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加減術苓湯

中醫(yi)世家 2023-05-16 22:08:50

加減術苓(ling)湯

處方 : 人參、白(bai)術(shu)、茯苓、蒼術(shu)、厚樸(pu)、澤瀉(xie)、木通、陳(chen)皮、半夏、桑皮、白(bai)芍、紫蘇(su)。

功能主治 : 身發浮腫,大便不實,及(ji)治肺脹、胃泄(xie)之癥。

用法用量 : 加生姜5片,水煎服(fu)。

摘錄 : 《女科指南》

甘姜(jiang)苓術(shu)湯治在脾(pi)肺

甘姜苓術湯始見于《金匱要略》。因其為「腎著」病之主方,故又名腎著湯。「腎著」之病雖屬下焦,然其論治實在脾肺。
經文釋義
《金匱匱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曰:「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仲師言「腎著」病的主要表現為「身體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狀。」此為中陽不振,寒濕下侵的表現。有些醫者一見此證,便以為病位在腎,其實不然。
《傷寒論》曰:「少陰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飲水自救。」仲景唯恐后人誤解,故用「反不渴,小便自利」強調此病雖「屬下焦」,但絕非腎之病也。《皇漢醫學》和久田氏亦曰:「腎位夾臍左右,故腎以下病,名腎著,記其位也。」故寒濕之邪不在腎而在腰,其理已明矣。「反不渴,小便自利」實為肺陽虛的證候,即《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中所云「其人不渴,小便數」也。肺陽不足,陰寒內盛,故「口不渴」。上焦陽虛不能攝津,故小便反多。「飲食如故」言其胃無損。「病屬下焦」言其病位也。「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言其病因。身勞汗出之后,腠理大開,寒濕之邪乘虛而入,留于腰部。因濕與陽氣不兩立,寒濕盛則陽氣微,時日已久,腰部被寒濕痹阻不通,故陽氣不能下達,且濕邪重濁趨下,故出現「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的癥狀。
方藥闡微
甘姜苓術湯藥物組成為:干姜﹑甘草﹑白術﹑茯苓。
干姜﹑甘草二者組合即甘草干姜湯。甘草干姜湯主要功效為溫補肺陽以攝津。《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用此方治療肺陽虛不能攝津所致多唾涎,小便數的病癥。「小便自利」乃上焦陽虛不足以攝水,《難經》第六十六難曰:「三焦者,元氣之別始也,主通行三氣。」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肺陽虛則三焦水道無氣攝納津液,小便自出。曹穎甫《金匱發微》云:「水道雖通于下,而水之上源不能氣化外出,則積日并趨于下。」湯本求真亦云:「苓姜術甘湯是胚胎于本方,所以能治遺尿,可知也。」「不渴」言其津液無傷。故用干姜配甘草溫補肺陽,溫通三焦水道。
白術﹑茯苓二者皆為健脾化濕之要藥。仲師制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真武湯等皆取此義。《神農本草經》認為白術「性溫,主風寒濕痹,死肌」。正合寒濕日久痹阻經絡之病機。《難經》第二十九條曰:「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帶脈走行環繞腰部,腰部受邪,則帶脈亦不免也。李東垣認為白術可通過「利腰臍間血」達到利帶脈之效。故用白術健脾燥濕以解肌。茯苓性味甘淡,甘能溫中以補脾,合白術﹑干姜,取理中湯之意,溫補中陽以散寒濕。淡能滲濕利竅,《本草綱目》認為「淡滲之藥,皆俱上行而后下降」之功。故又合干姜甘草湯助肺宣肅,以通調三焦,驅腰間濕邪從水道而去。
脾陽充足則陰氣自消,寒濕自散;肺陽旺盛則三焦通暢,津自能攝。陽溫寒散濕除,「腎著」之病自能解也。
臨床應用
用方要點本方適用于脾肺陽虛,寒濕下侵證。臨床當以腹重如帶五千錢,腰以下冷痛不仁,舌苔白滑,脈弦滑為依據。
臨證加減  脾陽不足,有寒濕,兼寒水之氣上沖,頭目眩暈者,加桂枝﹑澤瀉等;兼腹中冷痛,四肢無力者,加人參﹑蜀椒等;兼腎陽不足,行立振搖,眩暈甚者,加附子﹑芍藥;兼脾虛泄瀉者,加砂仁﹑白扁豆﹑薏苡仁﹑車前子;婦人脾虛濕盛,帶下色白者,加山藥﹑蒼術﹑荊芥穗。
肺陽不足,三焦不暢者,兼胸中咳喘,涎沫清稀者,加黨參﹑細辛﹑半夏﹑五味子等溫肺化飲;表虛易感,惡寒自汗者,加麻黃根﹑浮小麥,亦可合玉屏風散;上虛不能制下,出現遺尿,小便頻而清長者,加縮泉丸;水腫身重,小便不利者,加黃芪﹑防己。

