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小兒因乳母憂思郁怒,胸脅作(zuo)痛,或肝(gan)脾經分患瘡瘍;或寒熱驚悸無寐,或便血盜汗,瘡口不(bu)斂。
用法用量 : 上藥水煎,乳母(mu)服,兒(er)亦(yi)服之(zhi)。
摘錄 : 《保嬰撮要》卷十三
功能主治 : 補(bu)益心(xin)(xin)脾。治心(xin)(xin)虛悸動而(er)痛。
用法用量 :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錄 : 《醫宗必讀》卷八
功能主治 : 健(jian)脾(pi)養心,益氣補(bu)血(xue),兼清肝熱。主氣血(xue)虛弱(ruo),心脾(pi)郁結。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ji),日服2次。
摘錄 : 《正體類要》卷下
功能主治 : 婦(fu)人(ren)產(chan)后,憂愁思慮傷心脾(pi),驚悸恍惚者。
摘錄 : 《金鑒》卷四十八
功能主治 : 婦人血虛,心(xin)脾郁結(jie),經閉發熱(re),產門不(bu)閉,及乳巖初起;脾經血虛發熱(re);因肝脾二臟郁怒,氣血虧(kui)損者,伴有內熱(re),夜(ye)熱(re),五心(xin)發熱(re),肢體倦瘦,月經不(bu)調。
摘錄 : 《正體類要》卷下
功能主治 : 思慮動脾(pi)火(huo)(huo),元氣損傷,體倦(juan)發熱,飲食不思,失(shi)血牙痛(tong),思慮之過,血傷火(huo)(huo)動,口(kou)舌生瘡。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口齒類要》
功能主治 : 補脾(pi)養陰(yin)。主夾血(xue)傷寒(han)后期,出血(xue)已(yi)止(zhi),陰(yin)液虧(kui)虛者。
摘錄 : 《重訂通俗傷寒論》
功能主治 : 內消乳(ru)巖。主婦人(ren)乳(ru)巖初起(qi)。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醫部(bu)全錄》卷三九九引《薛氏醫案》
功能主治 : 自汗,盜汗。
摘錄 : 《疫疹一得》卷下
功能主治 : 子腫,血少氣滯者。
用法用量 : 遠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yi)。
摘錄 : 《盤珠集》卷上
功能主治 : 脫(tuo)疽脾虛,兼郁火(huo)下注(zhu),飲食減(jian)少。
摘錄 : 《一盤珠》卷五
功能主治 : 子懸(xuan)。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zhi)胎氣(qi)不和,逆(ni)上心胸,脹滿疼(teng)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 : 加龍(long)眼肉(rou)7枚,水2鐘,煎7分,空腹服。
摘錄 : 《葉氏女科》卷二
功能主治 : 婦人心、脾傷損,每交(jiao)接(jie)輒(zhe)出血(xue)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金鑒》卷四十九
功能主治 : 乳母憂思(si)傷脾,以致小兒血虛發熱,腹痛發抽(chou),怔忡失(shi)眠,自汗盜汗,口(kou)舌生瘡(chuang);及妊(ren)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積熱,嬰兒腹痛發搐者(zhe);小兒因乳母憂思(si)郁怒,胸脅作痛,或(huo)肝脾經(jing)分患瘡(chuang)瘍之證,或(huo)寒熱驚悸無寐,或(huo)便血盜汗,口(kou)瘡(chuang)不斂(lian)。
臨床應用 : 1.內(nei)釣:一小兒(er)因乳母(mu)懷抱(bao)郁結,腹痛發搐(chu),久而(er)(er)不愈,用(yong)加(jia)味歸脾湯加(jia)漏蘆,母(mu)子并服漸(jian)愈。2.脅(xie)癰:一小兒(er)4歲,脅(xie)間漫(man)腫1塊(kuai),甚痛,色(se)如故,服流氣敗(bai)毒等藥(yao),加(jia)寒(han)熱作(zuo)嘔,食(shi)少作(zuo)瀉,此稟(bing)肝脾氣滯之(zhi)(zhi)癥,元氣復(fu)傷而(er)(er)甚耳。乃擇乳母(mu)氣血壯(zhuang)盛者,與加(jia)味歸脾湯、加(jia)味逍遙(yao)散服之(zhi)(zhi),兒(er)飲其(qi)乳半載(zai)而(er)(er)消。
用法用量 : 水煎(jian)服(fu)。嬰兒為(wei)患(huan)者(zhe),令(ling)子母(mu)俱服(fu)之。
摘錄 : 《保嬰撮要》卷三
功能主治 : 婦(fu)人七情內(nei)傷,心(xin)脾虧(kui)損(sun),神無所護,致(zhi)夜夢(meng)鬼(gui)交,獨笑獨悲。
用法用量 : 上(shang)將歸脾(pi)湯水煎(jian),調(diao)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錄 : 《金鑒》卷四十九
