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交加散

中醫世家 2023-05-16 13:52:07

交加散

《本草綱目》卷十四引《太平圣惠方》:交加散

處方 : 當歸 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產后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瘋。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酒少許,煎至110毫升,灌下咽,即有生機。

摘錄 : 《本草綱目》卷十四引《太平圣惠方》

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圣惠》,名見《準繩、類方》卷五:交加散

別名 : 定風散

處方 : 當歸、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產后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 : 定風散(《醫級》卷九)。

摘錄 : 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圣惠》,名見《準繩、類方》卷五

《女科萬金方》:交加散

處方 : 青皮、陳皮、川芎、白芍、枳殼、當歸、干姜、官桂、茯苓、蒼術、半夏、厚樸、人參、羌活、獨活、柴胡、甘草、薄荷。

功能主治 : 瘀血流經。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酒少許,水2鐘,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女科萬金方》

《婦人良方》卷二:交加散

處方 : 生姜12兩,生地黃1斤(2味研取自然汁,將地黃汁炒生姜滓,姜汁炒地黃滓,各稍干),白芍藥1兩,延胡索(醋紙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1兩,當歸1兩,桂心1兩,紅花(炒,無惡血不用)半兩,沒藥(別研)半兩,蒲黃1兩(隔紙炒)。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滋養血絡,逐散惡血。主榮衛不和,月經湛濁,臍腹撮痛,腰腿重墜,血經諸疾。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溫酒調下;如月經不依常,蘇木煎酒調下;若腰疼,用糖球子煎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婦人良方》卷二

《本事》卷十:交加散

處方 : 生地黃5兩(研取汁),生姜5兩(研取汁)。

制法 : 上交互用汁浸一夕,各炒黃,漬,汁盡為度,末之。

功能主治 : 婦人產后中風。

用法用量 : 尋常腹痛酒調下3錢,產后尤不可缺。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陰厥陰;生姜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各搗汁,互相浸漬、炒黃,欲其氣味之和也。此婦人產后中風,榮衛不通,經脈不調,欲結癥瘕者宜服之。用此二味,只取乎調氣血耳。

摘錄 : 《本事》卷十

《瘍科選粹》卷八:交加散

處方 :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蒼術、厚樸、陳皮、白茯苓、羌活、獨活、桔梗、枳殼、前胡、柴胡、干姜、肉桂、甘草。

功能主治 : 凡跌撲等傷,惡寒體弱者。

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有熱,去姜、桂。

摘錄 : 《瘍科選粹》卷八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交加散

處方 : 即五積散倍用桔梗,加羌活、獨活及防風、木通、米仁。

功能主治 : 產后單腿痛。

摘錄 :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醫醇剩義》卷三:交加散

處方 : 附子7分,石膏5錢,羌活1錢,防風1錢,廣皮1錢,連翹1錢5分,葛根2錢,豆豉3錢,薄荷1錢,藿香1錢,姜皮8分,荷葉1角。

功能主治 : 痎瘧。

注意 : 虛人禁用。

摘錄 : 《醫醇剩義》卷三

《湯頭歌》全文

《湯頭歌訣(經產之劑)》全文:

1、妊娠六合湯

海藏妊娠六合湯 四物為君妙義長

傷寒表虛地骨桂 表實細辛兼麻黃

少陽柴胡黃芩入 陽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瀉 不眠黃芩梔子良

風濕防風與蒼術 溫毒發斑升翹長

胎動血漏名膠艾 虛痞樸實頗相當

脈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黃

安胎養血先為主 余因各癥細參詳

后人法此治經水 過多過少別溫涼

溫六合湯加芩術 色黑后期連附商

熱六合湯梔連益 寒六合湯加附姜

氣六合湯加陳樸 風六合湯加艽羌

此皆經產通用劑 說與時師好審量

2、膠艾湯

膠艾湯中四物先 阿膠艾葉甘草全

婦人良方單膠艾 胎動血漏腹痛全

膠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婦寶調經專

3、當歸散

當歸散益婦人妊 術芍芎歸及子芩

安胎養血宜常服 產后胎前功效深

4、黑神散

黑神散中熟地黃 歸芍甘草桂炮姜

蒲黃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忘

5、清魂散

清魂散用澤蘭葉 人參甘草川芎協

荊芥理血兼祛風 產中昏暈神魂貼

6、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獨芎歸又茯神

酸棗木香和甘草 子癇風中可回春

7、當歸生姜羊肉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 產后腹痛蓐勞匡

亦有加入參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

8、達生散

達生紫蘇大腹皮 參術甘陳歸芍隨

再加蔥葉黃楊腦 孕婦臨盆先服之

若將川芎易白術 紫蘇飲子子懸宜

9、參術飲

妊娠轉胞參術飲 芎芍當歸熟地黃

炙草陳皮兼半夏 氣升胎舉自如常

10、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延胡索 歸尾桂心赤芍藥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氣行瘀散血瘕削

