈弱、舌淡者,為中虛寒證,用附子理中湯(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制附片)。應當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長,又易于被醫者誤認為實證口瘡而用苦寒瀉火,或以為“虛火”(即指“陰虛火炎”)而泛投涼潤之劑,皆損傷脾胃之陽,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腎陽,使脾腎兩虛,陰寒內盛,則逼陽上浮,證見口腔潰瘍久不愈合,兩足冰涼,下利清谷,脈弱、舌淡、脈虛細或大而無力,兩顴獨紅,其治亟宜溫補脾腎,破陰返陽,用桂附理中湯(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肉桂、制附片)為主。

  病案一

  鄧XX,男,56歲,社員。1984年1月10日初診。

  患者五年來,口瘡反復發作,長期服用瀉火解毒藥。近一年來,口瘡一直不愈合。83年12月來京求治,XX醫院診斷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予西藥(不詳)及清熱解毒養陰中藥內服,外用漱口藥,治療一月無效。

  自訴舌、咽疼痛,妨礙進食,食欲差,經常泛吐清水、酸水,頭皮發癢,時覺熱氣上沖頭面,大便初硬后溏,尿時清時黃,小便后陰莖疼,少腹有拘急感,足底長期冰涼。檢見:右側舌緣有一溝狀深在潰瘍,其色淡紅間白,咽腭弓亦有一條狀潰瘍,頰粘膜水腫,面部顴突處獨紅。脈象六部俱沉弱,舌胖嫩有齒痕,色淡,苔白滑。

  綜合脈證及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史,病屬脾腎陽虛,陰寒內盛,迫火上浮,熏于口舌所致;治擬溫補脾腎,俾陰霾消而火歸其位。用附子理中湯加味:黨參15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15克(先煎四十分鐘),黃芪25克,當歸10克,砂仁6克,山藥20克,烏賊骨10克,牡蠣25克。

  二診(1984年1月14日),服完三劑,舌緣潰瘍開始愈合,已不覺疼痛,唯咽腭部在進食時仍有痛感。飲食增加,酸水減少,大便仍先干后溏,顴紅、足冷、尿時小腹拘急、陰疼如前,脈舌如前。原方加肉桂3克,龍骨12克,黃芪增至35克。

  三診(1984年1月21日),已服至十劑,兩處潰瘍均愈合,疼痛消失。每天主食增加到一斤左右,不吐酸,頭皮不再發癢,大便基本成形,少腹拘急感及陰疼已愈,唯顴紅仍在,晚間足心仍有涼感。久病初愈,患者及其子俱欣喜過望,因春節將至,要求帶藥返家,擬方如下:黃芪35克,黨參25克,肉桂6克,制附片15克(先煎四十分鐘),白術15克,山藥25克,干姜6克,砂仁6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淮牛膝10克。

  1984年2月13日接患者來信,告諸癥悉愈,問善后治法。回信為擬補中益氣丸(晨服6克)、金匱腎氣丸(晚服一丸),囑連服—月,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此外,由于中氣虛,運化失權,故尤易聚濕,濕蘊化熱,而成本虛標實之證,這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其脈證見濡數或滑數,舌苔黃膩,潰瘍面較大或融合成片,呈糜爛狀,分泌物較多,潰瘍周圍粘膜充血,口臭,疼痛亦比較劇烈;兼見胃部痞滿、口苦、口粘、尿黃,大便粘滯不爽等全身癥狀。這類情況,中氣虛為本,濕熱為標,一般宜標本同治,補瀉兼施,寒熱并用;個別情況,也可以先治濕熱,繼用補中。常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以下幾個處方:

  一、甘草瀉心湯(生、炙甘草、黨參、干姜、黃芩、黃連、半夏、大棗)。適用于中氣虛而濕熱內聚,以脘痞腹脹為主要兼證者。口渴喜飲去半夏,加花粉,熱甚干姜改用生姜。

  二、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柴胡、炙甘草、黃芪、蒼術、羌活、升麻、黨參、黃芩、黃連、石膏)。適用于氣虛下陷而兼濕熱者。