你好
你的情況考慮為閉經,請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閉經
amenorrhea
從未有過月經或月經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現象。年過18歲尚未來經者稱原發閉經,月經已來潮又停止6個月或3個周期者稱繼發閉經。閉經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質性兩種,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所致的閉經為功能性閉經;器質性因素有生殖器官發育不全、腫瘤、創傷、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為子宮性閉經、卵巢性閉經、腦垂體及下丘腦性閉經。診斷時首先要了解詳細病史及進行體格檢查,除外妊娠、哺乳、避孕藥及器質性疾病所致的閉經。內分泌檢查包括:基礎體溫、陰道細胞涂片、宮頸粘液結晶、子宮內膜病理檢查 。血中激素水平測定包括:催乳素、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治療性檢查有黃體酮撤退試驗及人工周期試驗,必要時還需測定腎上腺及甲狀腺功能、遺傳學檢查等。治療原則:器質性因素引起的閉經要針對病人治療。對功能性閉經根據病情給予適當的內分泌治療(促排卵,雌、孕激素替代療法)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要去掉精神負擔、加強鍛煉、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中醫將閉經稱為經閉,多由先天不足,體弱多病,或多產房勞,腎氣不足,精虧血少;大病、久病、產后失血,或脾虛生化不足,沖任血少;情態失調,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氣血郁滯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濕,痰濕阻滯沖任等引起。常見證型有 :① 腎虛精虧型閉經。月經初潮較遲,經量少,色淡紅,漸至經閉 ,眩暈耳鳴,腰膝酸軟 ,口干,手足心熱,或潮熱汗出,舌淡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澀。治宜補腎益精,方用歸腎丸、左歸丸等。②氣血虛弱型閉經。月經后期,經量少色淡,漸至經閉,頭暈乏力,面色不華,健忘失眠,氣短懶言,毛發、肌膚缺少光澤,舌淡,脈虛弱無力。治宜補益氣血,方用人參養營湯、歸脾湯等。③氣滯血瘀型閉經。經期先后不定 ,漸至或突然經閉,胸脅、乳房、小腹脹痛,心煩易怒,舌暗有瘀點,脈弦澀,治宜理氣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湯、逍遙丸等。④痰濕凝滯型閉經。月經后期,漸至經閉,形體肥胖,脘悶 ,倦怠,食少 ,嘔惡,帶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膩,脈弦滑。治宜祛痰燥濕,方用蒼術導痰湯、香砂六君湯等。
女如果超過18歲還沒有來月經,或未婚女青年有過正常月經,但已停經3個月以上,都叫閉 經。前者叫原發生閉經,后者叫繼發生閉經。有些少女初潮距第二次月經間隔幾個月,或一兩 年內月經都不規律,兩次月經間隔時間比較長,都不能算閉經。這是因為她們的生殖器官還沒 有發育成熟、卵巢的功能還不完善,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針灸治療閉經的近現代報道,早在二十年代就已出現[1],但直至六十年代,以個案治驗文章為主,缺乏有說服力的統計資料。七十年代開始有多病例的臨床觀察。自八十年代之后有關報道逐漸增多,采用針灸、穴位按摩、溫針及耳穴壓丸等法,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以總體上說,針灸治療閉經的經 驗還在積累之中,其臨床規律有待進一步揭示。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長強。
配穴:腎俞、陰交、三陰交、地機、八髎。
(二)治法
以長強為主,效不顯加配穴。先令病人取俯臥位,在尾骨下端與肛門之間中點陷凹中取穴,以28號針刺入1寸深,施強刺激手法。留針20分鐘,隔5分鐘行針1次。配穴,前三穴針刺,中等刺激,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后二穴以指針按揉5~6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0例,結果,痊愈3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3,4],本法適用于繼發性閉經。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極、十七椎下、公孫、次髎。
