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黃芩散

中醫世家 2023-05-16 01:16:06

黃芩散

《圣惠》卷六十二: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qin)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銼(cuo)),黃(huang)耆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銼(cuo)),木通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銼(cuo)),前胡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去(qu)蘆(lu)(lu)頭),川升麻1兩(liang)(liang)(liang)半(ban),栝樓根(gen)2兩(liang)(liang)(liang),赤芍(shao)藥1兩(liang)(liang)(liang),赤茯(fu)苓1兩(liang)(liang)(liang),甘草(cao)1兩(liang)(liang)(liang)(生,銼(cuo)),川大黃(huang)2兩(liang)(liang)(liang)(銼(cuo)碎(sui),微炒),人(ren)參半(ban)兩(liang)(liang)(liang)(去(qu)蘆(lu)(lu)頭),當歸半(ban)兩(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大熱發癰在背(bei),或于陰股間(jian)。

用法用量 : 每服(fu)4錢,以水1中(zhong)盞,入竹葉2-7片,小麥(mai)100粒,生地黃1分,煎至6分,去(qu)滓溫服(fu),不拘(ju)時(shi)候。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十四: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知(zhi)母1兩(liang),葛根(gen)1兩(liang)(銼),麻黃1兩(liang)(去根(gen)節),甘草半(ban)兩(liang)(炙(zhi)微赤,銼),川(chuan)大(da)黃半(ban)兩(liang)(銼碎,微炒)。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朝暮發寒熱,或如瘧狀。

用法用量 : 每(mei)服5錢(qian),以水1大盞,煎(jian)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hou),以衣(yi)覆之。汗出為效。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梔子仁1兩(liang),前胡(hu)2兩(liang)(去蘆頭),赤芍(shao)藥1兩(liang),甘草半兩(liang)(炙微赤,銼),石膏3兩(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5日,頭(tou)痛(tong)壯熱,骨節疼痛(tong)。

用法用量 : 每服(fu)5錢,以水1大盞,入豉少半合(he),煎(jian)至5分,去滓溫服(fu),不拘(ju)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五: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梔子(zi)仁1兩,犀角屑1兩,赤芍藥(yao)1兩,柴胡(去苗(miao))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焙)1兩,檳榔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時氣5日,心腹(fu)壅悶(men),骨(gu)節(jie)疼(teng)痛(tong),背膊煩熱,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mei)服5錢,以水1中(zhong)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i)候(hou)。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三: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川(chuan)大(da)(da)黃2兩(銼碎,微(wei)(wei)炒(chao)),枳(zhi)殼(ke)半兩(麩炒(chao)微(wei)(wei)黃,去瓤),大(da)(da)腹皮(pi)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pi)尖),羚(ling)羊角(jiao)屑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8-9日,大便不(bu)通,心神悶(men)亂。

用法用量 : 每(mei)服5錢,以(yi)水(shui)1大(da)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yi)得利(li)為度(du)。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qin)3分,麻黃(huang)1兩(liang)(去根節),川(chuan)(chuan)大黃(huang)半(ban)兩(liang)(銼碎(sui),微炒(chao)),葛根半(ban)兩(liang)(銼),桂心(xin)半(ban)兩(liang),赤芍藥半(ban)兩(liang),甘草(cao)半(ban)兩(liang)(炙(zhi)微赤,銼),川(chuan)(chuan)樸消半(ban)兩(liang),石膏(gao)1兩(liang)。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熱(re)病2日,頭痛(tong)壯熱(re)。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蔥豉湯調下,不(bu)拘時候,衣(yi)蓋取汗;未汗再(zai)取。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一: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liang),川升(sheng)麻1兩(liang)(liang),赤芍(shao)藥半兩(liang)(liang),麥門冬半兩(liang)(liang)(去心),石膏(gao)2兩(liang)(liang),柴胡(hu)1兩(liang)(liang)(去苗(miao)),甘草半兩(liang)(liang)(炙微(wei)赤,銼(cuo))。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陽(yang)毒(du)傷寒(han)。氣盛,昏昏如醉,熱躁煩渴,口苦(ku)舌干。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shui)1中(zhong)盞,煎(jian)至(zhi)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八十九: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分(fen),決明子(zi)1分(fen),防風1分(fen)(去蘆頭),川升麻1分(fen),川大黃1分(fen)(銼(cuo),微(wei)炒),甘草(炙微(wei)赤,銼(cuo))1分(fen)。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xiao)兒眼(yan)生翳膜,體熱(re)心煩(fan)。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yi)水1小盞.入淡竹葉7片,煎至(zhi)5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九