11、固經丸

固經丸用龜板君 黃柏樗皮香附群

黃芩芍藥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12、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熟地黃 牛膝續斷澤蘭芳

卷柏加之通血脈 經枯血少腎肝匡

增輯

1、交加散

交加散用姜地搗 二汁交攔各自妙

姜不辛散地不寒 產后伏熱此為寶

2、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治子氣 香附陳甘烏藥繼

再入木瓜蘇葉姜 足浮喘悶此方貴

3、白術散

白術散中用四皮 姜陳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腫肢浮脹 子腫病名此可醫

4、竹葉湯

竹葉湯能臺子煩 人參芩麥茯苓存

有痰竹瀝宜加入 膽怯悶煩自繼根

5、紫苑湯

紫菀湯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會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婦咳逆此為最

6、失笑散

失笑蒲黃及五靈 暈平痛止積無停

山楂二兩便糖入 獨圣功同更守經

7、如圣散

如圣烏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陽舉經姜梔芍 加入補中益氣嘗

8、生化湯

生化湯宜產后嘗 歸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豬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

9、保產無憂方

保產無憂芎芍歸 荊羌芪樸菟絲依

枳甘貝母姜蘄艾 功效稱奇莫浪譏

10、泰山磐石飲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斷聯

再益砂仁及糯米 婦人胎動可安痊

11、抵當丸

抵當丸用桃仁黃 水蛭虻蟲共合方

蓄血胞宮少腹痛 破堅非此莫相當

12、安胎飲子

安胎飲子建蓮先 青寧還同糯米煎

神造湯中須蟹爪 阿膠生草保安全

13、固沖湯

固沖湯中芪術龍 特蠣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氣止血治血崩

擴展資料:

 《湯頭歌訣》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一時成為醫界的美談。

 “湯頭”是中藥湯劑的俗稱。在中國傳統的中藥方劑中,一副湯劑往往要由多味藥材組成,制法繁瑣,藥材名稱抽象枯燥,不便記憶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嘗試著將一些傳統的靈驗藥方,改成詩歌,使其具有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特點。

參考資料:-湯頭歌訣

當歸的用處

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
②《別錄》: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藏,生肌肉。
③《藥性論》:止嘔逆、虛勞寒熱,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腸胃冷,補諸不足,止痢腹痛。
單煮飲汁,治溫瘧,主女人瀝血腰痛,療齒疼痛不可忍。
患人虛冷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頭破血。
身行血,尾止血。
(《湯液本草》引作'頭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當歸梢,主癥癖,破惡血,并產后惡血上沖,去諸瘡瘍腫結,治金瘡惡血,溫中潤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臥,足下熱而痛。
沖脈為病,氣逆里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熱痢括疼滯住腸胃內。
⑨《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
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⑩《本草再新》:治渾身腫脹,血脈不和,陰分不足,安生胎,墮死胎。

當歸的用法

【草藥名】: 當歸
【內容介紹】:

