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痰中見血。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醫學入門》卷七
制法 : 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 : 治子午潮熱。
用法用量 : 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 : 《古今醫鑒》卷六
制法 : 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 : 養(yang)血健脾(pi),疏肝清熱。治血虛肝郁,子午潮熱。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壽世保元》卷四
功能主治 : 平肝解(jie)郁以(yi)安胎。主(zhu)妊娠胎動(dong)不(bu)安,或腹(fu)痛(tong)下血,兼精(jing)神抑(yi)郁,心煩善怒,肋脅脹痛(tong),時有潮熱,噯氣(qi)食(shi)少,或嘔苦吐酸,脈弦而(er)滑。
用法用量 : 水煎,溫服。心煩躁甚者,加(jia)黃芩2錢(qian)(qian)(qian);出血多(duo)者,加(jia)烏賊骨(gu)8錢(qian)(qian)(qian),生地炭3錢(qian)(qian)(qian)。
摘錄 : 《中醫婦科治療學》
功能主治 : 婦人情志不逐,憂郁內傷(shang),陰火上炎,而致生疬(li)凝(ning)結(jie)不消者。
摘錄 : 《疬科全書》
功能主治 : 目痛日久,終年累歲,而(er)紅赤(chi)不除,致(zhi)生怒肉攀(pan)睛,拳毛倒睫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三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肝脾(pi)血虛發熱,或(huo)潮熱,或(huo)自汗盜汗,或(huo)頭痛(tong)目(mu)澀(se)(se),或(huo)怔(zheng)忡不寧,頰赤口(kou)干,或(huo)月經不調,或(huo)肚腹作(zuo)痛(tong),或(huo)小腹重墜,水道澀(se)(se)痛(tong),或(huo)腫痛(tong)出膿,內熱作(zuo)渴。
用法用量 : 加(jia)(jia)煨姜1片,薄荷(he)少許(xu),水煎(jian)服。如(ru)(ru)(ru)(ru)發熱(re)盛,加(jia)(jia)地骨皮、知母;如(ru)(ru)(ru)(ru)手擅(shan)掉(diao),加(jia)(jia)防風(feng)、荊(jing)芥、薄荷(he);如(ru)(ru)(ru)(ru)咳(ke)嗽,加(jia)(jia)五(wu)味子、紫菀;如(ru)(ru)(ru)(ru)氣(qi)惱(nao)胸膈痞悶,加(jia)(jia)枳(zhi)實、青皮、香附(fu);如(ru)(ru)(ru)(ru)吐痰,加(jia)(jia)半夏、貝(bei)母、瓜蔞仁(ren)(ren);如(ru)(ru)(ru)(ru)飲食不(bu)消,加(jia)(jia)山楂、神(shen)曲;如(ru)(ru)(ru)(ru)發渴,加(jia)(jia)麥門冬、天花粉(fen);如(ru)(ru)(ru)(ru)胸中(zhong)作熱(re),加(jia)(jia)黃(huang)連(lian)、梔子;如(ru)(ru)(ru)(ru)心(xin)慌心(xin)跳,加(jia)(jia)酸棗仁(ren)(ren)、遠志肉;如(ru)(ru)(ru)(ru)久瀉,加(jia)(jia)干(gan)姜炒黑;如(ru)(ru)(ru)(ru)遍身痛,加(jia)(jia)羌活、防風(feng)、川芎(xiong)以利關節;如(ru)(ru)(ru)(ru)吐血,加(jia)(jia)生地、阿(a)膠、牡丹(dan)皮;如(ru)(ru)(ru)(ru)自汗,加(jia)(jia)黃(huang)耆、酸棗仁(ren)(ren);如(ru)(ru)(ru)(ru)左腿血塊,加(jia)(jia)三(san)棱、莪術、桃(tao)仁(ren)(ren)、紅花;如(ru)(ru)(ru)(ru)右腹氣(qi)塊,加(jia)(jia)木香、檳榔(lang);如(ru)(ru)(ru)(ru)怒氣(qi)傷肝,眼目昏花,加(jia)(jia)龍膽草,黃(huang)連(lian)、梔子、白豆蔻;如(ru)(ru)(ru)(ru)經閉不(bu)通,加(jia)(jia)桃(tao)仁(ren)(ren)、紅花、蘇木;如(ru)(ru)(ru)(ru)小腹痛,加(jia)(jia)玄胡索、香附(fu)米(mi)。
摘錄 : 《古今醫鑒》卷十一
功能主治 : 經前潮熱。
用法用量 : 加燈心30莖,水煎(jian),食(shi)遠服。
摘錄 : 《玉案》卷五
功能主治 : 厥陰瘧。
用法用量 : 熱多,加黃芩;寒(han)多,加生姜;惡寒(han),加羌(qiang)活、升麻。
摘錄 : 《癥因脈治》卷四
功能主治 : 厥陰(yin)肝(gan)經風熱(re),變為聤豆抵耳(er)。
摘錄 : 《證(zheng)因方論集要》卷四
功能主治 : 怒后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之(zhi)湯,加(jia)芩、連(lian)、枳殼之(zhi)類(lei),杳無一(yi)應,更加(jia)祛風之(zhi)味,反(fan)致半身(shen)不遂,筋漸攣縮,四肢(zhi)痿(wei)軟(ruan),日晡益甚,內熱口干,形體倦怠,屬郁怒未(wei)解,肝氣未(wei)舒者(zhe)。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辨證錄》卷二
功能主治 : 小(xiao)兒虛喘,或出汗面(mian)青唇白(bai),或兼泄瀉。
用法用量 : 生姜1片(pian),紅棗2枚為引。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功能主治 : 小兒脾虛受濕,腫脹,或作(zuo)泄(xie)瀉(xie),或兼嘔吐。
用法用量 : 生姜1片為引。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腹脹潮(chao)熱(re),脈(mo)弦(xian)虛數者。
用法用量 : 熟地、砂(sha)仁(ren)1錢(qian)煎(jian)湯(tang),煎(jian)3錢(qian),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 柴胡升陽(yang)散(san)郁以(yi)(yi)(yi)達肝(gan)木;白術壯(zhuang)土健脾以(yi)(yi)(yi)助運(yun)化;鱉甲滋陰散(san)結,醋炙(zhi)引以(yi)(yi)(yi)專人肝(gan)經;生(sheng)地壯(zhuang)水涵(han)肝(gan),炒(chao)松兼去陰中之(zhi)濕(shi)(shi);茯苓滲濕(shi)(shi)和脾兼快小(xiao)便(bian);白芍斂營和血(xue),用(yong)資肝(gan)陰;木香厚腸胃(wei)以(yi)(yi)(yi)調氣;米仁滲濕(shi)(shi)熱(re)以(yi)(yi)(yi)健脾;益(yi)智(zhi)通心益(yi)腎,能(neng)攝涎止瀉;生(sheng)姜溫(wen)胃(wei)快膈以(yi)(yi)(yi)散(san)痰(tan)祛濁也。為散(san),砂仁湯煎,使肝(gan)陰內充,則肝(gan)陽(yang)自(zi)達,而(er)脾土健運(yun),濁陰無不(bu)(bu)消散(san),何患(huan)脹(zhang)滿疼(teng)痛不(bu)(bu)退,潮熱(re)便(bian)溏(tang)不(bu)(bu)止乎?