《圣惠》卷三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1兩(liang)(liang),黃(huang)柏1兩(liang)(liang),黃(huang)連(去須)1兩(liang)(liang),生干地黃(huang)1兩(liang)(liang),地榆(銼)1兩(liang)(liang),犀角屑1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大腸積熱(re),下血不止,日夜度數無恒(heng)。

用法用量 : 每服(fu)3錢(qian),以(yi)水1中盞,入青竹茹半雞子大,煎至(zhi)6分(fen),去滓,食(shi)后溫服(fu)。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七

《千金》卷三: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半兩,猬皮(pi)半兩,當歸半兩,芍(shao)藥(yao)1兩,牡(mu)蠣2兩半,竹皮(pi)2兩半,狐莖1具(ju)。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 婦人陰脫。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cun)匕(bi),以飲送下(xia),每日3次。

注意 : 禁舉重、房勞(lao),勿冷食。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陰脫與子(zi)門不(bu)閉(bi)不(bu)同,勞則泄而不(bu)收,脫則虛熱下墜,故以黃芩、竹皮清理濕熱;當歸、芍藥調(diao)和血氣;猬皮治(zhi)陰腫(zhong)下血;牡(mu)蠣治(zhi)赤白帶下;狐莖(jing)取其善縮(suo)入腹。

摘錄 : 《千金》卷三

《圣濟總錄》卷一二五:黃芩散

處方 : 黃芩(qin)半兩(去(qu)黑心),黃柏半兩(去(qu)粗皮,銼),黃連半兩(去(qu)須),郁金半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諸瘤血出。

用法用量 : 入寒(han)食面5錢匕,水調。貼(tie)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juan)一二(er)五

《幼幼新書》卷十六引丘松年方:黃芩散

處方 : 黃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bian)浸3日(ri),取出銼(cuo)碎(sui),焙干)。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或半(ban)錢,乳食后以白(bai)湯少(shao)許(xu)調下。

摘錄 : 《幼幼新書》卷十(shi)六引丘松年方

《圣惠》卷十:黃芩散

處方 : 黃芩(qin)1兩,黃連(去須)1兩,決(jue)明子1兩,玄(xuan)參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熱毒氣攻眼,翳(yi)膜赤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qian),以水1大盞,入竹葉3-7片,煎至5分,去滓溫(wen)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3分(fen),川大黃(huang)3分(fen)(銼(cuo)碎(sui),微炒),梔子仁1分(fen),犀角屑(xie)半兩(liang)(liang),石(shi)膏3分(fen),羚羊(yang)角屑(xie)半兩(liang)(liang),藍葉(xie)3分(fen),川樸消1兩(liang)(liang),甘草半兩(liang)(liang)(炙微赤,銼(cuo))。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han)上焦壅熱(re)。心神煩躁(zao),鼻(bi)衄(nv)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fu)5錢,以水(shui)1大(da)盞,煎至5分,去滓溫(wen)服(fu),不拘(ju)時候。以愈為度

摘錄 : 《圣惠》卷十

《普濟方》卷七十二引《衛生家寶》: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淡豆豉3兩(liang)(研)。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肝熱,眼生障暈,不能(neng)視物(wu)。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用熟(shu)豬肝裹藥同(tong)吃,溫(wen)湯送下,不(bu)拘時候,1日2-3次。

注意 : 忌酒、面。

摘錄 : 《普(pu)濟方》卷(juan)七十二引(yin)《衛生家寶》

《普濟方》卷二八三:黃芩散

別名 : 漏蘆湯

處方 : 黃芩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白(bai)(bai)及2兩(liang)(liang)(liang)(liang),麻黃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去節),漏蘆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真者),白(bai)(bai)薇(wei)2兩(liang)(liang)(liang)(liang),枳殼2兩(liang)(liang)(liang)(liang)(麩炒,去瓤),升麻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白(bai)(bai)芍(shao)藥(yao)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川當歸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川牛膝2兩(liang)(liang)(liang)(liang),甘草2兩(liang)(liang)(liang)(liang),大黃5兩(liang)(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時行(xing)熱毒而致癰疽發背,丹疹赤(chi)腫,惡(e)肉(rou)變作赤(chi)色;及眼赤(chi)腫生障翳(yi)。