  三、連理導赤湯(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黃連、生地、木通、甘草、淡竹葉)。適用于氣虛脾濕而兼心胃有熱、舌尖赤、尿澀黃者。

  病案二

  吳某,男,44歲,工人。

  初診(1984年2月7日):患復發性口腔潰瘍五、六年,常因工作勞累而發作;81年4月25日曾來門診,筆者曾用六君子合封髓丹方,有效,但未堅持治療。最近又值發作期,伴見咽痛、胸痛、咳嗽、吐黃痰、舌紅、脈浮滑數。先擬清化痰熱以治其標,藥用:黃芩、石膏、半夏、全瓜蔞、枳殼、桑白皮、桔梗、連翹、升麻、枇杷葉、絲瓜絡、丹參、郁金。四劑而胸痛、咽痛、咳嗽、咯痰均見好轉,但上唇內緣潰瘍未愈,易方用黨參、白術、茯苓、苡仁、炙甘草、黃芪、銀花、蒲公英,又服四劑,潰瘍即愈合,繼予補中益氣丸服一月,以善其后。

  脾胃陰虛而虛火上浮之口腔潰瘍,亦頗常見,其證以心煩、口舌干燥、舌質紅、脈細數為特征,同時兼見納差、嘈雜、大便初頭硬等脾胃癥狀。一般用甘露飲(生地、熟地、天冬、麥冬、黃芩、枳殼、石斛、枇杷葉、甘草、茵陳);陰虛有火者,去熟地;熱象較顯著者,酌加銀花、蒲公英、升麻、綠豆衣、薔薇花根;熱渴加石膏、天花粉。如服至四、五劑仍無進步者,宜加少許肉桂(一般在3克以下)作為反佐,以引火歸原。

  脾胃陰虛,日久不復,因精氣無繼,常致腎陰亦虛,證見五心煩熱、面紅、盜汗,用三才封髄丹(天冬、熟地、人參、黃柏、砂仁、甘草),熟地改為干地黃,易人參為玉竹,少加蜂蜜為引,此蒲輔周先生法。氣陰兩虛,可用四君子湯合生脈散,此方加升麻、玄參、當歸、白芍,即《證治準繩·口舌門》之清熱補氣湯,日本中醫學者矢數道明治口瘡、口糜極常用本方。得效之后,可用參苓白術散(丸),較長時間服用。若兼濕熱者,上方加黃連、藿香、白蔻、山楂、神曲、芡實。

  小結

  ―、復發性口腔潰湯以“中虛”為其本,其中尤以脾胃氣虛、清氣下陷、虛火上浮為多見。其治以補益中氣為主,俾脾運健、清陽升,而虛火自斂。

  二、中氣不足,健運失職,留濕成熱,亦當以中虛為其本,濕熱為其標,不與單純濕熱證同法。

  三、脾胃陰虛而火炎于上者,以養脾胃之陰為主。陰虛內熱,亦能熏灼津液不行,從而釀濕生熱,但陰虛為本,不能徒見濕熱而濫投苦燥,更傷其陰。

  四、“久病不已,窮必及腎”。本病如日久失治或誤治,多致腎陰、腎陽亦病,如見腎虛見證,則須兼補腎陰腎陽。

  五、本病的抗(kang)復發問題,尚未有成熟經(jing)驗(yan)。初步觀察(cha)到補(bu)中益氣(qi)丸(wan)、參(can)苓白術(shu)丸(wan)等處方,有一定療效。;

