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黃水散

中醫世家 2023-05-15 20:56:03

黃水散

處方 : 黃柏面1兩(liang),紅棗(燒炭(tan))1兩(liang),銅灰1兩(liang),松香1兩(liang),梅(mei)片4分,枯礬5錢。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消炎解毒除濕。主黃(huang)水瘡。

用法用量 : 用(yong)香油調(diao)和,擦抹患處(chu)。

摘錄 : 《全國中藥成(cheng)藥處(chu)方(fang)集》(蘭州方(fang))

《龍(long)嶺(ling)迷窟(ku)》里(li)的聞香(xiang)玉(yu)(yu)雖奇特無比,美玉(yu)(yu)生香(xiang),卻并(bing)非(fei)杜撰

《龍嶺迷窟》里胡八一、胖子和大金牙三人被李春來所騙,跟著他來到陜西收古董。結果沒有大撈一筆也就算了,還差點著了馬大膽等人的道,小命不保。三人在逃亡的時候一招不慎又被一個神秘的瞎子所坑,無意間掉進了西周的一座古墓里。

就是在這座古墓里,胡八一和胖子循著香味找到了一塊香氣四溢,價值連城的戰國時期龍形玉佩,學名就叫聞香玉。

胡八一說聞香玉始見于戰國時期,是貴族才能夠使用的貴重物品,民間并不多見,環境越干燥,則香氣越濃郁。

其實聞香玉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漢中香石,之所以罕見稀有,是因為它只在一個地方出現。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意思就是美玉是大浪淘沙得來的。那么聞香玉又是從哪里淘來的呢?米倉山。

在秦嶺山系綿延的群峰之間,有一座海拔高1500至2000米的山系,自西向北延伸至四川和陜西的邊界中。它地處南北地理、生態和氣候的過度帶,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雙重影響,一年四季分明,降水量高,氣候濕潤。它的地質結構非常分明,多為石質山地,它就是米倉山。

在米倉山的腹地之中,有一種非常珍貴的玉石-漢中玉。漢中玉與中國四大名玉(藍田玉、和田玉、岫玉和獨山玉)齊名,深藏于米倉山上億萬年。品種非常豐富,顏色可多達十余種,大概可以分為花玉、云母玉、蛇紋石玉和透輝石玉四大類。因為收藏和觀賞價值較高,一直受到普遍的喜愛。

聞香玉就是漢中玉里品質很高的一種,它還有另一個學名,叫金香玉。屬于漢中玉四大類里的蛇紋石玉,質地松軟,溫潤,透明,大多呈紅褐色,也有棕褐、黃棕和黃綠等顏色,并帶走天然的咖啡香味,非常奇特。北京恭王府中就有一塊非常大的聞香玉,呈金黃色,香氣十分濃郁。

聞香玉的香氣從何而來?事實上,蛇紋石玉本身就有較強的吸附功能,這些蛇紋石礦物不斷的吸收著周圍植物的香料物質,經年累月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香石。

聞香玉的香味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遇水遇汗都會影響它的香味,所以需要少用手去直接觸碰,并妥善保存在密封環境里。

夸父追日其中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夸父的妻子為了使他保持精力的充沛,化作了一塊美玉系于夸父的胸前,每當他疲憊時,美玉就會散發芳香,為夸父提神醒腦,好叫他能夠不停的追逐太陽,這里的美玉就是聞香玉。

《射雕英雄傳》中有一段描述:“乾隆的詩還少兩句呢,這叫‘有眼不識金香玉,錯把尿壺當茶壺’。”

聞香玉因其芳香四溢和數量稀有的特性,雖然在歷史中常有出現,卻總是被貴族階級秘而不宣,所以很多文學上的描述大都帶有不確定的傳說色彩,古人也往往難識其真面目。漢代的一個墓葬中曾發現過一塊聞香玉,歷時上千年而香氣不減分豪,也可謂是相當神奇了。

關于聞香玉效用的傳說很多,但聽來就知道并不怎么靠譜。比如有傳說聞香玉的粉末可以治黃水潰散,使肌膚增香,美白祛斑;口含聞香玉能夠生津止渴;老人佩戴可以預防生病,消減孤獨寂寞。甚至還有說發怒的人聞一聞就馬上可以平息怒氣的。

自(zi)古至(zhi)今,美玉在我(wo)國(guo)都非常受歡迎(ying),其歷史更是源(yuan)遠流長,聞香(xiang)玉如此獨特(te)稀奇,也難(nan)怪占有一席之地了。中國(guo)地質博物館就收藏了一塊“金香(xiang)玉”標(biao)本,來自(zi)于收藏者的捐獻,也一度傳為佳話(hua)。

二(er)十九(jiu)味能(neng)消散簡介(jie)

目錄(lu)1拼音2藏(zang)藥部頒標準(zhun) 2.1拼音名2.2英文名2.3標準(zhun)編號2.4處(chu)方2.5制法2.6性狀2.7檢查2.8功(gong)能(neng)與(yu)主治(zhi)2.9用法與(yu)用量2.10規格2.11貯藏(zang) 附:1古(gu)籍中的二十九(jiu)味能(neng)消散 1拼音 èr shí jiǔ wèi néng xiāo sǎn