配穴:Ⅰ型為沖、任、督三脈不足,氣血虧虛,脈絡失養,加關元、氣穴、百會、神門、肝俞、志室、肓俞、復溜、氣門;Ⅱ型為邪侵沖任,氣血瘀阻,脈絡失宣,加中脘、大赫、子宮、腰俞、肝俞、脾俞、蠡溝、三陰交。
(二)治法
主穴為主,據不同癥型酌加配穴。每次取6~8穴。穴位常規消毒。用捻轉、提插、徐疾補瀉法,骶部穴位得氣后行雀啄法。Ⅰ型腰部關元、氣穴進針得氣后緩慢由淺入深,反復行針1~3分鐘,待有溫熱感,或加用溫灸1~3 壯;Ⅱ型背部穴位淺刺,行捻轉補法。隔日治療1次,3個月為一療程,月經來潮時停止治療,待經凈后繼續針刺,一般治療1個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30例,結果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5]。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內生殖器、內分泌、皮質下。
配穴:肝、腎、心。
(二)治法
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2~3穴,雙耳均選。以王不留行子貼壓,敷貼好后宜用拇食指反覆按壓至耳廓潮紅充血。并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4次。3天換貼1次。月經來潮后宜再貼壓一療程,以鞏固效果。一般3~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0例,結果38例獲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2]。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瑩。針刺婦人閉經之經驗。山西醫學雜志 1922;(10):23。
[2]趙光。耳貼治療月經過期及閉經40例。新疆中醫藥 1988;(2):42。
[3]劉柄權。針刺長強穴治療繼發性閉經。中國針灸 1986;6(3):36。
[4]霍金山。針灸配合按摩治療閉經11例。中醫雜志 1983;24(7):47。
[5]浦蘊星。針灸治療閉經療效分析。上海針灸雜志1994;(6):257。
引起閉經的原因比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疾病。主要包括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肺結核、嚴重貧血、營養不良等,特有的內分泌疾 病,如"肥胖生殖無能性營養不良病"等;體內一些內分泌系亂的影響,如腎上腺、甲關腺、胰 腺等功能紊亂。這些原因的影響,都可能不來月經。但是這幾種情況引起的閉經,只要疾病治 好了,月經也就自然來潮。
(2) 生殖道下段閉鎖。如子宮頸、陰道、處女膜、陰唇等處,有一部分先天性閉鎖,或后天 損傷造成粘連性閉鎖,雖然有月經,但經血不能外流。這種情況稱為隱性或假性閉經。生殖道 下段閉鎖,經過醫生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 生殖器官司不健全或發育不良。有的人先天性無卵巢,或卵巢以育不良,或卵巢頎壞, 不能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因此子宮內膜不能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也就不會出現子宮內膜脫 落,所以也就沒有月經來潮。也有的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內膜發育不良,或子宮內膜損傷, 即使卵巢功能健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正常,也不會來月經。
(4) 結核性子宮內膜炎。這是由于結核菌侵入子宮內膜,使子宮內膜發炎,并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壞,最后出現瘢痕組織,而造成閉經。因此,得了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應該及時治療,不 可延誤。
(5) 腦垂體或下丘腦功能不正常。腦垂體能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有調節卵巢功能和 維持月經的作用。如果腦垂體的功能失調,就會影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進面影響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不正常就會引起閉經。另外,下丘腦功能不正常也會引起閉經。引起下丘腦功能失 調的原因很多,如精神刺激、悲傷憂慮、恐懼不安、緊張勞累,以及環境改變、寒冷刺激等。 由下丘腦引起的閉經比較多見。