【中文名】當歸(《本經》)
【類 別】根類
【異名】干歸(《本經》)。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植物形態】當歸,又名:薜、山蘄、白蘄(《爾雅》),文無(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
莖直立,帶紫色,有顯明的縱直槽紋,光滑無毛。
葉2~3回單數羽狀分裂,葉柄長3~11厘米,基部葉鞘膨大;葉片卵形;小葉3對,近葉柄的1對小葉柄長0.5~1.5厘米,近頂端的一對無柄,呈1~2回分裂,裂片邊緣有缺刻。
復傘形花序,頂生,傘梗10~14個,長短不等,基部有2枚線狀總苞片,或缺如;小總苞片2~4枚,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傘梗長0.3~1.5厘米,密被細柔毛;萼齒5,細卵形;花瓣5,白色,呈長卵形,先端狹尖,略向內折,無毛;雄蕊5,花絲向內彎;子房下位,花柱短,花柱基部圓錐形。
雙懸果橢圓形,長4~6毫米,寬3~4毫米,成熟后易從合生面分開;分果有果棱5條,背棱線形隆起,側棱發展成寬而薄的翅,翅邊緣淡紫色;橫切面背部扁平,每棱槽中有油管一個,接合面有油管2個。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分布甘肅、四川、云南、陜西、貴州、湖北等地。
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一般須培育3年才可采收。
秋末挖取根部,除凈莖葉、泥土,放在通風處陰干幾天,按大小分別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
本品帶油性,易霉敗、蟲蛀,必須貯存干燥處。
逢霉雨季節,須用硫黃熏過或適當的烘透。

【藥材】干燥的根,可分為3部:根頭部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稱歸尾。
全長約10~25厘米,身長約3~10厘米。
歸頭直徑2~4厘米,支根直徑0.3~1厘米。
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體具縱皺紋,支根部尤多,歸頭頂端圓平,有莖葉殘基,常有不顯著的環形皺紋,歸身略呈圓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條或更多的歸尾,歸尾上粗下細,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狀的須根痕跡。
質多柔韌,斷面黃白色,有裂隙,中層有淺棕色環紋,并有多數棕色油點。
氣清香濃厚,味甘微苦辛。
以主根大、身長、支根少、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
主根短小、支根多、氣味較弱及斷面變紅棕色者質次。
主產于甘肅、云南。
此外,陜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亦產。
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區有時也作當歸入藥,但質量較差。
①東當歸的根,又名:延邊當歸、日本當歸。
根肥大柔軟,分枝較多,呈馬尾狀。
質脆,油性較少。
產吉林延邊。
②粉綠當歸的根,又名:野秦歸、云南野當歸。
根圓錐形,長5~10厘米,根頭部徑約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
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
產云南。
③歐當歸,我國有栽培,曾試代當歸入藥。

【化學成分】根含揮發油,甘肅岷縣產者含0.4%,四川汶縣產者含0.7%。
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有:亞丁基苯酞、鄰羧基苯正戊酮及Δ2,4-二氫酞酐。
揮發油成分復雜,單是低沸點部分就有10多種,其中有多種烴類,包括3種萜烯。
另含多量蔗糖(40%)、維生素B12(0.25~40微克/100克)、維生素A類物質(以維生素A計,含率為0.0675%)。
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飽和油酸、亞曲酸;不皂化成分中有β-谷甾醇。
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揮發油,而果實含量特多。
東當歸及北海當歸的根含揮發油約0.2%,其中苯酞方面,有東當歸酞內酯、亞丁基苯酞及蛇床酞內酯、異蛇床酞內酯。
此外,還含倍半萜烯類、對-聚傘花素、蔗糖、維生素B12、煙酸、葉酸及β-谷甾醇等。
前者還含丁基苯酞及瑟丹酸內酯。
兩種當歸的根及果實的揮發油中還含丁醇及乙酸。

【炮制】當歸:揀去雜質,洗凈,悶潤,稍晾至內外濕度適宜時,切片曬干。
酒當歸:取當歸片,用黃酒噴淋均勻,稍悶,置鍋內用微火炒,取出,放涼。
(每當歸片100斤,用黃酒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當歸,先去塵并頭尖硬處一分已來,酒浸一宿。

【性味】甘辛,溫。
①《本經》:味甘,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桐君、扁鵲:甘,無毒。
岐伯、雷公:辛、無毒。
李氏:小溫。
③《別錄》:辛,大溫,無毒。
④《本草述》:味苦,溫,無毒。

【歸經】入心、肝、脾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肺三經。

【功用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
②《別錄》: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藏,生肌肉。
③《藥性論》:止嘔逆、虛勞寒熱,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腸胃冷,補諸不足,止痢腹痛。
單煮飲汁,治溫瘧,主女人瀝血腰痛,療齒疼痛不可忍。
患人虛冷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頭破血。
身行血,尾止血。
(《湯液本草》引作'頭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當歸梢,主癥癖,破惡血,并產后惡血上沖,去諸瘡瘍腫結,治金瘡惡血,溫中潤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臥,足下熱而痛。
沖脈為病,氣逆里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熱痢括疼滯住腸胃內。
⑨《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
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⑩《本草再新》:治渾身腫脹,血脈不和,陰分不足,安生胎,墮死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閭茹。
畏菖蒲、海藻、牡蒙。
②《藥對》:惡濕面,畏生姜。
③《太草經疏》:腸胃薄弱,泄瀉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產后胎前亦不得入。
④《本草匯言》:風寒未清,惡寒發熱,表證外見者,禁用之。

