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歸尾、枳殼、木通、大黃(酒炒)、生地、紫草茸、麥(mai)冬、干(gan)葛(ge)、滑石、連翹子、天(tian)花粉、薄荷葉。
功能主治 : 天痘,火邪(xie)內甚,發熱作渴,時時飲水,面赤唇焦,大(da)便秘結,小(xiao)便赤者。
用法用量 : 竹葉、燈心為引,水(shui)煎,熱服。
摘錄 : 《片玉痘疹》卷三
血熱癥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是熱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發生在熱帶地區,或者是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熱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興奮劑,都可能導致血熱。
血熱的癥狀是血液熱了之后,到處亂竄。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血熱的經驗,只是不太記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曬過太陽之后,血液在體內亂竄,弄得你坐立難安。你通常會說,好熱喔。仔細的去感覺一下,就可以發現,皮膚由內而外有一點刺刺的感覺,那是熱血妄行。有些人的微血管比較脆弱,就在皮下出現一點一點的小紅點。那就是脾經對血管的調節不好,當熱血竄到末稍的時候,血管就擋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滲出來一點。看上去,就是皮膚有斑疹。
在血熱的情形下,即使是靜脈流出來的血液,也是鮮紅色的。不像平常靜脈的血液比較暗紅。早期,西洋有一位醫生陪著工人搭船通過赤道,要到南非去工作。那時候的船艙沒有冷氣設備,通過赤道時,很多工人病倒。當時的治療方式就是把靜脈割開來放血,讓血液流一點掉,癥狀就改善很多。那就是血熱造成的。當時,他把靜脈一割開來,看到血色鮮紅,嚇了一大跳,以為割到了動脈。后來,他從這里面想到了物理學上有關熱力學的一條定理,就是能量的轉換,熱能會轉換成身體的內能。從而得到物理學上一個認知。
還有心煩不安。這時候一定很煩燥,坐立不安,一下子起來走走,一下子又坐下來。舌絳,這時候的舌頭是很紅的。再嚴重一點,就會譫狂,就是講話不經過大腦,亂講一通。再更嚴重一點,就會昏迷,不醒人事。
身體的操作都是非線性的,當血熱的時候,非線性現象就會很厲害。厲害到某一種程度,身體就會失控,各個器官會失去彼此之間應有的節奏和協調,也就很容易昏迷。
脈數,是血脈跳得很快。因為要加速散熱,必需要加速循環。透過表皮來散熱,也透過呼吸來散熱。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講的三種,第一種是血虛,造血功能不足,對身體的滋養、濡養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種是血瘀,通道不順暢所造成的。第三種是血熱,環境的溫度太高,以致熱毒入侵血液里面。
血熱證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于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癥的證候。相當于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于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干、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干燥易脫落,剝刮后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治疔法則: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藥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藥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藥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陰干,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藥膏外敷,后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楮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后,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于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癥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后一般感到輕松,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后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能。
▲張佩芳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湯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凈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藥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干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術、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 金起風施治: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 邵康蔚治以涼血消風。藥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涼血活血湯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藥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升翔治以清熱(re)涼(liang)血、祛風解毒,方用(yong)(yong)槐花湯(tang)加減,藥用(yong)(yong)龍(long)骨、牡蠣各(ge)30g(先煎)、槐花、紫草(cao)各(ge)15g,生地(di)、土茯苓、金銀花各(ge)20g,生石膏30g丹(dan)皮、甘草(cao)各(ge)10g。
分類:醫療健康 >> 中醫
問題描述:
血熱應該怎么調理?本人還在上學,方法最好簡單些。
謝謝
解析:
血熱證 (中醫)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妄行:頭發突然成片脫落,頭皮油膩光亮,屑多瘙癢,日久發漸稀疏,皮膚出現瘀點或瘀斑,斑色鮮紅,或伴有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并見心煩、口渴、便秘、小便黃赤,或有發熱,或見腹痛,舌質多紅,苔薄黃,脈弦數。
如果沒有以上癥狀就不是血熱。
要保證睡眠質量,不要熬夜,注意清淡飲食,調整心態。
血熱宜喝苦丁茶。
鮮榨青瓜汁30毫升每日早晚服用一次,連續服七天為一療程。(注:鮮榨青瓜汁不可加密糖或鹽類調味品)
中成藥:大補陰丸。丹梔逍遙丸。
白茅根適量代茶飲。
原料:
雞冠花40克,雞蛋1只,白糖適量。
制作:
將雞冠花加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將雞蛋去殼攪勻燒開,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清熱涼血止血。
(1)茅根水燉豬皮:豬皮250克,白茅根30克,冰糖適量。將豬皮去毛洗凈,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燉至稠粘,再入冰糖拌勻,分五次服,每日1~2次。
(2)紫草大棗湯:紫草10~15克,大棗30克。加適量水煎服,吃棗喝湯。
(3)水牛角茅根湯:水牛角20~30克,白茅根12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4)藕節大棗煎:藕節250克,大棗500克。將藕節洗凈,加水適量煎至稠,再放入大棗,煎至熟。揀去藕節,吃大棗,可分次服食。
(5)藕節蕎麥葉湯:藕節2個,蕎麥葉50克,水煎服。
(6)旱蓮草燉黃魚鰾:黃花魚鰾100克,旱蓮草30克(布包)。用慢火燉至魚鰾全部溶化。去渣。分4次服,每天2次。
多吃西紅柿、黃瓜、水果,千萬不要吃荔枝、杏、李子等。平時要注意多喝開水。
服用一點杞菊地黃丸,該藥治療五心煩熱效果好。
血熱