摘錄 : 《醫略六書》卷三十
功能主治 : 婦人青帶。帶下色青,甚則(ze)如(ru)綠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chou)。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能主治 : 小兒(er)脾弱面(mian)青,似有驚風,而解蟲(chong)者。
用法用量 : 生姜1片為引。
摘錄 : 《幼科直言》卷五
甘(gan)草微(wei)炙赤半(ban)兩、當歸(gui)去(qu)苗,銼,微(wei)炒、茯苓去(qu)皮,白者(zhe)、芍藥白術、柴胡去(qu)苗,各(ge)一兩。
1、逍(xiao)遙散,中醫方劑(ji)名。為(wei)和解(jie)劑(ji),具有調(diao)和肝(gan)(gan)脾(pi),疏肝(gan)(gan)解(jie)郁(yu),養血健脾(pi)之功效。主治(zhi)肝(gan)(gan)郁(yu)血虛脾(pi)弱證。兩脅作痛(tong),頭痛(tong)目眩,口燥咽(yan)干,神疲食少,或月(yue)經不調(diao),乳房脹痛(tong),脈弦而虛者。臨床常用于治(zhi)療慢(man)性(xing)肝(gan)(gan)炎、肝(gan)(gan)硬(ying)化、膽石癥、胃及(ji)十(shi)二指腸(chang)潰瘍、慢(man)性(xing)胃炎、胃腸(chang)神經官(guan)能(neng)癥、經前期(qi)緊張(zhang)癥、乳腺(xian)小葉(xie)增(zeng)生等(deng)屬干郁(yu)血虛脾(pi)弱者。
2、逍遙(yao)散(san)所(suo)治之證(zheng)主要(yao)為肝郁血虛,脾(pi)失健(jian)運所(suo)致。應用(yong)逍遙(yao)散(san)的基(ji)本癥狀是兩(liang)脅脹痛(tong),神疲食(shi)少,舌(she)質淡,脈弦而虛。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qi)綜(zong)合證(zheng)、經(jing)前期(qi)緊(jin)張癥、盆腔炎等證(zheng)屬(shu)肝郁血虛脾(pi)弱者(zhe)。
3、柴(chai)胡(hu)(hu)疏(shu)(shu)肝解(jie)(jie)郁,以(yi)順肝性為(wei)君藥;當歸、白(bai)(bai)芍(shao)養肝血,柔肝體,幫助柴(chai)胡(hu)(hu)恢復肝正常的順達之(zhi)性,兼(jian)制柴(chai)胡(hu)(hu)疏(shu)(shu)泄太過;白(bai)(bai)術(shu)、茯(fu)苓(ling)益(yi)氣(qi)健(jian)脾,促進氣(qi)血生化;甘(gan)草(cao)配合茯(fu)苓(ling)、白(bai)(bai)術(shu)以(yi)益(yi)氣(qi)健(jian)脾,配白(bai)(bai)芍(shao)以(yi)緩(huan)急止痛(tong);薄荷(he)辛涼,助柴(chai)胡(hu)(hu)以(yi)疏(shu)(shu)肝氣(qi)、解(jie)(jie)郁熱;煨姜辛溫,助柴(chai)胡(hu)(hu)、薄荷(he)疏(shu)(shu)肝,助茯(fu)苓(ling)、白(bai)(bai)術(shu)以(yi)健(jian)脾胃。諸藥相配,體現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zhi)法(fa)。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牡丹皮 白術各4.5克 當歸 芍藥 桃仁 貝母各3克 山梔 黃芩各2.4克 桔梗2.1克 青皮1.5克 甘草0.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痰中見血。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5643.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護作(zuo)者版(ban)權(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實真實出處,未能(neng)及時與作(zuo)者取(qu)得(de)聯(lian)系,或有(you)版(ban)權(quan)異議的(de),請聯(lian)系管(guan)理(li)員,我(wo)們會立即處理(li),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zhi)目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合(he)法(fa)權(quan)益(yi),請立即通知我(wo)們(管(guan)理(li)員郵(you)箱:),情(qing)況屬實,我(wo)們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jian)逍遙丸
下一篇: 加減通圣(sheng)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