瀉心湯總結

三瀉心湯,就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跟甘草瀉心湯。主要方劑結構作一個加減。主癥多半也都是抓心下痞。我如果該吃半夏瀉心湯的時候我吃成生姜瀉心湯了,通常也會有效,這個我們如果不說這個三黃瀉心湯跟附子瀉心湯的話,半夏、生姜、甘草三個瀉心湯呢,它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撈掉,然后再光煮那個湯,把它收到三碗。那這樣的一種煮法其實是是柴胡湯的煮法。那柴胡湯在我們中醫的歸類是所謂的和解劑。這個三瀉心湯也很自然的就被歸類在和解劑里面了。因為它果然是含有寒藥也有熱藥,然后吃下去之后,它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不寒不熱,但是可以幫你交通陰陽的,這樣的一個狀況。那過去呢從宋本來學習《傷寒論》也不要說宋本就是從張仲景《傷寒論》來學習這個瀉心湯的時候,這個人如果這個胃的這個地方啊悶而不痛,就是那個壓痛不像這個陷、結胸病那么明顯。那這樣子壓痛沒有那么明顯的這種胃的地方的脹的感覺、悶的感覺,那就是痞證。那這個痞證他就說,那就不是用柴胡湯而是適合用半夏瀉心湯。或許是他的語言是這樣子轉過來的,所以我們學張仲景《傷寒論》多半會有一個感覺就好像,所謂的半夏瀉心湯,像是小柴胡湯拔掉柴胡之后剩下來的東西。它的那個結構上,一方面也是和解劑的結構,一方面藥味也是有熱藥有寒藥,所以就像是不走少陽的柴胡湯這種感覺。這是過去的學習《傷寒論》的人對這個方劑的一個認知。可是呢因為我們最近這些年哦,這個敦煌《輔行訣》也出土了,那敦煌《輔行訣》里面呢就會讓人看得到哦,這個小陽旦湯是桂枝湯,小陰旦湯的黃芩湯,那黃芩湯加味變成小柴胡湯,桂枝湯加味變成建中湯。所以在這樣一個它最原始的這個方劑的族譜已經出來之后,我們只好承認說,現在重新承認說,原《金匱要略》17-10: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的用法:嘔而腸鳴,心下痞者。也就是這個人的病是心下痞之外,他的征兆是容易嘔吐,然后肚子會咕嚕咕嚕響。

胃發悶、發脹,醫生說我是慢性腸胃炎、淺表型胃炎,輕微型胃潰瘍,就是有的沒的都是心下痞的癥狀。

那我一(yi)般說這個人胃的(de)機能不(bu)好對(dui)不(bu)對(dui),我們會(hui)覺得,你(ni)要抓主癥的(de)話,心(xin)下痞(pi)而(er)(er)容易(yi)吐的(de),半夏瀉心(xin)湯。心(xin)下痞(pi)而(er)(er)會(hui)一(yi)直嗝氣(qi)出(chu)來的(de),那要吃飽了(le)之后(hou),會(hui)有一(yi)個氣(qi)嗝出(chu)來的(de),那個是(shi)生姜瀉心(xin)湯。如(ru)果心(xin)下痞(pi)而(er)(er)煩躁失眠的(de)是(shi)甘草瀉心(xin)湯

白塞病怎么綜合調理?

白塞氏病又稱口-眼-生殖器綜合征
  中醫認為白塞病是由于肝腎陰虛、濕毒熏發而致。選用甘草瀉心湯(炙甘草、半夏、干姜、黃連、黃芩、黨參、大棗)、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梔子、黃芩、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黃、甘草)、四物黃連解毒湯加味(溫清飲)(生地黃、當歸、赤芍、川芎、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板藍根、人中黃)、封髓丹(黨參、大棗、甘草、黃柏、白術)等加減治療。

  中醫治療   
  治療1、黃芩9克、黃連3克、蒲公英3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次。適用于白塞病急性發作期。  

  治療2、金銀花、野菊花各9克,泡水代茶,每日多次沖飲。適用于白塞病口腔潰瘍者。  

  治療3、白塞湯:白花蛇舌草、草河車、蒲公英各30克,天名精、茯苓皮、白芍、黨參各15克,全當歸、丹參、玄參、山梔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20天為1療程。   

  治療4、黃芪甘草湯生黃芪30克,生甘草30克,何首烏20克,土茯苓20克,太子參20克,金銀花20克,北沙參12克,知母12克,元參12克,牡丹皮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療程。   