用法用量 : 一(yi)云:癰疽發背等疾(ji)服(fu)此獲安之(zhi)后,宜常服(fu)四物湯交和黃耆建中湯,空心煎服(fu),以御未來(lai),恐后再(zai)作(zuo)。未利,再(zai)服(fu)加(jia)芒消(xiao)3錢。

摘錄 : 《普濟方》卷二八三

《普濟方》卷三二六: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當歸(gui)、川芎、白礬(fan)、黃(huang)連。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陰門生瘡。

用法用量 : 煮水熏洗即安。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二六

《圣惠》卷七十九: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半(ban)(ban)兩,瞿麥(mai)半(ban)(ban)兩,甘草半(ban)(ban)兩(炙微赤,銼),麥(mai)門冬半(ban)(ban)兩(去心(xin)),滑石1兩,水通1兩(銼),車前子1兩,葵子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產(chan)后小(xiao)腸結熱淋澀,心神煩(fan)躁,口舌干(gan)焦,不思食飲。

用法用量 : 每(mei)服(fu)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fu),每(mei)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十一: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liang),甘(gan)草半(ban)兩(liang)(liang)(炙微赤,銼),白(bai)薇1兩(liang)(liang),梔子仁1兩(liang)(liang),大青(qing)1兩(liang)(liang),知(zhi)母1兩(liang)(liang),栝樓1兩(liang)(liang),川(chuan)消石1兩(liang)(liang),白(bai)鮮(xian)皮(pi)1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傷寒(han)熱毒在內,心煩發狂。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yi)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三十三:黃芩散

別名 : 黃芩湯

處方 : 黃芩1兩(liang)(liang),梔子仁(ren)1兩(liang)(liang),黃連(去須)1兩(liang)(liang),葳蕤1兩(liang)(liang),川升麻(ma)1兩(liang)(liang),蕤仁(ren)(湯浸,去赤皮)1兩(liang)(liang),甘草(炙微赤,銼)1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斑痘瘡(chuang)入眼(yan),口干心煩。

用法用量 : 黃芩(qin)湯(《圣濟總錄》卷一(yi)一(yi)○)。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1兩(liang)(liang)(liang),梔(zhi)子仁半兩(liang)(liang)(liang),川大黃(huang)1兩(liang)(liang)(liang)(銼碎,微炒),甘草(cao)1兩(liang)(liang)(liang)(炙微赤,銼),鐵(tie)粉半兩(liang)(liang)(liang)(細研),川馬(ma)牙消1兩(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熱(re)病毒熱(re)不解,口干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fu)2錢,以溫溫蜜水調下,不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一:黃芩散

處方 : 黃芩半兩(liang),麻黃1兩(liang)(去(qu)根節),赤(chi)芍藥3分(fen),石膏2兩(liang),甘草半兩(liang)(炙微赤(chi),銼(cuo)),桂心3分(fen),細辛3分(fen),前胡1兩(liang)(去(qu)蘆頭(tou))。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shang)寒。頭痛,心神(shen)煩(fan)熱,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zhi)6分,去(qu)滓稍(shao)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幼幼新書》卷十八引丁時發方:黃芩散

處方 : 黃芩、山梔(zhi)子、黃丹(dan)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斑瘡入眼。

用法用量 : 用(yong)牛(niu)蒡子葉杵汁調,涂在(zai)頂門。

摘錄 : 《幼幼新書(shu)》卷十(shi)八引(yin)丁時發方

《圣惠》卷四: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赤茯(fu)苓(ling)1兩(liang),石膏2兩(liang),麥(mai)門冬1兩(liang)(去心),甘草半(ban)兩(liang)(炙(zhi)微赤,銼),葛根半(ban)兩(liang)(銼),甘菊花半(ban)兩(liang)。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心(xin)胸煩(fan)熱(re),頭疼目澀,煩(fan)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zhong)盞,入豉(chi)2-7粒,淡竹葉2-7片,煎(jian)至5分(fen),去滓,入生(sheng)地(di)黃(huang)汁1合(he),更煎(jian)1-2沸,不拘時(shi)候溫服。

摘錄 : 《圣惠》卷四

《圣惠》卷十:黃芩散

別名 : 黃芩湯

處方 : 黃芩1兩(liang),大青1兩(liang),川(chuan)升麻1兩(liang),川(chuan)大黃(銼碎,微(wei)炒)1兩(liang),茵(yin)陳1兩(liang),川(chuan)樸消1兩(liang),梔子仁半(ban)兩(liang),黃連(lian)半(ban)兩(liang)(去須),甘草(cao)半(ban)兩(liang)(炙微(wei)赤(chi),銼)。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10日內未得汗,表里有熱(re),發斑,狂言欲走,眼(yan)目俱黃,心(xin)中煩悶(men),大便(bian)不利(li)。