如果發現閉經,應該及時去醫院,查明病因,對癥治療,一般都會得到滿意效果。不可諱疾忌 醫。否則,閉經時間越久,子宮就會萎縮得越厲害,治療效果也就越差。 青春期女性閉經能否治愈的問題,取決于閉經的原因。例如,青春期繼發性閉經,多數是由環 境改烴、情緒波動和體重變化引起,除去這些病因之后,月經都能逐漸恢復。少數因病引起的 閉經,如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結核病菌等,經過治療后,月經也能恢復。但是 有些閉經不能治愈,例如生來沒有子宮、子宮太小或子宮內膜已經因病變受到破壞等原因引起 的閉經,是不能治愈的。不管哪種情況的閉經,都要檢查清楚。即便對于不能治愈的閉經,也 要檢查清楚確定對將近來的影響如何。
一般地講,閉經不能治愈的女性,將來都能結婚,只是 不能生育,在找對象的時候應向對方說清楚,在充分了解與信任的基礎上結婚,即使沒有孩子 ,也會是美滿的。
(一)
【辨證】肝郁氣滯,胃失和降,經脈閉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經。
【方名】舒肝活血通經湯。
【組成】炙香附10克,吳萸連6克,姜川樸6克,紫丹參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實6克,當歸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瞿文樓方。
(二)
【辨證】氣血兩虛。
【治法】調補氣血,健脾益腎。
【方名】加減八珍湯。
【組成】黨參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當歸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雞血藤15克,制附塊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朱南蓀方。
(三)
【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利氣調經。
【方名】四物逍遙湯。
【組成】柴胡9克,當歸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紅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南蓀方。
(四)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理氣。
【方名】活血湯。
【組成】桃仁9克,紅花9克,歸尾9克,澤蘭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陳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參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一民方。
(五)
【辨證】瘀血阻滯。
【治法】活血通絡。
【方名】尖花湯。
【組成】兩頭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當歸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參15克,艾葉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今墨方。
(六)
【辨證】血虛腎虧。
【治法】養血益陰,補腎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組成】當歸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絲子9克,五味子9克,車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靈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七)
【辨證】肝腎精枯,氣血虧甚。
【治法】氣血雙補,兼滋肝腎。
【方名】益氣補沖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神12克,當歸9克,熟地12克,黃芪9克,枸杞子9克,菟絲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八)
【辨證】氣血虛弱,心脾郁結。
【治法】健脾養心,益氣補血,兼清肝熱。
【方名】加味歸脾湯。
【組成】當歸3克,茯苓3克,白術3克,炙黃芪3克,龍眼肉3克,遠志3克,炒酸棗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參3克,柴胡2克,山梔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正體類要》卷下。
閉經的預防與調護
做好計劃生育,盡量減少宮腔手術,能有效預防閉經。 閉經與七情內傷關系密切,宜調節情志。 正確處理產程,防止產時、產后大出血。一旦發生大出血,應及時輸血搶救,防止出現席漢氏綜合征,發生血枯經閉。
提前閉經—卵巢早衰的信號
36歲閉經,難道提前進入了更年期?什么原因導致過早閉經?怎樣治療?