【選方】①調益榮衛,滋養氣血。
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干地黃(酒灑蒸)各等分。
共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
(《局方》四物湯) ②治室女月水不通:當歸(切,焙)一兩,干漆(炒煙出)、芎藭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圣濟總錄》當歸丸) ③治月經逆行從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當歸尾、紅花各三錢,水一種半,煎八分,溫服。
(《簡便單方》) ④治血崩:當歸一兩,龍骨二兩(炒赤),香附子三錢(炒),棕毛灰五錢。
上為末,米飲調三四錢,空心服。
(《儒門事親》當歸散) ⑤治血瘕痛脹,脈滯澀者:當歸三兩,桂心兩半,白芍兩半(酒炒),蒲黃二兩(炒),血竭三兩,延胡兩半。
為散,酒煎三錢,去渣溫服。
(《醫略六書》當歸蒲延散) ⑥治婦人帶下五色,腹痛,羸瘦,食少:當歸一兩(銼,微炒),鱉甲一兩(涂醋炙微黃,去裙稠),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白術三分,胡椒半兩,訶黎勒皮三分,檳榔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蓽茇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圣惠方》當歸丸) ⑦治婦人懷娠,腹中疞痛: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芎藭半斤('半斤'一作'三兩')。
上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金匱要賂》當歸芍藥散) ⑧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金匱要略》當歸苦參丸) ⑨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當歸半兩(銼),蔥白一分(細切)。
上二味,先以水三蠱,煎至二盞,入好酒一盞,更煎數沸,去滓,分作三服。
(《圣濟總錄》安胎飲) ⑩治產后敗血不散,結聚成塊(俗呼兒枕),疼痛發歇不可忍:當歸一兩(銼,微炒),鬼箭羽一兩,紅藍花一兩。
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酒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圣惠方》當歸散) ⑾治瘈疭、或顫振,或產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當歸、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婦人良方》交加散) ⑿治產后腹中疞痛,并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金匱要略》當歸生姜羊肉湯) ⒀治大便不通:當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下。
(《圣濟總錄》) ⒁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黃耆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藥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內外傷辨》當歸補血湯) ⒂治白虎風,疼痛不止:當歸一兩,桂心一兩,地龍一兩(微炒),白僵蠶一兩(微妙),威靈仙一兩,漏蘆一兩,芎藭一兩,白芷一兩。
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
(《圣惠方》當歸散) ⒃治血痢里急后重,腸中疼痛:當歸三分(銼,微炒),黃連一兩(去須,微炒),龍骨二兩.上三味,搗羅為細散。
每服二錢匕,粥飲調下,不拘時候,日二。
(《圣濟總錄》當歸散) ⒄治盜汗: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蘗、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一倍。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 ⒅治諸瘡腫,已破未破,焮腫甚:當歸、黃耆、栝蔞,木香、黃連各等分,為粗末,煎一兩。
(《素問病機保命集》當歸散) ⒆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當歸半兩,甘草一兩,山梔子十二枚,木鱉子一枚(去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冷酒調服。
(《奇效良方》當歸散) ⒇治湯潑火燒瘡,疼痛甚者:白蠟一兩,麻油四兩,當歸一兩半(生銼)。
先將油煎當歸令焦黑,濾去滓,次入蠟,候消,相次急攪之,放冷入磁盒中收,以故帛子涂貼。
(《圣惠方》神效白膏)