用法用量 : 黃芩(qin)湯(tang)(《圣濟總錄》卷二十七(qi))。

摘錄 :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人參(去蘆頭)1兩(liang),甘(gan)草(炙微赤,銼(cuo))1兩(liang),麥(mai)門冬(dong)1兩(liang),柴胡(去苗)1兩(liang),葛根(gen)(銼(cuo))1兩(liang),桂心半兩(liang)。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han)。吐下后,內(nei)外(wai)有熱,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yi)水1中盞,加生(sheng)姜半分,大(da)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木拘時(shi)候。

摘錄 : 《圣惠》卷十

《衛濟寶書》卷下:黃芩散

處方 : 黃芩2兩(liang),秦皮半(ban)(ban)(ban)(ban)兩(liang)(真者),莽草半(ban)(ban)(ban)(ban)兩(liang),細辛(xin)半(ban)(ban)(ban)(ban)兩(liang),白芷半(ban)(ban)(ban)(ban)兩(liang),川芎半(ban)(ban)(ban)(ban)兩(liang),黃連(lian)半(ban)(ban)(ban)(ban)兩(liang),羌活1兩(liang)半(ban)(ban)(ban)(ban)。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化惡血(xue)膿汁(zhi),活血(xue),調榮衛。主瘡腫,癌(ai)。

用法用量 : 每用1兩半,以豬(zhu)蹄煮熟,去(qu)蹄,入前藥(yao)煎數沸,通手以綿(mian)惹洗(xi)癌瘡,直至(zhi)藥(yao)冷為度,洗(xi)后使麝香膏(gao)貼。春、冬(dong)1日(ri)1洗(xi),夏、秋1日(ri)2洗(xi)。

摘錄 : 《衛濟寶書》卷下

《圣惠》卷十一:黃芩散

處方 : 黃芩3分,柴胡3分(去(qu)苗(miao)),人參3分(去(qu)蘆(lu)頭(tou)),半(ban)夏(xia)3分(湯洗(xi)7遍去(qu)滑),甘草半(ban)兩(liang)(炙(zhi)微赤(chi),銼(cuo)),麥門(men)冬1兩(liang)(去(qu)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潮熱煩悶,體(ti)痛嘔逆。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da)盞,加生姜半分,大(da)棗(zao)3枚,煎至(zhi)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i)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分(去黑(hei)心(xin)),人(ren)參1分。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心熱,驚啼。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zi)匕,以竹葉湯(tang)調下,不拘時(shi)候。

摘錄 : 《圣濟總錄(lu)》卷一七○

《衛生總微》卷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半(ban)兩(liang),枳殼半(ban)兩(liang)(去瓤,麩炒),大(da)黃半(ban)兩(liang),大(da)腹子(zi)半(ban)兩(liang)。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5-6日(ri),大(da)便不通,熱燥悶亂。

用法用量 : 每服(fu)1錢半(ban),水半(ban)盞,煎至4分,去滓服(fu),不(bu)拘時候。

摘錄 : 《衛生總微》卷七

《圣惠》卷三十三:黃芩散

別名 : 萎蕤犀角散

處方 : 黃芩1兩,梔子仁1兩,黃連(去(qu)(qu)須(xu))1兩,葳蕤1兩,川升麻1兩,蕤仁(湯浸,去(qu)(qu)赤(chi)皮(pi))1兩,甘草(炙微(wei)赤(chi),銼)1兩,犀角屑半(ban)兩。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眼生蟹(xie)目,黑(hei)睛疼痛。

用法用量 : 萎蕤犀角(jiao)散(《圣濟總錄》卷(juan)一○六)。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十八:黃芩散

別名 : 黃芩湯

處方 : 黃芩1兩(liang),川大黃1兩(liang)(銼碎,微炒),梔子(zi)仁半兩(liang),刺薊1兩(liang),蒲黃半兩(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 黃芩湯(《圣濟(ji)總錄》卷(juan)二十九)。

摘錄 : 《圣惠》卷十八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黃芩散

處方 : 黃芩半兩(新瓦焙干),麥(mai)門(men)冬(去(qu)心)半兩。

功能主治 : 產后(hou)血渴,飲水(shui)不止。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fen),去滓(zi)溫服,不(bu)拘時候。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juan)十六(liu)