  注意事項: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按時起居,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時需要杜絕各種不良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這樣可以使身體免疫力處于最佳狀態,減少疾病的打擾。  

  2、在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態,凡事不要斤斤計較,用寬容和樂觀心態面對一切,避免大喜大悲或者強烈的精神刺激,更不要輕易生氣發怒。   

  3、飲食上應該注意規律,不要長時間饑餓,也不要暴飲暴食,保證吃飯時間和質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溫燥性食品,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飲食以清淡和易消化為主,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身體所需維生素。   

  4、養成良好的(de)衛生習慣,勤洗澡常(chang)換衣(yi),保證(zheng)口腔和(he)皮(pi)膚的(de)衛生,居住環境經常(chang)開窗通風,保證(zheng)室(shi)內適宜(yi)的(de)溫度和(he)濕(shi)度,避免皮(pi)膚損傷的(de)出現,不要穿化纖類衣(yi)服,應該選擇棉質內衣(yi)。

中藥的功效(xiao)老是記不住,誰有好的方法(fa),最好是圖文(wen)并(bing)茂的?求(qiu)助

  湯頭歌
  【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三拗湯】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華蓋散】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風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遲疑。 【麻黃加術湯】麻黃湯中加白術,濕困身疼總能醫。 【麻杏苡甘湯】還有麻杏苡甘劑,風濕發熱亦可祛。 【大青龍湯】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太陽無汗兼煩躁,解表清熱此為良。 【桂枝湯】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湯】加入葛根治項強,又兼汗出與惡風。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湯加厚樸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湯】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加甘草,發汗祛風力量雄。 【大羌活湯】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獨活防己知;還把黃連白術入,大羌活湯散熱濕。 【加味香蘇散】加味香蘇陳草風,荊艽姜蔓與川芎;惡風身熱頭項痛,胸脘滿悶服之松。 【香蘇散】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寒熱頭痛胸脘悶,解表又能疏氣機。 【小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風寒內停飲,散寒蠲飲效堪夸。 【小青龍加石膏湯】小青龍把石膏配,咳喘而煩效更佳。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姜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涼解表劑
  【桑菊飲】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銀翹散】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發熱咽痛服之瘥。 【銀翹湯】鞠通更有銀翹湯,竹草麥冬生地黃;陽明溫病寒下后,脈浮無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湯】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專長;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此法良。 【越婢湯】越婢湯中有石膏,麻黃生姜加棗草;風水惡風一身腫,水道通調腫自消。 【升麻葛根湯】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發表湯】宣毒發表升葛翹,杏桔荊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現點此方饒。 【竹葉柳蒡湯】竹葉柳蒡葛根知,蟬衣荊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參甘麥,風疹急投莫延遲。 【柴葛解肌湯】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姜棗芷,羌膏解表清熱良。 【柴葛解肌湯】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黃;丹皮二母一并入,發熱口渴宜煎嘗。 【蔥豉桔梗湯】蔥豉桔梗薄荷翹,山梔竹葉加甘草;熱邪束肺嗽咽痛,風溫初起此方療。 【蔥豉湯】蔥豉湯是肘后方,解表發汗又通暢;惡寒發熱頭悶痛,服后邪散津不傷。 【活人蔥豉湯】類證活人蔥豉湯,更加葛根與麻黃;惡寒腰背頭項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扶正解表劑