病證名。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癥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后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于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癥的證候。相當于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于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干、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干燥易脫落,剝刮后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治疔法則: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藥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藥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藥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陰干,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 *** 性的清熱潤膚藥膏外敷,后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楮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后,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于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癥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后一般感到輕松,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后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能。
▲張佩芳 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湯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凈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 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 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藥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干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術、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 金起風施治: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 邵康蔚治以涼血消風。藥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涼血活血湯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藥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liu)升翔 治(zhi)以清熱(re)涼血、祛風解毒,方用槐(huai)花(hua)(hua)湯加減(jian),藥用龍骨(gu)、牡(mu)蠣各30g(先煎)、槐(huai)花(hua)(hua)、紫草各15g,生地、土茯苓、金(jin)銀花(hua)(hua)各20g,生石膏(gao)30g丹(dan)皮(pi)、甘草各10g。
血熱證 (中醫)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妄行:頭發突然成片脫落,頭皮油膩光亮,屑多瘙癢,日久發漸稀疏,皮膚出現瘀點或瘀斑,斑色鮮紅,或伴有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并見心煩、口渴、便秘、小便黃赤,或有發熱,或見腹痛,舌質多紅,苔薄黃,脈弦數。
如果沒有以上癥狀就不是血熱。
要保證睡眠質量,不要熬夜,注意清淡飲食,調整心態。
血熱宜喝苦丁茶。
鮮榨青瓜汁30毫升每日早晚服用一次,連續服七天為一療程。(注:鮮榨青瓜汁不可加密糖或鹽類調味品)
中成藥:大補陰丸。丹梔逍遙丸。
白茅根適量代茶飲。
原料:
雞冠花40克,雞蛋1只,白糖適量。
制作:
將雞冠花加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將雞蛋去殼攪勻燒開,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清熱涼血止血。
(1)茅根水燉豬皮:豬皮250克,白茅根30克,冰糖適量。將豬皮去毛洗凈,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燉至稠粘,再入冰糖拌勻,分五次服,每日1~2次。
(2)紫草大棗湯:紫草10~15克,大棗30克。加適量水煎服,吃棗喝湯。
(3)水牛角茅根湯:水牛角20~30克,白茅根12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4)藕節大棗煎:藕節250克,大棗500克。將藕節洗凈,加水適量煎至稠,再放入大棗,煎至熟。揀去藕節,吃大棗,可分次服食。
(5)藕節蕎麥葉湯:藕節2個,蕎麥葉50克,水煎服。
(6)旱蓮草燉黃魚鰾:黃花魚鰾100克,旱蓮草30克(布包)。用慢火燉至魚鰾全部溶化。去渣。分4次服,每天2次。
多吃西紅柿、黃瓜、水果,千萬不要吃荔枝、杏、李子等。平時要注意多喝開水。
服用一點杞菊地黃丸,該藥治療五心煩熱效果好。
血熱
病證名。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癥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后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于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癥的證候。相當于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于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干、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干燥易脫落,剝刮后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治疔法則: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藥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藥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藥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陰干,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藥膏外敷,后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楮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后,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于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癥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后一般感到輕松,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后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能。