桂枝(zhi)加(jia)減湯劑

一、桂枝麻黃各半湯

1.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2.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說明病已經傳變到少陽或者陽明了。瘧疾的特征是發熱一陣又發冷一陣,發熱之后會大寒,熱多寒也會多,這里說“熱多寒少”,說明不是真正的瘧疾。

3.張仲景喜歡拿嘔吐來標示少陽證,“其人不嘔”則說明不是少陽。

4.“清便欲自可”,身體還能維持大便正常,意味著還不是陽明,因為陽明病的承氣湯證是便秘,大便干在里面。

5.脈洪大而實,或者狂出大汗脈洪大,或者口很渴又煩躁,或者頭痛在兩邊眉毛的地方,都是陽明病的指標,陽明病也會一陣一陣發燒,但是潮熱,快到黃昏的時候燒得特別厲害。

6.“一日二三度發”,一天里面往來寒熱兩三次,說明不是少陽,少陽病的往來寒熱一般以日為周期。

7.有了前面幾個癥狀后,有幾個可能性:

(1)脈微緩者為欲愈也——一天發兩三次燒,脈微緩,意味著體內真正的抵抗力核心已經和病邪打完收工了,病也快好了!

(2)脈微而惡寒——一天發兩三次燒,但脈若有若無,說明陰陽都虛了,如果血分的能量很微弱,理論上應該燒不起來,如果還能燒,說明是陽虛的燒;當一個人能量不夠的時候,身體也會有種代償的燒;陰陽兩虛的燒是不可以再大汗或吐,下的,因為一定會傷元氣,傷津液。

(3)面色反有熱色者——臉看起來有點紅紅的,氣血都逼到表面來。

(4)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病邪沒有這么多,已經不需要發大汗了,身會癢,就像起風疹,起疹子,過敏的這種癢。

臉色紅,身體發癢,表示邪氣已經被逼到只差最后一腳就出去了,這時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了。

8.桂枝麻黃各半湯可治皮膚過敏!

9.怕冷,身體疼痛,四肢麻木,脈浮而細緊,此為寒氣病,不止受濕,還受寒了——桂麻各半湯。

10.氣血水辯癥:人會生病,是氣滯,氣凝滯不通,或者血瘀,或者水毒,水代謝不了,變成身體的壞東西。

11.煩與躁:煩是主觀有意識的,平時能忍受的事情現在覺得很不爽,不舒服;躁是身體無意識地,有很多多余的動作,坐立不安,跑來跑去,手足不停,本身意識上有點模糊,最輕的躁是抖腿,陽虛的人會抖腿。

12.異位性皮膚炎是腎陽虛才會發生的病,補腎就可以了。

二、白虎湯

1.脈洪大,大汗出,可能有高燒——非常確定是白虎湯證了。

2.白虎湯里有石膏,石膏下去后,肌肉里的熱就清掉了,清熱的同時也能把病毒逼出來。

3.白虎加人參湯,臨床上用來治療糖尿病,每天不停出大汗,且消渴。

4.白虎湯的用法:煎劑,煮一鍋,一口一口喝,喝到退燒就停藥。

5.盲腸炎,闌尾炎,有時候發炎的時候也會有全身性的高燒,脈也會變洪大。掛到白虎湯證的時候也可用白虎湯退燒消炎。

6.白虎湯——陽明純熱而沒有寒,汗孔全開;

葛根湯——太陽經轉到陽明之間,病邪慢慢深入,人開始越來越燥;