《圣惠》卷三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qin)1兩(liang)半,地榆1兩(liang)半(銼(cuo)),玄參2兩(liang),茜根2兩(liang)(銼(cuo)),寒水石1兩(liang),麥門冬2兩(liang)半(去心,焙),川(chuan)升麻2兩(liang),犀角屑(xie)1兩(liang),甘草1兩(liang)(炙微赤,銼(cuo))。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心熱,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yi)水1大盞(zhan),入(ru)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zi),每于食后溫(wen)服。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三十三: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木通(銼(cuo))1兩(liang),黃連(去(qu)須)1兩(liang),羚羊角屑(xie)1兩(liang),犀角屑(xie)半兩(liang),地膚(fu)子(zi)3分,葳(wei)蕤(rui)3分,甘草(cao)3分(炙微赤,銼(cuo))。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眼生花翳不退。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xie)7片,煎(jian)至6分,去滓(zi),食后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三十二: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liang),防風(去蘆(lu)頭)1兩(liang)(liang),石膏(細研,水飛過(guo))1兩(liang)(liang),知母1兩(liang)(liang),石決明(搗細研,水飛過(guo))1兩(liang)(liang),地(di)骨皮1兩(liang)(liang),梔(zhi)子仁1兩(liang)(liang),細辛1兩(liang)(liang),赤芍藥1兩(liang)(liang),黃連半兩(liang)(liang)(去須)。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風毒攻眼(yan),磣痛(tong)不(bu)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fu)1錢,食后(hou)及臨臥(wo)時以溫水調下。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三十八:黃芩散

別名 : 黃芩湯

處方 : 黃(huang)芩(qin)1兩,川芒消(xiao)1兩,麥門冬1兩(去(qu)心(xin)),白鮮皮3分,秦艽3分(去(qu)苗),枳殼3分(麩炒微(wei)黃(huang),去(qu)瓤(rang)),川大黃(huang)1兩(銼碎,微(wei)炒),梔子仁1兩,甘草半兩(生用)。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乳石發動,煩熱滿悶(men),身體生瘡。先(xian)有癖(pi)食(shi)不消,或飲酒(jiu)食(shi)肉(rou)所致乳石發,腹脹頭痛,時苦心急痛者。

用法用量 : 黃(huang)芩湯(《普濟(ji)方(fang)》卷二六一)。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八

《普濟方》卷四○四:黃芩散

處方 : 黃芩半(ban)(ban)兩(liang),大黃半(ban)(ban)兩(liang),山梔子仁3錢,玄參6錢。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解余(yu)毒(du)。主瘡(chuang)毒(du)出盡(jin)后(hou)嘔吐(tu)。

用法用量 : 每服(fu)1兩,水(shui)2升,煎至8合,去滓服(fu)。

摘錄 : 《普濟方》卷四○四

《圣惠》卷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川升(sheng)麻1兩,黃連3分(去須),石膏1兩,梔子仁1分,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1分(炙(zhi)微赤,銼)。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熱(re)病后,余(yu)熱(re)不(bu)解,身(shen)體沉重(zhong)。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qian),以水1中盞煎至(zhi)6分,去滓溫(wen)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醫學集成》卷二: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川芎、白芷、防風、蒺藜、木(mu)賊(zei)、蟬蛻、僵蠶、蔓荊、香附(fu)、甘草(cao)、夏(xia)枯(ku)草(cao)。

功能主治 : 風熱淚淋。

摘錄 : 《醫學集成》卷二

《準繩·幼科》卷九:黃芩散

處方 : 黃芩不(bu)拘(ju)多少(用(yong)童子小便浸(jin)3日,取出銼(cuo)碎,焙(bei)干)。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嗽。

用法用量 : 每(mei)服1字或半錢,乳食后以(yi)白湯(tang)少許(xu)調下。

摘錄 : 《準繩·幼科》卷九

《準繩·幼科》卷七: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qin)半兩(liang),訶(he)黎勒半兩(liang)(煨,用皮(pi)),樗株(zhu)皮(pi)半兩(liang),瓜蔞(lou)根(gen)3分(fen),黃(huang)連3分(fen)(去須),當歸(銼,微炒(chao))3分(fen),烏梅(mei)肉1分(fen)(微炒(chao))。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本方改為丸劑,名“黃芩丸”見原書(shu)同卷)。