▲張佩芳 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湯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凈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 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 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藥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干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術、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 金起風施治: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 邵康蔚治以涼血消風。藥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涼血活血湯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藥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升翔(xiang) 治以(yi)清熱(re)涼血、祛風解毒,方(fang)用槐(huai)花湯加(jia)減,藥用龍骨(gu)、牡蠣各30g(先煎)、槐(huai)花、紫草各15g,生地、土(tu)茯苓(ling)、金銀花各20g,生石膏30g丹皮、甘草各10g。
血熱癥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是熱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發生在熱帶地區,或者是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熱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興奮劑,都可能導致血熱。
血熱的癥狀是血液熱了之后,到處亂竄。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血熱的經驗,只是不太記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曬過太陽之后,血液在體內亂竄,弄得你坐立難安。你通常會說,好熱喔。仔細的去感覺一下,就可以發現,皮膚由內而外有一點刺刺的感覺,那是熱血妄行。有些人的微血管比較脆弱,就在皮下出現一點一點的小紅點。那就是脾經對血管的調節不好,當熱血竄到末稍的時候,血管就擋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滲出來一點。看上去,就是皮膚有斑疹。
在血熱的情形下,即使是靜脈流出來的血液,也是鮮紅色的。不像平常靜脈的血液比較暗紅。早期,西洋有一位醫生陪著工人搭船通過赤道,要到南非去工作。那時候的船艙沒有冷氣設備,通過赤道時,很多工人病倒。當時的治療方式就是把靜脈割開來放血,讓血液流一點掉,癥狀就改善很多。那就是血熱造成的。當時,他把靜脈一割開來,看到血色鮮紅,嚇了一大跳,以為割到了動脈。后來,他從這里面想到了物理學上有關熱力學的一條定理,就是能量的轉換,熱能會轉換成身體的內能。從而得到物理學上一個認知。
還有心煩不安。這時候一定很煩燥,坐立不安,一下子起來走走,一下子又坐下來。舌絳,這時候的舌頭是很紅的。再嚴重一點,就會譫狂,就是講話不經過大腦,亂講一通。再更嚴重一點,就會昏迷,不醒人事。
身體的操作都是非線性的,當血熱的時候,非線性現象就會很厲害。厲害到某一種程度,身體就會失控,各個器官會失去彼此之間應有的節奏和協調,也就很容易昏迷。
脈數,是血脈跳得很快。因為要加速散熱,必需要加速循環。透過表皮來散熱,也透過呼吸來散熱。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講的三種,第一種是血虛,造血功能不足,對身體的滋養、濡養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種是血瘀,通道不順暢所造成的。第三種是血熱,環境的溫度太高,以致熱毒入侵血液里面。
血熱證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征。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于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癥的證候。相當于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于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干、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干燥易脫落,剝刮后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治疔法則: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藥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藥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藥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陰干,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藥膏外敷,后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楮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后,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于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癥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后一般感到輕松,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后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能。
▲張佩芳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湯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凈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藥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藥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干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術、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 金起風施治: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 邵康蔚治以涼血消風。藥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涼血活血湯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藥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升(sheng)翔治以清熱涼血(xue)、祛(qu)風(feng)解毒,方(fang)用槐花湯加(jia)減,藥用龍(long)骨、牡蠣各30g(先煎)、槐花、紫草各15g,生地、土(tu)茯苓、金銀(yin)花各20g,生石膏30g丹皮、甘(gan)草各10g。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45129.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于保護作者(zhe)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文章因無(wu)法核實(shi)(shi)真實(shi)(shi)出(chu)處,未能及時與作者(zhe)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異(yi)議(yi)的(de),請聯(lian)系管(guan)理員(yuan),我們(men)會(hui)立(li)(li)即(ji)處理,本站(zhan)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ai)自于網絡,轉載(zai)是出(chu)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合法權益,請立(li)(li)即(ji)通知我們(men)(管(guan)理員(yuan)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shi),我們(men)會(hui)第一時間予(yu)以刪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xie)(xie)謝(xie)(xie)!
上一(yi)篇: 加(jia)減四逆湯
下(xia)一篇: 加減回(hui)陽(yang)救(jiu)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