案例:
王女士,36歲,從事電腦工作,精力充沛,近幾年感覺精力下降,但是由于工作緊張,絲毫不敢松懈,仍然經常加班加點。有一天她發現月經過了兩個月還沒來,到醫院檢查也沒有懷孕,卻診斷為卵巢功能早衰。
專家解析:
月經是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內分泌激素所控制的,該軸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月經的正常來潮。該軸線的功能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環境的變化,季節的轉換,心情的變化等等,均可明顯造成月經的不正常,以至閉經。
正常婦女的絕經年齡在50歲左右,提前或錯后3 ~5年均屬于正常。當絕經年齡提前到40歲之前時則稱之為卵巢功能早衰。
卵巢早衰4病因
1.免疫因素。約占20%,在血中可以檢出卵巢抗體,這類患者常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先天性體中缺乏一種酶。
2. 細胞遺傳學因素。先天性生殖細胞數少,卵泡閉鎖加速,X染色體異常,10%患者有家族史。
3.物理因素。如手術、化療、感染等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缺陷或促性腺激素受體或受體后缺陷。
4.特發性卵巢早衰。患者無明確原因,染色體正常,性激素測定血FSH(卵泡刺激素)、LH(黃體生成素)升高,E2(雌激素)低下,PRL(泌乳素)正常。患者不僅雌激素缺乏,還有潛在的卵巢雄激素分泌不足,或腎上腺產生甾體激素能力輕度缺陷,腹腔鏡檢查多見小卵巢或萎縮性卵巢。
閉經
病名。出《婦人大(da)全(quan)良方》卷一。亦名不(bu)(bu)(bu)(bu)(bu)月(yue)(yue)(yue)、月(yue)(yue)(yue)閉(bi)(bi)、不(bu)(bu)(bu)(bu)(bu)月(yue)(yue)(yue)水(shui)(shui)(shui)、月(yue)(yue)(yue)水(shui)(shui)(shui)不(bu)(bu)(bu)(bu)(bu)來、月(yue)(yue)(yue)經(jing)不(bu)(bu)(bu)(bu)(bu)通、血閉(bi)(bi)、月(yue)(yue)(yue)事不(bu)(bu)(bu)(bu)(bu)來、月(yue)(yue)(yue)事不(bu)(bu)(bu)(bu)(bu)通、月(yue)(yue)(yue)不(bu)(bu)(bu)(bu)(bu)通、月(yue)(yue)(yue)使(shi)不(bu)(bu)(bu)(bu)(bu)來、月(yue)(yue)(yue)水(shui)(shui)(shui)不(bu)(bu)(bu)(bu)(bu)通、月(yue)(yue)(yue)經(jing)不(bu)(bu)(bu)(bu)(bu)行(xing)、經(jing)水(shui)(shui)(shui)不(bu)(bu)(bu)(bu)(bu)通、經(jing)閉(bi)(bi)不(bu)(bu)(bu)(bu)(bu)利、經(jing)脈不(bu)(bu)(bu)(bu)(bu)行(xing)、經(jing)脈不(bu)(bu)(bu)(bu)(bu)通、經(jing)候不(bu)(bu)(bu)(bu)(bu)行(xing)、歇(xie)、歇(xie)經(jing)等(deng)。指女子超過(guo)十八周歲以(yi)上,仍不(bu)(bu)(bu)(bu)(bu)見月(yue)(yue)(yue)經(jing)來潮,或曾來過(guo)月(yue)(yue)(yue)經(jing),但又連續閉(bi)(bi)止三個(ge)月(yue)(yue)(yue)以(yi)上者,除妊娠、哺乳期(qi)等(deng)生理性閉(bi)(bi)經(jing)外(wai),均稱之為經(jing)閉(bi)(bi)。亦包括女子暗閉(bi)(bi)經(jing)在(zai)內。多因血虧、腎虛、氣滯、血滯、寒濕凝(ning)滯等(deng)原因所(suo)致。
調和肝脾劑,適用于肝脾不和之證。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等。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甘草微炙赤,半兩(4.5g) 當歸去苗,銼,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藥白者 白術 柴胡去苗 ,各一兩(各9g)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二錢(6g),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水煎服;丸劑,每服6~9g,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來寒熱,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