大青龍湯——肌肉里產生陽明病的熱,可是表面的寒邪太多,把熱封在里面出不來,脈浮緊。

三、桂枝二越婢一湯

1.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脈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桂枝,芍藥,麻黃,炙甘草各十八銖,大棗四枚,生姜一兩二銖,石膏二十四銖(碎,棉裹)

2.越婢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可治身上有風寒之氣的水腫,急性慢性腎臟炎。

3.麻黃與石膏同用時,麻黃發表的力量會變弱,白術也可讓麻黃的力量變弱。

四、桂枝去桂加苓術湯

1.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芍藥,生姜,茯苓,白術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2.茯苓是能讓小腸把水分吸收掉的藥,白術是讓整個消化道吸收營養的藥,所以苓術可恢復消化道吸水的功能。

3.相對之方:

(1)桂枝與芍藥相對:

苓桂術甘湯——上焦有水,瘀寒,頭昏

苓芍術甘湯——把水打到下焦

(2)桂枝與黃芩相對

小陽旦湯(桂枝湯)——桂芍草姜棗

小陰旦湯——芩芍草姜棗,治肚子絞痛的熱性痢疾。

4.(1)風邪乘脾,肚子吹到風——桂枝去桂加芩術湯。

(2)寒邪乘脾——理中湯。

5.太陰病,欲吐不吐,下利時甚時疏,脈浮澀者,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6.風病,四肢(zhi)懈(xie)惰,體重(zhong),不能勝(sheng)衣(yi),脅下痛引肩病,脈浮而(er)弦澀,此風乘脾也(ye),桂(gui)枝去桂(gui)加茯苓白(bai)術湯主之。

四物(wu)湯基礎加減法(fa)是什么

四物湯方劑:當歸、熟地、赤芍、川芎。
一、加參甘苓術為八珍湯,統治氣虛血弱。
二、加肉桂、黃芪大補真元,非大虛者,不宜擅用。
三、四物湯合參蘇飲(參、紫蘇、葛根、前胡、半夏、郝苓、枳殼、桔梗、陳皮、甘草)為補心湯。治心血虛少、多夢,有效。陰虛發熱,可在知母、黃柏、銀花、柴胡、鱉甲、地骨皮、丹皮等藥中,選擇一、二味加入即可。
四、如婦人經水少者,惡寒發熱,癥似瘧疾,可與小柴胡湯合用。
五、加入阿膠、艾葉,可治崩漏。
六、經水過期,多為有寒,血少,可在方中加熟地,略用吳萸,加點酒炒黃芩,效果很好。
七、月經先期,血呈紫黑色,此為有熱,可于方中加黃連、黃芩、丹皮。
八、經行腹痛、乳房有脹感是氣機不順,可在方中加香附、文術、三棱。
九、經來受寒,以至經血瘀陰,或者素來痛經,用本方加桃仁、烏藥、香附。
十、如經閉,大抵要分人胖瘦。瘦者多血枯,加桃仁、熟地;胖者多痰瘀,宜合二陳湯并用之。
十一、經來太多,本方加柴芩連柏。如中氣虛損,可以補中益氣湯用之。
十二、寒后發熱,審系血有虛寒者,方內加姜炭。如婦女多汗,方內減去川芎,加黃芪、防風。
十三、寒后惡露過多,用澤蘭、川芎、人參、當歸、甘草、荊芥,名清魂散。
十四、產后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發生腹痛,用黑神散(地黃、蒲黃、黑姜、赤芍、當歸、肉桂、甘草、黑黃豆)減川芎,加姜桂、甘草、黑蒲黃,一起煎。
產婦常用四物湯,初產須加焦(jiao)姜、白芍,不(bu)可多(duo)服。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452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bao)護作者(zhe)版權(quan),注重(zhong)分享(xiang),被刊(kan)用文章因無(wu)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yu)(yu)作者(zhe)取得聯(lian)(lian)系(xi),或有(you)版權(quan)異(yi)議的(de),請聯(lian)(lian)系(xi)管理(li)員(yuan),我們會(hui)立(li)即(ji)處(chu)理(li),本站(zhan)部分文字與(yu)(yu)圖片資源來自(zi)于網絡(luo),轉載是(shi)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有(you)來源標(biao)注錯(cuo)誤或侵(qin)犯了(le)您的(de)合法(fa)權(quan)益(yi),請立(li)即(ji)通知我們(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