  【敗毒散】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湯服,祛寒除濕功效宏。 【荊防敗毒散】若須消散瘡毒腫,去參加入荊防風。 【倉廩散】原方配入陳倉米,噤口痢疾此為宗。 【參蘇飲】參蘇飲內陳皮草,枳殼前胡半夏從;葛根木香桔梗茯,氣虛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參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齊;再加細辛姜棗煮,陽虛寒閉最相宜。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解表法優良;少陰脈沉反發熱,邪寒外解不傷陽。 【麻附甘草湯】前方去辛加炙草,無汗微熱宜煎嘗。 【蔥白七味飲】蔥白七味外臺方,新豉葛根與生姜;麥冬生地千揚水,血虛外感最相當。 【加減葳蕤湯】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湯】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獨白薇木香草;外感熱傷津不足,生津清熱又解表。
  編輯本段二、瀉下劑
  寒下
  【大承氣湯】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以枳樸瀉力強;陽明腑實真陰灼,急下存陰第一方。 【小承氣湯】去硝名曰小承氣,便硬痞滿瀉熱良。 【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復方大承氣湯】更有復方大承氣,大承氣加桃芍菔;能瀉腑實消脹滿,可治急性腸梗阻。 【大陷胸湯】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專治熱實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藶杏仁入,和丸更治項背強。
  溫下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疝痛方;冷積內結成實證,溫下寒實可復康。 【溫脾湯】溫脾附子與干姜,甘草人參及大黃;寒熱并進補兼瀉,溫通寒積振脾陽。 【三物備急丸】三物備急巴豆研,干姜大黃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貝,再把巴豆一齊配;寒實結胸痰涎壅,祛痰瀉積功力倍。
  潤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難解,腸潤熱瀉諸癥卻。 【潤腸丸】潤腸丸用歸羌活,大黃桃麻兩仁合;勞倦納呆便秘澀,蜜丸嚼服功效確。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兩仁陳郁李;血虛津枯腸中燥,理氣潤腸通便秘。 【濟川煎】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陰虛血弱腸中燥,滋陰補血便自通。
  逐水
  【十棗湯】十棗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與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滌痰涎力不差。 【舟車丸】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檳木香;青皮橘皮輕粉入,瀉水消脹力量強。 【疏鑿飲子】疏鑿飲子瀉水方,木通澤瀉與檳榔;羌艽苓腹椒商陸,赤豆姜皮退腫良。 攻補兼施 【新加黃龍湯】新加黃龍草硝黃,參歸麥地玄海姜;滋陰養液補氣血,正虛便秘此方良。 【黃龍湯】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桔棗共生姜;陽明腑實氣血弱,通便不礙氣血傷。 【增液承氣湯】增液承氣玄地冬,更加硝黃力量雄;溫病陰虧實熱結,養陰瀉熱腸道通。 【承氣養營湯】承氣養營歸芍知,生地大黃與樸枳;數下陰傷熱結在,正是此方效顯時。
  編輯本段三、和解劑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姜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湯】柴胡枳桔陳皮茶,黃芹生姜與半夏;邪郁腠理胸滿痛,辛開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膽湯】蒿芩清膽枳竹茹,陳夏茯苓加碧玉;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 【柴胡達原飲】柴胡達原檳樸果,更加芩草枳殼和;青皮桔梗荷葉柄,豁痰寬胸截瘧疴。 【達原飲】達原飲用樸檳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熱作,透邪逐穢此方行。 【清脾飲】清脾飲用柴夏芩,草果青皮術甘苓;厚樸生姜同煮煎,熱多寒少溫瘧平。
  調和肝脾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實易殼行氣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氣悶脅痛皆可暢。 【逍遙散】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 【丹梔逍遙散】更有丹梔逍遙散,調經解郁清熱著。 【黑逍遙散】黑逍遙散有生地,血虛痛經功效卓。 【痛瀉要方】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實脾。
  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配連芩,干姜棗草人參行;辛苦甘溫消虛痞,治在調陽與和陰。 【生姜瀉心湯】干姜減量生姜配,水熱互結消痞靈。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加重草,主治氣痞腹中鳴。 【黃連湯】黃連湯證上焦熱,中寒腹痛欲嘔噦;半夏瀉心加桂枝,減去黃芩散寒邪。
  編輯本段四、清熱劑
  清氣分熱
  【白虎湯】白虎湯清氣分熱,石膏知母草米協。 【白虎加人參湯】熱渴汗出兼氣虛,白虎加參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湯】身熱欲嘔骨節痛,加入桂枝疏經脈。 【白虎加蒼術湯】濕溫身重汗出多,方加蒼術濕熱減。 【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熱益氣津自生。