【證治機理】肝性喜條達,惡抑郁,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若情志不暢,肝木不能條達,則肝體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虛,則兩脅作痛、頭痛目眩;郁而化火,故口燥咽干;肝木為病,易于傳脾,脾胃虛弱,故神疲食少;脾為營之本,胃為衛之源,脾胃虛弱則營衛受損,不能調和而致往來寒熱;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虛脾弱,則見婦女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治宜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方解】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條達,為君藥。當歸甘辛苦溫,養血和血,且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藥;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緩急;歸、芍與柴胡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使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共為臣藥。木郁則土衰,肝病易傳脾,故以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非但實土以御木乘,且使營血生化有源,共為佐藥。用法中加薄荷少許,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燒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郁,亦為佐藥。柴胡引藥入肝,甘草調和藥性,二者兼使藥之用。全方深合《素問·臟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可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脾弱得復,氣血兼顧,肝脾同調,立法周全,組方嚴謹,故為調肝養血健脾之名方。
【配伍特點】疏柔合法,肝脾同調,氣血兼顧。
【運用】本方為治療肝郁血虛脾弱證之基礎方,亦為婦科調經之常用方。以兩脅作痛,神疲食少,月經不調,脈弦而虛為辨證要點。原方以疏肝為主,君以柴胡,臣佐養血、健脾之品。臨證使用本方時,宜視病機之主次酌定君藥。若以血虛為主者,君以當歸、白芍,臣佐健脾、疏肝之品;脾氣虛為著者,君以白術,臣以茯苓,佐以疏肝、養血之品;脾虛濕盛者,君以茯苓,臣以白術,佐以疏肝、養血之品。臨證執此一方,圓機活法,方效無窮,乃窺“方之精,變也”之一斑。
【附方】
1.加味逍遙散(《內科摘要》)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術炒 柴胡各一錢(各3g) 牡丹皮 山梔炒 甘草炙,各五分(各1.5g) 水煎服。
功用:養血健脾,疏肝清熱。主治:肝郁血虛內熱證。癥見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頰赤口干,或月經不調,少腹脹痛,或經期吐衄,舌紅苔薄黃,脈弦虛數。
2.黑逍遙散(《醫略六書》)
即逍遙散加生地或熟地(6g)。
功用:疏肝健脾,養血調經。主治:肝脾血虛,臨經腹痛,脈弦虛。
3.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當歸三兩(9g) 芍藥一斤(48g)茯苓四兩(12g) 白術四兩(12g) 澤瀉半斤(24g) 川芎半斤,一作三兩(24g)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功用:養肝和血,健脾祛濕。主治:肝脾兩虛,血瘀濕滯證。癥見腹中拘急,綿綿作痛,或脘脅疼痛,頭目眩暈,食少神疲,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細弦或濡緩。
【鑒別】加味逍遙散與黑逍遙散均由逍遙散加味而成,皆可治療肝郁血虛脾弱之證。加味逍遙散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丹皮、梔子,故又名丹梔逍遙散、八味逍遙散。肝郁血虛日久,則生熱化火,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加炒山梔清肝熱、瀉火除煩,并導熱下行。加味逍遙散臨床多用于肝郁血虛有熱所致的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日久不止,以及經期吐衄等。黑逍遙散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地黃,治逍遙散證而血虛較甚者。若血虛而有內熱者,宜加生地黃;血虛無熱象者,應加熟地黃。當歸芍藥散與四逆散乃仲景調和肝脾之祖方,兩方相合,去利水之澤瀉,活血之川芎,行氣之枳實,即為逍遙散,主治肝郁血虛脾弱之證。但當歸芍藥散無柴胡,疏散之力銳減,而重用芍藥柔肝養血止痛,取川芎既助芍藥調肝之氣,又助當歸以行血,入澤瀉以助茯苓利水,存白術意在健脾,遂主治之證當為脾虛血虛而木郁兼有水濕者。