摘錄 : 《準繩·幼科》卷七

《圣濟總錄》卷一七二: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分(fen)(去(qu)黑心),升麻1分(fen),黃連(lian)1分(fen)(去(qu)須),大青(qing)1分(fen),蝦蟆1分(fen)(燒灰),角蒿(灰)1分(fen),黃柏(去(qu)粗皮)半兩。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口(kou)齒(chi)(chi)疳。唇口(kou)癢(yang)痛,齒(chi)(chi)齦腫黑,宣露搖動;及(ji)干(gan)濕癬。

用法用量 : 每用1字(zi)匕,貼(tie)齒齦上,有涎即吐。如(ru)患干濕癬,以(yi)口脂(zhi)(zhi)和,涂瘡上;或臘月豬脂(zhi)(zhi)和亦得。

摘錄 : 《圣濟總錄(lu)》卷一七(qi)二

《圣惠》卷八十三:黃芩散

處方 : 黃芩(qin)半(ban)兩(liang),川(chuan)大黃半(ban)兩(liang)(銼碎,微(wei)炒),甘草半(ban)兩(liang)(炙微(wei)赤,銼),川(chuan)芒(mang)消半(ban)兩(liang),麥門冬半(ban)兩(liang)(去心(xin),焙(bei)),石膏半(ban)兩(liang)。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臟腑壅(yong)實,心神煩熱,睡臥不安。少小腹(fu)大短氣,熱有(you)進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hua)。

用法用量 : 《普(pu)濟方》有桂心(xin)八(ba)銖。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九十: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qin)3分(fen),川(chuan)升麻1兩,石膏1兩,甘草半(ban)兩(炙微(wei)赤,銼),玄參半(ban)兩,柴胡1兩(去苗),川(chuan)大黃(huang)1兩(銼碎,微(wei)炒(chao))。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熱瘡生于身體。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fen),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九十

《圣惠》卷九十三:黃芩散

別名 : 黃芩飲

處方 : 黃芩半兩,栝樓根3分,黃連(lian)3分(去(qu)須),烏梅肉1分(微(wei)炒),訶黎勒1兩(煨(wei),用皮),樗(chu)樹皮半兩,當歸3分(銼,微(wei)炒)。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痢渴(ke)不止,壯熱腹痛(tong)。

用法用量 : 黃(huang)芩(qin)飲(yin)(《圣濟總錄》卷(juan)一七九(jiu))。本(ben)方改為丸劑,名“黃(huang)芩(qin)丸”(見原(yuan)書同卷(juan))。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雞峰》卷九: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huang)耆5兩(liang)(liang)(liang),白術5兩(liang)(liang)(liang),前(qian)胡(hu)5兩(liang)(liang)(liang),枳殼(ke)5兩(liang)(liang)(liang),柴胡(hu)3兩(liang)(liang)(liang),杏仁3兩(liang)(liang)(liang),人參3兩(liang)(liang)(liang),白茯苓3兩(liang)(liang)(liang),甘草3兩(liang)(liang)(liang),當歸3兩(liang)(liang)(liang),半夏3兩(liang)(liang)(liang),黃(huang)(huang)芩3兩(liang)(liang)(liang),白芍藥3兩(liang)(liang)(liang),麥門(men)冬(dong)3兩(liang)(liang)(liang),熟干地黃(huang)(huang)3兩(liang)(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勞。人(ren)不甚虛,有(you)熱,胸中煩,手(shou)足熱,心忪(zhong)悸,口苦咽(yan)干,痰嗽潮熱。

用法用量 : 每服2大錢,水1盞(zhan),煎(jian)至7分,去滓(zi),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 : 《雞峰》卷九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2兩(liang)(liang)(去黑心),玄參(can)2兩(liang)(liang),大黃(huang)1兩(liang)(liang)(銼,炒),甘草1兩(liang)(liang)(炙,銼),枳(zhi)殼(ke)(去瓤,麩炒)1兩(liang)(liang),升麻(ma)1兩(liang)(liang)半(ban)(焙)。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傷(shang)寒。頭痛,大熱煩燥。

用法用量 : 每(mei)服2錢匕,以熟(shu)水調下。

摘錄 : 《圣濟總錄(lu)》卷(juan)二十三(san)

《圣惠》卷十: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人參(can)(去(qu)蘆頭)1兩,柴胡(去(qu)苗)1兩,葛根(gen)(銼)1兩,梔子仁(ren)半兩,甘草半兩(炙微(wei)赤(chi),銼)。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傷寒(han)7-8日,汗后(hou)余熱(re)不除。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zhong)盞,加生姜半(ban)分,煎至6分,去滓(zi)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