  清營涼血
  【清營湯】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燥渴眠不寧;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清宮湯】減去丹參銀連地,清宮更加蓮子心。 【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藥丹,血升胃熱火邪干;斑黃陽毒皆可治,熱入營血服之安。
  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煩狂火熱兼譫妄,吐衄發斑皆可平。 【瀉心湯】瀉心大黃與連芩,主治黃疸血妄行。 【涼膈散】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干草薄荷饒;再加竹葉調蜂蜜,中焦燥實服之消。 【普濟消毒飲】普濟消毒蒡芩連,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
  氣血兩清
  【清瘟敗毒飲】清瘟敗毒地連芩,丹膏梔草竹葉并;犀角玄翹知芍桔,清熱解毒亦滋陰。 【化斑湯】化斑玄犀和白虎,涼血解毒燔熱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參,芩蒲地銀板藍根;翹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熱毒深。
  清臟腑熱
  【導赤散】導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滲入小便中。 【清心蓮子飲】清心蓮子參耆苓,地骨車前甘草芩;益氣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濁與遺精。 【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同,肝經濕熱力能排。 【瀉青丸】瀉青丸用龍腦梔,瀉火下行大黃施;羌防升散芎歸養,瀉火養肝不宜遲。 【當歸龍薈丸】當歸龍薈用四黃,梔子木香與麝香;和蜜為丸加青黛,肝膽實火悉能攘。 【左金丸】左金黃連與吳萸,脅痛吞酸悉能醫。 【戊己丸】再加芍藥名戊己,專治泄痢痛再臍。 【香連丸】香連相合治熱痢,癥現腹痛又里急。 【瀉白散】瀉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瀉肺清熱平咳喘,又可和中與健脾。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大棗亦瀉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瀉黃散】瀉黃甘草與防風,石膏梔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調和服,胃熱口瘡并見功。 【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芍藥湯】芍藥湯內用檳黃,芩連歸桂甘草香;重在調氣兼行血,里急便膿自然康。 【黃芩湯】黃芩湯用芍棗草,清熱和中止痢方。 【白頭翁湯】白頭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秦皮備。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上方加草與阿膠,產后虛痢稱良劑。
  清虛熱
  【青蒿鱉(bie)甲湯(tang)(tang)】青蒿鱉(bie)甲知(zhi)地丹,熱(re)(re)自陰(yin)來仔(zi)細看(kan);夜(ye)熱(re)(re)旱涼(liang)無(wu)汗出,養陰(yin)透(tou)熱(re)(re)服之安(an)。 【秦艽(jiao)鱉(bie)甲散】秦艽(jiao)鱉(bie)甲治風勞,地骨(gu)柴(chai)(chai)胡(hu)及青蒿;當(dang)歸(gui)知(zhi)母(mu)烏梅(mei)合,止(zhi)嗽(sou)除蒸斂汗超。 【清(qing)骨(gu)散】清(qing)骨(gu)散主銀柴(chai)(chai)胡(hu),胡(hu)連(lian)秦艽(jiao)鱉(bie)甲輔;地骨(gu)青蒿知(zhi)母(mu)草,骨(gu)蒸勞熱(re)(re)一并(bing)除。 【當(dang)歸(gui)六黃湯(tang)(tang)】火炎汗出六黃湯(tang)(tang),歸(gui)柏芩連(lian)二地黃;倍用黃耆為固(gu)表,滋陰(yin)清(qing)熱(re)(re)斂汗強(qiang)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66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zhe)版(ban)權(quan),注(zhu)(zhu)重分享,被(bei)刊(kan)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作者(zhe)取得聯系,或(huo)有版(ban)權(quan)異議(yi)的,請(qing)聯系管理(li)員,我們會立即處理(li),本站部(bu)分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lai)自于網(wang)絡,轉(zhua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xin)息之(zhi)目的,若有來(lai)源(yuan)標注(zhu)(zhu)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an)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li)員郵箱(xiang):),情況屬(shu)實,我們會第一(yi)時(shi)間予以(yi)刪除,并同時(shi)向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