【方論選錄】五臟苦欲補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蓋肝性急善怒,其氣上行則順,下行則郁,郁則火動,而諸病生矣。故發于上則頭眩耳鳴,而或為目赤;發于中則胸滿脅痛,而或作吞酸;發于下則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發于外則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凡此諸癥,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說有二:一為土虛不能升木也,一為血少不能養肝也。蓋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虛,則木不升而郁;陰血少,則肝不滋而枯。方用白術、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當歸、芍藥者,益榮血以養肝也;薄荷解熱,甘草和中。獨柴胡一味,一以為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經云:木郁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遙。若內熱、外熱盛者,加丹皮解肌熱,炒梔清內熱,此加味逍遙散之義也。(吳謙《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醫案舉例】一妊婦,因怒寒熱,頸項動掉,四肢抽搐,此肝火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數劑而痊。(《校注婦人良方》)
【方歌】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調經八味丹梔著。
一名《和劑局方》。十卷。宋太醫局編。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書是宋代大醫局所屬藥局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補修訂刊行,而書名、卷次也有多次調整。最早曾名《太醫局方》。徽宗崇寧間(1102-1106年),藥局擬定制劑規范,稱《和劑局方》。大觀時(1107-1110年),醫官陳承、裴宗元、陳師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門、收279方。南渡后紹興十八年(1148年)藥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劑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干,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甘草微炙赤,半兩 當歸去苗,銼,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藥白 白術 柴胡去苗,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刊于明萬歷年間,明·薛己著。薛己(約 1486~1558 年),字新甫,號立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世醫出身,承繼醫業,聞名于當時,先后任御醫及太醫院使,精于各科臨床。著述還有《校注外科精要》、《校注婦人良方》、《女科撮要》、《保嬰撮要》、《外科發揮》、《外科樞要》、《癘瘍機要》、《正體類要》、《口齒類要》等。
全書共上、下 2 卷,為薛氏內科雜病醫案集。主要列舉內科虧損諸病證治驗,如元氣虧損內傷外感、脾腎虛寒陽氣脫陷、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脾腎虧損停食泄瀉等 21 種,計 200 余個醫案。
治肝脾血虛發熱,或潮熱晡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干,或月經不調,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內熱作渴等癥。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術(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
逍遙散 即前方去山梔、牡丹皮。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等癥(一)
一婦人因怒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芩、連、枳殼之類,不應,更加祛風之劑,半身不遂,筋漸攣縮,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干,形體倦怠,余以為郁怒傷脾肝,氣血復損而然。遂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調治,喜其謹疾,年余悉愈,形體康健。
一婦人懷抱郁結,筋攣骨痛,喉間似有一核,服烏藥順氣散等藥,口眼歪斜,臂難伸舉,痰涎愈甚,內熱晡熱,食少體倦,余以為郁火傷脾血燥風生所致,用加味歸脾湯二十余劑,形體漸健,飲食漸加,又服加味逍遙散十余劑,痰熱少退,喉核少利,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諸癥漸愈,但臂不能伸,此肝經血少,用地黃丸而愈。
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而有熱,用十全大補湯而痊。其后因怒而復作,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產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此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數劑,諸癥悉退,卻去炮姜又數劑而愈。但有內熱,用加味逍遙散數劑而愈。
一男子舌下牽強,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結,或皮膚赤暈。余曰:大腸之脈散舌下,此大腸血虛風熱,當用逍遙散加槐角、秦艽治之。