【臨床應用】①治療肌肉、關節疼痛及神經痛采用當歸液穴位注射,治療腰肌勞損、肌肉風濕、四肢關節捩傷、關節炎,及各種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脅間神經痛、枕神經痛等),有較好效果。
據1000例各種原因引起的肌肉、關節、神經、血管組織病癥的治療結果,有效率達89.1%,其中治愈者381例,好轉510例。
又據50例枕神經痛的觀察,經1~15次治療后,33例獲愈,其余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絕大部分病例于首次注射后1~3分鐘即基本止痛或明顯減輕,止痛效果可維持2~8小時,再注射時仍有效。
實踐證明,當歸穴位注射,不僅止痛效果顯著,而且具有松弛肌肉,降低軟組織的炎癥性反應,及改善末梢神經和血管功能等作用。
用法:用5~10%當歸液循經取穴或痛點、敏感點,或腱鞘內注射。
每次選擇1~4點,每點注入1~5毫升。
針刺入肌層,出現酸、脹針感,回抽無血后,推入藥液。
一般無副作用,但于腱鞘內注射時,則在注射后數小時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劇烈,影響功能活動,無需特殊處理,在1~3日內即可消退,并顯出治療效果。
凡因結核、腫瘤引起的腰背痛或四肢關節痛,局部外傷,化膿性病灶以及皮膚病患者,急性損傷局部瘀血、腫脹嚴重者皆不宜用。
孕婦慎用。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以5%當歸液注入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
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
針刺入(深約1.5厘米左右)后,用搖動針管及輕度提插的手法,使針下產生酸脹感覺,然后緩緩注入藥液。
治療50歲以上的患者93例,結果痊愈5例,顯著好轉26例,好轉5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9.3%。
③治療慢性盆腔炎用當歸組織液行穴位注射。
治療5例,經1~2療程,患者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或消失,腹痛減輕,月經正常,均在治療后6個月內再次受孕。
取穴及用法:穴位分兩組,第一組維胞(雙)、三陰交(左)、足三里(右);第二組關元透中極、三陰交(右)、足三里(左)。
兩組穴位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次一組。
每穴注射藥液2~6毫升,6~10次為一療程。
注藥前先捻轉針頭,使其得氣,再注入藥液。
月經期停止治療。
注射后局部酸脹感向下放射。
有3例于注藥后自覺心跳、發冷,持續5分鐘即自行消失,不需處理。
④治療月經病將當歸20克,紅花10克分別浸于50%酒精50毫升中,48小時后過濾,混勻,加酒精至100毫升。
每日3次飯后服,每次3毫升,經期停服。
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發育不全等病54例,服藥60~600毫升不等,除7例無進步外,其余均有效果。
復查的11例痛經患者中有7例妊娠;16例子宮發育不全患者中有8例妊娠(大多與性激素合并治療);月經異常的26例中有6例妊娠。
⑤治療高血壓病用20%復方當歸注射液(當歸、紅花、川芎等量)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毫升內,或75%復方當歸注射液1毫升加10%葡萄糖液3毫升,于兩側曲池及足三里交替注射,每穴2毫升,10次為一療程。
一般用4個療程。
第一療程每日1次,第二療程隔日1次,第三療程每周2次,第四療程隔日1次。
注射時采用5號針頭,刺入穴位后,待患者有酸麻脹感時,再緩緩注入藥液。
初步觀察7例,用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其中收縮壓下降16~56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2~30毫米汞柱;頭暈、耳鳴、眼花、失眠等癥狀也有改善或消失,個別病例還顯示出心率減慢的作用。
⑥治療帶狀皰疹將當歸研粉,依年齡大小每服0.5或1克,4~6小時1次。
治療兒童帶狀皰疹54例,服藥后1天止痛的22例;2天止痛的32例。
帶狀皰疹一般在服藥后第3天有部分枯萎,未再發生新疹,第4天結痂。
又有用0.5克當歸浸膏片內服,每次2~4片,4小時1次,治療成人患者23例,亦取得相似效果。
⑦治療鼻炎用5%當歸液于迎香(雙)、印堂穴行穴位注射,每穴0.3~0.5毫升。
每天1次,5天1療程。
一般一個療程即可見效,通常作2個療程。
藥液注入后,局部有輕度疼痛及酸麻感,無其它不良反應。
治療慢性單純性、肥厚性、過敏性鼻炎和副鼻竇炎等共120例,治愈73例(60.8%),有效45例(37.5%),無效2例(1.7%)。
實踐證明,當歸液穴位注射具有消炎消腫、止痛、抗過敏、止血及調節鼻腔植物神經功能等作用,對消除鼻因性頭痛有特效。
病程越短,療效越好。

本文地址://n85e38t.cn/pianfang/445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