《圣惠》卷七十六: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1兩(liang),人參1兩(liang)(去蘆頭(tou)),阿膠1兩(liang)(搗碎(sui),炒(chao)令黃(huang)燥),當歸半兩(liang)(銼,微(wei)炒(chao)),吳(wu)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gan),微(wei)炒(chao))。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曾傷二月胎。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shui)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jian)至5分,去滓,食前溫(wen)服。大段不安,加烏梅1兩。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六

《圣惠》卷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黃連半(ban)兩(liang)(去須),生干(gan)地黃半(ban)兩(liang),川升麻半(ban)兩(liang),知(zhi)母(mu)半(ban)兩(liang),葛根半(ban)兩(liang)(銼(cuo)),梔子仁1分,大青半(ban)兩(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除勞熱(re)(re)。主熱(re)(re)病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中盞(zhan),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bu)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二十七:黃芩散

處方 : 黃芩3分,知母1兩(liang)(liang),羚羊角屑1兩(liang)(liang),甘(gan)草(cao)半(ban)兩(liang)(liang)(炙(zhi)微赤,銼),白(bai)茯苓1兩(liang)(liang),酸棗(zao)仁1兩(liang)(liang)。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lao)煩熱,不得睡臥(wo)。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qian),以水(shui)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不拘時(shi)候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二六二: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川芒消(xiao)1兩(liang),麥門冬3兩(liang)(去心,焙),川大黃1兩(liang)(銼碎,微炒),梔子仁3-7枚,甘草1兩(liang)(生用)。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乳石熱(re)發,煩悶(men)心(xin)躁,身體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fu)4錢,以(yi)水(shui)1中(zhong)盞(zhan),加生姜半分,蔥(cong)白7寸,豉50粒(li),煎至6分,去滓溫服(fu),1日3-4次。

摘錄 : 方出《圣惠》卷(juan)三十八(ba),名見《普(pu)濟(ji)方》卷(juan)二六二

《圣惠》卷五十八: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1兩(liang),雞蘇1兩(liang),滑(hua)石1兩(liang),小薊根1兩(liang),生干(gan)地(di)黃(huang)1兩(liang),木通1兩(liang)(銼)。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血(xue)淋(lin),小便疼痛不(bu)可忍。

用法用量 : 每(mei)服3錢,以水1中盞(zhan),煎至6分,去滓,每(mei)于食前(qian)溫(wen)服。

摘錄 : 《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3分(fen),赤(chi)茯苓1兩,川升麻半兩,吳藍半兩,阿膠2分(fen)(搗碎,炒令(ling)黃(huang)燥),黃(huang)連半兩(去須(xu),微(wei)炒),鬼臼半兩(去須(xu)),黃(huang)柏3分(fen)(銼),甘草半兩(炙(zhi)微(wei)赤(chi),銼)。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痢(li),心神煩(fan)悶(men),小(xiao)便(bian)赤澀。

用法用量 : 每服(fu)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wen)服(fu),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黃芩散

處方 : 黃芩(qin)1兩,地榆1兩(銼),犀角屑(xie)1兩,茜(qian)根(gen)1兩,柏葉2兩(微(wei)炒(chao)(chao)),甘草1兩(炙微(wei)赤,銼),訶黎勒(le)1兩(煨,用皮),當歸1兩(銼,微(wei)炒(chao)(chao)),牛角(角思)灰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蠱注痢。下血,心神煩悶(men),腹中(zhong)(疒丂(kao))痛。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qian),以(yi)水1中盞(zhan),煎(jian)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hou)。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七十四:黃芩散

處方 : 黃芩1兩(liang),烏梅肉(rou)10枚(微炒(chao)),石(shi)膏(gao)1兩(liang),甘草半兩(liang)(炙(zhi)微赤(chi),銼),麥門冬1兩(liang)(去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患瘧(nve),寒(han)熱頭痛,口干(gan)心煩。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qian),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qu)滓溫服,不拘時(shi)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黃芩散

處方 : 黃(huang)芩1兩(liang)(去黑心),甘遂1兩(liang)(麩炒(chao)黃(huang)),龍膽(去蘆頭)1兩(liang)。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療(liao)積熱。主(zhu)傷寒。煩熱不解(jie),譫語言(yan)妄語,欲發狂走。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以冷水調(diao)下(xia),更(geng)令(ling)病人飲(yin)水2-3盞(zhan),腹滿(man)則吐。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er)十三