脾肺虧損咳嗽痰喘等癥(十一)
一婦人患咳嗽,脅痛發熱,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遙散、熟地治之而愈。年余因怒氣勞役,前癥仍作,又太陽痛或寒熱往來,或咳嗽遺尿,皆屬肝火血虛,陰挺痿痹,用前散及地黃丸,月余而瘥。
一婦人飲食后,因怒患瘧嘔吐,用藿香正氣散二劑而愈。后復怒,吐痰甚多,狂言熱熾,胸脅脹痛,手按稍止,脈洪大無倫,按之微細,此屬脾肝二經血虛,以加味逍遙散加熟地、川芎二劑,脈癥頓退,再用十全大補而安。此癥若用疏通之劑,是犯虛虛之戒矣。
脾肺腎虧損大便秘結等癥(十)
一婦人年七十有三,痰喘內熱,大便不通,兩月不寐,脈洪大重按微細,此屬肝肺腎虧損,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三十余劑,計所進飲食百余碗,腹始痞悶,乃以豬膽汁導而通之,用十全大補調理而安。若間前藥,飲食不進,諸癥復作。
此書刊行于清乾隆七年(1742),是當時政府編纂的一部醫學叢書,乾隆皇帝欽定嘉名《醫宗金鑒》。
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煩赤,口苦倦怠煩渴,抑郁不樂,兩脅作痛,寒熱,小腹重墜,婦人經水不調,脈弦大而虛。
芍藥(酒炒) 當歸 白術(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錢 引用煨姜三片,薄荷少許,煎服。
加味逍遙散 ,即此方加丹皮,山梔(炒)各五分。
【集注】趙羽皇曰:五臟苦欲補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蓋肝性急善怒,其氣上行則順,下行則郁,郁則火動而諸病生矣。
故發(fa)于(yu)上,則頭眩、耳鳴而(er)(er)或(huo)為(wei)(wei)目赤。發(fa)于(yu)中(zhong)(zhong),則胸滿、脅(xie)痛而(er)(er)或(huo)作吞酸。發(fa)于(yu)下(xia),則少腹疼(teng)疝而(er)(er)或(huo)溲(sou)尿不(bu)利(li)。發(fa)于(yu)外,則寒熱(re)往(wang)來,似瘧非瘧。凡此諸證,何莫非肝(gan)郁(yu)之(zhi)象乎?而(er)(er)肝(gan)木(mu)之(zhi)所以(yi)郁(yu),其說有(you)二(er)∶一(yi)為(wei)(wei)土(tu)虛不(bu)能升(sheng)(sheng)木(mu)也(ye),一(yi)為(wei)(wei)血(xue)少不(bu)能養肝(gan)也(ye)。蓋肝(gan)為(wei)(wei)木(mu)氣,全賴(lai)土(tu)以(yi)滋培,水(shui)以(yi)灌溉。若中(zhong)(zhong)土(tu)虛,則木(mu)不(bu)升(sheng)(sheng)而(er)(er)郁(yu)。陰血(xue)少,則肝(gan)不(bu)滋而(er)(er)枯。方用白(bai)術、茯苓者(zhe)(zhe),助(zhu)土(tu)德以(yi)升(sheng)(sheng)木(mu)也(ye)。當歸、芍藥者(zhe)(zhe),益榮血(xue)以(yi)養肝(gan)也(ye)。薄荷(he)解(jie)熱(re),甘草(cao)和中(zhong)(zhong)。獨柴胡一(yi)味,一(yi)以(yi)為(wei)(wei)厥陰之(zhi)報使,一(yi)以(yi)升(sheng)(sheng)發(fa)諸陽(yang)。經云∶木(mu)郁(yu)則達之(zhi)。遂其曲直之(zhi)性,故名曰逍遙(yao)。若內熱(re)、外熱(re)盛(sheng)者(zhe)(zhe),加丹(dan)皮解(jie)肌(ji)熱(re),炒梔(zhi)清內熱(re),此加味逍遙(yao)散之(zhi)義也(ye)。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6330.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保護作(zuo)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享,被(bei)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fa)核實真(zhen)實出(chu)處(chu),未(wei)能及時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ban)權(quan)異議的,請(qing)聯系管(guan)理(li)員,我(wo)(wo)們(men)會立(li)即(ji)處(chu)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ai)自(zi)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le)您的合法(fa)權(quan)益(yi),請(qing)立(li)即(ji)通知我(wo)(wo)們(men)(管(guan)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wo)(wo)們(men)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bing)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 加味歸脾丸
下一篇: 加味(wei)歸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