2藏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

Ershijiuwei Nengxiao San

2.2英文名

2.3標準編號

WS3BC014095

2.4處方

藏木(mu)香 25g 寒水(shui)石(shi)(煅) 125g訶子(zi) 75g  小(xiao)米辣 25g 堿花 125g 肉豆(dou)蔻 25g 蓽茇 25g 決明子(zi) 25g 白豆(dou)蔻 25g 骨碎(sui)補(bu) 25g 胡椒 25g 蘿卜(炭(tan)) 2g 草果(guo) 25g 光明鹽 25g 阿魏 2g 硇砂(sha) 25g 山柰 25g 貝齒(炭(tan)) 25g 大黃(huang) 100g 寬筋(jin)藤 13g 紅花 25g 鐵棒錘 15g 石(shi)灰(制) 25g 鷲糞(炒) 40g 木(mu)香馬(ma)兜鈴(ling) 25g 黃(huang)葵子(zi) 25g 紫硇砂(sha) 25g 乳香 25g 渣(zha)馴膏 25g

2.5制法

以上二(er)十九味,粉(fen)碎成細粉(fen),過(guo)篩,混勻(yun),即得。

2.6性狀

本品(pin)為淡(dan)黃白色粉末;味辛(xin)、微咸。

2.7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的有關規定(ding)。(附(fu)錄(lu)第10頁)

2.8功能與主治

祛寒化痞(pi)(pi)(pi),消食(shi),調肝益腎。用(yong)于食(shi)積(ji)不化,胃(wei)腸(chang)肝區疼痛,腎 病(bing),腸(chang)病(bing),中毒(du),肝病(bing),子宮病(bing),黃水散入(ru)脈道,胃(wei)腸(chang)痞(pi)(pi)(pi)病(bing),膽痞(pi)(pi)(pi)病(bing),風寒引(yin)起的(de)痞(pi)(pi)(pi)瘤 等(deng)。

2.9用法與用量

一次 3g,一日2次。

2.10規格

每袋裝 30g。

2.11貯藏

密閉,防潮。

青海省(sheng)藥品檢驗(yan)所起草

古(gu)籍中(zhong)的(de)二(er)十九(jiu)味(wei)能(neng)消散 《醫學入(ru)門》:[外集·卷(juan)六]雜病用藥賦 茶葉各等分(fen),新水煎服。蓋姜助(zhu)(zhu)陽(yang),茶助(zhu)(zhu)陰,二(er)者皆能(neng)消散,又且調平陰陽(yang),況于暑毒(du),酒食毒(du)皆能(neng)解之乎!不問(wen)...

《景岳全書》:[卷(juan)之五十四書集·古方(fang)八陣]和陣 蟲(chong)(chong)自軟困而(er)下(xia)。榧子煎治寸白(bai)蟲(chong)(chong),化為(wei)水(shui)。細榧子(四十九枚,去殼)以砂糖水(shui)半(ban)盞(zhan),用砂鍋煮干(gan),熟食之,每(mei)月...

《馮氏(shi)錦囊秘(mi)錄》:[雜癥大(da)小合參卷二(er)十]錦囊治療方論(lun) 之具,成實收功之用哉!寶抵中堂杜老先生六公郎,年十九,夏月病篤,來請(qing)余治,按其脈有時洪(hong)弦而尺弱,有時...

《景岳(yue)全書》:[卷之(zhi)五十(shi)八(ba)宙(zhou)集·古方(fang)八(ba)陣]熱陣 十(shi)丸。凡小(xiao)腸氣(qi)頻發及三十(shi)年(nian)者(zhe),或大如(ru)栲(kao)栳者(zhe),皆可消散,神(shen)效。奪命丹治遠年(nian)近日小(xiao)腸疝氣(qi),偏墜搐痛,臍下...

《普(pu)濟方》:[卷三百(bai)十三膏藥門]總論

二十(shi)九味(wei)能消散如何(he)能冶子宮肌瘤嗎

你好(hao)。二十九味能消散(san):功能與主治(zhi):祛寒(han)化(hua)痞(pi),消食(shi),調(diao)肝(gan)益腎(shen)。用于(yu)食(shi)積不化(hua),胃腸肝(gan)區疼痛,腎(shen)病(bing)(bing)(bing),腸病(bing)(bing)(bing),中毒,肝(gan)病(bing)(bing)(bing),子(zi)宮病(bing)(bing)(bing),黃水(shui)散(san)入(ru)脈(mo)道,胃腸痞(pi)病(bing)(bing)(bing),膽痞(pi)病(bing)(bing)(bing),風寒(han)引(yin)起的痞(pi)瘤等。有一定作(zuo)用,但只靠這一種難以(yi)取得理(li)想效果(guo)。建議醫(yi)生診斷(duan)后治(zhi)療(liao)。

本(ben)文地址(zhi)://n85e38t.cn/pianfang/42905.html.

聲明: 我(wo)們(men)(men)致力于(yu)保護作者版(ban)權,注(zhu)重分(fen)享,被刊用(yong)文章因無法核實真(zhen)實出處,未(wei)能(neng)及(ji)時(shi)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的(de)(de),請聯系管(guan)理(li)員,我(wo)們(men)(men)會立(li)即處理(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tu)片(pian)資(zi)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zai)是出于(yu)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de)(de),若有(you)來源標注(zhu)錯誤(wu)或侵(qin)犯了(le)您(nin)的(de)(de)合法權益(yi),請立(li)即通知我(wo)們(men)(men)(管(guan)理(li)員郵箱(xiang):),情況屬實,我(wo)們(men)(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yi)篇(pian):

下一(yi)篇:

相關文章