《圣惠》卷三十七:黃芩散

別名 : 黃芩飲

處方 : 黃芩1兩(去心(xin)中黑腐(fu))。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心(xin)臟積熱(re),吐血(xue)衄血(xue),或發或止。盛(sheng)夏時有大熱(re)癥(zheng),頭大如(ru)斗(dou),身熱(re)如(ru)火(huo)者。

用法用量 : 黃芩(qin)飲(yin)(《經(jing)驗(yan)廣集(ji)》卷一(yi))。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七

宋·《太平圣惠方》:黃芩散

組成 : 黃芩(qin)(3克)、赤茯苓(ling)(30克)、麥(mai)門冬(30克)、石(shi)膏(60克)、葛根(15克)、甘菊花(hua)(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 : 上藥共研為(wei)細末,每服(fu)9克,加豆(dou)豉6克,淡竹葉3克,水(shui)煎(jian)去渣;加生(sheng)地黃汁60毫升,更煎(jian)服(fu)。亦可(ke)用(yong)作(zuo)煎(jian)劑,各藥用(yong)量(liang)按常(chang)規量(liang)。

功效 : 清熱生津除煩。

主治 : 主治心胸煩(fan)熱,頭疼目澀(se),煩(fan)渴(ke)不止等。

臨床應用 : 臨(lin)床(chuang)主要用(yong)于(yu)治(zhi)療口(kou)腔(qiang)潰瘍、牙齦腫痛(tong)(tong)、急性(xing)(xing)扁桃體炎(yan)等(deng)病(bing)癥。輸液(ye)(ye)性(xing)(xing)靜(jing)脈炎(yan):輸液(ye)(ye)治(zhi)療的輸液(ye)(ye)性(xing)(xing)靜(jing)脈炎(yan)(1~3級)患者150例,隨機分(fen)為3組,治(zhi)療組(n=50)采用(yong)四黃(huang)水蜜(大黃(huang)散、黃(huang)芩散、黃(huang)柏(bo)散、黃(huang)連(lian)散用(yong)普通蜂(feng)蜜加(jia)蒸餾水調(diao)制成膏狀)外敷,對照(zhao)1組(n=50)給予50%硫(liu)酸鎂外敷,對照(zhao)2組(n=50)給予喜(xi)療妥涂擦。觀察(cha)比較3組不同方法治(zhi)療靜(jing)脈炎(yan)的臨(lin)床(chuang)療效(xiao),并(bing)采用(yong)VAS評分(fen)法評價靜(jing)脈炎(yan)疼(teng)痛(tong)(tong)緩解程度。結果 治(zhi)療組的總(zong)有(you)效(xiao)率(lv)明顯高(gao)于(yu)對照(zhao)1組和對照(zhao)2組,差異有(you)統(tong)計學意義(P

方解 : 本方方用(yong)(yong)黃芩、豆豉、淡竹(zhu)葉(xie)清(qing)(qing)(qing)熱(re)除煩,生(sheng)地、麥門冬(dong)、葛根養陰(yin)清(qing)(qing)(qing)熱(re)生(sheng)津,共(gong)奏清(qing)(qing)(qing)熱(re)生(sheng)津、養陰(yin)除煩之(zhi)效。故用(yong)(yong)于治療風熱(re)火(huo)盛之(zhi)證,臨床應用(yong)(yong)以心胸煩熱(re)、口(kou)舌腫痛、舌紅(hong)苔薄黃為辨證要點。

方歌 : 《太平圣(sheng)惠》黃芩散,甘菊甘草(cao)赤茯苓,石膏葛根麥門冬,清(qing)熱(re)生津又除煩。

摘錄 : 宋·《太平圣惠方》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pianfang/43220.html.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yu)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xiang),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yu)(yu)作者取得聯(lian)系(xi)(xi),或有(you)版權異議的,請聯(lian)系(xi)(xi)管理員,我們會(hui)立即處(chu)理,本站(zhan)部分文(wen)字與(yu)(yu)圖片資源來(lai)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shi)出(chu)于(yu)傳遞更多(duo)信息之(zhi)目的,若有(you)來(lai)源標注錯(cuo)誤或侵犯了(le)您(nin)的合(he)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qing)況屬(shu)實(shi),我們會(hui)第一時(shi)間予(yu)以(yi)刪除,并同(tong)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